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1
教學目標
1、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北京民歌《對鮮花》,感受民歌特有的韻味。
2、通過聆聽、演唱、表現感受民族音樂與民俗風情的豐富多彩,增添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選擇不同的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的民族特色。
2、唱準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
3、了解并會運用“對唱”這類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歌曲《對鮮花》是流行于我國北方的一首漢族兒童歌曲。歌唱者以互相問答、對猜花名的方式來比智慧、娛樂嬉戲。這種一問一答的對唱形式在民歌中是很多的。
《對鮮花》的曲調是五聲宮調式,全曲只有一個樂段,分四個樂句,第三、第四樂句各有兩小節襯詞,使樂句得到了擴充。
《對鮮花》歌詞詞句的韻角多變。正與各段的數字相押韻,如“一”與“里”、“二”與“耳”、“三”與“山”、“四”與“刺”等。歌詞提到了四種花,即“菱角花”“鳳仙花”“山茶花”“薔薇花”,而“在水里”“像木耳”“紅滿山”“滿身刺”分別是這些花的主要特征之一。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
師:春天到了,百花園里爭奇斗艷,芳香撲鼻,有妖嬈的桃花、濃艷的月季花,還有略施粉黛的迎春花,那么什么花開在水里呢?什么花長得像木耳呢?什么花開紅一片、紅滿山呢?什么花的枝干上長滿了刺呢?我們來聽一聽。
教師播放歌曲《對鮮花》音頻。
生:學生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歌曲特點。(如:有襯詞,好像是一問一答……)
師:再次播放歌曲《對鮮花》,學生熟悉歌曲內容。
二、《對鮮花》歌曲學習
1、師生互動。
老師按節奏提問,同時指導學生按歌詞中的句子有節奏地回答。
2、欣賞《對鮮花》動畫,這首歌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北方漢族民歌《對鮮花》。這首歌跟我們以往學的歌曲不一樣,歌曲是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這樣的演唱形式叫對唱,是一種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對歌。剛才我們按節奏進行了對答練習,下面我們來試著進行對唱。
師生嘗試對唱歌曲,找出演唱有困難的部分并進行練習。
(1)附點四分音符的準確演唱。
(2)老師彈琴,學生分句用“la”模唱旋律。
(3)分句教唱歌詞第一段,注意反復練習難點句子。
師:我們了解了對歌的演唱形式,讓我們用對唱的形式來演唱歌曲。
生:分成兩組進行對唱練習。
隨音樂《對鮮花》伴奏,進行完整演唱。
三、分析歌曲
生:看歌譜,把譜子中出現過的音從低到高排列(12356)。
師總結;這首歌曲是用民族五聲音階創作的,我們的民族音樂歷史悠久,有自己的一套音階體系,創作出的歌曲別有韻味,今后,我們還會學習很多民族的歌曲,我們為有這么多優秀的民族作品而自豪。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對歌曲《對鮮花》的學唱,讓同學們知道以后要愛護花草樹木,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2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明亮的聲音和諧地演唱二聲部歌曲《清晨》。
2、能認真聆聽樂曲《晨景》,感受樂曲的情緒,并能隨樂律動。
3、能認真聆聽歌曲《早晨的歌》,能隨樂輕聲跟唱歌曲,并能積極參與歌曲的律動。
4、了解重唱、合唱等音樂形式,并能自主為《清晨》設計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
1、能和諧地演唱二聲部歌曲《清晨》
2、感受樂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
和諧地演唱二聲部歌曲《清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導入
師:同學們,聽鬧鐘響了,早上起床,你都會干些什么呢?讓我們跟著音樂用動作來告訴老師行嗎?
(CAI:播放《早晨的歌》)請同學們隨音樂進行律動。
三、教唱歌曲《清晨》
1、學唱《清晨》第一段
師:瞧,很多同學都背著書包上學去了呢,嘴里啊,還哼著小曲,聽聽,他們哼的是什么?
CAI:播放《清晨》第一樂段
①學生聆聽音樂《清晨》第一樂段
師:這首歌可真動聽。你們想不想也和他們一起來歌唱這美好的清晨呢?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②學生用la輕聲模唱曲譜
③用琴帶唱歌詞
師:聽到這樣的歌聲,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愉快的,開心的)我們也來帶著這樣的心情來唱一唱好嗎?
④學生有感情地輕聲演唱第一樂段
2、學唱《清晨》第二樂段第二聲部
師:時間過得真快啊,唱著歌不知不覺地到了放學了時候了!(CAI:黃昏,學校放學的情景。)學習了一天的同學們都背著書包高高興興的回家了,一邊走,一邊高興的哼著歌,歌唱這美好的黃昏。
①學生聆聽音樂《清晨》第二樂段第二聲部
CAI:播放《清晨》第二樂段第二聲部
師:原來呀,就是他們早上哼的歌曲,可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歌詞不同)對呀,早上唱的歌是歌唱美麗的清晨,而現在是歌唱美好的黃昏。我們來讀一讀。
②請同學朗讀第二段歌詞。
師:大家仔細瞧瞧,這兩段歌曲真的是完全一樣的嗎?(有一個小節是不同的)那我們來一起唱一唱吧!
