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

時間: 秀媛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1)

文本推究: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一回憶性散文,金岳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作者對老師充滿敬愛的感情,本文即是這種感情真誠流露的見證。但是作者寫作本文,采取了一種輕松活潑、幽默滑稽的筆法,讓世人看到一個極其富于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在初步了解了些許獨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之后,為了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動手和思考能力,本文設計的重點擬在作文的點——細節描寫上,以期能以點帶面,訓練學生在記敘文中用細節來出彩。

教學理念:

汪曾祺先生的語言平淡沖遠,故而本文在理解語句上并無難處,但那種生動的細節描寫卻是學生非學會不可的。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老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同時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基于這個理念,本堂課由《金岳霖先生》作為引子,由老師作引導,學生自己探究摸索細節描寫的奧妙,并付之于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朱自清先生父親那臃腫的背影,曾經讓我們的心靈為之怦然一動,那個站著喝酒卻又始終不肯脫下長衫的孔乙己帶給我們笑聲的同時,卻讓我們深深體悟到了世態炎涼;說到楊二嫂,我們會想起她那圓規般的伶仃細腳;至于變色龍奧楚蔑洛夫,他那件隨著狗主人身份的變化而一會兒脫下一會兒又穿上的軍大衣我們想必也不會忘。背影、長衫、細腳,大衣是他們各自的特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位作家描寫的是哪個人?

(PPT展示)

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魯迅)

明確:同學們說的真好,對,是魯迅,那你們是根據那些特征他是魯迅的呢?或者說魯迅的標志性外貌是什么?

生:頭發直豎,胡子。

這是崇拜魯迅的一位青年讀者阿累眼中的魯迅,而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唐韜也有一段關于先生的外貌描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PPT展示)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仿佛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

明確:有沒有發現,唐韜先生與阿累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抓住了魯迅先生的豎直的頭發和濃黑的胡子這一典型的外貌細節特征。所以,要寫活一個人,把人物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展現出來。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邏輯學大師(板書:金岳霖先生)

二、學生快速自讀全文。

1、請從文中找出金岳霖先生的與眾不同的細節——

樣子有點怪——讓人莞爾

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陽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壓得比較低,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他后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希奇古怪的問題回答希奇古怪的提問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講座時停下來捉跳蚤把玩——不拘小節大有六朝名士捫虱而談的遺風。

他和云南斗雞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試水果的大小——孩子氣十足,有一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2、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金先生什么特點?

小結:汪曾祺先生用一系列肖像、動作、神態、心理、語言的細節,漫畫式地刻畫了這個學術上聰明過人,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個讓人發笑的有趣的金先生,他率真可愛,不拘小節,自由隨意,孩子氣十足,又有一顆赤子之心。有趣包含了金先生的工作態度,學識修養,性格特點,處世方法等等。

4、這些細節有何作用?

這些細節感染力強,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學生真切而直觀的感受到金先生的有趣。

5、我們要寫活一個人,也一定要勾其肖像,擇其特點,從細處著筆,用細節描寫進行勾勒。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象金先生一樣與眾不同的老師,他們或詼諧幽默,或天真率直,或嚴肅端方,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動作,神態或口頭禪。請大家在我們現在的任課老師中任選一位,用細節描寫寫一百來字的人物片段,寫出他的特點來。注意:不能出現他的名字和所任科目。

擇二三位同學上臺朗讀自己的文章,請在座的同學猜猜他寫的到底是哪位老師?(簡要評點,學生互評)

6、成功的細節描寫不僅能夠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還能夠最真切、細致、生動、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最本質的部分捧給我們,給讀者留下無限的聯想、回味空間。就象在魯迅先生的豎直的'頭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剛直不阿的斗士。從金先生戴的鴛鴦眼鏡的白鏡片中,他率真有趣的外在特點我們一目了然,但還應該有一種不為人知的情感隱藏在他那黑鏡片之下,這才是金先生更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一)重情

(1)給逝去的人林徽因過生日——重于情深于情。其情也特別的深特別的純粹特別的真摯特別的偉大。第十段中說金先生是個單身漢,這緣于他對林徽因的真摯深沉的感情!

