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生物教案 >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

時間: 沐欽 生物教案

能量流動: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的過程(——能量流動的起點、總能量和流動渠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1】

一、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閱讀教材P114~115)

1.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基因庫和基因頻率

(1)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2)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

3.生物進化的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二、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閱讀教材P116~117)

1.可遺傳變異的來源突變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

2.可遺傳變異的形成、特點和作用

(1)形成

①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②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

(2)特點:隨機的、不定向的。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三、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閱讀教材P118)

1.原因:不斷淘汰不利變異的個體,選擇積累有利變異的個體。

2.結果: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四、隔離與物種的形成(閱讀教材P119~121)

1.隔離

(1)概念: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

(2)類型:常見的有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2.物種的形成

(1)三個基本環節: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

(2)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生殖隔離。

五、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閱讀教材P123~126)

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1)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進化。

六、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閱讀教材P126)

1.有些學者認為: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

2.有些人認為:物種形成并不都是漸變的過程,而是種群長期穩定與迅速形成新種交替出現的過程。

重點聚焦

1.為什么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群的基因頻率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3.自然選擇與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有什么關系?

[共研探究]

資料:某種群中有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其中AA、Aa所占比例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請分析作答:

1.生物進化

(1)為什么說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個體?

提示:個體的基因型是終身不變的,無論它在自然選擇中具有多大優勢,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地遺傳給下一代個體,因為個體的基因組成來自雙親。種群中個體的基因來自種群基因庫,個體死亡后又通過其后代把基因延續下去。如果一個個體不能與種群中其他個體交配產生后代,這個個體在進化上就沒有意義。

(2)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種群、種群的基因頻率

(1)判斷種群發生變化的依據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

(2)除自然選擇外,基因突變、遷入和遷出等因素都會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3)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相關計算

①若該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數目分別為a1、a2、a3,則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A的數目(A+a)的總數目×100%=2a1+a22(a1+a2+a3)×100%。

②若已知AA、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P1、P2、P3,A的基因頻率=AA的基因型頻率+1/2Aa的基因型頻率=P1+1/2P2。

③根據資料中的圖,第36個月時,基因a在種群中的頻率是多少?

提示:三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故第36個月時,Aa=0.4,AA=0.2,aa=0.4,基因a的頻率為0.4+(1/2)×0.4=0.6。

[總結升華]

1.相關概念的比較

比較項目含義變化后與進化的關系

基因型

頻率該基因型個體數種群個體總數×100%

生物不一定進化

基因頻率該基因數全部等位基因數×100%

導致生物進化

基因庫種群中全部基因可導致生物進化,它的變化是形成新物種的前提

2.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1)已知基因型個體數計算基因頻率(以等位基因A、a為例)

A基因頻率=A基因的總數A基因的總數+a基因的總數×100%

a基因頻率=a基因的總數A基因的總數+a基因的總數×100%

(2)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

設種群的個體數為N,AA、Aa、aa的個體數分別為n1、n2、n3,A、a的基因頻率分別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用PAA、PAa、Paa表示,則:

PA=2n1+n22N=n1N+1/2×n2N=PAA+1/2PAa

Pa=2n3+n22N=n3N+1/2×n2N=Paa+1/2PAa

(3)根據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

①遺傳平衡定律

在一個有性生殖的自然種群中,符合以下五個條件時,各等位基因的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一代一代的遺傳中是穩定不變的,或者說是保持著基因平衡的。這五個條件是:

a.種群足夠大;b.種群中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c.沒有突變發生;d.沒有新基因加入;e.沒有自然選擇。

②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特點

設A的基因頻率為p,a的基因頻率為q,則p+q=1。

雄配子

雌配子A(p)a(q)

A(p)AA(p2)Aa(pq)

a(q)Aa(pq)aa(q2)

即AA%=p2,Aa%=2pq,aa%=q2。

③實例:若已知AA的基因型頻率為m,則A的基因頻率為m。

【規律方法】伴X染色體遺傳基因頻率的計算

若基因(假設為A與a)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其等位基因,計算基因頻率時,只需考慮X染色體,不考慮Y染色體的數量,若N表示基因頻率,則計算公式如下: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

NXa=2NXaXa+NXAXa+NXaY2(NXaXa+NXAXA+NXAXa)+(NXaY+NXAY)

[對點演練]

1.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和生物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只要發生進化,基因頻率就會改變

B.只有新物種形成時,才發生基因頻率的改變

C.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引起生物的進化

D.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頻率的改變

解析:選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基因頻率改變生物就進化,基因頻率不改變生物就沒有進化。

2.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A.18%82%B.36%64%

C.57%43%D.92%8%

解析:選CB的基因頻率=18%+1/2×78%=57%,b的基因頻率=1-57%=43%。

[共研探究]

請根據圖示,結合教材相關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樺尺蠖種群中發生的可遺傳變異有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

2.在樹干變黑的環境下,淺色樺尺蠖易被天敵發現和捕食,ss的個體越來越少,SS和Ss的個體越來越多,決定黑_狀的S基因的基因頻率越來越高,決定淺_狀的s基因的基因頻率越來越低。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環境變化了,即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對樺尺蠖種群來說,在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表現型,因為天敵看到的是性狀,而不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4.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對種群遺傳組成產生影響,但影響角度不一樣。

(1)基因突變產生新基因,豐富基因庫,改變基因頻率,從而影響種群的遺傳組成。

(2)基因重組增加基因型的種類,以此來影響種群的遺傳組成。

5.有人認為“發生在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不能傳遞給后代,因此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這種說法不正確(填“正確”或“不正確”),因為發生在體細胞中的突變,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的方法傳遞給后代,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總結升華]

1.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1)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不定向的改變。

(2)由于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因此它們只提供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變異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由生存環境決定。

2.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原理分析

[對點演練]

3.下列與生物進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進化總是由突變引起的

B.如果沒有可遺傳的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

C.變異個體總是適應環境的

D.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

解析:選B自然選擇、遷入、遷出等只要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就能引起生物進化;變異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性,此處的“害”與“利”即指能否適應所生存的環境;生物進化中發生改變的是種群的基因頻率,單位是種群,故改變的是種群的特征,而非個體。

4.腕足類動物海豆芽,從4億年前出現至今面貌基本沒變,又沒有滅絕,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A.自然選擇對其不發生作用

B.海豆芽在漫長的年代中基因頻率發生了較大變化

C.海豆芽很少變異,適應性強

D.海豆芽的生活環境基本沒有改變

解析:選D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該生物的“面貌基本沒變”,說明其生存環境基本沒變,基因頻率也基本沒變,所以性狀基本沒變。

[共研探究]

1.物種形成

(1)判斷下列描述是否屬于同一個物種,并說明理由

①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兩個種群不屬于同一物種,因為種群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的總和,生活在同一區域的兩個種群屬于兩個物種。

②生活在不同區域的兩個種群不一定屬于同一物種。若兩個種群能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則屬于同一物種;否則不屬于同一物種。

(2)物種形成的一般過程:種群――→地理隔離多個種群――→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基因庫出現差別――→逐代積累產生生殖隔離(物種形成)。

2.隔離

(1)圖中A屬于地理隔離,一旦發生某種地質變化,兩個分開的種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圖中B屬于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種間基因的不可交流性,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定。

(3)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庫的差異。

(4)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對種群影響的共同點是阻斷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5)思考下列問題

①地理隔離一定能形成生殖隔離嗎?

