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
桂林山水是一處知名的景點,所以老師們在上這堂課時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1)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要求:1、自學生字、新詞。2、借助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3、讀通課文。)
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和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你知道在哪里嗎?(出示中國地圖課件)廣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想”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出示課件)
2、剛才看了圖片,誰來說一說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陳淼寫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樣寫的,請打開課本翻到第2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按要求自由閱讀課文。(課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看看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3)文章是怎樣寫的,主要寫什么?
(4)課文是怎樣圍繞題目來寫的,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2、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小黑板或課件)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邊上面左邊不封口。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2)檢查對新詞的學習及理解情況。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暇,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
危峰兀立:兀:高聳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疊。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匯報學習情況。
(1)課文是怎樣評價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樣寫的,主要寫什么?(出示課件)
先寫“水”再寫“山”最后寫“山水相融”
(5)課文是怎樣圍繞題目來寫的,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寫了乘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
第三寫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組討論
(1)題目和內容有什么關系?
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中桂林的“山”和“水”來寫。(板書:山水)
(2)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怎樣的結構形式
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后總結”。結構:“總——分——總”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1、學習第2自然段。
導語:同學們,剛才對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C、找出體現漓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
(2)匯報學習情況。
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靜清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讓學生體會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感嘆概括)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哪是一塊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yà)!)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4、引導學生觀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這個句式的特點和認識排比的修辭手法。指導分號的用法和書寫。
5、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這樣是采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贊美之情。”
6、分組讀:一組讀感嘆句概括的,另一組讀具體描述的。
7、總結學習方法:體會特點,感悟寫法,感情朗讀,想象仿寫。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不僅體會到了作者對文章的寫作特點,感悟到寫作方法,還進行了感情的朗讀和想象仿寫,從而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希望你們在下一課時里再接再厲。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抄寫描寫水特點的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寫一個排比句。
3、預習課文第3、4自然段,背誦1、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作者描寫漓江水的特點。誰來說一說它的特點是怎樣的,在寫法上是采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指名說。)
二、精讀課文,感悟“山”的特點及方法。
1、學習第3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復習了有關作者描寫漓江水的特點,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帶著問題自由讀(問題:這段寫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點怎樣,作者采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
(2)結合插圖邊讀邊畫出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和句。
2、匯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說說。
板書:奇秀險
(2)所表達的方式是怎樣的?(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寫。)
3、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再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采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
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模仿句式練習,說說像什么。譬如:還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用比喻來突出)
C、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采用形象的詞語來表現)
4、練習朗讀。
A、讀描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特點的句子。指導讀好“真奇啊(yá)”“真秀啊”()“真險啊()”。
B、讀描寫山和水特點的句子,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5、想象說一說桂林美得怎樣,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淋漓盡致。
6、體會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課件:1、讀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寫具體,如果用比喻句說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三、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出示課件)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請看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的。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么用“單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段:指山脈河流接連不段。“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從圖片和資料介紹中知道:“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用“單引號”是因為它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
3、再讀第四自然段。
(1)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山和水聯系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伐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找出課文中的對偶句。在句子下面畫上“_”
四、總結寫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寫法上你學到了什么?(對比寫法和采用多種修辭方法把句子描寫得具體形象,還有先贊嘆再具體描述的描寫方法,以及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形式。)
2、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嗎?
(我們隨同作者欣賞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我們就像是進入了畫卷,進入了仙境。)
3、體會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美?(因為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后“閱讀材料”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
2、(出示課件)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對桂林的贊譽,以及我國其他一些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意念。
六、總結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地區,我國也不少,這些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覺,我們應該感謝它們,保護它們,熱愛它們。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2、抄寫第4自然段中的對偶句。
3、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2)
一、復習導入
⒈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⒉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導學第三節
⒈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漓江山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⒉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
⒈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⒉最后這句古詩是什么含義?
⒊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⒋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⒈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完成課后練習
⒈指導課后練習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說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么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么樣”和“干凈得怎么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干凈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⒉完成其他練習
六、布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默寫課文。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能背誦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并仿寫一句或一段話。
【學習新課】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今天我們就走進桂林山水,來欣賞一下桂林的美景。
2、學習第二段:
⑴ 自由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較?
