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規劃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灘、椰”等9個生字,結合生活經歷,借助想象,感受四組詞語所呈現的不同地貌和相應的自然風光。(重點)
2.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獨體字;積累描寫天氣的8個四字詞語,結合生活體會詞語的意思,并嘗試運用一兩個詞語;從語言、動作中感受霧、風的頑皮、淘氣,體會句子的有趣。(重點)
3.認真觀察圖片,了解圖意,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幾句話把故事寫完整。(重點)
4.展示交流改正錯別字的方法,復習鞏固易錯字和易混字。
5.背誦民謠《數九歌》,讀懂其中蘊含的氣候知識,感受民俗文化。
6.閱讀繞口令《分不清是鴨還是霞》,感受說繞口令的情趣,激發閱讀繞口令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字典和自己平時積累的容易寫錯的字的匯總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魔法城堡圖片,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同學們,語文王國是一個豐富多彩、趣味多多的世界。那里有一座語文魔法城堡,里邊有很多神秘、有趣的內容。讓我們快快走進這座魔法城堡,去探究語文的奧秘吧!
二、多種方法,趣味識字
1.過渡:(課件出示魔法城堡墻上的四幅畫:海灘、沙漠、高原、懸崖)同學們,魔法城堡墻上的這四幅畫中有一些詞語寶貝,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2.學生自由讀“識字加油站”中的詞語,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
3.請小老師領大家讀。
4.同桌合作識記生字。
5.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喜歡哪幅畫,依據學生意見,相機出示有關那里風光的視頻。
(1)播放有關海灘風光的視頻。
①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②出示椰樹、貝殼的圖片及詞卡,識記生字“灘、椰、殼”。
(2)播放沙漠風光的視頻,請學生觀看。
①出示胡楊樹圖片,認識胡楊樹。
②出示駱駝圖片,識記生字“漠、駱、駝”。
③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還在哪里見過駱駝。
(3)播放有關高原風光的視頻。
①出示雪蓮、駿馬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這兩種事物。
②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生字“駿”:俊—駿。
(4)展示懸崖、青松、雄鷹的圖片。
①出示詞語“懸崖”,指名讀。
②識記生字。給“懸”“崖”組詞。
6.趣味練習,鞏固生字。
(1)詞語圖片對對碰。讀詞語,把詞語貼在相應的圖片下。
(2)抽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卡片,開火車輪讀。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答。
三、情感體驗,字詞句運用
過渡:(課件出示詞典小精靈)同學們,我們現在來到魔法城堡的第二層里,這里住著詞典小精靈,它可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現在,詞典小精靈想要考一考我們,過了這一關,我們才能繼續向上探索喲!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出示題目)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1.指名說一說如何運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課件播放查字典查“虧、申、丹”的動畫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方法:先看看這個字的部首是什么,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頁碼,數一數這個字除去部首有幾畫,在相應的筆畫下找到這個字,根據這個字后面的頁碼就可以找到相應的字了。
3.出示查字典兒歌,學生一起讀一讀。
小小字典用處大,我有困難請教它。
先數部首有幾畫,部首目錄找到它。
看清頁碼去檢字,去掉部首查幾畫。
對照頁碼找到字,會讀懂義樂開花。
4.指導學生查獨體字。
(1)課件出示“虧、申、丹”這三個字。
(2)教師指出:“虧、申、丹”這三個字的部首分別為“一、丨、丿”。
5.開展查字競賽,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表格。
6.同桌互相檢查。
7.為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學頒發“查字典小能手”獎章。
你見過下面這些詞語描寫的景象嗎?選一兩個,跟同學說一說當時的情景。
1.課件出示下面的詞語:
云開霧散微風習習冰天雪地風雨交加云霧繚liáo繞寒風刺骨ɡǔ鵝é毛大雪電閃雷鳴mínɡ
