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
教案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根據老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思考、模仿等過程。優秀的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過程】
本課是學生進入三年級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在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從方法上說,老師要放手,主要靠學生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的基本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一、默讀課文,圈畫生字
圈畫出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想辦法讀準字音。此處可以運用已經掌握了的識字方法認識理解生字詞。
二、參照連接語提示,獨立閱讀、思考,小組內交流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槐鄉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三、再讀課文,回答問題
槐鄉的孩子可愛嗎?從課文中哪些描寫可以體會出來?
1、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讀出來。
3、全班交流,老師及時總結:
(1)勤勞懂事:
“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39;錢是用槐米換來的?!?/p>
(2)吃苦耐勞:
“八月,天多熱。……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贝颂幱幸痪涿鑼懱鞜岬木渥樱龑W生說一說,讀出自己的感覺。
(3)以苦為樂:
“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贝颂帉懞⒆觽儎趧拥膱雒妫瑢懙幂p松、歡快、活潑,一點兒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壓抑之感,讀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體會這一點。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描寫天氣熱的句子。
2、說一說自己在課余時所從事過的勞動以及收獲。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2
這篇精讀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學生喜歡讀,課文內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學習目標提升到:
①再讀課文,深入體會西沙群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②學習用課文的寫作方法(總——分——總或圍繞一個中心句來寫)寫一段話。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積極性,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通過引導學生質疑,參與自主學習目標的制定;通過組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啟發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師生、生生多向交流,促進學生自評自結,整合知識體系,掌握學習方法。第二方面,我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讓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做到了七個“讓”:即課文讓學生自學,字詞讓學生自己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發現,方法讓學生尋找,重點讓學生思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全過程。這樣,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在寫一段話時,大多學生學會了本課的寫作方法,能夠圍繞一個中心句,通過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把一段話寫通順、具體、生動。美中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如能用配樂配畫就會激起學習的興趣;又如讀“蠕動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色彩鮮艷的和外形奇特的魚”時,如能邊朗讀邊伴有動作,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就會更深,背誦課文就會更快。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饒、嶼”等10個生字。會寫“藍、賴”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自讀課文,搜集與西沙群島有關的圖片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風光片或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祖國地圖。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西沙群島嗎?請看這是一幅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圖,誰能從地圖上找到西沙群島的位置?
2、多媒體播放風光片。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游覽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吧?。úシ磐辏┟绬幔咳绻覀冏x了課文,一定會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讀課文
1、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學生質疑)
2、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明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邊讀邊想剛才提出的問題,在讀懂的地方可以用筆注一注。
⑵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⑴檢查生字新詞。
⑵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讀課文,說說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三、重點探究
1、凸現重點:
⑴課文是圍繞哪幾方面描寫西沙群島可愛的呢?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風景優美物產豐
⑵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這兩方面的?
2、自主感悟:
⑴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輕聲讀一讀,把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
⑵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指點。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讀到這段話時,有什么樣的感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海面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讀出來嗎?
②海水真美呀!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側、欣”等13個生字,讀正確多音字“興”“舍”,會寫“腦、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抽出、欣賞、濃霧、獻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層層、嚴嚴實實、人參、又肥又厚、松鼠、飛舞、寶庫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蔥蔥籠籠、密密層層、嚴嚴實實”等迭詞以及“抽、封、浸、獻、刮”等動詞;理解描寫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詞句;初步學習“是……也是……”句式;學習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抓住特色進行觀察的方法。
3.感受小興安領四季的美麗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小興安領的四季景色。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特點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抓住特色進行觀察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側、欣”等13個生字,讀正確多音字“興”“舍”,會寫“腦、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抽出、欣賞、濃霧、獻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層層、嚴嚴實實、人參、又肥又厚、松鼠、飛舞、寶庫等。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2)多媒體出示小興安嶺四季美麗的畫面或掛圖,教師引入課題:同學們,在祖國的東北有一座山脈叫小興安嶺。小興安嶺幾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極了。瞧!這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給我們展示的就是小興安嶺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嗎?
你們是明媚的春天去,還是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樹葉繁茂的夏天去,還是在白雪覆蓋著群山的嚴冬去?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描寫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讓我們一直隨作者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課件出示1)
二、誦讀課文,探究初成。
1.學生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2.認讀生字詞。
(1)同桌互讀,正音,評議。
(2)(課件出示3)多媒體出示文中詞語。(詞語中的生字標注音節。)
nǎodɑiyándǎnɡkùxīng
腦袋嚴實擋住寶庫小興安嶺
shìxiàntánxiǎnruǎnɡuā
視線花壇顯得松軟刮過
cèrǔjiànshāoshècáilín
側著乳白利劍樹梢宿舍藥材來臨
xīnjìnxī
欣賞浸在膝蓋
(3)指名讀,集體評議、正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側材”,翹舌音“視軟乳梢舍”,前鼻音“嚴線壇顯軟”,后鼻音“興”。
另外,多音字“興”,文中讀“xīng”,組詞“小興安嶺”,還有一個讀音是“xìng”,組詞是“高興”。多音字“舍”,文中讀“shè”,組詞“宿舍”,還有一個讀音是“shě”,組詞是“舍得”。
(4)開火車讀。
(5)齊讀。
3.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4.學習小組思考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按什么順序進行描寫?每段寫的是什么?
(1)學習小組討論:課文按時間順序(春夏秋冬)進行描寫。
(2)討論交流歸納自然段的段意。(課件出示4-9)并出示有關圖片。
①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
②小興安嶺春天的美景。
③小興安嶺夏天的美景。
④小興安嶺秋天的美景。
⑤小興安嶺冬天的美景。
⑥小興安嶺是花園,也是寶庫。
(3)課文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興安嶺像綠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小興安嶺是花園,也是寶庫。
三、識記生字,書寫指導
1.(課件出示10)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腦袋嚴實擋視線壇顯材軟刮庫”。
2.仔細觀察,分析字形,說說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1)形聲字識字:腦袋擋線材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視:見+礻刮:舌+刂
壇:云+土字旁軟:車+欠
(3)組詞鞏固:嚴實顯現軟和刮胡子
怎樣才能把這個字寫好?
3.師重點指導“線”。
“線”字,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注意右邊比“戈”多一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按四季變化的順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興安領四季的美麗和豐富的物產。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件出示,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播放課文范讀錄音。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簡單地說說嗎?
