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好的教案應該有合理的板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展示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方便大家學習。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

教學內容:

億以上數的改寫(教科書第20頁例3,21頁例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將整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改寫。21世紀教育網

2、理解、掌握將非整億數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正確地改寫。

3、進一步理解“改寫”和“略寫”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交流優化寫法,正確改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并理解數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

整億數的改寫,非整億數的略寫。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1)由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的改寫結果。

(2)你是怎樣改寫的?這樣改寫,原數的大小變了嗎?

引導回顧

①先找準“萬”位。

②看千位上的數,以五為準,按照“四舍五入”原則改寫。

③注意“≈”號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萬”字。

二、探究新知

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

1、出示例3:(1)200000000=()億

①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歸納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和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相類似。

練習:1000000000=()億530500000000=()億

小結:改寫整億數,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2)完成20頁做一做第3題。

2、學習例4

1034500000≈()億

①學生嘗試改寫。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為什么要用“≈”

3、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

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1頁的“做一做”。

2、自主設計練習。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業

完成練習冊11、12頁。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改寫

整億數的改寫: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2

《物體分類》一課,是“空間與圖形”有關教學內容的起始課,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描述幾何體。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體驗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用來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學習活動的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

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每一次活動前說好要求,做好示范,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2、學生回答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指名讓學生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與專家交流后我也對本節課有了進一步的思考,雖然我在教學時注意關注了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但是還沒有真正的將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到心里,如:

1、猜一猜的游戲因為時間的原因,我想要完成計定的任務,所以只是找兩個同學做了一下,沒有讓全體學生都去參與,使學生失去了再次感知想像的機會,我想如果能重上這節課,我會真正的將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讓學生去玩一玩。

2、在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當學生提出翻一面來比時,由于我沒有理解學生的意思,所以沒有抓這個閃光點,如果當時我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解釋一下,這將是一個多好的生成。

3、評價方式沒有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想的是我要獎給學生什么,我的.喜歡就是學生應遵守的。課后專家們關于評價提出了建議,身體的語言是一種發自于情感的評價,勝過小紅花這樣物質的獎勵,評價是可以延續的。

雖然這節課已經成為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小沙粒,但他留給我的思考卻會一直督促我不斷探索前進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3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游戲:《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老師說一句話,請同學們說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話。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哈爾濱零下6攝氏度至3攝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示這兩個溫度嗎?

學生思考后反饋,教師適時點撥、評價和引導。

教師小結: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123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課本第124頁上圖的左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課件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課本第124頁上圖的右部分,數字前沒有符號)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師小結: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鞏固練習:課本第124頁試一試。

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它們可以怎樣分類呢?

學生交流、討論。

指出:因為+8844.43米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不寫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課堂活動:1、2題。

①讀一讀,議一議。

學生齊讀,鞏固負數的讀法。

②根據題中的信息,說一說三個班的答題情況。

學生討論交流,并說出理由。

2.練習二十五:1、3題。

獨立練習,反饋交流。

四、聯系生活,拓展運用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會用到負數。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確定空間中物體間左右的位置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感知數學是有趣和有用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

確定空間中的左右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參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樣,所看到的物體也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引出課題。

1. 健康操比賽。(出示主畫面)

師: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亞、小胖來到課堂里,要帶領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興嗎?在出發之前我們先來做做健康操。(通過游戲,復習左與右)

2. 師舉手表揚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舉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師小結。

二、創設情境,展開探究。

(一)確定參照中心,判斷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題圖) 街上到了!瞧!街上車來人往。司機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規則,你對交通規則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說。

2. 師:小巧過馬路,先看哪一邊?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訴旁邊的同學。

3. 師:看,小巧的對面是誰?她也要過馬路,如果你是小亞,向左會看到什么,向右會看到什么?

4. 比較,發現不同點。 小結:小巧和小亞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兩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師:小胖和小丁丁也要過馬路,請你選擇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輕輕的說一說,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難,可以出來站一站。

三、聯系生活,鞏固深化。

1. 擺一擺。(課件擺學習用品)

(1)把學習用品排成一排,師說要求。

(2)學生做小老師,說要求,其余同學擺。

2. 師:看,誰來了?

