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都有哪些?數(shù)學定義的三種主要類型被稱為邏輯學家、直覺主義者和形式主義者,每一種都反映了不同的哲學思想流派。存在嚴重問題,一般沒人接受,不和解似乎可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膶W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1】
高中數(shù)學趣味競賽題(共10題)
1 、撒謊的有幾人
5個高中生有,她們面對學校的新聞采訪說了如下的話:
愛:“我還沒有談過戀愛。” 靜香:“愛撒謊了。”
瑪麗:“我曾經(jīng)去過昆明。” 惠美:“瑪麗在撒謊。”
千葉子:“瑪麗和惠美都在撒謊。” 那么,這5個人之中到底有幾個人在撒謊呢?
2、她們到底是誰
有天使、惡魔、人三者,天使時刻都說真話,惡魔時時刻刻都說假話,人呢,有時候說真話,有時候說假話。
穿黑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天使。” 穿藍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人。” 穿白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惡魔。”那么,這三人到底分別是誰呢?
3、半只小貓
聽說祖父家的波斯貓生了好多小貓,喜歡貓的我興高采烈地來到祖父家。可是,只剩下1只小貓了。
“一共生了幾只小貓呀?” “猜猜看,要是猜中了,就把剩下的這只小貓給你。附近的寵物店聽說以后,馬上來買走了所有小貓的一半和半只。” “半只?”“是啊,然后,鄰居家的老奶奶無論如何都要,所以就把剩下的一半和另外半只給了她。這就是只剩下1只小貓的原因。那么你想想看,一共生了幾只小貓呢?
4、被蟲子吃掉的算式
一只愛吃墨水的蟲子把下圖的算式中的數(shù)字全部吃掉了。當然,沒有數(shù)字的部分它沒有吃(因為沒有墨水)。
那么,請問原來的算式是什么樣子的呢?
5、巧動火柴
用16根火柴擺成5個正方形。請移動2根火柴,使正形變成4。
6、折過來的角
把正三角形的紙如圖那樣折過來時,角?的度數(shù)是多少度?
7、星形角之和
求星形尖端的角度之和。
8、啊!雙胞胎?
丈夫臨死前,給有身孕的妻子留下遺言說,生的是男孩就給他財產(chǎn)的 2/3 、如果生的是女孩就給他財產(chǎn)的 2/5 、剩下的給妻子。
結果,生出來的是孿生兄妹——雙胞胎。這可難壞了妻子,3個人怎么分財產(chǎn)好呢?
9、贈送和降價哪個更好?
1罐100元的咖啡,“買5罐送1罐”和“買5罐便宜20%”這兩種促銷方法哪一種好呢?還是兩種方法一樣好?
10、折成15度
用折紙做成45度很簡單是吧。那么,請折成15度,你會嗎?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理解集合“屬于”關系;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
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x月x日x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課題),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二、新課教學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1.集合理論創(chuàng)始人康托爾稱集合為一些確定的、不同的東西的全體,人們能意識到這些東西,并且能判斷一個給定的東西是否屬于這個總體。
2.一般地,研究對象統(tǒng)稱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集合(set),也簡稱集。
3.關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確定性:設A是一個給定的集合,x是某一個具體對象,則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
(2)互異性:一個給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屬于這個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個體(對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應重復出現(xiàn)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樣
4.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belongto)A,記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notbelongto)A,記作aA(或aA)
5.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或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記作N__或N+;
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集,記作Q。
實數(shù)集,記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1)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如:{1,2,3,4,5},{x2,3x+2,5y3-x,x2+y2}。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說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慮元素的順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
具體方法:在大括號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強調: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x2+3x+2}與{y|y=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數(shù)},即代表整數(shù)集Z。
辨析: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shù)}。下列寫法{實數(shù)集},{R}也是錯誤的。
說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yōu)點,應該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采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采用列舉法。
三、歸納小結
本節(jié)課從實例入手,非常自然貼切地引出集合與集合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課題:§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教材分析:類比實數(shù)的大小關系引入集合的包含與相等關系。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3】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數(shù)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shù)學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職業(yè)技能、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教學目標
1.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并掌握職業(yè)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就業(yè)能力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
三、教學內容結構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由基礎模塊、職業(yè)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個部分構成。
1.基礎模塊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數(shù)為128學時。
2.職業(yè)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yè)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安排教學,教學時數(shù)為32~64學時。