③解決歌曲中兩段音樂不同的地方,即:|7654|和|764|
④學生跟琴用la輕聲模唱曲譜。
⑤學生跟琴輕聲唱詞。
師:嗯,學習了一天的同學們終于盼到放學的時候,你覺得同學們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對呀,我們從他們的歌聲中就可以聽了出來,那讓我們也來帶著這樣的心情來唱一唱吧!
⑥帶著感情輕聲唱詞。
3、學唱歌曲第二樂段第一聲部。
師:放學的路上風景可真美啊,看,爺爺奶奶們也出來散步欣賞這黃昏的美景呢!我們向他們招招手:你們好啊,爺爺奶奶們!(CAI:你們好啊,小朋友們,你們的黃昏唱得真好,來聽聽我們唱的黃昏吧,這才是屬于我們的黃昏呢!)
①學生聆聽音樂《清晨》第二樂段第一聲部
CAI:播放《清晨》第二樂段第一聲部
師:這歌聲優美嗎?爺爺奶奶們唱的黃昏和我們唱的黃昏有什么不同呢?對呀,這段音樂就像爺爺奶奶們散步那樣,慢慢的,悠揚的,那我們也來學學爺爺奶奶們唱一唱吧!
②學生用U輕聲模唱曲譜
③學生跟琴輕聲唱詞
4、學會合唱《清晨》第二樂段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如果爺爺奶奶們和我們一起歌唱黃昏,會是什么樣的音樂效果呢?
①學生聆聽音樂《清晨》第二樂段
CAI:播放《清晨》第二樂段
師:你們覺得好聽嗎?這是一種演唱形式,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對,是合唱,合唱是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的聲部演唱同一首歌曲。這里是兩組演唱者演唱兩個聲部的歌曲。我們也像他們一樣來合唱這首歌曲吧!
②全班合唱《清晨》。
師:爺爺奶奶們很關心小朋友,小朋友們也很尊敬爺爺奶奶,他們相互照顧著,所以他們的歌聲雖然旋律不同,一起唱出來卻很美,你們能不能也像他們一樣,做到和諧地演唱呢?
③學生試著用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5、學會重唱《清晨》第二樂段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想請一個同學和老師一起歌唱黃昏,老師來學爺爺奶奶們唱,你來唱小朋友們的,好不好?
①請一個同學和老師一起試著重唱《清晨》第二樂段
師:這樣的唱法叫二重唱,你們知道什么叫二重唱嗎?我們兩個人來唱兩個各自不同的聲部,一起唱同一首歌,就叫二重唱。由此,你們可知道什么是三重唱?什么是四重唱?
②請同學們試著說說三重唱,四重唱的概念。
師:對呀,這些演唱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叫重唱,我們來看看:(CAI出示:重唱是一種聲樂形式,它是指兩個或多個演唱者,按各自的聲部演唱同一首歌曲。)
四、參與表現
師: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英國民歌《清晨》,(CAI:出示歌單《清晨》)首先,我們一起來歌唱早春的清晨,然后再一起合唱深秋的黃昏,好嗎?
①全班同學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師:我們學了這么多種演唱形式,你還能為這首歌設計一種演唱形式嗎?你覺得,怎樣唱,才會讓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組討論一下,等下再請你們組的同學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嗎?
②學生分組討論用什么演唱方式來演唱這首歌。
③學生分組表演。
④學生間相互評價,評出唱得的一組。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聲部,邀一個同學唱第二聲部,一道演唱這首歌,并請全組的同學為我們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們全組的同學一起來合唱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我一個人獨唱第一段,再和全組的同學一起合唱第二段。
五、總結
師:清晨是美麗的,我們的歌聲更加美麗!今天,同學們把《清晨》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來,而且唱得非常動聽,愉快的結束了我們這堂音樂課!謝謝同學們的表演,讓我們相會在下一次的音樂課吧!
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3
教學目的:
通過聽《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音樂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寶貝(出示箱子)誰來猜猜,里面會裝些什么寶貝呢?(生猜3—4個)
(1)看來讓大家猜,是有些困難,還是讓老師取出來給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報紙、裝有沙子、豆子的杯子)現在大家知道老師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了吧!
