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農民起義軍的反抗斗爭等史實
記 住 圓明園被燒毀,主權進一步喪失,領土被大量割占的恥辱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綜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聽、看、議,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理解列強肆無忌憚侵略我國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將清政府作為自己斗爭首要目標的原因
識圖填圖 新學案91頁第三題:沙俄割占我國領土及其條約名稱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民族的強弱同國家的先進或落后是息息相關的,要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大而發憤學習,努力奮斗
思想意識 要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
教學重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教學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新學案第2頁的“知識網絡”,討論回答問題:
1.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什么后果?(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列強是否滿足已經得到的利益?(不滿足)
小結、過渡:《南京條約》使侵略者攫取了許多利益、中國遭受到了沉重的災難,列強并沒有滿足貪婪的欲望,想要通過修訂條約來擴大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后,他們便找借口發動戰爭,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這場戰爭是上一次戰爭的繼續,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鴉片戰爭。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火燒圓明園
教師介紹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精美,組織學生看、說、議。
學生閱讀6——7頁的本目課文、插圖、資料和第10頁“自由閱讀卡”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的同學請舉手。誰能結合課文內容揭發列強的罪行?(掠奪珍寶,焚燒罪證)
2、哪那兩位同學愿意扮演當年的英國兵和法國兵?(背景是火燒圓明園后,他們在倫敦重逢的某一天)請他們通過對話,表示一種懺悔的心情。
二、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學生閱讀7——8頁的本目課文和表格、地圖,隨堂練習:
1、學生先根據第8頁表格,在4人小組內“動腦筋”:沙俄通過哪些不等條約割占我國北方哪些領土?(說出大致位置和面積)
2、學生完成新學案第7頁[自我測評]第二題“知識聯線”:([ 數字]表示相應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練一練”。(答案應選C)
三、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學生閱讀第9頁本目課文和“插圖”以及“說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軍的斗爭,說明中國人民怎樣對待國內的腐敗政府和外國的侵略勢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要想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就必須_國內的腐敗政府,堅決抗擊外來的野蠻侵略。)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 [知識網絡]梳理本課線索。
2、布置作業
3、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收復x疆》。
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 知道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時間、過程和盛況;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況 |
過程與方法 | 在師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聽、讀等途徑的自主發揮,結合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并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通過看課文插圖,對開國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后在小組內講述開國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實,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對歷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 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國成立給予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的更加強盛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
教學難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圖反映的是毛主席離開西柏坡時的情景。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剛結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時,毛澤東回過頭來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笑著答應:“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泵珴蓶|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泵珴蓶|說完,登上汽車向北平方向前進。毛澤東等進京后,“考試”成績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一)為新中國成立做準備
教師提問:毛主席進京的第一個考試就是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為什么要召開此次會議?此時,政協有何作用?
提示: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為了籌建新中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
(二)政協會議的會議內容
1.引導學生回答:展示圖片,讀課本,說說政協會議通過的幾項主要內容。
提示: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會議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采用公元紀年;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展示史料:
材料: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
3.教師提問: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內容體現了《共同綱領》中關于國家性質的規定的哪些內容?
提示:我國是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國家政權屬于人民。
4.史料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5.教師提問:通過這則材料,請同學們分清楚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的幾個時間概念代表的時間段。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戰爭,“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義革命的整個階段
(三)政協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
教師講述:分清歷史階段后,我們接著學習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召開的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目標導學二:開國大典
(一)過程
1.史料展示(或者播放《開國大典》紀錄片):
材料: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毛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54門禮炮齊鳴28響,隨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2.教師提問:你們知道此時為什么要用54門禮炮,為什么要鳴28響嗎?
提示:54代表五四運動,28響代表中共領導革命的28個春秋。
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不過,54門炮,代表當時參加開國大典的54個民族——當時確定的只有54個民族,后來才確定,中國有56個民族;28響代表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走過的28年歷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教師提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令無數的國人感到民族終于有了希望,有了前途,人們徹夜狂歡。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呢?
提示: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目標導學三:西藏和平解放
1.多媒體展示圖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
2.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簡要地介紹一下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過程。
提示: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做簡要的回答。
3.教師提問: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提示: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民族實現了大團結。
教師總結: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用語“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因為我國還有港澳臺在當時還沒有實現統一,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三、課堂總結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淚史、挨打史、抗爭史、探索史。但是,堅強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屈辱中抗爭,在血淚中摸索,在奮斗中前行,終于走出了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道路,中國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3:抗美援朝
1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 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知道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通過閱讀課本第10頁《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3次戰役示意圖》,知道志愿軍入朝路線、三次戰役的推進情況及“三八線”的位置,培養讀圖、識圖能力 |
過程與方法 | 通過閱讀課本、地圖及網上查詢,獲取有效信息,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總結思考歷史問題的方法;通過原始資料再現、了解史實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掌握獲取歷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 通過分析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原因,培養學生不畏強權、敢于挺身與侵略者斗爭的優秀品質。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學習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體現的精神。
教學難點:面對朝鮮半島燃起的戰火,中國為什么要出兵。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高唱戰歌,在彭德懷司令員的指揮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今天,讓我們一起翻開歷史,去重溫當時志愿軍戰士的英勇、豪邁,能打仗、打勝仗的鋼鐵意志和堅強信念。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2課《抗美援朝》的內容。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一)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1.史料解讀: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立即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在中國和蘇聯沒有代表出席的情況下,通過了“譴責北朝鮮侵略”和“緊急制裁”兩個決議。7月7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其組成所謂“聯合國軍”,對朝鮮進行大規模侵略戰爭。
2.教師提問:根據課本,結合材料,說說中國抗美援朝的歷史背景。
提示:朝鮮內戰爆發后,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邊;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3.教師提問:在美軍介入朝鮮戰爭后,朝鮮內戰局勢急轉直下,中國政府作出了怎樣的決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中國出兵朝鮮
1.史料解讀:
材料:毛主席說:“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p>
2.請學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這幾句話,結合所學,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齒相依;美國的侵略嚴重威脅了新中國的安全;為了獲得一個比較穩定的經濟建設的周邊環境。
3.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第9頁內容,結合第10頁地圖,說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基本情況,其結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
(2)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4.教師過渡:在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總受命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中朝人民并肩作戰。在整個戰爭中涌現了許多的戰斗英雄,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二節內容。
目標導學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
(一)戰斗英雄
1.圖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