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伏有多少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3年末伏有多少天_幾號結束,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年末伏有多少天_幾號結束
2023年末伏10天,是從8月10日-8月19日,歷經10天,末伏結束,而2023年三伏天也就結束了。
末伏是什么意思
1、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最后的一伏。
2、通常也指從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
3、也作終伏、三伏。到末伏的第10天為止。
2023年出伏之后還要熱多久
大概半個月左右,具體看各個地區的天氣情況。
三伏過后一般還會熱半個月左右,但是具體也要取決于當地的氣溫變化。每一個低的氣溫變化是不一樣的,所以會導致濕熱持續的時間一定的差異。在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需要做好相應的防暑工作,要避免長時間做一些重體力活動,同時也不可以長時間呆在炎熱的環境當中,否則會導致身體中暑。
末伏應該吃什么
1、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在秋末,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油膩,而且很容易生氣。因此,在選擇肉類時,應優先選擇涼爽或平坦的肉類。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性寒,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補水消腫的功效。根據中醫“熱即冷”的治療原則,鴨肉適合體內發熱的人食用,對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水腫的人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是人們在夏天所需要的。
2、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炎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濕熱。當濕熱侵襲人體時,會導致毛孔張開、出汗過多、氣虛、脾胃功能障礙和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清涼的蔬菜有利于產生水分和口渴,消除煩惱和暑熱,清熱利水,排毒排便。黃瓜是清涼蔬菜的代表。它具有高含水量和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后補充水分和流失無機鹽。
3、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綠豆粥是普通人最喜歡的夏季粥。綠豆可用于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治療暑熱、口渴、水腫等。但應注意的是,綠豆是一種清涼的藥物和食物。體質虛寒或脾胃虛寒的人過量飲用綠豆會導致腹痛和腹瀉,陰虛的人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引起劇烈虛火,并出現棱角糜爛、牙齦腫脹和疼痛等癥狀。
4、末伏吃酸梅湯生津止渴
酸梅湯的原料是黑梅、山楂、桂花、甘草和冰糖。此湯適用于消化、散氣散淤、生涎止渴、收斂肺氣、鎮靜神經,常飲可養生強身。在炎熱的夏天,這是一種罕見的健康飲料。
末伏養生知識
1、末伏——防秋老虎
此時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于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2、末伏重清補食療祛濕邪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3、末伏護脾胃循經按穴位
立秋后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于濕,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癥,還可能為咳喘病癥種下病根。
中醫講“濕氣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夠化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4、莫貪寒涼物,免損脾胃陽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于健康。
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5、吹空調要把握好“度”
立秋過后,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這種前提下,大家可以選擇空調、電扇、鋪涼席等方式適當解暑降溫,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調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更不可對著直吹,也不要頻繁一進一出空調房,減少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老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差人群和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人士尤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