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象。

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材分析:

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這同他本人的經歷有密切關系。他因厭惡統治階級的腐朽和官場的營私舞弊而三次辭去官職。生活雖然窮一點,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淵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這種情感的驅使下,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

這篇文章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味。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為: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2.使學生理解本文寫作的順序、詳略,體會優美、精煉的語言。3.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學習文言文得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來不得半點的偷工減料。同時,學習起來又不能過于瑣碎、教條,還得動腦筋讓學生在積累基礎知識之余,感受到學文言文的樂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的文章更是要在讀中去體會它的美,在說中去挖掘它的美。因此,我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美美地聽”,力爭通過這些環節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能力。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包含著一個神奇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后來,人們便利用“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比喻生活安樂、環境優美的理想境界,現在也用來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斗爭的地方。

這篇課文是怎樣具體描繪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為什么創設這么一個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書《桃花源記》,齊讀課題?!短一ㄔ从洝返闹黧w本是“詩”,而“記”僅是詩的一個序言,一個注腳,原題是《桃花源詩并記》。但因為這個“記”有著生動的故事,完整的結構和完美的表達形式,所以它不但獨立成篇,而且比“詩”流傳更為廣泛,更為人們所喜愛。

二、作者簡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關資料(生先說,師后補充)。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其祖父、外祖父都做過官。他受家庭教養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年少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時值東晉和宋的易代之際,社會動蕩不安,壯志難酬,二十九歲開始,先后做過幾任小官,他在幾次仕途中,深感官場污濁、仕途兇險,終于在41歲辭官回鄉,并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他所做的詩文多描寫農村生活情趣,表現田園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愿與農民來往而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2.寫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當時陶淵明約57歲。他拒絕了東晉政府的征招,又拒絕同劉裕宋政權的合作,作《桃花源詩并記》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霸姟弊肥隽颂一ㄔ吹男纬桑柙伭恕按盒Q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誦讀課文

(1)范讀課文,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等)、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等),要求學生認真聽清,仔細記。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朗讀要求:①字音要讀準。②句讀要分明。③語調、節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

(3)指名讀,學生或老師進行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課文

(1)文章以 為線索,以 為順序,從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一線貫之,層次分明,故事性強,情節曲折回環,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富有“傳奇”色彩。

明確: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發現——訪問——離開(或發現——進入——作客——辭別——再尋)(意思對即可)。

(2)請用簡單的語言講講這個故事,并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

1. 結合注釋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質疑。

2. 重點掌握:

(1)書中注釋及補充的重點字詞

(2)古今異義字詞

鮮美 古:鮮艷美麗 今:(味道)新鮮

交通 古:交錯相通 今:指運輸事業

妻子 古:妻子和兒女 今:專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連詞,不管

絕境 古: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滿

如此 古:像這樣 今:這樣

延 古:請 今:延長.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4)一詞多義

舍:舍棄 房子 乃:于是,就 竟然

具:都 詳細地 志:作標記 所作的標記

遂:終于 于是,就 尋:尋找 隨即,不久

(5)同義詞

具、悉、咸、皆:都 緣、扶:沿著 云、道:說 乃、遂:于是

(6)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

3.課文翻譯,講述桃源故事。

五、本課回顧,各說收獲

這節課學到現在,相信大家都有收獲,請你將本課所采摘的知識之果與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業 ,鞏固遷移

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語的意思。

2. 用現代漢語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個故事,或就其中的某個部分,加以想像,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

3. 練習背誦課文,能背多少是多少,盡自己努力。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 順序:時間

漁人緣溪行,欲窮桃花林(發現)

舍船從口入,欣賞桃源景(進入)

應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訪問)

既出說如此,不復得其路(離開,再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如作者、字詞句的意思和用法、線索、順序、故事內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誦成果,此時的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二、品讀課文

第一段:故事開端,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豁然開朗。 漁人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 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夾岸數百步……落英繽紛。 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學生大膽想像,盡情訴說。)

第二、三段:故事的發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1.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雞犬相聞。

生活情景:其中往來種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作者的這些描寫敘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社會?作者寫這個理想的社會有什么用意?

