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1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刺猬。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二、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并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
2、在朗讀中理解(可以查字典或與同學討論)詞語。如“其間”(其中)、“無端”(無緣無故)、“素”(向來)、“如許”(如此)、“希奇”(稀奇)。
3、要求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并根據所提示的問題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
(1)閏土為什么要到“我”家來?閏土長得什么樣?
(2)閏土對“我”說了哪些事?
(3)閏土的性格有什么特點?“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閏土?
4、在小組里討論。
第二學時:
1、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建議學生,把“月下看瓜”(第一自然段)、“閏土外貌描寫”(第三自然段)、“我”的贊嘆和向往(倒數第二自然段)等段落多讀幾遍,讀得瑯瑯上口。
2、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讀后將出自己喜歡的理由(評析詞句)或談談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場景是什么,并說出理由。
第一自然段,寫月夜少年刺猹的場景?!吧钏{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弊髡呤紫让鑼懗鲆环鶅灻赖脑乱固飯@景象。在這樣的景色中,一位勇敢機智的少年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文字的描寫讓人想象景色及閏土的形象。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對表達的作用。朗讀景物描寫要用舒緩的語氣,體現出靜謐的特點。人物描寫略帶興奮的語氣來讀,要能把人物的機敏勇敢通過語氣體現出來,用稍快的速度朗讀。
第四自然段,寫“我”和閏土見面的情景。“我”早就想見到閏土,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朗讀時要用急切的語氣來讀,速度稍快。接著就是對閏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寫:紫色的圓臉、戴小氈帽、頸套銀圈、見人怕羞。這可與第一自然段的描寫合起來,構成閏土的外貌特征。“紫色的圓臉”中“紫色”是閏土在田地里風吹日曬的`結果,外貌描寫可用平緩的語氣朗讀。
“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一段寫“我”向往農村生活。閏土“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明閏土的知識豐富。而“我”和朋友“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說明“我們”只能在一個小天地里活動,看不見更廣闊更生動的外面世界,閏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第1句要讀出贊嘆的語氣,由衷地贊揚閏土知識的豐富,要讀得舒展些;第2句,要強調“不知道”、“只看見”、“不”和“只”為重讀,突出自嘆不如的情感。
還有“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沙地看跳魚兒”、“依依惜別”等。
3、自由選擇伙伴,組成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我”和閏土的對話(從“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在分角色朗讀中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嘆不如;閏土的聰明、熱情、純樸等),并讀出感情來。在小組內交替朗讀、互相評議。
4、看第二幅插圖,想象描。
“我”和閏土是怎樣話別的,再說一說。
5、摘錄。
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再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6、課后,可閱讀魯迅作品《故鄉》。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我”思想感情的變化。
3、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4、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二、教學重點
閏土給我講的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這四件事,在這四件事中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體會閏土這個人物形象。同學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抓住人物的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介紹一個人物。
三、教學難點
文章中出現的“四角的天空”,現在的學生很難體會和把握什么是四角的天空。通過解讀讓學生體會“我”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和對閏土生活的農村生活的向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以筆為“武器”,同敵人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魯迅,課件出示魯迅的畫像)你對他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介紹魯迅的有關資料。(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品讀感悟,體味人物形象。
1、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
2、仔細研讀,感受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一找:閏土給我講了幾件事,并把相關的語段找出來讀一讀。
3、研讀雪地捕鳥。體會閏土具有怎么樣的特點——聰明能干。
4、對了,閏土介紹捕鳥的過程我們體會到他的聰明能干的特點,這部分中哪些地方能體會到他的聰明能干呢?(生標動詞)
掃,支,撒,看,拉,罩。
5、指導學生懷著這種敬佩的心情再來讀這部分對話,來仔細體會閏土的聰明能干。
6、小組合作,研討其他事件,進一步感悟閏土的形象。集體匯報交流。
(三)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1、出示課文插圖。師:閏土和我這兩個好朋友在說看瓜刺猹的時候是怎么樣說的呢?我們把這兩個小伙伴請出來(出示兩個小伙伴的插圖)。師:哪個是我,哪個是閏土?