2.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這些詞語。
3.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說一個詞語,教師相機點擊詞語,學生說完自己想象的情景后,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4.小組合作,給詞語分分類,從中選擇一兩個,跟同學說一說當時的情景。
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趣在哪里。
1.課件出示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來。”于是,霧把大海藏了起來。
調皮的風拿了我的手絹juàn,擦過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圓帽子,當作鐵環滾走了。
2.學生先自由讀句子,再采用多種方式讀句子。
3.引導學生說說句子好在哪里。
4.同桌互說以后,再在小組內說說,明確:這些句子是擬人句,把霧、風當成會說話、會思考的人來寫,生動、形象,讀起來很有趣。
四、觀察想象,訓練寫話
1.(課件出示寫話圖片)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一說:小老鼠在干什么?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
2.引導學生想象,用恰當的詞語形容小老鼠看到貓時的心情(大吃一驚、嚇了一跳),體會小老鼠緊張、害怕的心情。
3.屏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只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觀察圖片中貓的面部表情,想象它準備做什么。
4.補充出示故事開頭:“一天,小老鼠在電腦邊玩耍,玩得正歡,突然,屏幕上出現了一只貓。”請同學們把這段話說完整。
5.小組里交流,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
6.評選“故事大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看看誰講的故事最生動、有趣。
7.組織寫話。把想到的故事寫下來,注意恰當地使用標點符號,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總結:語文是一個奇妙的世界,那里的知識無窮無盡。在魔法城堡里,我們學會了幾個生字,在字詞句運用中我們還能讀詞語想象畫面,積累了生動、有趣的句子,在寫話中進行了寫故事的練習。我們的收獲是多么豐富啊!我相信這是一次快樂的神奇之旅。
2.拓展:把自己寫的小故事讀給爸爸媽媽聽,并嘗試著修改。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孫悟空圖片)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真是令人羨慕。現在,我們走進生字王國,召集一些長得比較像的生字,看看能不能區分開它們,看看我們是否也具有火眼金睛。
二、火眼金睛,巧辨生字
1.第一關:錯別字大會診。(將“展示臺”第一組詞語中的加點字換成錯別字,用課件展示出來。)
(1)同桌合作找一找錯別字。
(2)大屏幕出示改正后的詞語:棉被潑水帶領展現散步南瓜
(3)指名讀,齊讀。
2.第二關:找不同。(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
(1)獨立讀第二組詞語:紙巾低頭戰士土地今天口令
(2)仔細觀察加點字,對比加點字不同的地方。
(3)全班匯報,指名說這些字的不同之處。
(4)齊讀詞語。
3.第三關:同音字大較量。
(1)讀第三組詞語:帶領穿戴以后已經再見正在
(2)發現加點字的特點:字音相同。
(3)學生質疑,說一說自己區分不開的字。
(4)師生共同想辦法區分同音字。
4.第四關:形近字大比較。
(1)出示第四組詞語:果園圓心汽水氣體心情晴天
(2)指名讀。
(3)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區分形近字。(區分形旁,歌訣區分識記。)
(4)齊讀,加深印象。
三、多種誦讀,日積月累
1.出示《數九歌》,教師簡單介紹“數九”的含義。
2.學生自由讀。
3.多種形式誦讀: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拍手讀、齊讀。
4.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找一找與兒歌對應的內容。
5.教師簡單講解兒歌內容。
6.練習背誦。
四、自主探究,熱愛閱讀
1.過渡: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繞口令也是一種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2.課件播放《分不清是鴨還是霞》,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分不清是鴨還是霞》里都有哪些事物?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3.自由讀《分不清是鴨還是霞》,遇到不會的字可以圈出來,問問老師,再多讀幾次。
4.指名朗讀,糾正字音,重點讀準“麻花鴨”和“五彩霞”。
5.思考交流:“麻花鴨”怎么會游進“五彩霞”,“五彩霞”又怎么會網住“麻花鴨”呢?
