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包含合理的板書設計,以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展示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方便大家學習。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了解元曲的體裁特點;學習如何欣賞元曲作品;熟讀并背誦作品。

2、技能目標:品味詩歌精煉的語言特點;體會蘊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國古代詩歌的魅力,培養學生民本情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

在朗讀的基礎上了解元曲的內容,體會句意。

三、難點:

詩詞曲中意境的體會。

四、學法:

誦讀法、品讀法。

五、學情分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這是他赴陜西救災途經潼關所作的。此曲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八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已經有所了解(即:亡,百姓苦),但對“興,百姓苦”的理解還不深刻,不能很快地轉過彎來。教師要用教學手段和技巧,縮小學生與文本在內容、時空、情感上的視界差距。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詩的氛圍,導入新課

我國是詩的國度,許多優美的詩篇為人們所傳誦。同學們也非常喜歡詩,喜歡我國古代的文學瑰寶。今天下午,我們一起來品味元代張養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1、體裁介紹。

2、作者介紹。

3、寫作背景介紹。

(以上具體內容均以課件形式出現)

(二)、朗讀課文,把握結構美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后,請兩位同學讀課文,集體糾音。

2、正音:巒()躊()躇()

3、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理解字詞的意義,了解詩詞的大意。(課件)

5、明確本詩的結構:這首詩由三部分組成——寫景、抒情、議論。

(三)、品讀、體會詩歌

1、第一層(寫景):課件顯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找到潼關的地理位置,并說說它在歷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歸納明確: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2、第二層(抒情):詩人由潼關的險要地勢想到其重要的歷史作用,自然就想到離潼關不遠的&39;長安和曾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但為什么詩人“望西都”而“意躊躇”呢?為什么經秦漢處而“傷心”呢?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歸納,明確: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何等繁華昌盛,而現在,昔日的奢華已不復存在,成了一片廢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詩人躊躇傷心?(宮闕萬間——做了土)

3、第三層(議論):詩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為歷代王朝的興衰而傷心之前中呢?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明確:詩人關注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詩人感到無比憤慨和深切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大興土木,百姓受苦;亡——戰爭頻繁,百姓遭殃。)

(四)、總結、深化、拓展

1、品味詩歌的感情基調: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部分大處著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部分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沉郁,語速稍緩;議論部分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應讀出悲憤難當的語氣。

2、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為,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繼續學習文言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鄒忌勸說齊王納諫是愛國的表現。

【教學重點】

文中出現的句式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

本文第二段鄒忌以自己的事情設喻,勸說齊王納諫。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啟發式提問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看過《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時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進諫國君而被紂王剖心致死,像這樣悲慘的結局足以使諫臣望而卻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勇于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位杰出的人物鄒忌,看看他是如何諷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修明政治的。

二.相關知識介紹

1.解題

參照注釋⑴明確:鄒忌是齊國人名。諷:是諷諫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地規勸。納是接受、采納。諫是臣子向國君提建議。全題合起來就是鄒忌委婉地規勸齊王采納臣民的意見。

2.《戰國策》

初三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作過簡介??蓞⒄疹A習提示內容。注意: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與前面學的《史紀》(紀傳體)、《資治通鑒》(編年體)不同。

三.教師范讀課文

四.學生齊讀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內容

五.課文重點內容講解

教師串講一段,請兩名學生串講兩段,在此過程中將重點字、詞、句隨時講解并板書。

1.實詞

zhāo早晨(名詞)私人,自己(代詞)朝cháo朝廷(名詞)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詞)cháo朝見(動詞)偏愛(動詞)身長,長(形容詞)修修建(動詞)整治(動詞)今義是一個名詞

2.虛詞:莫:無定代詞,指人。譯為“沒有誰”。弗:fú,否定副詞,譯為“不”。

3.詞類活用

A.形容詞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認為……美”)

B.形容詞作動詞私我也(“偏愛”)

C.名詞作狀語面刺(當面)

D.使動用法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4.句式

A.固定句式(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于受強調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B.賓語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C.狀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灣譏[于市朝](能[于市朝]謗譏)皆朝[于齊](皆[于齊]朝)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此所謂[于朝廷]勝)

D.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判斷句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也。式標志

E.省略句(鄒忌)與(客人)坐談

(學生結合講解再默讀全文)

第二課時

六.課文難點內容分析

緊扣題目,理解課文。首選設問文章開始沒有直接寫鄒忌諷勸齊王,而寫了什么內容?寫的是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的聯想,然后圍繞這件家事展開提問:

1.這件家事是什么?

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與徐公比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不同,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問題時的口氣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語氣所含的感情色彩。

問妻:我孰與徐公美?(親昵)問妾:吾孰與徐公美?(嚴肅)

問客:吾與徐公孰美?(平淡)

3.由于鄒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與心理不同,所以回答問題時語氣感情色彩有明顯差異。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熱情地贊揚)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謹,害怕)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應酬)

4.面對妻妾與客的贊美,鄒忌態度如何?得出什么結論?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從“忌不自信”……內容可知)。

他思之的結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5.反復思考,分析鄒忌“入朝見威王”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齊王進諫,而是將比美這件生活小事講給齊王聽,談自己體會,然后同國家大事進行類比,將妻、妾、客與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類比,推理委婉地進諫,得出一個結論:“蔽甚”。(這里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采用了設喻手法。)

6.諷諫結果如何?

最后齊王納諫。文中寫到齊王納諫決心之大,行“三賞”朝廷內外出現了“三變”,使得“四國朝齊”。

七.學習借鑒

1.設喻手法在今后生活學習中可借鑒,需注意的是設喻要精妙,比喻要切當。

2.詳略處理寫作時借鑒,注意該詳的地方定要潑墨如水,該略的地方要惜墨如金。

3.通過對話表現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問三答

4.思想內容借鑒

文中的“納諫除蔽”這種見解在當時有積極意義,雖然鄒忌諷諫與齊王納諫都是為鞏固封建統治,但在客觀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進步。今天,我們為實現“四化”有借鑒意義,同時也應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培養多謀善斷能力。

八.總結全文

九.作業設計(略)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3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時數]

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于孔子之孫孔假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遏~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靨逑至蘇廡┨氐恪?nbsp;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教師運用投影將本課中的生字、詞打出,全班齊讀(或指名讀)。

4、齊讀全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兩三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鍵時刻應作出正確的選擇。

三、分步品味

1、質疑及交流。

前面我們說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么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解說:要求引原文答,教師可適當點拔?;卮疬^程中學生可以對第一、二節的內容進行質疑,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或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齊讀課文。

3、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質疑或說說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說:重點解決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和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的意義。)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依據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心,其義與本心相同。

(解說: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目的在于嘗試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把握整體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詞、句。)

四、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所學內容

1、抽查背誦情況。

2、用媒體出示字詞,檢查對字詞的理解?;蛘哂蓪W生相互出題,考查對字詞及語句的理解情況。

二、朗讀訓練,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甸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后再讀,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①論證方法:道理論證(第一節)、舉例論證(第二節)。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將正義放在首位,而摒棄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齊讀全文。

三、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說說本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將正義放在首位的。

2、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解說:以上材料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要正確對待生與死、義與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

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說: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五、課后延伸

1、背誦課文。

2、在課外查閱有關孟子、《孟子》的資料嗟來之食的故事以及吳晗《談骨氣》。

六、布置作業

背誦這篇課文。

《魚我所欲也》教學反思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大思想家孟子曾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做比提出了他自己的觀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即“舍生取義”)昨天的語文課上,我和學生一起將腦意識和孟子的“舍生取義”思想進行對接,很可惜,在潛連接的過程中出了點小問題,將我的課堂偏離了正常軌道。