(引導學生簡單交流:春姑娘來到了小興安嶺,給小興安嶺披上了綠裝,溪水歡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似乎想告訴人們春天到來的消息。夏天,小興安嶺樹上的枝葉綠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將天空遮得嚴嚴實實的?;▋阂蚕癖让浪频母髯允嬲怪鼓鹊纳碜恕G锾煲膊桓适救?,到處一片金黃,落葉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慶祝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冬爺爺趕著馬車也來到小興安嶺,踏上松軟的白雪,去尋找小動物朋友們的足跡。)
3.這節課,老師特意為同學們準備了幾張小興安嶺的圖片。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板書:美麗的小興安嶺)
4.(課件出示12)多媒體配樂滾動播放小興安嶺四季圖片,學生欣賞風景。教師隨滾動的圖片簡單介紹小興安嶺的四季美景。
二、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我發現同學們已經被小興安嶺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興安嶺這么美,我們就繼續到那兒去旅游。你準備在生機勃勃的春天去,還是在果實累累的秋天去?或是在夏天去欣賞枝葉繁茂,還是等到冬天欣賞白雪皚皚,結交那兒的小動物朋友?簡單說說原因。
(二)作者在課文中以優美的語言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風光。滿足同學們想去旅行的愿望。
(三)你喜歡哪個季節就去讀相對應的自然段。(學生自由讀相應的課文,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找出欣賞或感興趣的景物,并用喜歡的方式——朗讀、繪畫、表演、理解詞語等說說感興趣的理由。)
(四)按課文的敘述順序全班交流:
1.春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說說你感興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如:(1)“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保ㄕn件出示13)
“抽出”寫出枝條快速有力地長出來,“嫩綠”反映出春天新生樹葉的樣子和顏色。(板書:抽出樹枝)
通過有感情朗讀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樹木的喜愛。
(2)“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保ㄕn件出示14)
“匯”寫出雪化成水的動態美?!颁蠕取睂懗鱿魈拭烂畹穆曇?。
可以通過有感情朗讀的形式展示自己對溪水的喜愛。
(3)“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保ㄕn件出示15)
這段話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小鹿生活的快樂,也體現了春天的美好。
可以通過有感情朗讀的形式表現小鹿的快樂生活。
(4)指名讀,讀出生機勃勃的景色,讀出對春天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喜歡這節的同學一起站起來讀這段課文。(板書:生機勃勃)(課件出示16)小興安嶺春景圖
2.夏天: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我們再來欣賞夏天的小興安嶺。說說你感興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1)“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課件出示17)
“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擋”“遮”突出夏天小興安嶺樹木繁茂的特點。(板書:蔥蔥蘢蘢萬物生長)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課件出示18)
霧在山谷里飄起,由于森林被葉子封得嚴嚴實實的,霧不易散去,整個森林就像泡在濃霧中。這里的“浸”是“浸泡”的意思。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課件出示19)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穿過樹梢的太陽光比做利劍。使內容形象生動。
(4)“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課件出示20)
寫出了花的種類多,色彩艷麗,把開滿鮮花的草地比作大花壇。
指導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5)指名讀,讀出對夏天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喜歡這節的同學一起站起來讀這段課文。(草木茂盛,野花盛開,白霧迷茫,陽光明媚,構成了小興安嶺美麗的夏景。從這段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節特點。)
3.秋天:秋天是迷人的季節,秋天的小興安嶺哪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說說你感興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1)秋天森林中的變化: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課件出示21)(板書:落葉飛舞)
指名讀,男__比賽讀。讀出這一切變化將小興安嶺裝扮得更加美麗,讀出對秋天小興安嶺的喜愛。
(2)在這美景之中人們有哪些收獲: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參等名貴藥材。(課件出示22)(有關圖文)
指導學生帶著喜悅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秋季果實累累,遍地是名藥材,無邊的森林盡是寶藏,這是多么令人驚喜!事實上,小興安嶺一年四季到處都是寶。你還知道小興安嶺有哪些物產?(小興安嶺還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產區。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興安嶺森林資源豐富,素有“紅松故鄉”之稱。地下礦產豐富,以黃金最為突出。盛產興安嶺落葉松、紅松、云杉,還有珍貴毛皮獸。)(課件出示23)小興安嶺秋景圖(板書:果實累累)
4.冬天:在這冰天雪地的冬天,會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說說你感興趣的景物或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1)冬天,小興安嶺雪花紛飛。(板書:雪花紛飛)
(2)動物們獨特的過冬方式增添了無窮情趣。(板書:動物過冬)
(3)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24)小興安嶺冬景圖
(五)教師總結:這節課上我們大家在小興安嶺里一同度過了春夏秋冬,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話說說小興安嶺是個什么樣的地方?(互相交流)
作者也從心中由地發出贊嘆。引讀最后一段。(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__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板書:大花園巨大寶庫)
引導學生用“是……也是……”說句子
預設:我們的校園是個美麗的花園也是我們成長的樂園。
(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抓住小興安嶺在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行生動、具體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學習本課特點寫景物的方法,觀察校園內的景物四季的變化寫一寫。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咱、偷”等10個生字,讀準“答、應”等三個多音字。會寫“旅”等16個字,會寫“旅行”等19個詞語。
2、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相應的語氣。
3、默讀課文,能找出證明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的詞句,體會到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4、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圖,并借助路線圖講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生字,書寫詞語。
2、找出能體現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關鍵句子,借助提示語讀好。
3、借助簡單的思維導圖,講故事。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一篇童話故事,感受一場特殊的旅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畫出故事中,紅頭在牛肚子旅行路線的有關詞語或句子。
2、認讀生詞。
出示第一組生詞:咱們
偷偷
牙齒
悲哀
眼淚
貯藏
噴嚏
笑瞇瞇
。(強調平翹舌音的詞語:咱們
牙齒
貯藏)
出示第二組生詞:答理
回應
一骨碌
細嚼慢咽
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是呀這些都是多音字,你還知道它們另外的讀音嗎?
3、指導書寫:“細嚼慢咽”的“嚼”字。講解書寫要領,強調筆畫比較多的字寫時要注意看清每一部分。書空筆順,出示書寫口訣:口字立于左上方,爪字收緊有力量。中間部分扁又長,下半部分要緊靠。伸出手跟老師一塊寫。
4.尋找路線圖,感知文章內容。生字詞大家都掌握了,紅頭是怎樣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你畫出哪些詞或句子(教師巡視并板畫牛)指生回答,教師板書:
嘴——
第一個胃——第二個胃
。你能不能用上一些關聯詞語比如:先然后
接著最后
。說說紅頭的旅行路線?
