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八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1:敬畏自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文章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分析及設想: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對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比較,揭示人類應愛護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為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們教師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課應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體把握課文時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具體研讀課文時力圖通過情景教學法、分析法、比較法、討論法等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鞏固知識、培養能力,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觀念。
課前準備:
學生: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①準備與自然、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②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情導入
多媒體展示三組圖片:
1、認識自然
課件展示: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如: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播放輕音樂)
2、認識人類
課件展示:人類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州六號發射場景……
3、認識人類與自然
課件展示:登山,橫渡,航天航空,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暴減,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談感受,師給以評價:
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母親,人類一直享受著她的恩惠,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無一不是它對人類的饋贈。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類發出了嚴重警告:沙塵暴、泥石流、海嘯、颶風……讓人類面時時面臨著巨大的災難。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嚴春友老師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尋找答案。(板書:敬畏自然)
二、整體感知,探究課文
(一)、解題,多媒體展示作家作品。
嚴春友,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新論》《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統一論》(與王存臻合著)等。
(二)、預習檢測(多媒體分步展示生字、詞語。)
1、給加點的漢字注音。
鯤(kūn)鵬 蓬蒿(péng hāo) 狼藉(jī) 咫尺(zhǐ)
深邃(suì) 混淆(xiáo ) 相形見絀(chù)
2、詞語解釋。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閱讀課文,探究解答
(師生角色互換,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向學生進行請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根據屏幕所展示的問題,依次進行解答。
(多媒體逐步展示下列問題。)
(1)、對待自然,人類常抱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對待自然,人類常抱有對立的態度。
(2)、針對這樣的觀點態度,作者是如何評價的?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一個詞語。
明確:自不量力。
(3)、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評價?請根據提示,找出相應的根據。
從二者歷史時間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二者關系上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宇宙已有200億年歷史,人類知識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類的智慧只是一個小水滴。
(4)、作者認為我們人類應對自然持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們常持的態度,作出了評價,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據,最后得出了結論,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道理的?(運用多媒體動畫,以點擊關鍵詞的形式,突出“態度”、“評價”、“根據”、“認為”等詞語,順勢得出本文的論證手法。)
明確:層層深入。
(設計說明:讀是理解課文的前提,教師在朗讀中提出具體要求,學生會在朗讀中更用心,既訓練了基本能力,又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然后,根據課文內容,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提示學生進行縱向聯系,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也自然而然的歸納出了文章的說理方法。)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美句賞讀
在本文中,有許多句子,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富有哲理。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給大家大聲朗讀出來,并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修辭、含義等方面的點撥,并板書修辭手法:對比、擬人、反問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
明確: “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無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里作者將人類和大自然進行對比,生動的說明了二者之間的關系。
(2)、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采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后果,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3)、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明確: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4)、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明確: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明確: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二)難句對話
請同學畫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采用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成A、B兩組,一組提出自己的疑問,另一組做出解答,進行積分競賽,答案讓對方同學滿意者得分。這樣就將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對文本的研讀和對問題的解答中,理解課文的內容。)
示例:1、“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這是為什么?
2、作者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設計說明:“美句賞讀”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修辭手法、蘊含的哲理等方面品味文章的語言。當然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本文中有些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難句對話”這一環節,就是讓同學通過對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質疑,然后以競賽的形式討論解決,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認識。)
四、領悟內涵,質疑反思
1、選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最后一段,深入思考文章的內涵。
(學生正確回答后,齊讀,以加深對文段內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3、有人認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為神靈,滿懷虔誠,任其發展。對于這樣的觀點,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得出人們對待自然的正確做法并板書:適度開發,合理利用)
設計目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敬畏”的含義,歸納作者的觀點。
4、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辨的火花,那么,你能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和辯駁嗎?
教師相機啟發或引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成就(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這樣的目的嗎?
……
(設計說明:“敬畏自然”的內涵,無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問題,我在這一環節中,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從不同角度設置題目,讓學生在對題目的思考中,對這一問題有清晰的認識。)
五、拓展探究,聯通生活
關于“人與自然”的問題,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我們理解了作者的觀點:人應該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萬物當成兄弟,平等對待。可是現實生活中是這樣的嗎?當今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如何?請聯系你課外閱讀中所積累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資料,談談你的體會和意見。
(分組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設計說明:“聯通生活”這一環節,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與生活鏈接起來,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六、結束語
同學們,課文結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我們也要向全世界大聲疾呼:“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發展!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自然。敬畏自然,保護環境,是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有句俗語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你,為我,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積極行動起來吧!