提示:不一定,當地理隔離時間足夠長,基因庫差異明顯時,才能形成生殖隔離。

②產生生殖隔離一定經過漫長的地理隔離嗎?

提示:不一定,如植物多倍體的形成,沒有經過地理隔離,直接產生生殖隔離。

[總結升華]

1.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的比較

(1)區別

地理隔離生殖隔離

概念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被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

特點自然條件下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不能發生基因交流

舉例東北虎和華南虎馬和驢

結果形成不同的亞種形成不同的物種

(2)聯系: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變階段;長期的地理隔離通常會形成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關鍵,是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

2.物種形成的方式

(1)漸變式

(2)爆發式

爆發式物種形成是在一個較短時間內完成的,主要起源于個體的染色體變異或遠緣雜交以及染色體加倍等,如普通六倍體小麥的形成。

【易錯易混】

(1)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改變,這種改變可大可小,不一定會突破物種的界限。

(2)生物進化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對點演練]

5.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是()

A.導致種群基因頻率不斷改變

B.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C.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D.導致不同種群出現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

解析:選B隔離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6.下列關于物種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是常見的物種形成方式

B.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C.兩個同種種群一旦產生生殖隔離就形成了新的物種

D.基因頻率改變一定導致新物種形成

解析:選D形成新物種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而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生物進化,但不一定導致新物種形成。

[共研探究]

1.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質多樣性,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環境對生物不定向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

2.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基因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影響基因多樣性。

3.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有通過種間互助實現的,如某種蘭花和專門給它傳粉的蛾;也有通過種間斗爭實現的,如獵豹和斑馬。

4.生物的共同進化不僅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還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

[總結升華]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聯系

(1)基因多樣性:生物存在各種各樣的變異,并且變異是不定向的,進而出現了基因多樣性。

(2)物種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的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質多樣性是形成物種多樣性的直接原因。

(3)生態系統多樣性: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環境共同組成的,所以物種的多樣性和無機環境的多樣性共同組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分析

[對點演練]

7.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個體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容

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的結果

C.物種的滅絕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D.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新物種形成的過程

解析:選B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物種的滅絕說明該生物不適應環境,被新物種代替;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結果。

1.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突變和基因重組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B.只有出現了生殖隔離,才標志生物發生進化

C.種群基因頻率改變一定導致生殖隔離

D.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解析:選D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的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物種,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

2.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母虎和雄獅交配產下了“獅虎獸”,說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種間都存在生殖隔離現象

B.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與灰色樺尺蠖發生了進化,表現為共同進化

C.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逐代自交的過程中,純種高莖的基因型頻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進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的Abert松鼠,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互不影響,而種群內的基因頻率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性

解析:選D母虎和雄獅交配產下了“獅虎獸”,但“獅虎獸”沒有生殖能力,說明它們之間仍存在著生殖隔離;共同進化強調的是不同物種之間,黑色與灰色樺尺蠖屬于同一物種;種群發生進化的本質是基因頻率發生改變,而不是基因型頻率發生改變。

3.某生物興趣小組抽樣調查的200人中,各種基因型及其對應人數如表所示,則這200人中,Xb的基因頻率為()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

人數781487030

A.85%B.30%

C.20%D.15%

解析:選CXb基因頻率=Xb的基因數/全部等位基因數=(14+8×2+30)/(78×2+14×2+8×2+70+30)×100%=20%。

4.在一個海島中,一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游泳能力較弱。若開始時,w和W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更容易從海中得到食物。若干萬年后,基因頻率變化為W為0.2,w為0.8。

(1)該種群中所有海龜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________,基因頻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分趾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________。

(2)該種群中海龜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產生了進化的原材料,進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決定的。

(3)海龜是否發生了進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產生了新的物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種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該海島中海龜的基因頻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分趾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2×0.2×0.8=32%。(2)海龜的類型有很多種,但沒有新的基因產生,故其中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于基因重組。但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是產生了進化的原材料,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3)(4)海龜的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可認為海龜發生了進化,但未與原物種個體產生生殖隔離,故并沒有形成新的物種。

答案:(1)基因庫32%(2)基因重組自然選擇

(3)發生了進化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4)沒有產生新的物種。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并沒有產生生殖隔離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2】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作用進行概括,正與前兩冊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一脈相承。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間接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并為第六單元中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奠定基礎。因此本節課對于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具有中重要意義?;谝陨戏治?,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

2能力目標: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使自己逐步樹立生態學觀點,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建立: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情感是重點。3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是難點。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資料分析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發,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圖片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運用新舊知識的遷移,突破難點。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復習七年級上冊教材中有關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知識的基礎上,聯系資料分析,使學生理解動物在吃與被吃的關系中,生物體內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從一種生物流向另一種生物,有利于理解物質循環的概念。

五、學習方法

通過資料分析、討論去發現知識,逐步培養自助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體會同學見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事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活思維

通過展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每個“福娃”所代表的動物,由此引出新課。

2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1)通過展示幾組日常所見的動物行為以及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得出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與此同時,深入了解動物過多或過少都是不利的。

(2)讓學生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從食物鏈和事物往的角度思考,來認識某種動物數量的消長對其他動物的影響。分組討論,每組可以有選擇性的回答問題,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在這種分為下,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很容易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從而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結合舊知識的鋪墊,學生對難點即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的突出也就順理成章。

(3)復習七年級上冊生態系統的內容,通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形成循環的圖片展示物質循環。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深層次的理解。

3引領知識,知情統一

動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們以上講的作用外,你還知道那些?小組以比賽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從而延伸出我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4總結提升,畫龍點睛

本節課通過對動物界中動物作用的分析,不難看出,生物圈是一個同意的補課分割的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整體。對于生物圈的保護,人人有責。

5練習

6布置作業:結合實際,辦一份保護動物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二、維持生態平衡

三、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3】

體驗皮膚的溫度覺

問題:人體能感到溫度的變化,離不開皮膚中的溫度覺感受器。當環境溫度低于皮膚溫度時會感到冷;當環境溫度高于皮膚溫度時會感到熱。怎樣利用實驗的方法來體驗溫度覺?

實施方案:

材料:3個燒杯、適量的溫度不同(冷、溫、熱)的水。

方法:

①用3個燒杯分別裝上冷水、溫水、熱水;

②將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時將右手食指浸入熱水中,3分鐘后將兩只手指同時取出;

③再將手指同時浸入溫水中,分別體會感覺。

冷水

熱水

溫水

右手感覺

左手感覺

現象分析:

(1)左手皮膚溫度高于冷水溫度,人覺得冷;

(2)右手皮膚溫度低于熱水溫度,人覺得熱;

(3)3分鐘后兩手同時放入溫水中,左手皮膚溫度低于溫水溫度,人覺得熱;右手皮膚溫度高于溫水溫度,人覺得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運動系統的組成。

2.能說出的各結構名稱及作用。

3.說明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4.知道的生長的基礎知識和體育鍛煉對的影響,以及折急救的知識。

能力目標

1.明確觀察目的,有序地觀察長的結構,分析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培養學生觀察及分析能力。

2.通過鑒定的成分實驗,及對實驗觀察的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的結構及功能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辨證觀點。

2.通過設計成分的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自覺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

4.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體系

(二)教材分析:

關于的結構和功能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而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的成分是本節的教學重點,鑒定的成分;的成分與物理性質的關系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先讓學生觀察實物(長),及實驗(鑒定的成分)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教法建議:

