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案(2023)
初二生物教案怎么寫?掌握各種類型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并付諸實踐,培養和提高師范生教學設計的能力和教學設計的研究能力,促進其教師專業化成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二生物教案(2023)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注健關康。
2、在學習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認同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選擇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說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內容與作用。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項目測試,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狀態如何?
測試題中哪些題目是評價身體健康的?哪些題目是評價心理健康的?哪些題目是評價社會適應方面的?
2.按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__________,搞好_________,還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同時還應當學會與人相處,維持良好的__________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兒童青少年積極健康的心態是
(3)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創新
運用本節所學知識和方法,對家人或親友的健康狀況作出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
————————————————————————————
(二)、非選擇題
1.按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2.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良好的和適度的 ,表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處于積極的健康狀態。
3.老師和同學都認為小南是一個品學兼優、真正健康的人,因為他:①情緒經常保持穩定;②和任何人都相處得很好;③體育成績都已達標;④能成功地調整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合理地適應環境;⑤有良好的身體素質;⑥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爭取班級的榮譽。
在這些表現中屬于身體健康的是 ;屬于心理健康的是 ;屬于社會適應能力的是 。
二、課前預習
1、自我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健康的含義,制定了健康的10條標準:
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________.com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⑤能夠抵御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⑥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位置協調。
⑦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⑧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⑩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以上10條,體現了健康所包含的身體、心理的良好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三方面的內容。要想擁有健康,就必須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質疑:什么是生活方式?
3、討論小結: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種習慣,如飲食習慣、起居習慣、日常生活安排、娛樂方式和參與社會活動等。
三、合作探究
學習任務一:認識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1、大家在課余時間收集哪些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資料?
2、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向小組同學交流。
3、你們知道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對人們健康的威脅最大,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看教材P94的“資料分析”,并結合下面的兩個討論題進行分組討論。
資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國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討論:(1)40多年來,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種類發生了哪些變化?
(2)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題?
4、結合數據資料,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再與同學一起閱讀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內容。
5、小結:在現代社會中,影響人們健康的疾病已經發生了變化,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6、探究活動: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探究實驗計劃
實驗指導:這個實驗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在制定實驗步驟和具體操作時有很多細節值得注意和重視。如選擇什么樣的酒精濃度、水蚤心臟的位置、心率的計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選擇等等。在實驗中,每一組的學生最好選擇3個以上對照實驗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兩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組必須有一定的實驗次數以求取平均值,然后從這幾種組的平均數據中分析現象和得出結論。如果是選擇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則應注意在實驗前用不同體積的清水浸泡一種品牌的香煙煙絲。
表達交流:探究活動的過程及方法,統計表格的設計。
7、匯報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并討論教材P96的兩個題目。
學習任務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根據自己的探究活動結果,說明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
2、投影展示材料:
當人喝了含有酒精的飲料后,酒精在胃和消化道上部直接吸收入血液,吸收的速度與酒精的體積分數(濃度)成正相關。酒精在被最終分解前,能對多種器官組織起作用,尤其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最為明顯,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皮膚血管擴張。飲酒過量便是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又稱“醉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現在對胃腸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的損害。酒精還可使脂肪在肝臟積累,持續飲酒過量會導致脂肪肝。因此,飲酒過量的人,肝硬化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
吸煙是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煙草燃燒后生成的煙霧成分有幾百種,其中明顯有害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煙焦油等。近幾十年來,我國的肺癌發病率急劇上升,其中約有80%的肺癌病人是因長期吸煙引起的。吸煙時,煙草的煙霧中只有約10%被吸煙者吸入,而其余的90%卻散布于空氣中。這些煙霧不但污染環境,而且使不吸煙者被動吸煙,間接受到傷害。吸煙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聯合國已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
吸毒對人體的危害就更嚴重了。吸毒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吸毒者為支付吸毒巨資而不惜詐騙、偷盜等,嚴重危害社會。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吸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更大。
3、以上的材料說明,不良的生活方式給人體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們要想擁有健康,怎么辦呢?
