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了三次。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并深化了主題。
【教學目的】
1、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了解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聯系。
2、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
3、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優美,感悟語言蘊含的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課文,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我采取了三個步驟:
1、設計一個填空:“平時大家怎樣形容土地?”爾后,圍繞課題質疑: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為什么用神圣來形容這片土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并解決生字。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通過讀書、討論和交流,學生明確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接著告訴人們要善待土地,保護好河水、空氣、動植物。最后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要保護好她。
3、品讀課文前三自然段。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向他們介紹寫作背景,然后,讓大家再自由朗讀課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內容讓你感到神圣?課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們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神圣的。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幫助大家再顯那耕地縱橫交錯,植物綠如海洋;山脈連綿起伏,群山環繞,河水清澈見底的畫面。讓大家通過優美的語言想象美麗的畫卷,然后通過誦讀,把自己感受到的溫馨、美麗、富饒、和諧的情懷表達出來。
這一部分不僅僅文字優美,適合引領學生想象,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在我的啟發下,有的同學想象到田地肥沃、植物茂盛;有的想象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最后,有的能夠想象出一幅天空蔚藍,遠處群山連綿,近處炊煙裊裊的完整畫面。而且,只有充分體會到這片土地的神圣,激發起學生的神圣感,才有助于后面內容的理解,才能真正體會到印第安人視土地上的一切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深刻含義。所以,這一節課,我不惜花大氣力,以誦讀為主要教學方式,來激發孩子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珍惜之情,為后面更好地理解:大地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要……做好了鋪墊。
這節課,不足的是:對學生地啟發還做得不夠,講課的語言也缺乏足夠的激情。板書也需要調整一下。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2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
2、對照簡化字,認讀括號里的繁體字。
3、讀一讀,說說每組詞語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說明修改的理由。
5、熟記12條成語。
6、朗讀并背誦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聽教師介紹簡易灑水壺的發明,抓住要點轉述給同學們、學寫毛筆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學生觀察字的行款、間距。
(3)這些字你認為哪些書寫時是應該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看港臺影視片時,或在閱讀一些書籍時,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體字,舉例。
(2)學生說出帶有繁體字的句子考教師。
(3)指名讀每組前面的簡化字。
(4)簡化字與繁體字比較。(出示幻燈片)
讓學生比較以上兩組簡化字與繁體字,特別注意繁、簡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漢字,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發現題中還有哪些簡化字與繁體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怎么去認讀出這些繁體字。
3、練習。
(1)(出示幻燈片)指名認讀,能讀出幾個就讀幾個。(可以多讓學生站起來認讀,待大多數同學讀熟繁體字后,再齊讀繁體字組合的詞語)
(2)同桌把簡化字那邊掩蓋好,互相檢查認讀繁體字的情況。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1)出示幻燈片:演講一講演雪白——白雪
(2)讓學生讀,比較前后詞義一樣不一樣,有什么不同。教學中通過讀,比較說明理由,讓學生體會到組成詞語的字相同,但因為字序不同,有的詞義相同,有的詞義不同。要注意,學生說每組詞義,主要是領會,不要求機械記憶。
3、練習。
(1)默讀、思考:這題中還有四組詞語,比較看哪幾組前后詞義相同,哪幾組前后詞義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饋。
哪位同學還能舉出一組詞義相同和一組詞義不同的?
編選——選編人名——名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第(1)句話。
(2)這道題毛病出在哪兒?怎么改?