的結構可以采用邊觀察實物邊講解的教學方式進行,在讓學生觀察長的結構時,可以先讓學生想想人體長所在的位置,它應該承擔什么作用,這個作用需要人體長具備什么樣的結構,是中空的管狀結構還是實心的結構。讓學生討論分析,想想其中的道理何在。當學生認識統一時,再讓學生做實驗觀察長的結構。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建立人體長是一個中空的結構的概念。然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時,教師可圍繞長的功能逐漸展開讓學生認識長的各部分結構(膜、質、髓)。為了使觀察目的性、針對性強,教師應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及思考問題,設計觀察表格讓學生記錄。觀察后及時對學生檢查反饋。最后由學生歸納,總結出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長適于運動的結構特點。另外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如講膜的功能,可以聯系折后的愈合是依靠膜的作用。又如用自行車架的空心鋼管作比喻,來說明長的管狀結構既堅固又輕便,適于運動的特點。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做到觀察實物或標本與掛圖相結合。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鑒定成分的實驗,建議采用探究式方法進行。教學過程 大致分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課題。教師取一根長,用力折,很難折斷,敲打幾下,不容易破碎。再取一根魚肋,用手輕輕彎彎,看著彎曲的程度。指出有一定的硬度和彈住。這時提出: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呢?再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提出假設:由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根據假設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最后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出造成的兩種特性的原因是具有的兩類化學成分——有機物和無機物,得出結論:是由硬脆的無機物和柔韌的有機物組成的。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現在硬度和彈性兩方面。指出的物理特性是由的成分決定的。

為做好鑒定成分的實驗,煅燒的可以選用塊狀薄片,脫鈣的可以選用細長的魚肋。這樣效果較好;還可以節省時間。的脫鈣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在課前預先做好一份,待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完后。可以先觀察教師預先做好的那份結果,課后再觀察自己所做的結果。在學生做實驗前,教師必須指出本實驗的注意事項如怎樣正確使用酒精燈,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鹽酸中的脫鈣,以防灼傷等。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兩課時。

第 1 2 頁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4】

第四部分 遺傳與進化

第34講 生物進化

一、考點內容全解

(一)本講考點是什么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達爾文認為遺傳和 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內因);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外因);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材料,同時加劇了生存斗爭;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其要點圖示如下:

(2)評價

意義: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適應性。

局限: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起作用等方面存在猜想和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和基因學說的綜合,也就是說用現代遺傳學理論來補充和完善達爾文學說的不足,如通過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解決了達爾文不能解釋的自然選擇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 。其本觀點是: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 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 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圖示如右:

(二)考點例析

[例1]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解釋病菌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劑量不斷加大,病菌向抗藥能力增強方向變異

b.抗菌素對病菌進行人工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

c.抗菌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

d.病菌中原來就有抗藥性強的個體,在使用抗菌素的過程中淘汰了抗藥性弱的個體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達爾文生物進化觀點的理解情況。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觀點,由于變異,病菌本身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有的無抗藥性,抗菌素的使用對病菌起了自然選擇作用,而不是人工選擇(人工選擇是指人類有目的地選擇適合人類需要的生物品種) 。通過一代又一代地自然選擇,病菌的抗藥性會越來越強。

[答案]c、d

[解題警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生物主動的適應(變異能按生物意愿而發生有利的定向變異)”

[例2]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18%,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78%,aa的個體占4%?;騛和a的頻率分別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

[解析]不妨設該種群為100個個體,則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18、78和4個。就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做含有2個基因。那么,這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其中,a基因有2×18+78=114個,a基因有2×4+78=86個。于是,在這個種群中,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114÷200=57%

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 86÷200=43%

[答案]c

[說明]可以先算出一對等位基因中任一個基因的頻率,再用1減去該值即得另一個基因的頻率。

[同類變式]據調查,某地人群基因型為xbxb的比例為42.32%、xbxb為7.36%、xbxb為0.32%、xby為46%、xby為4%,求在該地區xb和x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

[解析]取100個個體,由于b和b這對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 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故基因總數為150個,而xb和xb基因的個數xb、xb分別為42.32×2+7.36+46=138,7.36+0 .32×2+4=12,再計算百分比。xb、xb基因頻率分別為138/150=92%,12/150=8%

[答案]92%, 8%

[例3]圖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回答:

(1)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的兩個外部因素是

(2)甲島上的b物種遷到乙島后,不與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的原因是

(3)遷到乙島的b物種進化為d物種的原因

[解析]a物種原是同一自然區域的生物類群,后來,同一物種的生物有的在甲島生活,有的在乙島生活,由于甲、乙兩島環境條件不同,使得同種物種的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不同的定向改變。再加上甲、乙兩島由于地理隔離而不能相互自由交配,使不同種群的基因庫不同。所以,最后的進化結果是形成兩個物種。甲島上的b物種遷回乙島后,由于各自種群的基因庫已發生改變,加之二者的生殖隔離,因此物種b不會與c物種共同進化為一個相同的新物種,而是各自獨立進化。因甲、乙兩島的環境條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不能與b自由交配,故d物種在b物種基礎上進化而成。

[答案] (1)自然選擇、地理隔離 (2)b與c間已形成生殖隔離 (3)甲、乙兩島的環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離使它們基因頻率的差別得到累積而形成了生殖隔離。

二、方法技巧規律

近幾年高考命題集中在三個方面:(1)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和運用;(2)基因頻率的有關計算;(3)對生物進化一些新觀點、新學說的評價;(4)生物進化的證據。未來高考考向預測:(1)與遺傳基本定律相結合,以基因頻率為知識切入點,解決進化中的相關計算問題;(2)研究生物大分子進化;(3)與生態學知識相結合,考查綜合運用現代進化理論分析生物多樣性。

1.運用遺傳的基本定律,結合“哈代-溫伯格”基因平衡定律解決有關基因頻率的計算問題,加深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實質。

在一個種群中符合以下5個條件:①種群極大②種群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③無基因突變④無新基因加入⑤無自然選擇的情況下,各等位基因的頻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頻率在一代一代的遺傳中是穩定不變的,保持平衡。用數學方程式可表示為:(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q代表另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運用此規律,已知基因型頻率可求基因頻率;反之,已知基因頻率可求基因型頻率。

2.生物進化歷程和彼此間的親緣關系是進化論的重要內容,能夠提供生物進化和親緣關系的證據有多方面,要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去尋找證據:

(1)古生物學研究提供的證據:化石。通過對地層中化石的研究表明:生物進化與自然條件的改變密切相關;生物的進化有許多中間過渡類型連接。

(2)胚胎學研究提供的證據:重演律——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重現其祖先的重要發育階段。通過對動物胚胎發育的研究,可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各種生物的起源。(3)比較生理學研究的證據:如血清鑒別法,注射了異種動物血清后根據沉淀情況,測定各種生物的親緣關系。若沉淀反應愈強,說明血清蛋白差異越小,親緣關系越近;反之,則越遠。

(4)分子生物學研究的證據:測定不同生物的同種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差異越小,親緣關系越近;不同生物的核酸分子雜交,雜交程度越高,親緣關系越近。

[例4]某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一白化病患者(aa),問該人群中帶有a基因的雜合體概率是

[解析]已知基因型aa的頻率為1/10000則基因a的頻率q= =0.01,基因a的頻率p=1-0.01=0.99,,則基因型aa的頻率為2pq=2×0.99×0.01=0.0198