4、分組討論: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5、討論結束后,各組派一名學生代表將本組的討論情況向全班匯報,不完善的地方同組的同學可進行補充。
6、師生共同總結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營養配餐好,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體驗1分米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量的活動,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驗1分米的長度。
2、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3、建立 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讓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師:看樣子,米和厘米用在這里都不合適,怎么辦呢?這時就需要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來幫忙。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小棒)這根小棒有多長呢?你能試著估一估它大約有多長嗎?(學生匯報)
2、量一量。
(1)看來同學們的估測結果各不相同,那么這根小棒究竟有多長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辦法知道它的長度嗎?(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師一樣長的小棒,趕快行動量一量吧。
3、學生匯報測量結果。
4、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 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5、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6、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7、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8、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教具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9、用分米量。
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量完后學生匯報交流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3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 ”,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
(2)一張床長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四、課堂作業:
1、口算:
18÷3= 3400-300= 120+400= 21÷7=6×7= 45÷5=
2、填空:
3厘米=( )毫米 ( )厘米=5分米 6分米=( )厘米
100毫米=( )厘米 ( )分米=4米 60毫米=( )厘米
3厘米5毫米=( )毫米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嘗試依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
2.說出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和依據,以及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
(二)能力方面
嘗試使用一分為二,逐步劉比排列的方法對生物進行分類表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嘗試依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征進行分類。
2.教學難點
說㈩生物分類的依據。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首先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直觀感受分類的意義,認識到分類的必要性;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玉米、向日葵、油松等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逐漸建構起分類的方法模型,并能夠用表解的方式呈現分類的過程,理解植物分類的依據;接著,讓學生將初步建構起的分類方法遷移應用到動物分類上,學習用表解的方式對教材中提供的動物素材進行分類,進而建構重要概念——生物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從而突破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豐富的生物世界》短片;玉米葉和向日葵葉圖片,小麥或水稻圖片;鯨鯊、鯊色和須鯨圖片;多媒體課什。
2.學生準備
收集玉米和向日葵果實,油松的松果標本;白紙,磁鐵或透明膠。
五、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提問]
大氣逐漸冷了,如果你想通過網購給自己頭一件合適的柿服,怎樣才能快速便捷地找到你想要的棉服呢?
(針對農村學生,可創設到菜市場買菜情境,引入新課。)
[總結]
根據你想要的棉衣的“特征”進行比較和選擇,很容易就買到所需的商品。
[提問]
網站對各種商品進行分類的目的是什么?
(播放《十富的業物世界》短片)
[提問]
生物圈中的生物種類比網站上的商品種類多得多,是不是也有必要對生物進行分類?分類有什么意義?
(板書:分類的意義)
[提問]
紛繁復雜的生物世界可以分為幾大類?
[過渡]
在此基礎上,能進一步劉生物進行分類嗎,怎樣進行呢?止我們以—些常見的生物為例,做一個小小的生物分類學家吧!
(板書:如何進行分類) [回答]
進入購物網站,搜索“棉衣”,然后從搜索結果中選擇;在“服裝”類別中選擇“男裝”或“女裝”,然后再選擇“上衣”,接著選擇“棉衣”,然后根據棉衣的“品牌”、“款式”、“厚薄”、”顏色”等進行比較選擇。
[回答]
分類可以方便顧客高效快捷地找到想要的商品,同時也有利干對同類商品進行比較。
[回答]
有必要對生物進行分類。這樣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對其進行研究、保護和利用。
[回答]
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
以學創:的生活經驗為切人點, 激發學上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分類”給生活帶來了便捷。
將網站對商品的“分類”,與牛物的“分類”類比,引導學生思考生物分類的意義,進一步訓練學生類比思維能力。
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 [提問]
請大家拿出你們課前準備的玉米和向日葵“種子”,要提醒的是,你們拿出來的,實際上是果實而不是種子。看看它們的形態結構有什么異同,
(展示玉米葉和向口葵葉片圖片)
[提問]
除了種子中子葉的區別.玉米和向日葵還有什么區別嗎? 觀察玉米和向日葵的果實,
[回答)
玉米和向口葵種子外都有果皮,但玉米種子的子葉只有一片,而向日葵種子的子葉有兩片。
[回答]
玉米的葉脈基本上平行排列,向日葵的葉脈呈網狀。 通過觀察并比較植物形態結構特征的異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 (出示油松松果標本)
[提問]
油松與玉米和向日葵相比有什么異同呢?
講解玉米、葵花子為"么是果實。
[講解結構圖的表示方法]
將玉米和向日葵不同的特征并列,將它們相同的特征放在并列的不同特征上方,用線按順序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簡單的結構圖。
[引導]
通過對比六種常見植物的特征,建構出較為復雜的結構圖。
[提問]
(1)有種子的植物分為哪些類群?五種子的植物分為哪些類群?