“老師,我不同意孟子的觀點?!币粋€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后有不少的支持者?!斑€有誰不同意老夫子的觀點?”我笑著問道。響應的聲音此起彼伏。有些意外于學生們的態度,也有些驚異他們的獨立思想。我決定將課堂自然一些進行到底,于是花費了不少的時間聽取他們反對“舍生取義”的原因?!拔覀円郧敖佑|過保爾這個不朽的名人,他有句話說的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可以再麻木的‘舍生’了,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睂W生A心直口快,當然觀點顯得有些片面,而且有些強詞奪理了。

“對我們中學生而言,這個觀點離的似乎太遠。前段時間新聞里播放說已經將‘見義勇’改為‘見義智為’,可見,我們現在提倡的是‘取義不舍生’?!睂W生B有理有據、簡捷明快的發言博得了一陣喝彩?!诒姸嗟难哉撝?,除了學生B的‘見義智為’有新意外,其他的好象都在強調一個片面的觀點:只有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謂義啊,德啊,都要排在尾巴上。而且他們列舉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從貪犯說到肇事者,從“評按說法”說到“焦點訪談”……他們不屑的說著:現在有誰還“舍生取義”???……我有些茫然,有些凄凄然,優秀傳統的教育缺乏,教學與現實嚴重脫節,致使教師處在了尷尬的位置。我明白,他們接觸的社會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潛意識里早就否定這個觀點,根深蒂固。我還想據理力爭,想為我們偉大的古思想家拉動一些支持者,更想糾正這些年輕的腦袋瓜里存在的“腐壞”思想。我急性列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在上學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趕緊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傷勢做決定,你會怎樣做?“我會看看左右沒人,趕緊逃跑。”一個調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說。

“哎……”傳來一片唏噓,接著有幾名同學起來指責他天良的喪失。(我很高興大多數孩子人本善良)“如果你開車,撞倒了一個人,而且很嚴重,你有兩個選擇,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擔責任在第一時間救治傷者……”我將事例“升級”。顯然,同學們陷入了沉思中?!棒~和熊掌不可得兼,選擇逃,接受良心的譴責,或者法律的更嚴懲,選擇后者,接受法律的懲罰,但良心稍安。你們做選擇,舉手表決?!蔽規兔Ψ治?。很高興,他們一個個表示愿意選擇后者,盡管眼中還有一點點的茫然。接下來我們列舉了當今社會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們的想法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他們開始對“舍生取義”的勇士,發出由衷的贊嘆,而對那些見利忘義、自私無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極大的反感和鄙夷。“現在社會上見利忘義的現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德,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德,就好象沒有了靈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雖生尤死,受萬人唾棄,而那些舍生取義的勇者至今傳誦……當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義不舍身’,所以學生B獲得最佳發言人!”在一片掌聲中我們結束了討論,從學生折射來的目光里,我知道這節課的收獲還是不小的。最后布置了一個小作文題目《魚我所欲也》,來寫自己的一次選擇經歷,期望在作文過程中總結所學,學會在關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選擇,這該是學習該課文的最終目的。

雖然這節課沒有按照我預定的教學計劃進行,也讓我著實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面臨的尷尬局面,但我慶幸,最終的教育效果還是好的。我在想,語文的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教學,而是要靈活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靈活的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接軌,能學有所用。作為教師,如果不斷的喚喚這群孩子的良知,對于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成型該有不小的幫助。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4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研讀3—5段并歸納第一大部分內容。

二、研讀6、7段。

三、講清“寓情于議”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鞏固情況:

1、檢查背誦1、2段。

2、這兩段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

二、研讀3—5段。

1、指導朗讀3—5段,要求有層次感。

2、補充如下注釋:

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裝。

痛恨:痛心,遺憾,要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所以:表原因連詞,要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計日而待:時間不長,屈指可數。

良實: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善良誠實之人。

親賢臣,遠小人:親,親近;遠,遠離。都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闕:通“缺”,缺點。

3、結合注釋,弄清語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分析并討論:

“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⑴這句話是諸葛亮希望后主劉禪干什么?

⑵這樣做有什么重大意義?

、這三小節作者又向后主劉禪提出了什么建議?(親賢遠佞)

三、小結第一部分

四、研讀第二部分

1、指導朗讀,要求讀出層次感。

2、補充如下注釋:

躬耕,親自耕種。躬,身體,此處是名詞作狀語。

聞達:聲名遠揚。

庶竭:希望竭盡。庶,讀shù,連詞,表希望。

驅馳:本義是策馬前進,此處引申為奔走效勞。

托付不效: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托付,動詞活用為名詞,指托付的事情。

爾來:從那時到現在。

3、翻譯6、7段(以敘事為主,可直譯)

4、思考,回答問題:兩段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要求學生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5、歸納大意:借分析句子含義,講“寓情于敘”。

6、背誦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業。

1、課后默寫3—7段內容。

2、完成“辨析·比較”題三、四。

3、預習第三部分。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5

⒀夫戰,勇氣也。

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⒂彼竭我盈,故克之。

⒃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⒄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探究展示:

1、課文可分幾部分?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乃入見”)。

第二層(從“問:‘何以戰?’”到段末)

第二段,。全段32字,以寫魯方之戰術決策為主。

第三段,??煞謨蓪樱?/p>

第一層(從開始到“故克之”)以“夫戰,勇氣也”為根據,提出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動反攻的觀點,回答了為什么等待“齊人三鼓”而后“鼓”的問題。

第二層(從“夫大國”到段末)以“大國難測,懼有伏焉”為根據,提出作戰中必須時刻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說明了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才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一、預習導學

【鏈接材料】——1.走近作品: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妒酚洝泛汀稘h書》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而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蹲髠鳌贩帜暧浭拢瑳]有篇名。

【鏈接材料】——2.長勺之戰的背景:

: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劌()又何間焉()鄙()弗敢專也()小惠未編()小信未孚()

公與之乘()長勺()轍()軾()竭()盈()旗靡()夫()帛()

2、解釋加橫線的詞的意思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將鼓之既克,公問其故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齊師伐我又何間焉何以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小大之獄忠之屬也??梢砸粦?/p>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遂逐齊師一鼓作氣再而衰彼竭盈

3、古今異義

①又何間焉②肉食者鄙③犧牲玉帛

④忠之屬也⑤可以一戰⑥一鼓作氣,再而衰

⑦伐⑧加⑨安

4、重點句子翻譯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④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⑤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⑧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⑨公與之乘,戰與長勺。公將鼓之

⑩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⑾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⑿既克,公問其故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隱匿、榮膺、一氣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針氈、芒刺在背”等詞語。

2.了解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土文學創作。

3.了解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岸上農村的世態人情與精神風貌。

能力目標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3.擴大閱讀視野,進一步理解小說多樣化的藝術風格。

德育目標

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1.誦讀,體會小說高妙的語言運用。

2.把握人物性格,領會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

3.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的鄉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翌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并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發表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論文,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蛾眉》等短篇小說集,《運河的槳聲》、《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鄉土文學》、《我的創作生涯》等散文短論集,以及《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構簡潔完整,鄉土色彩濃郁。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文意讀準下列字音。

搟(gǎn)剜(wān)腌贊(āzā)到氣(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墜地

榮膺(yīng):光榮地獲得。膺:承受,承當。

隱匿(nì)隱藏、躲起來。

如坐針氈(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樣。

影影綽綽(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合作交流

⑴第一部分最能表現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分析一下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表現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作者運用了外貌描寫(如“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動作描寫(“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兩只叮叮當當響的黃銅鐲子,一陣風沖下河坡,阻擋在這幾個纖夫的面前,手戳著他們的鼻子”,“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語言描寫(“不能叫你們腌臢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神態描寫(“一丈青大娘火了起來”,“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說還運用了側面描寫,通過纖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來反襯一丈青大娘的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勇猛。

⑵在這篇課文中,何滿子的奶奶為什么號稱“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潑辣大膽、剛直不阿,愛打抱不平,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所以得名。

探究質疑

1、為什么爺爺號稱“何大學問”?