[答案]0.0198

[特別提示]熟練運用遺傳的基本定律,結合“哈代-溫伯格”基因平 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這是定量描述自然選擇的基礎。

[同類變式]人類的苯丙酮尿癥是代謝疾病,由隱性基因控制。如果群體的發病率是1/10000,表現型正常的個體與苯丙酮尿癥患者婚配,生出患苯丙酮尿癥小孩的概率約為

[解析]本例是[例4]的拓展。依基因的平衡定律,雜合體基因頻率為2×1/100×(1-1/100)≈1/50≈雜合體占表型正常個體的機率,故表型正常個體婚配子女患病機率為1/4×1/50=1/200

[答案]1/200

[例5]研究表明魚和蝌蚪的排泄物主要是氨,兩棲類的排泄物主要是尿素,飛行類和鳥類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經測定,在雞胚的發育過程中,含氮化合物的排泄情況如圖。

該圖說明:

[解析]據圖可知,第4天的雞胚,氮排泄物主要是氨,其排泄功能與魚類相似;第7天的雞胚主要排泄尿素,與兩棲類相當;第10天的雞胚主要排泄尿素,與鳥類相當。由此可見,雞胚發育簡單而迅速地重演其祖先進化的歷程,這是胚胎學為生物進化及生物間親緣關系提供的證據。

[答案] (1) 動物的個體發育簡單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統發育的過程 (2)進化歷程:魚類→兩棲類→鳥類

[特別提示]無論采用何種方法、何種指標比較各種生物的親緣關系:相似(近)程度越多則親緣關系越近。

[例6]1977年,科學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圍發現熱泉。熱泉噴出的海水溫度超過300℃,并且富含硫化氫和硫酸鹽。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的海水中,竟發現大量的硫細菌。這些細菌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二氧化碳來制造有機物,在熱泉口周圍還發現多種無脊椎動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沒有口也沒有消化道的管居環節動物等。近年來,人們不斷在深海發現這樣的熱泉生態系統。有些科學家認為熱泉口的環境與地球上早期生命所處的環境類擬。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硫細菌的同化作用類型是

(2)與一般生態系統相比,深海熱泉生態系統有哪些特殊之處?

(3)研究深海熱泉生態系統有什么意義?

[解析]本題考查了生物代謝、進化和生態的知識,旨在闡 明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更為重要的是引導考生解放思想,不要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只有批判地繼承,大膽創新,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為人類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1)根據題目材料信息:這些細菌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二氧化碳來制造有機物。以h2s為例,則:

h2s+o2 so2+能量(化學能)

co2+h2o (ch2o)

可見硫細菌為化能自養型生物。(2)深海熱泉生態系的特殊之處可從無機環境、生產者類群和生態系的能源等三個方面進行描述。(3)閱讀完題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超出我們的預料,進而對熱泉生態系生物的抗高溫、高壓能力感到迷惑,還有“有些科學家認為熱泉生態系的環境與地球上早期生命所處的環境類似”,這難道不是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鮮活材料嗎?

[答案](1)化能自養型 (2)①能源是化學能,不是太陽能 ②生產者是化能自養細菌,不是綠色植物 ③無機環境是高溫、高壓、無光環境,不是常溫、常壓、有光環境 (3)①豐富人們對生物適應性或多樣性的認識;②對研究生物抗高溫、抗高壓的機理有重要價值;③對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有一定意義。

三、基礎能力測試

1.右圖為某一群體基因頻率變化圖(樟坐標表示基因型,縱坐標表示頻率),則與這一現象相符的事實是

a.克格倫島上殘翅昆蟲和強翅昆蟲的形成

b.人類新生兒體重過重或過輕死亡率較高

c.育種學家選育某抗病品種

d.工業(尺蛾)黑化

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 ②生存斗爭是通過自然選擇實現的 ③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④自然選擇是適應的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若讓某雜合體連續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數和純合體比例關系的是

4.在進化過程中,有關生物類型出現的幾種描述,可能性的是

a.自養、厭氧異養、需氧異養 b.需氧異養、厭氧異養、自養

c.厭氧自養、需氧異養、光能自養 d.厭 氧異養、光能合成自養、需氧異養

5.在1.5×108a前(用150mabp表示)的沉積物中發現了已滅絕的劍尾動物。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比都進行了測量。長寬的比值用s值表示。在下圖中,p曲線表示150mabp時該動物s值的分布,在100mabp的沉積物中,在3個不同地點發現了3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群體。

選項 a b c d

新種形成 b c c b

環境不變 a c a b

圖中a、b、c分別表示3種動物群體中s值的分布情況。那么,在a、b、d個群體中,哪一群體最可能出現了新種?在發現劍尾動物的3個地區中,哪一地區的環境最可能保持不變? 請從下表a、b、c、d選項中選擇正確的一項。6.對細胞中某些物質的組成進行分析,可以作為鑒別真核生物的不同個體是否為同一物種的輔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質是

a.蛋白質 b.dna c.rna d.核苷酸

7.用現代生物技術能制造出新的生物品種,這主要是由于①現代技術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高頻率的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②現代轉基因技術可迅速改變生物的基因組成③現代生物技術可迅速使新品種形成種群④現代技術可使新品種的產生不需要經過地理隔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圖表示最早生活在這個區域同種生物的群體由于屏障(水)的阻礙,已經分離為兩個獨立的群體。如果群體a經歷了長期的生活環境劇烈的變化,而群體b的環境無大變化,則群體a的進化速度將可能是

a.比群體b快 b.比群體b慢 c.與群體b相同 d.停止進化

9.下圖表示4種不同森林環境的樹于樣品,在一個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環境中釋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飛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飛蛾和135只黑飛蛾。該城市附近的樹干很可能類似于

a b c d

四、潛能挑戰測試

10.假設一對等位基因a、a的頻率為a=0.9,a =0.1,那么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 、 、 ;若環境的選擇使用使a的率由0.9降為0.7,選擇后第二代基因型知aa、aa的頻率分別是 、 ;若選擇作用保持變,后代基因型頻率變化是

11.右圖為人、豬、鼠、野山羊、鴨嘴獸的胰島素分子同源性分析統計曲線(縱 標表示氨基酸序列相同的百分率)?;卮穑?/p>

⑴曲線中代表豬的點是

⑵分子進化速率為每改變1%氨基酸需p年, 若人和豬胰島素同源序列,在總共m個氨基酸中有n個氨基酸不同,則可推知人和豬的祖先在距今年 前開始分道揚鑣。

⑶請你運用鴨嘴獸作為材料,說明一種生物學觀點。

12.所謂“雜種優勢”,是指雜合體的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及產量和品質)高于親本的平均值,甚至超出親本范圍的現象,雜種優勢常見于種間雜種的子一代

(1)試運用“雜種優勢”原理解釋近親繁殖的壞處

(2)生物進化實質是環境對不利基因的淘汰及對有利基因的保留和放大過程。為模擬自然選擇過程,假定基因型為aa、aa個體全部能生存并繁殖后代,而基因型為aa的個體全部致死,若不考慮基因突變,試求基因型為aa個體自交,fn代各基因型的比例?先猜想,再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五、參考答案與提示

1.a( 由圖可知基因型頻率向兩個方向發展, 最終將導致兩個不同物種或不同性狀生物形成,這種現象稱為分裂性選擇)

2.d( 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物種多樣性、生物的適應性和實現生物進化)

