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游戲中,了解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動探索、反復嘗試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極。
3.在合作游戲和探索活動中感受玩磁鐵的樂趣。
教學準備:
條形磁鐵、U形磁鐵若干,磁扣人手一個,磁鐵玩具
教學過程:
一、探究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情境導入,激趣
師:小隊員們,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科學,大闖關”的活動了,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別忘了我的口號是“科學泡泡,動手動腦;玩轉磁鐵,探索奧妙!”大家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信心們?好,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闖關游戲。
2.探究知道新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磁鐵。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磁鐵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
學生:
(1)磁鐵的形狀:方塊磁鐵、瓦形磁鐵、圓柱形磁鐵、圓環磁鐵、圓片磁鐵、條形磁鐵、U形磁鐵。
(2)磁鐵兩端有藍色,一端紅色。
(3)磁鐵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
3.游戲:變身小磁鐵
師:同學們很棒,請你們任選藍色和紅色小標志的兩頭,互相對碰會有什么現象?(同顏色的兩端相斥,不同顏色的兩端相吸。)
二、探究磁鐵的應用
1.激趣
師:玩過了游戲,我們休息一下,進行我們的終極挑戰。
2.學生探究,磁鐵還可以吸引那些物體?(教師適時引導,并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3.分享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簡介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運水游戲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3.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水、充氣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鏟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紙、海綿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學生對水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水嗎?""水是什么樣的?""玩水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學的身上弄濕)
(二)通過玩水,自由探索。
1.運水。
(1)我們今天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把這邊水槽里的水運到那邊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著撒了水。)
(2)學生運水。(滲透教育“水是很珍貴的,別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圖片。
師:看著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會流東,水很珍貴,要節約用水;誰能給人們帶來方便,也能帶來危害。)
(三)活動延伸:
師:今天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讓小水輪轉起來。(兩人一組)
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3
教學目標:認識眼睛,以及它們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準備材料:鏡子、七巧板圖片
教學建議:
學生戴眼罩的時間不宜過久,可能會造成感覺不適。
教學過程:
1、導入一
教師:(播放動畫)蒙蒙諾諾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小朋友們閉上眼睛,你們還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嗎?,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導學生發現眼睛的重要性)
2、導入二
活動導入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安靜。仔細聽一聽,聽見什么聲音了嗎?那么現在請你們把耳朵捂住,還能聽見嗎?聽得清楚嗎?
活動:小眼看世界
(1)戴上眼罩,體驗黑暗
教師:(分發材料)你看得見嗎?能走路嗎?(引導體驗黑暗帶來的不便)
教師:下面老師要請一個小朋友上前,戴著眼罩,穿過這些障礙物,看看會怎么樣。(在教室前面擺法一些椅子等障礙物,擺放2-3個即可,同時老師在旁邊注意保護,以免學生跌倒磕碰)
(2)眼睛的作用
教師:剛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誰說一下這是為什么呢?(鼓勵幼兒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讓幼兒體驗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眼睛,還要關心和幫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對不對?(引導小朋友愛護眼睛,培養小朋友助殘意識,關心幫助殘障人士)
3、評估
(1)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
(2)是否參與了眼睛的游戲。
4、小結:師談話說如何保護自己眼睛和耳朵
5、延伸:
圖片有哪幾種動物(9頁大象圖)
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4
一、教學要求:
1、收集有關科學和科技發展的資料,明確科學課研究的對象和學習的知識內容。
2、意識到科學精神、態度、價值觀與科學成就的取得有直接關系。
3、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生活和社會進步的作用,初步體會到科學與技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意識到科學精神、態度、價值觀與科學成就的取得有直接關系。
2、知道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對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知道哪些科學家的名字?
知道哪些我國科技項目?
2、學習新課:
(一)科學課上要做什么?
1、談話,簡述科學的意義,科學課研究的對象。
2、分析科學家取得某項成就的原因。
3、具體說出科學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學習,
(二)活動過程:(1)
1、看書第二頁。
2、說說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學生獨立獲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結果.
(三)活動過程:(2)
1.拿出帶來的葉片觀看一下,葉子是什么樣的?
2.小魚為何改變了方向?(課本第三頁)
3、小組代表說發現。
4、教師小結: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善于觀察與思考,能夠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動
聽科學家的故事。學生互相講。
一年級上冊科學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能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感知環境。
二、科學探究
1、能利用感官觀察動物的特征。
2、能簡要描述探究過程、陳述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3、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動物的感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能如實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
2、在認識動物,利用動物資源的時候,一定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資源的繁盛,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當地常見的小動物
2、有關的視頻。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播放導盲犬送盲人回家的視頻。提出問題,導盲犬為什么能找到家?
二、探究與發現
1、制訂計劃。觀察時應注意什么?
2、搜集證據
3、處理信息
4、表達交流。
三、應用與拓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可以用眼睛感知環境,不同的動物眼睛的位置一樣嗎?
2、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
3、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猩猩與老虎的眼睛長在臉的正前方,孔雀和松鼠的眼睛長在臉的兩側,為什么會這樣呢?猩猩是為了跳樹,松鼠是為了逃避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