(一個和平安寧、豐衣足食、人人勞動、安居樂業的社會。 這個理想的社會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

成了鮮明對比?,F實社會生活中,戰亂頻繁,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卻是一派優美、安寧的景象。

作者明寫桃花源,暗里卻在譏諷現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3.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霸O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5.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為何“不復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說明桃花源人安居樂業,也反映了他們飽受戰亂之苦,對外界的戰亂抱“厭而遠之”的態度。)

6、村人“皆嘆惋”,是為什么?當漁人要離開時,桃源人為何囑咐“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句在情節發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發現,加之桃源人“不復出”“與外人間隔”,故為世上的動亂黑暗、秦朝以后

的朝代變化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生活。 這一句為下文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筆。)

第四、五段:故事的結局和尾聲,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 漁人既然“處處志之”,但“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用意何在?

(不矛盾,這樣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這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美麗的世外桃源。)

2. 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最后一節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像劉子驥那樣品德高尚的人聽到后,也高興得想去探訪,可見真實極了!這一節對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尋覓作了渲染,使人產生確有其事的真實感,增強了表達效果。)

3. 最后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 (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三、鑒賞寫作特色、體悟主旨

1.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序,線索清楚,重點明確,詳略分明。本文重點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達社會感想,所以中間部分對桃花源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尚詳細描寫,而對“忽逢桃花林”和歸來得尋“遂迷”“未果”的傳奇性開頭、結尾,則寫得清晰簡略。

2. 課文在情節的安排處理上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談談。

(情節的曲折、跌宕。表現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里邊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⑥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⑦為什么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使課文情節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

3.你是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一理想社會的?

(言之有理即可,如這一理想社會表現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 有人說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實,你怎樣評價?

2. 親歷桃源:假如你親身到了桃花源,請展開想像,描述一個特定情境,展現桃源之美。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發現桃花源:夾岸數百步……落英繽紛。(景色優美)

進入桃花源:所見:土地平曠……怡然自樂。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環境良好、生活安定)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的關鍵信息的能力。(基礎)

2、在老師的點撥下進行探究,啟發思維。(重點)

3、遷移訓練,激發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難點)

【教學理念】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種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說到底也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文眼”、“字眼”、“詞眼”、“句眼”、“段眼”等。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訓練的結果。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訓練的。一方面要有老師的指導(訓),另一方面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練)。但訓練方式不是大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集中體現在三兩個精煉的課堂提問中,通過師生互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標”試行以后,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打開學生的思維,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就必須啟發學生,引導探究。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發現質疑,積極思維。最后結果是否與教師的預想吻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啟發思維探究的過程,答案可以豐富多彩。

回歸“人文”是“新課標”的另一面重要旗幟。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會的人,也是歷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橫向的相通,還有縱向的傳承。而“文學即人學”,要深層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與精神風貌,就離不開從縱、橫兩方面進行印證。具體而言,就是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觸發點,比較,遷移,打開一道口子,讓神秘的天光照進來,激發出學生超越教材的感悟,從而領悟文學作品的人文內涵,實現人格與情感的升華。

【教學時間】

兩課時

【實施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寫出了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優秀詩篇。

二、檢查預習情況。

解釋下列詞語:晏如蕭然汲汲戚戚

三、尋讀探究。

教師引導:閱讀能力說到底是一種信息的理解、辨別、篩選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礎的就是迅速、準確地抓住文中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題眼”、“文眼”、“字眼”、“詞眼”、“句眼”、“段眼”等。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尋找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字眼”,并思考這個字與“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有何關系?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和討論,明確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不”字。接著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我們看到一個自別于名門望族、不慕榮利的五柳先生。