3.a( 用“歸納法”得雜合體的比率為(1/2)n-1,故純合體(aa和aa)比率值域亦為(0,1))

4.d( 原始生命結構非常簡單,沒有自養的結構基礎,同時原始海洋有機營養十分豐富,異養條件充分;而且因環境中無氧,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隨后出現原始的光合自養型生物,同時生成o2,形成“第二代大氣”。環境有o2后,生物經變異產生的有氧呼吸類生物能量利用效率高,經自然選擇逐漸演變為需氧型)

5.c( c種群的s值有2個峰值,表明自然選擇已造成種群分異,只要這種“過程”持續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在s值上有明顯差異的新種。相反地,a種群中的s值近乎恒定,表明a種群所處的自然環境相對穩定)

6.d( 各種生物具有不同dna→不同mrna→不同蛋白質,因而各種生物的dna、mrna、蛋白質具有特異性)

7.a( “克隆技術”只用于“復制”)

8.a( 環境選擇適應環境的生物物種。群體 b所處環境穩定,自然選擇相對穩定)

9.a( 黑蛾重捕數少,表明環境選擇白飛蛾)

10.選擇前各基因型頻率為aa=(0.9)2=0.81,aa=2× 0.9× 0.1=0.18,a a =(0.1) 2=0.01。選擇后各基因型頻率為aa(0.7) 2=0.49,aa=2× 0.7× 0.3=0.42,a a =(0.3) 2=0.09。由此可見若選擇作用繼續保,后代中aa將減少,aa將增加)

11.(1)①b ②(n/m)÷1/100×p÷2=50np/m ③鴨嘴獸是一種過渡型生物的“活化石”,可以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

12.⑴近親繁殖,基因雜合率下降,雜種優勢喪失;同時隱性致病基因的純合率上升,患病幾率增大

⑵f1:aa→1/4aa+2/4aa+1/4aa→1/3aa+2/3aa;f2:f1→1/3aa+2/3(1/4aa+2/4aa+1/4aa)→3/5aa+2/5aa……猜想fn:[1-2/(2n+1)]aa+2/(2n+1)aa

證明:①當n=1時,成立 ②假定當n=k時成立,即fk:[1-2/(2k+1)]aa+2/(2k+1)aa那么fk+1:[1-2/(2k+1)]aa+2/(2k+1)( 1/4aa+2/4aa+1/4aa)→[1-2/(2k+1+1)]aa+2/(2k+1+1)aa ③綜合①②知原猜想成立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⑴教材內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師大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包括3個方面:1、微生物的特點;2、微生物的種類;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學階段,本節內容是學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課,在課程標準中雖沒有獨立的體現,卻與今后授課的內容有著密切聯系,特別對于十大主題中的《生物技術》,有一種奠基的作用。

⑵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簡述什么是微生物,列舉常見微生物的類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的課外探究活動和收集相關的資料,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課堂發言,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信息交流、歸納總結的能力,這是

【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學會辯證地分析事情、看待問題的

⑶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微生物及其種類

2.微生物的代謝類型、繁殖特點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探究我們身邊是否存在微生物

2.微生物的代謝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6】

一、染色體結構的變異(閱讀教材P85~86)

1.類型[連線]

2.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而導致性狀的變異。

3.大多數變異對生物體是不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

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閱讀教材P86~88)

1.染色體組

(1)概念: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一組染色體。

(2)寫出圖中的染色體組:X、Ⅱ、Ⅲ、Ⅳ或Y、Ⅱ、Ⅲ、Ⅳ。

2.二倍體、多倍體

項目起點體細胞染色體組數實例

二倍體受精卵兩個幾乎全部動物和過半數的高等植物

多倍體受精卵三個或三個以上三倍體香蕉和四倍體馬鈴薯

3.染色體數目變異與育種

(1)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形成多倍體植株

(2)單倍體育種的方法

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幼苗――→人工誘導用秋水仙素處理

染色體數目加倍,正常純合子

三、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

(閱讀教材P88)

重點聚焦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有哪些類型?

2.什么是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3.什么是染色體組?利用染色體數目變異的育種方法有哪些?

[共研探究]

1.仔細觀察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交叉互換,發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屬于基因重組。

(2)圖2表示易位,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2.染色體結構變異與基因突變

項目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突變

本質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或倒位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

發生變化

的基因的

數目1個或多個1個

變異水平細胞分子

光鏡檢測可見不可見

[總結升華]

1.染色體結構變異類型

類型定義實例示意圖

缺失一條正常染色體斷裂后丟失某一片段引起的變異果蠅缺刻翅、貓叫綜合征

重復染色體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變異。一條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連接到同源的另一條染色體上,結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復基因果蠅棒狀眼

續表

類型定義實例示意圖

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引起的變異某種夜來香經常發生

倒位染色體中某一片段位置顛倒180°后重新結合到原部位引起的變異?;虿⒉粊G失,因此一般生活正常普通果蠅3號染色體上某些基因

2.染色體的缺失、重復、倒位與基因突變的區別(如圖所示)

【易錯易混】染色體易位與交叉互換的比較

染色體易位交叉互換

圖解

區別發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

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對點演練]

1.下列變異中,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是()

A.染色體缺失了某一片段

B.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

C.染色體中DNA的一個堿基發生了改變

D.染色體某一片段位置顛倒了180°

解析:選CDNA中一個堿基發生改變,屬于基因突變,選項A、B、D依次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缺失、重復和倒位。

2.圖1和圖2表示發生在常染色體上的變異,則二者所表示的變異類型分別屬于()

A.重組和易位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組D.重組和重組

解析:選A圖1為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圖2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共研探究]

1.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有三個染色體組,判斷依據是形態大小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有幾個染色體組。

(2)圖乙有四個染色體組,判斷依據是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出現幾次,則有幾個染色體組。

(3)某生物的體細胞含32條染色體,有8種形態,則該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計算公式為染色體組的數目=染色體數/染色體形態數。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1)①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②單倍體不一定不育:體細胞中染色體組為奇數的單倍體高度不育;體細胞中染色體組為偶數的單倍體能進行正常的減數_,是可育的。

(2)①若甲、乙均是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則甲、乙均為單倍體。②若甲、乙均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甲所示生物為三倍體,乙所示生物為四倍體。

(3)誘導多倍體產生的措施有低溫、秋水仙素處理等。

(4)一般情況下,單倍體高度不育,一般無種子,所以在單倍體育種時,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以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總結升華]

1.判斷染色體組和一個染色體組含有幾條染色體的方法

(1)根據染色體形態判斷

①細胞中同一形態的染色體有幾條,該細胞內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②細胞中染色體共有幾種形態,該細胞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就含有幾條染色體。

(2)根據基因型判斷

①在細胞或生物體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共有幾個,該細胞或生物體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②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有幾個,該細胞或生物體的一個染色體組中就含有幾條染色體。

(3)根據細胞中染色體數及染色體形態數計算

染色體組數=染色體數目/染色體形態數。

2.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比較

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

來源受精卵發育受精卵發育配子發育

概念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染色體

組數兩個三個或三個以上不確定(一至多個)

發育

過程

3.單倍體育種

4.多倍體育種

(1)原理

(2)實例(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

②秋水仙素處理后,新產生的莖、葉、花的染色體數目加倍,而未處理的根細胞中仍為兩個染色體組。

③四倍體植株上結的西瓜,種皮和瓜瓤為四個染色體組,而種子的胚為三個染色體組。

④三倍體西瓜無子的原因:三倍體西瓜在減數_過程中,由于染色體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配子。