3.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繼續(xù)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教學時數(shù)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
四、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本大綱教學要求用語的表述1.認知要求(分為三個層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識的含義及其簡單應用。
理解:懂得知識的概念和規(guī)律(定義、定理、法則等)以及與其它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掌握:能夠應用知識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去解決一些問題。2.技能與能力培養(yǎng)要求(分為三項技能與四項能力)
計算技能:根據(jù)法則、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驟,正確地進行運算求解。計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確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及常用的數(shù)學工具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技能:按要求對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表格)進行處理并提取有關信息。觀察能力:根據(jù)數(shù)據(jù)趨勢,數(shù)量關系或圖形、圖示,描述其規(guī)律。
空間想象能力:依據(jù)文字、語言描述,或較簡單的幾何體及其組合,想象相應的空間圖形;能夠在基本圖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關系,或根據(jù)條件畫出圖形。
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能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簡單數(shù)學相關問題,作出分析并運用適當?shù)臄?shù)學方法予以解決。
數(shù)學思維能力:依據(jù)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運用類比、歸納、綜合等方法,對數(shù)學及其應用問題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判斷、推理和求解;針對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會選擇合適的模型(模式)。
(二)教學內容與要求1.基礎模塊(128學時)
第1單元集合(10學時)
第2單元不等式(8學時)
第6單元數(shù)列(10學時)
第7單元平面向量(矢量)(10學時)
第8單元直線和圓的方程(18學時)
第10單元概率與統(tǒng)計初步(16學時)
2.職業(yè)模塊
第2單元坐標變換與參數(shù)方程(12學時)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1.知識內容與結構分析
集合論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在高中數(shù)學中,集合的初步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shù)學語言的基礎,集合論以及它所反映的數(shù)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中得到應用.課本從學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數(shù)集合、有理數(shù)的集合等)出發(fā),結合實例給出了元素、集合的含義,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的抽象、概括發(fā)展了邏輯思維能力.
2.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能選擇合適的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3.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
由于本節(jié)新概念、新符號較多,雖然內容較為淺顯,但不應講得過快,應在講解概念的同時,讓學生多閱讀課本,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號的使用.通過問題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總結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在初中,學生學習過一些點的集合或軌跡,如:平面內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圓);到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對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定的幫助,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要把這個“集合”推廣,它不僅僅是點的集合或圖形的集合,而是“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集合語言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基本語言,使用這種語言,不僅有助于簡潔、準確地表達數(shù)學內容,還可以用來刻畫和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學習集合,可以發(fā)展同學們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知道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
(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舉法和描述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能選擇合適的語言(如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提高語言轉換和抽象概括能力,樹立用集合語言表示數(shù)學內容的意識.
3.情態(tài)與價值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能夠解決相關問題,獲得數(shù)學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2.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表示集合.
【教學思路】
通過實例以及學生熟悉的數(shù)集,引入集合的概念,進而給出集合的表示方法,學生通過自我體會、自主學習、自我總結達到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的目的.教學過程按照“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歸納總結——獲得新知——自我檢測”環(huán)節(jié)安排.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提前留給學生預習方案:a.預習初中數(shù)學中有關集合的章節(jié);b.預習本節(jié)內容,試著找出與以往的聯(lián)系;c.搜集生活中的集合的使用實例。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集合的知識,在小學和初中,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了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數(shù)的集合,有理數(shù)的集合,不等式x-7<3的解得集合,到一個頂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即圓),等等。現(xiàn)在呢,我要說的是:我們大家通過對初中知識的預習和對本節(jié)課的預習我相信你們能夠很大一部分已經(jīng)掌握了本節(jié)知識的主要問題,對不對?(同學們會高興地說:對!)
下面我們分三個小組,做個游戲,好不好?我們互相競賽答題,互相評論優(yōu)點與不足,好不好?(同學們在被調動起情緒的時候應該說:好!)