(課件出示福娃圖)

關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紹福娃的相關知識。)

你能用今天學習的本領說說福娃的左與右分別是誰嗎?

3. 看一看(課件出示)

師:看,誰來了? 出示小丸子和偵探柯南:“在馬路上有一元錢,小丸子說在他右邊,可柯南卻說在他的左邊,這是為什么?”

4. 師:“超級變、變、變”,超女周筆暢來到我們課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學本領。用1、2、3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數?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師:小朋友經過小組討論、動手擺擺數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個三位數。

四、共同總結,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 師:根據今天所學的本領,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區圖,說說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國地圖冊,找一找地圖上我們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別是哪個城市?我們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5

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頁,例六、練習十五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以及數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準備:

1、教師讀數,學生寫數,請一板演:

2、計數器的認識:

十位上撥下1顆,表示多少?再在個位上撥下3表示多少,這個數是多少?13十位上是2顆珠子,這個數是多少?

教師撥數學生讀數。14、17、19、18、20

一、復習引入:

1、讀數、寫數:估算:您能看出圖中大約有幾個嗎?練習十五第3、4題。

2、板書13、15、19、20學生讀,選擇13說說這個數3、1各在什么位上?小結:從右邊起,地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板書:個位、十位

3、復習一圖四式及給部分名稱:

根據第4題中的圖1,看圖寫出4個算式:板書10+3=1313-10=3

3+10=1313-3=10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從這四個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4、口算:10+4=14-4=14-10=6+10=16-6=

二、嘗試遷移:

1、嘗試計算:11+2=你是怎么想的?

數的方法,利用計數器計算:個位上加2是3,十位還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你是怎么想的?

2、練習第5題:11+4=

3、試一試:13+4=6+12=16-5=11+7=18-6=

三、綜合練習:

1、比較大?。旱?題

2、送信:動物園召開聯歡會,聰明的小狗表演節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個信箱里嗎?

3、連線:接下來,很動物也想來試試,小朋友一起和他們想一想,哪兩只動物的信是送給同一個信箱的。第1題。

4、我們也來做游戲:這次活動是誰組織的?涂色。書P90

四、練習小結: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并學會正確計算。

2、通過學習,養成認真審題,規范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設備: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需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順序,教師用框線圖表示順序。

(2)集體校對,說明注意點。

2、教學例1。

(1)把準備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為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準備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準備題的異同,確定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并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匯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互相交流,并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并作出鼓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該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應該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應該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認真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原因并訂正。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特別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確。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的比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小數,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小數基礎上建立小數性質這個概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小數知識打下基礎。

2、教材地位:本節是讓學生正確掌握小數、加深對小數的理解,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

(2)能力目標: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難點

A、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掌握小數的性質,并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B、教學難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5、教具、學具準備:直尺(10厘米以上)

多媒體課件(以輔助教學)

二、說教法

1、采用創設故事法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

2、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聯系舊知,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到探索新知的旅程中來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以教導學生學會怎么學習為己任,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教導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

1、學會借助直觀圖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

2、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同學們,喜歡《蠟筆小新》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新的故事:有一天,小新跟媽媽一起到超市買東西,小新跑到熊仔餅的貨架上拿熊仔餅,突然,小新叫起來了:“媽媽,媽媽,快來??!熊仔餅怎么漲價了?”小新媽媽,跑過來一看,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標價上寫著“5.00元/盒”,可是之前買的時候是5元錢一盒。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新媽媽為什么哈哈大笑嗎?

