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教案怎么寫
二年級教案怎么寫篇1
《認識角》是幾何知識的教學內容,本課結合生活情境來認識角,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畫角、認角、做角、比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選擇自己的材料動手做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教師通過這六個過程,使學生逐漸認識角,而且每一步的教學過程和銜接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尤其是比角的教學,我覺得教師處理得很好。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節,其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并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教師能承接前面的內容,先讓學生比較黑板上所展示的學生做的角,學生馬上想到用已準備好的學具“活動角”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頂點和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和一條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
通過動手比較,學生知道角的叉口越大角越大。接著,教師又用自己兩邊比較長的活動角做成與黑板上某一角一樣大,然后問同學“現在是我的角大些嗎?”,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進一步知道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從而使得這節課的重、難點迎刃而解了。
這節課還有一點讓我體會很深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溶入學習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數學知識融于生活中,并結合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學數學。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學,并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實踐化,真正體現數學的魅力。
二年級教案怎么寫篇2
《贈汪倫》
[設計理念]
著眼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學生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學生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學生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創造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學生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學生開始作業。
二年級教案怎么寫篇3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教具準備:雪與云相互變化的課件
學前準備;布置學生課前讀通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1、板書"孩子"教認"孩"字,再補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樣的?課文說了什么事?今天我們學習《雪孩子》
二、看圖自讀課文
1、仔細看圖,想想每幅圖上畫了什么?
2、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同位
3、標畫課文的自然段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后正音
1、指名接讀課文,互相評價。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議論: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變成了什么?先小組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變成水)
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還會回來嗎?(讓學生看課件,水蒸發到空中形成云的過程,云變成雨和云變成雪的過程)
2、指導朗讀
本課因不注拼音,朗讀中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正確處理輕聲的讀法。
如:房子上、樹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讀出雪地、云朵的美麗,小白兔的快樂與傷心,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讀得慢些,表達出贊美喜愛之情。
五、想想說說
1、看圖8,說說小白兔望著白云會說些什么?
2、你想對雪孩子說些什么?
六、續編故事
《雪孩子又回來了》,想像小白兔與雪孩子見了面會做什么,說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正確書寫3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答課后練習題:雪孩子還會回來嗎?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1、認字
注意讀準"讓、往、燒、知"4個字的字音
"起、玩、往、覺、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變化來記憶
可以進行同音字比較"化-畫,到-到,只-知,還-孩"
2、寫字
寫好"瓜、衣、來"的關鍵是撇與捺對稱
瓜:上撇平短,左撇豎長,"豎提"起筆對準撇中部,點較小,捺起筆低于"豎提"
衣:點居中,不與"橫"相連,第三筆處"橫"中間看起筆,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復習鞏固
1、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⑴理解題意,"又"字連用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左邊一欄說的是動作,右邊一欄說的是特點
⑵學習練習可說老師糾正
2、布置作業
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二年級教案怎么寫篇4
設計理念:
小時候,我們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聽到過奇妙的回聲。那時,一種莫名的興奮涌上心頭。探索科學的興趣,就在這神奇的發現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現在,我們捧讀課本,與學生一起誦讀,體驗小青蛙的快樂、奇怪,體會青蛙媽媽的親切、智慧。本著“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快樂,讓我們自己在教學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
教學目標:
1、鞏固練習要求會認的6個生字。會寫“倒、圓、游、圍”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讓學生讀懂聲波和水波一樣,碰到障礙物就會返回來產生回聲。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揭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段有趣的動畫片,請同學們邊看邊想:動畫片中的小白兔聽到的是什么聲音?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知道了回聲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自然現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第31課《回聲》。
二、引生入境、復習生字:
大家知道,課文中有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青蛙,還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媽媽,現在青蛙媽媽要帶小青蛙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玩,你們想不想去?不過青蛙媽媽說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讀出荷葉上的字詞。(復習學過的六個生字,及相關的詞語。)
三、指導朗讀,突破重難點:
(一)進入情境,體會景美
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隨著青蛙媽媽出發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間的小路上,忽然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課文插圖)看到這樣美麗的景色你想說什么?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們描述了這個美麗的地方,誰想把對這里的贊美通過你的朗讀來表達出來?