(2)哇!你真厲害哦,真有件這樣的東西。他們能發出聲音嗎?(能)
在老師看來,能發出聲音的這些東西都是寶貝。不信,大家仔細聽:
(師吹出空玻璃瓶,發出呼呼的風聲)發揮你的想象力,說說,這聲音像什么?(生說)
你能像老師這樣,吹出呼呼的風聲嗎?好,你上來試一試(演奏)。風呼呼的吹著,不一會就下起了蒙蒙細雨,象沙沙的雨聲嗎?誰也來演奏一下這沙沙的雨聲?(生演奏)聽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請一位同學來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樹葉上,發出了嘩啦啦的聲音,拿起你們手中的書,搖起來,聽聽象不象嘩啦啦的`樹葉聲(生感受)。突然,一陣春——哦?該敲打什么來表現春雷呢?(生說,師評價)那我們就用這些聲音來表演一段“春雨雷電”的交響樂吧!(分角色演奏)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到出都是這樣的寶貝,用他們可以來表演很多聲音故事,怎樣,神奇吧!
二、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1、整體感知
那現在我們來聆聽的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雷鳴電閃波爾卡》管弦樂吧,聽一聽音樂大師是怎么來表現“雷鳴電閃”的?當你在樂曲中聽到“雷鳴電閃”時,趕快捂起你的耳朵!
這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歡樂的人們正在慶祝豐收,載歌載舞。聽,天氣好象發生了變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們的興致卻是越來越高,他們仍然繼續歡歌,繼續舞蹈。
2、認識打擊樂器
樂曲中的“雷鳴電閃”的地方還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擊樂器來表現的呢?
介紹定音鼓和鈸
3、片段欣賞
那我們再來欣賞其中兩個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鈸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畫面?(生說)
(雷聲隆隆、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給你什么感受呢?
4、小結:樂曲逼真的表現了電光閃閃,雷聲隆隆的景象,但人們仍然興高采烈、縱情起舞。再來欣賞下,用語言來描述一下你的感受,當然可以隨著音樂通過動作來表現。
那我想,現在大家可以完成書上的表格了!
三、實踐創作
我們感受了大師所創作的“雷鳴電閃”,現在我們也來創作,用這些寶貝來表現下面的四個主題。
(1、雷雨;2、清晨;3、課間十分鐘;4、廚房交響曲)
請小組長將寶貝拿回去,要迅速的選擇一個主題,充分發揮這些寶貝的作用,來表現你所選題的聲音。想一想,這些聲音可以用哪些寶貝來表現。
評價:你知道他們表演的是什么嗎?
在這個主題中,這個聲音是通過……來表現的!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這些寶貝在你的手里真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四、欣賞“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這首樂曲又是什么器樂演奏的?
五、總結下課
大家欣賞、表演的都很好!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模仿出各種聲音,相信大家積極的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去創造,也能成為像“約翰施特勞斯”一樣的音樂大師。
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4
教學目的:
1、學唱歌曲《雨中》,用肢體動作表現雨點歡快地落下、區別類似雨聲的材料發出的不同聲音。
2、欣賞《雨中曲》。
3、創造:用“do、re、mi、fa、sol”五個音旋律。
準備:塑料紙、聽雨盒、手指游戲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雨滴
老師: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雨滴的游戲。(手指游戲)
二、感受雨聲、欣賞“雨中曲”
1、請你們聽賞一首“雨中曲”,并請說出有幾種雨聲?
2、你們為樂曲配上好聽的大雨、小雨的聲音,出示聽雨盒和塑料紙。
3、分發給每個學生一個道具,請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聲音。
三、學唱“雨中”
1、聽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輕聲演唱歌曲旋律;視唱歌譜。
3、輕聲跟著鋼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學生能唱準歌曲的節奏,對一些歌詞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個字,不能含糊地帶過。
四、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們用動作來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時候雨點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樣的?請你們模仿動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請大家邊唱、邊跳。
五、我的創造:按五音和同學合作一首“雨中曲”
六、小結
三年級音樂課堂教案大全5
教學目的
1、用活潑、跳躍地情緒來學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體驗雨中跑著勇敢的小娃娃。
2、欣賞我國民歌《落水天》,感受音樂,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唱準樂譜、欣賞教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二、聽音練習
1、老師先彈奏以出示的音,并認識音名。
2、老師完整的彈奏旋律樂句,學生仔細聽辨并能準確填寫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學唱樂譜
1、學生先自己認識音名。并根據歌曲旋律音高來演唱樂譜。
2、老師把有難度的樂句提出來師生一起解決。
3、輕聲跟琴來演唱歌曲樂譜
5、分組來演唱歌曲樂譜。
四、新授歌曲
1、導入:從新課內容進行導入。
2、教師范唱
3、用聲勢感受歌曲旋律
4、師:這首歌曲是幾幾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二拍,強弱規律:強弱。
5、按節奏朗讀歌詞
6、跟琴學唱歌曲
五、創編動作
1、觀賞、體驗“小腳丫”在雨中跑的動作
2、根據歌曲集體創編動作,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六、欣賞“落水天”
聽賞“落水天”歌曲,并跟著哼唱,體會歌曲的情緒
討論:
1):在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2):請你隨著音樂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