6.帶著喜愛之情有感情地朗讀繞口令。
7.賽讀繞口令:一要讀準字音,二要讀通句子,三要讀出喜愛之情,四要讀出繞口令的節奏。
五、拓展練習,互動積累
1.背誦《數九歌》。
2.回家教家人朗讀繞口令。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設計圖文并茂,通過描述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景觀。文章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了黃山的位置,點明奇景之一的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描述了四個有特色的奇石的樣子,分別是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作者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想象,把巖石描述的形象生動;第六自然段又各寫了一些奇石的名字,激發學生觀景起名的興趣。在字里行間,作者無不流露出對這奇石美景的贊嘆之情,令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生出熱愛之情。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課文內容,了解黃山的知識。
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想像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⑶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⑴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⑵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體會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的贊美祖國河山的感情。
⑶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作者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在看圖和理解重點詞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對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理解,通過理解“尤其”一詞弄清句意及句子內部之間的關系;第五自然段中“幾塊巨石”如何變成“雄雞”和“金雞”的。
【教學設想】
1、教學語言的兒童化,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讓學生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
3、在閱讀的基礎上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樂于表達。
5、注重實效,不走過場,在一堂課中讓學生從不敢表達到敢于表達,樹立學生表現自己的信心。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電腦、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和父母一起旅游去過許多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誰了解黃山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今天我們就一起乘車去那里看看。)
二、從圖入手,初讀課文
課文寫了一些什么內容,哪些地方使你很感興趣?
三、圖文結合,細讀課文
1、看,那塊石頭像什么?
(出示掛圖一:仙桃石。)
2、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的描寫段落。誰能讀出這塊石頭的神奇?
3、它為什么不叫“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那又該怎樣讀呢?(指導讀)
4、再看那一塊石頭,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比讀)
(在這一時段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來讀。)
5、那個石頭真的變成了“雄雞”了嗎?后來為什么又叫它是“金雞”呢?
6、看圖想象,指導朗讀,訓練語感。
四、巧設活動,訓練表達
1、我們現在想請一個小導游來給大家介紹黃山的美景,誰敢來試試?
在訓練的過程中,除要注意學生生字的發音和認讀之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整理語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鼓勵學生的創意表達。
2、看風景片,練說其中的一景。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哇,黃山的石頭可真──
2、那里是一般的有趣嗎?
3、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應準備怎么讀?
你們知道嗎?那里除了有怪石外還有奇松,云海,溫泉,想你去了一定會陶醉在那美景中的。請同學們回家后收集一些黃山的資料,下節課向同學們做個景觀介紹。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秀麗猴子觀海
神奇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教學反思】
在授課當中,我認為已經設計得很有創意了,可是事實上我忽略了一點是備學生。上課伊始,談話導入課文后,讓學生介紹有關黃山的知識,還有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可能是學生有些膽小,方向找不到了,讓我好一陣子著急;在讀的方面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讀的方面,好用了一番力氣,尤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則出力更多,所以時間安排上顯得前松后緊。雖然心里感到很著急,但是為了尊重學生的表現欲望,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獲,我仍然穩下心來讓學生們慢慢地讀,一點兒一點兒地進步,聽到學生們能有感情地讀了,心里也高興了許多。結果時間不夠了,任務完成的不好,但欣慰的是我讓學生們得到了能力的訓練。還有一點是我放得還不夠,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放開讓學生去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不必讓教師牽著走,那樣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一點我應該作為我今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提示。今后在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備課本,更要備好學生,打開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要打開學生的思路。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
1、規范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讀熟全文,勾畫生字,標注自然段。初步認識生字條中的8個生字。