2、讀“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我們看到一個五柳先生。

3、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我們看到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4、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們看到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

5、讀“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晏如也”,我們看到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

6、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們看到一個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結: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39;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贊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相關資料: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現象,是士族門閥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稱世族、高門大族,其對立的稱呼是庶族、寒門。世族豪門形成了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他們之間的區別不是基于官職的高下或財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統。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擺脫對豪門的依賴。

②魏晉時期,統治階級的高壓政策與讀書人的自由個性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壓迫,往往借酒澆愁,在醉鄉中使波瀾的心靈獲平靜。這是他們在那種環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四、悟讀升華。

教師設問:

①伴聲自讀課文,思考陶淵明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

②假如同學們也來評價一下自己,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③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哪些現象說“不”,向哪些現象說“好”?

課堂設想:通過學生們的自由朗讀,積極發言,從而領悟文章的精神內涵,升華情感,培養健康個性、健全人格。

小結:對于很多事物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待。無論評價別人還是評價自己都應如此。特別是評價自己,一方面要“人貴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淵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式的自我評價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對于社會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們應該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課時

五、比較閱讀:

老舍自傳(有改動)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思考題:

1、“三百篇”指的是我國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學期所學的那一句詩曾提到過它?

2、東晉以后,許多文人很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中國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比較閱讀,想一想兩篇傳記在思想個性、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3、《論語》上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小孩需要培養,中有沉重的工作壓力,所以有人把四十歲的人比喻成挑著雞蛋進城的鄉巴佬,東躲西閃,戰戰兢兢,生怕打翻擔子。仔細觀察你的一些長輩,看看他們在四十歲時的思想感情、精神狀態是怎樣的?(課后思考,并認真觀察,選擇其中的一位,結合年齡特征,把他或她寫入你的日記。)

六、模仿遷移:

抓住特點,體現個性,抒發感情,以一種在否定中肯定、自賞自嘲的評價方式,寫一篇200左右的自傳。要求把“不戚戚于,不汲汲于?!边@個句子補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傳中。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3

第5課親愛的爸爸媽媽

教學目標:

1、積累“肅穆、荒謬、健忘、殺戮、納粹、憧憬、繚繞、赤____”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字義;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主題;

3、體會議論和描寫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4、教育學生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中心,體會語言的深層含義。

教學難點:了解描寫和議論的作用。

教學方法:抓住一組組矛盾統一的事物進行分析、討論、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誰知道“六一兒童節”的由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同樣,在二次大戰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庫耶伐次,一天之內,7000多個無辜生命遭到殺戮,其中包括300多個孩子。這是怎樣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美國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親愛的爸爸媽媽》,認識戰爭的罪惡,懂得和平的珍貴。

二、文學常識

聶華苓,華裔旅美作家。薩特,法國哲學家、作家、評論家,著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等。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正音:肅穆(mù)荒謬(miù)殺戮(lù)納粹(nàcuì)憧憬(chōngjǐng)

繚繞(liáorào)赤____(luǒ)健忘

2、聽錄音(薩特的話),稍微講解沉重的記憶,美麗的回憶,等全文教學結束后再總結分析?!俺林亍薄懊利悺笔敲苄栽~語,因為指代內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澳蔷褪俏規ё叩某林赜洃?。但這是個美麗的記憶?!鼻耙痪涫菍ι厦鎺拙湓挼目偨Y,指納粹殺害了7000多人,所以這是沉重的記憶。后一句是對下面幾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對敵人的殺戮而表現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因此讓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沉重的記憶很好理解,美麗不好理解。人們如何英勇?我們學完課文就很容易明白了。美麗指整個民族的英勇,面對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寧死不屈的。他們不做民族的叛徒,他們懷著對生命強烈的愛不向劊子手乞憐。他們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這真是個美麗的記憶。A、一位老師寧死不屈,大義凜然;B、無辜平民(包括孩子們)的遺言,懷著強烈的愛、仇恨,沒人乞憐)

3、歸納文中四部分的內容:

(1)墳地所見所聞;

(2)記述各種演出記念活動;

(3)記錄作家座談會;

(4)摘錄遺言。

四、分析文章各部分,體會文中一些句子的含義和情感。(哪一個情節印象最深刻why?)