出示句子和畫面: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動。通過比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朗讀句子: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⑵ 漓江的水美,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關的句子好好讀一讀: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欣賞漓江圖片,理解漓江的水的特點是“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⑶ 說話練習:
教室里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
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師小結:作者描寫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時,用了三個結構特點相似的分句,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擬人、夸張等一樣,也是一種修辭手法。這個句子寫得多美啊,讓我們再邊讀邊美美地體會一下吧。
⑷ 引讀排比句,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
⑸ 學習這一段最后一句話。
⑹ 齊讀第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游過了漓江的水,再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賞圖片)
⑵ 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讓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它的呢?趕快找到描寫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⑶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完成以下要求:
① 作者把桂林的山與什么作了比較?
(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② 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寫好的?
(用了排比、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還用了很多好詞,好句)
③ 思考:
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a “奇”:
課文從兩個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山還可能像什么呢?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b “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表現出郁郁蔥蔥,色彩明麗的特點。“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 “險”:
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夸張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④ 再次欣賞圖片,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⑤ 齊讀整個自然段。
5、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 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難怪作者發出了如此感嘆: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請大家讀讀第4自然段,也找找這種感覺。
⑵ 讀讀第四自然段,欣賞桂林山水視頻: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⑶ 齊讀第4自然段。
【布置作業】
1、背誦描寫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體會祖國山河的美。
2、仿照“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句式寫一句話。
3、仿照作者寫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4)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二、解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那里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么感覺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著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著賞)觀賞(只能看著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艷,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巒雄偉(山峰或山巒雄壯而偉大)游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布、陳列)形態萬千()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著提問,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合文章內容,你要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漓江的水,接著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著問?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么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么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仿佛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為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漓江的水這么美,誰能讀出漓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漓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么修辭方法?(夸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啊?(對比)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指導)
2匯報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夸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蒙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首尾呼應)
五、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事物特征,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六、作業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5)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寫生字和詞語
二、指名讀課文
下面,我們接著上節課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三、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⑵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六、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
1、以標點為標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
2、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3、想想分號的用法
(長句子中有三個并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并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誦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訓練第一課。
【板書設計】
山奇、秀、險,桂林甲天下、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暇、波瀾壯闊、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歸納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并掌握作者的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難點】掌握文章的重難點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央視春晚桂林分會場表演視頻,引導同學們:視頻中展示的只是桂林一小部分美景,要想體驗更多的美景,就一起走進新課。(板書標題)
(二)初讀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圈畫不理解的生字詞。(講解其讀音、含義、組詞并書空)
2.默讀課文,思考主要敘述了桂林美景的哪些部分?
(桂林的山和水的秀美壯麗)
(三)深入研讀
1.小組討論,組長反饋概括山和水有什么的特點?用簡練的文字概括。
(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2.評析活動“說說你最喜歡的語句”
(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鞏固提高
比賽活動,自由組隊,一人朗誦,一人創編歌舞,教師點評并頒發獎勵積分
(五)小結作業
小結:系統歸納:總結全文,梳理結構:總(甲天下)——分(水、山)——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情感升華:中華大地廣闊無垠,美景數不勝數,大家可以走出去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創作一幅桂林美景的圖畫,并配上一首合適的小詩,下節課進行展覽。
《桂林山水》語文教學設計(篇7)
設計理念:
首先從觀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方法: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過程設計:
一、 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國山河壯麗、風景秀美,有秀麗神奇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你們看——————
屏顯畫面,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游,來介紹桂林山水。
二、 整體感知,帶入情境
1、范讀課文。(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江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評價激勵:概括得真好,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把長句讀成短句。)
3、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顯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原句整齊,讀上去有節奏,瑯瑯上口)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屏顯動畫,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4、激情點播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屏顯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屏顯文字。
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3、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挑戰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4、朗讀欣賞。
比賽優勝者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險的桂林山。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導語:靜、清、綠的漓江水猶如一面大鏡子,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奇、秀、險的桂林山環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請同學們看風光片,聽老師朗讀最后一段。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范讀。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話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 (板書:美如畫)
3、屏顯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讀寫結合,延伸課外
1、其實,我們的家鄉來鳳也有很多名勝。屏顯: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
2、說一說。要求: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仙佛寺山的特點,酉水河水的特點,學習用整理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3、寫一寫(略)
七、選擇性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