爺爺的外號帶有戲謔的性質。他貌似關公,脾氣性格也像關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于講故事,想像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個“何大學問”的外號。

2、自從爺爺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后,他在學問上下了哪些功夫?由些說明了什么?

看書念書、不恥下問、咬文嚼字、拜祭文廟、自我反思、為孫請師。這表現出他對文明進步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個時代渴求知識而不得的貧苦百姓的心聲。

精讀品析

1、小說中寫到了哪些人物?他們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一丈青大娘:潑辣大膽、剛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熱情正直、淳厚樸實。

何大學問: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好戴高帽

何滿子(線索人物):機靈頑皮、純真稚氣。

運河人民:扶危濟困赤誠相見。

2、小說語言具有什么特色?

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充滿鄉土氣息。

拓展延伸

1、閱讀“自從他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后……難道孫兒到頭來也要落得個趕馬或是學徒的命運?”后回答。

⑴選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承上啟下。

⑵他被尊稱為何大學問,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學問?(用原文回答)

可從沒進過學堂一天,斗大的字認不得三筐,而且只會念不會寫。

⑶“他也真在學問上下起功夫來了”,這里的“真”應如何理解?

他有真正的行動:看書念書、不恥下問、咬文嚼字、拜祭文廟、自我反思、為孫請師。

⑷請概括選段的語言特點。

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充滿鄉土氣息。

⑸你還在哪部作品中讀到與女主人公類似的人物形象,試分析她們性格的共同之處。

如《水滸傳》中的扈三娘、孫二良、顧大嫂。共同點:潑辣能干厲害,有正義感。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7

一、教學目標

(一)認讀生字,能準確朗讀并背誦課文。

(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三)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生字并標記讀音。

2.讀順文,能夠準確劃分句子內部的停頓,流暢、清晰地朗讀課文。

3.讀懂意,了解一些詞語的句中義,并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導入新課:

司馬遷在《刺客列傳》中記敘過曹劌的故事。曹劌即曹沫。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腹c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被腹嗽S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與之?!庇谑腔腹烁铘斍值?,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于魯。

(出示文言,教師講述故事大意)

曹劌,不但勇力過人,而且智慧亦有過人之處。

(二)誦讀活動

1.教師范讀課文。

活動策略:

朗讀時語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內的停頓,最大限度地便于學生理解課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其他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三)讀文正音

1.學生端坐,師生齊聲朗讀。

2.請學生認讀下列詞語。

曹劌又何間焉小信未孚下視其轍望其旗靡

(四)讀文欣賞

1.請學生自讀第1段,結合注釋,翻譯句子,了解大意。

學生活動要求:

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學生為一組,互相聽、譯。要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能指出對方朗讀、翻譯中的失誤與不足。

2.明確段中重要詞語的解釋。

齊師伐我:伐,征伐、攻打。史稱“春秋無義戰”,這是對統治者而言的,追究這場戰爭的起因,魯莊公也是不光彩的;但當齊國大軍壓境,就魯國人民而言,奮起抵抗,反侵略的愛國意義就非常清楚了。

曹劌請見:請,請求,動詞。見,拜見,動詞。

肉食者:周代禮制規定,天子食用牛;諸侯平時食用羊,朔日(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時食用豬、犬,朔日才能食用羊。這是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必然結果。

孟子說“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可見當時,一般庶人很難吃到肉。

所以,肉食者就指有官職的人,當政的人。

肉食者鄙:鄙,鄙陋,相當于孤陋寡聞,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即“以何戰”,憑借什么作戰?以,介詞,憑,用,靠。

犧牲玉帛:這是四種祭神的供品,都是名詞。牲,指牛、羊、豬。犧,指純色的牛、羊、豬。帛,指絲織品。

神弗福也:福,賜福,保佑,動詞。

忠之屬也:這是忠于職守的一類事情。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借這個條件與敵人打一仗。

3.了解第1段對話的層次并背誦。

學生活動策略:

可以利用對話的形式,兩個學生為一組,逐層練習背誦。先試背,再齊背,還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4.小結第1段。

(五)課堂小結

運用對話的方法,圍繞著“遠謀”這條貫穿全文的線索組材。曹劌的“遠謀”表現在,他使魯莊公明白,戰爭的決勝條件是民心的向背。

(六)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

2.背默第1段,熟記詞語的含義及特殊用法。

第二課時

(一)活動導引

1.請學生提問并回答重點語句的含義。

2.背誦第1段。

(二)誦讀活動

齊讀第2、3段。

(三)交流活動

1.請學生自讀第2、3段,結合注釋,翻譯句子。

2.請學生明確字、詞語的含義。

公與之乘:乘,乘一輛戰車。

春秋時期,戰車是方形的.,大約寬3米,駕上馬以后,全長也有3米左右,就是說一輛戰車大約占9平方米的路面。

車上有三個乘員。指揮戰車的指揮人員(主帥或將),一個是右,也叫戎右,即車右,是保護指揮人員的;一個是御,也叫御戎,即御馬駕車的人。

每輛戰車后一般跟有15名徒步的士兵。在主帥和各級將領的戰車上,插旗安鼓。主帥車上插旗兩面,一般將領車上只插一面,用以標志主將和各級將領所在的位置。鼓是銅制的,主帥擊鼓,發出攻擊的命令,各級將領聞聲擊響各自車上的鼓。在戰鼓齊鳴的號令下,所有戰車一起沖上前去,所有的徒步士兵也一起沖上去。

公將鼓之:鼓,擊鼓,動詞。

齊人三鼓:三鼓,擊了三次鼓,文言中數詞與名詞直接連用,翻譯時要將量詞補充出來。

3.探討、交流第2、3段的內容要點。

教師輔助策略:

同桌為一組,交流意見并將文中內容進行概括。

4.齊讀第2、3段。

5.背誦第2、3段。(出示背誦提示)

學生活動策略:

按照戰斗的進程先試背,再齊背,然后請學生有感情地背。

(四)提高升華

曹劌是個有遠謀的人,在長勺之戰中表現了他的戰略思想和指揮才能;他認為戰爭勝利要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擁護,戰斗中要抓準戰機,在“彼竭我盈”時反攻,在“轍亂”“旗靡”時追擊。這就是曹劌的戰術,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長勺之戰”的取勝之道。

但是,為什么作者要在戰前寫“其鄉人”對他的勸阻?