教與學的過程:
預設問題設計意圖師生活動教師活動
一組二組三組活動同學們,通過看課本2頁的(1)至(8)個例子,同學們有什么啟發(fā)嗎?提出一個模糊一點的問題,留給三組學生更寬的思考空間。啟發(fā)思考,激發(fā)興趣。教師點撥,及時糾正偏差的回答方向。(理想答案:我們學過很多集合的知識了。我們會舉出一些集合的例子。)
學生三個組分組輪流回答。你能說出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為集合的定義及含義的給出作出鋪墊,并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后給出準確的定義:我們把研究的對象稱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set)(簡稱集).學生討論,分組輪流回答。你們能說出元素與集合是什么關系嗎?怎么表示呀?用什么額符號表示啊?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對元素與集合的關系記憶更深刻。教師指導學生得出準確答案。(理想答案:集合是整體,元素是個體,集合有元素組成。集合用大寫字母表示,例如A;元素用小寫字母表示,例如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集合A,記做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記做A)學生討論,分組輪流回答。
可以互相挑出對方回答問題的錯誤來比賽。我們描述集合常用哪些方法呢?怎么表示?引導學生認識集合的兩種常見表示方法。教師引導指正。(理想答案:列舉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并用花括號“{}”括起來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舉法。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稱為描述法。具體方法是:在花括號內線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同學們上黑板邊回答邊演練。誰能試著說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點啊?拓展知識,讓學生對元素的特征有極愛哦理性的認識,并開發(fā)其探究思維。教師點撥。(理想答案:元素一旦給出是確定的,確定性,沒有相同的,互異性,是沒有順序的,無序性。
即(1)確定性:對于任意一個元素,要么它屬于某個指定集合,要么它不屬于該集合,二者必居其一。
(2)互異性:同一個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無序性:任意改變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它們仍然表示同一個集合。)學生探究討論,回答。什么叫兩個集合相等呢?深刻理解集合。教師給出答案。(如果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稱這兩個集合是相等的。)學生探討回答。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三角函數(shù)的誘導公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B版)數(shù)學必修四,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其主要內容是公式(一)至公式(四)。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公式(三)。教材要求通過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定義和公式(一)(二)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之間關系,進而發(fā)現(xiàn)三角函數(shù)值的關系。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案背景:
通過學生在已經(jīng)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定義和公式(一)(二)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之間關系,進而發(fā)現(xiàn)三角函數(shù)值的關系。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為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要求。因此本節(jié)內容在三角函數(sh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題,以發(fā)現(xiàn)為主線,盡力滲透類比、化歸、數(shù)形結合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采用提出問題、啟發(fā)引導、共同探究、綜合應用等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借助單位圓探究誘導公式。
能正確運用誘導公式將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化為銳角三角函數(shù)。
教學重點:
誘導公式(三)的推導及應用。
教學難點:
誘導公式的應用。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情景設計:
一.復習回顧:
1. 誘導公式(一)(二)。
2. 角 (終邊在一條直線上)
3. 思考:下列一組角有什么特征?( )能否用式子來表示?
二.新課:
已知 由
可知
而 (課件演示,學生發(fā)現(xiàn))
所以
于是可得: (三)
設計意圖:結合幾何畫板的演示利用同一點的坐標變換,導出公式。
由公式(一)(三)可以看出,角 角 相等。即:
公式(一)(二)(三)都叫誘導公式。利用誘導公式可以求三角函數(shù)式的值或化簡三角函數(shù)式。
設計意圖:結合學過的公式(一)(二),發(fā)現(xiàn)特點,總結公式。
1. 練習
(1)
設計意圖:利用公式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小組研究討論,得到新公式。
(學生板演,老師點評,用彩色粉筆強調重點,引導學生總結公式。)
三.例題
例3:求下列各三角函數(shù)值:
(1)
(2)
(3)
(4)
例4:化簡
設計意圖:利用公式解決問題。
練習:
(1)
(2) (學生板演,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觀察公式特點,選擇公式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將任意角三角函數(shù)轉化為銳角三角函數(shù),體現(xiàn)轉化化歸,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應用解決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課后練習A、B組
六.課后反思與交流
很榮幸大家來聽我的課,通過這課,我學習到如下的東西:
1.要認真的研讀新課標,對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把握要到位
2.注意板書設計,注重細節(jié)的東西,語速需要改正
3.進一步的學習網(wǎng)頁制作,讓你的網(wǎng)頁更加的完善,學生更容易操作
4.盡可能讓你的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的思考,能夠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享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5.上課的生動化,形象化需要加強
聽課者評價:
1.評議者:網(wǎng)絡輔助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態(tài)大方,作為新教師,開設校際課,勇氣可嘉!建議:感覺到老師有點緊張,其實可以放開點的,相信效果會更好的!重點不夠清晰,有引導數(shù)學時,最好值有個側重點;網(wǎng)絡設計上,網(wǎng)頁上公開的推導公式為上,留有更大的空間讓學生來思考。