(介紹反芻,牛一共有四個胃,當他進食一段時間后將半消化的食物從第二個胃里再返回到嘴里,再次咀嚼,然后再將食物送到第三個胃,然后再返回到嘴里進行咀嚼,牛這種進食的現象就叫反芻)。孩子們借助路線圖我們就可以把故事講清楚。(板貼:路線圖)
(三)、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故事中的紅頭最后出來了嗎?誰救了他?(他的好朋友青頭救了他)
2.從哪里可以看出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呢?請你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
預設1
捉迷藏預設2
紅頭拼命叫起來(1)我們先來看紅頭怎樣叫,出示句子。指生讀此時紅頭的心情怎樣?(板書:著急或害怕)
請你讀出你的害怕,著急(2)此時青頭是怎樣表現的?指生讀句子孩子此時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從哪個詞語中感受到?(板書:著急)請你讀出你的著急和擔心。
小結:孩子們看這些在句子前面或后面,表示人物動作心情的詞語我們叫它提示語(板貼:提示語)
在朗讀時關注他們就能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3)紅頭在哪呢?出示句子指生讀。如果讓你加上提示語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叫?請你讀出你的感受。(4)聽到好朋友在牛的嘴里青頭是怎樣做的?出示11段自讀,找出青頭的心情動作的提示語圈出來。青頭心情怎樣?(吃驚)誰能帶著這種心情加上這些動作(點紅動詞)來讀這句話。
3、總結:孩子們,剛才我們借助這些提示語,體會著人物心情,就讀好了課文,接下來也請你用這種方法,自學12-16段,并畫出表示紅頭和青頭心情、動作的詞語,借助提示語讀好課文。(1)孩子們通過你的朗讀你體會到了紅頭怎樣的心情?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板書:悲哀)出示:“那我馬上就會死掉。”紅頭哭起來。孩子們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牛肚子里,紅頭似乎聽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教師引讀:是呀牛咀嚼的`聲音,如此巨大,如此可怕,紅頭的身體被黏糊糊的東西包裹著,都快喘不上來氣了,所以它哭著說——,它悲哀的說——(3)此時紅頭不僅悲哀還感受到——(板書:絕望)(4)看到好朋友如此悲哀絕望,如果你是青頭你會怎樣想?(5)孩子們課文學到這里,你覺得紅頭經歷的是一次怎樣的旅行?(6)男女生分角色讀再體會刺激的旅行。
4、真是一場驚險的旅行,所以當紅頭它牛肚子里出來再次見到自己的朋友時高興的流下眼淚(板書:高興)出示句子:紅頭看見自己的朋友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孩子們如果你是紅頭,除了感謝,你還會對好朋友說些什么?請你寫在研學單上。
(四)學以致用,拓展閱讀。
1、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借助路線圖,加上提示語就做成了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你能不能借助思維導圖把故情頭救助后頭的過程講清楚,自己先來試一試。指名講。
2推薦你閱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感受童話的魅力。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故事做成思維導圖,然后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7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分板塊研讀“海面”“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段落,在匯報交流中重點落實“海底”一段的教學,感受西沙群島的美。
課前準備:
1、自制CAI課件。
2、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西沙群島的資料。
3、制作“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研究小組的標志牌。
4、課桌擺放成四個板塊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展需識境
1、交流學生搜集的資料中最有價值、最精彩的一句話。
2、看錄象。
(師:我們知道西沙群島在我國的最南端,它離我們很遠很遠,大家想不想走近它?你看,老師帶來了關于西沙群島的一段錄象,請大家靜靜地聽,細細地看。)
3、用簡要的話說說你對西沙群島的印象。
4、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沙群島特點的一句話。
(課件出示: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二、板塊研讀,合作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用筆在文中圈圈,課文是從哪幾個地方來
寫出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
2、指名回答,隨機出現關于“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四個圖示。
3、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
4、確定四個小組長,發給“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研究小組的標志牌,用10秒鐘時間把興趣相同的同學帶到相應的位置,成立各“研究小組。”
5、小組快速討論:你們想圍繞自己所選定的內容研究什么問題?
6、問題聚焦:課件出示:海面(海底、海灘、海島)這段話中,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的?
7、研究方法:讀——找——議——品
8、各小組投入研究。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
三、匯報學習,落實目標
1、提出要求:一個小組在匯報時,另外幾個小組要認真聽,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并歡迎你隨時亮己的觀點,作些補充。
2、哪個小組想最先上來匯報?著意落實“海底”板塊的匯報學習。
3、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擊:
A、“珊瑚”
(1)讀文中寫珊瑚的這句話,品味珊瑚的形狀美、色彩美。
(2)欣賞一組形狀各異的珊瑚的照片,進行分層句式訓練。
(3)誰能把文中寫珊瑚的這句話讀得很美?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8
一、談話導入
師:誰知道20__年1月23日這天,是中國的哪個傳統節日?我們經常說過年過年,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愿意過年,那么年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么來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30年的來歷,一起通過讀課文,結合重點詞句,了解年的來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請大家打開書138頁,默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三個問題(出示)
1,、年是一種什么樣的怪獸?
2、白胡子老人用什么方法把年趕跑的?
3、他的辦法是怎么想出來的?
把你找到的相關句子用橫線畫出來,并把你的理解寫在旁邊。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匯報:
1第一個問題,年是一種什么樣的怪獸呢?我們先來看看他的長相。它長什么樣子?你想象一下,它還有那些嚇人的長相呢?它的性情怎么樣?什么叫異常兇猛?從哪里看出它異常兇猛呢?
師:真嚇人啊,它不光長的可怕,還吃人呢!你能把年嚇人的樣子和兇狠的性情讀出來嗎?面對如此可怕的年獸,什么是這么做的?
師:鄉親們都害怕年,都想躲的遠遠的,但是有一個人就不怕,他是誰呢?大家在文中找一找,這個人是誰?,他長的什么樣子?()解釋精神矍鑠,器宇不凡,參照插圖看老人形象。
師:這樣一位老人真的不怕年嗎?他是怎么說的?從白胡子老人的動作和語言中,你讀出了什么?(有信心,有把握)
哪個詞看出有信心?(一定)你能讀出這種自信嗎?
練讀,指名讀,齊讀。
2、這位器宇不凡的老人真的把年趕跑了嗎?那么第二個問題,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年趕跑的?你能默讀課文第四段,把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用橫線畫出來,把年的反應用波浪線畫出來嗎?
匯報:方法:貼大紅紙亮燈放鞭炮穿紅袍
反應:它害怕的渾身戰栗起來,解釋戰栗
嚇的它一臉后退好幾步
年大驚失色,倉皇逃跑了。
你能把年害怕,驚恐的感覺讀出來嗎?
看來白胡子老人的方法真管用,他到底是怎么想出這個辦法的呢?誰來回答?年害怕這些東西,那么這些東西就是年的弱點,白胡子老人知道了年的弱點,根據這三怕,最后把年趕跑了。你覺得白胡子老人是個什么樣的人?