在這個自然段中有兩個需要我們會寫的字呢!(指導書寫:圓、倒。強調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標點,體會心情
1、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了,他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可高興了,你們聽,他在說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誰?你在哪兒?“
(啟發學生讀出小青蛙歡快和奇怪的語氣。)
2、誰想來表演這只小青蛙?誰想來表演那只看不見的小青蛙?咱們一起來看看,看不見的小青蛙是怎樣學小青蛙說話的。學生評價。
3、站著的同學來表演小青蛙,坐著的同學來表演看不見的小青蛙。
采訪:剛才你們說第一句話時有人學你,現在說了第二句話,又有人學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覺得奇怪極了,所以他跑去向媽媽請教,誰來讀讀他問媽媽的話?(指導讀出奇怪的語氣。)
(三)抓住動詞,揭示方法
1、導:青蛙媽媽聽了小青蛙的話是怎樣做的呢?自己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師找到了一個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跳”你還能找到嗎?
老師來讀這段話,同學們來做做青蛙媽媽的動作。
3、大家快看,河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練習:青蛙媽媽()著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顆石子,()進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紋。波紋()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來。
小結:作者用一連串的動詞寫出了青蛙媽媽的動作和河水的變化,所以我們在說話和寫話時,也可以用上連續的動詞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
(四)抓住因果關系,突破難點
1、導:水的波紋和橋洞里的回聲有什么關系呢?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做?咱們一起來聽聽它是怎么說的。(聽青蛙媽媽的講解)
2、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能用一個詞來評價一下嗎?(和藹可親、親切)是啊,媽媽對孩子說話就是親切的,你能像青蛙媽媽一樣也用親切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嗎?
3、小青蛙聽完媽媽的話高興嗎?是啊,他高興得一蹦老高。誰來讀讀他的話?
4、同桌之間互相扮演青蛙媽媽和小青蛙,注意他們說話時的不同語氣。
5、指一對同桌來表演。課件演示回聲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小青蛙為什么能聽見回聲?
小結:明白了為什么,得到了知識,讓小青蛙感到無比的快樂,接下來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誰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橋洞底下又響起了歡快的叫聲)就讓我們再次齊讀一下課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體會小青蛙那快樂的心情吧!
四、生字遷移、鞏固識字:
老師把這篇課文編成了一首小兒歌,里邊藏著這篇課文中所有要求會認的字。看誰能正確地讀出來。
(小青蛙“呱呱”叫,聽到回聲好奇怪。媽媽帶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實驗。波紋圈圈去擴散,碰到崖邊又返回。小青蛙,開心哩,蛙聲回聲連成片。)
五、舉一反三、指導寫字:
這課還有兩個字我們沒有寫,一個是游,一個是圍。游字的結構和哪個字是一樣的?(“倒”)圍字和哪個字是一樣的?(“圓”)寫這兩個字時還要注意些什么?書寫練習。
六、拓展閱讀、啟發思考:
你還在哪些地方聽到過回聲?講講當時的情景。相信同學們都明白回聲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聲中還有許多奧秘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這篇文章《山會說話嗎》相信你會從中了解更多有關回聲的知識。
二年級教案怎么寫篇5
第一課時
一、復習,創設情境導入
1.復習所有的聲母:先認讀卡片上的聲母,再背一背。
2.創設情境導入: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為了獎勵大家,陳老師決定帶大家去一個好玩的地方,(課件出示動物園門口的圖片)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
二、我會連
1.導入:是誰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啊?(出示連線圖)猜一猜(海豚)。
2.你怎么知道是海豚的啊?學生各抒己見。
3.是的,只要我們把所有的聲母按順序連起來,海豚就出現了。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在實物投影中校對。
三、我會擺
1.導入:你看!海豚正跳著歡快的舞蹈歡迎我們呢!(出示海豚擺出的類似聲母的圖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
2.小組合作:
(1)導入:海豚用身體擺出聲母的形狀,你還能用其他的東西擺出聲母的形狀嗎?