七、作業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動的形象代言人,你準備發起哪些活動來擴大影響,提高大家對敬畏自然的正確認識?請擬寫一份可行的活動計劃。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學目標】
這是一篇呼吁生態環境保護的報告文學。用羅布泊消亡的實例,警告人們在西部生態脆弱地帶進行開發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首要目標。作為一篇報告文學,它那深沉的感情,抒情的筆調給讀者帶來深深的震撼。所以應在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同時,著重通過反復朗讀、品味語言來探究文章的震撼力量,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捕捉興趣,情境導入
看到這篇文章的作者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住在月宮里的吳剛吧!吳剛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神話人物,他是漢代西河人,跟人學仙但犯有過錯,所以就受到每天砍桂樹的懲罰,這個神話寄寓著非常深沉的理念,即命運之殘酷。讓我們領悟到因為愚蠢而犯下了過錯,就會受到嚴酷的甚至是萬劫不復的懲罰。當然,此吳剛非彼吳剛,但是他的這篇文章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人類的愚蠢而帶來的痛苦懲罰。讓我們順著吳剛沉痛的目光,看看這一片消逝了的仙湖──羅布泊。
(屏顯1:衛星拍攝的羅布泊──“地球的大耳朵”。)
(屏顯2: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以及羅布泊的具體位置。)
(屏顯3:羅布泊的圖片──“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昔日河床”)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用筆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如有生字或生詞,可把它寫在黑板上,留待一起解決:
生詞:蕭瑟戈壁滄海桑田
2、概括本文講了幾個方面的內容,并找出關鍵詞:
二:師總結:
本文開頭先說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原因,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危機,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作者用歷史的教訓,說明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警醒世人做好生態保護,以免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三、朗讀課文,合作探究
請你讀出你最想讀的一段,并說出想讀的理由或朗讀時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如何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類似羅布泊這樣的例子,比如說野生植被的破壞、鳥類等物種的減少以及農村垃圾的處理問題等等,請同學們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進行調查思考,寫成一篇感情真摯的報告文學。
精彩片段一:
師:請同學們找出“蕭瑟”這個詞所在的語句,并把它讀出來。
生2:但他踏上這片想象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
師:根據句意,可以判斷出“蕭瑟”是什么意思?
生3:應該和“荒涼”意思差不多。
生:我覺得應該是荒寂、凄涼的意思。
師:使用的詞很準確。就是指景色凄涼。那么戈壁應該怎樣理解呢?
生4:應該是沙漠的一種地貌特征吧。
師:好個“地貌特征”很有概括力。
生5:很荒涼的沒有植物、沒有水的地方。
師:我們可以把它們綜合起來這樣解釋,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很
少的沙漠地區。哪位同學讀一讀“滄海桑田”所在的句子。
生6: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師:根據句意“滄海桑田”應該如何理解呢?
生7:以前是湖泊現在卻是一片荒漠,“滄海桑田”用在這里表現了一種巨大的變化。
師:說的太好了!這個詞從字面上看,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一般用來比喻世事變化很大。它在本文中正是變化很大的意思。
精彩片段二:
師:請你讀出你最想讀的一段,并說出想讀的理由或朗讀時的感受。
生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這個句子讓我感覺非常沉重,人們的盲目造成了仙湖的消逝,人們的盲目造成了家園的毀滅,人們的盲目最終會為自己掘好墳墓。“‘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這個比喻句用的很好,既寫出了羅布泊消亡的原因,又譴責了人的急功近利的愚蠢。排比句也增強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師:說得真好,你有一顆多么敏感的心靈啊,表達也是那么準確流暢,讓老師忍不住想為你鼓掌。
(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
生3:“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生命力很強的胡楊林臨死時的痛苦,也寫出了目睹這一切的作者心靈的痛苦,更激發了閱讀者心中的痛苦!
師:你的感覺那么敏銳,你的表達又是那么充滿激情,讓我們每個人都受到深深的感染。讓我們用掌聲鼓勵一下。
生5:“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這瞬間從我們的眼中消失了。”這句話好就好在“瞬間”這個詞,它寫出了羅布泊消逝之快,也說明了羅布泊生命的脆弱,因為它到底是一個沙漠湖泊,人們應該保護它,但人們卻讓它30年間就消失了,表達了強烈的譴責之情。
師:說的真好!讀出“瞬間”里包含的譴責的思想感情,讓老師深深的佩服你!掌聲鼓勵!