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從此,這位老人的方法就延續了下來,請大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三、總結拓展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很多古老的風俗,那你還只過年有哪些風俗?
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那老師希望你能把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年的來歷講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講給更多的小朋友聽,他大家都來感受我們中華古國的文明,好嗎?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9
【內容簡析】
本次百花園安排了4項內容,其中包括“語海暢游”(練習讀輕聲、辨析同音字、仿寫有總起句的一段話)、“積少成多”(讀背古詩)、“閱讀平臺”(讀短文)和“語文大課堂”。教材的編寫寓知識于發現之中,有利于學生感悟并掌握學語文、用語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設計理念】
創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規律、方法的興趣,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正確讀出輕聲、《辨字歌》及其他閱讀材料,初步掌握讀輕聲、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們語言的豐富及美妙。
2.指導學生讀背古詩,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及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短文《九龍壁》,在學生欣賞精美的藝術品的同時,感受文章具體、生動的寫作方法。
4.引導學生走進市場學習觀察及購物,激發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熱情。
【教具準備】
識字卡片等。
【重點難點】
走進市場,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練習讀輕聲
1.讀中體會,帶點字的讀音在普通話中有無變化。
小結:有些字不讀原來的聲調,而變得很輕、很短。
2.找規律:在什么情況下讀輕聲?
小結:①名詞、動詞重疊,第二個字讀輕聲。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綴的字讀輕聲。如:影子、走了、看著、吃過……
③有些雙音詞的第二個字也讀輕聲。如:眼睛、玻璃……
3.試一試,怎樣讀好輕聲。
①在陽平和陰平字的后面的輕聲,調子比較低,像很短的去聲。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聲字后面的輕聲,調子較高,像輕輕的陽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聲字后面的輕聲調子最低。如:坐坐、駱駝。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讀輕聲的詞語,讀一讀。
二、漢字真有趣
1.讀《辨字歌》,注意帶點的字(一組同音字)。
2.比較帶點字的異同。
①讀音相同或相近。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導學生說說這五個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區別這幾個字嗎?這種記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嗎?
②你還有什么記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組同音字,編個小韻文。
三、讀一讀,再仿寫一段話
1.把這段話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象這段話所描繪的情景,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語文S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百花園八》教案》,來自網!
話與第二句話有什么聯系?(第一句話概括地寫草叢里開滿各種各樣的野花。第二句具體地寫野花的形狀、顏色。)
3.仿寫一段話。
提示:以“農貿市場的蔬菜真新鮮”為總起句,具體地寫??梢詫懯卟说腵顏色鮮艷有光澤;或形狀挺直、水靈靈的;或寫蔬菜散發著清香、帶著露珠……也可以具體地寫各種各樣的蔬菜。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
1.教師范讀古詩并簡介作者。
2.學生自讀《元宵》,不理解的字詞,如“娛”等,可查字典。3.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人們月下觀燈的情景,感受觀燈的情趣。
4.指導背誦:
①找一找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幾種事物(燈、月、人、春),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表現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無()不娛(),
有()無()不算()。
()到()間()似玉,
()燒()下()如銀。
5.背誦本詩。
二、閱讀《九龍壁》
1.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龍壁在哪里?大小、形狀、材料各是怎樣的?巨龍有什么特點?
②為什么說九龍壁是聞名中外的藝術珍品?
3.感悟寫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前兩句與后文有什么聯系?
②作者是怎樣介紹九條巨龍的?哪幾條介紹得具體?
③作者為什么有詳有略地介紹?
三、布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
1.鼓勵學生走進市場,學習觀察、購物、與人交流。
2.引導學生看書中的要求。
①觀察的內容:市場節日的布置、陳列的商品、服務的方式、購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為誰買?買什么?
③怎樣找柜臺?怎樣挑選?怎樣付款?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學生參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
二、小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講出來。
①什么時間、與誰一起、到哪里去購物?
②概括地說說市場什么樣,商品怎樣擺放,人們怎樣購物,服務態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樣找到柜臺?怎樣挑選?怎樣與售貨員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或者疑慮,討論解決。
3.小組評議并推薦同學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四、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情景寫一段話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賞習作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0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夜秋風、秋雨后,天開始放晴,一片片金黃金黃的梧桐樹葉落在了水泥道上,為水泥道增添了美感。字里行間流露著“美的發現”,表達著“美的情感”。教案設計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來體會水泥道之美。通過反復誦讀,想象文字所描繪的優美畫面,體會語言文字使用的優美。能仿照課文或“閱讀鏈接”進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鼓勵學生觀察周圍景物,從而去發現美、記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及字卡、詞卡。
2.準備梧桐樹葉。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搜集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
2.尋找能體現秋天的美麗的事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出示梧桐樹的葉子)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葉子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片葉子像什么嗎?
2.是啊,在作家張秋生的眼中,這梧桐樹葉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書:金色巴掌)那鋪滿這樣葉子的水泥道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
3.板書補全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由實物引出,喚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也可以問問同桌,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1)自由讀一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2)與同桌交流,自己認為哪個生字比較難認,交流識記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其中生字是帶拼音的。開火車讀這些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腳印凌亂增添棕色雨靴
(2)課件中的詞語去掉拼音,請同學讀一讀。
(3)抽讀、開火車讀字卡。教師強調:“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
(4)你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認?其他同學有哪些好方法呢?
(5)歸類識字:“洼”,可先出示學生已經認識的“娃、蛙、掛”等熟字,通過比較偏旁,進一步體會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征。
(6)教師適當點撥:“靴”“棕”可以借助插圖理解。
靴:你都見過什么樣的靴子?(課件出示圖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來讀一讀。
(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
(2)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
(3)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從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注重生字學習,通過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檢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在重點點撥時,通過圖片、聯系生活實際、字族識字法等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1)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詞語,把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不懂的詞語,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重點點撥以下句子中的詞語。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進一步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看到過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樣的。
點撥: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懊骼省钡慕x詞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圖片,引導學生直觀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句子。
②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點撥: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釋:A.舒服;B.(事情)完全妥當。引導學生聯系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確選擇“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為“落葉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點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聯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規則”來理解“凌亂”。同時,請學生找出“凌亂”的反義詞來理解“凌亂”。
(3)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聯系上下文、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________________時,天開始________________,院墻外的水泥道上鋪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就像鋪上了一塊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此環節中,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借助課文插圖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來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鋪泥晶緊院印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寫。
3.學生匯報交流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重點點撥。
(1)鋪: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甫”不要少寫一點。
(2)?。鹤笥业葘?,不要忘了左邊的橫,右邊是“卩”,不是“阝”。
(3)緊:要寫得緊湊,特別注意下半部分“糸”的筆順。
(4)晶:上邊“日”居中,下邊兩個“日”分別在豎中線兩側。
4.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教師臨寫,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5.投影展示,師生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鋪滿水泥亮晶晶緊張大院腳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經歷觀察、交流、示范、臨寫的過程,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抽讀詞語卡片:水洼腳印凌亂增添棕色雨靴
2.導入: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誰愿意說一說那條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過渡:那是多么美麗的一條路哇!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的筆墨去欣賞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設計意圖:由復習詞語導入,檢測學生對生詞的掌握。同時,回顧水泥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遷移到新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的優美。
二、誦讀感悟,品析語言
1.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畫出描寫水泥道的相關句子,仔細讀一讀,看看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美。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美”。
3.重點句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1)引導學生抓住“潮濕”“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來談自己發現的美。
(2)讀著這句話,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為大家描述一下嗎?
