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寫好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方便大家學習。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作為本章的第3節內容,與第1節“劃時代的發現”、第2節“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一起,從感應電流的角度來認識電磁感應現象,這是認識電磁感應現象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學習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為后面深入地從感應電動勢來認識電磁感應現象打下了基礎。

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場方向、磁通量的變化、線圈繞向、電流方向等)關系復雜;二是規律比較隱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強。因此學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較大的難度,成為本章教學難點。課程標準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楞次定律”。因此,學習本課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總結規律,培養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識。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過應用楞次定律進行有關判斷,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順利突破這一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細化過程:

課程內容標準: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第一步:分解內容標準,尋找關鍵詞。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核心名詞

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第二步:分解關鍵詞,構建概念圖。

內容概念體系知識地位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內容、含義重要感應電流的方向非常重要第三步:根據概念圖,分解行為動詞,確定行為條件,確定行為程度。

內容概念體系特征行為

動詞確定行為

條件行為

程度學生

經驗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內容具體說出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準確無前備經驗“阻礙變化”的含義抽象闡述分析實驗數據準確無前備經驗感應電流的方向具體判斷運用楞次定律熟練無前備經驗

綜合上述思考,得到以下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準確說出楞次定律的內容。

(2)分析實驗數據,準確闡述楞次定律內容中“阻礙變化”的含義。

(3)熟練運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的實驗現象,體驗楞次定律實驗探究的過程,提高分析論證,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2)通過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培養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家對規律的研究過程,學習他們對工作嚴肅認真不怕困難的科學態度。

(2)學會欣賞楞次定律的簡潔美。

【教學重點】

1.楞次定律的獲得及理解。

2.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學難點】

對楞次定律“阻礙變化”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與技能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電流、電場、磁場基礎知識;已經知道了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以及右手螺旋定則;已經利用(條形磁鐵、電流計、線圈等)實驗器材研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2.心理基礎與可能產生的思維阻礙:?

“楞次定律”其理論的抽象性和知識的復雜性比前面知識高了一個層次.前面學習的“電場”和“磁場”只局限于從“靜態場”方面考慮,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變化的磁場與感應電流的磁場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一種“動態場”,“由靜到動”是一個大的飛躍,學生要難理解得多。?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關系復雜,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磁場與感應電流的磁場兩者都處于同一個線圈中,且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原磁場的變化,它們形成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的矛盾。在講授時,如果不明確指出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勢必造成學生思路混亂,影響學生對該定律的理解。?

從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來看,大多數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低,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判斷、分析、推理常常表現出一定的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夠理解“楞次定律”,必須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物理觀念上要有所更新。

【教法和學法】

1.教法:秉承“科學探究”、“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利用“中介”研究和表述問題的方法、比較總結法等教學方式,運用觀察、引導、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展開教學。

2.學法:實驗觀察、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抽象概括等。

【教學器材】

1.教師實驗:鋁管兩根(1米)、小圓柱形磁鐵和木塊、條形磁鐵、電池、靈敏電流計、線圈、楞次定律演示儀等。

2.學生實驗:靈敏電流計、線圈、條形磁鐵、電池、導線等。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

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

引入演示實驗:

1、永磁鐵靠近、遠離楞次定律演示儀的鋁圓環。

2、小圓柱形磁鐵和木塊分別通過兩根相同鋁管。

問:大家看到了什么現象?如何解釋我們看到的現象?導入新課。觀看實驗現象,思考。帶著好奇心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復習

提問1、提問: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2、演示上節課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1GB3①靈敏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回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左右偏轉又能說明什么?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2

物理教案-彈力(精選2篇)

-彈力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形變的概念,了解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小.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彈力: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回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彈性限度: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形變.

(二)、基本技能:

1、應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彈力是物體發生形變后產生的,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大小的確定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彈力的產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1、介紹彈力時,一定要把物體在外力作用時發生形狀改變的事實演示好,可以演示橢圓形狀玻璃瓶在用力握緊時的形狀變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顯的形變實驗,如礦泉水瓶的形變,握力器的形變,鋼尺的形變,也可以借助媒體資料演示一些研究觀察物體微小形變的方法.通過演示,介紹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通常將微小變化“放大”以利于觀察.

二、關于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1、彈力的方向判斷是本節的重點,可以將接觸面的關系具體為“點——面(平面、曲面)”接觸和“面——面”接觸.舉一些例子,將問題簡單化.往往彈力的方向的判斷以“面”或“面上接觸點的切面”為準.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2、注意在分析兩物體之間彈力的作用時,可以分別對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切說明,是哪一個物體的形變對其產生彈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講解繩子的拉力時,可以用具體的例子,畫出示意圖加以分析.

第三節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樣?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

1、演示實驗1: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彎動鋼尺,它們的形狀都發生了改變,教師總結形變的概念.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針對橡皮泥形變之后形狀改變總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生拉力?(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3、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

(1)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于什么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 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即: 

式中 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為形變量的大小.

(三)、布置課后作業 .

探究活動——運用彈簧的串并聯知識研究鋼材的拉伸

課題1:

題目:關于彈簧的串并聯——鋼材的拉伸

內容:在建筑力學中,關于鋼筋的勁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據彈簧的串并聯進行研究。

有關彈簧的串并聯內容可以參考“探究活動”中的相關內容。

探究活動——自行設計實驗求解彈簧的勁度系數

課題2:

題目:自行設計實驗求解彈簧的勁度系數

內容: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工具研究彈簧的勁度求解,方法不限,記錄實驗數據,寫出實驗報告——說明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以及結論。

物理教案-彈力篇2

[教學目標 ]⑴知道彈力是怎樣產生的;⑵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和彈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實際運用所適用的條件。

[課   時]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鋼尺、彈簧、重物(鉤碼)等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怎樣產生的?其方向如何?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板書)

(一)形變

(1)形變

(2)彈性形變

演示圖示1中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誰加給重物的?(鋼尺)

③鋼尺為什麼能對重物產生支持力?(鋼尺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

(二)彈力

(1)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④由此可見,支持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⑤重物放在鋼尺上,鋼尺就彎曲,為什麼?(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與鋼尺直接接觸,從而發生微小形變,對鋼尺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壓力。)

可見,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并進一步分析得出:

(2)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②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③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f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三、小結

四、學生練習:閱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3)(5)與學生一起討論。作業 本上寫(2)(4)。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間存在著力的作用

(2)知道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定性關系

(3)會用分子間作用力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教材先由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二: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并且都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只不過減小的規律不同,斥力減小得快.如上圖所示,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距離時,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減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現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快,所以表現出引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為形象起見,可以用兩個小球間的彈簧來比喻分子力.

建議二:要充分利用圖象說明好分子間的作用力關系,重點強調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并且都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只不過減小的規律不同而已.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知道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

教學難點: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及其變化規律

一、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由實驗現象得出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的關系

1、分析圖

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并且都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只不過減小的規律不同,斥力減小得快.如上圖所示,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距離時,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減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現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距離時,斥力、引力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快,所以表現出引力.