2、讀熟“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3、通過查資料,了解有關棗樹、柳樹的一些常識。
4、用“?”標出不懂的詞語。
第一課時
一、啟發質疑,揭題導入
1、(板書課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過渡: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由朗讀全文,認識生字,感知課文大意。
2、出示字卡,認讀后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正音:
看清聲母讀:棗、雖、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詞中讀輕聲。
看清韻母讀:忍。
3、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認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讓學生在組詞說話中識記生字,理解字義。)
開火車認讀生字。
4、小黑板出示課后“讀讀抄抄”中的詞語,指名讀,輪讀,齊讀。哪些詞語不懂?找到在文中的位置,理解部分簡單的詞語。
5、提問: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合作學習,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一樣。用直線和波浪線分別勾畫出描寫小柳樹和小棗樹樣子(外形特點)的詞句。
2、讀勾畫的句子,看誰讀得好。同桌互讀,指名讀。
3、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么不一樣?(性格)從哪里看出來?(語言)找出來讀一讀。
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她倆有什么不一樣。
小柳樹──得意、驕傲、不懂禮貌;小棗樹──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
4、小柳樹前后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你的根據。
5、合作討論:你喜歡小柳樹和小棗樹嗎?先說說你的理由,然后在四人小組里交流匯報。
6、各組派代表在全班匯報交流。
7、分角色朗讀全文:
自由練習,嘗試用不同的語氣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同桌練習。指名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四、引導小結,體會含義
1、讀了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2、回憶識字4中的成語,哪些適合這課?(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實踐活動。
4、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醒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5、為自己的伙伴制作“優點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回憶: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分角色朗讀課文。(全班參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回憶已經認識的生字,看誰說得多:
游戲1:聽音出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游戲2:組字。
禾+幾=(禿)
口+貝=(唄)
口+蟲=(雖)
田+心=(思)
2、指導書寫:
⑴出示“我會寫”中的8個生字,認讀。
⑵觀察字形,書空筆順。
⑶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提出需要老師重點示范的字:
“怎、思”:重點指導“心字底”的寫法。左點不能寫成撇,中間一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右點要寫在臥鉤的外邊,臥鉤一定要“臥倒”,不能寫成“豎彎鉤”。
“穿”:上寬下窄,上短下長。
“彎”:上寬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長一些。
⑷在書上描紅,再臨寫兩個字,老師巡視糾正:
教師在示范書寫時,要提示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后再仿寫。
三、隨堂練習,鞏固生字
1、抄寫課后“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2、聽寫10個生字聽寫8個生字,同桌訂正。
3、提出記憶有困難的字,師生共同突破難點。
4、在作業本上書寫生字,并組詞。
四、課外閱讀積累指導
你認為哪些詞句優美,讀一讀,再抄下來。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4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了解紙的發展過程,了解到紙的發明是我國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增強民族自豪感。
3、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了解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了解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語。難點:在紙的.發展過程中體會書寫材料在不斷完善進步。
板書設計:
30紙
龜甲
獸骨竹片絲織品紙
青銅器
石頭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紙,讀書,寫字,看報,畫畫都離不開紙,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沒有紙的,你們知道它是怎們發明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紙》這篇課文,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出示課題30《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每個生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讀文,勾畫生字詞。
3、學生識記生字詞。
4、師檢查生字詞,多音字。
5、師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二)學習1段
小麗去看電影,她看到了什么新鮮事?
(三)學習2段
1、那時人們為什么把字寫在竹片上?
2、你覺得把字寫在紙上和把字寫在竹片上比起來哪個更好?為什么?
(四)學習4段
1、可媽媽卻說寫在竹片上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理解“進步”根據學生“學習進步”理解,強調“很大”。
2、為什么這樣說?原來人們把字刻在什么上面?出示課件。
3、把字刻在龜甲、獸骨這些東西上面,有什么缺點呢?
師小結,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了竹片上,雖然一個竹片上寫的字也不太多,但人們可以把好多個竹片按順序連起來就可以寫很多字了。
4、把字寫在竹片上雖然進步很大了,但它還是有些個大還是不方便,所以人們就又把字寫在哪?