(2)在第五段中林國達溺水而亡后,一向有趣的金岳霖先生在嘆惋林國達死了很不幸之余,竟然一節課都沒有笑容。

(二)熱愛生活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6、跟著汪先生,我們也一點一點地認識了金岳霖先生。先是他的樣子——大家一起回憶一下——“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眼鏡一只的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有點怪;再了解他的性格——不拘小節,自由隨意,真是有趣;最后我們挖掘出深埋在他骨子里的性情——重情,更熱愛生活。作者由外而內,由形入神,刻畫了一位活生生的、立體的金岳霖先生。

剛才的片段練習中,同學們用細節勾勒了老師的形象,外在形象肯定不是我們深記老師的全部內容,他那深埋于心底的情感才是更深深吸引我們的地方。下面,請大家再深入挖掘一下你們老師的內在情感,為剛才的片段練習作一個補充。

學生當堂補充。

三、小結

感謝汪曾祺先生,他不僅用平淡雋永的筆讓我們了解了一位邏輯學泰斗金岳霖先生,更教會了我們運用細節描寫由外而內、由形入神的勾勒人物的方法。任何方法學會之后,必須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學以致用。

《金岳霖先生》教學反思

從細節中感受人物的魅力。早年自己讀到有關金先生的文章時,總會驚嘆名家的獨特個性,為他們的魅力所折服。但在語文課堂,不能脫離語文的基本任務,讓學生學有所獲是最終的目的。整個環節中,感覺自己處理不好的地方有很多:

1、少了細節的詳細解讀,在文本探究過程中有點倉促,只讓學生讀了兩個段落,然后大致的講解,并沒有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去感受。

2、課堂沒有深入地拓展開,在文章中閑筆處點到了聞一多和朱自清,我只點到有學問的人都很有個性。沒有點到當時的社會背景,為什么會有那樣的情況。

3、文章的梳理很亂,寫人肯定是從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到工作入手,板書上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做,效果會更好。

4、學生沒有完全地投入到課本中,怎么都感覺他們是敷衍的態度。想起陶行知的那句“課堂是一個情境,它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它是為學生課后的理解提供一個范例”,在課堂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去讓學生說,描述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由于很多原因,效果不是很好。語文課堂的最終目的應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能有情感的提升。今后尤其要注意這些方面的把握。

值得改進的地方有:

1、不能脫離文本,始終注意細節美。即使在后半部分的學生實踐過程中,應在文本的基礎之上進行表達。如“‘林國達死了,很不幸。’這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可以抓住這其中用了句號,而為什么沒有用嘆號,這就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

2、“有趣”是本文的文眼。本文有兩處提到“有趣”,開始的“西南聯大有許多有娶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到結尾的“我想像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從實寫到虛寫,體現了作者在寫法上的技巧。

3、“有趣”和“怪”都是展現給人的性格特點。但我認為“怪”更能體現金岳霖的特點。“怪”更是“有趣”的延伸和拓展。

新教材教無定法,只要本著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角度去深入文本,肯定會有收獲的。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2)

本課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著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于世的《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教師略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出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錄音、正音。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

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

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四、朗讀課文。

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五、品讀課文。

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

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六、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反對侵略,熱愛和平,盡自己所能為和平作貢獻。

2、了解墨子;積累文言文常用詞語;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論理多用類比的寫法。

3、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敘事說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積累文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難點

鑒賞墨子的勸說技巧。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言: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碩果累累的先秦科技和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為我國古代文明增添了光彩。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逐漸被打破,私人著書和講學的風氣越來越盛;學派林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其中有影響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有一個人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選自《墨子》的文章——《公輸》。

2、作者介紹:

墨子(約前476~前390),名翟(dí),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原有71篇,現存53篇。是中國戰國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一般認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傳“非攻”(反對掠奪性戰爭)“兼愛”(既愛自己和祖國,也愛別人和別國)等主張,反映小生產者的利益和愿望。

3、作品背景:

墨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掠奪性的戰爭頻繁不已,嚴重破壞了生產,甚至使下層人民被迫“折骨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勞苦大眾的苦難,這是他提出“非攻”“兼愛”等政治主張的思想基礎。當時楚國是大國,占有兩湖一帶廣大地區。宋國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但處于戰略要地。楚國用公輸盤制造的器械,接連打敗了周圍幾個國家,于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聽到了消息,便從魯國趕到楚國去止楚攻宋。《公輸》寫的就是這件事,具體地表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朗讀

(1)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課下 注釋掃清語音障礙。

(2)小聲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及參考資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難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的疑難問題提交小組討論解決。教師巡視解惑。