第一部分[墳地所見所聞](請學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觸的部分,說明緣由后,再加以講解或補充)

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第一是寫景色,以景抒情,在作者眼中他的景色是怎樣的,同樣他的心情也是怎樣的句號,有抒情的作用,起停頓作用,使讀者放慢了閱讀的速度,同時腦海中也可以想想一下畫面,凄\苦\昏\暗,因此有種悲哀的氣氛籠罩在身邊.因此,不是單純的寫景,寫景還為了渲染悲哀凄涼的氣氛。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詞有著強烈的情感,對被殺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對屠殺無辜平民的法西斯―――憤怒地進行控訴。

3、有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所謂的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這位老師是有民族氣節的,他毫不畏懼\大義凜然。

第二部分[看各種演出紀念活動](請學生找出另其有所感觸的部分,說明緣由后,再加以講解或補充)

1、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指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其中包括兩名生還者。人們悼念死去的親人時,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悲痛)因此在這么一種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與現實融合了。

"悲哀"是指殘酷的歷史令人悲哀,"美麗"指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紀念死者."真實"是指眼前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虛假的成分在里頭。"荒謬"指二戰時,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劣,要消滅各種種族,這是何等地荒謬。

2、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4

一、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還記得里面是怎樣描寫小草的嗎?“嫩嫩的,綠綠的”。從“嫩嫩的,綠綠的”我們就知道是春天到了;現在的小草呢?“枯死了?!睆闹形覀冎肋@是冬天。

大自然仿佛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大家解釋其中的道理。

二、課題簡介:

1、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提示:(第2自然段)指草木榮枯、候鳥來去、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物候現象。

2、課文為什么以此為題?

提示: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用“物候學”“簡介物候學”,“物候學與農業生產”等這樣的題目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三、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領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氣象研究所和首批氣象臺站,并在臺風、季風、氣候變遷、農業氣候、物候、自然區劃等方面有開拓性的研究。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成為當時培養地學英才的搖籃。以求實精神領導浙江大學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長期領導中國科學院工作,積極倡導并組織和參加中國地學、生物學、天文學、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及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編了《中國自然區劃》、《中國自然地理》等叢書,是我國地理學和氣象學界的一代宗師。

四、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本課的多音字。

連翹(qiáo)          衰草連天(shuāi)        觀測(guān)        風雪載(zài)途

翹起(qià)           鬢毛衰(cuī)            玄觀(guàn)        記載(zǎi)

落葉(luò)           丟三落四(là)           落枕(lào)

差異(chā)           差遣(chāi)             差錯(chā)         參差(cī)

2、重點詞語的注音和解釋。

萌(méng)發:萌芽、發芽。        農諺(Yàn)      衰(shuān)草連天

次第:一個接一個。

翩(piān)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孕(yùn)育:懷胎生育,用來比喻醞釀著新事物。

簌簌(sù):紛紛落下的樣子。

銷聲匿(nì)跡:這里指各種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銷:消失。  匿:隱藏。

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 周:繞一次。

草長鶯飛: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草木榮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花香鳥語: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風光。  語:鳴叫。

風雪載(zài)途:風雪滿路,風雪遍地。載:充滿。

年年如是:年年像這樣。是:代詞。此,這樣。 文言文中“是”用法:一為代詞,二為判斷動詞。

五、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結構。先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再合并成幾個意義段。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

第2自然段:舉例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3自然段:介紹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第4段:介紹物候觀測的手段和物候觀測對于農業的重要性。

第5段:從反面舉例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第7段: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差異。

第8段: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第9段: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