5、絲綢很輕,很薄,帶著也很方便,可絲綢有什么缺點呢?
師總結;為了寫字的材料,我們的祖先想了這么多辦法,真不容易呀,他們動了多少腦筋哪。
(五)學習6段
1、人們是在什么時候用上紙的呢?
理解“發明”,強調“我們的祖先”。
雖然有紙了,可是,那時候,紙還是比較貴,數量也很少,人們還是不能大量使用,能用得起紙的人也很少,只有皇家貴族用得起。
2、到了東漢,人們才開始使用紙,這是什么原因呢?在東漢發生了什么事?
理解“改進”
3、蔡倫用什么造紙?這些東西有什么特點?
4、蔡倫造的紙又什么優點?
5、不光我們中國人用上了紙,后來造紙技術還傳到了哪里?
師總結:正是我們的祖先發明了紙,古人的詩歌、書畫、文章才得以流傳下來,是我們欣賞到他們的作品,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為全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啊!
6、指導朗讀6段
帶著自豪的語氣讀讀6段
(六)學習7段
理解“自豪”、“真了不起”
(七)分角色朗讀全文
(八)拓展
1、隨著科技的發展,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功能也不光是寫字畫畫了,你還知道哪些用途的紙?
2、打亂順序,體會紙的發展過程。
(九)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但發明了紙,還發明了什么?
師總結: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世界作出的貢獻,他們真了不起,他們太聰明,太偉大了,我們為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5
培養目標(含探究問題)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12個生字,學習一個新偏旁,會寫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有趣方式,激發學生觀察事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識字、背誦課文,培養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質疑,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植物媽媽”指什么?她有些什么辦法?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全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標出生字新詞,自主學詞學字。
3、同桌互查生字的讀音。
4、教師抽查生字讀音。
5、聽老師范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讀悟課文:
(一)自薦讀第一節:
1、說說“孩子、長大、四海為家、旅行”在本課中的意思。
2、練習背誦這一節。
(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三、四節,討論交流。
1、詩中講了哪幾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2、出示蒲公英、蒼耳、豌豆,讓學生認識它們。
3、實物演示,理解“輕輕一吹、紛紛出發”。
4、引導學生理解“鎧甲”,分發蒼耳讓學生摸一摸,體會“帶刺的鎧甲”
5、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體會豌豆媽媽辦法的巧妙。
6、引導小結。植物傳播種子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身的條件,二是外界的.條件。
7、引導學生抓住這三節詩結構相似的特點,強化記憶,有感情地背誦這三節詩。
(三)齊讀第五節詩。
1、說說自己對“觀察、那里、它”等詞語的理解。
2、圍繞“很多很多”,、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再說說這些知識是怎樣獲得的。
3、把這節詩背下來。
四、總結全文,引發觀察求知興趣。
五、拓展作業:收集關于植物傳播種子方式的圖片、資料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課文。
2、說說蒲公英、蒼耳、豌豆分別用下面辦法傳播種子。
二、讀一讀,演一演:分角色朗讀二、三、四節,配上動作表演。
三、指導書寫生字。
拓展活動:在家長的帶領下,到大自然中觀察,收集植物的種子,也可以根據圖片資料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把它們傳播種子的辦法說一說,再寫一寫。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6
教學要求:
學會9個生字,8個認讀字。能正確讀寫8個詞語,認識是食字旁,新筆畫豎折撇。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認識問號,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讀出疑問的語氣。能寫出一句問話,正確用問號。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法布爾對生物的好奇心,產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詞語
認識問號,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讀出疑問的語氣。能寫出一句問話,正確用問號。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法布爾對生物的好奇心,產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法布爾對生物的好奇心,產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認識問號,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讀出疑問的語氣。能寫出一句問話,正確用問號。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法布爾對生物的好奇心,產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學用具: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
簡單介紹法布爾:法布爾是法國昆蟲學家。他從小愛好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主要靠自學成才。以研究狩獵蜂和推糞蟲最為有名。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同桌互查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后標序。
3、檢查詞語。(帶音節)
故事、動物、傳來、聲音、饑餓、一定、勝利、唱歌、紡織娘
4、指名三人讀課文。
大家思考:課文講了法布爾的什么故事?