2、聽了閏土的話,我又有那些感受呢?【出示第16自然段?!?/p>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指導朗讀。
(四)領會文章表達。
1、文章兩次寫到了閏土看瓜刺猹,兩處描寫有什么不同?
2、背誦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推薦閱讀《中年閏土》。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收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給與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與空間,在交流和換位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核。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作者與妹妹第二次飼養螞蟻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這句話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一定記得上節課那對養螞蟻的小兄妹吧!他們找來玻璃瓶飼養了15只螞蟻??傻诙煸缟先懒?。誰記得原因?
板書:“旋緊死”
2、后來兄妹倆決定為螞蟻再做一個新居。為什么螞蟻已經死過一次了,他們還要再次養螞蟻呢?
(預設)因為他們喜歡螞蟻,沒想到玻璃瓶里沒有空氣,螞蟻會被悶死了。而且他們認為所有的動物都能養大,就想把螞蟻養得比蟋蟀和蟈蟈還要大,第一次失敗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這樣。他們懷著對螞蟻無比的喜愛和美好的期待,決定為螞蟻再造一個新居。這節課,讓我們走到兄妹倆身邊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二、精心研讀理解感悟
1、請大家翻開書70頁,默讀課文的五、六自然段,這次給螞蟻做新居,兄妹倆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畫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梢栽谂赃厡懴伦约旱母惺堋?/p>
2、全班交流,這一次給螞蟻做新居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說說。
3、(預設)●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a(生找到并讀句子:我找來一只火柴盒子,準備為螞蟻們做一個新居。怕它們再悶死,我命令妹妹用大頭針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來透氣。)第一次螞蟻就是因為不透氣被悶死了,他們想火柴盒上扎了小洞眼,螞蟻們就能透氣了。我從“怕它們再悶死”體會到作者很喜歡螞蟻,不想它們被悶死。
b對!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愛小螞蟻,就不能讓它們悶死。(板書:扎)誰愿意來讀讀這句!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一個細心的小男孩。
c還有誰想說說?(我從命令這個詞中感受到哥哥對這件事非常重視,一定要讓螞蟻們透氣。)都命令妹妹了,可見這是件大事。經過第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悶死的事件重演呢!誰來讀讀哥哥的決心!師評:你的朗讀使我相信螞蟻們決不會再悶死了。
嚴實的火柴盒扎上小針眼立刻變成了一個既透氣又通風新家,這對兄妹真行!男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d從扎小洞眼我們體會出小兄妹對螞蟻們的關心呵護,誰再接著說。
4、(預設)●剪碎稻草
a(讀課文中的句子:當時已是深秋,天氣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擔憂:“火柴盒里很冷,小螞蟻要凍死的!”對,想辦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這個比她大一歲的哥哥是無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后裝到火柴盒里,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妹妹新的擔憂中體會到妹妹又怕螞蟻們凍死,很著急!
b她不愿螞蟻們凍死,誰讀讀這句。
師評:我仿佛看到了妹妹擔憂的表情,真可憐呀!這么冷的天氣,螞蟻們怎么過啊!誰再來讀讀妹妹擔憂的句子。
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對螞蟻的關心。女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c你可以看圖也可以結合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生1:讀“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后裝到火柴盒里,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蔽覐淖髡邚谋E玫牟莞C里抽出幾根稻草覺得兄妹倆很愛螞蟻,他們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來給螞蟻取暖,簡直就把小螞蟻當親人了。
生2:我從“螞蟻客人”中的“客人”這個詞體會到兄妹倆把螞蟻當朋友。
師評:是呀,既是親人又是朋友,多純真可貴的感情啊!
生2:我從圖上看到兄妹倆邊剪碎稻草臉上還有微笑,我想他們為螞蟻忙碌的時候很快樂,可能還在說:“有了這些,小螞蟻再也不會怕冷了”。
你就把這份快樂讀出來吧!還有誰要說?
