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方便大家學習。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

2.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

3.感受數學模型的思想;

4.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

【對話探索設計】

〖探索1

1.第一天贏利,第二天還贏利,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2.第一天虧本,第二天還是虧本,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3.一個物體作左右方向的運動,規定向右為正.如果物體先向左運動5m,再向左運動3m,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假設原點為運動起點,用數軸檢驗你的答案.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1條是:同號兩數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絕對值_________.

這條法則包括兩種情況:

(1)兩個正數相加,顯然取正號,并把絕對值相加,例(+3)+(+5)=+8;

(2)兩個負數相加,取_____號,并把______相加.例如(-3)+(-5)=-(3+5)=-8.答案-8之所以取-號,是因為______________,8是由_____的絕對值和______的絕對值相______而得.

〖練習

1.上午6時的氣溫是-5℃,下午5時的氣溫比上午6時下降3℃,下午5時的氣溫是多少?

2.第一場比賽紅隊勝黃隊5:2,第二場比賽藍隊勝黃隊3:1,兩場比賽黃隊凈勝幾個球?

3.第一天向北走-30km,第二天又向北走-40km,兩天一共向北走多少km?

4.仿照(-3)+(-5)=-(3+5)=-8的格式解答:

(1)-10+(-30)=

(2)(-100)+(-200)=

(3)(-188)+(-309)=

〖探索2

1.第一天營業贏利90元,第二天虧本80元,兩天一共贏利多少元?如果第二天虧本120元呢?

2.第一天贏利,第二天虧本,兩天合起來算,是贏利還是虧本?

3.正數和負數相加,結果是正數還是負數?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2條的前半部分是: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號,并用_______________減去_________________.

例如(+6)+(-2)=+(6-2)=+4.答案+4之所以取+號,是因為兩個加數(+6與-2)中________的絕對值較大;答案+4的絕對值4是由加數中較大的絕對值______減去較小的絕對值____得到.

又例,計算(-8)+(+3)時,先取______號,這是因為兩個加數中,______的絕對值較大.然后再用較大的絕對值____減去較小的絕對值____,得_____,于是最后得到答案是______.計算的過程可以寫成(-8)+(+3)=-(8-3)=-5.

〖議一議

有人說,正數和負數相加時,實質就是把加法運算轉化為小學的減法運算.他說的對不對?

〖練習

1.第一場比賽紅隊勝黃隊5:2,第二場比賽黃隊勝藍隊3:1,兩場比賽黃隊凈勝幾個球?

2.如果物體先向右運動5米,再向右運動-8米,那么兩次運動后總的結果是什么?

3.檢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單位:克),把其中超過標準重量的數量記為正數,不足的數量記作負數,結果如下:

-3.5,+1.2,-2.7.

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過標準重量多少?

4.仿照(-8)+(+3)=-(8-3)=-5的格式解題: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則理解

有理數加法法則第2條的后半部分是: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_____.

例如(+3)+(-3)=______,(-108)+(+108)=______.

〖例題學習

P21.例1,例2

P22.練習2(按例1格式算.)

〖作業

P29.習題1,P32.習題8,9,10

【備選素材】

用一個□表示+1,用一個■表示-1.顯然□+■=0,

(1)■■+□□□=(■+□)+(■+□)+□=_____.

這表明-2+3=+(3-2)=1.

想一想:答案為什么是正的?為什么轉化為減法運算?

(2)計算■■■■■+□□□□□=_____.

(3)計算■■■■■+□□=(■■+□□)+■■■=______.

這說明-5+(+2)=-(___-___)=_______.

(4)計算■■■+□□□□□=?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2

通過上節課學習后,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把系數化為1這四個步驟解一元一次方程,接下來這一節課,我們要重點討論是:

(1)解方程中的“去分母”。

(2)根據實際問題列方程。這樣我們就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變形方法。

由一道的求未知數的問題,得到方程,這個方程的特點就是有些系數是分數,這時學生紛紛用合并同類項,把系數化為1的變形方法來解,但在合并同類項時幾個分數的求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且容易出錯,再看方程怎樣解呢?學生困惑了,不知從何處下手了,此時,需要尋求一種新的變形方法來解它,求知的欲望出來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數系數化為整數,使解方程中的計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時,我們發現存在這樣的一些問題:

(1)部分學生不會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這點要適當指導。

(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乘以方程兩邊的項時,漏乘不含分母的項。

(3)當減式中分子是多項式且分母恰好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時,去分母后,分子沒有作為一個整體加上括號,容易錯符號。如解方程方程兩邊都乘以2后,得到2x-x+2=2,其中x+2沒有加括號,弄錯了符號。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3

最近,我在初一(4)班上了一節數學公開課,課題是《3.4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二課時“銷售中的盈虧”,本節課是探究課,在教學中我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時事點評和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計算,歸納銷售中的常用公式,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中高效完成本節學習任務。本節課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六個環節:第一,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課題;第二,嘗試練習,熟悉公式;第三,探究銷售中的盈虧問題;第四,小組展示,解決探究問題;第五,鞏固練習,提升能力;第六,歸納總結銷售問題中常見的四個量之間的關系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有:

1.設計情境,引入課題,體現教學來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漢濱初中對面的電腦城中銷售一種路由器,先將進價提高20%,后再降20%出售,賣96元一臺,問商家是盈是虧?”通過本問題,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引入課題,二是看待問題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須用數量關系進行計算在做出判斷。

2.精選練習,達到讓學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問題中的難點,把問題細化為6個小問題,便于小組分工合作,及時完成任務。

4.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展示學生探究問題的全過程。

5.在教學中能激勵性的語言去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展示,讓學生在比較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不足之處:

1.不能正確的把握各個環節的時間,為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2.在教學中未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我總擔心學生說錯,一開始就讓學生沿著我預先想好的方向去思考,控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3.分層,分題組布置或推薦作業方面做的很不到位。

4.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充分,很急躁。

5.學生的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教師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使問題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中得以共同解決,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才能還課堂以本來的面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的堂的主體。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并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

重點、難點

1、重點:弄清應用題題意列出方程。

2、難點:弄清應用題題意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論根據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圖(課本第10頁)天平的兩個盤內分別盛有51克,45克食鹽,問應該從盤A內拿出多少鹽放到月盤內,才能兩盤所盛的鹽的質量相等?

分析:等量關系;A盤現有鹽=B盤現有鹽

檢驗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養學生自覺反思求解過程和自覺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的良好習慣。

例2.學校團委組織65名團員為學校建花壇搬磚,初一同學每人搬6塊,其他年級同學每人搬8塊,總共搬了1400塊,問初一同學有多少人參加了搬磚?

1.題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參加搬磚的初一同學和其他年級同學共65名。

(2)初一同學每人搬6塊,其他年級同學每人搬8塊。

(3)初一和其他年級同學一共搬了1400塊。

2.求什么?

初一同學有多少人參加搬磚?

3.等量關系是什么?

初一同學搬磚的塊數十其他年級同學的搬磚數=1400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1、2、3

四、小結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在于抓住能表示問題含意的一個主要等量關系,對于這個等量關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適當的未知數(設元),再將其余未知量用這個字母的代數式表示,最后根據等量關系,得到方程,解這個方程求得未知數的值,并檢驗是否合理。最后寫出答案。

五、作業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簡單的空間幾何棱柱、圓柱、圓錐、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能力:通過比較,學會觀察物體間的特征,體會幾何體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根據幾何體的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

3、情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一些基本的&39;幾何體,并能描述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描述幾何體的特征,對幾何體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了那些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在生活你還見到那些幾何體?

2.學生設疑

讓學生自己先思考再提問

3.教師整理并出示自探題目

①生活常見的`幾何體有那些?

②這些幾何體有什么特征

③圓柱體與棱柱體有什么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④圓柱體與圓錐體有什么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⑤棱柱的分類

⑥幾何體的分類

4.學生自探(并有簡明的自學方法指導)

舉例說說生活中的物體那些類似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體?

說說它們的區別

二、解疑合探

1.針對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體特征的認識不徹底進行再探

2、對這些類似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體的分類

2.活動原則: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教師引領點撥提升總結。

三、質疑再探:

說說你還有什么疑惑或問題(由學生或老師來解答所提出的問題)

四、運用拓展:

1.引導學生自編習題。

請結合本節所學的知識舉例說明生活簡單基本的幾何體,并說說其特征

2.教師出示運用拓展題。

(要根據教材內容盡可能要試題類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課堂小結

4.作業布置

五、教后反思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6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鞏固正數、負數的概念;理解在同一個問題中,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舉一反三用正、負數表示身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而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正、負數的概念,能應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難點:正數、負數概念的綜合運用.

3.關鍵: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正負數可以用來表示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四、復習提問課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數?什么叫負數?舉例說明,有沒有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

2.如果用正數表示盈利5萬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五、新授

例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20__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__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分析: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與原數具有意義相反的數.負與正是相對的,增長-1,就是減少1;增長-6.4%就是減少6.4%,那么什么情況下增長率是0?當與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減時增長率是0.

解:1.這個月小明體重增長2kg,小華體重增長-1kg,小強體重增長0kg.

2.六個國家20__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分別為:

美國-6.4%,德國1.3%,法國-2.4%,英國-3.5%,意大利0.2%,中國7.5%.

歸納: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如盈利-2千元,就是虧本2千元;前進-3米,就是后退3米;浪費-14元,就是節約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與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義.

六、鞏固練習

1.課本第5頁的第8題.

點撥:增長-3.4%,就是減少3.4%,所以這一年里這六國中中國、意大利的服務出口額增長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的服務出口額都減少了,意大利增長最多,日本減少最多.

2.補充練習.

若向西走10米,記作-10米,如果一個人從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斷此人這時在何處嗎?

解:向西走10米,記作-10米,那么這人走12米,則表示向東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這個人從A地先向東走12米,接著再向西走15米,此人這時應該在A地的西方3米處.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正數、負數的概念是否有了進一步理解?請你用正負數表示身邊具有相反數的量.

八、作業布置

課本第5頁習題1.1第4、5、6、7題.