(4)全班共同解決小組中有爭議的問題。

(5)教師指導學生積累本課的文言知識。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略)

2、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做好復述課文的準備。

指名學生復述課文故事。

3、要求學生一邊自行默讀課文,一邊揣摩對話的語氣、語意,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緊張的氣氛。

4、教師適當指導朗讀。略

5、分角色朗讀課文,一邊朗讀,一邊糾正,力求讀準。(敘述者、墨子、公輸盤、楚惠王)

請大家再大聲地將課文朗讀一遍,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6、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1)提問: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本文對應的雙方是墨子和楚國的公輸盤、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國的目的是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宣傳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話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3)公輸班何許人也?楚國攻打宋國的這場戰爭的性質如何?

明確:注釋②此場戰爭是“不義之戰”(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4)哪句話表現了墨子見義勇為和不辭勞苦的品質?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5)為什么墨子從得到楚國攻宋的消息到見公輸盤,中間只用“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來表達?

(因為事情緊急,刻不容緩;墨子一路上的經歷,與文章主題關系不大。)

墨子為什么如此不辭勞苦?

(為了實現“兼愛”、“非攻”的思想)

解釋“兼愛”、“非攻”

(6)文中哪句話揭示了事件的結果?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7)請以“這篇課文敘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現了________”概括課文的內容。

如:這篇課文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善辯。

集體朗讀課文,進一步領會課文內容和思路,體會對話的語氣、語意。

三、布置作業

反復閱讀課文,思考墨子是怎樣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細品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奧秘,體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一)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課文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如果你是墨子的話,你想怎樣勸阻?(如果你遇到一個身強力壯的人無緣無故地欺負一個弱小者時,你想怎樣處理?)

(1)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詞窮;

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為何先勸公輸盤?

(2)墨子是如何勸說公輸盤的呢?

墨子見公輸盤,并沒有直接勸阻,而是先設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①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不說”)

②墨子進一步說可以“獻金”,采用激將法,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真正的意圖在于步步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因為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在積極準備血腥的戰爭,但表面上必然會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公輸盤果然中計。)

③墨子怎樣給予致命一擊的?

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駁斥了他的所謂的“義”。

首先義正辭嚴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責攻宋的不智——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同時批評攻宋的不仁,因為宋本無罪。

得出結論:公輸盤的“義”是“不殺少而殺眾”,是更大的不義。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不是,是為了防止公輸盤以種種理由搪塞推托責任。)

墨子用“不可謂智’”不可謂仁”。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精讀文本,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概括人物形象。

2、通過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標題的含義。

3、嘗試探究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一次的展示課中,我們學習了寫故事梗概的`方法。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前后勾連讀書法。我還記得大家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希望在今天展示課上能再次遇見不一樣的你。

二、閱讀成果展示

(一)人物形象分析

具體實施,先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班級交流。交流要求:必須具體到某一章節得具體段落,盡量用準確語言來概括。

阿米爾:

之前:自卑、膽小、敏感、細膩、有文學天分、善妒、虛榮、軟弱、有正義感、有思想、善良,有種族歧視

之后:有良知、勇于懺悔和贖罪、擔當

哈桑:正直、善良、忠誠、勇敢、勤勞、細膩、有思想、逆來順受、純潔、善解人意、聰明、忍耐、真誠感恩寬容

(二)《追風箏的人》和《追風箏的孩子》標題比較。

交流要求:無論是認同哪種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必須做到,觀點明確,要結合文體具體內容來談依據。

認同《追風箏的孩子》。依據,

1、小說直接寫到追風箏的情節的,一個是“我”童年時風箏大賽上,哈桑為“我”追風箏,那時他11歲,還是個孩子;文章結尾寫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箏,索拉博6歲,也是個孩子。用《追風箏的孩子》為題概括了小說的主要情節。

2、如果不是風箏大賽上“我”的怯懦,就不會有后文哈桑為了追風箏而受辱的的悲劇發生。以此為題有助于推動情節發展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的情節

2、分析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人物的形象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人物語言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也是小說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邃悠遠,歌詞里卻包含著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每當這首歌回響在耳畔,我們的思緒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動人的畫面,引向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那動人心弦的爭霸故事。節選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京劇里就有《失空斬》(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孔明揮淚斬馬謖)的經典曲目。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了解《三國演義》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點注意下列字詞。