三、感悟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法布爾是哪國人?他的家鄉在哪呢?請讀第一句話后告訴我”。(法國人,家鄉在小山村。)
2、教師出示有青山的圖片。提問:“小山村里都有什么?請讀第2、3句后告訴我”。
3、教師隨著學生回答,把小溪、花、草、樹木、小鳥、蝴蝶、小蟲、魚等圖片貼到大圖上。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貼。
4、提問:“為什么老師貼了這么多條小溪呢”?引導學生體會“小溪縱橫”。
5、請學生說說法布爾看到這些小動物后會怎么想呢?引導學生理解“好奇心”。
6、指導朗讀:
(1)“小山村這么美、這么富有生機,誰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啊”?指名讀。
(2)教師配樂范讀。讓學生說說師、生讀的有什么不同?
(3)請學生配樂朗誦,體會大自然的美與生機勃勃。
7、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先弄清每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試著背誦。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一天,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引起了法布爾的好奇心。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請學生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問題。
2、“原來是他聽到了一種“嘎吱嘎吱”的聲音,法布爾聽到這聲音后是怎么想的呢”?
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1)教師先用陳述的語氣讀,在用疑問的語氣讀,讓學生比較前后有什么不同?
(2)學生朗讀,從中認識問號,體會問號的作用。(采用生生、師生評讀的方法。)
(3)讀后面的句子,然后說說法布爾對這種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后,是怎么做的呢?
(引導學生明白法布爾去了好多次,體會的他的好奇心真強。)
(三)“法布爾一連去了好多次,可還是沒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叫。這時,他有沒有放棄呢?他是怎么做的?讓我們下節課再到第3、4自然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學習第3、4自然段:
(1)自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法布爾是怎么做的?
(2)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把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逮住了那個/會唱歌的小家伙。原來/那不是鳥兒,而是一只/顏色嫩綠、觸角細長的/紡織娘。”
(3)教師出示有關“紡織娘”的圖片資料,簡單介紹它的生活習性。
(4)齊讀第4自然段,思考:“為什么法布爾能成為世界有名的昆蟲學家”?
(5)請學生在黑板上的空隙上,填上適當的詞語。(板書)
(6)指導朗讀:
“法布爾/成了世界有名的/昆蟲學家。”
(7)簡單介紹昆蟲學家法布爾。
四、展示
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自己為自己的資料做解說。
五、用問號寫一句話:
1、讓學生針對剛才的材料介紹提出質疑。
2、問學生:如果把你提的問題寫下來,應該用什么符號?(問號)
3、啟發學生再提出其他問題,再把問題寫下來。
六、作業:
1、正確讀寫9個詞語。
2、背誦第1自然段。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7
《小蝴蝶和毛毛蟲》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田字格內的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好人物對話,理解蝴蝶的發育過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讀好人物對話;理解蝴蝶的發育過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麗;激發興趣。
教學準備:
小蝴蝶和毛毛蟲的頭飾、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圖片,導入課文
1、逐次出示蝴蝶和毛毛蟲圖片,讓學生比較認識。
2、小蝴蝶和毛毛蟲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小蝴蝶和毛毛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畫出生字;
(3)標出自然段。
2、指名朗讀,隨機學習字詞。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及時糾正讀音;
(2)出示并學習生字詞。
二類生字詞:趴在驚訝認識糊涂委屈騙人愛撫產卵孵出脫去一段
一類生字詞:漂亮引起驚訝認真回答認識相信產卵
三、再讀課文,找出小蝴蝶和毛毛蟲的關系(理解蝴蝶的發育過程)
1、兩種小動物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再讀課文,去找一找。
2、引導發現其發育過程并匯報交流:(板書:卵——毛毛蟲——蛹——蝴蝶)
四、小結
