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初二數學教案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都有哪些?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老師初二數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應用所學的函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會建構函數“模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一次函數的應用問題,發展抽象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變量與對應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數觀點,體會一次函數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2.難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3.關鍵:從數形結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應用思維.
教學方法
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數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范例點擊,應用所學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勻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勻速跑10分,試寫出這段時間里她的跑步速度y(單位:米/分)隨跑步時間x(單位:分)變化的函數關系式,并畫出函數圖象.
y=
【例6】A城有肥料200噸,B城有肥料300噸,現要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從A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每噸20元和25元;從B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每噸15元和24元,現C鄉需要肥料240噸,D鄉需要肥料260噸,怎樣調運總運費最少?
解:設總運費為y元,A城往運C鄉的肥料量為x噸,則運往D鄉的肥料量為(200-x)噸.B城運往C、D鄉的肥料量分別為(240-x)噸與(60+x)噸.y與x的關系式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
由圖象可看出:當x=0時,y有最小值10040,因此,從A城運往C鄉0噸,運往D鄉200噸;從B城運往C鄉240噸,運往D鄉60噸,此時總運費最少,總運費最小值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噸,B城有肥料200噸,其他條件不變,又應怎樣調運?
二、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19練習.
三、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學生自我評價本節課的表現.
四、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課本P120習題14.2第9,10,11題.
板書設計
14.2.2一次函數(4)
1、一次函數的應用例: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 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 和 ,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 通過二次根式性質 和 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二次根的意義;(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二)引入新課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 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 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 是二次根式嗎? 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 是二次根式,而 ,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 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 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 有意義.
例3 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1) (2) (3) (4)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 ,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 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 是二次根式.
(3) ,且x≠0,∴x>0,當x>0時, 是二次根式.
(4) ,即 ,故x-2≥0且x-2≠0, ∴x>2.當x>2時, 是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 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
(2)由 ,得3a-1>0,解得 .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 ,式子 是二次根式. 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并且能夠作出一個簡單平面圖形關于某一直線的軸對稱圖形,還能夠通過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這節課我們就是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①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②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問題:那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滿足軸對稱的條件的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將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一種成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做一個等腰三角形.
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C,連結AB、BC、CA,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底角.同學們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請找出它的對稱軸.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有什么關系?
3.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
4.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
結論: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因為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所以把這兩條腰重合對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要求學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進行折疊,找出它的對稱軸,并看它的兩個底角有什么關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平分線對折,發現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而且還可以知道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也是底邊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稱作“三線合一”).
由上面折疊的過程獲得啟發,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同學們現在就動手來寫出這些證明過程).
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底邊BC的中線AD,因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頂角∠BAC的角平分線AD,因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 ∠BDC=90°.
[例1]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數.
分析:根據等邊對等角的性質,我們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個內角.
把∠A設為x的話,那么∠ABC、∠C都可以用x來表示,這樣過程就更簡捷.
解:因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 ∠BDC=∠A+∠ABD=2x,
從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師]下面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Ⅲ.隨堂練習:1.課本P51練習 1、2、3. 2.閱讀課本P49~P51,然后小結.
Ⅳ.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頂角的平分線,并且它的頂角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這些性質,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它們.
Ⅴ.作業: 課本P56習題12.3第1、2、3、4題.
板書設計
12.3.1.1 等腰三角形
一、設計方案作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質: 1.等邊對等角 2.三線合一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會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難點: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
3.認知難點與突破方法
教學難點是靈活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將分式變形.突破的方法是通過復習分數的通分、約分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導出通分、約分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地將分式變形.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學生觀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相應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這個整式,填到括號里作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變.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進一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約分是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通分是要正確地確定各個分母的最簡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教師要講清方法,還要及時地糾正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使學生在做提示加深對相應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習題16.1的第5題是:不改變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這一類題教材里沒有例題,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質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
“不改變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號”是分式的基本性質的應用之一,所以補充例5.
四、課堂引入
1.請同學們考慮:與相等嗎?與相等嗎?為什么?
2.說出與之間變形的過程,與之間變形的過程,并說出變形依據?
3.提問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類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質.
五、例題講解
P7例2.填空:
[分析]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
P11例3.約分:
[分析]約分是應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個整式,使分式的值不變.所以要找準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約分的結果要是最簡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確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數的最小公倍數,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冪的積,作為最簡公分母.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5)
教學過程
I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回顧上節課講過的等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1.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有三條對稱軸.
2.等邊三角形每一個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其中1、2是等邊三角形的性質;3、4的等邊三角形的判斷方法.