(3)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時語氣要舒緩一些。
4.重點句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1)引導學生抓住“彩色”“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光”等詞語體會水泥道的美。
(2)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
(3)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
(4)課件出示:水泥道像()的地毯。引導學生從這段話中,找出恰當的詞語來形容一下這是塊怎樣的地毯,并試著讀出這塊地毯的特點。
(這是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這是一塊閃閃發光的地毯;這是一塊能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地毯……)
(5)指導朗讀,語速稍慢,給人以美的感受。
5.重點句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些優美的畫面?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來體會美。)
(2)課件出示路上鋪著梧桐樹的落葉的圖片,配樂請學生欣賞。
(3)看了這些圖片,你有怎樣的感受?
(4)配樂指導朗讀。
6.讀描寫水泥道的句子,升華美的感受。
播放課件,在音樂中教師進行引讀。
引讀: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二天,天開始放晴了,你看——(課件出示,指名讀)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是啊,那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
了?!?課件出示,指名讀)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多么美的一塊地毯哪!仔細一瞧——(課件出示,齊讀)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過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這條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樣呢?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39;呢?
8.課件出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
預設:從“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喜愛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壞眼前的美。
從“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愛那鋪在路上的梧桐樹葉。
從“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快樂。
(2)導引:作者把自己穿的那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喻成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作者把小雨靴比喻成了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更能表現自己對美景的喜愛。)
引導學生用輕快的語氣,讀出“我”愉悅的心情。
(3)指導朗讀。
9.引導學生發現語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語言!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很美,聰明的你是否發現了呢?
(2)課件出示開頭兩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
開頭: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結尾: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4)小結:像這樣,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容,在結尾處又寫到了,這種寫法就叫做首尾照應。這種寫法使文章充滿詩意,結構嚴謹,突出了作者對門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10.總結:就像羅丹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币粭l普通的水泥道,在這些落葉的裝扮下變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發現這些美,并且用優美的語言展現出來,讓我們也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美。這體現了觀察的重要性,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請你再讀一讀自己找到的描寫水泥道的句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水泥道美的句子,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個別讀、圖文結合讀、教師引讀等多種方法,感受水泥道之美,感受語言之美。同時,關注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引用羅丹的話作為總結,鼓勵學生去發現美,去感受美。
三、賞析名篇,讀寫結合
1.過渡:一些著名的作家就特別善于觀察、發現,用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上學或放學路上的所見,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自由讀“閱讀鏈接”中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的片段,引導學生圈一圈作者在放學回家路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再對比課文描寫落葉的語段,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4.小結:《自報家門》的片段是以簡潔樸實的語言羅列放學途中看到的各種作坊、店鋪及師傅工作的場景,用較少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景物;課文是圍繞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寫法上兩者不同。
5.過渡:把自己在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6.學生練習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7.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議。
8.教師點評學生寫的話。
9.總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雙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來記錄美。
設計意圖:對比閱讀,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在課文及閱讀鏈接內容的引領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筆去寫一寫路上美麗的景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指名認讀:排列規則亂棕遲
2.獨立觀察生字,然后交流生字的書寫要領。
3.教師示范,重點點撥:
(1)規:右邊是“見”,不是“貝”。
(2)列、則:左寬右窄,注意“歹”“貝”的寫法。
4.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書寫。
5.同桌互相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排列規則雜亂棕色遲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掌握書寫要領。同時,引導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培養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五、作業設計,拓展積累
1.找一找:走進大自然去觀察,你從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選取相關的事物留作紀念。
2.畫一畫:可以動筆畫一畫自己眼中美麗的秋天。
3.寫一寫:為自己的畫配上幾句話,描寫畫面的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美景,欣賞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啟發學生有感而發,通過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發現的美。
板書設計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濕漉漉彩色印著落葉圖案
閃閃發光
發現美
記錄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教學設計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的美,并且借助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來直觀感受這種美,從而感悟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注重理解詞語的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借助課文插圖等方法。同時,注重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聯系生活實際,請學生動筆去寫一寫上學、放學路上美麗的景色,學生寫話興趣很高,再現了自己眼中的美景。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1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細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了解孩子們是臬興高采烈放風箏的,激發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知識要求:
1、學會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陽光、明媚、宇宙、熱鬧等。
2、想像“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能力要求:
1、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怎樣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