2、填表

vAlign=topwidth=145>

分子間距離

作用力vAlign=topwidth=84>

小于

平衡距離

vAlign=topwidth=91>

等于

平衡距離

vAlign=topwidth=83>

大于

平衡距離

vAlign=topwidth=118>

大于10倍

平衡距離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4

(1)電磁波中的電場和磁場互相垂直,并且都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即電磁波是橫波。光是一種電磁波。在前面學習的光的偏振現象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上圖所示。

(2)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向周圍空間傳播電磁能,在傳播過程中,電磁波能發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

(3)三個特征量的關系:v=λf。在真空中v=3.0×108/s。

師: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建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足以根牛頓力學體系相媲美,它是物理學發展史中的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3.赫茲的電火花

師: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還只是一個預言。還有待于科學實驗的證明。是赫茲把這個天才的預言變成了世人公認的真理。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赫茲證實電磁波存在的探索歷程)

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赫茲的生平簡介(見附錄),激發學生求知上進的熱情,對學生進行物理情感教育。

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主要學習了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主要內容。知道了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大支柱: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還知道了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相互聯系,形成一個統一的場,即電磁場。電磁場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形成電磁波。電磁波中的電場與磁場相互垂直,且二者均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即電磁波是橫波。

課余作業

完成P79“問題與練習”的題目。

教學體會

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功率的概念:

(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義和定義式P=W/t;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義。

2.掌握功率的計算:

(1)能夠用公式P=W/t解答有關的問題。

(2)能夠用公式P=Fv解答有關的問題。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義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如果學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轉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實際上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時功率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這是難點。學生往往認為,在某瞬時物體沒有位移就沒有做功問題,更談不上功率了。如果學生沒有認識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這個難點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講清楚功率的物理意義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時功率概念和物理意義的基礎。

三、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首先以提問方式復習上一節所學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義。

然后提出力對物體做功的實際問題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學中又是如何來描述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教學過程設計

1.功率

初中同學們學習過功率的有關知識,都知道功率是用來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們一起討論一些問題。

力F1對甲物體做功為W1,所用時間為t1;力F2對乙物體做功為W2,所用時間為t2,在下列條件下,哪個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p="">

C.W1>W2,t1=t2;

D.W1<w2,t1=t2。<p="">

上述條件下,哪個力做功快的問題學生都能作出判斷,其實都是根據W/t這一比值進行分析判斷的。讓學生把這個意思說出來,然后總結并板書如下: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這些功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功率。如果用W表示功,t

明確告訴學生上式即為功率的定義式,然后說明P的單位,W用J、t用s作單位,P的單位為J/s,稱為瓦特,符號為W。最后分析并說明功率是標量。

接下來著重說明,功率的大小與單位時間內力所做的功為等值。

至此,再將功的定義式與速度v的定義式作類比,使學生理解,雖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質的問題,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時也為后面講瞬時功率做了些準備)。然后提出問題,與學生一起討論功率的物理意義。

上一節我們講了功的概念、功的公式之后,經過分析和討論,對功的物理意義已有所了解。誰能復述一下?

在學生說出做功過程是能量轉化過程之后,立即啟發:那么做功快慢恰能表明能量轉化的快慢嗎?因此,應該將功率理解為是描述做功過程中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將這一認識進行板書。

2.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

舉例一個質量是1.0kg的物體,從地面上方20m高處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第1s時間內下落的位移是多少?(與學生一塊算出是5m,g取10m/s2)這1s內重力對物體做多少功?(與學生一起算出W1=50J)第2s時間內物體下落的位移是多少?(15m)這1s內重力對物體做多少功?(W2=150J)前1s和后1s重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P1=50W,P2=150W)這2s時間內重力對物體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100W)

指出即使是同一個力對物體做功,在不同時間內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有變化的。因而,用P=W/t求得的功率只能反映t時間內做功的快慢,只具有平均的意義。板書如下:

(1)平均功率

(2)瞬時功率

為了比較細致地表示出每時每刻的做功快慢,引入了瞬時功率的概念,即瞬時功率是表示某個瞬時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出瞬時功率如何計算的問題后,作如下推導:

一段較短時間內的平均功率可以寫成如下公式(P=ΔW/Δt),而Δ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靜電的利用和靜電的防止;知道靜電的利用原理.

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對有害靜電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

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現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聯系實際,關心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是選學內容,教師在講解時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比較常見,教師可以通過錄像、圖片等方法讓學生更多的了解靜電現象,并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對有害靜電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另外針對靜電的利用,重點講解靜電的利用原理.可以講解靜電復印機、或靜電除塵.

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聯系實際,關心社會,讓學生意識到用所學回報社會是社會公民的義務,這也是我們教學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節靜電的利用和防止

1、靜電的利用

教師講解: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摩擦起電、感應起電,我們也學習了電荷運動的一些規律,還研究了一種儲存電荷的裝置——電容器,人們通過各種裝置來利用電荷,但是一些電荷還是會給人類帶來麻煩,有時甚至造成危害.

教師出示有關靜電的圖片;

人們通常通過控制電極、利用各種物體特殊的光電性質來產生對我們有利的電荷加以運用,服務我們的生活.例如

(1)靜電除塵(教師講解)

(2)靜電復印:(學生自學)

(3)靜電噴漆(學生自學)

請同學思考:能否舉出你知道的靜電利用示例,你覺得,在哪些方面我們也可以利用靜電?

2、靜電的防止:

教師講解:在干燥的天氣里,用塑料梳子梳頭發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靜電現象,在干燥的北方秋季,靜電現象也較為明顯.靜電會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危害,甚至造成事故,同學們在看過書后,想一想,你的周圍是否也有一些有害的靜電現象呢?你能象到什么方法來避免呢?

3、總結

教師講解:學過電場知識,尤其學過了本節內容,我希望同學們了解: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大家去學習、發現、還有很多東西可以通過我們的改造并讓它為我們服務.關愛社會、學以致用,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是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責任.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于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鉤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臺、刻度尺、彈簧、鉤碼等等.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8

一、教材分析

首先介紹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進而分析系統在單純的熱傳遞過程中系統內能的變化,自然引出熱量與系統內能概念的區別與聯系,最后研究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系統內能上的異同。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2.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系統內能的一種方式。

3.能區分熱量與內能的概念。

4.知道熱傳遞與做功對改變系統的內能是有區別的

過程與方法

能舉例說明熱傳遞能夠改變系統內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感受能量的轉移,增強我們學習物理、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熱傳遞對內能的改變。

難點:熱量與內能的區別

四、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稍簡單,易于學生接受。

五、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講解

六、課前準備

鐵絲、布、酒精燈

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基礎知識提問:

1、焦耳的兩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2、什么是內能?內能于什么有關?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想一想,使一段鐵絲的溫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將鐵絲來回多次彎折,用布摩擦,將鐵絲放在火上燒,與高溫物體接觸……

教師:可以通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今天我們來學習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熱傳遞。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2頁有關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

(1)什么是熱傳遞?

(2)熱傳遞有幾種方式?舉例說明。

(3)熱傳遞過程的實質是什么?