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秘了。”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復習: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直尺(10厘米以上),比比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引領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距離,說明: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并出示課件)

(2)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仔細觀察思考:

A、1分米是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

B、10厘米是10個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米)

C、100毫米是100個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3)根據學生回答,我會出示上面三道題的答案,并與同學們共同推導出0.1米=0.10米=0.100米。

2、觀察0.1米、0.10米、0.100米,概括小數的性質

①從左往右觀察、比較這三個數,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從右往左觀察、比較這三個數,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歸納)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④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做一做:比較0.3和0.30的大小。

教師指導,學生按要求涂色并前后四人一組討論問題:

◆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涂色部分占幾分之幾?()

◆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涂色部分占幾分之幾?()

◆提問:從圖上可以看出0.3是三個,0.30是30個,也是3個,那么0.3和0.30是什么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0.3=0.30

◆這里運用了什么規律?

3、呼應課始,引導學生揭示奧秘:

(出示課件,喚起學生的記憶)由于小新媽媽掌握了小數的性質,知道5元=5.00元,所以才會哈哈大笑的。

提問:那么小數的性質是什么呢?(讓學生運用知識)

4、聯系生活,再現新知:

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如:這本書標價:4.50元/本。

設問:“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提問:4.50元中的“0”可以去掉嗎?3.05呢?

引導學生再次說出小數的性質。

這時我讓學生嘗試做題(出示例題,從旁提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獲取新知):

(1)把小數化簡

0.70=0.7105.0900=(105.09)

提示:根據小數的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2)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三位小數。

0.2=0.2004.08=_3=_

提示:整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三)鞏固深化,擴展思維

按要求說出一個數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四)全課小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

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整理總結所學知識,達到及時整理思路、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的目的。

五、作業布置

練習十第一題

【設計意圖】:這一道題能讓學生充分運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更進一步加深對小數的性質的理解。

六、說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做一做:0.3=0.30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8

教學資料

教材第7~8頁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經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本事,并且經過教學資料能夠喜歡體育,培養學生鍛煉身體、進取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師:我們一齊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暑假中有沒有觀看一場體育盛事——奧運會,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師: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師: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有沒有試過這些長度的跑步

鍛煉呢?在跑步運動中最長的跑步運動同學們聽過沒有?——馬拉松小結:對于馬拉松比賽,讓孩子們有必須的了解,并經過馬拉松的長度展開教學。馬拉松為什么用公里作為單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為1000g=1kg》經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體驗1000米的長度

1、聯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50米,那么如果我們要跑

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們親自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1000米的真實長度,跑完后我們一齊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長度后的感受,繼續探究米和千米的關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長啊!

生2:跑到三圈的時候就很累了。

生3:1000個1米真的好長啊!

生4:1公里原先有這么長!、、、、、、、、、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

師: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師: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

生:3個

4、換一換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總結: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書質疑

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齊解決。

六、鞏固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我們一齊把今日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日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有多有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1、完成課件的題

2、完成書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9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稍復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31.0870.0441/43/57/205/8

2.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某種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產量是去年的120%。

二、學習新課

1.根據數學信息提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

②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③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④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相比,哪個數是單位“1”,哪一個數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量關系稍復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3.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量關系。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量關系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②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板書。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③讓學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4.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么解決呢?

讓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14-12)÷14

5.觀察比較。

將例2的第一種算式與改變后的問題的解答算式相比較:

(14-12)÷12(14-12)÷14

師:不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6.概括應用。

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例2后面一段話,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約百分之幾”……等話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提問: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應注意什么?

2.獨立完成課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課外作業:練習二十二的第3、4題。

五、課堂總結反思

1.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0

學材分析

重點:利息和稅款的計算

難點:對所涉時關鍵:懂得利率、保險費率和稅率的意義

間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學生學習了常用百分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實際應用作好準備。

學習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導學策略

嘗試教學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小黑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

師:你收到過壓歲錢嗎?你是怎樣支配的?

(如果學生沒有提到銀行,則由教師引導揭題)

二、探究新知

1、利息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銀行,解決銀行中與我們有聯系的數學問題。

師:你了解銀行的一些什么知識?

師:如果陳杰存入銀行1000元錢,銀行的年利率是0.65%,存一年有多少利息?二年呢?五年呢?