生3:我從無所不能、果然這兩個詞體會到哥哥很會想辦法,鋪上稻草小螞蟻不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嗎。
師:你感受到了他們的真心。
生4:我從圖上看到他們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擺放得很整齊,覺得兄妹倆太愛螞蟻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險啊!可他們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著螞蟻。從那些整齊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們多么用心地擺放啊,生怕螞蟻們住得不舒服。這對小兄妹真了不起。
d(板書:剪碎)有了希望還有什么是不能戰勝的呢?我也被這對小兄妹感動了。請你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吧!
師:讓我們感受著小兄妹的純真與善良,朗讀這個部分吧!(齊讀)
c這個新居又透氣又暖和,兄妹倆并沒有滿足,他們還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來……會喜歡這個新家的。)我從放餅干屑感受到他們想得很周到,怕螞蟻餓著了。
師:(板書:放)誰能讀出這種細心。的確是把螞蟻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啊!難怪他們自信地以為,一起讀:螞蟻們會喜歡這個新家。
d是呀!兩個小寶貝相信這樣一個透氣、溫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螞蟻們一定會喜歡的。(師加動作深情朗讀:遺憾的是……)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先和同座說說。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e(預設)
生1:讀句子:“遺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樣在外面可以觀察它們了。但可以用耳朵來聽,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可以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這些窸窸窣窣的聲音極其輕微,必須在夜深人靜時聽,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我覺得他們很關注小螞蟻,等到夜深人靜時聽螞蟻們的動靜,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聽聽它們是否過得好。
生2:我覺得這句中的“貼”“極其輕微”都說明螞蟻們的聲音很小很小,幾乎聽不見,但兄妹倆因為太想知道螞蟻們的情況就貼著聽,平心靜氣地聽。可見他們是真的愛小螞蟻,生怕有閃失。
師:你的體會很有深度,能讀出來嗎?還有誰也能像她這樣讀?
生4:我從“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個句子中感覺到兄妹倆非常天真可愛,他們對螞蟻們有著美好的期待。
g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讀這個部分吧!
師生:合作朗讀。(師引讀: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
h師:兄妹倆想啊:小螞蟻,你們快快長大吧。(CAI: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些是兄妹倆的美好愿望。(課件)下面請大家以“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我仿佛已看見”開頭說說你對可愛的小螞蟻美好的愿望吧!
生自由說,教師相機評價(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打三個點,指兩名學生說)
I同學們,你們所描述的美好愿望正是句子中省略號所想表達的呀!
4、學習第7自然段
a同學們,(指板書)兄妹倆用心地扎著小洞眼、認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餅干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愛心和努力,他們認為小螞蟻定會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成長,可結果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7自然段。
b為什么呀!如此一個充滿愛的新家,書上用的什么詞?(安樂窩)c螞蟻們干嘛逃得無影無蹤呢?
d角色轉換:如果你們就是這安樂窩中的小螞蟻,來,傾訴你們的心聲!全班交流:
A、火柴盒能透氣,但空間小。(評價:原來你喜歡大自然的廣闊、自由。)
B、有稻草碎,雖然溫暖但不自由。(評價:你的家不是這樣的,你不喜歡被關起來,渴望自由,渴望快樂)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勞動換來的。(評價:你愿意無拘無束地和大伙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勞換來食物啊!)
D、你們的飼養就是囚禁呀!(評價:原來螞蟻的感受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E令人欣慰的是螞蟻們的吶喊小作者聽到了,誰來讀讀。
(CAI: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里享福。)(指名讀)
f對,小螞蟻不愿被關著,它們向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組的同學讀讀?
g是呀!螞蟻們愿意忙碌、奮斗,他們渴望自由。三四組的同學在來讀讀。經歷了兩次養蟻的失敗,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課件:(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大聲地讀出來吧!
小結:火柴盒雖好,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廣闊無限;有人飼養雖然無憂,可又怎比得上順依天性,無拘無束來得快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誰都希望擁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這“關愛”就是“囚禁”啊!