第10段:物候現象來臨的第四個因素是古今的差異。

第11段: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第12段:加強物候觀測,促進農業生產。

本文作者圍繞物候這個中心介紹了四個方面的問題,課文因此也可劃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說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學。

第二部分(4—5),說明物候研究對于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說明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各個因素。

第四部分(11—12),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師小結:[課文主旨]文章介紹了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物候學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與知識,提倡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和研究促進農業生產的大豐收。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象;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曲折回環,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容;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文言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交替,戰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一詩中發出了這樣的慨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它就是——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 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 檢查預習情況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0 ) 屋舍儼然(y an) 阡陌交通(qia nmo )

黃發垂髫 (tia o) 便要還家(ya o) 劉 子 驥( j i )

詣太守(yi )

四、讀譯課文。

1、聽老師范讀。

2、同學齊讀課文。

3、利用工具書及課后注釋,筆譯全文

五、小結。

1、古今異義詞: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 這里問津指探訪。 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 便舍船 尋:尋找 尋向所志

房子 屋舍儼然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 處處志之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標記 尋向所志 對著 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課后練習

第 二 課 時

一、回顧前堂,朗讀課文

二、課文分析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4~5節)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2、質疑解難:

①漁人怎么發現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②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④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 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⑥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⑦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⑧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⑨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總結結構,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背誦課文

五、作業

(一)默寫

1、《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林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記》中寫桃花源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

3、寫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2、學習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空間說明順序。

3、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解讀課文內容。

2、了解結構形式,說明順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把握結構。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微型雕刻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堪稱一絕。

舉兩個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讓我們今天用五倍放大鏡才能識讀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筆桿上雕刻鐵馬云雕的將士行軍路;

(屏幕欣賞《孫子兵法》竹筒微雕、雞蛋微雕)

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古文《核舟記》,記錄的就是我國古代微雕藝術,讀來令人驚喜(屏幕顯示課題)

二、題解(屏幕顯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據課文內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記: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人和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

題意:介紹說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識記下列詞語的讀音、字形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 八分有(yòu) 奇(jī)

詘右臂支船(qū)

四、聽錄音范讀,學生朗讀課文

五、理清文章結構

提問: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全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結構形式:總分總

(第1段) (第2~5段) (第6段)

六、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本課時講解分析前兩段)

具體方法:請學生參照注釋和老師的提示,讓他們互相討論,然后分別講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師釋疑并明確意思。

第1段(總說):

1、重要詞語:⑴ 奇巧;⑵ 為;⑶ 罔不因勢象形;⑷ 嘗:曾經;

⑸ 貽;⑹ 核舟一: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2、根據以上詞語,學生討論譯出大意,老師再明確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

4、朗讀:

第2~5段(分說)

提問:根據方位詞語,這幾段按什么順序介紹核舟?各段介紹的重點是什么?

明確:

⑴ 空間順序;

⑵ 各段介紹的重點:

第2段(船的結構)第3段(船頭游覽者蘇軾、魯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二人) 第5段(船的頂部,題名、篆章)

疏通第2段文意:

具體方法:同第1段相似。

1、指出重要詞語。

2、學生討論后講解大意,老師再明確。

3、概括出文段大意。

明確:

第2段:介紹核舟的大小和格局。

4、朗讀。

七、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并背誦第2段。

2、完成閱讀思考題。

〖結構圖示

概說核舟之奇巧,引出由來(第1段)

船體設計的大小、格局(第2段)

核舟記 詳述核舟之精妙 船中人物的神態、動作(第3、4段)

船背技師的題款、著色(第5段)

總括核舟,發出贊嘆(第6段)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字詞在文中的特殊語義。

2、能力目標:體會敘事的詳略、學習人物與景物刻畫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從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的情感取向(人情美、風情美、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2、難點:如何通過語句與事件表情達意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童年生活中有過什么有趣或好玩的事情呀?(讓幾個同學起來發言,跟大家分享下,老師不做闡發,意在勾起同學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好,同學們的童年果然是豐富多彩,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纯此耐晟钍鞘裁礃拥?,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把這些事情呈現在紙上的。