II例題與練習
1.△ABC是等邊三角形,以下三種方法分別得到的△ADE都是等邊三角形嗎,為什么?
①在邊AB、AC上分別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別在邊AB、AC上.
③過邊AB上D點作DE∥BC,交邊AC于E點.
2.已知:如右圖,P、Q是△ABC的邊BC上的兩點,,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顯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邊三角形,每個角都是60°.又知△APB與△AQC都是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質即可推得∠PAB=30°.
3.P56頁練習1、2
III課堂小結:1.等腰三角形和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條件
V布置作業:1.P58頁習題12.3第ll題.
2.已知等邊△ABC,求平面內一點P,滿足A,B,C,P四點中的任意三點連線都構成等腰三角形.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6)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二、新授:
1.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三邊相等;三角都是60°;三邊上的中線、高、角平分線相等
2.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注意:推論1是判定一個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方法.推論2說明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個角是600,不論這個角是頂角還是底角,就可以判定這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推論3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關系.
3.由學生解答課本148頁的例子;
4.補充:已知如圖所示,在△ABC中,BD是AC邊上的中線,DB⊥BC于B,
∠ABC=120o,求證:AB=2BC
分析由已知條件可得∠ABD=30o,如能構造有一個銳角是30o的直角三角形,斜邊是AB,30o角所對的邊是與BC相等的線段,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老師初二數學教案(篇7)
復習目標:
1. 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2.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會利用其進行約分。
3. 了解分式值的正負或為零的條件。
知識點復習:
1.分式的概念::
練習:(1) 在 、 、 、 、 、 、 3a2- b 、 中是分式的有
(2).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有( )
,(x+3)÷(x-5),-a2,0, ,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練習:(3)當x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 , ,
(4).分式 有意義的條件是( )
A. x≠0 B.y≠0 C.x≠0或y≠0 D.x≠0且y≠0
(5).若A=x+2,B=x-3,當x______時,分式 無意義。
2.分式的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練習:(6)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7)如果正數x、y同時擴大10倍,那么下列分式中值保持不變的是( )
A. B. C. D.
(8). 若等式 成立,則A=_______.
(9). 下列化簡結果正確的是( )A. B. =0
C. =3x3 D. =a3
3.分式值的正負或為零的條件
=0 的條件________ >0 的條件________ <0的條件________
練習:(11) 當x 時,分式 的值為零。
(12). 當x= 時,分式 的值是零
(13). 當x 時,分式 的值為正數.
(14) 若分式 的值為負數,則x的取值范圍是( )
A.x>3 B.x<3 C.x<3且x≠0 D.x>-3且x≠0
(15).已知x=-1時,分式 無意義,x=4時分式的值為零,則a+b=________.)
4.整數指數冪 負指數冪: a-p= a0=1
1.計算: ; ;
2.某微粒的直徑約為4080納米(1納米=10 米),用科學記數____________米;
3.用科學記數法表示:(1)0.00150=_____________;
(2)-0.000004020=__________
第十六章分式 復習學案(2)
1.分式乘法:
練習:(1). = (2). =
2. 分式除法:
練習:(3). = (4). =
(5). =
3.分式通分:
練習:(6). 的最簡公分母是 。
(7). 通分
4.分式加減:
練習:計算(8) (9).
(10). (11)
5.化簡,求值。
1.先化簡,再求值: ,其中x=2
2. 已知 - =5,則 的值是 .
6.解分式方程
練習:1. 2.
7.分式方程無解的條件
1. 若方程 有增根,則m的值是…………( )
2.若 無解,則m的值是( )
8.方程思想的運用
1. 若關于x的方程 的解是x=2,則a= ;
2.已知關于x的方程 的解為負值,求m的取值范圍。
9.分式方程應用題
(1)A、B兩地的距離是80公里,一輛公共汽車從A地駛出3小時后,一輛小汽車也從A地出發,它的速度是公共汽車的3倍,已知小汽車比公共汽車遲20分鐘到達B地,求兩車的速度。
(2)為加快西部大開發,某自治區決定新修一條公路,甲、乙兩工程隊承包此項工程。如果甲工程隊單獨施工,則剛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隊單獨施工就要超過6個月才能完成,現在甲、乙兩隊先共同施工4個月,剩下的由乙隊單獨施工,則剛好如期完成。問原來規定修好這條公路需多長時間?
(3)某工人原計劃在規定時間內恰好加工1500個零件,改進了工具和操作方法后,工作效率提高為原來的2倍,因此加工1500個零件時,比原計劃提前了五小時,問原計劃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