1.熱傳遞

(1)熱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叫做熱傳遞。

(2)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3)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①熱傳導:不借助于物質的宏觀移動,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熱運動,使能量由高溫物體(或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物體(或物體的低溫部分)傳遞的過程,這種過程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都能發生。

②熱對流:流體依靠宏觀流動而實現熱傳遞的過程,在對流過程中伴隨著大量分子的定向運動。熱對流又分自然對流和強迫對流。自然對流——當流體內部存在溫度梯度,進而出現密度梯度時,高溫處流體的密度—般小于低溫處(水在0~4oC時的反常膨脹現象除外),這時如果流體的密度由小到大對應空間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體便開始作宏觀的定向流動,密度小處溫度較高的流體向上運動,而溫度低處密度較大的流體填充過來,行成了流體的對流,從而使能量從高溫處向低溫處傳遞。強迫對流——靠外來的作用使流體在高溫處與低溫處之間作循環流動而傳遞熱量的過程,例如制冷系統內工作物質的循環流動就是靠壓縮機的工作強迫實現的。

③熱輻射:不依賴于物質的接觸而由熱源自身的溫度作用借助電磁波傳遞能量的方式。溫度的高低決定著輻射的強弱。溫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線進行輻射,溫度較高時,熱輻射的成分在可見光區。如太陽就是通過熱輻射的形式將熱經宇宙空間傳給地球的。

2.熱和內能

對于一個熱力學系統,單純地對系統傳熱也能改變系統的熱力學狀態。

熱量是在單純的傳熱過程中系統內能變化的量度。

當系統從狀態1經過絕熱過程達到狀態2時,內能的增加量等于外界對系統傳遞的熱量Q,即。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有關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

(1)怎樣理解熱量?能否說某一物體具有多少熱量?為什么?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滿足什么關系?

(3)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內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熱量表征物體間內能轉移的多少。只有在改變物體內能的過程中,說熱量才有意義。所以,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

(2)傳遞的熱量與內能改變的關系

①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從外界吸收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增加多少。即ΔU=Q吸

②在單純熱傳遞中,系統向外界放出多少熱量,系統的內能就減少多少。即Q放=-ΔU

(3)熱傳遞,是物體間內能的轉移。即內能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或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做功,是物體的內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轉化。如內能與機械能、內能與電能等發生轉化。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9

教學目標

體驗蒸發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蒸發的吸熱本質,了解蒸發可以制冷的應用;了解沸騰現象;知道蒸發和沸騰的異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現象,記錄數據,描繪圖象,經歷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體會物理實驗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了解圖象是一種比較直觀的物理變化的方法。

2.通過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做液體沸騰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雙邊活動、實驗操作、探究學習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意志品質;通過對“坎兒井”的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重點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和表達,總結出沸騰的特點,并對生活中蒸發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四、教學器材

棉球、鐵架臺、溫度計、燒杯、石棉網、酒精燈、硬紙板、。

五、課時計劃

課時安排3課時

六、教學設計與過程

一、創設物理情景,引入新課

1、你知道水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學生回答、并舉例,教師總結:)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2、指導學生活動: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書扇)。

教師演示:將棉球蘸少許酒精在黑板上寫好“大家好”三個字,請同學們觀察酒精的變化.

3、提問:有什么現象?有什么感覺?(水不見了,干了,比較涼。)

水和酒精到哪里去了?(變成氣體跑掉了。)

二、新課教學:

(一)、汽化:像水或酒精這樣由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叫做汽化。

(二)、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提問:你們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也是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

說明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像酒精由液態變成氣態在物理上稱做蒸發;一種像水燒開后會變少的現象叫沸騰.

下面我們一起先來探討有關蒸發的知識。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有關蒸發的例子嗎?

(天熱了在教室里灑水;晾曬衣服…)

2、由曬衣服猜想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板書學生的猜想)

(三)、蒸發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提問:同學們思考:在曬衣服時,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辦?為什么在陽光下,通風處攤開曬,衣服干的快呢?

小結:通過以上研究誰能總結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A:表面積

蒸發:影響因素

B:溫度

C:空氣流動速度

2、蒸發的特點:同學們夏天溫度高,水能蒸發,那么冬天溫度低,水能蒸發嗎?這說明了什么?

3、蒸發吸熱

小實驗:在學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覺?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的示數有什么變化?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沸騰

二、觀察水的沸騰

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汽化中的沸騰現象.水的沸騰是我們常見到的現象,誰能描述一下水沸騰有什么現象?

1、今天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水在沸騰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繼續加熱水溫如何變化?

那么我們需要什么實驗裝置?如何設計實驗方案?

2、教師請設計好的學生講解設計方案.

3、將記錄的數據若放入表格中,則很直觀明了,那怎樣設計表格呢?

4、在學生實驗的同時,教師講述注意事項

正確使用溫度計,用酒精燈時注意安全;

切勿碰翻燒杯,小心燙傷!

讀數要迅速準確.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結束后,師生共同分析實驗結果.

5、分析:

(1)、定義:通過觀察哪位同學起來描述水沸騰時的現象?水沸騰發生在液體的什么位置?

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提問:在實驗中測到水沸騰時的溫度多少?其他小組有不同的數值嗎?為什么不完全相同呢?

(3)、介紹:圖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由于初二的學生對函數圖像沒有接觸,教師先用兩個作標點舉例,后讓學生畫圖.

(4)、特點

觀察水的沸騰圖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特點: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5)、條件

水沸騰的過程中,你們是否對水加熱?停止加熱,水還沸騰嗎?說明了什么問題?

條件:水沸騰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且繼續吸熱.

(6)、沸點:水在一定的溫度下沸騰,我們把液體沸騰時溫度稱做沸點.

請同學們閱讀幾種液體的沸點表,你們發現了什么?

同學們思考液體沸騰需要哪些條件?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

2.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2.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2.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計算。

教學難點: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與速度、密度和壓強的定義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教學中通過人上樓的實例創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時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問題,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鋪墊。類比速度是表征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決于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來完成,它的大小為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熱輻射及熱輻射的特性,了解黑體與黑體輻射

(2)了解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了解黑體熱輻射的強度與波長的關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微觀世界中的量子化現象。比較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們對于物質世界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樂于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教學重點:能量子的概念

教學難點: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教學過程:

材料鑒賞:

19世紀末,牛頓定律在各個領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機械運動方面不用說,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釋了溫度、壓強、氣體的內能。

在電磁學方面,建立了一個能推斷一切電磁現象的Maxwell方程。

另外還找到了力、電、光、聲----等都遵循的規律---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

當時許多物理學家都沉醉于這些成績和勝利之中。他們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到頭了。

1900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新年慶祝會上,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作了展望新世紀的發言:

“科學的大廈已經基本完成,后輩的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

--開爾文--

也就是說:物理學已經沒有什么新東西了,后一輩只要把做過的實驗再做一做,在實驗數據的小數點后面在加幾位罷了!

但開爾文畢竟是一位重視現實和有眼力的科學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還講到:“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令人不安的烏云,----”

這兩朵烏云是指什么呢?

一朵與黑體輻射有關,另一朵與邁克爾遜實驗有關。

后來的事實證明,正是這兩朵烏云發展成為一埸革命的風暴,烏云落地化為一埸春雨,澆灌著兩朵鮮花。

普朗克量子力學的誕生、相對論問世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從第一朵烏云中降生了量子論,緊接著(1905年)從第二朵烏云中降生了相對論。經典物理學的大廈被徹底動搖,物理學發展到了一個更為遼闊的領域。正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熱輻射現象

1、熱輻射:固體或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在輻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這種由于物體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發而發射電磁波的現象稱為熱輻射。所輻射電磁波的特征與溫度有關。

固體在溫度升高時顏色的變化

例如,鐵塊隨著溫度升高:

現象:

直覺:

低溫物體發出的是紅外光

熾熱物體發出的是可見光

高溫物體發出的是紫外光

注意:

熱輻射與溫度有關

激光日光燈發光不是熱輻射

2、特點:

①輻射強度及波長的分布隨溫度變化;

②隨著溫度升高,電磁波的短波成分增加。

3、熱平衡狀態:物體的溫度恒定時,物體所吸收的能量等于在同一時間內輻射的能量,這時得到的輻射稱為平衡熱輻射。

二、黑體與黑體輻射

思考與討論:

一座建設中的樓房還沒安裝窗子,盡管室內已經粉刷,如果從遠處看窗內,你會發現什么?為什么?