九、板書設計

正數和負數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7

做得較好的方面:

1、本課的知識要點是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了解公式的幾何背景,會應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已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能突出重點,兼顧難點。

2、本節課上學生體會了數形結合及轉化的數學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結論必須要加以驗證;授課思維流暢,知識發生發展過渡自然,學生容易得到一些結論但在老師的引導下又使問題的探討得以不斷深入,學生思考積極、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做得不足的方面:

1、應該引導學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個別指導較少。

3、對于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應讓學生自己糾錯,教師不應全權代勞。如利用兩數和的公式計算(a+b)2環節,兩位學生分別講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應該讓全體學生根據其方法進行計算,自主驗證,即使有些學生寫不出來,也會因為經過思考而印象深刻,如果為了節省時間教師自己代勞,那樣就不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效果也較前者差些。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8

《1.1正數和負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零”的意義的探討,進一步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能利用正負數正確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規定了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2.進一步體驗正負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深化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

難點: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1.1正數和負數》同步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零是正數不是負數B、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C、零既是正數也是負數D、不是正數的數一定是負數,不是負數的數一定是正數

2、向東行進-30米表示的意義是()

A、向東行進30米B、向東行進-30米

C、向西行進30米D、向西行進-30米

3、零上13℃記作+13℃,零下2℃可記作()

A、2B、-2C、2℃D、-2℃

4、某市2015年元旦的最高氣溫為2℃,最低氣溫為-8℃,那么這天的最高氣溫比最低氣溫高()

A、-10℃B、-6℃C、6℃D、10℃

5、中,正數有,負數有.

6、如果水位升高5m時水位變化記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時水位變化記作m,

水位不升不降時水位變化記作m.

7、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的意義.

8、甲、乙兩人同時從A地出發,如果向南走48m,記作+48m,則乙向北走32m,記為,

這時甲乙兩人相距m..

9、某種藥品的說明書上標明保存溫度是(20±2)℃,由此可知在℃~℃范圍內保存才合適.

10、20__年我國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減少24㎜,20__年比上年增長8㎜,20__年比上年減少20㎜。用正數和負數表示這三年我國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長量.

11、如果把一個物體向右移動5m記作移動-5m,那么這個物體又移動+5m是什么意思?這時物體離它兩次移動前的位置多遠?

12、某老師把某一小組五名同學的成績簡記為:+10,-5,0,+8,-3,又知道記為0的成績表示90分,正數表示超過90分,則五名同學的平均成績為多少分?

13、某地一天中午12時的氣溫是7℃,過5小時氣溫下降了4℃,又過7小時氣溫又下降了4℃,第二天0時的氣溫是多少?

《1.1正數和負數》同步練習含答案

19.體育課上,對初三(1)班的學生進行了仰臥起坐的測試,以能做28個為標準,超過的次數用正數來表示,不足的次數用負數來表示,其中10名女學生成績如下:1、4、0、8、6、8、0、6、-5、-1.

(1)這10名女生的達標率為多少?

(2)沒達標的同學做了幾個仰臥起坐?

解:(1)這10名女生的達標率為8÷10×100%=80%.

(2)沒達標的同學做仰臥起坐的個數分別是23個和27個.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9

課的開始,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了平行線,我從觀察街道上的十字路口,展示兩條路相交的情景,引入課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親切感,同時也把學生推向主體學習地位。這為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做了鋪墊。

在課堂中,讓學生回憶角的知識,讓學生從角的頂點和兩邊入手去尋找對頂角的特征,讓學生有明確的方向向教學目標靠攏。在尋找對頂角的練習中明確指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為最后的合作探究奠定了根底。在探究對頂角的性質的時候,引導學生從已學的知識推倒對頂角相等,這符合學生的思維學習過程。在講解例2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分析解題的思路,并將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進展結合并板演,這為習題的解題過程書寫提供了格式。在合作探究時,先告知學生在尋找對頂角組數時應先明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與前面前后照應,最終總結出尋找對頂角的方法。最后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使學生回憶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起到強調穩固作用。

此外本節課還存在諸多的缺乏之處:

1.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只有程度較好的學生思考出來,大局部學生都還在思考中。

2.欠缺對“學困生”的關注,沒能用更好的語言激發他們。

3.沒能讓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

4.沒能進展很好的知識延伸和拓展。

5.合作探究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還是沒能研究出結果。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0

一、學生起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學,他們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法),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遠遠不夠.部分學生聽說過“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沒有真正認識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探究意識較強,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強.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節第1課時.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一種美妙關系,將形與數密切聯系起來,在數學的發展和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作用.本節是直角三角形相關知識的延續,同時也是學生認識無理數的基礎,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承前啟后的緊密相關性、連續性.此外,歷勾股定理的發現反映了人類杰出的智慧,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科學與人文價值.

為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用數格子(或割、補、拼等)的辦法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會初步運用勾股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和實際運用.

2.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想,并體會數形結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說理和簡單推理的意識及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通過介紹勾股定理在中國古代的研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悠久文化歷史,激勵學生發奮學習.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第二環節:探索發現勾股定理;第三環節:勾股定理的簡單應用;第四環節:課堂小結;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內容:2002年世界數學家大會在我國北京召開,投影顯示本屆世界數學家大會的會標:

會標中央的圖案是一個與“勾股定理”有關的圖形,數學家曾建議用“勾股定理”的圖來作為與“外星人”聯系的信號.今天我們就來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書課題)

意圖:緊扣課題,自然引入,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效果: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愛國熱情.

