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
信息技術包括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即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術。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1
[教材分析]
鑒于初中學生對計算機病毒已有耳聞,而且如今家庭電腦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計算機病毒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識地介紹有關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常識和殺毒軟件的使用,對于樂此不疲的中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尊重知識產權,在使用電腦過程中時刻關注計算機安全,學會防治病毒。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了解什么是計算機病毒及病毒的來源;
2、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危害性;
3、了解計算機病毒感染后的常見癥狀;
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應用殺毒軟件進行查、殺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幫助學生樹立防范病毒意識,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
尊重知識產權的觀念;
[教學重點]
如何防治計算機病毒和清除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
[課前準備]
課前作業:讓學生通過上網、圖書館、報刊雜志等渠道查閱有關計算機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學可以從其特點、危害或具體實例來介紹自己對計算機病毒的認識,在課堂上交流。
[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1、前言:
(引課)教師點題:與計算機打交道,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么一個名詞——病毒,許多同學是早有耳聞,因為她已讓許多用戶談“毒”色變,只不過有些同學和她碰過面,也有的同學還未曾“謀面”。到底,病毒來了會怎樣?她有什么危害呢?先來聽聽大家的“聲音”吧!
(啟發)學生匯報:學生根據自己收集有關病毒信息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創設良好學習氛圍)。
目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長知識,對病毒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2、講解:
師:剛才大家從不同方面介紹了自己對病毒的認識。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請看下面一段“計算機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軟件公司的《賽博韋爾教育軟件》)。
提示:注意病毒的“獨白”。
①什么是計算機的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是人為編寫的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并危害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特殊計算機程序稱之。
(解釋概念)特別指出以下幾個方面,目的:啟發學生對病毒的正確認識計算機病毒是某些人編寫的特殊程序;
為何稱為“病毒”?由于她像生物病毒一樣是有復制和破壞能力故而形象稱之;
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發作?
計算機病毒出現時有何“征兆”呢?
(層層深入)什么情況下,你要警惕自己電腦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師: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計算機突然不能使用了;運行速度明顯變慢了;昨天還使用的文件,今天卻無法運行……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禍”。
師:大家有沒有見過“病毒”發作時的樣子呢?可怕不可怕?
(接著演示幾種病毒發作的現象)
演示后,指出危害病毒發作時沒有這些直觀的現象,例如CIH病毒是 第一個直接攻擊、破壞硬件的病毒。
師: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有何影響呢?
(繼續播放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
②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的影響?
a、經常無故地“死機”;b、運行速度明顯下降;c、屏幕上顯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壞或刪除;e、破壞整個硬盤或軟盤上的數據。
師:引導學生“透過這些現象”看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③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a、破壞性 b、隱蔽性 c、潛伏性 d、傳染性 e、激發性 f、廣泛性
以CIH和殺手13病毒為例簡要介紹病毒的特點。
師:這些病毒是從什么地方“進口”來的呢?
軟盤、盜版光盤、網絡、硬盤
師:可萬一你的計算機染上“病毒”后,該怎么辦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軟盤:對于來歷不明的外來軟盤要先查、殺病毒再使用;
b、光盤:建議使用正版光盤軟件;
c、網絡:安裝實時監控軟件;
d、硬盤:安裝病毒防火墻。
(介紹瑞星殺毒軟件的使用方法,通過電腦演示操作方法)
3、總結:我們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來看待計算機病毒,時時處處關心計算機安全,并沒有哪一種殺毒軟件可以“一夫當關”對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計算機病毒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使用電腦時就更應該樹立安全防范意識,讓“病毒”遠離我們。
4、作業:給學生提供“病毒知識網站”,讓學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幾種著名的殺毒軟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記錄下來。
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2
一 教學目標:
具體要求:
1.知識方面:理解信息的含義及特征;理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了解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
2.能力方面:通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進行辯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教學重點: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和實際。
三 教學難點: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涉及到的有關概念及其具體的應用。
四 教學準備:該課在多媒體教室上.
五 教學方法:閱讀法 講授法 提問法討論法 比喻法
六 教學安排:一課時
七 教學過程:
第一章:信息與信息技術 (板書)
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
在初中我們學了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從現在起我們要繼續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請看(藍底白字投影)
(教師)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紀之交,千年更迭,人類進入了以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的新的時代,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
哪我們看一下今天所要講的內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內容的說明如下)談到信息技術那我們就要談“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從上到下打開)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個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語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條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大。它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或經濟效益。信息是一種資源。物質、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與物質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質和能源使用后減少,信息使用以后卻不會減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價值就越大,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大家誰能舉出一個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設問)。不論你說不說話,睡不睡覺,你都給別人一個信息。由于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信息是事物運的狀態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C:信息也會過時
(提問)大家誰能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總結:信息的時效性要求及時獲得和利用信息,這樣才能體現信息的價值。
D:信息離不開載體
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獨立存在,必須借助某種符號和物體才能表現出來,而且同一信息還可以借助不同的載體來表現。比如新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來表現。信息離開載體就不能存儲和傳遞。掌握了信息的定義和特征,對信息進行觀察、了解和利用這就是信息活動,它與我們的是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二:信息活動(板書)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儲--------------------信息傳遞(板書)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以百葉窗形式打開)
在此可以讓一位同學上來指出計算機的各個部位。(檢測一下學生的掌握情況)
計算機從只能處理數值到能處理各種聲音及影像信息,從孤立的到相互之間的網絡聯系,計算機向網絡化和多媒體化方向發展。
3:計算機網絡請看(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從無到有同時配解說)
可通過作圖加比喻法。講述此內容
4:多媒體計算機向多媒體方向發展,那什么是多媒體呢?
