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
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在方格紙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對的第1個數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字表示什么?
2、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
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指名學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問題1:熊貓館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館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館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問題2:讓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標出各個場館的位置。如:飛禽館(1,1)在第1列第1行交__點上……
三、拓展知識外延。
1、完成練習一第3、4題。
2、完成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組內互相交流、探討。)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5)匯報:圖形不變,右移時,列變了,數對的第一個數字改變了,上移時,行變了,數對的第二個數字改變了。
(6)學生質疑問難,激發知識沖突。
a、針對同學的匯報,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b、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四、歸納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練習一第5、7題。
六、教后記:
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篇2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抓住了數量關系相同,通過復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系,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元。
⑵、毛筆是()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是什么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占航模組的(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一、引新: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二、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
2、怎么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三、討論辨析:
1、什么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數是多少?
五、小結: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六、作業:練習五3—8。
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3、學會用工具畫圓;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讓學生喜歡上美麗的圓,激發探索圓的特征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輕松一下做一做課間操怎樣?起立
第一節:甩甩你的手臂(從前往后再換個方向)
第二節:轉轉你的腦袋
第三節:原地轉身
二、導入新課
1、師:上課前的運動操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做圓周運動)
2、師:剛才發現有的同學手臂轉得不太像圓,什么辦法轉得更像圓呢?(手直、肩不動)
3、師:我們在運動中可以產生圓,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圓,大家看:欣賞圓的圖片。
4、揭題:圓的認識
5、師:我們看在這餐桌中看到了有幾個圓?
這中間有著許多的數學知識,相信嗎?
三、動手操作
(一)師:下面我們就做一做這個餐桌
[媒體]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剪下組合成一張圓桌模型。
(二)師:下面我們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們第一步是畫圓,你是怎么畫的?
1、說說你是怎么用圓規畫圓?
2、師:老師也在黑板畫一個圓(邊畫邊說)
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距離(半徑)
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一點(圓心)上
把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一個圓
3、老師的圓畫得怎樣?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針尖不動、兩腳距離固定)
4、你們畫的兩個圓的大小為什么不一樣?(兩腳的距離不同)
[第二步]我們是把畫好的圓剪下來,問:剪時與我們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時候有什么不同?
師:圓呢?(彎的)彎的在數學上我們叫做曲線,所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與以前所學習的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有很大的區別。
[第三步]剪下的圓怎么組合起來呢?這2個針孔從哪里來?
師:針孔的&39;這一點,我們叫做這個圓的圓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師:還有什么辦法找到圓心呢?(折)你們先拆下來試一試。(生動手操作)
師:說說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對折再對折,交點就是圓心師:還可以怎么折
②對折、展開、再對折、再展開
師:我們再看這里有幾條折痕?而且它們都經過(圓心)像這樣的折痕叫這個圓的直徑字母d表示(畫在黑板上)。
師:圓里還有什么?(半徑)你折的圓里有嗎?指一指(畫在黑板上)這就是半徑。
師:什么是直徑、半徑,自學課本p80讀一讀
師:說一說什么是直徑?解釋圓上、圓外、圓內。
我們一起指指,說說什么是半徑?
[媒體]連結圓心和圓上一點,是半徑嗎?半徑也有幾條?為什么?[板書]
你們也畫一條直徑和半徑。
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什么?
①一條直徑=兩條直徑。
師:還可以怎么說?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徑、半徑都相等。
師:你們認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結果呢?你的結論呢?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有個問題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還可以呢?(相等的圓)你認為還有哪些結論也需要這個前提?
[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
四、應用
師:所以我們今后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想得仔細、周詳,對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填空
1、[媒體]填一填
2、[媒體]再請你辯一辯:下面各句話對嗎?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3)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五、畫圓
師:回答得不錯,現在老師要提一個新的要求,能接受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
師:想想半徑為2厘米該怎么畫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畫。(生畫)
師: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兩腳間的距離為2厘米,再定住,再畫)
簡單地說你是怎么確定半徑為2厘米的?
如果畫半徑為3厘米的圓呢?