學生活動要求:

沉思默想,調動積累,學生間相互提示、補充、豐富。

(五)小結全文

學生活動要求:

能夠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理清每一段的層次。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

教師輔助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及時評價。

(六)課后作業

背默3、4兩段。

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

伐……戰前,民心向背

戰……戰中,抓準戰機

克……戰后,有勇有謀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8

【學習目標】

1.能熟練理解和背默詩歌。

2.了解元曲、小令這種藝術形式,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概括詩歌大意。

3.學習并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鑒賞元曲。

【導學方案1】

朗讀、背誦古代詩文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學積累,請你用心背誦這首小令,并且工整地默寫下來。

【自學任務單1】

【導學方案2】

了解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把握文章內容和情感。

【自學任務單2】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包括雜劇散曲,兩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兩類。小令是單個的曲子,跟現代的歌詞大致相近,是按曲調創作的,每個曲調都有自己的名稱。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他隱居后,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陜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后,“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山坡羊·潼關懷古》便寫于應召往關中的途中。

【導學方案3】

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它以高度凝練的&39;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小令既有寫景描繪潼關的地勢險要,又有懷古敘事讓人意躊躇,最后又有抒情表達作者的控訴和同情,所以,學習這首古典詩歌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

【自學任務單3】

1.中國古典詩詞意蘊豐富,字字珠璣,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峰巒如聚”,群山好像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一個“聚”字,既寫出了潼關被群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們守衛著潼關?;颍骸安缗保龥坝颗炫群孟裨诎l怒,一個“怒”字,既寫出了黃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關處于黃河之邊的險要。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9

一、新課導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發表白話詩九首,開創了中國新詩的先河。沈尹默作為北大名教授,他發表的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首詩的存在,中國首次面世的這一小批現代詩歌作品才可以說真正地顯示出現代性。這首詩在文學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樣的魅力呢?

二、作者簡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五四”運動時期,作為北大名教授,和魯迅、陳獨秀等人輪流主編《新青年》雜志,代表作《月夜》《落葉》《三弦》等。

三、背景資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國歷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卻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發的時代。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新詩誕生了。新詩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靈魂的新,即思想的現代性。追求“科學”與“民主”,人的個體的覺醒,思想解放、個性獨立遂成為這一時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國人有了主體意識。我國傳統詩歌中,是沒有“我”(指獨立存在的意識)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詩中,“我”才大量出現,例如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僅是新詩誕生的一個標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學誕生的標志。

四、細讀感悟

1.讀出節奏;感受意蘊。

2.這首小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圖景,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繪出來。

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霜風寒月的冬夜中,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著,充滿了美的意蘊。

3.如何理解“霜風呼呼的吹著,月光明明的照著”。

表面上寫的是一個冬夜,環境是蕭森的,人物是孤獨的。實則反映了&39;五四&39;運動之前的一個社會側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某種社會相。

(注:這是一首很隱晦的詩,看似是紀實,實則運用象征的手法,蘊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緒。)

4.詩中“樹”有什么象征意義?“我”和樹之間的關系體現了“我”怎樣的精神?

要點:“樹”象征著古老的觀念,傳統、穩健、根基深厚、固執而迂腐。

“并排立著”是思想的并立;

“沒有靠著”是掙脫、是倔強、也是追求獨立。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卻沒有靠著”象征著詩人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

5.本詩的主旨是什么?

在嚴寒下不妥協,在孤獨中不退縮,這首詩表現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追求獨立自由、崇尚光明強大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精神與人格。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0

教材分析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用詩一般精美的語言,熱情贊譽了伏爾泰卓越的歷史貢獻、偉大的人格魅力,再現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以及革命者的光輝形象,使這個形象永駐人們心中。雨果的語言,凝重雋永,深沉壯麗,熱烈中飽含理性。在緬懷伏爾泰的同時,我們也充分領略到了這位浪漫主義大師的非凡魅力。他們是法蘭西的驕傲,更是全世界人們的驕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重點詞語的寫法及含義。2.了解演講詞的現場感、交流感的特點。

能力目標:

1.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作者抓住伏爾泰的“筆”和“微笑”兩個特征刻畫他“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3.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雨果對伏爾泰的歌頌和景仰。

2.在朗讀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諧、和平、正義等思想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和背誦,體會雨果充滿激情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風格。

突破方法:通過范讀、跟讀、自由讀等方式體會演講詞的特點。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不同的語氣來體會作者的激情。

難點:1.啟蒙運動在西方歷的重大意義。2.伏爾泰所處的時代及思想背景。

突破方法:學生對時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啟蒙運動在西方歷的重大意義,因而很難理解雨果對伏爾泰的高度評價、對啟蒙思想的當代闡發,很難激起感情共鳴。作為一篇演講詞,本文詩化的語言風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閃耀的思想光輝,使它成為朗讀教學的難得材料,要把朗讀的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理解、欣賞精彩的語言和澎湃的激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品味欣賞。

2.研討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研討、置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啟蒙運動的含義。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浪漫主義、啟蒙運動,講述伏爾泰的故事,聚焦于伏爾泰為弱勢人群吶喊、奮爭的正義行動。

一、設疑導入,激發探究興趣

設計(一)

伏爾泰逝世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們還在紀念他。雨果說,他是永生的。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這首詩中也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種矛盾關系是如何轉化的呢?文中還說“到伏爾泰,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伏爾泰,這個響亮的名字,他的光芒來自哪里?又灑向何方?請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講述伏爾泰的故事。

設計(二)

從題目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雨果為紀念伏爾泰百年冥誕的演講詞。為什么要紀念伏爾泰?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雨果的演講。

設計(三)

雨果,法國作家,父親是拿破侖時的軍官。伏爾泰,法國作家、哲學家、啟蒙思想家,出生于資產階級家庭,從小喜愛文藝,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國外。這樣兩位相隔百年的文壇奇葩是怎樣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呢?讓我們來學習雨果這位從伏爾泰思想中汲取力量的人道主義斗士,在“教導人們走自由”的“法蘭西思想”伏爾泰與世長辭的一百年后,發表的富有戰斗激情的演說。

二、朗讀課文,感受激情

1.聽讀課文,初步感受激情。

朗讀練習:

(1)導讀:《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是對人類先賢的崇高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的正義的吶喊、良知的呼喚。那么,我們朗讀這篇演講詞時,應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2)范讀、聽讀、評讀

先是閉上眼,完全調動聽力,聽朗讀帶。

帶著美的感受,學生試讀,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演講者的口吻,注意不同的語氣,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尤其注意詞語的重音以及停頓:“但他是永生的”“受到未來的祝?!薄八且粋€世紀”“大深淵最初的微光”“你永恒的光榮”“偉大的人物,你要永遠受到祝?!薄胺鼱柼┚哂信缘臏厍楹陀⑿鄣呐穑哂袀ゴ蟮念^腦和浩瀚無際的心胸”“微笑,就是伏爾泰”“夠了!夠了!暴君們”“維克多?雨果萬歲!”

師生共同依據演講的特點點評朗讀情況。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并選擇幾個最能代表這種語言風格的段落自由朗讀。

2.結構解讀,理清文章思路。

這篇演說起伏跌宕,高潮迭起。從歷史到現實,從伏爾泰的偉大貢獻到他的偉大人格,構成了整個演說的脈絡層次。

關于文章的結構,可以在小組內討論,各抒己見。明確:

第一部分(第1段):總的評價伏爾泰在歷的非凡地位、世紀性的貢獻。

第二部分(第2~9段):崇高的禮贊:回顧歷史,伏爾泰為被壓迫的人類而孤軍奮戰。

第三部分(第10~12段):贊美人格,伏爾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第四部分(第13~14段):總結全文,再次揭示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激勵后來人。

三、走近伏爾泰,與名人零距離

1.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可補充講述“卡拉斯事件”和“伏爾泰之死”,激發學生了解時代背景的情趣。

2.學生再次速讀課文,思考:怎樣理解“理性的”?