謖睿偏裨 椅角垓心文幾殛鯀干系疑兵須哨見鼓噪

2、弄清眾多出場人物

列出蜀、魏雙方出場人物,弄清相互間的關系。

3、指明學生翻譯課后練習二中出自《三國志》中的兩則史料。

明確:譯文1.諸葛亮出兵祈山。魏主曹睿加封張郃特進的官職,派他統領各路軍馬,到街亭抵御諸葛亮的將領馬謖。馬謖依仗南山的險要,不到山下據守城寨。切斷了馬謖部隊的取水道路,發動進攻,將馬謖打得大敗。

2.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攻打祈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號令明確,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離曹魏而響應諸葛亮,關中一帶,訇然震動。魏明帝親自西臨長安督戰,命令張郃抵御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率領軍隊為前鋒,與張郃在街亭交戰。馬謖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措施行動不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遷移西縣百姓千余戶,回到漢中,斬馬謖而向大眾謝罪。

4、討論:課文與史料相比,有何區別?

明確:史料所記只是一個梗概,而小說則進行了虛構和加工,加進了一些虛構的細節,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員,將魏軍主將設為司馬懿,添進了許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對話(馬謖拒諫),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做了細致描繪(揮淚斬馬謖)等。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導入:小說不同與史事,藝術的虛構正是小說的魅力所在。作為“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三國演義》,一些情節、故事乃至人物與史實有出入,或者全系文學虛構,并不影響其文學、歷史價值。唯其形象、生動,人物的性格更鮮明,一些故事情節才深入人心,為人們津津樂道,使三國往事家喻戶曉。

2、分組討論:小說中虛構的 “妙處”?

3、虛構一、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員

明確:諸葛亮為了確保街亭的安全,派王平協助馬謖,再派高翔、魏延屯兵列柳城和街亭之右,作為援軍。突出孔明善于分析形勢、小心謹慎的特征,烘托出街亭在戰略上對于蜀軍的重要性,反襯出下文馬謖的狂妄、輕率。

4、虛構二、將魏軍主將設為司馬懿

提問:史料可證,街亭之戰,魏軍主將是張邰,司馬懿與此戰無關。那么,小說為什么要將諸葛亮的對手改作司馬懿?

明確:小說中的司馬懿,既精通兵法又有實戰經驗,絕非等閑之輩。派子偵察、親自巡哨、摸清守將的謹慎、知己知彼,斷絕水道、圍而不攻、放火燒山、多次設伏的善于用兵,反襯出馬謖的狂妄輕敵、紙上談兵。

多謀善斷的司馬懿確誠心地贊嘆諸葛亮 (司馬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還從側面襯托了諸葛亮的指揮若定、用兵如神。

5、虛構三、符合人物性格的對話——馬謖拒諫

提問:賞析馬謖的語言,找出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語言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

明確:一笑:“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 (一意孤行,公然違令,目無“丞相”)

二笑:“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死守“兵法”,剛愎自用,看輕同僚)

三笑(大笑司馬懿):“彼若有命,不來圍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小覷勁敵)

小結: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驕傲蠻橫,對馬謖語言的直接描寫,充分展示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6、虛構四、人物細致的神態——諸葛亮“三哭”

明確:諸葛亮在斬馬謖前后,感情錯綜復雜。作者寫他“揮淚”、“流涕”、“大哭不已”三次哭態,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他當時豐富的內心世界。諸葛亮涕淚縱橫,一為北伐失敗痛惜,一為馬謖違令遺憾,一為識人不深悔恨。種種情感,積累良久。斬將之時,難以自抑,猛然噴發。

第一次,想起馬謖亦為人才,相處日久,“義同兄弟”,為嚴明軍紀,不能不殺,有情而不枉法,執法又不忘情,諸葛亮淚如泉涌,其情至真。不用“揩”、“抹”、“拭”等常用字,著一“揮”字,一見諸葛亮痛苦之深,一見諸葛亮決心之大。

第二次,當蔣琬勸阻他時,打動了他的心,但馬謖既立了軍令狀,“軍中無戲言”,所以忍心“流涕”說:“合當斬之。”“流涕”比“揮淚”悲傷程度又深一層,可見諸葛亮內心的矛盾,既愛惜馬謖,又不得不處治馬謖。

第三次,當“武士獻馬謖首級于階下”的時候,諸葛亮又“大哭不已”。想到有負先帝重托、未聽先帝遺囑,痛恨、悔恨、內疚、自責,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諸葛亮是個大智者,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諸葛亮此時真實情態。

小結:諸葛亮的"三哭",揭示出諸葛亮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執法嚴明、忠于蜀漢、嚴于自責、有情有義等多方面的性格。

7、總結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

A.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對比,用次要襯托主要是本文描寫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如將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謹慎,同馬謖的紙上談兵、狂妄自大對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確建議,襯托主要人物諸葛亮部署的正確。(間接描寫)

B.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的語言、情態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馬謖“三笑”、諸葛亮“三哭”)。(直接描寫)

四、探討:街亭之失,誰之過?