2.評議者:網(wǎng)絡教學效果良好,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空間發(fā)揮,教學設計得好;建議:課堂講課聲音,語調可以更有節(jié)奏感一些,抑揚頓挫應注意課堂例題練習可以多兩題。
3.評議者:平臺的使用;建議:應重視引導學生將一些唾手可得的有用結論總結出來,并形成自我的經(jīng)驗。
4.評議者: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進行探究。
建議:課件制作在線測評部分,建議不能重復選擇,應全部做完后,顯示結果,再重復測試;多提問學生。
( 1)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長,語調相對平緩,總結時,給學生一些激勵的語言更好
( 2)這樣子的教學可以提高上課效率,讓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
( 3)網(wǎng)絡平臺的使用,使得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存在問題:1.公式對稱性的誘導,點與點的對稱的誘導,終邊的關系的誘導,要進一步的修正;2.公式的概括要注意引導學生怎么用,學習這個誘導公式的作用
( 4)給學生答案,這個網(wǎng)頁要進一步的修正,答案能否不要一點就出來
( 5)1.板書設計要進一步的加強,2.語速相對是比較快的3.練習量比較少
( 6)讓學生多探究,課堂會更熱鬧
( 7)注意引入的過程要帶有目的,帶著問題來教學,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
( 8)教學模式相對簡單重復
( 9)思路較為清晰,規(guī)范化的推理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6】
教學目的:
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并能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圓的標準方程及有關運用
教學難點:
標準方程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究標準方程
二、掌握知識,鞏固練習
練習:⒈說出下列圓的方程
⑴圓心(3,-2)半徑為5⑵圓心(0,3)半徑為3
⒉指出下列圓的圓心和半徑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⒊判斷3x-4y-10=0和x2+y2=4的位置關系
⒋圓心為(1,3),并與3x-4y-7=0相切,求這個圓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講解例題
例1、圓心在y=-2x上,過p(2,-1)且與x-y=1相切求圓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數(shù)的數(shù)學方法)
練習:1、某圓過(-2,1)、(2,3),圓心在x軸上,求其方程。
2、某圓過A(-10,0)、B(10,0)、C(0,4),求圓的方程。
例2:某圓拱橋的跨度為20米,拱高為4米,在建造時每隔4米加一個支柱支撐,求A2P2的長度。
例3、點M(x0,y0)在x2+y2=r2上,求過M的圓的切線方程(一題多解,訓練思維)
四、小結練習P771,2,3,4
五、作業(yè)P811,2,3,4
學生高考數(shù)學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斜二測畫法畫水平設置的平面圖形的直觀圖。
(2)采用對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畫空間圖形與在中心投影下畫空間圖形兩種方法的各自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和類比,利用斜二測畫法畫出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提高空間想象力與直觀感受。
(2)體會對比在學習中的作用。
(3)感受幾何作圖在生產(chǎn)活動中的應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值的直觀圖。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1.學法:學生通過作圖感受圖形直觀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體的過程。
2.教學用具:三角板、圓規(guī)
四、教學思路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
1.我們都學過畫畫,這節(jié)課我們畫一物體:圓柱
把實物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畫。
2.學生畫完后展示自己的結果并與同學交流,比較誰畫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樣才能畫好物體的直觀圖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主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正六邊形的直觀圖,由學生閱讀理解,并思考斜二測畫法的關鍵步驟,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及時給予點評。
畫水平放置的多邊形的直觀圖的關鍵是確定多邊形頂點的位置,因為多邊形頂點的位置一旦確定,依次連結這些頂點就可畫出多邊形來,因此平面多邊形水平放置時,直觀圖的畫法可以歸結為確定點的位置的畫法。強調斜二測畫法的步驟。
練習反饋
根據(jù)斜二測畫法,畫出水平放置的正五邊形的直觀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檢查。
2.例2,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圓的直觀圖
教師引導學生與例1進行比較,與畫水平放置的多邊形的直觀圖一樣,畫水平放置的圓的直觀圖,也是要先畫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點,由于不能像多邊那樣直接以頂點為代表點,因此需要自己構造出一些點。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如何構造出需要的一些點,與學生共同完成例2并詳細板書畫法。
3.探求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的畫法
(1)例3,用斜二測畫法畫長、寬、高分別是4cm、3cm、2cm的長方體ABCD-A’B’C’D’的直觀圖。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要注意對每一步驟提出嚴格要求,讓學生按部就班地畫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幾何體的三視圖、課本P15圖1.2-9,請說出三視圖表示的幾何體?并用斜二測畫法畫出它的直觀圖。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完成,教師巡視幫不懂的同學解疑,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圖形尺寸大小之間的關系。
4.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課本P17圖1.2-12,讓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畫空間圖形與在中心投影下畫空間圖形的各自特點。
5.鞏固練習,課本P16練習1(1),2,3,4
三、歸納整理
學生回顧斜二測畫法的關鍵與步驟
四、作業(yè)
1.書畫作業(yè),課本P17練習第5題
2.課外思考課本P16,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