討論明確:雨果在盛贊伏爾泰的歷史功績時說“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項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演講的最后部分,雨果又說,從伏爾泰開始,“人類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聯系全文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里所說的“良知”與“思想”,就是“理性”?!袄硇浴笔菃⒚蛇\動的核心概念,是認識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意義及局限性的關鍵。在啟蒙運動以前,西方人還活在宗教神權和專制王權的陰影之中,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運動雖然對其有所沖擊,但還未能從根本上摧毀神權與王權的強大統治,“人的尊嚴”還未能真正確立起來。正是以伏爾泰為的一代啟蒙思想家,才-了宗教神權與世俗王權的“不證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審判。及至19世紀初,雨果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為無上,所以他才在演說最后大聲疾呼“理性的”。

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

3.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感情充沛地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并努力把它們背誦下來。

(2)討論交流:請選擇幾例最能體現作者語言風格的段落、句子,體會雨果飽含激情、詩化的語言中蘊涵的深刻含意。

簡單提示:在語言的背后是雨果對黑暗現實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銳抨擊,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

這種詩化的語言主要有幾個特點:

鮮明對比:“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薄斑^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象征著正義與光明。他受到“過去的詛咒”,恰好反襯出他與黑暗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所以說“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生動比喻:“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輝,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最初的微光?!?/p>

這句話既反映了伏爾泰“是一個世紀”,概括出18世紀法國的歷史特點,又頌贊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職能和使命,成為人類思想的一代宗師。

渲染夸張:“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這富有激情的生動呼告,表現了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

結合課后練習進行。方法可用對話式,合作探究。

(3)體會本文口語性強和演講的現場感和交流感的特點。

請學生說說演講的特點。(有聲語言、態勢語言、主體形象)(可以播放一小段演講的 VCD)

用短句、問句和排偶句增加口語色彩。如,“微笑,就是伏爾泰”“夠了!夠了!暴君們。啊!野蠻還在,好吧,讓哲學-。刀劍猖狂,讓文明憤然而起”“宗教是什么?是不寬容”“這是一場偉大的戰爭,是思想反對物質的戰爭,理智反對偏見的戰爭,正義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被壓迫者反對壓迫者的戰爭,是仁慈的戰爭,溫柔的戰爭”等等。

注意和現場交流。如,提示聽眾:“各位先生”“先生們”“我再說一遍”,這些提示使聽眾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鳴。

四、提高認識,拓展思路

學生四人一組,探討研究:

雨果抓住伏爾泰的“筆”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請分析伏爾泰形象的意義以及今天對我們的啟發。

學生自由發言,知道什么說什么,知道多少說多少,互相補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單單能說出結論,要盡量說出是怎樣得出結論的。

討論明確:他不代表行政權力,他代表進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時代,君主的權力、宗教的,束縛著人們;而伏爾泰的目的就是-,建立自由。雨果對于伏爾泰的論說和評價,在今天,對我們的人生依然有著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五、布置作業

1.選擇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仿照例句句式,另選一個話題,寫一個句子。

例句:他以微笑戰勝暴力,以嘲笑戰勝專制,以譏諷戰勝宗教的自以為是,以堅毅戰勝頑固,以真理戰勝愚昧。

3.“微笑,就是伏爾泰。”微笑,標志著自信、雅量和大度,是一種真胸懷,一種真境界。微笑著面對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請以“微笑”為話題,寫一篇演講稿。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1

課前預習務:

1.借助課文注解或工具書理解文中較生僻詞語的意思,如:綱、權且、趲行、端的、舒頭探腦、尷尬、去處、兀自、口淺、卻才、計較等。

2.復印《水滸傳》第12~18回故事情節給學生自讀,了解與課文相關的故事內容。

3.預習思考題:

(1)課文直接寫熱的有二十處之多,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處,為什么要這樣寫?

(2)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4)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5)你覺得楊志是一個怎樣的人?試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文中題目,能否改為劫取生辰綱?試圖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去分析。

4.在閱讀中注意標示出自己的疑問。

教學目的:

一.了解《水滸傳》-書的主題,成就等。

二.理清課文故事情節。

三.圍繞題目中的智字,分析討論雙方是怎樣斗智斗謀的?(難點)

四.概括楊志的思想性格特點。

五.解疑釋惑。

教學方法:以學為主,以讀為本,讀、思、議、問、寫相結合,以學促教,教學相長。

教具:投影儀。

教學課時一節課

教學過程

一、導語(1分鐘)

大家知道劉歡唱的《好漢歌》,哪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學生:《水滸傳》)對,就展現了108梁山好漢風風火火闖九州的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水滸傳》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綱》。

二、了解《水滸傳》的主題、成就等。(4分鐘)

用投影儀顯示以下內容

作者與《水滸傳》簡介

施耐庵生平事跡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

《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國文學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分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領導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后半部分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

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

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

《水滸傳》有多種版本,現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還有清代金圣嘆評點的70回本。

《水滸傳》是我國秀的英雄傳奇小說。英雄傳奇與歷史演義以描寫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重在敘事,以事件為中心,因事以寫人;而英雄傳奇則是以描寫歷史人物為重點,以人物為中心,因人而運事,它比歷史演義小說有更多虛構,富有傳奇色彩,可以寫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或一群人。

由于《水滸傳》的卓越成就,文人競相學習、仿效,形成了明中時以后英雄傳奇小說的創作繁榮,出現了說唐系統、楊家將系統、說岳系統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對其他題材的白話小說如《金瓶梅》,也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同《三國演義》一樣,《水滸傳》也是群眾創作與作家創作相結合的產物。

三、由題啟思.(5分鐘)

用投影儀顯示以下問題

1、請同學們想想這生辰綱按理應該說屬誰的?

A、楊志B、吳用等七人C、梁中書D、蔡京

2、能否運用生辰綱一詞,并聯系上A、B、C、D中的人物,用簡潔的語言造出一句能夠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節的話來。

答:

(此題旨在檢查學生對課文預習的整體把握情況,并有意訓練學生對全文的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

小結:(略)

四.理清課文的敘事線索。(6分鐘)

1.接著,大家講講課文在敘事上具有什么特點?

用投影儀顯示全文線索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雙線結構:

2.結合練習一思考:作品是怎樣處理這兩條線索的?這樣處理有什么效果?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情節結構的理解〉

小結:(略)

五.討論預習思考題。(13分鐘)

用投影儀逐題顯示,逐題討論。

(1)課文直接寫熱的有二十處之多,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處,為什么要這樣寫?

(2)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4)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5)你覺得楊志是一個怎樣的人?試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文中題目,能否改為劫取生辰綱?試圖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去分析。

(這個單元的重點是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小說語言,亦是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而要具體落實這個學習的重難點,可以通過討論、分析、解決以上問題來實現,因為這些問題都緊緊圍繞人物形象、情節構思、作品語言等方面去設計的,真正幫助學生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

小結:(略)

六.學生自由思考與提問。(10~12分鐘)

學生問題選錄

1.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書的什么人?

2.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在此有沒有特別的社會意義?或者有什么作用?

