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歷史教案
歷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人類歷史在社會的演變過程稱之為“歷史”。神人記丑,燒給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發生過的事。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人教版八下歷史教案,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八下歷史教案1: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清政府的_無能,農民起義軍的反抗斗爭等史實
記住圓明園被燒毀,主權進一步喪失,領土被大量割占的恥辱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綜合理解
探索分析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聽、看、議,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理解列強肆無忌憚侵略我國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將清政府作為自己斗爭首要目標的原因
識圖教案第9頁: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及其條約名稱
情感、
態度
價值觀愛國情感民族的強弱同國家的先進或落后是息息相關的,要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大而發憤學習,努力奮斗
思想意識要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
教學重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教學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第1課知識,討論回答問題:
1.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什么后果?
(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列強是否滿足已經得到的利益?
(不滿足)
小結、過渡:《南京條約》使侵略者攫取了許多利益、中國遭受到了沉重的災難,列強并沒有滿足貪婪的_,想要通過修訂條約來擴大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后,他們便找借口發動戰爭,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這場戰爭是上一次戰爭的繼續,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鴉片戰爭。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火燒圓明園
教師介紹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精美,組織學生看、說、議。
學生閱讀7~8頁的本目課文、插圖、資料和第11頁“自由閱讀卡”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的同學請舉手。誰能結合課文內容揭發列強的罪行?
(掠奪珍寶,焚燒罪證)
2.那哪兩位同學愿意扮演當年的英國兵和法國兵?
(背景是火燒圓明園后,他們在倫敦重逢的某一天)請他們通過對話,表示一種懺悔的心情。
二、_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學生閱讀教材8~9頁的本目課文和表格、地圖,隨堂練習:
1.學生先根據第8頁表格,在4人小組內“動腦筋”:沙俄通過哪些不平等條約割占我國北方哪些領土?(說出大致位置和面積)
2.學生完成歷史填充圖冊上填圖題目,加深_對中國侵占領土的時間、地理位置、面積的記憶。
3.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練一練”。(答案應選C)
三、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學生閱讀教材9~10頁本目課文和“插圖”以及“說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軍的斗爭,說明中國人民怎樣對待國內的_政府和外國的侵略勢力?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要想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就必須_國內的_政府,堅決抗擊外來的野蠻侵略。)
本課小結
1.指導學生梳理本課線索。
2.布置作業
3.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收復_疆》。
人教版八下歷史教案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2、能夠理清從洋務運動至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提高概括歷史發展階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創設“名人訪談”情境,體驗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
2、創設“穿越時空”情境,探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在情境體驗學習中,感受張謇等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二、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2、正確了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課件:狀元殿試策封面圖、捷報圖
2、教師活動
①設疑:被光緒帝“欽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誰?(張謇)
②簡介張謇,引入本課學習
設計理念:選擇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材料,設疑激趣,切入新課
【自主學習建構新知】
1、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
①、《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內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
③、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后的。
設計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初步了解知識輪廓。
2、創設情境:“名人訪談——走近狀元實業家張謇”(課件)
設計理念:通過生活化、大眾化的“名人訪談”情境,變歷史事件為現實生活,變歷史人物為現實人物。依靠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從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潤物無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動性。
3、教師活動:小結學生名人訪談的表現情況,過渡:張謇大生紗廠的命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二目,提煉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信息。
設計理念:緊扣教材,承上啟下。
4、歸納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時期、特征、原因。
教師活動:
⑴指導學生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課件展示)
1、洋務運動的推動
2、封建制度的阻撓
內因:辛亥革命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帝國主義卷土重來
⑵點撥:內因、外因的共同影響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速度不一。
學生活動:學生口頭回答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
設計理念:初步感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煉歷史有效信息能力。
創設情境:“穿越時空——張謇來到1914”(課件)
教師活動: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張謇請你幫忙創辦實業,調查市場行情:
①此時創辦實業是否有利?為什么?
②當時有那些行業適合發展?請具體介紹
③根據市場行情,你會把資金投入到哪個行業?工廠會設在哪些地方?為什么?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你的企業將會出現什么狀況?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到什么階段?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完成市場行情調查,探究知識:
①有利于創辦實業,因為辛亥革命_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②紡織、面粉、精鹽等行業。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落后。
③紡織、面粉、精鹽等行業,工廠會設在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因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業比較發達,內地卻非常薄弱。
④倒閉或被吞并,1918年后,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進入一戰后至新中國的成立時期,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
課后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知識,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概括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特征: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極為落后。中國的民族工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是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實現現代化。
人教版八下歷史教案3:社會生活的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提高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歷史資料的能力。
能力目標:運用多媒體,展示反映社會生活變化的大量信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文化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溫故互查
1.簽訂后,列強直接剝削中國人民,狀元實業家張提出“”的口號,并在他的家鄉創辦等一系列企業。
2.時期,我國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這些民族工業往往受到
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時期,我國近代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主要是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段受到了鼓舞。還有就是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時期,我國近代民族工業萎縮。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概略,使我國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后,由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3.簡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二、設問導讀
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
1.交通工具:
時間:19世紀初,配方發明后相繼傳入。
作用:使人們出行,極大地促進了。
2.通訊工具:
時間:19世紀70年代后傳入。
作用: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文化生活的變遷
1.和的傳入:
時間:近代以來。
作用: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鏡頭。
2.新聞報紙的出現:
名報: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
作用: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
3.出版機構的出現:
名社: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的文化出版機構。
作用:有利于信息和文化的傳播。
社會習俗的變化
1.原因:后,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
2.簡述裝束、禮節和稱呼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