第二環節:探索發現勾股定理

1.探究活動一

內容:投影顯示如下地板磚示意圖,引導學生從面積角度觀察圖形:

問:你能發現各圖中三個正方形的面積之間有何關系嗎?

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發現:

結論1以等腰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

意圖:從觀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地板磚入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對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結論1,為探究活動二作鋪墊.

效果:1.探究活動一讓學生獨立觀察,自主探究,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2.通過探索發現,讓學生得到成功體驗,激發進一步探究的熱情和愿望.

2.探究活動二

內容:由結論1我們自然產生聯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該性質呢?

(1)觀察下面兩幅圖:

(2)填表:

A的面積

(單位面積)B的面積

(單位面積)C的面積

(單位面積)

左圖

右圖

(3)你是怎樣得到正方形C的面積的?與同伴交流.(學生可能會做出多種方法,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圖1,將正方形C分割為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小正方形,.

方法二:

如圖2,在正方形C外補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方法三:

如圖3,正方形C中除去中間5個小正方形外,將周圍部分適當拼接可成為正方形,如圖3中兩塊紅色(或兩塊綠色)部分可拼成一個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4)分析填表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通過分析數據,歸納出:

結論2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

意圖:探究活動二意在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探討、歸納進一步發現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由于正方形C的面積計算是一個難點,為此設計了一個交流環節.

效果:學生通過充分討論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積計算這一難點后得出結論2.

3.議一議

內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邊長,,來表示上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嗎?

(2)你能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

(3)分別以5厘米、12厘米為直角邊作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測量斜邊的長度.2中發現的規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如果用,,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

數學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國最早發現的,中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直角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獻中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意圖:議一議意在讓學生在結論2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讓學生歸納表述結論,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作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第三環節:勾股定理的簡單應用

內容:

例題如圖所示,一棵大樹在一次強烈臺風中于離地面10m處折斷倒下,樹頂落在離樹根24m處.大樹在折斷之前高多少?

(教師板演解題過程)

練習:

1.基礎鞏固練習:

求下列圖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積或未知邊的長度(口答):

2.生活中的應用:

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in(74cm)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cm長和46cm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意圖:練習第1題是勾股定理的直接運用,意在鞏固基礎知識.

效果:例題和練習第2題是實際應用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意在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內容:

教師提問:

1.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和思想方法?

2.對這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與同伴進行交流.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

1.知識: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如果用,,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

2.方法:(1)觀察—探索—猜想—驗證—歸納—應用;

(2)“割、補、拼、接”法.

3.思想:(1)特殊—一般—特殊;

(2)數形結合思想.

意圖: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言,可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效果:通過暢談收獲和體會,意在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增強不斷反思總結的意識.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內容:布置作業:1.教科書習題1.1.

2.觀察下圖,探究圖中三角形的三邊長是否滿足?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1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2.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4.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并會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難點:單項式概念的建立。

教學方法:

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列代數式

(1)若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正方形的面積是()

(2)若三角形一邊長為a,并且這邊上的高為h,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長,則正方形的體積是()

(4)若m表示一個有理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5)小明從每月的零花錢中貯存x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一年下來小明捐款()元。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的任務。讓學生列代數式不僅復習前面的知識,更是為下面給出單項式埋下伏筆,同時使學生受到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請學生說出所列代數式的意義。

3、請學生觀察所列代數式包含哪些運算,有何共同運算特征。

由小組討論后,經小組推薦人員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可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二、講授新課:

1.單項式:

通過特征的描述,引導學生概括單項式的概念,從而引入課題:單項式,并板書歸納得出的單項式的概念,即由數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代數式稱為單項式。然后教師補充,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如a,5。

2.練習:判斷下列各代數式哪些是單項式?

(1)abc;(2)b2;(3)-5ab2;(4)y;(5)-xy2;(6)-5。

(加強學生對不同形式的單項式的直觀認識,同時利用練習中的單項式轉入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的教學)

3.單項式系數和次數:

直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單項式結構,總結出單項式是由數字因數和字母因數兩部分組成的。以四個單項式a2h,2πr,abc,-m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數字因數是什么,從而引入單項式系數的概念并板書,接著讓學生說出以上幾個單項式的字母因數是什么,各字母指數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入單項式次數的概念并板書。

概念:

單項式的系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

單項式的次數:在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之和。

4.例題:

例1:判斷下列各代數式是否是單項式。如不是,請說明理由;如是,請指出它的系數和次數。

①x+1;②;③πr2;④-ab。

答:①不是,因為原代數式中出現了加法運算;

②不是,因為原代數式是1與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數是π,次數是2;

④是,它的系數是-1,次數是3。

例2:下面各題的判斷是否正確?