5、鞏固收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a作者曾經這樣認為:
(CAI:童年時曾經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而且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從小養到大,就像人一樣,搖籃里不滿一尺長的小小嬰兒總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
可文章的結尾,作者卻悟出了:
(CAI: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里享福。)
請同學們認真地讀這兩個句子,想想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b對,第一個句子是作者童年時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想法,以為螞蟻可以由人來飼養。第二句則是作者經歷了兩次“養蟻”結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螞蟻們不愿被關起來由人來飼養,像這樣以第一句開頭以第二句為結尾,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同學們,兄妹倆第一次因好奇飼養螞蟻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顧螞蟻,結果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現在你們是否明白課題為什么是“囚蟻”而不是“養蟻”嗎?(因為他們開始認為喜歡螞蟻就把螞蟻關起來養,而后來卻發現螞蟻們不愿意被關起來,它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方式,這樣關著不是“養蟻”而是“囚蟻”。)
2、是呀!作者以自己認為的方式飼養螞蟻,以為它們會喜歡,但小螞蟻們卻“毫不領情”,因為這樣精心的“養”對于它們來說意味著無情的“囚”。自由是一種天性,也許人與動物相處的境界就是不打擾,不干涉,默默關懷,真心尊重吧!
四、作業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本文作者趙麗宏的另外幾篇記敘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與同學們分享(課件),相信大家讀后一定會有所啟發,有所感悟。如果你也有像他這般有趣的經歷,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11、囚蟻
關愛?囚禁
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4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主學習。
二、學法: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1、體會劉老師對生活頑強執著的追求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
2、學習本文寫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作者回憶劉老師上歷史課和放風箏兩件事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及其對生活頑強執著的追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二、學生帶著質疑的問題自由讀文。
三、讀后交流。
通過交流,讓學生初步感悟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老師的品質。
四、再次讀文,深入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圍繞“閱讀提示”內容探究
(1)本課“閱讀提示”中為我們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
(2)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么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4、圍繞“閱讀提示”內容,進行合作探究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問題
①從作者回憶的兩件事中我們體會到了什么?
②課文為什么以“理想的風箏”為題?怎樣理解課題?
③劉老師的言傳身教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2)按照提出的問題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①從中我們體會到劉老師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體會到他那頑強執著的精神。
②從老師放風箏的情景我們體會到:放風箏除了代表劉老師對生活的向往執著追求,還寄托著老師對學生寄托的希望。
③x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里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讀課文
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感動?讀讀,談談你為什么感動?
1、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
2、逢到要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教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每次旋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嘴里還不停地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充滿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4、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六、總結
1、感情讀文。
2、談讀后感。
七、作業
搜集有關“身殘志不殘”的有關故事,下節課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對劉老師的深情回憶,深刻反映了劉老師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頑強執著的追求。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而又感人,讀后無不讓讀者為之感動。
這篇課文是閱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以及小組的合作探究來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人物內心情感,體會人物品質。內外通過朗讀、品讀來更深層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5
一、口語交際
1、導入:
經過本單元的學習,大家一直沐浴在濃濃的家鄉情里面。這次口語交際活動,我們就來一次大比拼──動情你我他,你來我也來。設置的獎項與注意事項如下:
⑴以組為單位,齊心協力來比拼。
⑵單項記分,計算總分。
⑶每組參賽項目不少于兩個,每個項目參與人數不少與四人。
⑷圍繞濃濃鄉情表演,形式不限。
⑸按照序號表演節目,每組先表演一個,再等第二次輪回。
⑹評分標準以掌聲與淚水做唯一參照:
(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詩誦讀牽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揮毫潑墨畫情思,可以是匠心獨運寫情思等等)
(說明:在之前,就發動學生課下進行資料搜集與節目彩排,以組為單位獨立進行。)
2、準備:
組長抽簽決定順序,組員同時準備,時間不過三分鐘。
3、演出,要求:
認真演出,認真觀看,認真評選。
二、習作、回顧與拓展
1、回顧口語交際:
上節課,我們通過動情你我他,你來我也來的活動,紛紛抒發了自己的濃濃家鄉情。你們是否想過長大后的家鄉會是什么樣?