幾點說明:

①黑體是個理想化的模型。

例:開孔的空腔,遠處的窗口等可近似看作黑體。

②對于黑體,在相同溫度下的輻射規律是相同的。

③一般物體的輻射與溫度、材料、表面狀況有關,但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的分布只與黑體的溫度有關。

三、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研究黑體輻射的規律是了解一般物體熱輻射性質的基礎

1、測量黑體輻射的實驗原理圖:

加熱空腔使其溫度升高,空腔就成了不同溫度下的黑體,從小孔向外的輻射就是黑體輻射。

三、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2、輻射強度:單位時間內從物體單位面積上所發射的各種波長的總輻射能,稱為輻射強度。

特點:隨溫度的升高①各種波長的輻射強度都在增加;

②絕對黑體的溫度升高時,輻射強度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動。

三、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3、經典物理學所遇到的困難

解釋實驗曲線——一朵令人不安的烏云

1)維恩的半經驗公式:

短波符合;長波不符合

2)瑞利----金斯公式:

長波符合;短波荒.唐----紫外災難

四、能量子:超越牛頓的發現

1、普朗克能量子假說

2、輻射物體中包含大量振動著的帶電微

粒,它們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數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感應電動勢的含義,能區分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量和磁通量的變化率。知道感應電動勢與感應電流的區別與聯系。

2、理解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3.會用電磁感應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定性分析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磁通量變化快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對實驗條件的控制能力和對實驗的觀察能力;

2、通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建立,進一步定量揭示電與磁的關系,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和通過觀察、實驗尋找物理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明確電磁感應現象中的電路結構通過公式E=nΔ/Δt的理解,并學會初步的應用,提高推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介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建立過程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學會科學研究方法。

教學重點:

1、感應電動勢的定義。

2、電磁感應定律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

3、用電磁感應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難點:

1、通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建立。

2、通過公式E=nΔ/Δt的理解。

教具:

投影儀,電子筆,學生電源1臺,滑動變阻器1個,線圈15套,條形磁鐵14條,U形磁鐵1塊,靈敏電流計15臺,開關1個,導線40條。

教學方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電源:能將其他形式能量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2、電動勢:電源將其他形式能量轉化為電能的本領的大小。

3、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內外電阻之和不變時,E越大,I也越大。

4、電磁感應現象:

實驗一: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實驗二:條形磁鐵插入或拔出線圈。

實驗三: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

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

①閉合回路。

②磁通量發生變化。

二、感應電動勢。

1、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

2、在電磁感應現象也伴隨著能量的轉化。

3、當磁通量變化而電路沒有閉合,感應電流就沒有,但仍有感應電動勢。

三、電磁感應定律。

1、區別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量Δ和磁通量的變化率Δ/Δt。

2、(1)把導體AB和電流計連接起來組成閉合回路,當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①導體AB緩慢地切割磁感線。

②導體AB快速地切割磁感線。

現象:緩慢切割時產生的感應電流很小,快速切割時產生的感應電流較大

分析:總電阻一定時,如果I越大,則E越大。

猜想與假設:影響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答:速度V、磁通量的變化Δ或匝數?

(2)①強磁鐵和弱磁鐵插入后不動。

②將磁鐵以較快和較慢速度“同程度”插入線圈。

③將磁鐵以較快和較慢速度“同程度”拔出線圈。

現象:磁鐵不動時沒有電流;磁鐵快速插入(或拔出)時電流大;磁鐵較慢插入(或拔出)時電流小。

分析得出結論:

①磁通量不變化時沒有感應電動勢。

②磁通量變化量Δ相同,所用時間Δt越少,即磁通量變化得越快,感應電動勢越大。

推斷:感應電動勢與磁通和磁通量變化量無直接關系。

(3)①緩慢改變變阻器的電阻。

②較快改變變阻器的電阻。

現象:

①緩慢改變變阻器的電阻時電流計指針偏轉較小。

②較快改變變阻器的電阻時電流計指針偏轉較大。

分析得出結論:滑動得越快,感應電流越大,電動勢越大。

分析得出結論:導線切割的快、磁鐵插入的快、滑動變阻器滑片滑得快的實質是磁通量量變化得快。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是磁通量變化快慢有關,即E與Δ/Δt有關。

4、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精確的實驗表明:

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這就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即:E=kΔ/Δt

說明:

①、上式中各物理量都用國際制單位時,k=1;E的單位是伏特(V),的單位是韋伯(Wb),t的單位是秒(s)。

②、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相當于電源。

③、感應電動勢E的大小決定于穿過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Δ/Δt,而與磁通量和磁通量的變化量Δ的大小沒有必然的關系,與電路的電阻R無關;但感應電流的大小與E和回路的總電阻R有關。

④、若閉合電路是一個n匝線圈,穿過每匝線圈的磁通量變化率都相同,由于n匝線圈可以看作是由n匝線圈串聯而成,因此整個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是單匝的n倍,即E=nΔ/Δt。

四、練習。

1、關于電磁感應,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C)

A、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越大,感應電動勢越大。

B、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為零,感應電動勢一定為零。

C、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越大,感應電動勢越大。

D、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越快,感應電動勢越大。

2、有一個1000匝的線圈,在0.4S內穿過它的磁通量從0.01Wb均勻增加到0.09Wb,求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

解:由E,n得:t

E=1000×(0.09wb—0。01wb)/0.4s=200V

答: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為200V。

五、作業:

P14356。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3

物理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精選2篇)

-音調、響度和音色篇1

重點和難點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學生參與實驗

教具:

錄音機、磁帶、旋轉齒輪裝置、木梳、硬紙片、硬塑料片、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學準備樂器.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引入

[播放錄音]教師提前錄好一段賞心悅目的輕音樂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的聲音,上課時用錄音機放出來,讓學生感受并做出判斷:

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

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音

方法1:[播放錄音]用錄音機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請同學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聲和女聲的不同?演奏樂器有哪些?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方法2:請班上會樂器演奏的同學表演.(應有兩種以上的樂器),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二)新課教學

一、音調

方法1:學生分組實驗探索總結

[實驗1]用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誰是發聲體?撥動快慢對發聲體有何影響?聲音聽起來有什么不同?

[實驗1]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

結論:音調跟發聲體振動快慢(頻率)有關系.

方法2: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同學上前觀察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轉動齒輪,請同學注意聽用硬塑料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動發聲;齒數多,振動快;齒數少,振動慢.

結論: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簡介人和動物的聽覺范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響度:

1.響度的概念: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師提問: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主要與那些因素有關?你能否自己設計實驗進行說明?