(學生獨立修改后,交流,說明修改的理由)
3、練習。
(1)學生試著修改第(2)、(3)句。
(2)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再匯報。
4、反饋。
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應了。
(2)這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幾乎根本沒有不及格的同學。
(3)我們要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學生可查詞典,或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指名讀。
4、反饋。
(1)集體背。
(2)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教師說清題目的要求。(一是朗讀,二是背誦)
2、指導。
(1)查字典,把不會讀的字注音,并寫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詞解釋出來。
(2)自由讀這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師簡介老子和孫子。
(4)指導學生通過讀,弄明白兩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禍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禍患正隱伏在它的內部。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幸福與禍患,知道辯證地看待問題,即禍患有可能轉變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轉變成禍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敵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長處和短處,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會失敗;不知道他方的情況而只知道我方的情況,就只有一半取勝的希望,而另一半則是失敗;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敗。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明白說話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點;二是做速記;三是轉述時要把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的經過說清楚,說完整。
2、指導。
(1)什么是轉述?轉述有什么要求?結合例子,讓學生明白,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聽懂就叫轉述。轉述時一要注意把別人說的話聽清楚,二要注意轉述的內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說話人的原意,不要隨意改動,關鍵性的內容不能有所遺漏,四要注意人稱的變換。
(2)教師介紹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認真地聽教師介紹,對老師讀的這篇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只聽不記。
(3)教師再次介紹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在認真地聽的同時記錄要點。
可以提供連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讓學生速記要點,記錄的內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討論所記錄的要點,組織同桌或四人一小組練習轉述,教師提示人稱的變換。
3、練習。
(1)小組選代表轉述給全班同學聽。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同學們聽時從經過是否完整清楚,人稱交代是否明白兩個方面去評議。
要點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蓋上戳了些小眼,結果水不能自動地灑出來,接著,他發現了醫院掛水用的鹽水瓶,受到了啟發,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終于發明了簡易灑水壺。
二、教學第八題(略)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六年級下冊《兒童與發明》,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兒童與發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發明都與兒童有關。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為我們娓娓講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琴、聽診器等等的誕生都與兒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還告訴我們:“只要你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善于發現的眼睛,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小發明家。”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制定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屏幕3)
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項與兒童有關的發明。
★體會課文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讀課文、自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各部分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條理性及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意識。
教法:
《兒童與發明》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文章與精讀文章的處理上有所不同,略讀文章要求學習瀏覽,抓大放小。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
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與交流文本了解發明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相關,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質疑激趣直入課題。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發明是與兒童有關的,你們一定想知道對不對?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兒童與發明》聚精會神看老師《兒童與發明》,寫課題,板書)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這一環節的設計,簡單(板書)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明了,通過課題質疑的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從而引發學生們的讀書欲望。此環節大約1分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師:請學生們帶著這些有價值的問題,快速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這篇課文在學生匯報交流時。
(預設:可能會說到文章介紹了幾種與兒童有關的發明。)
教師這時就要來個順勢引導:關注這篇課文的題目“兒童與發明”,讓學生體會到,課文2的題目其實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時題目的精妙之處。此環節大約2分鐘。
三、精讀課文,自學感悟精讀課文。
同學們,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下面讓我們自學指導下深入鉆研自學指導下深入鉆研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學到什么?
自學提示: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學到什么?
自學提示:請同學們用?
(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并在書中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空白處,寫下閃爍著你智慧的文字,還不要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空白處,寫下閃爍著你智慧的文字,讀書時要特別珍視自己的第一感覺”)在自學指號。
特別提醒:“讀書時要特別珍視自己的第一感覺”)
導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自學大約需要8分鐘。分鐘。
此環節遵循的設計理念是:此環節遵循的設計理念是:課標中提到,略讀教學要開放,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要做到主線貫穿,讓學生在略讀中生成略讀能力,
四、合作交流、引導點撥合作交流。
同學們,你們學的可真認真,老師從你們渴望探求新知的眼神中觀察出你們都是有好奇心,有很強自學能力的孩子。一番鼓勵后,開始匯報交流,首先是在小組長有效地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此時教師要走到學生當中,俯下身巡視,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自行解決哪些問題,還存在哪些疑惑,學生會的老師不講,學生不理解的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
此環節預設:學生在概括幾種和“兒童”有關的“發明”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體現“發明”和“兒童”的關系,把每件事情表達清楚。對于學困生,我引導學生制作一張簡單的表格加以概括。
(附件:學困生學習用紙發明家布什曼雷內克蘭德3獲得靈感的渠道兒童發明口琴聽診器一次性成像問題畢寇比斯特兩輪轉動”的腳踏車隱形眼鏡最終讓學生自己概括提煉發明創造與兒童的關系:兒童的(奇想需兒童的(兒童的發現)是發明創造的(無價的珍寶、創造的源泉)要創造發現)是發明創造的(無價的珍寶、創造的源泉)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到本課的寫作方法:我會向學生做適當的點撥指導。屏幕15)
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地指出。
“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離不開靈感”,并進一步指出孩子的想法對發明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與之相類似的結尾段和開頭彼此呼應,再次說明很多發明都源于兒童的創造、奇想與發現,并號召學生善于(板書:首尾呼應)觀察,勇于發現,敢于創造。板書:首尾呼應)為了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則是具體地介紹了一些和兒童有關的發明。課文對各項發明的介紹是并列的關系,但是,它們所占的篇幅卻是不相同的。從整個布局謀篇,不難看出文章結構是(板書)總分總。
此環節大約10分鐘。板書:總分總。
五、適度拓展,小結提升適度拓展。
師:同學們,課文學完了,這篇課文給你烈的感受是什么?我們全班來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與兒童有關的發明資料以及發明格言?