2、想想課文是怎樣把“大蜻蜓”飛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3、看圖,讀課文,把描寫內容的句子找出來,多讀幾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2、能在頭腦中形成“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畫面。
3、圍繞一個意思,怎樣把話寫具體。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
3、學會運用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具準備
投影幻燈,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你放過風箏嗎?喜歡放風箏的活動嗎?想想看,當自己的風箏飛上高高的藍天時,那時的感覺會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放風箏的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粗知課文內容。
2、看圖說說圖意。(用投影幻燈打出課文插圖)
學生自由發言。
(三)學習本課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字音。
“字”、“育”,“鷹”,它們是整體認讀音節。
“箏”和“宙”是翹舌音。
2、記憶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學習生字。
“箏”“宇”“穩”“襯”“宙”“鬧”
(2)重點分析生字。
“橘”“育”“鷹”“嚷”“墨”“斑”“端”
(四)理解課文內容,標出自然段
1、看圖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2、講讀第一自然段。
這段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四、板書設計
1、放風箏
時間:星期天的早晨
地點:體育場
人物:我和哥哥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組成另外一個字。
例:
但-(旦)-(擔)
宙-()-()穩-()-()
箏-()-()襯-()-()
(2)比一比,組成詞語。
斑()鬧()場()
班()閉()揚()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3、邊讀邊想像,能在頭腦中形成“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畫面。
4、鞏固學習。
二、教具準備
錄音機和音樂磁帶,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講講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墨綠:深得近于發黑的綠。
斑紋: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另一種顏色的條紋。
熱鬧:(景象)繁盛活躍。
(二)邊讀邊想,逐段理解課文內容(放音樂或幻燈片)
1、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課文,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引導:講得真好。這段主要講了來體育場放風箏的人很多,內箏的式樣也很多。
2、對照課文插圖,學習第三自然段課文。
(1)看看圖上畫的兄弟倆的動作、神態與課文中的哪幾句話相一致。
學生自由發言:……
(2)想想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把“大蜻蜓”放飛上天這個過程的。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并引導:講得不錯。這段共有四句話,句與句之間聯系很緊。第一句說:“我”舉著“大蜻蜓”,哥哥拿著線軸飛快地向前跑,邊跑邊放線。因為要等線放到一定的長度,才能放風箏;第二句說“等到他喊一聲‘放’,我趕緊松開手。”“趕緊”說明兄弟倆配合得很好。松開手之后,還要再拽著跑一陣,風箏才能借著風力飛上天空;第三句說“哥哥拽著風箏又跑了一陣才收住腳”?!笆兆∧_”就是停住腳,哥哥收住腳的時候,“大蜻蜓”已經穩穩當當地飛上天空了。這三句話具體敘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驟。
(3)讀一讀第四句話,說一說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言
3、自學第四自然段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4、請一位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這段講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并引導:同學們講得很好??磮D學文,就要把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展開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5、請一位學生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學在書上用“——”標出風箏的名稱。
6、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并引導:三位同學說得都很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大膽地展開想像,在“看”的基礎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體、越好。在“想”的情況下練習說。“說”時,不僅要用自己的話說,還要注意引用課文中的詞句,并把書面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通過本課學習,你對“放風箏”的活動感興趣嗎?如果你們學??赡愕募胰藥闳シ棚L箏,一定要注意觀察“風箏是怎樣飛上天”的。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2
一、美妙的音符。
(將字與音節連一連)6分)
二、
(易錯題)書寫小擂臺。
一、導課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請大家欣賞這些圖片,美麗嗎?括號美麗,這些圖片都是大自然的景色,大自然不但景色美麗,聲音也特別美妙,今天我請來了幾位音樂家,大家聽一聽他們的聲音,知道都是哪些音樂家嗎?(蟲鳥雷水)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你聽到的聲音,這些音樂家今天要舉行一場特殊的音樂會主題就是《大自然的聲音》。
二、學習新課
1、板題
2、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知道了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到底這些美妙的聲音有哪些音樂家演奏呢?我找幾位同學合作讀一下課文。
3、大家一邊聽一邊想文中介紹了哪幾位音樂家和歌手在演奏音樂呢?
4、指名回答(板書風、水、動物)
5、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完成音樂家檔案呢?指名(? )
6、那讓我們先去聽聽風之曲吧!(課件出示)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著他的手風琴,你們聽……(播放手風琴變奏曲)(課件出示)老師范讀。
7、誰能學著老師的樣子,也來讀一讀微風演奏的句子。(你真是一個善于模仿的孩子,你在哪里聽到過這種風聲,這種風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8、大家看微風演奏的特點是什么呢?(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溫柔)
9、誰能帶著溫柔來讀讀微風的演奏?(是啊,微風輕輕柔柔的就像啊媽媽的手撫摸你的'臉頰,又像好朋友在竊竊私語)
10、齊讀(注意微風是輕輕柔柔的,他們在呢喃細語)
11、如果微風像媽媽,那狂風像什么呢?(爸爸指名讀狂風的句子)
12、狂風的特點是什么呢?(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你在哪兒聽到過見過這種風聲,這種風聲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13、誰來讀狂風演奏的句子?(指導朗讀)真是很雄偉,充滿力量的狂風。
14、聽風又開始演奏啦。女生讀微風……,男生讀狂風的句子。
15、你還聽見過什么風聲?他的演奏又有什么特點?(課件出示)
16、風驟音樂家在盡情的演奏,一會兒演奏過度風,真是一位天才音樂家,他讓我們欣賞了舒緩的小夜曲,雄壯的交響樂,風聲多么美妙啊,你們喜歡嗎?試著根據提示背一背吧。
水的聲音
過渡:風這位天才音樂家還在盡情的演奏,所以這位音樂家也耐不住寂寞了。
1、(課件出示)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喜歡玩打擊樂器。
2、(課件出是水的聲音)(指名讀)誰來讀水演奏的句子?
3、水演奏時發出怎樣的聲音?(滴滴嗒嗒叮叮咚咚)
4、像滴滴嗒嗒叮叮咚咚都表示聲音的詞叫什么詞?(擬聲詞)
5、滴滴嗒嗒叮叮咚咚,后面跟著的標點符號是(省略號)省略了什么?(省略了小雨點滴滴落在不同的地方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 過渡: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雨落在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的聲音落在低矮的喬木上,發出的聲音落在公園的草坪上發出的聲音落在小溪上發出的聲音。落在石頭上發出的聲音落在汽車上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6、你知道哪些表示雨聲的詞語呢?
7、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膩聲時,請大家(一起讀)讀吧。(水聲是美妙多變的)
8、如果把這些詞語放在課文中,那么小雨滴,這場音樂會也是生動有趣,熱鬧非凡啊,我(一起讀)讀出這種熱鬧的場面來注意讀好,滴滴嗒嗒叮叮咚咚不同的音效。
過渡:誰是位天才音樂家,不但能演奏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還能唱出不同的歌曲。聽他從一首山中小曲,唱到了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9、(指名讀)
10、水是怎么唱出大合唱的呢?
11、小雨滴匯聚起來,流到了小溪,小心淙淙的流向河流,河流潺潺的流向大海。
12、為了讓大家體驗小雨點匯聚發出不同的聲音。一組讀小溪,一二組讀河流,全體同學讀大海。
過渡:我們聽了風之曲,水之歌。動物這位歌手也不甘落后,他們也來了,我們看。
動物是歌手。
1、誰能演演這些動物來模仿它們的叫聲。
2、看來大自然的角落都有歌聲,快樂無處不在,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注意這個排比句里有幾個擬聲詞一定要把音效讀出來。
過渡:學到這里,我們的課文學完了,我們回過來,認真看看作者給我們介紹了“風、水、動物”,這幾位音樂家演奏出的這么多音樂。其實,全文圍繞一個詞來寫的“美妙”
總結,大自然就在身邊。
小雨點落在不同地方,還會發出什么聲音?