①-7xy2的系數是7;②-x2y3與x3沒有系數;③-ab3c2的次數是0+3+2;

④-a3的系數是-1;⑤-32x2y3的次數是7;⑥πr2h的系數是。

通過其中的反例練習及例題,強調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圓周率π是常數;

②當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如x2,-a2b等;

③單項式次數只與字母指數有關。

5.游戲:

規則:一個小組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然后指定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回答他的系數和次數;然后交換,看兩小組哪一組回答得快而準。

(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形式,且由編題學生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同時培養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6.課堂練習:課本p56:1,2。

三、課堂小結:

①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次數。

②根據教學過程反饋的信息對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結。

③通過判斷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次數,培養學生理解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已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四、作業布置:

課本p59:1,2。

2.1第2課時整式

教學內容

1、多項式、整式的有關概念

2、正確區分單項式和多項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理解多項式的概念.

(2)使學生能準確地確定一個多項式的次數和項數.

(3)能正確區分單項式和多項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區別單項式與多項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本節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而服務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多項式的概念及單項式的聯系與區別.

2.難點及關鍵:多項式的次數的確定,多項式中各項的符號問題,以及多項式與單項式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單項式的有關概念,同學們看下面一些問題.

1.下列代數式中,哪些是單項式?是單項式的請指出它的系數與次數.

,,,2,,,

2.圓的半徑為,則半圓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半圓的總長為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可以進行搶答,看誰想的全面,回答的準確,教師對回答準確、速度快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教法說明】讓學生通過1題回顧有關單項式的一些知識點,再通過2題中半圓周長為很自然地引出本節內容.

師:上述2題中,表示半圓面積的代數式是單項式嗎?為什么?表示半圓的周長的式子呢?

學生活動:同座進行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

師:誰能把1題中不是單項式的式子讀出來?(師做相應板書)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對于這些代數式的結構特點,由小組選代表說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二、探索新知

師:像以上這樣的式子叫多項式,這節課我們就研究多項式,上面幾個式子都是多項式.

學生活動:討論歸納什么叫多項式.可讓學生互相補充.

教師概括并板書

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師:強調每個單項式的符號問題,使學生引起注意.

練習:下列代數式,,,,,,,,中,是多項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學生搶答以上問題,然后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兩個多項式,同桌互相交換打分,有疑問的提出再討論.

【教法說明】通過觀察式子特點,討論歸納多項式的概念,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參與意識.多項式的概念是本節教學重點,為使學生對概念真正理解,讓學生每個人寫出兩個多項式,可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師:提出問題,多項式、,,各是由幾個單項式相加而得到的?每個單項式各指的是誰?各是幾次單項式?引導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否定與糾正.

師:在中,是兩個單項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項式,兩個單項式中,次數是1,次數是1,最高次數是一次,所以我們說這個多項式的次數是一次,整個式子叫做一次二項式.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應怎樣稱謂,然后找學生回答.

師:給予歸納,并做適當板書:

學生活動:通過上例,學生討論多項式的項、次數,然后選代表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師歸納:

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是幾個單項式的和就叫做幾項式.每一項包含它的符號,如這一項不是.多項式里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就叫做多項式次數,即最高次項是幾次,就叫做幾次多項式,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對以上幾個多項式的感知,學生對多項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逐步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一些結論,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師:提出問題:對于多項式是幾次幾項式呢?多項式的項數,各單項式的次數以及各項字母的指數各是多少呢?

學生活動:討論(學生應都能準確回答)

師歸納:各項字母的指數,發現多項式的排列是按照字母b的升冪來排列。指出多項式的表達必須按照某個字母的升冪或降冪來排列的。

則還可以表示為,還有嗎?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并展示各組的成果。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填表:

2、填空:

(1)是___次___項式;是___次____項式;的常數項是___________.

(2)是____次____項式,最高次數是_______,最高次項的系數是______,常數項是_______.

3、將下列多項式按照某個字母的升冪,降冪來排列。

學生活動:1題搶答,同桌同學給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說出依據,否定的再說出正確答案;2題學生觀察后,在練習本或投影膠片上完成,部分膠片打出投影,師生一起分析、討論,對所做答案給予肯定或更正.

【教法說明】在此組練習題中,1題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個多項式就是單項式的和,多項式的項就是單項式;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多項式與單項式的關系,避免死記硬背概念,而不能準確應用于解題中的弊病.2題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題單一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訓練,使學生逐步學會使用數學語言.

歸納: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說明:教師邊小結邊板書出多項式、單項式,然后再提出它們統稱為整式,并做板書,使所學知識納入知識系統.

四、應用拓展

1、下列各代數式:0,,,,,,中,單項式有__________,多項式有____________,整式有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觀察后學生回答,互相補充、糾正,提醒學生不能遺漏

【教法說明】數學要領重在于應用,通過上題的訓練,可使學生很清楚地了解單項式、多項式的區別與聯系,它們與整式的關系.

2、單項式,,的和_________,它是____次_____項式.

3、是_____次____項式,是____次____項式,它的常數項_________.

4、是_____次_____項式,最高次項是_______,最高次項的系數是_______,常數項是________.

5、的2倍與的平方的的和,用代數式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單項式或多項式).

學生活動:每個學生先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小組互相交流補充,最后小組選出代表發言.

師:做肯定或否定,強調3題中最高次項的系數是,是一個數字,不是字母,因為它只能代表圓周率這一個數值,而一個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

【教法說明】本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節課基本知識后安排的一組訓練題,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多項式的次數與項數,特別是對這個數字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6、自編題目練習:

每個學生寫出6個整式,并要求既有單項式,又有多項式,然后交給同桌的同學,完成以下任務,①先找出單項式、多項式,②是單項式的寫出系數與次數,是多項式的寫出是幾次幾項式,最高次數是什么?常數項是什么,然后再互相討論對方的解答是否正確.