第一種觀點,街亭之敗,馬謖應負主要責任。馬謖狂妄自大公然違令,蜀軍咽喉之地迅速丟失,造成全局被動。諸葛亮對馬的缺點并非全無認識,對街亭布防十分細致周密,如馬謖屯兵當道抵擋司馬懿大軍,戰局會朝著有利于蜀方的方向發展。

第二種觀點,街亭之敗,諸葛亮應負主要責任。諸葛亮識人不深用人不當,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動。司馬懿評曰:"孔明用此人,如何不誤事?"諸葛亮自承"深恨己之不明",可見諸葛亮用人不當是失敗主要原因。

第三種觀點,關鍵并不在失街亭,而在諸葛亮此次北伐的戰略錯誤。蜀漢勢弱,曹魏勢強,諸葛亮戰略上處于劣勢,非用奇謀不能取勢。如從魏延之議,以奇兵經子午谷突襲長安,以主力由褒斜道猛攻都城,二地守將夏侯、曹真(二人此次皆為諸葛亮戰敗)絕非諸葛亮對手(時司馬懿賦閑苑城),則長安指日可下。司馬懿的評論可證這一觀點:"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二出祁山的失敗也證明此路不通(后北伐即不再走此道)。"諸葛一生惟謹慎",不使險招坐失良機,也只有"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五、布置作業

小作文:結合史事、人物性格、心理,分析諸葛亮一生謹慎,為什么會任用馬謖為將。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景中見情,因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體會詩詞的意境美,嘗試詩詞創作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景與情關系的處理

2、意境美的把握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由音樂(<<陽關三疊>>)引出有關別離的話題,略說離別種種,導入課文。

2、聽配樂朗誦<<雨霖鈴>>,引導學生進入詩境。初步感受本詞的.魅力。

3、設問:

柳永通過哪些手段抒寫離情別意的?從文中找出典型語句。

明確:直接抒情與借景抒情。(略)

4、重點討論分析借景抒情中景物選擇安排的妙處,寒蟬長亭晚都門\蘭舟千里煙波(上闋),楊柳岸曉風殘月(下闋),實現目標

5、介紹柳永其人。

6、再聽配樂朗誦,生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7、附以李清照詞一首,柳永詞一首,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婉約詞的特點,把握詞的意境美。

8、嘗試詩詞創作,原則為求意到即可,力爭句工。

9、結語。

附:八聲甘州柳永

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出處,正恁凝愁。

點絳唇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注:詳細內容見多媒體課件。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7)

認識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

目標:

1、 了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初中語文學習的聯系和區別

2、 了解——學科的特點和高考的要求

3、 了解——語文學習的習慣和老師的學習要求

4、 明確——語文學習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

講授要點:

一、開場白和自我介紹

二、理解“語文”

1、語文——語言、文字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說話自己能夠專心聽)

(2)說(大膽說話,大聲說話,說得條理明白)

(3)讀(表情朗讀,理解閱讀)

(4)寫(會寫各種文體的文章,達到表達的目的)

2、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聯系與區別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初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成;

(2)初中學習只要閱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閱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高中完全系統——小說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4)高中實行學分式學習。

三、語文學科的特點

1、最難學好,因為主要靠自學,老師的作用小;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了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3、語言文字的領悟力難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難寫,要靈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6、高考三樁之一,成績160——200分。

四、學好語文需要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的習慣你養成了嗎?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于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說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在短時間內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怕記怕背,懶于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從習慣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學好語文應該要有哪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在小學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為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說:“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這里說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么現代文呢?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說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流暢”。這就是說現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從美學的感受上產生心理的愉悅,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2、圍繞課后練習,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疑;4、可以根據課文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學得主動。

(三)記筆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于自己課后復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可以是抄錄的詞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說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四)勤用工具書的習慣。《現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為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這里“龜”是個易讀字,“龜裂片”一詞,結合實物,雖帶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過去,錯讀產生了!查一下工具書就知道,這里“龜”有兩個讀音,前讀“guī”后讀“jūn”,又認識了一個古地名“龜池”的讀音。俗話說“平時學習懶一懶,考試分數減一減”,你容易錯的,也是考試容易考的,為什么不勤用工具書呢?