(除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鼓、鼓錘和镲之外,其它儀器一律不限,現場沒有的可用語言描述)

控制時間在5分鐘左右,讓學生充分發言.

歸納總結出結論: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方法2: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可操作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紙屑),調節音量觀察球(或碎紙屑)的跳動幅度.

[實驗感受]:手摸喉部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時的不同.

總結結論.

2.響度和音調的區別

同學們在論述實驗結果與分析結果時,都使用了"聲音的高低"一詞,而沒有使用"聲音的大小",可見,同學們是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區別的.

參考書37頁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動:請出幾位同學分別說一句話,其它同學閉上眼睛猜出發言的先后順序.

由學生講述猜測的理由,教師給出音色的概念.

(三)總結、擴展

由于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不高,所以,對于一般的學生,教師只要使學生從實驗角度理解并記憶大綱所要求內容即可;而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書本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自由拓展.

習題精選

選擇題

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A.頻率很高B.振幅很大C.響度很大D.音調很高

2.人對遠處大聲講話時,常用雙手在嘴邊圍成喇叭狀,這是為了()

A.增大說話頻率

B.增加傳入對方耳朵的聲音的響度

C.改變講話的音色

D.增大講話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講話

3.人們常對一套音響設備評頭論足,說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這主要是指()

A.音調和響度B.響度與音色C.音調和音色D.音調、響度和音色

4.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音色會逐漸改變B.音調會逐漸降低

C.響都會逐漸降低D.聲音的音調、音色、響度都不會改變

參考答案:

1.B2.B3.C4.C

填空題

1.聲源發聲時,聲音的響度跟聲源振動的______有關.當聲源的______越小時,聲音的響度會越______.

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

4.如圖所示,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劃得快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______,這說明音調跟發聲體的______有關.

參考答案:

1.振幅,振幅,越小2.響度,音調,音色3.音調,響度4.高,振動頻率

典型例題

【例題1】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解析: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

【例題2】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解析:

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例題3】在列車進站暫停時,列車的保養工常用榔頭敲打機車的各有關部件,這是為什么?

解析:

保養工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憑借聽敲打機車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音色是否有異常變化,就可以較快的發現列車是否存在故障.

探究活動

1)某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擴展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了解某種樂器的制作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樂器的制作過程,加深對樂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嘗試制作樂器;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嘗試制作樂器要有完整的過程記錄(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員交流.

物理教案-音調、響度和音色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3.常識性了解頻率的概念及其單位

4.常識性了解能引起人的聽覺的聲音的頻率范圍

能力目標:

1.過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學生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門實用學科,同時還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很美的一門學科.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我們周圍的兩類聲音:一類是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一類是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聲.教材以實驗為基礎,通過生活中有關實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樂音的三個基本要素——響度、音調和音色.

由于音調跟頻率的關系,多數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材安排了用硬紙片劃木梳和撥動橡皮筋的實驗,教材在出現頻率的概念和單位這一較深知識點的同時,又舉出一個有趣的人、狗、貓聽覺范圍對照的實例,以有利于學生對頻率的理解,同時又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響度跟振幅的關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給出其關系后,教材利用插圖介紹了一些減少聲音分散,增大響度的方法,使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較為復雜的概念,教材只是簡單指出了聲音有這個特征,而未進一步探討.

教法建議

1)引入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引入沒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據教材、學校實驗設備、學生實際等條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欲望,跟該堂課要學習的內容緊密的聯系起來.

2)注重實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較低,而這節教材的知識點雖少,但感性東西較多,單純靠講是不行的,必須加進大量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活躍課堂,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讓直尺振動發聲,演示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系;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演示響度跟振幅的關系等.

3)注意引導學生區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4)本節課物理名詞較多,對于剛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學生來說要完全理解是困難的,不要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課內教學也不要在這些名詞上多費唇舌,否則將適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課的教學目的.這些名詞在實際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課的學習中,還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

示例

重點和難點

1、知道樂音的三要素.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學生參與實驗

教具:

錄音機、磁帶、旋轉齒輪裝置、木梳、硬紙片、硬塑料片、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學準備樂器.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引入

[播放錄音]教師提前錄好一段賞心悅目的輕音樂和一段在繁忙路口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的聲音,上課時用錄音機放出來,讓學生感受并做出判斷:

使人感到愉快的聲音→樂音

使人感到煩躁的聲音→噪音

方法1:[播放錄音]用錄音機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帶.

請同學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聲和女聲的不同?演奏樂器有哪些?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方法2:請班上會樂器演奏的同學表演.(應有兩種以上的樂器),引入樂音的三要素.

(二)新課教學

一、音調

方法1:學生分組實驗探索總結

[實驗1]用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誰是發聲體?撥動快慢對發聲體有何影響?聲音聽起來有什么不同?

[實驗1]撥動張緊的細橡皮筋,再撥動張緊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振動快慢不同,音調不同.

結論:音調跟發聲體振動快慢(頻率)有關系.

方法2: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同學上前觀察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轉動齒輪,請同學注意聽用硬塑料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動發聲;齒數多,振動快;齒數少,振動慢.

結論: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簡介人和動物的聽覺范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響度:

1.響度的概念:

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響度

人耳感覺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覺聲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師提問: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主要與那些因素有關?你能否自己設計實驗進行說明?

(除教師提供的實驗儀器:鼓、鼓錘和镲之外,其它儀器一律不限,現場沒有的可用語言描述)

控制時間在5分鐘左右,讓學生充分發言.

歸納總結出結論: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大小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方法2:由演示實驗和學生可操作實驗得出結論.

[演示]在紙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紙屑),調節音量觀察球(或碎紙屑)的跳動幅度.

[實驗感受]:手摸喉部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時的不同.

總結結論.

2.響度和音調的區別

同學們在論述實驗結果與分析結果時,都使用了聲音的高低一詞,而沒有使用聲音的大小,可見,同學們是知道聲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區別的.

參考書37頁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動:請出幾位同學分別說一句話,其它同學閉上眼睛猜出發言的先后順序.

由學生講述猜測的理由,教師給出音色的概念.

(三)總結、擴展

由于大綱對本節知識點的要求不高,所以,對于一般的學生,教師只要使學生從實驗角度理解并記憶大綱所要求內容即可;而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書本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程度自由拓展.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某種樂器改變音調的方法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擴展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

2)了解某種樂器的制作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或自由結組

【活動目的】

通過了解樂器的制作過程,加深對樂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活動流程】

制訂計劃;查閱和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結論;嘗試制作樂器;寫出論文;與其他組交流.

【備注】

1.網上查找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嘗試制作樂器要有完整的過程記錄(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員交流.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4

授課題目3.5~6核裂變核聚變第1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星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核裂變現象,理解核裂變放出巨大能量的道理

2.能根據質能方程計算裂變放出的能量

3.知道什么是鏈式反應,什么是臨界體積

4.知道聚變反應,理解聚變放出巨大能量的道理

5.知道可控核聚變反應的優缺點及研究進展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結合能的學習和計算,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計算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查閱資料,了解核反應堆的原理及核電站的作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核裂變與核聚變的應用,體會物理學的價值和威力。

2.通過了解核武器、核電站等諸多核知識的應用,體會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科學既能給人類造福也能給類帶來災難。教學重點核裂變和核聚變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核裂變的兩個應用及核聚變的點火難度教學方法講授法,舉例法,練習法,討論法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設備板書或板圖設計

教學過程環節檢測內容檢測結果

及補救措施針對

教學

重難

點的

當堂

檢測

反饋

教反思

教學過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引入1.復習引入:原子核的結合能如何計算?