3.……一個客人把錢還時,一個客人便去揭桶蓋,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漢去奪時,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漢趕將去。只見這邊一個客人從松林里走將出來,手里拿一個瓢,……請問這里的幾個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4.酒一般是用來驅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來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寫明是白酒(見P93頁第一行),看來不會是假冒偽劣商品吧?(這個問題提得很令人感到意外,獨到而有深度,說明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

5.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這環節旨在改變學生長期來處于被問的學習狀態,實行教學民主,促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主動善問、勇于探索的品質,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回答:(略)

七.課外練筆。(2分鐘)

大家試想:假若吳用、晁蓋等八人在黃泥岡直接用力取的辦法,能否奪得生辰綱?請大家大膽展開想象,在寫作中重點突出力取的場面描寫。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學寫的小說最精彩。

(通過設計這道題引導學生由課內學習走向課外創新,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八.小結。(1分鐘)

今天只是學習了《水滸傳》中的一個精彩片段,其實,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課余時間去仔細鑒賞。下課!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2

【教材分析】

北風席卷大地,凍僵的白草被風折斷,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飛舞茫茫大雪。好像一夜里忽然刮起了春風,千萬棵樹上的積雪如梨花盛開。本來讓人心生寒意的嚴冬,在詩人的筆下,卻顯得如此富有生機!那梢頭的片片積雪哪里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擁的梨花啊!詩人送別朋友歸京,本是讓人難以割舍的離愁別緒,但作者知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今日一別,明年開春定會重逢,既是這樣,為什么不能好好地為即將到來的春天高歌呢!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如官等8個生字。注意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為左梯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詩人的情感,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20首)你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岑參(加拼音)。學生隨教師多讀幾遍。(簡介作者)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善于描寫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的生活態度,后人對他文章中的兩句詩偏愛不舍。想知道是哪兩句嗎?現在就讓我們與岑參一路同行,去體會他詩中的意境吧。(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齊讀課題。[用送組詞:送別、送行]

這首詩就是一首送別詩,現在就聽老師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你把它圈起來。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檢查自讀情況,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折、梨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梨是形聲字;他它能組什么詞?

(2)折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shé;與拆區別;生書空。[板書:折:zhé(打折)shé(折本)]

3.說一說:詩中寫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1)冬天的風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北風聲)

(2)播放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白雪皚皚,北風呼嘯,看到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圖)

(4)好朋友要遠行,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會重逢,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5)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官、送、歸、折、胡、如、樹、梨

2.認讀、組詞,用送行說話。

3.觀察送、官、折、樹的結構,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樹、如、歸。

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為左梯形。女要寫得伸展,口要寫得小些。

樹是左中右結構的字,要把中間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歸字結構左窄右寬。左邊是一筆豎一筆撇,右邊是倒山,最后一筆不出頭。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各自喜愛和贊美的季節。古代詩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外,還寫了很多贊美冬天的詩句,下面我們一起去回顧一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七、課后作業、擴展活動

積累贊美冬天的詩句。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3

教學重點:

(l)領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極其重要性。

(2)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理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學”和“在個人行動上”也要重視實驗精神的原因

教學方法:

分析歸納法,指導學生通讀課文,把握各段意思,理清行文思路,歸納本文的三要素。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較高的分數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專業。入學后,她的高超的計算能力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口稱贊。可是,她做實驗的能力非常差,一連三周下來,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個實驗,這又使她的老師大為惱火。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這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丁肇中先生《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篇文章,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下面,我們首先對丁肇中先生做一個了解。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2. 明確學習目標

3. 了解作者

4. 檢查預習: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2)釋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識。

誠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齊家:整齊家政。

抽象:不能具體經驗到的,籠統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一帆風順: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二)整體感知

1. 朗讀課文,回答導入問題

同學們找到造成這剛才那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嗎?

(明確)例:剛才那個女大學生因為沒有格物致知精神,沒有實踐能力,所以她的動手能力比較差.。

我覺得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教育沒有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國的學生在這個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偏向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偏向與抽象思維,而不愿意動手,才造成了剛才那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

2. 整體分析課文內容

(1)師:這兩個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實際上,造成了剛才那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國詞究竟是上面意思?

明確:格物致知就是“從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識”的意思?!案裎镏轮弊鳛橐环N精神,是指從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識的一種精神。

(2)師:傳統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確:傳統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傳統的中國教育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缺乏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師:作者說我們每個人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們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樣論述的?

(學生瀏覽課文,篩選信息,合作討論,形成一致觀點)

明確:前面兩位同學總結得很好,我認為作者講了三方面的道理來證明“我們每個人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這個論點的:

道理(1)這是由傳統中國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決定了的。

道理(2)這是被科學進展的歷史和實驗的過程證明了的。

道理(3)這也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養學生的實驗精神,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這對于今天素質教育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關鍵是什么?

明確: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關鍵是他是否對事物客觀的、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探索,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精神。不具備這些,就不具備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5)簡述本文的論述思路

明確;本文的題目就是中心論點。開頭緊扣題目,有“格物致知”的出處,引出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重視的原因分析,澄清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作者從實驗過程的兩個特點,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作者自己的親身經驗三個方面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兩個意義,并發出號召。逐層深入說理,思路十分清晰。

(6)歸納本文結構

討論并歸納:可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提綱。

第一部分(l~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例王陽明的格物是格已,這種觀點不能適用于現在的世界。

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三層(11~12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狀以“我”舉例。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強調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三). 合作探究,明確本文論證方法

1聚焦論證方法

(學生討論、明確)A. 引用論證法:

開頭引用《大學》,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學》介紹“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釋“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沒的原因。

B. 舉例論證法:

借王陽明“格”竹苦思頭痛的失敗的事例,論述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借通過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論述實驗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借中國學生成績好而面臨研究工作卻束手無策的事例論述了中國學生偏向于理論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思維而不愿動手;借作者的親身經歷論述以埋頭苦讀應付一切對于實際需要毫無幫助。

C. 對比論證。

中國傳統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強調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內心體驗和自我檢討,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說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的對比;

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終因頭痛失敗的事例,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柱子的性質的事例進行對比,突出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實驗。

(四)小結:

本文思路清晰,說理充分,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的精神的重要性。學習它,不只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我們的思想之門。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一個努力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話結束我們今天的學習。

要實現你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大膽嘗試,做你自己認為最正確的事。

——丁肇中

(五)作業:

你具備“格物致知”的精神嗎?請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一個例子。

(六)板書設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具體剖析“格物致知”的含義

具體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提出希望,發出號召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4

【教學步驟】

一、簡介創作背景,激情導入新課

二、自由誦讀,理清層次,體會作者情感

三、深入課文,引導比較賞析

1、縱向比較:

⑴文中三幅海上圖景有什么變化?這對塑造海燕形象有何作用?