(2)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如何排列?
(3)玉米屬于哪個植物類群?
(展示小麥或水稻的圖片)
[提問]
(1)這兩種植物屬于哪個植物類群?你是怎么判斷的?
(2)對植物分類時主要考慮了哪些特征?
[引導]
植物的這些特征就是我們分類的依據。
(板書:分類的依據:形態結構)
[小結]
對植物進行分類,需要觀察棺物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的形態特征,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處或不同處。運用二歧分類法(即一分為二,逐步對比排列)進行表解。 (觀察油松松果標本)
[回答]
三種植物都有種子、但油松的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
[活動]
學生嘗試制作簡單的結構圖,開展示交流制作的簡單結構圖;
[活動]
學生嘗試制作能區分六種常見植物的結構圖,完成教材97頁問題。
學生展示制作的結構圖。
[回答]
(1)有種子的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還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無種子的植物分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
(2)藻類柏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玉米屬于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
[回答]
(1)屬于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利用結構圖,發現小麥(或水稻)與玉米的特征最相似,可以迅速將其歸類。
(2)綜合考慮了植物根、莖、葉、果實和種子等方面的形態結構特征。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利用結構圖進行植物分類”的能力訓練目標,活躍課堂氣氛。
加深對結構圖的理解,實現“嘗試進行植物分類”的知識目標,突破重難點。
實現讓學生掌握“形態結構特征”作為分類的依據的教學日標。
小結為“嘗試對動物分類”做鋪墊。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 [過渡]
我們了解了千姿百態的植物可以根據它們的形態結構特征進行分類,那么動物又是如何分類的呢,
(展示動物圖片:鯨鯊、鯊魚利須鯨)
[提問]
鯨鯊到底該與魚分為一類,還是與鯨分為一類?
[待學生疑惑不解時講述]
鯨用肺呼吸,并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而鯨鯊和魚一樣,用鰓呼吸,無哺乳行為。
[提問]
(1)剛才在區分鯨鯊、鯨和魚時考慮了哪些特征?
(2)這些特征是哪方面的特征?
[引導]
對動物進行分類時,除考慮形態
結構特征,還需考慮生理功能的特征。
(板書:生理功能)
[引導]
對學生填寫的分類結構圖進行點評,教師尤其要注意發現和運用課堂的生成性資源。
[提問]
對細菌和真菌又該如何分類呢?
[觀察質疑)
從形態上石,鯨鯊與魚和鯨有相似之處,怎么區分它們呢?
[回答]
(1)呼吸方式,哺育后代的方式。
(2)是生理功能方面的特征。
[分組活動]
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教材99頁問題,采用和植物分類時類似的一分為二,逐步對比排列的方式,對十種動物進行分類,合作完成分類結構圖。展示交流動物分類結構圖并討論相關問題。
[回答]
細菌和真菌也能根據其形態結構利生理特征進行分類。
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質疑。
實現讓學上掌握將“生理功能特征”作為分類依據的教學目標。
突破本課重點、難點。利用結構圖.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
幫助學生完整理解“生物根據形態結構利生理特征進行分類”的概念。
總結練習
[提問)
(1)通過嘗試對一些植物和動物進行分類,你試著總結一下分類的依據和方法足什么。
(2)想一想,蝙蝠會飛,但在分類學上屬于哺乳類而不是鳥類,請說出理由。
[回答]
(1)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征;利用一分為二,再繼續對比,分步排列的力式進行分類。
(2)蝙蝠沒有羽毛,胎生、哺乳,不產卵等。
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應用的能力。
拓展提升 除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特征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生物的哪些特征進行分類,請同學們收集分類學的資料,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學生可以在課后繼續查閱關于生物分類的資料。 讓學生在課外繼續學習,拓展知識。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一、分類的意義
分類依據(特征)
二、如何進行分類
分類方式→一分為二,逐步對比排列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4)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認識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課本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能力,學會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本章學習,主要在同學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與環境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2.激發同學們保護生物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熱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基因多樣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意義。
4.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基因多樣性。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引導啟發、對比分析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的多媒體片斷或圖片。
2.學生準備:
(1)復習已學過的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種類。
(2)生物的性狀是基因控制的內容收集。
(3)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種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抓住重點,直接導課]
教師:請問“生物的多樣性”這個詞側重于哪個字?