(板書課題,播放課件:有關社戲的圖片,同時,播放課文的錄音)

(二)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整體感知,請兩三個同學用一句話簡短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我”在鄉村和農村小伙伴看戲的一次經歷)

(三)研讀課文

1.默讀——劃分段落、理清情節

(1)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

(2)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3)看社戲錢的波折

(4)夜航去看戲途中

(5)趙莊看社戲

(6)歸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讓學生自己完成,完成后,請同學站起來說出自己劃分的段落與概括的段意,最后從幾個同學中選出一個劃分的寫在黑板上,老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2.在文章中做旁注——品味文章重點詞語、句子、語段。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有寓意的詞語語段勾出來,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并追問學生覺得文章哪里寫得好,為什么覺得寫得好。最后請同學發言。

A例子(詞語):“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只櫓……”

幾個動詞,將少年開船的動作合作劃船表現得頗為詳細,顯示了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肯干的品格,心情愉悅。

B例子(語段)“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留了艇子看著連喝起彩來……”

運用的手法:比喻。好處:富有童話色彩;反映了兒童富于幻想的特點和愉悅的心情,而老漁父的喝彩是通過旁觀者的贊美來襯托孩子們的駕船技術。

C語段例子(11段)這是月夜行船的一段,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景物立體感由此而生。(讓學生進一步分析)

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闭娴氖嵌棺雍贸?戲好看嗎?

明確:“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份特有的農村風光,以及人與人之間誠樸、祥和、親密的關系。這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未曾見過的,在后來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這正好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深情回憶,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3.重點品評偷豆的是與非

“偷”是不好的行為,為什么在我這個有修養的城里人看來卻是有趣的?

偷的豆:貶——褒——(作者覺得)好吃——為什么?可以看出什么,體現了作者什么情感取向?向往什么(人情)?討厭什么?

送的豆:褒——貶——(作者覺得)不好吃——為什么?體現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取向?向往什么?討厭什么?

由此不難得出這是一種什么種寫作手法,體現了作者什么感情。

討論——學生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由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解答

(四)拓展延伸

A:選擇一件讓你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B:以說故事的形式復述本文。讓同學們給文章改變標題,分析“社戲”這標題好不好,由好在哪里?有沒有更好的標題?為什么要換標題?

(五)小結作業

回顧本課所學,給同學們傳授記敘文的學習方法,學習詳略得到的寫作手法以及寫景、敘事、寫人的表現手法。背誦喜歡的段落、句子。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電子版篇8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一種觀點,就是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根據文章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知識能力的傳授,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對教材的處理,我也一直堅持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原則。

在上《社戲》這篇課文時,我也是這樣做的。

一、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充分考慮教材特點。

本篇文章是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話題是《幸福的滋味》,單元閱讀要求是“閱讀本單元課文,揣摩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钡@篇文章,就體裁而言,它屬于小說;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系。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二、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充分考慮文章特點。

有人說教《社戲》課文最后一段是理解本文的鑰匙。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在考慮,作者為什么把文中的戲和豆說的那么好?我們知道,這篇文章是作者對童年生活回憶。大抵來說,回憶的總是美好的事物。那么,該如何來引導學生來理解這篇文章呢?從《社戲》文章來看,那晚的戲并不好看,豆呢也僅僅是水煮豆。而作者呢,卻說是:“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睘槭裁醋髡呷绱穗y忘呢?