此環節的設計理念是:略讀文章要開放到上下連接,上連本單元主題與方法,下接課外拓展。因此這一環節,設計了讓學生說說這篇讓學生自主交流感受,交流資料,再次感受文章主旨,體會作者的寫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作意圖。
最后以讀促寫,我設計了小練筆的環作意圖。(讓學生帶著滿腔熱情用心觀察生活,并及時運用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記錄下來,做到學以致用。(大約8分鐘)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4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和內容上的相同點。
4.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5.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一說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于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縱觀漩渦敏銳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齊讀一遍。
3、好!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課文講了哪三個故事?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于發現了酸堿試紙。
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三、細讀課文,找出規律。
1、這三個同學說的很對!這三個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現象啊!現在再請同學們仔細讀讀三個故事,看看這三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么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
(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2、我看到有許多同學在書做了圈畫,有的還做了批注。很會學習。
3、現在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四人小組交流)
4、現在請同學說說交流后自己的認識。
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
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三個故事都是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5、大家講的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三個故事間的相同點分析透徹些?
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6、你真棒!課文讀的很仔細,分析的也很有道理。書上有一段話和你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齊讀第二段
8、是啊,“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這也是課文中的哪句話的意思?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9、一起讀這句話!
10、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發問、追根求源。
!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找到真理。
11、科學,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
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后來發明了鋸。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后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雷達、風車……
12、這么多的事例說明了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但是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13、這也是說課文中的那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三、回歸整體,總結收獲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后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準備的人”。
四、鞏固提高,隨文練筆
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5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講述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名人的風采。同時要突出讀寫結合,把閱讀教學與“寫出人物的精神”的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圍繞人物描寫,讀中有寫,寫中有讀。
【學情分析】
寫人記事文章是初一學生學習寫作的重點,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寫作中,我們學習了“寫人要抓住特點”,本課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如何深入到寫出人物精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描寫、用議論或抒情句點睛等方法來寫出人物的外在特點和內在精神。并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
2.讀寫結合,從課文中學習寫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運用到作文實踐中。
3.引導學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邊的每一個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義的瞬間,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描寫、用議論或抒情句點睛等方法來寫出人物的外在特點和內在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外在特點和人物內在精神的關系。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回顧七年級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寫人要抓住特點》:寫人有一些常見的方法,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記錄下來寫在筆記本上,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2、回憶本單元前幾課的內容,嘗試自己歸納總結一下寫人的方法,比如《鄧稼先》一文中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的手法。為本單元的寫作做好準備。
一、導入
交流學生們的課前準備中的知識儲備,說一說大家認為該如何寫出一個有特點的人。
——運用各種人物描寫的方法,從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各個角度進行詳細的描寫。除了外在特點,還需要寫出人物的內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氣質、品格、個性等等。
設計意圖:和七年級上學期的寫作練習銜接,為下文《寫出人物精神》的教學做準備。
二、讀寫結合。
(一)在第一單元的語文課上,我們一起領略了幾篇經典的寫人美文,還體會到了要各種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達人物感情。那么,在寫作中,我們可不可以加以借鑒呢?
《鄧稼先》——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點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進行點睛式的概括。
《回憶魯迅先生》——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
《孫權勸學》——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寫人手法的回顧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寫作方法。
三、嘗試表達。
對校園里你最熟悉的一個人進行描寫,既要寫出外在特征,又要突出內在精神。
1取材:還原情境。你選擇的人物有什么鮮明的個性,同時要思考他的這個個性在哪個環境或事件中表現得最突出。
2構思、起草:提煉出寫作對象最突出的性格、氣質。他有哪些外在表現最能體現其內在氣質?
3填寫下表:
環境或事件 | 外在表現(語言、外貌、行為等) | 性格或氣質 |
4根據表格進行寫作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指導學生用表格梳理寫作的思路和角度,指導作文的選材、構思和起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6
教學目標:
1、遇到別人誤會時學會向別人解釋的方法。
2、運用正確的態度向別人解釋,消除誤會,培養胸襟寬闊。
教學設計:
一、嘗試激趣。
⒈你遇到過別人誤會嗎?你是怎么解決的?