學生:“多”字。
教師: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樣一個“多”法呢?有幾個層次內容呢?“多”的意義何在呢?好,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多媒體片斷。請注意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投放多媒體課件,有關內容如下:
畫外音:“自然界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生物。”畫面中出現:游戈的魚群、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群、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快速旋轉運動的草履蟲、成片的森林(配有節奏較快的背景音樂隨畫面一幅幅閃過)
學生:積極思維,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教師:從剛才的片斷中,你收集到多少種生物?
學生:近十種。
(注意:可適當的增加播放次數)
教師:自然界里的生物遠不止這些,到底有多少,請同學們看書P90頁圖表。
學生:分析圖表。
[概述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及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獨特性]
教師:試分析生物多樣性,從種類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學生:生物種類繁多,植物約有5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微生物約10多萬種。
教師:通過分析圖表,你能得到什么樣的信息?
學生1:表中第一豎行表示生物類群,共8種。
第二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種數,第四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占世界已知種數的百分比。
學生2:我國的-子植物在世界上占的百分比較高是26.7%。所以,我國有“-子植物故鄉”的美稱。相對的,爬行類占百分比是5.97%,相對較少。我國總種數占世界平均百分比是……14.96%。
教師:好,同學們收集信息能力相當準確。剛才同學說表中有8種生物類群,除了這8種,還有哪些類群?
學生搶答:苔蘚植物、藻類植物、微生物。
教師:從表中分析我國生物種類現狀如何?
學生:我國總數占世界已知總數的百分比是14.96%。
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我國-子植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子植物故鄉”,我國也是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脊椎動物中的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都位于世界前列。
教師:也就是說,我國物種高度豐富,除此之外,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還有其獨特性,有許多生物是我國所特有的。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比如……
學生搶答: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朱鹮、藏羚羊、丹頂鶴、蛙蛙魚……
教師:植物有……
學生:銀杉、水杉、珙桐、樹蕨、蘇鐵……
教師:很好。偷獵者將我國特有的生物賣到國外其實是一種-行為,我們一定要和這種行為做斗爭。
教師:同學們再設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學生:可能有兩種回答:是/不是。
教師:回答是的同學,你從哪知道還有新的生物品種?試舉例。
學生:舉例……
(從事例出發,過渡到基因多樣性的概述。)
教師:老師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水稻草叢矮縮病是水稻植株明顯矮化,葉片上出現斑點(白色),分蘗很小,稻谷的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的一種危害水稻生長發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難防治。后來,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野生水稻種群,這個種群對草叢矮縮病具有比較強的抵抗性,從而為培育抗草叢矮縮病的水稻新品種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見,并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這種野生水稻便是科學家新發現的生物,這種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較強的抗草叢矮縮病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種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這便是基因的多樣性。
請同學閱讀P91頁,基因的多樣性。
學生:仔細閱讀,努力理解,積極收集信息。
教師:在基因的多樣性里有兩個事例。哪兩個?
學生1:事例一:美國科學家引進我國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挽救了美國大豆生產業。
學生2:事例二: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
教師:從這兩個事例和老師剛才的舉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學生:分析討論后發言,可能有如下內容:
1.首先生物的各種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麥的形態特征由小麥細胞內基因控制,水稻的形態,特征由水稻細胞的基因控制。
2.不同種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例如小麥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種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國野生大豆和美國當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
可見,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教師:同學們收集到的信息很準確。特別是明確了生物的各種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這些品種在基因組成上是有差別的,它們構成了水稻的基因庫。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
可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的外在表現。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自然表達了我國基因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可見,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那么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意義何在?
學生:結合課后練習題2和書上例題分析。
教師:動物園飼養的華南虎產下的兩只小華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學家認為這是近親繁殖的結果,你認為這與基因多樣性有什么關系?
學生:有關系。因為近親繁殖,會使親代的雌雄華南虎以共同祖先繼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機會大大增加,這些基因遺傳給后代,就會使子代出現遺傳性疾病。
教師:這便是種內的基因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寶貴遺傳資源的反面例證。可見,基因的多樣性對物種延續有著重要意義。基因多樣性的減少會直接表達物種多樣性的減少。
(合理過渡,概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教師: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便是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生態系統的類型?
學生: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態系統。
教師:咱們生活的地區有哪些生態系統?