【易錯易混】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育種

單倍體育種包括花藥離體培養和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等過程?;ㄋ庪x體培養只得到單倍體,再用秋水仙素處理才能得到可育的純合子。

[對點演練]

3.判斷正誤

(1)根據某生物的體細胞基因型為AAaaBBbb,可判斷該生物為二倍體生物。()

(2)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生物是單倍體,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是二倍體。()

(3)用秋水仙素處理植株使染色體數目加倍就是多倍體育種。()

解析:(1)根據某生物的體細胞基因型為AAaaBBbb,可判斷該生物可能為四倍體生物,也可能為單倍體生物。(2)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如果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就是單倍體。(3)在單倍體育種中也用到了秋水仙素。

答案:(1)×(2)×(3)×

4.如圖為A、B兩種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則其基因型可依次表示為()

A.DdEeGG;DDEeGgHHMmNN

B.DdEEGg;DddEEEgggHHh

C.DddEEe;DdddeeeeHHHh

D.DDdEee;DdEEGgHhMmNn

解析:選C由圖可知,A生物含有兩種染色體,且有三個染色體組,A、B錯誤,B生物含有三種染色體,且有四個染色體組,D錯誤。

[共研探究]

仔細閱讀教材P88“實驗”內容,分析探討下列問題:

1.選材:選擇能正常進行有絲_的植物分生組織。

2.低溫處理時間:實驗中必須在洋蔥長出1cm左右不定根之后進行低溫處理,因為若在生根前進行低溫處理,低溫抑制細胞代謝,進而抑制根尖分生區的形成,從而觀察不到根尖分生區的有絲_受低溫影響的現象。

3.染色:在染色時,除了用改良苯酚品紅染色劑外,還可以用龍膽紫染液或醋酸洋紅染液。此時細胞已死亡。

4.觀察:洋蔥為二倍體,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二倍體細胞、四倍體細胞等。

5.低溫誘導和秋水仙素處理在原理上的相似之處:二者都作用于有絲_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6.低溫誘導的優點:低溫條件容易創造和控制,成本低、對人體無害、易于操作。

[總結升華]

1.實驗中幾種溶液的作用

(1)卡諾氏液:固定細胞的形態。

(2)改良苯酚品紅染液:細胞核染色,便于觀察染色體的形態。除此之外,醋酸洋紅或龍膽紫都是堿性染料,都可使染色體著色。

(3)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溶液:解離,使細胞分散開。

(4)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可用于洗去附著在根尖表面的卡諾氏液,還可與15%的鹽酸溶液混合,解離、分散細胞。

2.本實驗的其他問題

(1)低溫的作用與秋水仙素的作用基本相似。

(2)此實驗可通過設置不同的溫度來探究溫度對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影響。

[對點演練]

5.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

B.解離后的洋蔥根尖應漂洗后才能進行染色

C.龍膽紫溶液可以使細胞中的染色體著色

D.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細胞處在_期并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

解析:選D低溫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解離后洋蔥根尖經過漂洗可去掉鹽酸,有利于染色體著色;洋蔥根尖裝片中的細胞大部分處于有絲_間期,因此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只是少數細胞。

1.在植物體細胞有絲_的過程中,可能引起的可遺傳變異是()

①基因突變②基因重組③染色體變異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選B基因重組主要發生在減數_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可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

2.普通小麥是六倍體,有42條染色體,科學家們用花藥離體培養培育出的小麥幼苗是()

A.三倍體、21條染色體B.單倍體、21條染色體

C.三倍體、三個染色體組D.單倍體、一個染色體組

解析:選B花藥中的花粉是經過減數_發育而成的,由其培育出的幼苗比普通小麥的染色體數減少了一半,含有三個染色體組,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單倍體。

3.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一個重要的區別是()

A.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

B.染色體變異是定向的,而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變是可以遺傳的

D.染色體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解析:選A基因突變是基因內部的堿基種類、數量、排列順序發生變化而引起生物變異,屬于分子水平的變化,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染色體的變化可在光學顯微鏡下直接觀察到。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均使遺傳物質發生改變,都是可遺傳的變異。

4.關于染色體組、單倍體和二倍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個染色體組中不含同源染色體

B.由受精卵發育成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

C.單倍體生物體細胞中不一定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D.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解析:選D一個染色體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個體若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是幾倍體;單倍體是由配子發育而成的,不一定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秋水仙素或低溫處理等。

5.已知西瓜的染色體數目2N=22,請根據西瓜育種流程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所用的試劑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無子西瓜A的育種方法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過程中形成單倍體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該過程利用了植物細胞的________性。

(4)為確認某植株是否為單倍體,應在顯微鏡下觀察根尖分生區細胞的染色體,觀察的時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試劑①為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2)培育無子西瓜A的育種方法為多倍體育種。(3)單倍體育種的基本流程是花藥離體培養→單倍體植株→秋水仙素處理→篩選以獲得純合子。(4)觀察染色體數目、形態的時期是有絲_中期。

答案:(1)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2)多倍體育種(3)花藥離體培養全能

(4)有絲_中期

【基礎題組】

1.由于種種原因,某生物體內某條染色體上多了或少了幾個基因,這種遺傳物質的變化屬于()

A.基因內部結構的改變B.染色體結構變異

C.染色體數目變異D.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解析:選B變異發生在某條染色體上,發生的變化是幾個基因的增加或減少,應屬于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2.如圖顯示了染色體及其部分基因,對①和②過程最恰當的表述分別是()

A.交換、缺失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D.交換、易位

解析:選C①過程中F與m位置相反,表示染色體的倒位,②過程只有F,沒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來沒有的染色體片段,表示染色體的易位。

3.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未經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單倍體

B.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一定不是單倍體

C.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一定都是單倍體

D.含有奇數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

解析:選A由配子發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單倍體。細胞內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可能是單倍體,也可能是二倍體。精子或卵細胞是細胞而非個體。三倍體生物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

4.單倍體經秋水仙素處理后,得到的()

A.一定是二倍體B.一定是多倍體

C.一定是純合子D.是純合子或雜合子

解析:選D多倍體的配子發育成的單倍體,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

5.下列關于染色體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起源相同的一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

B.通常指二倍體生物的一個配子中的染色體

C.人的體細胞中有兩個染色體組

D.普通小麥的花粉細胞中有一個染色體組

解析:選D普通小麥是六倍體,其體細胞中含六個染色體組,減數_形成的花粉細胞中應含三個染色體組。

6.某地發現罕見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其46條染色體中有4條變異無法成對。經研究發現:X染色體上有一個片段“搬”到了1號染色體上,3號染色體的一個片段插入13號染色體上。上述變化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

A.缺失B.片段重復

C.易位D.倒位

解析:選C發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染色體片段的移接,屬于易位。

7.下列有關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三倍體植物不能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B.觀察細胞有絲_中期染色體形態可判斷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

C.在減數_中,會由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一部分片段,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D.低溫抑制染色體著絲點_,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加倍

解析:選C三倍體植物可以由二倍體和四倍體的配子結合發育而來,故A錯誤;基因突變屬于分子水平的變異,用顯微鏡觀察不到,故B錯誤;在減數_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故C正確;低溫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故D錯誤。

8.如圖是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染色體1、2、4、5組成果蠅的一個染色體組

B.染色體3、6之間的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C.控制果蠅紅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

