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小學科學是一門科學啟蒙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這種素養主要是通過科學探究活動獲得的。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特征,發展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
3.培養幼兒用手觸摸感知物體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用手感知物體的特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
教學準備:
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筆,復印紙、紙板、砂紙
方法與手段:討論法、問答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動手觸摸的興趣。
師:請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膚,說說你有什么感覺?(引導說一說摸過的什么感覺,引導說完整句。)學生自由操作,并各自發表意見。
二、引導幼兒通過觸摸,感知物體的不同特征。
1.師:你準備的東西摸上去感覺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紙板有什么不一樣?摸摸砂紙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說出軟硬、光滑、粗糙等詞匯。
師:我們能用手摸出軟、硬、光滑、粗糙,你們的小手真能干!
2.教師繼續提問:現在請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3.再摸摸其他物品從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種物品,說說它的特征。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物品,說一說事物的特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嘗試用幾個詞表達自己的感覺,幫助學生從物體的多方面感知特征與表達。
三、引導學生討論,擴展經驗。
1.準備1—2個學生沒有觸摸過的東西。
師:你怎樣才能知道這些東西是冷的、熱的、軟的、硬的、光滑的還是粗糙的?那么誰來試試?
引導幼兒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請幾位小朋友上來捏一捏,摸一摸。
2.教師繼續提問:你還摸過什么東西?他們摸上去有什么感覺?說出來告訴大家。
四、活動延伸:
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媽媽。
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2
教學意圖:
玩具是每一個小學生的最愛,并且各種各樣的顏色對于他們來說也充滿了好奇,這節活動課就是通過讓學生在玩小汽車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對顏色的興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對顏色感興趣。
2.會將小汽車車輪或其他圓形的東西蘸顏色在白紙上滾。
教學準備:為每個寶寶準備一輛玩具汽車,拉鏈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猜猜是什么?
2.在學生自由猜測時,教師掀掉布,給學生一個驚喜:
(師:“看,是什么?”)(小汽車)
師生一起說說小汽車的種類和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這么多好玩的小汽車,你們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師講清楚要求,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汽車玩。)
二、引發興趣,教師進行示范演示。
1.師:小朋友們,快來看呀,老師的汽車會變魔術!
教師把汽車車輪蘸上顏色在白紙上開過,邊開汽車邊念兒歌“小汽車,嘀嘀嘀,真有趣。”
2.引導學生觀察小汽車滾出來的畫,師:厲害吧,老師的小汽車還會畫畫呢,看,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在學生回答像什么時,教師要給與肯定。)
3.師:同學們,你們的小汽車能畫畫,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動結束
1、每人一個方向盤,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做開小汽車的游戲。
2、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從身邊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自己設計實驗,探究水能溶解固體物質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意識到科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知道水有溶解物質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變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食鹽、白糖、勺子、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是什么?
生:水變咸了(師同時板書)。
師:水為什么變咸了?
生:因為放了鹽。
師:怎么知道水里放了鹽?
生:嘗一嘗。
師:老師這有一杯溶液,誰來嘗一嘗?(指生品嘗)
師:是鹽水嗎?
生:不是,是糖水,因為它是甜的,說明放了糖。
二、認識溶解。
師:同學們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齊答)想。
師:怎么做?說說你的方法,并說一說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表現好的同學給予小組鼓勵。學生按照老師給的提示來配置溶液。(師巡視、指導)
強調:邊做實驗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學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匯報實驗結果。
教師引導:那我們剛才放到燒杯里的鹽和糖去哪了?
(生來回答:化了、看不見了……)
引出:我們科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溶解”,根據我們剛才做的實驗,你認為什么樣的是溶解?(生討論交流匯報,師簡述溶解的意義)
三、深入探究,拓展認識。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學生交流后師小結。
四、課堂反思: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五、作業布置:
把食鹽水倒入盤子里,放在窗臺上,沒議案進行觀察,會有什么發現?
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感知生活中有許多科學問題。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具體現象與事物中的觀察、比較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愿意傾聽別人的問題
4、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感知科學就在身邊。
一、趣味實驗,引發問題
教師做趣味游戲:聽話的乒乓球。
教師課前將乒乓球內部置人一塊鐵塊并封好;課上,將乒乓球放在紙屏前,手拿磁鐵在紙屏后面吸引兵乓球中的磁鐵,使乒乓球在紙屏上爬上、爬下。學生觀察實驗可發現乒乓球“很聽話”,從而產生疑問。
二、探究活動
(一)玩玩具,提出問題。
1、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如是什么玩具、有什么功能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玩的介紹提出問題。
2、學生交換玩玩具,互相向對方提出問題。
3、將玩具整理好,全班交流所提出的問題,匯總提出的問題總數
4、引導學生認識到提出問題很重要。
(二)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
1、教師播放颶風刮倒大樹的視頻,學生提出問題。
2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
(三)列舉生活實例,提出問題。
1、學生列舉生活實例,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2、教師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記錄,可以用文字、符號用案等記錄自己的問題
3、學生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記錄并介紹分別是什么問題。
三、活動總結
學生分享本課的收獲。
四、拓展活動
教師布置作業: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如在校園內進行觀察),提出問題,并將問題記錄下來。
小學一年級上冊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1、能說出金魚的特征:需要食物、會呼吸、能運動。
2、能說出金魚是怎樣吃食、呼吸和運動的。
二、科學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金魚的特征。
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
3、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與交流。
4、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與評價。
三、科學態度
1、能對金魚的觀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能如實地講述觀察到的現象。
3、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并講述自己的觀點。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2、在認識動物、利用動物資源時,一定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資源,讓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看視頻,魚缸、金魚。
二、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這節課給你們帶來了哪位動物朋友?看魚缸中的金魚。你們喜歡他們嗎?它們有什么特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金魚吧。
二、探究與發現。
1、作出假設:“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動物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你覺得金魚有這方面的特點嗎?”思考
2、制訂計劃。你需要觀察什么?怎么觀察,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3、搜集證據。學生觀察金魚,找出證據。
喂魚,不要多喂。看視頻。金魚會呼吸。觀察時要保持安靜,不要打擾金魚。
4、處理信息。把觀察到的金魚特點及時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畫一畫,只要像就給予肯定。
5、表達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你觀察到什么,你認為金魚需要食物嗎?能運動嗎?會呼吸嗎?
6、得出結論:金魚需要食物,能運動,會呼吸。
三、應用與拓展
課下親自養金魚,有魚的就要多觀察,魚除了吃飯,呼吸,動物外還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