同學們說的這些詞所描繪的聲音真像,如果把他們補充到課文中來,小雨點這敲敲打打的音樂會,也是生動有趣,熱鬧非凡啊!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指導讀好,“滴滴嗒嗒…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你讀出了音樂會的熱鬧,你讀出了音樂會的盛大,你讀出了滴滴嗒嗒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總結
1、你們真是小作家,把大自然聲音描寫的這么逼真又生動。
2、其實不只是當今作家能描寫出風聲水聲,古人也有好多的優美詩篇來贊美風聲雨聲,如我們學過的《風》。
大自然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我們每個人都置身于大自然中,只要你用心體會,細心感受,就一定有了不起的發現。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3
學習目標:
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②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③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后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④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后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后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聯系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郁”的意思。)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④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可作為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③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④學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搜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能力。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明確閱讀目標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變化的呢?)
二、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①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著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討論的要求:
人工明確: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言的人。
人人參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言。
③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余成員可以補充。
學生發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么。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學生自己先練讀。
b.然后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讀。
學生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三、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①屏顯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為它使我明白,同學們并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p>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系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過掌聲嗎?當時有什么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學了,又談了那么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掌聲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樂 說笑 跳舞 有勇氣
鼓勵 尊重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4
學習目標:
★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教師引述。
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2、板書課題。
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嗎?
3、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b、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4、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么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2、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么?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復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課堂練習
1、學習生字。
a、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b、書寫后,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通過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容。
3、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2、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3、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4、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三、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
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
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發問。
(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4、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5、教師再引。
a、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測、括、確、誤、途、超,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2、學生組詞書寫書,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優點或不足。
六、拓展活動
分工合作,搜集有關昆蟲奧秘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課文感悟老婆婆雖然貧窮但心里卻充滿陽光。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微笑能帶給人們快樂和幸福的道理,學會在生活中善待每一個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個人。
2、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真誠的微笑能帶給人們快慰,讓人釋懷。
三、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四、教學用具: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提綱導學
1、直接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對《禮物》這一課的初步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本課的生字新詞。
2、導學提綱
(1)、人們常用“窮得揭不開鍋”“窮得家里開天窗”來形象家里窮,那老婆婆吃住條件怎樣呢?哪些詞語寫出了老婆婆的“窮”?
(2)、老婆婆生活環境是如此艱苦,那她是怎樣面對生活的呢?
(3)、生活貧窮、外表不美麗的老婆婆卻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為什么呢?
3、自學設疑
(二)合作互動
相信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個人體會,讓我們來碰撞思維的火花。
4、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并與小組成員共享自己的讀書體會。
5、展示評價
對導學提綱中的問題,小組長匯報,組員補充,其他小組給予及時的評價,師給予及時的指導。
預設一:面對家境如此窮困的老婆婆,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呢?
預設二:從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老婆婆雖然窮,但她生活的怎樣?請用用幾個詞語概括。
預設三:這禮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質疑解難
同學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大膽說說出來,讓我們來共同解決。
(三)導學歸納
7、學生歸納
學習了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字詞句、寫作手法、情感體會)
8、教師指導
老師對同學們整體表現做出點評,提醒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內容。
(四)拓展訓練
9、拓展運用
(1)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哪些人到過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樣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禮物都產生了神奇的作用,他們當時是怎么想的?除了課文中提及的以外,還有哪些人?討論交流。
(2)在學習與生活中,你有沒有神奇的禮物要送給別人呢?你收到過這樣的禮物嗎?說一說,寫一寫,做一做。
10、編題自練
同學們,請你們當一回小老師。根據這節課的知識,編一道試題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學編的題比較好!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6
單元的課文包括三篇精讀課文、一個口語交際、一個習作和一個語文園地。《大自然的聲音》講述的是大自然中風、水、動物的聲音;《父親、樹林和鳥》講述了父親知鳥愛鳥的情感;《帶刺的朋友》寫一只小刺猬偷棗的經過。都是與大自然的景、動物相關的。讓我們不知不覺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動物的可愛,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四個版塊的內容。
課題內容簡說
大自然的聲音本文以清新鮮活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父親、樹林和鳥本文敘述了父親帶“我”從滹沱河岸上的樹林邊走過,親身感受到父親非常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的事,表達了作者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帶刺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記述作者仔細觀察刺猬偷棗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對刺猬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認識24個生字,會寫39個生字。注意“奏、聚”的讀音,“琴、器、敲”的寫法。正確讀寫詞語“茫然、凝神靜氣、驚愕”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大自然的聲音》第2~3自然段。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大自然各種各樣的聲音。了解小鳥、刺猬的生活習性。
4.學會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1.掌握本單元的生字。
2.劃出重點詞語、注意詞語的積累與運用。如《大自然的聲音》中的擬聲詞,《父親、樹林和鳥》中的疊詞,《帶刺的朋友》中的動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聲音的美妙,讀出父與子的對話,讀出小刺猬的聰明與可愛。
4.總結各文章內容,認識大自然的神奇,讓學生多走進大自然去探索發現。
21.大自然的聲音……………………………………………………………………2~3課時
22.《父親、樹林和鳥》……………………………………………………………2~3課時
23.《帶刺的朋友》…………………………………………………………………2~3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4~5課時
圍繞本組專題內容“細心觀察”,按“講讀課文——留心觀察事物——寫觀察日記——收集故事——口語交際——習作”的順序進行。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認真觀察,并依據課文合理想象,理解課文。學習《大自然的聲音》中的聲音寫作特長,積累詞語和句子。分角色朗讀《父親、樹林和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的感情。朗讀《帶刺的朋友》,體會生動的語言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總而言之,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觀察、多想象、多說、多寫,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記憶。
21.大自然的聲音
課題
大自然的聲音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本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以“大自然中這些聲音太美妙了”貫穿始終,重點指導學生美讀課文,抓住描寫聲音的詞邊讀邊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學前準備
1.收集風聲、水聲、各種動物的叫聲。(教師)
2.課文內容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第一段課文。
學習重點學習生字、詞語。
學前準備
1.學生自讀課文,制作生字卡片。(學生)
2.收集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教師)
一、激趣導入(用時:5分鐘)
1.(課件出示)播放各種聲音,把你聽到的聲音說出來是什么聲音。
2.小結,板書上課題。
1.說說自己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2.齊讀課題。
1.列舉你知道的大自然中的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讀識字(用時:22分鐘)
1.自讀課文,把生字圈出來,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交流識字方法。
3.認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1.讀課文。
2.注意“奏、聚”的讀音,“琴”不要多一筆點,“器”不要少一筆點,“敲”的右邊不是“支”。
2.給加點的字注音。
演奏()輕柔()
樂器()敲打()
3.寫近義詞。
美妙()溫柔()
激動()匯聚()
三、整體感知(用時:10分鐘)
1.學習、再讀課文,了解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課文中寫了哪些大自然中的聲音?
1.學習、再讀課文,了解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課文中寫了哪些大自然中的聲音?
