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小編帶來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5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時的情景。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詩中描寫了作者的所感、所聞,表達了詩人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重點是學會本課5個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法建議:
1.識字教學要重點提醒學生讀準“聲、知、少”三個字的讀音。鼓勵學生用熟字或者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2.這首詩的詩句比較好懂,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重點要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感悟這首詩語言、意境的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后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
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和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體會數學來自于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圖。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知
1.師: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誰來說一說它們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2.提問:圓的周長怎么計算?已知圓的周長,如何計算它的直徑或半徑?
3.引入:我們已經研究了圓的周長和直徑、半徑的計算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圓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促進學生對周長和已知周長求直徑或半徑的理解,喚起學生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經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7。
(l)初步猜想: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說說你猜想的依據。
(2)圓的面積和半徑或直徑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
(3)出示例7第一幅圖。思考:圖中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和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
(4)學生獨立完成填空。
(5)猜測: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學生回笞后,明確:圓的面積小于正方形面積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兩幅圖,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計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積
圓的半徑
圓的面積
圓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
(精確到十分位)
2.交流歸納:觀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通過交流,明確
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表達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培養學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畫,學寫廣告詞,編寫順口溜等綜合能力。
設計特色:
感情朗讀,讀中體會,搜集材料,想象作畫。
學習重點:1、了解課文按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 :
一 導:
(師)同學們都去過哪些地方游玩?談談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們就到富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的頤和園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麗風光。板書課題。
(師)快坐上小火車,向北京出發啰!(放課件:火車開啦)
二 憶:
(課件打出頤和園的平面示意圖)
(師)作者重點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按什么順序介紹的?
(生)在課文中把二至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
(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三 觀:
1、指導學生觀看長廊的風光片。
2、指導學生談觀后感。
(過渡)師:景色美,作者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讓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再次感受長廊的特點。
四 讀: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自己印象深刻的詞語、句子。
2、與同桌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引導學生探究,加深感悟長廊的特點:
①此處可讓學生搜集有關長廊的圖片,來進一步理解長的特點,以及長廊內部和外部的特點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②通過與自己身邊事物作比較,如700米長的馬路來體會作者運用數字描寫的好處。
五 悟:
運用學習上一自然段學習方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自然段的內容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萬壽山的圖片資料,談感受。
2、觀看佛香閣與排云殿的風光片,談感受。
3、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得優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4、討論分析重點詞語:如聳立、一排排、金碧輝煌、黃、綠、朱紅滑過為什么不用劃過。
重點句子:①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②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5、練習朗讀,注意語調。
六 說:
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扮成小導游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分組進行導游,向游客們介紹碧波浩渺的昆明湖,最后評出優秀導游員。
七 品:
學生用欣賞、陶醉、贊美的情調去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在腦海里再現頤和園的美麗景觀。
八 練:
1、放風光片,欣賞祖國的風景名勝,談感受。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頤和園,及其他風景名勝的圖片,文字資料。
3、選擇課文中喜歡的一處景點進行作畫,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為頤和園寫一句導游詞,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希望,提醒人們要保護自然環境。
5、總結:以三字經的形式總結如:頤和園、景色美、長廊長、真神奇、排云殿、面積大、萬壽山、高又高、昆明湖、景色秀
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篇4
教材解讀:《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組中的一篇課文。這一組課文內容豐富,感情真摯。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點的語句、段落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復興,課文采用雙線結構,明線寫母愛,暗線則寫出了兒子對母親的愛。
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于細微之處見真情,通過對第一次買荔枝、母親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親臨終前為母親買荔枝等幾個細節的描寫,將那份濃濃的母愛渲染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讀來讓人忍不住心酸,心動,熱淚盈眶。
文中寫到兩種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對于沙果的樣子和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的情景描寫特別細致。
母親為我準備的沙果是一盤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這樣一盤果子,母親卻一一剜去了疤,每個都洗得干干凈凈,從而使這傷痕累累的處理沙果變得精致起來。這細致的描寫,既表現了母親的貧寒、勤儉,更折射出母親那深沉博大的愛。母愛,不會因為環境的惡劣,身份的卑微,不會因為任何條件而有絲毫減少、改變。而當我回到家,看到母親精心處理的沙果時,便拿了一個沙果塞進嘴里還不住口說真便宜。這是一個多么善解人意的兒子啊!現在的孩子,自己花錢大手大腳且不說,還看不慣父母的節儉,甚至因此與父母發生爭執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這樣看來,作者的這份體貼,這份理解,更難能可貴。
課文一開頭就寫了我第一次掏錢買荔枝給母親吃,那時我剛在郊區謀上中學老師的職,衣袋里正有當月42元半的工資。作者用掙得的第一筆工資給母親買荔枝,荔枝雖貴終有價,孝心無價情意深吶。母親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讓作者終生難忘,多年以后回想起來仍是歷歷在目。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母親是多么喜歡荔枝,然而就是這么喜歡的東西,母親都舍不得吃,總是留給兒孫。這是多么無私的愛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作為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荔枝依舊人不在,如今,我年年買荔枝,可是,母親卻再也嘗不到我買的荔枝了。這份遺憾,這份痛楚,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讀到這里,心靈都不禁為之一顫。
設計理念
新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主體充分參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這節課從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切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沙果和母親第一次吃荔枝的細節描寫,反復誦讀,體驗角色,與文本進行對話。走進母親,體會母愛;再轉化成作者,設身處地去感受這份濃濃的愛。在誦讀中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領學生深刻體驗這感人肺腑的人間真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深厚的愛,體會作者深切懷念母親之情,喚起自己關愛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寫細致的地方,品詞析句,體會蘊含的豐富情感,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進去,通過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孫深厚的愛。
教學難點:用心感受母愛,喚起自己關愛父母之心。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感知,提出問題。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一)沙果表達母愛(二)荔枝表達母愛(三)升華情感
四、布置作業:
精彩片斷: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一)沙果表達母愛
1、課文中哪個段落重點描寫了沙果?
2、請同學們默讀第2自然段,畫出描寫沙果的語句,想想從中體會到什么?
3、交流反饋:
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凈凈。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
小學教育教案完整版篇5
教學二年級的第二課時,學生對世界各國的國名、首都及其主要的城市了解甚少。當問及DoyouknowLondon?Paris?Sydney?WhereisNewYork?知道的學生并不多,有的學生還只是腦海中存在依稀的概念,并無明確的地理位置,所以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毫無興趣而言。
于是在第二天上課前,我先分小組讓學生收集世界各國的材料,制作卡片,每個國家--張卡片,卡片可注明該國國名、首都及其主要大城市,畫有該國國旗、主要標志性建筑物等信息。通過收集信息、學生對一些主要世界各國的國名、首都及其主要大城市有了深刻的印象。上課時當問起London都爭著小手告訴我這是英國的首都,Paris是屬于法國,Sydney是澳大利亞的大城市,并知道Sydney有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學生們的信息量還挺大,還反饋了許多書本外的國家,如:Japan,France等等。
由此看來,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讓學生學得輕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