(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從無到有出現同時配解說)
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在信息革命處已提及,此處重提,強調一下)
網絡及多媒體化: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正迅速將全球聯成一個整體,“地球村”不再是夢,信息的交流及傳播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計算機從處理文字和數值,擴展到處理聲音、圖像、影像等。(討論)
簡單提及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及現有水平,指出我國信息技術同世界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印度及美國),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操,鼓勵他們學好知識,報效國家。
五:回顧所學的內容:
通過投影回顧(總結性的)
六:作業:(點擊主鏈接圖中的相應超鏈接,則此片藍底旋轉出現)
課后練習
書面練習:課后作業1-4,課后完成,下一次課抽查完成情況。
2.查找有關的資料:電腦報、上網、十萬個為什么之等信息學科,培養自己的課外閱讀和自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信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標
能夠正確識別信息合法地利用和發布信息
情、態、價目標
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識,養成善于甄別信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信息的特征
學時數:1課時
教與學實際過程
一、激趣導入,提高興趣
讀“閱讀與思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回答:
信息傳遞的錯誤
二、創設情趣學習新知
新授信息的特征:
信息、能量、物質當代社會的三大資源
1.信息無處不在——普遍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類社會之中。
2.信息具有載體依附性
?信息必須借助于某種物質載體才能得以呈現。
?不能獨立存在
?同一信息可依附于不同載體
?信息、載體的區分
3.信息具有價值性
?人不能離開信息
?預報、定位、導航、制導
?產生專門從事信息的職業:間諜、記者、新聞發言人等等
4.信息具有時效性
信息是有時間限制的
5.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可以無限、無損使用,公平共享
三、作業P4大顯身手
四、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理論課,需要學生了解信息的特征有哪些,會區分信息的正與誤
五、板書信息的特征:
1信息無處不在
2信息具有載體依附性
3信息具有價值性
4信息具有時效性
5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病毒、木馬、黑客等信息不安全因素;
(2)了解保護信息安全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
技能目標:
學會使用工具軟件清除病毒、木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增強抵制盜版、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養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重、難點:
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內容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文件的命名規則?
2.文件夾的建立方式?
學生回答
二、創設情趣學習新知新授一信息安全問題
1.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編制的程序,具有破壞性。
病毒的特征:
2.木馬
“特洛伊木馬”
3.黑客
熊貓燒香的開發者的故事
三、保護知識產權
我國的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的頒布。
四、遵守信息道德
1傳染性2.寄生性3.激發性4.潛伏性5.破壞性
計算機木馬是一種基于遠程控制的程序,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學生閱讀P27-28
學生閱讀P29-31
五、作業閱讀課本,主要識記計算機病毒的特征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介紹了信息安全與信息道德,這些都值得學生了解,但計算機病毒是容易出題的,需要學生識記的。
板書
一、信息安全問題
1病毒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編制的程序,具有破壞性。
病毒的特征:
2木馬“特洛伊木馬”
3黑客熊貓燒香的開發者的故事
二、保護知識產權
我國的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的頒布。
三、遵守信息道德
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文檔的高級編輯技巧,包括拼寫與語法檢查自動更正、加入批注與文檔修訂。
技能目標
能夠熟練運用編輯技巧校對和批改文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踐問題
重、難點
掌握文檔的高級編輯技巧
學時數:1課時
教與學的實際過程描述
一、激趣導入提高興趣
1.樣式的建立?
2.模板的擴展名?
學生演示,學生回答
二、創設情趣,學習新知
(一)拼寫和語法檢查
單擊菜單欄“工具”-“選項”,在“拼寫和語法”選項中,選中“鍵入時檢查拼寫”和“鍵入時檢查語法”兩個復選框—“確定”
單擊菜單欄“工具”—“拼寫和語法”—“更改”
(二)自動更正
單擊菜單欄“工具”—“自動更正”
在“替換”和“被替換”中輸入文字,單擊“確定”—“關閉”
(三)加入批注
批注的作用
選中文本,單擊菜單欄中的“插入”__“批注”,輸入批注的內容—“關閉”。
右鍵單擊批注的位置,找到“編輯批注”或“刪除批注”
(四)文檔修訂
如果沒有“審閱”工具欄。
單擊“視圖”——“工具欄”——“審閱”
單擊“審閱”工具欄中的“修訂”按鈕電腦會自動修改我們的錯別字。
系統默認從光標開始檢查全篇文章,也可以選定文字檢查。
自動地將輸入時的常見錯誤更正過來。
起到提示和說明的作用。
插入批注的顏色是,黃色的。
可以繼續編輯或刪除
文章的修改
三、作業P44的大顯身手。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使用軟件自身所帶的功能,進行對文檔自動修改和手動修改的內容。首先讓學生知道這些功能按鈕的具體位置,然后慢慢練習,熟練掌握。
板書一拼寫和語法檢查
二自動更正
三加入批注
四文檔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