4.寫出下面事物的聲音。
流水聲:________________
下雨聲:________________
狂風聲:________________
鳥叫聲:________________
四、課堂小結(用時:3分鐘)
1.本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書寫生字。本節課,認識了本課生字、通讀課文,了解到課文是按總分的結構寫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準備充分,用直觀的聲音吸引學生進入文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讀課文,對內容有大致了解。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并感受這些聲音。
2.了解課文的描寫方法,背誦第2、3自然段。
學習重點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背誦第2、3自然段。
學前準備教學課件。(教師)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用時:4分鐘)
上節課,我們交了一個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有很多音樂高手,今天他將帶領大家去欣賞一場美妙的音樂會,你們知道是什么嗎?(齊讀課題)
1.開火車認讀詞語。
2.齊讀課題,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5.讀拼音寫詞語。
yǎnzudǎjī
()()
jīdnɡmínɡjiào
()()
二、入境想象,美讀感悟(用時:26分鐘)
1.學生自讀第2~4自然段,找出文中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呢?
2.細讀第2自然段,體會微風和狂風的聲音。
3.找學生讀第3自然段,體會不同的水聲。
4.出示小雨滴匯集到海洋的句子。
5.你喜歡這些風聲、水聲嗎?試著背一背這兩個自然段。
6.聽到了風之曲水之歌,動物們也不甘示弱,它們也來到音樂會上一展歌喉,請同學們讀一讀第4自然段。
1.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風聲、水聲、動物的'聲音。
2.讀寫微風和狂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3.找出文中的象聲詞,想象這些不同的聲音。
4.有感情地朗讀,從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經歷,體會不同水聲的特點。
5.學生試背這兩段。
6.第四自然段寫了鳥叫,蟲鳴和蟈蟈歌唱。
7.齊讀第4自然段。
6.仿寫象聲詞。
丁冬丁丁冬冬
嘀嗒___________
嘩啦___________
7.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聲音呢?說一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歸全文,積累語言(用時:5分鐘)
大自然的聲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的感受,讓我們全身心地走進大自然,靜心聆聽這場天籟之聲的音樂會。配樂朗讀課文。
四、總結全文,課外延伸(用時:5分鐘)
總結:大自然就在我們身邊,當你走進大自然,用心靈去感受那些美妙的聲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發現,把你覺得有趣的發現寫下來吧。寫一寫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美妙的聲音。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學習此文,學生聽到了大自然中風、水、動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的聲音,并學習模擬這些聲音,學習興趣濃厚,并通過學生平時生活中對大自然的觀察,說、寫出更多奇妙的大自然界中的美妙之聲,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片段
大膽想象,美讀妙悟,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教學重點)
師: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你們聽……”
(播放手風琴的變奏曲)
師:你們聽出了音樂的變化了嗎?
生1:我聽出了一段音樂非常舒緩,一段音樂非常高亢。
生2:我聽出了音樂有時很悠揚,有時很激昂。
生3:我知道舒緩的音樂是微風的聲音,而高亢的音樂是狂風的聲音。
師:同學們聽得真是認真,請同學們找出描寫微風和狂風的句子。
(課件出示)
誰愿意讀一讀這句話呢?讀時注音微風的輕柔讀得輕,緩,狂風的雄厚讀得急、猛。
(學生感情朗讀)
師:讀得真好,正因為這樣,所以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
(教師引讀,學生接讀下面的話)
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
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
賞析:隨著手風琴的響起,時而舒緩的小夜曲,時而雄渾的交響樂,把學生帶進了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讀起課文來,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會寫“水泥、排列、規則、遲到”等詞語,運用聯系生活、查字典詞典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對秋天門前水泥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及字卡、詞卡。
2.準備梧桐樹樹葉。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搜集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
2.尋找能體現秋天美麗的物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出示梧桐樹的葉子)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葉子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片葉子像什么嗎?
2.是呀,在作家張秋生的眼中,這梧桐樹葉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書:金色巴掌)那鋪滿這樣葉子的水泥道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新課。
3.板書補全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由實物引出,喚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問問同桌,爭取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1)自生由讀一讀要求會認的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2)與同桌交流,自己認為哪個生字比較難認,交流識記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其中生字是帶拼音的。開火車讀這些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水洼wā腳印yìn凌línɡ亂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
(2)課件中的詞語去掉拼音,請同學讀一讀。
(3)抽讀、開火車讀字卡。教師強調:“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
(4)你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認?其他同學有哪些好方法呢?
(5)教師適當點撥:
靴:你都見過什么樣的靴子?(課件出示圖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來讀一讀。
(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
(2)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
(3)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從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注重生字學習,通過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檢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在重點點撥時,通過圖片、聯系生活實際、形近字比較等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理解詞語。
(1)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詞語,把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不懂的詞語,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重點點撥以下句子中的詞語。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點撥: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懊骼省钡慕x詞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圖片,引導學生直觀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句子。
②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點撥: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釋:A.舒服;B.(事情)完全妥當。引導學生聯系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確選擇“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為“落葉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
點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聯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規則”來理解“凌亂”。同時,請學生找出“凌亂”的反義詞來理解“凌亂”。
(3)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聯系上下文、觀察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我______________時,天開始______________,院墻外的水泥道上鋪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就像鋪上了一塊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此環節中,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借助課文插圖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來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鋪泥晶緊院印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寫。
3.學生匯報交流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重點點撥。
(1)鋪: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甫”不要少寫一個點兒。
(2)?。翰灰俗筮叺臋M,右邊是“卩”,不是“阝”。
4.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教師臨寫,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5.投影展示,師生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鋪滿水泥亮晶晶緊張大院腳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經歷觀察、交流、示范、臨寫的過程,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教案三年級上冊語文篇18
教學目標
(一)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3.師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出示秋天的圖片,為學生創設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導入新課。
(二)了解詩人,理解題意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他嗎?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學生將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課前讓學生搜集詩人的資料,交流了解詩人的背景,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做好鋪墊。
2.現在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么,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1)“書”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內容的教學。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么他在夜晚看見了什么?聽到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可以借助工具書,看插圖,看注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學生帶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結合注釋解詞,并教會學生看注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了解蟋蟀。)
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檢查其學習情況,通過注釋、看圖片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并更形象地理解詞語。
6.學習生字(促、深)
(1)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講自己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現在老師將生字放進古詩里,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出示全詩)
8.師:現在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么,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通過學習生字詞,以落實“雙基”的教學,并培養學生的識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后,理自見得。”鼓勵學生多讀,就是為了掃除閱讀障礙,總體把握詩文,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矗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么聲音呢?(蕭蕭)結合注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這里的“客”是指誰呢?為什么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道滘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