D.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在減數_時進行自由組合

解析:選C果蠅的性別決定是XY型,X、Y染色體是一對形態大小不完全相同、所含遺傳信息也不完全相同的同源染色體。3、6為非同源染色體,二者之間發生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若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則在其減數_時不能進行自由組合。

【能力題組】

9.如圖為利用純合高稈(D)抗病(E)小麥和純合矮稈(d)易感病(e)小麥快速培育純合矮稈抗病小麥(ddEE)的示意圖,有關此圖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進行①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控制不同優良性狀的基因組合到一起

B.②過程中發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C.實施③過程依據的主要生物學原理是細胞分化

D.④過程的實施中通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

解析:選C題圖表示單倍體育種的過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雜交、減數_、花藥離體培養(植物組織培養)、秋水仙素處理。雜交的目的是將位于不同親本上的優良性狀集中到同一個體上;減數_過程中存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花藥離體培養依據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處理。

10.將二倍體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待其長成后用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得到了新的植株,有關新植株的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①是單倍體②體細胞內沒有同源染色體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體細胞內有同源染色體⑤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⑥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

⑦一定是純合子⑧是二倍體

A.④⑤⑦⑧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⑦

解析:選B二倍體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染色體加倍變成四倍體,對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但其體細胞內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故有同源染色體,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_形成可育的配子。若原二倍體玉米是雜合子,則處理后得到的單倍體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

11.洋蔥是二倍體植物,體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某同學用低溫誘導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獲得成功。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同學不會觀察到染色體加倍的過程

B.低溫誘導細胞染色體加倍時不可能發生基因重組

C.分生區同時存在染色體數為8、16、32、64的細胞

D.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解析:選C制片時經過解離的細胞已經死亡,不會觀察到染色體加倍的過程,故A正確。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發生在有絲_中,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_過程中,故B正確。分生區有的含2個染色體組,有的含4個染色體組,但不可能出現8條染色體的情況,因為根尖不進行減數_,故C錯誤。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故D正確。

12.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蜂王)是二倍體(2n=32),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雄蜂是單倍體(n=16)。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蜜蜂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

B.雄蜂是單倍體,因此高度不育

C.由于基因重組,一只雄蜂可以產生多種配子

D.雄蜂體細胞有絲_后期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解析:選D蜜蜂性別是由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來決定的,而不是XY型性別決定方式;雄蜂可進行假減數_產生精子,因此雄蜂是可育的單倍體;雄蜂中只有一個染色體組,在減數_過程中不發生基因重組,一只雄蜂只可以產生一種與自身基因型相同的精子而不是多種。

13.如圖表示一些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A所示是含________個染色體組的體細胞。每個染色體組有________條染色體。

(2)若圖C所示細胞為體細胞,則其所在的生物是________倍體,其中含有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

(3)圖D表示一個生殖細胞,這是由________倍體生物經減數_產生的,內含________個染色體組。

(4)圖B若表示一個生殖細胞,它是由________倍體生物經減數_產生的,由該生殖細胞直接發育成的個體是______倍體。每個染色體組含______條染色體。

(5)圖A細胞在有絲_的后期包括______個染色體組。

解析:(1)圖A中染色體是兩兩相同的,故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并且每個染色體組中有兩條染色體;(2)圖C中染色體兩兩相同,故有兩個染色體組,如果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則該生物為二倍體,如果是由配子發育而來,則該生物是單倍體。圖C所示細胞中,每個染色體組中有三條染色體,共有三對同源染色體。(3)圖D中染色體形態、大小各不相同,則只有一個染色體組。(4)圖B中染色體每三條是相同的,故為三倍體,由配子直接發育成的生物個體,都稱為單倍體。

答案:(1)兩兩(2)二或單三(3)二一(4)六單三(5)四

14.如圖是培育三倍體西瓜的流程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用秋水仙素處理____________,可誘導多倍體的產生,因為它們的某些細胞具有________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倍體植株需要授以二倍體的成熟花粉,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倍體母本上結出的三倍體西瓜,其果肉細胞為________倍體,種子中的胚為________倍體。三倍體植株不能進行減數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倍體西瓜高產、優質,這些事實說明染色體組倍增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過程需要的時間為________。

(5)育種過程中,三倍體無子西瓜偶爾有少量子。請從染色體組的角度解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倍體無子西瓜的性狀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遺傳,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你的結論,并做出實驗結果的預期。

解析:(1)用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形成,處理對象多是萌發的種子或幼苗,萌發的種子和幼苗的分生組織細胞具有_旺盛的特征,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胞_前期紡錘體的形成。(2)給三倍體植株授以二倍體的成熟花粉的目的是刺激子房產生生長素,供給無子果實的發育。(3)四倍體母本上結出的三倍體西瓜,其果肉是由四倍體的子房壁發育而來的,細胞內含有四個染色體組。種子中的胚是由二倍體產生的花粉與四倍體產生的卵細胞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的,細胞內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由于三倍體植株細胞內不含成對的同源染色體,故在減數第一次_時聯會紊亂,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4)染色體組的倍增可以促進基因效應的增強,這是三倍體西瓜高產、優質的主要原因。(5)若三倍體西瓜在減數第一次_過程中,一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移向細胞一極,另外兩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移向細胞另一極,則可以形成正常的配子。(6)三倍體西瓜的無子性狀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該性狀能夠遺傳,但需要通過無性生殖的方式來實現,如植物組織培養、嫁接等。

答案:(1)萌發的種子或幼苗_旺盛抑制細胞(_前期)形成紡錘體(2)通過授粉刺激子房產生生長素,供給無子果實的發育(或生長素促進生長)

(3)四三聯會紊亂(4)促進基因效應的增強兩年(5)三倍體西瓜減數_過程中,一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正好被紡錘絲拉向細胞的一極,另兩個染色體組的全部染色體正好被紡錘絲拉向細胞的另一極,碰巧產生了正常的配子(6)能實驗:將三倍體無子西瓜果皮的任意一部分進行植物組織培養(或無性繁殖),觀察果實中是否有種子。預期結果:成活長大后的植株仍然不能結出有子果實。

15.四倍體大蒜的產量比二倍體大蒜高許多,為探究誘導大蒜染色體數目加倍的低溫,設計了如下實驗。

(1)主要實驗材料:大蒜、培養皿、恒溫箱、卡諾氏液、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顯微鏡、改良苯酚品紅染液。

(2)實驗步驟:

①取五個培養皿,編號并分別加入紗布和適量的水。

②將培養皿分別放入-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恒溫箱中1h。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別取根尖________cm,放入________中固定0.5~1h,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沖洗2次。

⑤制作裝片:解離→________→________→制片。

⑥低倍鏡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記錄結果。

(3)實驗結果:染色體加倍率的一組為低溫。

(4)實驗分析:

①設置實驗步驟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對染色體染色還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

③除低溫外,________也可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誘導大蒜染色體數目加倍的低溫,所以溫度應設置為變量,不同溫度處理是為了進行相互對照,在細胞_時盡可能使細胞處于設定溫度中,以排除其他溫度的干擾。但低溫并不可能使所有細胞的染色體數加倍,所以要統計加倍率來確定低溫。

答案:(2)②4℃8℃12℃③取大蒜隨機均分為五組,分別放入五個培養皿中誘導培養36h④0.5~1卡諾氏液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⑤漂洗染色⑥統計每組視野中的染色體加倍率(4)①將培養皿放在不同溫度下恒溫處理,是為了進行相互對照;恒溫處理1h是為了排除室溫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②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溶液③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形成

