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
要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多的課業負擔,就必須著重抓好微觀教學過程的教學設計方案工作。教案的類型教案是教師在一節課內的教學活動方案,是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1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課文按時間順序描寫的方法。
3.學習本文作者的觀察方法,按時間順序寫一種果實的成熟過程。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嗎?吃過石榴嗎?對石榴有哪些了解,誰來說一說?
二、自學指導:
要求:
1.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學生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學檢查。
1.重音要讀準:
棗莊郁郁蔥蔥喇叭子兒瑪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說了什么,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春天葉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導精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教師教師棗莊
⑶馳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鄉聲名遠揚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⑷教師小結:家鄉的石榴聲名遠揚,這是作者愛家鄉的原因。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問題:
①這一段寫了那兩個季節?石榴有說什么特點?
②作者用哪些詞來寫葉子,花的?
體會郁郁蔥蔥的意思。
彷佛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說明了什么?這樣打比方合適嗎?
⑵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五、作業 :
1.抄寫課后的詞語。
2.仿寫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個個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吹。
六、板書:
石榴
春天葉________
夏天花________
秋天果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繼續精讀課文
1.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練習: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春、夏、秋)季石榴(葉子、花、果實)的生長情況。
2.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的?有什么變化?畫出表現石榴果實特點的詞語。
3.討論:作者按什么順序寫石榴的果實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這些變化?
4.指導朗讀:請同學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這一段。
5.學習第4自然段。
⑴過渡:長得這么可愛的石榴,味道怎么樣?我們一起來看。
⑵輕聲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石榴子兒的?
討論有:顏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體會晶瑩的意思。
6.齊讀這一自然段。
7.教師小結:作者按時間順序,寫石榴果實的生長變化,還特別注意認真觀察了石榴果實的顏色變化與外形特點。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習這種方法。
三、作業 :
1.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品嘗一種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寫一段話。
板書:
11石榴
顏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樣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2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⒈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 石頭書
⒉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⒉學生自讀課文。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⒉朗讀第1、2自然段。
⒊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⒋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
1 練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⒈朗讀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 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⒉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⑶讀第12自然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
⒊朗讀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⒋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⒈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⒉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 :
練習朗讀課文。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全集3
設計思想:
1.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通過有趣的故事,寫出了雜草對于小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于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生動有趣,適合三年級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2.通過演一演便于學生對“氣勢洶洶”、“一擁而上”、“蠻不講理”等詞語的理解。
3.課文的“遇險”和“脫險”都適合學生表演,所以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對第一部分“遇險”的學習,第二部分“脫險”則放手讓學生自學。
目的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用“激烈”和“紛紛”造句。
2.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和表演課本劇。
3.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雜草對莊稼的危害和除草劑能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
教學重難點:
1. 文章脫險這部分為重點。
2. 文中一些詞語的理解,如: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警覺等是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1. 頭飾。
2. 圖片
3.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齊讀課題:18.小稻秧脫險記
2. “脫險”什么意思?
3. 誰讓小稻秧遇到危險?誰又讓小稻秧脫離了危險?
(學生回答后,師貼“雜草”、“小稻秧”“噴霧器”的圖片)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思考哪幾自然段寫小稻秧遇險?哪幾自然段寫小稻秧脫險?(1.2自然段寫“遇險”, 3.4.5自然段寫“脫險”)
2.學習第一部分:小稻秧遇險
3. 請生讀課文,思考:這群雜草有何特點、從哪些詞語看出的?
4. 請大家再小聲讀“遇險”這部分內容,畫一畫寫雜草的詞語,想想這些詞語寫出了雜草的什么特點?
5. 提問學生,師板書:氣勢洶洶
6. 理解文中反問句:我剛搬到大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
① 這是什么句?(反問句)
② 意思是什么?(不可以交給你們)
③ 指導反問句的朗讀。
7.“小稻秧臉色蠟黃”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當場就病倒了?
師板書:病倒
8.指導這部分的朗讀。
9.分角色朗讀“遇險”(①分4人學習小組朗讀;②分男女朗讀)
10.演一演“遇險”(分4人學習小組表演)
11.請學生上臺表演“遇險”。
三、 師總結學習第一部分“遇險”的方法:
讀一讀 畫一畫;
分角色讀一讀; 分角色演一演(分4人學習小組)
四、學習第二部分“脫險”這部分:
1. 學生明白了學習第一部分的方法后,自學第二部分。
2. 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① 畫出寫噴霧器大夫特點的詞語,重點理解“收拾”
② 噴霧器大夫的作用是什么?并指導朗讀噴霧器說的話。
③ 雜草被噴霧器大夫消滅了嗎?從哪兒看出的?
學生回答后師板書:紛紛倒下
④ 小稻秧呢?學生回答后師板書:跳舞
⑤ 此時健康成長的小稻秧會對噴霧器大夫說什么?
3. 指導分角色朗讀“脫險”。
4. 學生演一演“脫險”這部分內容。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8.小稻秧脫險記
雜草圖 氣勢洶洶 紛紛倒下
噴霧器大夫
小稻秧圖 病倒 跳舞
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是科學童話,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學生很喜愛!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積極,自學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