學生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里有魚藻、魚、浮游動物、水草等多種生物,構成一個湖泊生態系統。
學生2:我家附近有一塊地,地里種有玉米、菜豆、各種蔬菜,還有各種雜草、害蟲等多種生物,構成的是農田生態系統。
學生3:公園里有大面積的草坪,草坪里有螞蟻、蚯蚓、小昆蟲等多種生物群,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
學生4:還有森林生態系統。
教師: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陳述得也好。
總之,在各類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體。不同的生物群體要求不同生態系統。可見,生態系統是具多樣性的。
好,到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生物的多樣性有三個層次內容,它們是……
學生: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教師:它們三者的關系,你如何理解?
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比如剛才所說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每個品種基因組成上有差別,它們便構成了水稻基因庫。
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并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系。比如魚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生態系統,湖泊或海洋里除了有魚,還有魚的各種食物,像浮游動、植物、水草等。魚與其他生物種類是相聯系的。
學生2: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滅絕,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比如湖泊里的水草大量減少,會直接影響以水草為食的草魚的數量。過度放牧以及鼠害、蟲害等原因,我國草原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有些牧場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
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如牧場沙漠化,許多牧羊、牧馬、牧牛便會出現食物短缺現象,導致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
教師:可見,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認識了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容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還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內容的關系。
請同學們到大自然中去,做個有心人,繼續關注生物,關注自然。
[鞏固練習]
判斷題
1.許多藥材需要野生生物資源作為原材料。
答案:√
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答案:×
3.野生動物一旦滅絕,就無法再生出來。
答案:√
4.對于珍稀瀕危物種,除特殊需要經過批準,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
答案:√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5)
第一章 動物的主要類群
第一節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
一、腔腸動物
(代表動物:水螅,還有水母、海葵、珊瑚蟲)
1、腔腸動物的身體結構比較簡單,其中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蟲等;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圖
2、水螅的體形輻射對稱,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輻射對稱)這種體形的優點:該身體結構便于水螅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
3、水螅的身體有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細胞。
兩層細胞中間填充著他們分泌的膠狀物質。由內胚層構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與口相通。外胚層有多種細胞,如刺細胞,他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攻擊和防御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4、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5、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海蜇經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可堆積構成珊瑚礁,它不僅可以形成島嶼、加固海岸,還為海底的魚類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二、扁形動物(代表:渦蟲 )
1、蝸蟲的身體背腹扁平,形狀像柳葉。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兩個可以感光的黑色眼點。腹面有口,口內有一個管狀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動物。吃進去的食物在腸內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有口無肛門。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圖
2、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也稱左右對稱,即經過身體縱軸只有一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形的優點:能夠運動更加準確、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動物運動、捕食和防御。
3、扁形動物中像渦蟲這樣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數扁形動物是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如華枝睪吸蟲、豬肉絳蟲和血吸蟲就是常見的人體寄生蟲。這些寄生蟲消化器官簡單,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別發達
4.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一、線形動物
(代表動物:蛔蟲,還有蟯蟲、鉤蟲、絲蟲、線蟲。)
1、寄生在人的小腸里,身體呈圓柱形,有口有肛門;體表有角質層,起保護作用
2、消化管結構簡單,以人小腸里的半消化食物為食。P8-9圖
3、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無專門的運動器官,僅能緩慢蠕動。
4、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①身體細長,呈圓柱形;②體表有角質層。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代表動物:蚯蚓)還有沙蠶、水蛭等
1、體形:呈長圓筒形;前部有一段體節界限不明顯,顏色也不同,稱為環帶。(靠近環帶的一端為前端)
2、身體有許多相似環形體節構成,分節使運動靈活。
3、體壁有發達的肌肉,肌肉與剛毛配合可以完成運動。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腹面:有許多小突起(剛毛),觸摸有粗糙感覺。
4、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有助于呼吸),所以實驗中應經常用浸濕的棉球輕擦蚯蚓體表
5、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氧氣可溶于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過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6、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構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
7、蚯蚓對人類的益處: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質;③處理垃圾等有機廢物。
第三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一、軟體動物
(代表動物:河蚌、蝸牛、烏賊、扇貝、文蛤、縊蟶等)
1、軟體動物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貝殼,因而稱為“雙殼類”,殼內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P12圖
3、雙殼類動物用足緩緩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4、軟件動物的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軟體動物對人類的價值與危害
二、節肢動物
代表動物:蝗蟲,還有蟬、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蝦、蟹、蚊、蠅等。
1、節肢動物是的動物類群,目前種類有120萬種以上,占所有動物種類的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的一分類
2、蝗蟲身體分頭部(一對觸角、三個單眼、一對復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兩對翅)、腹部(氣門)三部分。P15圖
3、身體表面包著堅韌的外骨骼,不僅能保護自已,還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但外骨骼會限制昆蟲的發育和長大,所以昆蟲需要定期蛻皮。
4、昆蟲的基本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
5、節肢動物因附肢分節而得名,主要特征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6、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第四節 魚