師結: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毛毛蟲還真是小蝴蝶的弟弟!看來昆蟲世界里也有許多奇聞怪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小蝴蝶和毛毛蟲》。春天到了,美麗的小蝴蝶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好朋友,看看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用課件逐個出示詞語)。
1、指名讀。
2、齊讀。
二、細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毛毛蟲和小蝴蝶的對話。
2、指名讀出具體段落,細細品讀。
出示對話部分的第一段:毛毛蟲抬起頭來驚喜的喊:“媽媽,媽媽!”毛毛蟲說話時的語氣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毛毛蟲會“驚喜”?并讀出毛毛蟲的驚喜。
3、分小組討論找出像“驚喜”這樣表示語氣的詞語,依次體會并讀出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4、了解蝴蝶的發育過程。
(1)糊涂的小蝴蝶和委屈的毛毛蟲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是蝴蝶媽媽的一番話,揭開了小蝴蝶心中的迷團,也使我們了解了它們的發育過程。
(2)在文中找出蝴蝶媽媽的話。
(3)指名讀、齊讀。
(4)聽了蝴蝶媽媽的話你們明白了什么?
(5)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用自己的話說出蝴蝶發育的過程。同時
出示蝴蝶發育變化的過程,板書:卵——毛毛蟲——蛹——蝴蝶
5、在熟讀和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蝴蝶和毛毛蟲的頭飾加上動作,進行朗讀表演,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拓展激趣
小蝴蝶小時候和長大了不一樣,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小時候和長大了不一樣嗎?大自然中蘊含著無數秘密,只要你仔細觀察細細去想,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規范寫日記的格式。
過程與方法
分小組閱讀質疑,在閱讀中探究、討論、交流。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關心有困難的人;繼續培養寫日記的&39;興趣。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在地圖上找貴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況。
2、準備生字卡和相應的一些課件。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再讀課文,認識生字。
(常規讀文識字法)
四、流利讀文,熟識生字。
五、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六、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1、鞏固13個生字。
2、指導書寫8個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自讀自悟,探究發現,朗讀深悟。
1、自讀自悟,自己有什么發現。
2、把自己的發現與感悟,與小組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點播導思,感悟朗讀。
(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匯報1、“我”做了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2、“我”的夢沒實現的心情讀出來。3、引導體會二則日記,“我”的心情并指導朗讀,并相機出示課件,幫助感悟。)
4、朗讀全文,體會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記格式,規范日記寫法。
2、指導學生按正確格式寫日記。
3、組織學生準備展示自己的日記。
四、板書設計
24日記兩則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生氣)(高興)
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世、界”等13個生字;正確書寫“歌、深”等10個字。了解“隹、鳥”偏旁表意的特點,會寫“叢林、深處”等5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讀出兒歌的節奏,體驗兒歌帶來的快樂。
3.感受動物生活的自由、快樂,產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記與動物有關的生字。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了解“隹、鳥”等偏旁表意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樹之歌》中了解了許多植物的特點,這節課想不想跟老師一起走進奇妙的動物世界?
很多動物朋友都藏在這首拍手歌里,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拍手歌,齊讀課題--
二、看圖、讀詞、識字
1.結合圖片和拼音讀詞語:我們的有些動物朋友就藏在下面的詞語中,你能認識他們嗎?看以看圖讀出他們的名字。
2.小老師領讀拼讀詞語
3.去拼音、圖片讀詞語:去掉了拼音和圖片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認識這些詞語嗎?
4.去掉了熟字朋友,只剩下了生字朋友,你會讀嗎?