2023初二生物教科書教案【篇7】

第2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第3節伴性遺傳

姓名班級組別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說明什么是伴性遺傳;

2.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①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遺傳;③一般為隔代遺傳;

3.舉例說出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4.舉例說出性別有關的幾種遺傳病及特點:伴X隱性、顯性遺傳病及其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課本,劃出知識點。掌握基礎知識,紅筆標出重、難點以及疑點。

2.小組或者組間進行討論、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探究合作的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1.XY型性別決定方式;2.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遺傳的規律。

學習難點: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遺傳的規律。

【使用說明】:本節的重點是伴性遺傳的特點。學習時應結合實際問題,從事例入手,找出基因在性染色體上,隨性染色體遺傳的特點,將這些特點遷移到不同的事例中去解決問題。

【知識鏈接】:與基因在常染色體的遺傳進行對比。聯系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并應用到實際中去。

【自主學習】

一、基本概念:

性別決定:

常染色體:

性染色體:

二、人體細胞內的染色體:

常染色體:有對,與性別決定無關。

性染色體:有對,男性為,女性為,是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三、性別決定的方式:

1、XY型:①雄性:常染色體+;雌性:常染色體+。如:人的紅綠色盲。

2、ZW型:①雄性:常染色體+;雌性:常染色體+。如:雞的性別。

3、色盲由隱形致病基因控制,該基因只位于上,在上沒有。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具遺傳現象。即致病基因由男性患者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女性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如病。

4、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伴X性遺傳,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DXD和XDXd,男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DY。特點: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具有。男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

5、Y染色體上遺傳病的特點是:患者全部是;致病基因父傳,子傳孫。如:外耳道多毛癥。

【合作探究】

1、什么是伴性遺傳?

2、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用遺傳圖解表示以下幾種情況)

⑴色覺正常女性純合子與紅綠色盲男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⑵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⑶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和男性色盲患者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⑷色盲女性和正常男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當堂檢測】

(C級)1、一對夫妻都正常,他們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請你預測,他們的兒子是色盲的幾率是()A.1B.1/2C.1/4D.1/8

(B級)2、血友病的遺傳屬于伴性遺傳。某男孩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該家族中傳遞的順序是()。

A.外祖父→母親→男孩B.外祖母→母親→男孩C.祖父→父親→男D.祖母→父親→男孩

3、在右圖所示的人類系譜圖中,有關遺傳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為()。

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C.X染色體顯性遺傳D.X染色體隱性遺傳

(A級)4、決定貓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型bb、BB和Bb的貓分別為黃、黑和虎斑色?,F有虎斑色的雌貓和黃色雄貓交配,問:

(1)能否生出虎斑色的雄貓?為什么?

(2)假設交配后生下三只虎斑色的小貓和一只黃色小貓,它們的性別分別是()

A.全為雌貓或三雌一雄B.全為雄貓或三雄一雌

C.全為雌貓或全為雄貓D.雌雄各半

(3)假設生出的后代中出現一只虎斑色雄貓,那么,這只貓的基因型(包括性染色體)應為。試解釋產生的原因。

324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压贴片电容|贴片安规电容|三端滤波器|风华电容代理南京南山 | 首页|专注深圳注册公司,代理记账报税,注册商标代理,工商变更,企业400电话等企业一站式服务-慧用心 | 机床导轨_导轨板_滚轮导轨-上海旻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示波器高压差分探头-国产电流探头厂家-南京桑润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土壤养分检测仪_肥料养分检测仪_土壤水分检测仪-山东莱恩德仪器 大型多片锯,圆木多片锯,方木多片锯,板材多片锯-祥富机械有限公司 | 原子吸收设备-国产分光光度计-光谱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世界箱包品牌十大排名,女包小众轻奢品牌推荐200元左右,男包十大奢侈品牌排行榜双肩,学生拉杆箱什么品牌好质量好 - Gouwu3.com | 硅PU球场、篮球场地面施工「水性、环保、弹性」硅PU材料生产厂家-广东中星体育公司 | 宁夏活性炭_防护活性炭_催化剂载体炭-宁夏恒辉活性炭有限公司 | 杭州ROHS检测仪-XRF测试仪价格-百科 | 蔡司三坐标-影像测量机-3D扫描仪-蔡司显微镜-扫描电镜-工业CT-ZEISS授权代理商三本工业测量 | 布袋除尘器-单机除尘器-脉冲除尘器-泊头市兴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布袋除尘器|除尘器设备|除尘布袋|除尘设备_诺和环保设备 | 辐射仪|辐射检测仪|辐射巡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表面污染检测仪|辐射报警仪|辐射防护网 | 洛阳防爆合格证办理-洛阳防爆认证机构-洛阳申请国家防爆合格证-洛阳本安防爆认证代办-洛阳沪南抚防爆电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潍坊大集网-潍坊信息港-潍坊信息网| 自清洗过滤器,浅层砂过滤器,叠片过滤器厂家-新乡市宇清净化 | 淄博不锈钢,淄博不锈钢管,淄博不锈钢板-山东振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超声波焊接机,振动摩擦焊接机,激光塑料焊接机,超声波焊接模具工装-德召尼克(常州)焊接科技有限公司 | 石家庄救护车出租_重症转院_跨省跨境医疗转送_活动赛事医疗保障_康复出院_放弃治疗_腾康26年医疗护送转诊团队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滑板场地施工_极限运动场地设计_滑板公园建造_盐城天人极限运动场地建设有限公司 | 酒吧霸屏软件_酒吧霸屏系统,酒吧微上墙,夜场霸屏软件,酒吧点歌软件,酒吧互动游戏,酒吧大屏幕软件系统下载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 深圳市宏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高温防爆试验箱-温控短路试验箱【官网】 | 恒湿机_除湿加湿一体机_恒湿净化消毒一体机厂家-杭州英腾电器有限公司 | 短信营销平台_短信群发平台_106短信发送平台-河南路尚 | led冷热冲击试验箱_LED高低温冲击试验箱_老化试验箱-爱佩百科 | 齿辊分级破碎机,高低压压球机,立式双动力磨粉机-郑州长城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化妆品加工厂-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加工-面膜加工-广东欧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电镀整流器_微弧氧化电源_高频电解电源_微弧氧化设备厂家_深圳开瑞节能 | 线材成型机,线材折弯机,线材成型机厂家,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1 | 江苏全风,高压风机,全风环保风机,全风环形高压风机,防爆高压风机厂家-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店家乐|服装销售管理软件|服装店收银系统|内衣店鞋店进销存软件|连锁店管理软件|收银软件手机版|会员管理系统-手机版,云版,App | 网带通过式抛丸机,,网带式打砂机,吊钩式,抛丸机,中山抛丸机生产厂家,江门抛丸机,佛山吊钩式,东莞抛丸机,中山市泰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葡萄酒灌装机-食用油灌装机-液体肥灌装设备厂家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大流量卧式砂磨机_强力分散机_双行星双动力混合机_同心双轴搅拌机-莱州市龙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精益专家 - 设备管理软件|HSE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EHS安全管理系统 | 仿真茅草_人造茅草瓦价格_仿真茅草厂家_仿真茅草供应-深圳市科佰工贸有限公司 | 24位ADC|8位MCU-芯易德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轻型钢结构/济南铁艺护栏/济南铁艺大门-济南燕翔铁艺制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