畫一個直徑為8厘米的圓呢?
你發現了什么聯系?(半徑=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
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位置呢?
畫一個直徑為1米的圓
(等一會兒)
師:為什么不畫?(圓規太?。┫胗惺裁崔k法呢?(釘子、繩子)繩子多長?(50厘米)為什么?我們下課試一試好嗎?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圓的認識,從圓桌到圓的各種知識還有什么知識值得我們問一問有嗎?
師:這些都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誰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覺?相對來說,圓桌呢?
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篇5
教學計劃
新學期伊始,為了使教育教學工作創出新業績,也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執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強化素質教育,堅持平等教育,著重激發學生潛能,扎實開展教學研究,力爭教育教學成績有新的起色。
二、學情分析:西師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本班現在19名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氛圍較濃,但學生基礎較差,學得比較死,因此,本學期擬就此進行教學研究,力爭出佳績。
三、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主要包括:
A、分數乘法、倒數和分數混合運算;
B、圓和圖形的變換與確定,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C、比和按比例分配;位置;
E、負數五大部分。
2、本冊教學目標:
A、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對計算簡單的能夠口算);
B、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
C、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并正確地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
D能正確地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E。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
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四、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合作探究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會解決有關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了解圓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與圓的周長、面積有關的實際問題。
(3)在實際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利用方格紙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了解比例尺,在具體情境中,會按給出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
(4)能根據物體相對于觀測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解決分數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圓周長與面積相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采用多種方式分析問題中蘊涵的數量關系,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并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說服力的
說明。
(2)經歷探索圓的特征、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探索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過程,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3)能感覺解決分數乘法、分數除法、按比例分配、圓的周長與面積等問題的需要,圓的周長與面積等問題,集有關的信息,在觀察、猜想、試驗、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4)能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性質。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愿意了解社會生活中與分數、圓、比等相關的信息,主動參與探求這些知識的活動。
(2)能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與引導下,積極克服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探索出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
(3)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正確性。
(4)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樂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能發現學校過程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四、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
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通過觀察、計算圓的周長、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通過觀察、計算圓的周長。。
六、教學關鍵
分數乘法、分數倒數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分數乘法、以及分數混合運算;通過觀察、計算圓的周長。。
七。教改措施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作到課堂上能深入淺出進行教學,特別照顧到后進生。
2、平時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對于后進生和優秀的學生要分別出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
3、加強操作、直觀的教學,例如教學圓和軸對稱圖形時,就要利用操作、直觀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4、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
課時劃分
(一)分數乘法,倒數,混合運算1.分數乘法:6課時2.分數除法:7課時
3.分數混合運算和應用題:4課時
(二)圓(共10課時)1.圓的認識:2課時
2.圓的周長和面積:5課時:3課時
圓和圖形的變換與確定位置:6課時
(三)比和按比例分配:10課時
(四)位置:6課時
(五)可能性:4課時
八、教改設想
1、認真備課,鉆研教材,作到課堂上能深入淺出進行教學,特別照顧到后進生。
2、平時的練習要有針對性,對于后進生和優秀的學生要分別出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
3、加強操作、直觀的教學,例如教學圓和軸對稱圖形時,就要利用操作、直觀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4、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遷移能力。
八、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
數學六年級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以根據具體的稅率計算稅款。
2、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教學重點:稅額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噸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4)50萬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授
1、閱讀P122頁有關納稅的內容。說說:什么是納稅?
2、稅率的認識。
(1)說明:納稅的種類很多,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不一樣。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做稅率。一般是由國家根據不同納稅種類定出不同的稅率。
(2)試說以下稅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營業額的5%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獎后,按獎金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稅款計算
(1)出示例5(課本99頁)
一家大型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2)理解:這里的5%表示什么?(應繳納營業稅款占營業額的百分比。)
(3)要求應繳納營業稅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讓學生獨立完成?
4、看課本98頁內容。讀一讀,什么是納稅?什么是稅率?
三、練習
1、鞏固練習:練習三十二第4題。(要點:5%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額,7%對應的單位1是營業稅。)
2、依據第5題,學生各自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