2.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原子核蘊含了巨大的能量,今天我們學習原子核能量的兩種應用核裂變和核聚變。2.核裂變1.概念:重核分裂成幾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的現象稱為核裂變。

2.練習。哪些屬于核裂變反應。

3.核裂變能放出巨大能量,核燃料與煤釋放能量的對比。(具體計算留作作業)

4.鏈式反應、臨界體積的概念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5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點電荷的概念。

2.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規律。掌握庫侖定律。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

2.通過點電荷模型的建立,了解理想模型方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途徑,知道從現實生活的情景中如何提取有效信息,達到忽略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目標。

情景引入

為了測定水分子是極性分子還是非極性分子,可做如下實驗:在酸性滴定管中注入適當蒸餾水,打開活塞,讓水慢慢如線狀流下,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近水流,發現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轉,這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聰明的同學,根據上述素材,你想知道是如何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嗎?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帶正電的一端遠離玻璃棒。而水分子兩極的電荷量相等,這就使帶正電的玻璃棒對水分子顯負電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對水分子顯正電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轉.

問題探究

點電荷

走進生活

驗電器的上部是球形的金屬導體,中央金屬箔是指針式的形狀,電荷分布與帶電體的形狀有關,與萬有引力相似,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帶電體的形狀和大小有關。為了研究的方便,在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時,我們引入了質點的概念,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就能求出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如果帶電體也能等效成電荷全部集中在一個幾何點上,研究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也會變得相對簡單。回顧學過的質點概念,你能建立起點電荷的概念嗎?

自主探究

1.點電荷

(1)點電荷是實際帶電體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一個帶電體能否看作點電荷主要看其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大不大,如果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或者說,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帶電體的距離小得多,即可把帶電體看作點電荷。

(3)對于帶電體能否被看作點電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對同一帶電體,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而在有些情況下又不能被看作質點.

2.理想化的模型到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1.對點電荷概念的解讀:

(1)點電荷是一個忽略大小和形狀的幾何點,電荷的全部質量全部集中在這個幾何點上。

(2)事實上,任何帶電體都有大小和形狀,真正的點電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比起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和電荷分布對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帶電體抽象成點電荷,可以理解為帶電的質點。

2.對點電荷的應用:

有一種特殊情況,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可能并不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很多,但帶電體電荷分布具有對稱性,對外所表現的電特性跟一個等效于球心的點電荷的電特性相同,所以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都可以等效為一個球心處的點電荷,就是通常所說的帶電小球。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6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落實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為后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后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課時,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7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解決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觀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的平衡;觀察物體受兩力平衡時力的特點。

2.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物體平衡所需滿足的條件。

3.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物理現象時,往往同時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生活中的靜止和勻速運動現象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從而建立了平衡狀態、平衡力的概念;并進一步指出最簡單的受外力平衡的情況是二力平衡,隨后通過實驗分析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合力為零.使學生的認識從理論上提高一步,同時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為零的印象.再聯系具體事例,讓學生應用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教材通過“想想議議”使學生進一步完善“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知識體系.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本節的重點是研究總結物體平衡的規律,規律教學應首先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研究問題,再對實驗結果概括、總結得出規律.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關鍵.

教法建議

1.本節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從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現象出發,針對已經建立的規律提出質疑,激發學生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勤思勤問的良好品質.

2.平衡條件的得出是本節的重點知識,不能只強調結論,而要加強過程教學.做好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為了更容易從實驗得出平衡條件的二力共線的結論,可采用如圖9-3-1所示的實驗裝置.取一塊薄木板在邊緣開幾個小孔,用細線系住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懸掛鉤碼.

3.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對教學的檢驗,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最后的小結應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進一步加以補充,使其更完整.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學生認知結構中建立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具:滑輪、鉤碼、細繩、木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方法1:復習提問引入

牛頓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體才能保持靜止、才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引導: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可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引出平衡態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方法2:現象引入

課堂演示:靜止在桌面上的物體、勻速行駛的電動汽車

或錄像片段: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勻速步行的學生、靜止在地面上的汽車

提出問題:上述物體保持靜止狀態和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否受到外力?請你再舉出幾個靜止和做勻速直線的物體,分析它們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態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平衡狀態

由上面學生舉出的例子定義平衡狀態。指出這時作用該物體上的幾個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物體受力平衡時最簡單的情況是受兩個力作用。

過渡:物體受力作用時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

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介紹實驗裝置如圖9-3-1所示,用細線系住木板上的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各懸掛一個相同質量的鉤碼。

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下面問題。

木板是否靜止?木板靜止時受到的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方向有什么關系?

把木板扭轉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木板還能靜止嗎?重新平衡后,兩個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不相同的鉤碼,木板還能靜止嗎?

任選其它兩個孔重復上述實驗。

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結果自己得出結論。可在教師引導下由多名同學互相補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學生探究性學習(學生分組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同上。

教師明確實驗目的:觀察分析總結滿足什么條件木板靜止?

學生探究性實驗

學生討論、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根據力的合成的知識,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方法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請學生畫出圖9-3-2中物體受力的示意圖,并分析物體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對力是二力平衡。

1)靜止懸掛的電燈。

2)靜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勻速運動的拖車。

方法2: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由學生自己舉例自己分析受力情況。

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問題,首先要判斷被研究的物體是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只有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才可以應用這個條件。對于能夠應用二力平衡條件的物體,要分析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豎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學生分析中要注意糾正學生認識上的簡單化和片面性。

一、鞏固練習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所受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

B.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D.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2.起重機的鋼絲繩吊著重物,比較在重物靜止時,重物勻速上升時,重物勻速下降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大小,則()

A.重物勻速上升時,拉力最大

B.重物靜止時,拉力最大

C.重物勻速下降時,拉力最大

D.上述三種情況,拉力一樣大

二、總結、擴展

讓學生討論課本“想想議議”中的問題,總結力和運動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

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在總結運動和力的關系之后,可讓學生分析一對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三、布置作業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分析二力平衡的條件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教師提供實驗工具,實驗分析二力平衡的條件,并思考其應用。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8

1、首先教師做演示實驗,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

請同學們觀察并思考?從而使學生了解什么是萬有引力,知道重力的概念及產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的引入,類比聯想,讓學生體驗物理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物理天地,鼓勵學生要向牛頓那樣善于觀察生活、思考問題,將來能夠學有所成,喚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約22分鐘)

2、重力的大小(重量)

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教師演示測重力的方法。

(1)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2)科學猜想:針對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猜想,學生可能猜想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形狀、體積(大小)、密度(材料)、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請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實支持自己的猜想,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借助手中的器材分組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學合理。然后各組匯報探究成果,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得出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實驗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質量為50克數量不同的鉤碼的重力,并把結果記錄在書中的表格內,然后引導學生以質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作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并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4)分析論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定值用g來表示,約為9.8牛/千克,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10牛/千克,由此得出G=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大膽猜想、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數學圖像來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感知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體現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這一基本理念。)