(五)思考和說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于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后“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眾說話。口語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說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常在公眾場合說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于那些公眾場合說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說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于沉悶狀態,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六)課外閱讀的習慣。要學好語文,僅靠《語文》書遠遠不夠。像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規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如規定一個高中生三年的閱讀總量不少于300萬字,并開列了課外閱讀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還配備了《語文讀本》給學生課外閱讀。幾年下來,我們發現不少學校、不少同學并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處于放任式、束之高擱式。可以說,缺少課外閱讀,很難形成語文的悟性。

(七)勤寫勤練的習慣。多寫,手不生疏;勤練,熟能生巧。完成課內作業后,適當做點課外練習,對于提高自己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補益的。

(八)整理積累的習慣。這是要求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筆記,又或是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整理文言文“為”的讀音:1、wéi①當動詞用,②表被動,③句末語氣詞;2、wèi當介詞,表示“為了”或“替”講。經過總結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九)總結得失的習慣。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后,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后,一個專項訓練結束后,一次作文評講后,一次考試后,都要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體會,這樣可以鞏固、強化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借此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其不足。

(十)書寫清楚的習慣。凡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都要養成書寫清楚、文面整潔的習慣。讓看的人一目了然,不能讓人家難辨認,看得煩躁。中考閱卷、高考閱卷,書寫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虧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在習慣養成中走向“要學、會學、堅持學”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后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

五、語文學習的境界

(1)要學——態度問題

(2)會學——方法問題

(3)能學——持衡問題

六、具體要求:

(1)工具書齊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

(2)早讀天天讀,一半時間不能少;

(3)課前先預習,不預習不聽課;

(4)課上認真聽,身心投入勤用腦;

(5)課堂記筆記,課后看筆記;

(6)作業天天做,不等老師布置自覺做;

(7)晚自修的語文課計劃安排有效率;

(8)每周周記一小篇,每周大作一大篇;

(9)硬作業硬完成,軟作業也要硬完成;

(10)給人看的東西書寫要清楚。

七、學好語文的意義

學好語文,高考有門;

學好語文,事業有成;

學好語文,人上之人;

八、總結

語文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三性記性悟性靈性

語文境界要學會學能學

語文學習習慣十個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8)

教學目的:

1、學會9個字,認識7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國家尊嚴時的凜然正氣。

教學重、難點:

明白楚王為難晏子的原因,領略他的聰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劇本的'特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資料導入:

1、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晏子的資料,誰來和我們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資料。

3、今天我們來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國時發生了什么?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思考:這篇課文和以前學過的課文有哪些不同?

2、畫出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樣侮辱,和晏子怎樣反駁的相關語句。

三、學習課文第一幕:

1、同學們發現這篇課文和以前的課文有什么不同了嗎?

2、小結:這篇課文的形式很特別,是劇本。劇本首先要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并根據事情的發展把故事分成幾幕;有場景的介紹;故事的發展主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推進;今天我們來學習這個劇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學們讀了課文,你們覺得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出楚王的傲慢無禮,目空一切。

5、練習分角色朗讀。

6、楚王為什么要為難晏子?

四、學習課文第二幕:

1、過渡:楚王想好了要讓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嗎?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提示語言。

2、通過朗讀課文,同學們覺得晏子具有怎樣的品質?

3、全班交流,領略晏子的沉著和論辯的機智。

4、指名分角色朗讀。

五、拓展延伸:

在小組里演一演這兩幕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9)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達到熟讀,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積累文言詞語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語法現象。

3、結合時代背景,體味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法與學法]

采用以誦讀為主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誦讀課文,歸納重點字詞句,以達到熟讀全文、背誦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背景提示:(可讓學生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回答)

吳越是春秋后期興起的.兩個大國。兩國經常攻戰不休。公元前496年,吳攻越,吳師敗績,吳王闔閭受傷死去。兒子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夫差為報父仇攻越,敗越于春椒(今江蘇蘇州),又乘勝攻入越都。越王勾踐即位三年后討伐吳國,在五湖大敗,率五千甲退守于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并使人向吳求和。本文就從這里開始

二、教師范讀或聽錄音

三、講讀文章第一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質疑,教師答疑,掃清字詞

注意:實詞------棲、退、進、資、行、成

虛詞------乃、則、夫、雖、之、然

固定短語------無乃……乎?