師根據生口答進行板書

師:我們該怎樣計算利息?你能用一個公式表示嗎?(師板書)

2、利息稅

從1999年11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按20%納稅,這就是利息稅。國家將這部分稅收用于社會福利事業。

算一算陳杰1年、2年、5年各應繳多少利息稅?

3、自學例題

4、鞏固練習。

(1)小調查:先讓學生做調查,然后思考存兩年有多少種存法?估計一下哪種存法的利息多,再實際計算。最后全班交流。

(2)練一練1--3

5、總結:你這節課有何收獲?

6、作業

學生做調查后算一算那種方法更合理。

教學反思

這節課挺實用的所以教學效果教好。

課題百分數的應用(四)的練習課第8課時(總第21課時)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 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 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 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2

教學課題:

十幾減7、6

教學內容:

十幾減7、6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7、6。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數據的觀察直接說出“想加算減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畫面內容。

(2)出示魚缸畫面,請學生數一數,魚缸里有多少條金魚?(13條)(移動畫面,黑金魚隱藏到水草后)再讓學生猜一猜隱藏到水草后的紅金魚有幾條?(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13-7=6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誰有不同的想法?讓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

(5)改變題意:一共有13條金魚,6條黑金魚,紅金魚有多少條?

(6)學生獨立列式,并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l3-6=7

想: 10-6=4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三、檢測與反饋

1、完成P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做一做第2題。

[觀察比較使學生感受“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兩個不同的減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個加法算式。]

3、完成P14頁“做一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提問上下兩個□間的關系。]

四、總結并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十幾減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7=6

13-6=7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在四種算法的比較中,學生已習慣使用想加算減法來口算,體會到了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體會到了算法的多樣化。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3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即數量關系相同,區別在于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采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了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于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系。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并寫出數量關系式。

(1)白兔的只數占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于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系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系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么?(找到關系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系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么?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系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三)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系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顧反思,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系?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運用運算律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體驗簡便運算的優越性。

2、使學生在理解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重溫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制作,元旦時我們班將用它來裝扮教室。

2、出示場景圖:小的中國結每個用4分米彩繩,大的中國結每個用6分米彩繩。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

3、學生口頭列式,說說運算順序。

4、提問: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4、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還可以使用運算律使計算更簡便。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在具體的情境中再現舊知,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穩固的知識基礎,埋下了情感、思維體驗的伏筆。]

二、主動探索,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例1的場景圖,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2/5×18+3/5×18(2/5+3/5)×18

2、交流兩種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時你是怎樣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稱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這兩道算式都屬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能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從而增強學習計算的內在需求。]

4、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1)提問:根據以往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經驗,想一想,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嘗試:這兩道算式你能試一試嗎?

學生分別計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順序

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說說運算順序。說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醒學生的數學思考,用自主學習的方法體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新知識納入知識結構的過程也就順理成章。]

三、算中體驗,把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

1、討論:這兩個算式,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計算哪一個?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第二個算式因為括號內的和是整數,所以計算比較簡便。

2、觀察:這兩種算式有什么聯系?

得出:兩種方法從算式來看,其實是乘法分配律的運用。

板書:2/5×18+3/5×18=(2/5+3/5)×18

3、引導:兩個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繩多少米”。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4、小結: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地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整數的運算律遷移到分數中來使用,讓學生在計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觀察,對比體驗,通過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順應新的知識,達到有意義的學習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四、練習鞏固,正確計算。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反饋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第1題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處理的?

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通常是一次計算出一個得數,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以同時運算。

提問:你是怎么檢查結果是否正確的?

使學生重溫檢查的方法,養成習慣:(1)數字、符號有沒有抄錯;(2)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正確;(3)書寫格式是否規范。

[設計意圖:計算后,引導學生自覺對計算過程進行檢查,分析錯誤的原因,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2、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為什么要這樣算。

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有什么特別之處?