(2)小組合作:先商量分工,誰是組長、匯報員、記錄員,再開始合作。
(3)各小組匯報。
四、我會想
1.導入:海豚有海中智多星之稱,許多科學家們認為海豚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你想與這么聰明可愛的海豚交朋友嗎?
2.示范:海豚姐姐,你好,歡迎你到我們班來,我想和你交朋友。我是陳老師,我姓陳。我的姓里的聲母ch和你身上的ch是一樣的,很高興認識你。
3.小組合作:以小組的形式找自己姓里的聲母。輪流說,空下的同學當裁判,說對的獎一顆小紅星。教師巡查。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見到了海豚,通過大家的介紹,海豚對我們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它會帶我們去哪里,去干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
第二課時
一、我會讀
1.導入:這節課海豚姐姐繼續帶大家去認識更多的動物。(出示圖片)咦?這些動物怎么都背對著我們呀!噢,原來小動物們要我們先讀對了每種動物上面的拼音,它才肯回頭見我們呢!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讀每組拼音時都要注意什么?
(1)zūzhū,cèchè,suōshuō,要分清楚平翹舌音。
(2)nàlà,要讀清楚鼻音。
(3)píqí,bǔdǔ看清形近的字母。
3.指名認讀。
二、讀讀連連
1.導入:同學們真能干,全讀對了。這些小動物都搶著想把自己介紹給大家,和大家交朋友呢!你們想先聽誰介紹啊?
2.學生自由選擇,認讀音節詞(點擊出現,音節由學生讀出)。
師:我是可愛的húli,大家好!
我是愛開qìchē的小熊,大家好!
大家好,我是愛吃luóbo的兔子!
我是只能干的猩猩,我洗wàzi!
我是小獼猴,我穿的kùzi帥嗎
(如此把每個音節詞寫在對應的動物上。)
3.小組檢查讀,教師巡查。
4.手拉手,好朋友:根據每個動物身上的音節詞分類。
三、我會認
1.過得真快,我們就要離開動物園、告別所有的動物了,臨走前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為我們這些文明的`游客送來了紀念品──一張紀念卡,說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它。
2.學生認讀生字卡片,頒發紀念卡。
【設計意圖】
整堂課的設計以海豚姐姐為主線展開。在完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了許多動物,做到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課的設計,要求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主動地融入到學生的游戲中去,創造出愉悅、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大膽地進行交流,提高課堂效率。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征,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地對以往的復習課進行改革、創新,轉變學習方法:變單純地說自己姓里的聲母為與海豚姐姐的交流;充分運用小姐合作的優勢,集合組內成員的力量,用繩子、小棒、肢體等擺出聲母,并乘機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在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課堂煥發出應有的活力。
二年級教案怎么寫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8個生字。正確認讀文中1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豐富知識積累。
過程與方法:
1、課前搜集閱讀有關阿凡提的故事。
2、分組給課文配音。
3、交流“我眼中的阿凡提”,舉行故事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阿凡提喜歡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幫助弱者的性格,體會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與智慧。認識到面對強權也要毫不畏懼、勇于斗爭。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阿凡提的故事。
2、軟件:方圓電子音像社出版、河北遠程教育網制作的《小學冀教版教學資源庫(小學二年級下)》《銅板的響聲》(以下簡稱《銅板的響聲》)優秀課件以及自制課件。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大屏幕顯示《銅板的響聲》圖片集錦中阿凡提圖像;阿凡提向同學們打招呼,教師配音:“嘿,大家好,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同學們,他是誰呀?教師板書:阿凡提。
你們了解阿凡提嗎?誰來說說。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阿凡提的小故事《銅板的響聲》。讓我們進一步來了解我們的這位朋友。
師板書課題。教學生字:銅、板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兩個字的?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歸類識記有金字旁的字。
利用《銅板的響聲》優秀課件中的寫生字課件指導書寫“板”,學生擴詞。
學生齊讀課題。
二、識記生字。
1、觀看《銅板的響聲》優秀課件中的動畫片,初步了解故事的經過。
2、自由讀課文,注意同課文中的生字寶寶打招呼。
3、 過關游戲檢查生字詞認讀。
第一關:我會認。
銅板、智慧、幽默、窮漢、弱者、飯館、分辨、扭打、交錢、拉扯、打抱不平、兩相抵消、欠錢
“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教教我們大家吧!看誰的方法最巧妙,你就是大家的 ‘小老師’!”