特殊句式------何后之有?

古今異義------行成

3.思考:

⑴.開篇寫“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為何用一“棲”字,而不用“退”“守”“軍”等字?

探究學習:《史記》中稱:“猶鳥棲于木以避害也。”這就形象地寫出了勾踐兵敗退守會稽山的窘迫、凄惶。

⑵.勾踐事急而求賢,越國大夫種對勾踐“求謀臣”所持的觀點是什么? 文種用了一段精彩的語言闡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道理,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學習:凡事應該早做準備。比喻說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

⑶.本段大意:勾踐求賢,文種定計,向吳求和。

四、講解文章第二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

2、利用注解,學生自我疏通字詞

3、教師點撥:

實詞------說、暴露、更、致、誓、帥、蕃、取、免、餼、釋、潔、禮

虛詞------于、以、而

通假字------帥、取、免、政、摩厲、

難句翻譯------

4.思考:

⑴、勾踐對內對外“請更”,有哪些具體措施?

對內: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對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⑵、勾踐這一系列的“更”,其目的是什么?

臥薪嘗膽,準備復國

⑶、為復國勾踐采取了那些一系列具體措施?

鼓勵生育,減免賦稅,廣招賢才,休養生息。

⑷、按說,富民強邦,重點應是發展生產,但文中勾踐制訂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圍繞繁衍人口這個中心,特別是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這是為什么?

探究學習:此即《左傳》所稱的“十年生聚”。需知在生產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時期,一個國家要強盛,要發展生產,首先需要的是勞動力;同時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是兵員的多寡。勾踐要復興越國,首先重視發展人口,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給予更多的獎賞,不過是為了贏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時勾踐給予“達士”優厚待遇,禮賢下士,廣攬人才,說明他在重視人口數量的同時,更注重人口質量。

五、作業:背誦全文

高中語文設計教案電子版(篇10)

一、教學目標

1、識記文章中的關鍵文言詞語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

2、學生通過朗讀法和小組討論,學習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修辭手法,掌握論證技巧。

3、學生體會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及其對于治國安邦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學習本文的中心論點和修辭手法,掌握論證技巧。

教學難點:學生體會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及其對于治國安邦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問學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也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貴君輕的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板書:寡人之于國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文章并結合課下 注釋和工具書,解決文言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獨用法、“兇”“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2、學生再讀文章,梳理文章的內容層次。

明確:點明主題——“民不加多,為何?”孟子針對疑問,巧用比喻進行答疑,解決“民不加多”的疑問。再次,解決“民加多”主要包括:農糧生產、水產養殖和林木種植。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應有的態度是“王無罪歲”。(板書:民不加多?)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孟子在說明梁惠王與鄰國政策無本質區別時,為什么不直接說明,而是“以戰喻”?

明確:

(1)梁惠王好戰,對于戰爭十分熟悉,這樣說,具有啟發性,便于接受;

(2)運用比喻論證,且十分恰當和貼切,使話語和論證充滿邏輯,文字的生動和從容,體現孟子的機智和風趣。(板書:比喻論證:戰喻)

2、請同學們思考,以現代眼光審視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內涵?(板書:王道)

明確:

(1)解決溫飽問題,有糧吃,有房住,不饑不寒,養生喪死無憾。

(2)進行思想教語,興辦教育,敬老愛幼,文明之花盛放。

(3)嚴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觀條件。現代生活的`意義:啟示我們要維持生態平衡,增強環保意識,解決經濟快速發展而來的日趨嚴重的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問題。

3、本文論辯藝術的技巧有什么?(板書:論證技巧)

明確:

(1)恰當地運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運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強氣勢。對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齊中具有參差之美,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

(2)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環環相扣。

(3)口語化,生動多趣。辯論說理講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誘,爭取主動,易于接受。(板書:修辭:排、偶)

(四)拓展延伸

補充說明有關于孟子的思想主張和治國策略。

明確:

(1)“民貴君輕”的安邦之策;

(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論”;