小結: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常常是使用運算律湊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數再計算,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通常是湊成整數,或者觀察是否有利于約分。計算步數較多的題時,要隨時注意使運算簡便。

[設計意圖:把整數的簡便運算與分數的簡便運算進行對比,使學生體會,使用的運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區別。養成認真分析數據的習慣,提高合理靈活計算的能力。]

3、練習十五1、2題

獨立完成

五、全課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或不足?

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你覺得你對同學們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友情提醒?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5

《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3—15頁《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來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

3.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

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能正確判斷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畫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課件剪刀彩色卡紙平行四邊形紙

一、情境導入

1.談話:看到同學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老師非常開心。

課件出示不對稱“臉圖”問:“這張臉可愛嗎?”

生:不可愛!

課件演示臉圖由不對稱變為對稱,問:現在呢?

生:可愛!

師:看來,人人都喜歡美麗的東西。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請欣賞。

2.圖片欣賞(課件出示對稱圖形圖片)

看完圖片后師問:這些圖片中的圖形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學生可能會說,它們兩邊完全一樣。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后說明:它們都是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圖形)

二、探究新知

1.認識軸對稱圖形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是對稱的。

看,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對稱的小松樹,你們想不想也動手剪一剪呢?(課件出示小松樹的`剪紙圖形)

生:想!

師:老師和你們來一場比賽,看誰剪的又快又好,開始!

師生同時動手剪,完成后教師把自己剪的貼在黑板上。

請剪的最快的學生拿剪出的小松樹展示,并讓他給到大家說說是怎么剪的。(指導學生演示方法)

問演示學生:你怎么讓大家知道你剪的小松樹是對稱的呢?

生:我把它對折(生邊說邊演示)(師板書:對折)

師:同學們跟他一起把自己剪的小松樹對折,對折后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左右兩邊完全重合(師板書:完全重合)

師演示左右對折并講解,像這樣把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圖形的兩邊能夠完全重合,我們就說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出示概念,補充課題:軸對稱

圖形)

生齊讀概念

2.認識對稱軸

師:把你們的對稱圖形打開,觀察圖形中間有什么?

生:有一條直直的折痕。

師:這條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出示感念,生齊讀。

師演示并帶領學生畫對稱軸(強調用虛線)

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軸對稱圖形,現在這位新朋友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

三、實際應用

1.看一看,說一說,下面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課件出示課本13頁圖)

生應用所學知識判斷,教師點評。

師:這位新朋友留給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了它,你們能把這些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來嗎?

生動手畫對稱軸,師巡視指導,完成后訂正。

師:軸對稱的圖形不單單生活中有,在我們天天接觸的數字、漢字、字母中也同樣存在,看,這兒還有軸對稱圖形嗎?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課件出示課本14頁第1題)

生找出軸對稱圖形,并說說每個圖形的對稱軸在哪兒。

師:聰明的同學們能找軸對稱圖形,聰明的你們會畫軸對稱圖形嗎?

3.出示課本14頁第3題

師用第一個圖演示講解畫軸對稱圖形的要點:一看對稱軸;二找關鍵點;三定對應點;四畫對稱圖。

生在剩下的兩個圖形中選擇一個動手畫,完成后展示成果,全班點評。師:同學們既能找,也能畫,那肯定也能判斷了。請看(課件出示)

4.下面哪些圖形中的紅線是對稱軸?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很多軸對稱圖形,

(出示導課時的“臉圖”可愛

的笑臉也是軸對稱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的軸對稱事物呀?

生找身邊的軸對稱事物。

四、全課小結

我們身邊軸對稱的事物還有很多,軸對稱的圖形是美麗的,漂亮的,請同學

們談談通過這節課的學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暢談收獲。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有什么收獲嗎?(想)

老師今天收獲了一份愉快的心情!

板書設計:

完全

軸對稱圖形對稱軸重合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結合圖例,理解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方法并進行檢驗。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培養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難點: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舊知,遷移導入

(1)在上一節課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探究了哪些規律?