3、重力的方向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演示實驗:物體自由下落,用細線把小重物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細線自由下垂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這個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應用──重錘線,它是建筑工人砌墻時用來校準墻壁是否豎直的。由于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教師先根據教材插圖13.2-6進行講解,再讓每組學生利用重錘線進行操作,看教室的墻壁是否豎直,窗臺、桌面是否水平,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從而得出重錘線其實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一性質制成的。

學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誤認為跟接觸面垂直,為了糾正這種錯誤,教師做演示實驗,請學生觀察:分別懸掛在水平桌面和斜面上方的兩條重錘線方向是否相同?與水平桌面和斜面是否垂直?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讓學生觀察“想想議議”中插圖,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對重力的方向有進一步的了解。

(設計意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這一部分的教學,遵循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方法。重錘線是重力方向的重要應用,對它的學習,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力求突破難點。)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怎樣用一個手指把刻度尺托起來?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再向學生說明重心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和材料是否均勻有關。人在不同姿態時的重心位置不同,原因是人的幾何形狀改變了。

對于材料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就是這一物體的幾何中心,利用向學生展示方形薄板、球、粗細均勻的棒等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并畫出重力的示意圖。同時向學生展示光盤,說明有的物體重心不在物體上。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

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重心位置的確定比較困難,利用懸掛法可以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較薄物體的重心。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不倒翁”“高空走鋼絲”“交通部門為何規定不允許運輸車輛超高”等利用重心的知識,體現了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建立了“重心”這個較難理解的物理模型,并應用于實際,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第三個環節:內化提高,實際應用(約10分鐘)

自我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設計意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四個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約2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獲,反映的不僅有知識與技能的達成情況,還有過程的體驗、方法的獲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第五個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約1分鐘)

A組:教材59頁,1、2、3、4題

B組:寫一篇科學小論文:如果失去了重力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鞏固提高,學會科學想象。符合新課標“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5、教法和學法分析

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類比聯想、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小組合作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觀察和實驗等物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本節課的目標。

6、評價分析:

本節課我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采用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方式,注重科學探究,力求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智力得到開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樹立學好物理的興趣和信心。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又常常受到課堂氣氛,突發事件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調整好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19

這節課是實驗探究課,我以學生“動”起來為主線設計教學,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教師適時引導,自主構建獲得知識,這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環境,以支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引導他們自主探索與問題解決活動,從根本上達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它是前兩節課知識的應用;另外本節課學生將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個探究是學生遇到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這個探究在整個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中起示范作用,本節課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鏡成像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現代心理學表明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人的動機、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的,任何具備新穎性、沖突性,復雜性和不確定的現象都能夠有效引發學習者的好奇心,給學習者提供一個持久而強大的力量,促使其自覺的探索和研究。

師:出示圖片,這個景色熟悉嗎?

生:這不是劉玲廣場的廊橋嗎?

師:對,映樓臺倒影增添了景色之美,別有風味。看到這個場景,同學們一定猜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了吧!出示標題:平面鏡成像!

2、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師:上一周路過咱們學校的小竹林,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并思考你會提出什么問題?一起來看大屏幕。視頻中的我在找鏡子、照鏡子,咱們也行動起來。

生:學生活動。(學生上臺表演)

師:同學們選兩位同學上臺一個人當物體,一個人當像。同學們會選誰?學生選了兩個個子、體型、臉型有點像的兩個同學上臺,我發口令這兩位同學做,舉起你的左手,眨一下你的右眼,往前走兩步。這兩位同學的動作有失誤,其他同學逗樂了!(學生情緒高漲)

師:結合這兩個場景,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1: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

生2:老師為什么照鏡子?

生3: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什么關系?……

師:同學們思維真活躍,提出的問題真不少!如果讓你們選一個大家都想知道,和這節課題目有關,很具有概括性的、最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你會選哪個?

生: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什么?

師:這也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老師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通過錄制生活中常見的視頻的呈現和學生經常照鏡子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設計認知沖突,使學生帶著疑問、充滿好奇地開始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不包辦代替提問。當學生所提的問題意義不大,針對性不強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和幫助,盡可能指出其合理之處,同時引導學生提出更合理的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出示教學目標。

3、初識器材,提出問題

師: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問題需要的是創造力和想象力!”根據剛才大家所提出的平面鏡成像特點這個問題,我們能否將問題敘述的更具體一些?比如:所成的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嗎?等等。思考一分鐘,嘗試著提出來。

生:思考提出問題,同時做出猜想。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老師都簡寫在黑板上了,剛才這些同學猜想的和其他同學猜想的完全一樣嗎?那結果到底是什么呢?就請同學們自己去探究。探究之前,我們還需要準備什么器材呢?

生:說出自己需要的器材。

〖設計意圖〗

經歷真實情境激發興趣,學生肯定能生成疑問,老師不代替提問,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動”起來,對大框架的問題具體描述,培養學生用物理語言描述生活現象的意識和用物理視野發現研究問題的習慣。

師:我今天給大家準備了這幾樣器材兩個有紅色標記的支架、兩個沒有紅色標記的支架、一個平面鏡、一張方格紙、一把直尺,又特意給你們準備了玻璃板,每組一共7個實驗器材,每四個同學一組,做好分工,有記錄員、操作員、匯報員,圍繞黑板上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現在開始行動吧!

〖設計意圖〗

針對學生的具體化問題,結合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同學們有思路,有想法進行探究,順口就能說出自己想要的器材,讓他們“動”起來,然后統一器材。

4、閱讀課本,明晰步驟

生:這時同學們第一次做實驗。大概3分鐘時間

師:巡視,發現問題。暫停做實驗。

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同學用平面鏡做實驗,有的組用玻璃板做實驗;有的用帶走紅色標記的當物體,有的用不帶紅色標記的做物體;有的同學不知道怎樣放鏡子?等等,什么情況都有,比較亂。現在暫停實驗閱讀課本77頁到78頁的第一塊知識,然后再進行實驗,并思考這些器材如何使用才能更容易探究黑板上的問題。3分鐘的時間規范一下實驗步驟再操作。

生:閱讀課本,規范步驟重新做實驗。這時學生第二次做實驗。大概12分鐘左右。

〖設計意圖〗

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引發預想的實驗器材再到統一的器材,學生的思路可能被干擾了,實驗器材可能不是他所需要的,但是看到實驗器材好奇心促使他們動手摸一摸,做一做,這是讓他們做,允許他們犯錯,不怕他們犯錯。提出質疑時再來引導,此時我引導學生能聽進去,看書也能看進去,這樣實驗操作就規范了!兩次操作實驗使學生體驗了從盲目到明白,從急切到用心,從無緒到規范,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5、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師:大部分組已經探究完成,得出結論,下面就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每組的匯報員采用這種形式(板書在黑板上)組名、探究的問題、得出的結論、實驗的步驟。其他組認真傾聽,有不完整的其他組補充。

生:學生用模板展示,這一組不完整下一組,直到學生提出的5個問題全部探究完成!

師:同學們都很用心,匯報的很精彩!掌聲送給你們。把大家的實驗結果合在一起就是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結論?能否用關鍵詞簡明扼要的概括。

生:等大、正立、等距、虛像,學生展示。

師:完善結論,送給大家20個字:正立等大、線面垂直、兩距相等、左右相反、像為虛像!自由讀兩遍記下來!老師板書

〖設計意圖〗

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能夠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培養同學們物理語言的概括能力。

6、釋疑拓展,再次探究

師:同學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是否思考其他問題,比如說實驗中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為什么用方格紙,用白紙行不行?……讓學生思考,討論。

生:提出了6個問題。

分別是:

(1)為什么要選用大小相同的物體?