三、在教學過程的落實上,充分引導學生參與。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堂課我十分注重讓每個學生全員全程參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時,我抓住課文的文眼,即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引發學生去認真讀書,充分地和文本進行對話,去思考、討論、交流。

我嘗試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如果經常有意識的讓學生質疑,我相信,學生質疑的能力會得到充分的提高。會使課堂成為一個充滿創造和發現的樂園。

當然,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對學生的課前準備沒有足夠的重視。雖然有要求,但是學生是否認真落實沒有認真的去檢查,也沒有去細致的去搜集學生的疑問,以致于在課堂上不可能很好的解決學生中很有價值的問題。

二是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進行很好的分析。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生活與作者的生活的時代差異,整個教學過程中感覺有些教學要求有些拔高。

57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切断阀「厂家」-浙江利沃夫自控阀门 | 电子元器件呆滞料_元器件临期库存清仓尾料_尾料优选现货采购处理交易商城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中联邦】增稠剂_增稠粉_水性增稠剂_涂料增稠剂_工业增稠剂生产厂家 | 【灵硕展览集团】展台展会设计_展览会展台搭建_展览展示设计一站式服务公司 | 雄松华章(广州华章MBA)官网-专注MBA/MPA/MPAcc/MEM辅导培训 | 升降机-高空作业车租赁-蜘蛛车-曲臂式伸缩臂剪叉式液压升降平台-脚手架-【普雷斯特公司厂家】 | 鹤壁创新仪器公司-全自动量热仪,定硫仪,煤炭测硫仪,灰熔点测定仪,快速自动测氢仪,工业分析仪,煤质化验仪器 | 沈阳缠绕包装机厂家直销-沈阳海鹞托盘缠绕包装机价格 | 法兰螺母 - 不锈钢螺母制造厂家 - 万千紧固件--螺母街 | 电主轴-高速精密电主轴-高速电机厂家-瑞德沃斯品牌有限公司 |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稳尚教育加盟-打造高考志愿填报平台_新高考志愿填报加盟_学业生涯规划加盟 | 细砂提取机,隔膜板框泥浆污泥压滤机,螺旋洗砂机设备,轮式洗砂机械,机制砂,圆锥颚式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滚筒筛,喂料机- 上海重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SMN-1/SMN-A ABB抽屉开关柜触头夹紧力检测仪-SMN-B/SMN-C-上海徐吉 | 衬塑设备,衬四氟设备,衬氟设备-淄博鲲鹏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企典软件一站式企业管理平台,可私有、本地化部署!在线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移动办公OA管理系统|HR人事管理系统|人力 | 动环监控_机房环境监控_DCIM_机房漏水检测-斯特纽 | 爆破器材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车|1-9类危险品厢式运输车|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电子巡更系统-巡检管理系统-智能巡检【金万码】 | 电缆桥架生产厂家_槽式/梯式_热镀锌线槽_广东东莞雷正电气 | 柴油发电机组_柴油发电机_发电机组价格-江苏凯晨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高低温试验箱-模拟高低温试验箱订制-北京普桑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上海租奔驰_上海租商务车_上海租车网-矢昂汽车服务公司 | 密集架-手摇-智能-移动-价格_内蒙古档案密集架生产厂家 | 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入口_论文查重免费查重_中国知网论文查询_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 ERP企业管理系统永久免费版_在线ERP系统_OA办公_云版软件官网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酒精检测棒,数显温湿度计,酒安酒精测试仪,酒精检测仪,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郑州欧诺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螺丝 - 六角螺丝厂家 - 不锈钢紧固件 - 万千紧固件--紧固件一站式采购 | 首页|成都尚玖保洁_家政保洁_开荒保洁_成都保洁| 非小号行情 - 专业的区块链、数字藏品行情APP、金色财经官网 | 涡轮流量计_LWGY智能气体液体电池供电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耐压仪-高压耐压仪|徐吉电气| 西门子代理商_西门子变频器总代理-翰粤百科 | 贝壳粉涂料-内墙腻子-外墙腻子-山东巨野七彩贝壳漆业中心 | 编织人生 - 权威手工编织网站,编织爱好者学习毛衣编织的门户网站,织毛衣就上编织人生网-编织人生 | 叉车电池-叉车电瓶-叉车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电动叉车蓄电池生产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