(重點圈讀三幅圖中描寫風云雷電的詞句,把握環境逐次變化對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⑵隨著暴風雨的逼近,海燕的&39;表現有什么變化?文中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尋讀三幅圖中描寫海燕神態、聲音、動作的詞句,體會海燕英勇無畏、愈戰愈勇的英姿)

2、橫向比較:

⑴比較海燕與海鷗、海鴨、企鵝面對暴風雨的不同表現,挖掘海燕形象設置的典型意義。

⑵比較烏云、狂風與波浪、大海形象,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

3、拓展比較:

聯系鄭振鐸的《海燕》,比較賞析兩文在海燕形象的內涵、立意、寫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師生共同總結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5

教材分析

張養浩的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傳很廣,膾炙人口。張養浩是元朝官吏,曾做過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他任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整頓吏治,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渡狡卵?潼關懷古》就是他任陜西行臺中丞時,路過歷朝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頗有感觸,從而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書寫了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象,字里行間,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調,結尾二句,更是如同點睛之筆,富含哲理,讓人回味無窮,至今讀來,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說學情學法

由于初中學生詩詞知識積累少,涉獵面窄;學生頌讀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語言表達上較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釋詩詞內容的淺顯層面,不能較深入地理解詩詞之美,詩人之情,以及詩詞所承載的中華精神文化的內涵。因此,作為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教師更要注重學法的指導。

針對學生這種實際情況,配合語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多次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人精辟的用詞;幫助學生走進詩人所處的特定時空,觸摸詩人的心靈,感受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首元曲的`積極性。

說教法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縱觀世變,吊古傷今,恨時局之險惡,哀民生之多艱,氣勢雄渾,感情強烈、深沉。學習此詩,重在誦讀。但誦讀不能停留在同一層面,每一次誦讀都要有新的體驗和領悟。于是我采取聽讀、朗讀、品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學生自我發現法和教師啟發誘導相結合的方法,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啟發學學生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內涵。同時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多讓學生參與討論、探究、誦讀實踐,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2.反復吟詠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人道主義情懷。

重點難點

1、通過多讀多背,培養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和悟性。

2、通過抓住詩歌關鍵字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由《三國演義》主題曲,給同學們營造一種歷史滄桑之感,設計話題引出嘆世、懷古是散曲流行的題材,《山坡羊潼關懷古》是懷古的名篇。

電腦課件出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介紹潼關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設題目的:縮短學生與潼關的空間距離)

明確: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課前熱身

1.自由讀課文(使學生排除朗讀疑難,為理解文意作鋪墊。)

2.正音巒(luán)躊(chóu)躕(chú)闕(què)興(xīng)

3.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4.聽錄音范讀課文。(通過示范朗讀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確朗讀時的節奏、重音、語氣、語調等。)

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初步感知課文,理解文意,逐步養成自主學習文言的習慣。(具體操作:學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子,教師點撥總結后,課件出示譯文:

華山的山峰像趕集一樣匯集一方,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澎湃,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地勢險峻.抬頭望西都長安,心頭感慨萬千.我從秦漢故都旁經過,看到成千上萬間宮殿都化為了泥土,不禁感傷無限.王朝興起,百姓受苦,王朝敗亡,百姓還受苦)

二、四邊互動

課件出示:

我朗讀、我發現、我感悟、我賞析

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用筆圈出你最喜歡句子?并說出理由。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請談談你的感受。

(設問意圖: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新課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

學生1:“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幾句是寫景很有特色,我很喜歡。

學生2:我覺得“聚、怒”字應重讀,它寫出了峰巒和波濤的氣勢。

師:“峰巒如聚”是以動寫靜,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山峰的眾多與動感?!安缗本?,以“怒”來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它傾注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所以要抓住重點字詞進行詩歌賞析,觸摸詩人的心靈,感受詩人的情感。

學生3:“望西都,意躊躕?!蔽液芟矚g,它可以讓我想象出作者此時神態和心情。

學生4:我覺得這兩句話,寫出了作者痛心的感覺。

師:躊躕的本義是猶豫不決的樣子這里是感慨萬千,非常痛心的樣子。作者面對西都長安,今非昔比,心情非常沉重。

學生5: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秦皇漢武的宮殿樓閣、舞榭歌臺都蕩然無存了,曾經是何等的奢華,何等的昌盛,現在只是一堆堆黃山,突現作者眼前。讀到這,我也非常傷心。

學生6:從這句詩中,我仿佛看到了戰亂中阿房宮那燒了四十天的熊熊大火。

師:這詩句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流露出一種昔盛今衰之感。

學生7:“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味最濃,從這句中,我好象看到關中逃難的饑民,在荒蕪貧瘠的土地上,艱難地奔走著。

師:翻開歷史的畫卷,朝代的興衰造成的最終結果是百姓的苦難。(出示課件)一想到這個事實,詩人的情感充滿了悲憤,充滿著對老百姓的同情。

三、拓展深化積累

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為,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名句反映了這個主題?

(學生先搜集,再出示課件)

附:

①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張俞

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

③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鸥?/p>

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鸥?/p>

⑤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p>

這些反映百姓苦難的詩句,體現了作者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請同學齊聲朗讀,感受詩人們這片赤誠之心。

總結

作者借憑吊潼關古跡,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表現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也表現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治者的憤慨。

朗讀實踐

1.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三個部分的語調、語速變化。

明確: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部分大處著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部分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沉郁,語速稍緩;議論部分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應讀出悲憤難當的語氣。

2學生個別表演朗讀。(課件出示一組畫面)

3.播放《山坡羊潼關懷古》的新唱,讓學生想象詩人那種沉痛、憤慨之情。

4.當堂背誦《山坡羊潼關懷古》。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6

教學內容:

《愚公移山》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注解進行閱讀,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本文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無疑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2、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做出不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

3、學習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這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說了中國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后代人對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說,生活的道路只有兩種,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但是不論哪種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會有荊棘、有坎坷,面對荊棘坎坷,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列子》的課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一、復習導入,精讀課文ppt

1、誦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我們接下來齊讀課文并思考幾個問題,看同學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1)、課文寫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擔者、遺男。)

(2)、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規模怎么樣?

(3)、移山有什么困難?

(4)、結果怎樣?

二、討論交流、升華提高(小組活動,全班交流)

1、朗讀第二.三段。(小組討論)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有什么不同?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獻:提出,不反對,君:是尊稱,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為愚公著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顧慮(關切,擔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譏笑,殘年:極端鄙視年紀大,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冷言嘲諷(嘲笑,譏諷)

2、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為什么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們有什么樣的形象?ppt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淺,畏難而止自作聰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嗎?

三、品讀課文,文本升華

1.提問: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么作用?學生自由發言。ppt教師點撥: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請找出文中的幾組對比并試分析其中一組的作用

3、讀到這里,你覺得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四、學生辯論,培養個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ppt

五、歸納總結《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與同桌討論:你認為你認為愚公是搬家好還是移山好?寫篇300字的練筆

《愚公移山》課課練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含義。

(1)汝心之固,固不或徹()(2)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孫孫,無窮匱也()(4)何苦而不平()

(5)雜然相許()(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7)山愚公者,年且九十()(8)帝感其誠()

(9)而山不加增()(10)聚室而謀日()

2.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說明其含義。

(1)甚矣,汝之不惠:。

(2)河曲智叟亡以應:。

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獻疑曰()懼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誠()

之:河陽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

4.智叟認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5.“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無窮匱也”一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運用這種句式,其

《愚公移山》練習試卷匯編

一、(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題.(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9;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⑴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應亡:

⑶懼其不已也已:

⑷無隴斷焉斷: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何苦而不平?