(3)延續了孔子的“仁政”思想;

(4)不同于莊子的“恣肆汪 洋”的浪漫主義,孟子風格是闡論明理的現實主義。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回顧文章的條理和思路,并結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個問題,鞏固知識要點。

作業:請同學想一想,你如果是梁惠王的謀臣,將會用什么方法使帝王明白治國策略的欠妥之處呢?(要求:字數不限,要有條理,符合實際情況。)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文言文教學要注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在理解基本內容后,剖析深層思想和現實意義。因此教師要以讀為主線,安排朗讀和誦讀,帶領學生翻譯文本并理解文意。本文凝結了孟子的論辯技術和治國安邦之策,因此,要結合孟子所處時代進行教學。

923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首页 - 军军小站|张军博客| 干法制粒机_智能干法制粒机_张家港市开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专业广州网站建设,微信小程序开发,一物一码和NFC应用开发、物联网、外贸商城、定制系统和APP开发【致茂网络】 | 复盛空压机配件-空气压缩机-复盛空压机(华北)总代理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艾默生变频器,艾默生ct,变频器,ct驱动器,广州艾默生变频器,供水专用变频器,风机变频器,电梯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代理-广州市盟雄贸易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艾默生变频器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商 | 电子天平-华志电子天平厂家 | B2B网站_B2B免费发布信息网站_B2B企业贸易平台 - 企资网 | 阳光1号桔柚_无核沃柑_柑橘新品种枝条苗木批发 - 苧金网 | 水质传感器_水质监测站_雨量监测站_水文监测站-山东水境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清运公司_环卫保洁公司_市政道路保洁公司-华富环境 | bng防爆挠性连接管-定做金属防爆挠性管-依客思防爆科技 | 浇钢砖,流钢砖_厂家价低-淄博恒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会议会展活动拍摄_年会庆典演出跟拍_摄影摄像直播-艾木传媒 | 交联度测试仪-湿漏电流测试仪-双85恒温恒湿试验箱-常州市科迈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臻知网大型互动问答社区-你的问题将在这里得到解答!-无锡据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卡诺亚轻高定官网_卧室系统_整家定制_定制家居_高端定制_全屋定制加盟_定制家具加盟_定制衣柜加盟 | 带式压滤机_污泥压滤机_污泥脱水机_带式过滤机_带式压滤机厂家-河南恒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无线讲解器-导游讲解器-自助讲解器-分区讲解系统 品牌生产厂家[鹰米讲解-合肥市徽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纺布包装机|径向缠绕包装机|缠绕膜打包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洁净化验室净化工程_成都实验室装修设计施工_四川华锐净化公司 | 东莞市海宝机械有限公司-不锈钢分选机-硅胶橡胶-生活垃圾-涡电流-静电-金属-矿石分选机 | 铝合金线槽_铝型材加工_空调挡水板厂家-江阴炜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右手官网|右手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创新设计|医疗产品结构设计|EMC产品结构设计 | 立式_复合式_壁挂式智能化电伴热洗眼器-上海达傲洗眼器生产厂家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禹城彩钢厂_钢结构板房_彩钢复合板-禹城泰瑞彩钢复合板加工厂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志高装潢官网-苏州老房旧房装修改造-二手房装修翻新 | 二维运动混料机,加热型混料机,干粉混料机-南京腾阳干燥设备厂 | 磷酸肌酸二钠盐,肌酐磷酰氯-沾化欣瑞康生物科技 | 药品/药物稳定性试验考察箱-埃里森仪器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蒜肠网-动漫,二次元,COSPLAY,漫展以及收藏型模型,手办,玩具的新媒体.(原变形金刚变迷TF圈) | 网站建设-高端品牌网站设计制作一站式定制_杭州APP/微信小程序开发运营-鼎易科技 | 安徽合肥项目申报咨询公司_安徽合肥高新企业项目申报_安徽省科技项目申报代理 | 武汉森源蓝天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协同解决方案 | 无线遥控更衣吊篮_IC卡更衣吊篮_电动更衣吊篮配件_煤矿更衣吊篮-力得电子 | 西门子气候补偿器,锅炉气候补偿器-陕西沃信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花纹铝板,合金铝卷板,阴极铝板-济南恒诚铝业有限公司 | 航拍_专业的无人机航拍摄影门户社区网站_航拍网| 光栅尺厂家_数显表维修-苏州泽升精密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