1、前三節認識的動物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無脊椎動物。本節魚以后的動物身體內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脊椎動物。
2、魚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占脊椎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我國有淡水魚1000多種,的“四大家魚”是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我國的海洋魚有2000種。
3、魚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進動力:軀干部、尾鰭;②前進方向:尾鰭;③保持平衡:腹鰭;④感覺器官:側線。P20-22圖 適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線型,減少魚在水中運動時遇到的阻力。 (2)體表有鱗片,表面有黏液,起保護身體作用。 (3)魚的脊柱支撐身體,兩側有發達的肌肉,對運動起重要作用。 (4)魚在水中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魚用鰓呼吸,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作用: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鰓絲中密布鮮紅色的毛細血管(氣體交換)
4、魚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我國于1986年起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規定以“養殖為主”
第五節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一、兩棲動物
代表動物:青蛙,還有:蟾蜍、大鯢、蠑螈
1、蝌蚪形態和內部結構像魚,有尾,用鰓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發育成青蛙后,尾和鰭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陸地生活,屬于兩棲動物。
2、青蛙的外形特點: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呼吸氣體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生活。青蛙皮膚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可進行氣體交換,輔助肺呼吸。P25圖
3、兩棲動物的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4、兩棲動物的益處:減少農作物蟲害,以減少施用農藥的污染。
二、爬行動物
代表動物:蜥蜴,還有:龜、鱉、蛇、鱷、恐龍等
1、蜥蜴的外形特點:頭部有頸,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2、蜥蜴的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更強,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產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陸地產卵,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使卵能在陸地發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這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動物的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第六節 鳥
1、鳥的種類很多,是脊椎動物中數量僅次于魚的一個類群。
2、除了鴕鳥、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以外,絕大多數鳥都是善于飛行的。
3、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有哪些呢?P33圖
(1)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
(2)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羽毛
(3)骨骼輕、薄、堅固,減少體重;胸骨上有龍骨突;胸肌發達。
(4)視覺發達,有的能在飛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殘渣很快隨糞便排出體外,減輕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呼吸。心跳頻率快,體溫高而恒定。
4、鳥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恒溫動物。
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溫動物。 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
5、鳥產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起保護作用。
6、鳥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第七節 哺乳動物
代表動物:鯨(不是魚)、猴、蝙蝠、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體表被毛:除了鯨等少數水生種類的體毛退化以外,哺乳動物的體表都被毛。體毛有很好的保溫作用。可以維持恒定的體溫,是恒溫動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齒撕咬、切斷和咀嚼食物。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的攝取食物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圖
(4)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
2、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家畜是由野生動物馴養而來的,是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2)野生動物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導盲犬、警犬、軍馬等是人類得力的助手。(4)哺乳動物對人類的困擾:鼠類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還會傳播疾病。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個單元,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實驗過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135”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新成果,并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群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并在初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較高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八年級全學科排名較好,但高分少,由于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后進生。
六、進度安排
周次授課內容
1被子植物的生殖
2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得生殖和胚胎發育
3性狀和性狀的傳遞遺傳物質的基礎
4人的性別的決定變異
5遺傳病與優生第一次月考
6生命的起源生物進化歷程
7生物的進化的原因人類的起源現代生物技術
8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9五一長假
10復習期中考試
1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與環境組成和類型
12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鏈
13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
14復習七年級上冊15復習七年級下冊
16復習八年級上冊、下冊
初二生物教案(2023)(精選篇7)
教學課題:
第2節動物的行為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和實例。
難點: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筑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后,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后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里的“小熊騎車”等復雜行為是通過后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后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并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于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發言)
在了解了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后,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了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后,教師進行小結。并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后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于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后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布置:
復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學生本身并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