【教學說明】自編題目的訓練,一是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

師:通過上面編題、解題練習,同學們對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師的要求編題,編一個四次三項式,看誰編的又快又準確,再編一個不高于三次的多項式.

學生活動:學生邊回答師邊板書,然后學生討論是否符合要求.

【教法說明】通過上面訓練,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多項式項數、次數的概念,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五、歸納小結

學生歸納,教師點評

“多項式”的有關概念;在掌握多項式概念時,要注意它的項數和次數.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單項式,掌握單項式時要注意它的系數和次數.

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1.判斷題

(1)-5不是多項式()

(2)是二次二項式()

(3)是二次三項式()

(4)是一次三項式()

(5)的最高次項系數是3()

2.填空題

(1)把上列代數式分別填在相應的括號里

,,,0,,,

;;

;;

.

(2)如果代數式是關于的三次二項式則,.

3、把下列各整式填入相應的圈里:

2m,xy3+1,2ab+6,ax2+bx+c,a,

單項式多項式

4、下列多項式分別有幾項?每項的系數和次數分別是多少?

(1)(2)

5、多項式是次項式,最高次項是,常數項是,按字母y的降冪排列為。

6、下列運算中,錯誤的是()。

A.B.

C.D.

7、是次項式,其中最高次項的系數是。多項式2x2-3x+1是次項式。

8、多項式1-x3+x2是()

A.二次三項式B.三次三項式C.三次二項式D.五次三項式

9、多項式x3-2x2y-xy2-1的最高次項是()

A.x3B.2x2yC.-xy2D.x3,-2x2y,-xy2

10、52x2-x是()

A.一次二項式B.二次二項式

C.四次二項式D.五次二項式

11、多項式3xy2-2x2y+x3y3中,按x的指數從大到小各項依次是,按y的指數從小到大各項依次是________

12、當a=,b=時,是關于x、y的三次二項式

13、若x+y=3,則4-2x-2y=。

14、一個關于字母x、y的多項式,除常數項外,其余各項的次數都是3,這個多項式最多有幾項?你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一個多項式嗎?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2

學生很容易解決,相互交流,自我評價,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3、電腦演示:

如下圖,第一行的圖形繞虛線旋轉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個幾何體,用線連一連。

由平面圖形動成立體圖形,由靜態到動態,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的奇妙無窮,更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做一做(實踐)

1、用牙簽和橡皮泥制作球體和一些柱體和錐體,看哪些同學做得比較標準。

2、使出事先準備好的等邊三角形紙片,試將它折成一個正四面體。

五、試一試(探索)

課前,發給學生閱讀材料《晶體--自然界的多面體》,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什么是正多面體,正多面體是柏拉圖約在公元400年獨立發現的,在這之前,埃及人已經用于建筑(埃及金字塔),以此激勵學生探索的欲望。

教師出示實物模型:正四面體、正方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

1、以正四面體為例,說出它的頂點數、棱數和面數。

2、再讓學生觀察、討論其它正多面體的頂點數、棱數和面數。將結果記入書上的P128的.表格。引導學生發現結論。

3、(延伸):若隨意做一個多面體,看看是否還是那個結果。

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師生可以共同參與,適當點撥,歸納出歐拉公式,并介紹歐拉這個人,進行科學探索精神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探討,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的師生關系。

六、小結,布置課后作業:

1、用六根火柴:①最多可以拼出幾個邊長相等的三角形?②最多可以拼出如圖所示的三角形幾個?

2、針對我校電腦室對全體學生開放的優勢,教師告訴學生網址,讓學生從網上學習正多面體的制作。

讓學生去動手操作,根據自身的能力,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3

教學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體會到轉化的思想。對于求解較復雜的方程,注意培養學生自覺反思求解的過程和自覺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難點: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去分母時,有時要添括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去括號和添括號法則。

2.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見課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驟?

一般要通過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等步驟,把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轉化”成x=a的形式。解題時,要靈活運用這些步驟。

補充例:解方程(x+15)=-(x-7)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0頁,練習1、2。

四、小結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驟?

2.掌握移項要變號,去分母時,方程兩邊每一項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項,另外分數線有兩層意義,一方面它是除號,另一方面它又代表著括號,所以在去分母時,應該將分子用括號括上。

五、作業

教科書第13頁習題6.2,2第2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4

教學目標

1.會把有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

2.會把省略加號和括號的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看成幾個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3.進一步感悟“轉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把有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

教學難點

省略負數前面的加號的有理數加法,運用運算律交換加數位置時,符號不變.

教學過程

根據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有理數的加減速混合運算可以統一為加法運算.

1.完成下列計算:

(1)3+7-12;(2)(-8)-(-10)+(-6)-(+4).

歸納:根據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可以統一為運算;

(2)式統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負數前面的加號和()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作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運算統一成加法運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下列有理數加法運算中,加號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下列運算先統一成加法,再省略加號: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計算:

(1)-4-5+6;(2)-23+41-24+12-46.