(2)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

(3)玻璃板不垂直桌面會怎樣?

(4)物體靠近玻璃擦,像會變大嗎?

(5)用白紙做實驗記錄什么呢?

(6)玻璃板變大變小像會變化嗎?

師:同學們很認真的做實驗,提出的問題非常值得探究。你們都很棒!現在利用這些器材去解決你們提出的問題吧!仍然采用剛才的匯報形式。

生:學生積極投入實驗,動作很迅速。大概十分鐘,學生展示。

師:老師總結。這么多問題大家都解決了,真的是辦法總比問題多。生活中也是這樣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老師為你們的探究能力點贊。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會再次遇到問題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節外生枝”的情形,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能預測到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引導敢于質疑并提出質疑。探究式教學的設計,要循序漸進,既要整體考慮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目標的逐步達成,又要分別考慮每次探究活動的側重點。由于課時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動中各個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側重某些探究要素,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所有要素對應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養,這不僅有利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科學探究任務,而且能使所側重的探究過程更加深入、具體,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7、歸納總結,針對練習

師:講解,這個過程中所體現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1)等效替代法,

(2)實驗歸納法。

這些探究方法也是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學生搶著回答,用玻璃板去替代平面鏡,用方格紙替代白紙,用大小一樣的物體替代物體所成的像!

師:你們真的是學會了!鼓掌。(重難點結束)

師:想想議議,為什么一開始六玲廣場上廊橋的圖片看起來是倒立的像?

生:思考并回答,水面相當于鏡面,根據像距等于物距,符合成像特點。

〖設計意圖〗

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結合學生身邊的景物充實在課堂中。把這些現實中的物理問題用于課堂交流,大大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培養同學們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師:學以致用,做幾道練習題試試吧!學生練習并展示。最后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制作步驟2113:

1、在紙上豎一塊玻5261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4102平面鏡的位置;

2、把點燃1653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在紙上記錄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線將物像位置連起來;

5、改變位置再測幾組;將測得數據填入表格中。

平面鏡成像實驗的特點:

1、平面鏡成正立等大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3、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4、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變,左右互換。

物理教案模板電子版篇20

1、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產生的電動勢叫感應電動勢。

2、區別磁通量、磁通量的變化量Δ和磁通量的變化率Δ/Δt

3、①強磁鐵和弱磁鐵插入后不動。

②將磁鐵以較快和較慢速度“同程度”插入線圈。

③將磁鐵以較快和較慢速度“同程度”拔出線圈。

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比三個實驗。

分析得出結論:

導線切割的快、磁鐵插入的快、滑動變阻器滑片滑得快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有關,即E與______有關。

4、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精確的實驗表明: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這就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公式E=__________。

四、練習。

1、關于電磁感應,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越大,感應電動勢越大。

B、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為零,感應電動勢一定為零。

C、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越大,感應電動勢越大。

D、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越快,感應電動勢越大。

2、有一個1000匝的線圈,在0.4S內穿過它的磁通量從0.01Wb均勻增加到0.09Wb,求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9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师讲师网-优质讲师培训师供应商,讲师认证,找讲师来万师 | 立式_复合式_壁挂式智能化电伴热洗眼器-上海达傲洗眼器生产厂家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氟氨基酮、氯硝柳胺、2-氟苯甲酸、异香兰素-新晨化工 | 工程管道/塑料管材/pvc排水管/ppr给水管/pe双壁波纹管等品牌管材批发厂家-河南洁尔康建材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花纹铝板,合金铝卷板,阴极铝板-济南恒诚铝业有限公司 | 超细|超微气流粉碎机|气流磨|气流分级机|粉体改性机|磨粉机|粉碎设备-山东埃尔派粉体科技 | 高压贴片电容|贴片安规电容|三端滤波器|风华电容代理南京南山 | 欧盟ce检测认证_reach检测报告_第三方检测中心-深圳市威腾检验技术有限公司 | 仪器仪表网 - 永久免费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广东恩亿梯电源有限公司【官网】_UPS不间断电源|EPS应急电源|模块化机房|电动汽车充电桩_UPS电源厂家(恩亿梯UPS电源,UPS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UPS) | 企业微信scrm管理系统_客户关系管理平台_私域流量运营工具_CRM、ERP、OA软件-腾辉网络 | 定制异形重型钢格栅板/钢格板_定做踏步板/排水沟盖板_钢格栅板批发厂家-河北圣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安全光栅|射频导纳物位开关|音叉料位计|雷达液位计|两级跑偏开关|双向拉绳开关-山东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全自动在线分板机_铣刀式在线分板机_曲线分板机_PCB分板机-东莞市亿协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球磨机,节能球磨机价格,水泥球磨机厂家,粉煤灰球磨机-吉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绿萝净除甲醛|深圳除甲醛公司|测甲醛怎么收费|培训机构|电影院|办公室|车内|室内除甲醛案例|原理|方法|价格立马咨询 | 带压开孔_带压堵漏_带压封堵-菏泽金升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三氯异氰尿酸-二氯-三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强氯精-消毒片-济南中北_优氯净厂家 | STRO|DTRO-STRO反渗透膜(科普)_碟滤| 陶瓷加热器,履带式加热器-吴江市兴达电热设备厂 |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Boden齿轮油泵-ketai齿轮泵-yuken油研-无锡新立液压有限公司 | 对夹式止回阀_对夹式蝶形止回阀_对夹式软密封止回阀_超薄型止回阀_不锈钢底阀-温州上炬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稳尚教育加盟-打造高考志愿填报平台_新高考志愿填报加盟_学业生涯规划加盟 | 上海道勤塑化有限公司|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沈阳楼承板_彩钢板_压型钢板厂家-辽宁中盛绿建钢品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振动测量仪电箱-轴承测振动仪器-测试仪厂家-杭州居易电气 | 时代北利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医用离心机,低速离心机DT5-2,美国SKC采样泵-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 工业电炉,台车式电炉_厂家-淄博申华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美侍宠物-专注宠物狗及宠物猫训练|喂养|医疗|繁育|品种|价格 | 钢绞线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两用机-混凝土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北京科达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 剪刃_纵剪机刀片_分条机刀片-南京雷德机械有限公司 | 恒温振荡混匀器-微孔板振荡器厂家-多管涡旋混匀器厂家-合肥艾本森(www.17world.net) | 济南ISO9000认证咨询代理公司,ISO9001认证,CMA实验室认证,ISO/TS16949认证,服务体系认证,资产管理体系认证,SC食品生产许可证- 济南创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郑州电线电缆厂家-防火|低压|低烟无卤电缆-河南明星电缆 | 耐热钢-耐磨钢-山东聚金合金钢铸造有限公司 | 预制舱-电力集装箱预制舱-模块化预制舱生产厂家-腾达电器设备 | 范秘书_懂你的范文小秘书 | 安平县鑫川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声屏障,高速声屏障,百叶孔声屏障,大弧形声屏障,凹凸穿孔声屏障,铁路声屏障,顶部弧形声屏障,玻璃钢吸音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