2、提出習作要求:
⑴以以二十年后回故鄉寫題目,展開想象,來完成一篇作文??梢詡戎匾环矫鎭韺?,比如側重變化寫,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伙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大膽想象,不拘形式。
⑵注意借鑒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抓住一個人、事、物來完成文章。(回顧內容)
⑶先自行閱讀日積月累中的古詩,再在大體講述的基礎上嘗試適當地加以運用。
3、交流:
⑴自行思考,確定大致的寫作思路
⑵同桌交流。借鑒經驗。
⑶自由閱讀文后趣味語文中的《推敲的來歷》,體會語言文字運用的奧妙,將體會內化為習作的行動中。
4、動筆。
5、講評:
⑴原則:
抓住學生的獨特視角進行積極評價。
抓住學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進行評價。
抓住學生的準確語句進行積極評價。
抓住學生的個體進步進行評價。
⑵形式:
同桌交流。
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6、展示:
分兩種類型展示:優秀習作展示;進步習作展示。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氣”的含義。
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能說出其中的含義。
能力目標:
訓練概括故事情節的能力。
訓練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來自于信仰的力量,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熱愛正義、熱愛國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熱愛正義、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勇氣”的含義及某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圖文并茂地向學生揭示戰爭的可怕和無情,讓學生深刻感受和平的來之不易和可貴。導入新課。
二、結合地圖生動介紹故事發生的背景。
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底著陸講起,真切再現故事人物當時所處的環境,幫助學生理解故事。
三、讀故事。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故事。
四、解讀故事。
設置問題如下:
1、美國傘兵在著陸后遇到一連串怎樣的糟糕情況?
2、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法國婦女家的時候,法國婦女是怎樣做的?
3、美國傘兵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是一樣的嗎?你認為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你更欣賞誰的勇氣?
4、你怎樣理解將軍說的那位法國女人是個“幸福的女人”?
學生先自己獨立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或兩個問題,然后就自己獨立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小組成員之間討論交流幫助解決。
教師指導,幫助理解。
五、拓展故事。
學生根據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在場景介紹的引導下以法國女人或美國傘兵的身份進入想象,想象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然后學生以法國女人或美國傘兵的身份講述當年的那一刻自己是怎樣想的。
六、課堂延伸。
出示反映當今世界戰爭情況的畫面,讓學生深刻感受在當今世界和平仍需我們一起努力,體會自己今天擁有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可貴。
七、結束。
高唱和平之歌《橄欖樹》,祝福所有人都不再流浪,擁有和平幸福的生活。大屏幕出示作業。歌聲中結束這一課。
板書設計:
勇氣
精彩情節:著陸失誤大膽求救
不幸被捕擠窗而逃
身陷絕境再返農家
六年級語文創新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為什么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啟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后,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后,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伙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啟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啟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啟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么,怎么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盡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啟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第三課時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并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
(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啟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啟發而難以忘懷。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啟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謄抄后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作文是《難忘的第一次》,我感覺題目不是很難,因此,上課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難忘的第一次,就開始說作文了。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能力沒什么變化,讓我很滿意。
我認為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選材獨特廣泛
在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告訴他們在成長的經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選材時要選自己最難忘的,一定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通過回憶,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寫作時選材很獨特,很廣泛。
二、描寫真實感人
在習作指導時,我注重指導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如劉博林寫的是發生在小時候除夕夜發生的故事,自己本來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媽媽說在餃子里放了錢,誰吃到錢誰在今后的一年里有好運,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結果撐得肚皮都圓了,媽媽才說忘了忘餃子里放錢了。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字里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有的同學寫自己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著的情感的沖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處是:拓展題材的指導用得多了,對寫作氛圍的渲染少了。因為選材時間過長,致使無法對學生謀篇布局進行細致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靈感被激發了,但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大膽發言,因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不管遇到多么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