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1:工業化的起步
課程標準:
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并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指導學生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培養其讀圖、識圖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培養其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中找出“一五”期間,我國在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使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的習慣,教會學生運用歷史地圖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結合教師提供的影像資料、史料和圖片,訓練學生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歷史史實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形成。
導入
小助教復習舊知。
提問:國民經濟五年計劃是報刊上經常出現的一個詞。你知道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嗎?
第一個五年計劃
教師簡略補充有關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知識。
講一講: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有哪些?為什么要完成這幾項任務?
讀圖分析:結合《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示意圖》,說一說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歷史統計:“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下表是幾項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請算一算1957年比1952年增長多少,按百分比填入表內
項目19521957增長百分比
鋼(萬噸)
原煤(萬噸)
糧食(萬噸)
棉花(萬噸)
動手找資料:課文列出了我國國產第一輛汽車、第一架飛機產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等資料。請查找資料,說出我國第一套國產6000千瓦發電機組、第一輛國產拖拉機、第一塊國產手表產生的時間和它們的生產企業名稱。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議一議:為什么說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課外上網:你能通過強大的網上搜索功能查找到我國多次制訂憲法的歷史過程嗎?如果還未掌握這方面的技巧,可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然后,設法找到1993年和1999年兩次憲法“修正案”的內容,看看在哪些方面作了重要的修改?
課前采訪:讓學生當小記者對當地的人民代表進行采訪,了解什么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是怎樣產生的?他能行使怎樣的職權?
小作業:編制一張《“一五”計劃主要成就表》。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2:三大改造
課程標準:
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引導學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培養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教師適當補充一些課外材料讓學生閱讀;引導學生編寫、表演小歷史劇;引導學生課后撰寫題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論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如何改造農民個體所有制,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農業經濟,這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關鍵之一。
小歷史劇:《雞毛飛上天》
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議一議:國家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有什么必然性?
看誰找得快:學生在教材上找出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方法。
看圖片《農民紛紛申請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北京郊區農業實現合作化,農民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喜》,加深認識。
教師簡單介紹手工業合作化的情況。
公私合營
身邊的歷史:參觀當地的一兩個老字號店鋪,并請管理人員簡單介紹一下該店鋪在公私合營時的情況,了解其發展歷史與現實狀況。(成果匯報)
教師解釋“公私合營”的概念。
學習與思考:為什么說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案3:鴉片戰爭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并由此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掌 握 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探索分析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運用史料 指導學生閱讀插圖、資料、自由閱讀卡,從中獲取與本課相關的史識
邏輯思維 訓練學生從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時空坐標中,掌握系統有序的歷史知識網絡,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
情 感、
態 度
價 值 觀 思想意識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惟利是圖的本質
愛國情感 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爭“落后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責任感
教學重點 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
教學難點 分析鴉片戰爭前后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重大變化,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回顧初一學習情況,聯系新學期課改趨勢,修訂課堂評價辦法,并落實到位。
2、指導學生閱讀第1頁“導入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罌粟到毒品”,討論回答問題:
1、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為牟取暴利而走私鴉片。)
2.英國走私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腐敗;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斗力。)
3.面對著鴉片的危害,林則徐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嚴厲禁煙)收到什么效果?(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毀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毀它們嗎?(不是)為什么?(因為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學生閱讀本目,思考回答:
1、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禁煙而引起?(不是。因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臟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馬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2、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定《南京條約》。)
3、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半殖民地”指當時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4、根據課本第5頁“活動與探究1”: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于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為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5、小表演活動: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儀式上雙方代表的對話(可自由發揮)。
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知識網絡”,進行“接龍復習”,并完成第3頁“自我測評”。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頁“練一練”。
3、提醒學生預習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