學生回顧天平保持平衡的規律及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

(2)學習這些規律有什么用呢?今天我們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

2、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8.2.1教學教材第67頁例1。

(1)課件出示例1。

從圖中知道哪些信息?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圖片數學信息。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么列?得到χ+3=9

學生自己先列出方程,然后指名回答。

【板書:χ+3=9】

如何解方程?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等于什么,我們該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2)出示第67頁分析圖示,學生觀察圖示,交流想法。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解方程的過程:

(3)為什么方程兩邊同時減去3,而不是別的數?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因為,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χ,這樣,右邊就剛好是χ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χ即可。

追問:χ=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χ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4)如何檢驗χ=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引導學生學習檢驗方程的解得方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板書】:

小結: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可以幫助我們解方程。

【注意】: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5)認識、區別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①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剛才,χ=6就是方程χ+3=9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剛才,想出辦法求出χ+3=9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板書】: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說起來差不多,但它們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它們之間的有何不同?

在小組內議一議,明確,方程的解是一個具體的值,而解方程是一個求解的過程。

③剛才我們把χ=6代入方程中,得到方程左邊=右邊,說明χ=6是方程χ+3=9的解。

8.2.2教學教材第68頁例2。

(1)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例2:解方程3χ=18

怎樣才能求到1個χ是多少呢?

觀察示意圖,互相討論,指名回答。

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得到χ=6。

讓學生打開書68頁,把例2中的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為什么兩邊同時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兩邊同時除以3,剛好把左邊變成1個χ。

使學生明確: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2)組織學生動手檢驗。

(3)這是我們解方程常用的兩種方法,想不想用它們來試一試呢?

8.2.3教學教材第68頁例3。

(1)出示:解方程20-χ=9

(2)指名學生板演,解出方程20-χ=9的解。

(3)交流歸納解方程的方法。

(4)小結:等式兩邊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3、深化理解,拓展應用。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創意小學數學教案反思大全篇1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1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通過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優策略,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準備

課件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問: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嗎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課講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頁例1:這里有3瓶鈣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來嗎

(2)獨立思考。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積極發言。

方案: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天平稱。(板書課題: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鈣片,我們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鈣片,想象一下,怎樣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

①一個一個地稱重量(利用砝碼),最輕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是少的。

(4)小結并揭示課題。

①綜合比較幾種方法(數一數,掂一掂,盤秤稱,天平稱……),哪一種更加快速,準確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重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利用天平能夠快速準確地把它找出來,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找次品。

3、如果這里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3片,請你設法把它找出來。

4、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并匯報。

匯報:

(1)先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平衡,說明這兩瓶都是合格的,再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還是平衡,說明這兩瓶還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兩端平衡,說明這兩瓶都是合格的,再拿兩瓶放在天平兩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組,在天平兩端各放兩瓶,如果天平平衡,說明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組,在天平兩端各放兩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揚的那一端的兩瓶再放在天平兩端,天平上揚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結:

第一種方案,每一份是1個,至少需要稱2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第二種方案,每一份是2個,至少需要稱2次就一定能找出來。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112頁“做一做”。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頁練習二十七的第1~6題。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歲,爸爸29歲。

4、3次

5、略

6、能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找次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課后反思】