⒉交流導入:板題《學會解釋》
⒊目標激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被別人誤會,這時你可以適當做解釋。解釋時,要態度誠懇,心平氣和,向別人清楚地說明原委,這樣才能相互溝通,消除誤會
二、分層明法:
1、看圖出題單小英早上乘車去學校,正趕上北大橋堵車,擠得水泄不通。她繞道趕到學校,遲到了5分鐘,老師批評她不遵守學校的作息制度。
2、組織討論:
⑴向誰解釋,注意稱呼和禮貌用語。(老師,應該這么說:老師,您好!早上的事我想說明一下情況,但我并不想為我遲到辯解。)
⑵解釋什么。這是說話的主體部分,要針對對方的&39;誤會,向對方說清楚事情的原委。
如上題:我早上乘車來學校,正趕上北大橋堵車,擠得水泄不通,我沒有辦法,只好繞道趕到學校,卻已經遲到了。我沒有早一點來學校,那就不會遲到了。老師,我以后一定注意,請你原諒我。
⑶怎樣解釋。也就解釋要注意方式方法,尋找適當的時機,解釋時還要注意態度,要使對方愿意聽你的解釋,以取得好的效果。
3、:請你一下單小英這樣解釋行嗎?
注意點:
1、解釋注意了稱呼,運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目的,讓老師愿意聽。
2、解釋說明了原因,表白了自己的誠懇的態度,
三、結合實踐,進行訓練。
看圖進行同桌交流。陳文彬很喜歡讀課外書,爸爸看見了總是說:“你就是不好好學習功課,看閑書來倒挺起勁兒。
四、小組交流,全班展示,優秀。
五、布置作業:李東方放學回家,路上看到小妹妹跌倒了,便去攙扶,一位阿姨走出來卻說:“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練習解釋
六年級語文教案怎么寫篇7
《索溪峪的“野”》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
2、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方法。
3、認識“賦、淑、撅、叟、滌”等字并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
體會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些方面,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時間: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的旅游勝地。你去哪兒旅游過?那里怎么樣?給大家介紹一下。(結合實際情況,學生暢所欲言。)
2、導入新課,課件出示張家界旅游圖,板書課題:索溪峪的“野”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思考討論:“野”在本課是什么意思?
2、讀準字音。
3.理解詞語。
三、指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選擇讀書方法,讀課文。
2.指名匯報讀。
思考:“野”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野”在課文中指沒有經過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一)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帶著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語句體會。
(二)討論交流學習效果。
1.山野。(邊講邊出示課件)
①這種美,是一種驚險的美: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游人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什么“一線天”,什么“百丈峽”,聞名就使人膽顫。
它的驚險體現在斷壁懸崖有幾十丈高。山風中半邊懸空的巨石搖搖晃晃,使人看了驚心。峽谷的名稱讓人聞而生畏。
②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峰呼應,而是千峰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氣長舒。
磅礴就是氣勢雄偉。從“千峰萬仞綿亙蜿蜓”體會出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連綿不斷,像“十進而畫廊”一樣。
③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戲白云,橫攔綠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則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團,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這里有各種各樣隨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聳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擁一起,各種姿態應有盡有。
讀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與桂林的山、黃山、泰山、廬山作比較。
2、匯報交流水“野”的部分:學習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獲?
學習方法與上一部分的一樣,當學生匯報出自己的學習收獲的時候,老師出示課件親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體現在哪些方面。
3、匯報交流動物“野”的部分:學習了索溪峪的動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獲?
當學生匯報出自己的收獲的時候。老師讓學生看課件親眼目睹索溪峪的動物那一種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匯報人“野”部分的學習收獲:學習了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獲?
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獲的時候。老師讓學生看課件親眼目睹人進入索溪峪里那一種返璞歸真的野性的美。
五、總結升華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對大自然的贊美,對人與人之間質樸真誠情感的向往。)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一段優美的樂曲練習配樂朗讀。
2.把你認為最美的一段抄寫在《鑒賞習作本》上,并寫下讀后感
3、為了呼吁人們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地球,請每小組的同學討論并設計一張圖文并茂的宣傳海報。(可以自己在畫板上制作。也可以從網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