第二關:我會說。
又罵又打
說幾個“又 又 ” 的詞語,體會可以同時進行的兩個動作、同時具有的兩個特點能用“又 又 ”的方式來表達。
第三關:我會讀。
阿凡提是一個幽默、智慧的人,專門為弱者幫忙。
有一個飯館的老板扭住一個窮漢又打又罵,討要飯錢。
阿凡提把那個老板拉扯開,用銅板的響聲,幫助那個窮漢付了飯錢。
三、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通過過關游戲,老師發現同學們認識了每一個生字,并且讀準了字音。如果老師把他們放到課文中,你還會認識它們嗎?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將課文讀通順、流利,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默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學們,要想為動畫配好音,必須了解動畫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他們各自的性格。在我們這部動畫片中有三個人物:阿凡提、窮漢和老板。請同學們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默讀課文,借助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一說他們各是什么樣的人?
預設:
結合分析人物形語言、動作,理解人物的個性特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阿凡提愛打抱不平。
阿凡提看見一個飯館老板在打罵窮漢,便走過去拉扯開,問是怎么回事。
阿凡提把銅板貼近老板的耳朵使勁搖了一陣子。
不料,阿凡提把銅板又還給了窮漢:“你走吧。”
阿凡提不緊不慢地說:“他聞了你飯菜的香味,你聽了他銅板的響聲,兩相抵消,誰也不欠誰的了。”
(2)老板特別貪財,蠻橫無理。
老板說:“他坐在我飯館的門檻上聞了我店里的飯菜香味,當然得付錢。”
老板聽到銅板的響聲,咧著嘴笑了。
老板急了說:“阿凡提,他不給錢能走嗎?”
3、想像:
“窮漢滿肚子委屈地掏出兜里的幾個銅板交給阿凡提。”時窮漢在想什么?
“老板聽到銅板的響聲,咧著嘴笑了。”,老板在想些什么?
4、深化理解。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誰些什么?
教師需指導學生對窮漢說話時,認識到要不畏強權、勇于斗爭。
四、配音表演,提升興趣。利用《銅板的響聲》優秀課件中的動畫片 “我來讀”部分完成。
同學們,我們的這篇課文,讀通了,也讀懂了,下面我們該做什么了?(為動畫配音)
(1) 分配角色。老師播放動畫,學生分組討論,哪個角色的語言該由小組內的哪個同學來配音,要注意什么。
(2) 小組試配音。老師播放動畫,每個小組的同學小聲試一次。
(3) 分組比賽。
挑選兩個小組到前面為動畫配音,師生共同評選出小組,授予“配音”榮譽。
五、拓展延伸。
課下繼續搜集阿凡提的相關故事。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我眼中的阿凡提。
1、你還了解到了有關阿凡提的那些知識?師生交流,教師相機補充《銅板的響聲》中文本資源中的相關知識。
(阿凡提并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紀的土耳其。他于回歷六零五年,也就是公元一零二八或一零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托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博物館里,至今還保存著他的一張畫像。他長著很長的胡須,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后。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后;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后,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2、師生交流搜集來的關于阿凡提的故事。
3、評選出講故事的同學,評為“故事大王”。
二、把阿凡提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銅板的響聲
阿凡提
智慧
老板 窮漢
飯菜的香味 銅板的響聲
兩相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