本節課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大都可以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教學。實際教學時,可先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操作、試驗、討論、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在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共性的問題,教師可集中解決,如有的學生在稱的次數少于至少能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時,就找出了次品,這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顒油瓿珊?,教師可要求學生分組匯報結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讓學生感受到同一問題卻有多種解決方案,同時也為后面尋求最優的解決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礎。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活動,僅僅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或前奏,教學的重點在于活動后的猜測、歸納、推理活動,由此促進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得出多種解題策略。教學時,老師應引導學生從這些紛繁復雜的方法中,從簡化解題過程的角度,找出最優的解決策略。實際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觀察各種解決策略,引導學生發現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礎上,就可讓學生進行猜測:這種方法在待測物品的數量更大時是否也成立呢從而可引發學生進一步進行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逐步脫離具體的實物操作,轉而采用列表、畫圖等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725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甲级防雷检测仪-乙级防雷检测仪厂家-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河南卓美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卓美防雷公司-防雷接地-防雷工程-重庆避雷针-避雷器-防雷检测-避雷带-避雷针-避雷塔、机房防雷、古建筑防雷等-山西防雷公司 | MTK核心板|MTK开发板|MTK模块|4G核心板|4G模块|5G核心板|5G模块|安卓核心板|安卓模块|高通核心板-深圳市新移科技有限公司 | 一点车讯-汽车网站,每天一点最新车讯! | 无轨电动平车_轨道平车_蓄电池电动平车★尽在新乡百特智能转运设备有限公司 | 烘箱-工业烘箱-工业电炉-实验室干燥箱 - 苏州华洁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 武汉印刷厂-不干胶标签印刷厂-武汉不干胶印刷-武汉标签印刷厂-武汉标签制作 - 善进特种标签印刷厂 | 高精度-恒温冷水机-螺杆式冰水机-蒸发冷冷水机-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断桥铝破碎机_铝合金破碎机_废铁金属破碎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悬浮拼装地板_幼儿园_篮球场_悬浮拼接地板-山东悬浮拼装地板厂家 | 手持式浮游菌采样器-全排二级生物安全柜-浙江孚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云南外加剂,云南速凝剂,云南外加剂代加工-普洱澜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之家 - 专注于服务器技术及软件下载分享 | 电动百叶窗,开窗器,电动遮阳百叶,电动开窗机生产厂家-徐州鑫友工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宁夏档案密集柜,智能密集柜,电动手摇密集柜-盛隆柜业宁夏档案密集柜厂家 | 活性炭厂家-蜂窝活性炭-粉状/柱状/果壳/椰壳活性炭-大千净化-活性炭 | 热缩管切管机-超声波切带机-织带切带机-无纺布切布机-深圳市宸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拖鞋定制厂家-品牌拖鞋代加工厂-振扬实业中国高端拖鞋大型制造商 | 数控走心机-双主轴走心机厂家-南京建克 | 焊锡丝|焊锡条|无铅锡条|无铅锡丝|无铅焊锡线|低温锡膏-深圳市川崎锡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食品二氧化硫测定仪|俊腾百科 | 带锯机|木工带锯机圆木推台锯|跑车带锯机|河北茂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超细|超微气流粉碎机|气流磨|气流分级机|粉体改性机|磨粉机|粉碎设备-山东埃尔派粉体科技 | 吊篮式|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二槽冷热冲击试验箱-广东科宝 | 医养体检包_公卫随访箱_慢病随访包_家签随访包_随访一体机-济南易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窖井盖锯圆机_锯圆机金刚石锯片-无锡茂达金刚石有限公司 | 篷房|仓储篷房|铝合金篷房|体育篷房|篷房厂家-华烨建筑科技官网 知名电动蝶阀,电动球阀,气动蝶阀,气动球阀生产厂家|价格透明-【固菲阀门官网】 | 煤矿人员精确定位系统_矿用无线通信系统_煤矿广播系统 | 恒温振荡混匀器-微孔板振荡器厂家-多管涡旋混匀器厂家-合肥艾本森(www.17world.net) | 缓蚀除垢剂_循环水阻垢剂_反渗透锅炉阻垢剂_有机硫化物-郑州威大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 丙烷/液氧/液氮气化器,丙烷/液氧/液氮汽化器-无锡舍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小型玉石雕刻机_家用玉雕机_小型万能雕刻机_凡刻雕刻机官网 | 波纹补偿器_不锈钢波纹补偿器_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厂家-山东瑞华环保设备 |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水性漆|墙面漆|木器家具漆|水漆涂料_晨阳水漆官网 | 法兰连接型电磁流量计-蒸汽孔板节流装置流量计-北京凯安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苏州防水公司_厂房屋面外墙防水_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堵漏-苏州伊诺尔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百度爱采购运营研究社社群-店铺托管-爱采购代运营-良言多米网络公司 | 船老大板材_浙江船老大全屋定制_船老大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