5.仿照本P38例7,巡道員沿東西方向的鐵路巡視維護,從住地出發,他先向東巡視了6km,休息之后,繼續向東維護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視了12.5km,此時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與駐地的距離是多少?

盤點收獲

個案補充

課堂反饋

1.計算:

2.早晨6:00的氣溫為℃,到中午2:00氣溫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氣溫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氣溫是多少?

遷移創新

一架飛機做特技表演,它起飛后的高度變化情況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時飛機比起飛點高了多少千米?

課堂作業

本P39習題2.5第6題(1)、(3)、(5),第7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5

教學目的

使學生靈活應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靈活應用解題步驟。

2、難點:在“靈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

一、一、復習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2、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見課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數,如果能把各分母化為整數,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學過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樣化簡呢?引導學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體會。

例2.解方程(見課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數)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們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關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鞏固練習。

根據公式V=V0+at,填寫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

028

48314

1554

76137

四、小結。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數,應先利用分數的性質,把分子、分母同時擴大若干倍,此時分子要作為一個整體,需要補上括號,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項也擴大若干倍。

五、作業。

教科書第13頁第3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6

(1)常見的幾何體;

(2)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點、線、面及點、線與平面

圖形的一些簡單性質;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3)棱柱的特征;并注意棱柱和圓柱的聯系與區別

(4)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沿某些棱展開的平面圖形及圓

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5)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面的形狀;

(6)物體的三視圖,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的三視圖;

(7)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一.填空:

1.這個幾何體的名稱是______;它有_____個面組成;它有____個頂點;經過每個頂點有____條邊。

2.正方體或長方體是一個立體圖形,它是由______個面,______條棱,_____個頂點組成的.

3.在①長方體、②球、③圓錐、④圓柱、⑤三棱柱這五種幾何體中,其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都完全相同的是(填上序號即可)

4.一個棱柱有十個頂點,且所有側棱的和為30cm,則每條側棱長為cm.

5.將下面4個圖用紙復制下來,然后沿所畫線折起來,把折成的立體圖形名稱寫在圖的下邊橫線上:

6.如圖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塊構成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則構成這個立體圖形的小方塊數為.

7.如圖所示,木工師傅把一個長為1.6米的長方體木料鋸成3段后,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

80,那么這根木料本來的體積是

8.要把一個長方體的表面剪開展成平面圖形,至少需要剪開________條棱.

9.如圖,截去正方體一角變成一個多面體,這個多面體有____個面,____條棱.

10.若要使圖中平面展開圖按虛線折疊成正方體后,相對面上兩個數之和為6,x=____,y=____.

11.四棱柱按如圖粗線剪開一些棱,展成平面圖形,請畫出平面圖來:

12.薄薄的硬幣在桌面上轉動時,看上去象球,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

13.右圖中,三角形共有個。

14.如圖是用邊長為1的小正方體擺放成的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這個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第13題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

二:選擇題(每題4分,共24分).

15.桌上擺滿了朋友們送來的禮物,小狗貝貝好奇地想看個究竟.

Pqmn

①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唉,還是站到凳子上看吧,④最后,

它終于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次看禮物的順序,四個畫面的順序為()

A.mnpqB.qnmpC.pqmnD.mnqp

16.以下四個平面圖形中,不是正方體的展開圖的是()

ABCD

17.只有蓋的盒子長、寬、高分別為5、5、3cm,如圖所示,有一只螞蟻從A點出

發,沿棱爬行,爬行的路徑不許重復,則螞蟻回到A點時,最多爬行()

A.24cmB.32cmC.34cmD.48cm

18.一個幾何體是由若干個相同的正方體組成的,其主視圖和左視圖

如圖所示,則這個幾何體最多可由多少個這樣的正方體組成()

A.12個B.13個C.14個D.18個

19.把一個正方體截去一個角,剩下的幾何體最多有幾個面()

A.5個面B.6個面C.7個面D.8個面

20.從多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不是頂點)發出發,連接各個頂點得

到20__個三角形,則這個多邊形的邊數為().

A.20__B.20__C.20__D.20__

21.下列四個圖形折疊后與所得的正方體的各個面上所標數字一致的是()

22.如圖(1)是正方體表面積展開圖,如果將其折回原來的

正方體圖(2)時,與點P重合的兩點應該是()

A.S和ZB.T和Y

C.U和YD.T和V

23.用一個平面去截①圓錐;②圓柱;③球;④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圓的圖形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4.如圖是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折疊成正方體后,其中哪兩個完全相同()

A.(1)(2)B.(2)(3)C.(3)(4)D.(2)(4)

25.從多邊形一個頂點處出發,連接各個頂點得到20__個三角形,

則這個多邊形的邊數為()

A.20__B.20__C.20__D.20__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理解有理數的概念,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能夠按要求對給定的有理數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分類討論觀點和分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保持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有理數的兩種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

給定的數字將被填入它所屬的集合中

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法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形勢歸納

小學我們學了整數和分數,上節課我們學了正數和負數。誰能快速提出以下問題?

1、有以下數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將以上數字填入以下兩組:正整數集{}和負整數集{}。你填完了嗎?