生6:“我們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綠色長城突然從眼中消失。”“突然”也是寫出了人們造成的破壞有多么快,飽含作者的痛惜之情。
師:這位同學所說的有一處我不敢茍同。
生7:我覺得“突然”不是指時間之快,而是從空間上來說的,寫塔里木河下游干涸而使胡楊林這個綠色長城在此中斷。
生8:“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句話直抒內心的沉重和痛苦。
生10:“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楊林780萬畝,現在已減少到420萬畝。”這句話運用數字的對比產生了令人震驚的效果。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的發言都十分精彩,看來大家對這篇課文理解得很不錯,當然作者出色的文筆也幫助了我們更好的理解文章,總結一下,課文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小組討論交流。交流后請同學起來發言。
生1:強烈的對比,羅布泊過去與現在的鮮明對比讓每個閱讀者的心靈都受到強烈的震撼。
生2:還有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也增強了文章的這一效果。
生3:作者的每句話都飽含著深沉的感情,有的地方還直接抒情,有很強的感染力。
生4:我覺得數字的運用也很有震撼力,因為它比較真實準確。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也很全面,剛才這個同學談到數字的真實,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也是真實的?
生5:引用的資料是真實的。
師:所反映的羅布泊也是真實的。這種真實的報道事件卻又不乏抒情性文學性的體裁就是報告文學。
(屏顯4: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的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教案3:旅鼠之謎
教學目標:
1.了解旅鼠的三大奧秘。
2.學習作者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寫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運用的幾種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究課文解答旅鼠之謎,培養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①查閱有關作者生平的資料。
②搜集有關旅鼠以及其它動物奇異現象的資料。
③分角色朗讀課文。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有許許多多奇怪的現象,有的已經被人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有的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在北極生活著一種被人們稱之為旅鼠的老鼠,每對一年竟能繁殖后代967118只!一旦旅鼠多了,它的毛色就會發生變化,灰黑色變成鮮艷的橘紅色,好像是在吸引天敵的注意;如果死不成,他們就會聚成幾百萬只的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大海,集體自殺。這些行為究竟是為了什么?科學家們絞盡腦汁,研究了好幾個世紀,至今也沒有解開這個謎團。今天,我們就與位夢華先生一起走進旅鼠世界,詳細了解旅鼠的奧秘!(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①畫出生字詞,運用工具書并結合課文注釋理解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含義。
②思考并概括旅鼠有哪些奧秘?
2.質疑交流
①詞語重點:神秘莫測媲美膨脹滑稽道聽途說繁衍
②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極考查,1991年六月位夢華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主要著作有《奇異的大陸──南極州》《北極的呼喚》等。
③旅鼠的奧秘:北極旅鼠繁殖能力超強;旅鼠超出一定數量,它的毛色由灰黑色變成鮮艷的橘紅色,以吸引天敵;如果死不成,幾百萬只旅鼠直奔大海,集體自殺。
3.探討:旅鼠的奇特行為給對人類有何啟示?
(文字資料: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萬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于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于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不加以控制,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啟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調節作用,一旦打破生態平衡,就出現向新的平衡轉化的趨勢;
(2)從自然界的調節中人類應當覺悟:人類也應注意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
(3)科研過程要不斷調整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只有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
三、賞讀分析
1.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自己獲得了哪些知識?
簡要回顧本文內容。
2.作者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準確說明旅鼠的這些奧秘?請舉例說明。
學生快速瀏覽后,列提綱回答。
教師總結: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知識巧妙的介紹給大家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課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教師先將本文的概括介紹投影顯示,學生在對比中明確:
① 作者運用記敘的方式,采取對話描寫的方法,生動形象的介紹科學知識;
②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合;
③寓知識于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總結科學小品文的寫法特點。
①作者運用靈活的方式,采取多種描寫的方法,生動形象的介紹科學知識;
②科學的內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合;
③寓知識于敘事之中,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通俗易懂。
四、積累拓展
1.請用二、三百字將本文介紹的知識概括出來,然后小組交流,選出兩名代表在班內交流并評價。
2.除了旅鼠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動植物的奇特行為,請將課下搜集的相關知識講給同組同學聽。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及其查閱的資料,全班交流,注重找出動植物的奇異表現及原因。
五、課下作業
運用本文的寫法,將你最感興趣的一種動植物的奇異行為寫成一篇科學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