14.從課文學習中知道,“陰”“陽”二字在和山水名稱相連時,多指和山水相關的方位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7

教學要點:

1、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2、了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在詩中表現出來的開闊的胸襟和與朋友惜別的真情。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作者精心遣詞造句創造奇麗意境的匠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出處及寫作背景:

選自《岑參集》。

岑參(714-770),江陵(現在湖北省江陵縣)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二、字詞:

裘qiú衾qīn瀚hàn羌qiāng掣chè白草折shé

胡天指塞北一帶的天空。胡,指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子。與珠簾都是指軍中上層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兩端用角質裝飾的弓。

瀚海沙漠。

闌干縱橫的意思。

三、詩句分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一層:寫大雪紛飛的奇麗景象。

西北早雪,來勢突然,一時風雪漫天。卷與折字寫出了北風之迅疾猛烈,有了這樣猛烈的風,漫天飄落的雪才能飛。八月飛雪,已覺驚奇,而筆鋒一轉這忽如一夜春風來,更讓人驚奇,而接著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景,更是叫人驚喜而拍案叫絕。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致,是為千古名句。這個比喻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像,創造了一個瑰麗的、富有詩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壯觀景象,給蕭條寒冷的邊塞平添了無限的溫暖與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第二層:用反襯法寫雪天的奇寒。

風雪肆虐,散入珠簾濕羅幕,在帳內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帳外守衛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斗風雪的豪邁氣概。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第三層:用夸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圖景。

詩人放眼雪原,一幅壯闊的立體的雪原圖呈現在眼前:冰雪覆蓋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縱橫交錯;漫天濃重的陰云低垂。百丈萬里是夸張寫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難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別,自有一番難言之情我愁云才愁,為下文送別做鋪墊。

以上為第一部分:描寫漫天大雪中邊塞酷寒的奇麗景象。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第一層:寫軍中設宴餞別。

各種樂器助興,氣氛熱烈,友情洋溢。這些樂器充滿異域情調,更添征人的悲壯情懷。帳內宴飲的熱鬧場面,熱烈氣氛,更襯出帳外之苦寒,如此大風都吹不動紅旗,世界好像被封凍了。帳外之寒又反過來襯出帳內送別情景之熱。

作者把宴飲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來寫,體現出他當時濃重的離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惡劣天氣歸京而擔憂;另一方面為歸客去后自己留邊的孤寂而傷懷。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進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第二層:寫輪臺東門送別。

最后四句從下面寫送別之情,頭兩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與天氣;后兩句寫惜別之情深摯動人:依依不舍,終歸一別,人去路空,悵惘難禁。雪滿天山路,離情亦滿天山路。

作者緊扣當時當地的節氣風物去描寫送別場景,且將離愁別緒含蓄于敘事寫景之中,委婉傳達,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的情景。

四、總結:

全詩共18句,以雪為線索。全詩以雪景起,以雪景結;由雪而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表達了作者真摯而復雜的感情對北國風景之贊嘆,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全部寄托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這首詩奇麗、豪放的風格,正是岑參浪漫、豪邁、樂觀的詩風的本色,這首詩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

附板書: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岑參集》

第一部分:寫邊塞大雪奇寒的壯麗景象。(照應白雪歌)

第一層(1~4句)寫邊塞大雪紛飛的奇景。

第二層(5~8句)用反襯手法寫雪天的奇寒。寫景

第三層(9~10句)用夸張的筆法總寫邊塞冰天雪地、愁云慘淡的景象。

第二部分: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情景。(照應送武判官歸京)抒情

第一層:(11~14句)寫軍中設宴餞別。

第二層:(15~18句)寫輪臺東門送別。

課后小結: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篇18

學習目標:

1、深入鉆研課文,了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3、了解判斷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

4、借助課文注釋及詞典讀懂課文內容,并掌握文中對句意表達起關鍵作用的實詞。

5、從立意、選材、表現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課文,為與下文的比較閱讀作準備。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爭,論作戰前取信于民,戰爭中掌握戰機是本篇的重點。

2、因為我國古代記載史實常與史論結合起來,所以此文雖是一篇記敘文,但又以“論”為中心。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主要過程:

一、正讀

(所謂“正讀”,就是在課文教學之初、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糾正讀音,糾正語調。)導入:古代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巨鹿之戰等導入。

1、個讀、齊讀課文。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②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獞x出“肯定”的語氣。

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獞x出“議論”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獞x出“解說”的語氣。

2、再讀課文。

二、點讀課文: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向閱讀課文注釋,要求學生“點”著課文注釋,一個一個地讀。)

1.要求同學們認真點讀課文注釋。

2.學生質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10個詞:鄙安加信孚獄績軾焉靡

4.學生邊讀課文邊溫習對課文注釋的理解。

5.再朗讀課文。

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

1.各人自讀自譯。

2.男生讀課文,女生譯課文,讀一句譯一句。

3.女生讀課文,男生譯課文,方法同上。

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譯得不當之處。再請同學們質疑。

四、品讀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2、第一自然段: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

733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螺旋绞龙叶片,螺旋输送机厂家,山东螺旋输送机-淄博长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智慧物联网行业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东成基业 | PTFE接头|聚四氟乙烯螺丝|阀门|薄膜|消解罐|聚四氟乙烯球-嘉兴市方圆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精雕机-火花机-精雕机 cnc-高速精雕机-电火花机-广东鼎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电表|预付费ic卡水电表|nb智能无线远传载波电表-福建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铝合金线槽_铝型材加工_空调挡水板厂家-江阴炜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IIS7站长之家-站长工具-爱网站请使用IIS7站长综合查询工具,中国站长【WWW.IIS7.COM】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浇注料-高铝砖耐火砖-郑州凯瑞得窑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工业rfid读写器_RFID工业读写器_工业rfid设备厂商-ANDEAWELL | 合肥弱电工程_安徽安防工程_智能化工程公司-合肥雷润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代理-注册公司流程和费用_护航财税 | 新疆十佳旅行社_新疆旅游报价_新疆自驾跟团游-新疆中西部国际旅行社 | 证券新闻,热播美式保罗1984第二部_腾讯1080p-仁爱影院 | 烘箱-工业烘箱-工业电炉-实验室干燥箱 - 苏州华洁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 瑞典Blueair空气净化器租赁服务中心-专注新装修办公室除醛去异味服务! | 新疆系统集成_新疆系统集成公司_系统集成项目-新疆利成科技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Q361F全焊接球阀,200X减压稳压阀,ZJHP气动单座调节阀-上海戎钛 | 美侍宠物-专注宠物狗及宠物猫训练|喂养|医疗|繁育|品种|价格 | 领袖户外_深度旅游、摄影旅游、小团慢旅行、驴友网 | 硫酸钡厂家_高光沉淀硫酸钡价格-河南钡丰化工有限公司 | 地图标注|微信高德百度地图标注|地图标记-做地图[ZuoMap.com] | YJLV22铝芯铠装电缆-MYPTJ矿用高压橡套电缆-天津市电缆总厂 | 世界箱包品牌十大排名,女包小众轻奢品牌推荐200元左右,男包十大奢侈品牌排行榜双肩,学生拉杆箱什么品牌好质量好 - Gouwu3.com | 昆山PCB加工_SMT贴片_PCB抄板_线路板焊接加工-昆山腾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热熔胶网膜|pes热熔网膜价格|eva热熔胶膜|热熔胶膜|tpu热熔胶膜厂家-苏州惠洋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氮化镓芯片-碳化硅二极管 - 华燊泰半导体 | 郑州巴特熔体泵有限公司专业的熔体泵,熔体齿轮泵与换网器生产厂家 | 小型铜米机-干式铜米机-杂线全自动铜米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商标转让-商标注册-商标查询-软著专利服务平台 - 赣江万网 | 连续油炸机,全自动油炸机,花生米油炸机-烟台茂源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深蓝_缠绕机_缠膜机-上海深蓝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_烟气在线监测仪_扬尘检测仪_空气质量监测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厂-压铸模具-冷挤压-誉格精密压铸 | 哔咔漫画网页版在线_下载入口访问指引| 安全阀_弹簧式安全阀_美标安全阀_工业冷冻安全阀厂家-中国·阿司米阀门有限公司 | 云南标线|昆明划线|道路标线|交通标线-就选云南云路施工公司-云南云路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