(2)將以上數字填入以下兩個集合:整數集合{}和分數集合{}。你填完了嗎?

稱整數和分數為有理數。(指點題,板書)

二、自學指導

學生自學課本,根據課本尋找自學的機會

提綱中問題的答案;老師先做必要的板書準備,再到學生中巡視指導,并了解掌握學生自學情況,為展示歸納作準備。

三、展示歸納

1、找有問題的學生逐題展示自學提綱中的問題答案,學生說,老師板書;

2、發動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完善,教師根據每個題目的展示情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強調;

3、全部展示完畢后,老師對本段知識做系統梳理,關鍵點予以強調。

四、變式練習

逐題出示,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請有問題的學生匯報結果,老師板書,并發動其他學生評價、補充并完善,最后老師根據需要進行重點強調。

五、總結與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必做題:課本14頁:1、9題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篇18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學習的,但是在解題過程中,書寫理由太費勁,移項的出現使得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簡潔的表示方法和解法,但是移項實際上就是等式的性質(在等式的兩邊同加伙同減同一個代數式,所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的另一種說法,因而移項概念的得出與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在前置自學中設計了運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幾個題目,并讓學生課間做到黑板上,為學生自主探究移項概念做好了鋪墊工作;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移項法則的應用,因而我又設計了幾個鞏固移項概念的題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對移項的概念和法則加深理解和應用;然后自學課本例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驟和算理,并加以鞏固應用,讓學生體會出解題步驟的簡潔性并通過達標測試中的應用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

我在設計問題時,本想在導入新課時設計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最后在學習完解一元一次方程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考慮到時間問題沒有設計,因而對于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應用意識做得還不夠好。

696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脉冲布袋除尘器_除尘布袋-泊头市净化除尘设备生产厂家 | 青海电动密集架_智能密集架_密集架价格-盛隆柜业青海档案密集架厂家 | 吲哚菁绿衍生物-酶底物法大肠菌群检测试剂-北京和信同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液压油缸-液压站生产厂家-洛阳泰诺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砂磨机_立式纳米砂磨机_实验室砂磨机-广州儒佳化工设备厂家 | 螺纹三通快插接头-弯通快插接头-宁波舜驰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浇注料-高铝砖耐火砖-郑州凯瑞得窑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济南货架定做_仓储货架生产厂_重型货架厂_仓库货架批发_济南启力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手术示教系统-数字化手术室系统-林之硕医疗云智能视频平台 | 对辊式破碎机-对辊制砂机-双辊-双齿辊破碎机-巩义市裕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厌氧工作站-通用型厌氧工作站-上海胜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酒柜|恒温酒柜|酒柜定制|酒窖定制-上海啸瑞实业有限公司 | 阴离子_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_聚合氯化铝价格_水处理絮凝剂_巩义市江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北京晚会活动策划|北京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北京演播厅出租租赁-北京龙视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流量检测仪-气密性检测装置-密封性试验仪-东莞市奥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气象监测系统_气象传感器_微型气象仪_气象环境监测仪-山东风途物联网 | 汝成内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服务商 | 网优资讯-为循环资源、大宗商品、工业服务提供资讯与行情分析的数据服务平台 | 宜兴紫砂壶知识分享 - 宜兴壶人 医用空气消毒机-医用管路消毒机-工作服消毒柜-成都三康王 | 奥运星-汽车性能网评-提供个性化汽车资讯 | 全自动五线打端沾锡机,全自动裁线剥皮双头沾锡机,全自动尼龙扎带机-东莞市海文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昆明挖掘机修理厂_挖掘机翻新再制造-昆明聚力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全钢实验台,实验室工作台厂家-无锡市辰之航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奇酷教育-Python培训|UI培训|WEB大前端培训|Unity3D培训|HTML5培训|人工智能培训|JAVA开发的教育品牌 | 智能电表|预付费ic卡水电表|nb智能无线远传载波电表-福建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茶楼装修设计_茶馆室内设计效果图_云臻轩茶楼装饰公司 | SDG吸附剂,SDG酸气吸附剂,干式酸性气体吸收剂生产厂家,超过20年生产使用经验。 - 富莱尔环保设备公司(原名天津市武清县环保设备厂)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电表箱-浙江迈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电表箱专业制造商 | 流量卡中心-流量卡套餐查询系统_移动电信联通流量卡套餐大全 | 杭州代理记账多少钱-注册公司代办-公司注销流程及费用-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青岛球场围网,青岛车间隔离网,青岛机器人围栏,青岛水源地围网,青岛围网,青岛隔离栅-青岛晟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哈希余氯测定仪,分光光度计,ph在线监测仪,浊度测定仪,试剂-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制氮设备_PSA制氮机_激光切割制氮机_氮气机生产厂家-苏州西斯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苏州西朗门业-欧盟CE|莱茵UL双认证的快速卷帘门品牌厂家 | 手机游戏_热门软件app下载_好玩的安卓游戏下载基地-吾爱下载站 | 百方网-百方电气网,电工电气行业专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储气罐,真空罐,缓冲罐,隔膜气压罐厂家批发价格,空压机储气罐规格型号-上海申容压力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卫生人才网-中国专业的医疗卫生医学人才网招聘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