自己先借助課后的拼音拼讀遍,一會咱們開火車檢查檢查。
5.大家有沒有發現“雀、鷹、雁”這三個字有一個共同的部分?這個字讀隹,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讓我們再讀一下這三個字。看22頁的詞語,帶“鳥”字旁的也與鳥有關。
三、朗讀學習兒歌
1.兒歌中提到了哪些動物,請用橫線畫出來,并認真讀讀他們的名字。
2.兒歌一共有幾個小節?找同學分小節讀讀兒歌。
3.我們先到兒歌中了解一下這借個帶“隹”字的小伙伴。
4.孔雀錦雞是伙伴:伙伴是什么意思?好伙伴怎么讀?
孔雀錦雞漂亮的羽毛是伙伴。
5.雁群是什么意思?跟讀一只大雁,一群大雁。
天空雁群會寫字讓我們想到一年級學的《秋天》里面的“一群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
6.帶著我們的理解和對動物朋友的喜歡讓我們一起再讀前三個小節:男女生拍手比賽讀。
7.其他幾個小動物也著急和大家見面了,我們讀讀下面的三個小節吧,生1讀,生2讀……
8.指導朗讀猛虎、百靈唱不休
大家覺得猛虎是一種什么感覺?讀出感覺。
百靈鳥的歌聲非常動聽,誰能讀的動聽一點?
9.合起來一起拍手讀。
10.我們再讀讀后邊這三節,讀了這三節你知道了什么?
大小動物都有家,人和動物是朋友,我們人人都應該關心動物,保護動物。
四、板書設計
3.拍手歌
動物保護
作業布置:
必做:背誦拍手歌
選做:搜集了解其他動物的特點
教學反思:
1.本課在設計教學時,首先我特別重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以識字為切入口,以識詞為中介,最后再以誦讀活動來鞏固加深識字、識詞的成果,把看圖到識字、識詞,誦讀連為一體。同時,注意處理好各部分的輕重。
2.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著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學生可以用加一加,猜謎語的方法記住生字。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范、美觀。本堂課寫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教案設計上冊篇10
第一課時
〖教法學法
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
〖學習目標
1、會認“鳳”等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重點難點
認讀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年清明節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家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牙鼓,劃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們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讀通課文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伙伴讀。
(要求讀準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讀。
(其他同學做文明聽眾,注意他的字音讀準沒有,若你聽到有不準的,你起來教一教他)
三、再讀、理解課文
1、再次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為什么這次潑水節是一次難忘的潑水節?
2、學生討論交流。
(因為敬愛的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
3、學習第三段,帶著問題朗讀:
⑴自由讀第三段。
⑵你能用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的情景嗎?
⑶理解“四面八方”“從四面八方趕來”說明了什么?
⑷指導朗讀,你能把這熱鬧的場面讀出來嗎?
4、看圖,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為能和一起過潑水節而笑容滿面。也鼓勵學生笑容滿面的來讀這一段。
5、朗讀體會第五段。
6、啟發想象,進行說話訓練:
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
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
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他們──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有感情的朗讀6~8段,下一節課我們進行朗讀擂臺賽。
五、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傣族人民高興
(和一起過潑水節)
準備工作
的樣貌、神態
潑水的過程
第二課時
〖教法學法
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
〖學習目標
1、學寫本課12個生字。
2、對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重點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感知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開火車、抽讀、猜謎等游戲方式復習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向你的同桌說說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是令人難忘的。
二、課文延伸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情。哪位同學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
2、學生介紹。
(學生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師可以引導著介紹幾種)
3、交流閱讀體會。
三、識字、寫字
1、識字:
⑴出示要求認識的和要求會寫的生字,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字型。
⑵指名學生向大家介紹記字方法。
⑶用組詞的方法,幫助理解字義。
2、寫字:
⑴讓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字不容易寫好。
⑵老師有重點的進行范寫指導。
⑶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四、完成課后練習“我會填”,鼓勵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五、小結、作業設置
把學會的生字組上詞寫一寫。
六、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我會讀(出示生字詞)
我會寫(重點指導容易出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