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教學教案模板五篇
眾所周知,“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主要靠教育教學來完成。而教育教學過程不是一個機械死板的“搬磚”傳遞過程,而是針對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這就要講究方法、講究技巧、講究藝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教學教案模板五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文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審美能力的培養,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2、了解季節更替的自然現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
3、學習創作畫的表達方式,能大膽、直率地表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知“秋”,拓寬視野,學會創作的表現手段。
教學難點:
激活學生的創作靈感,直率表達,個性作畫。
課前準備:
各種秋天的物品、油畫棒、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來了很多東西,你們來看看都有什么?
師生:哦,(有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紅辣椒、蘋果)
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什么季節的?
生
師:這些東西都是秋季才會有的,秋天真是一個喜悅的、收獲的季節啊。
除了這些,老師還發現小朋友們已經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了。原來,秋天來了。(課件:揭開課題)
(二)、新授
師:小朋友們在你們的記憶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
生:秋天很涼爽
秋天有很多果實豐收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覺得秋天是一個很美的季節?,F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去欣賞一下秋天的美景。
(課件欣賞秋天的圖片)
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么顏色的呢?老師這里有許多彩色卡片,小朋友們能在這里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嗎?
(生上臺找并且貼)
師:秋天的色彩是最豐富的,真是美極了。很多畫家都描繪了秋天的美景?,F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畫家們筆下的秋天。
師:這幅畫中畫家畫的是什么?
生
師:他的畫中都有哪些顏色?
生
師:是用什么畫的?有誰知道?
生
師:這幅畫很特別,這是法國畫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島上星期天的下午》,這幅畫是畫家用油畫顏料一點一點的點畫上去的,我們把這樣的畫稱為點彩畫。
師:大師們筆下的秋天真是美極了。剛才有小朋友說秋天是一個樹葉紛飛的季節,真是好美啊。你們瞧,老師這里有一棵秋天的樹,樹枝上的樹葉都快掉光了,你們看,有的樹葉還直挺挺在枝頭呢,這樣的樹葉綠中帶點黃;有的樹葉正隨風飛舞呢,這樣的樹葉一半黃一半綠;有的樹葉已經落在地上了,他已經完全枯萎了,全都變成黃色的了。遠處的稻田里也是金黃一片,老師猜想,農民伯伯肯定要笑彎腰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飛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師:用畫的形式表現秋天真是太棒了,還有什么方法能表現秋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樹葉貼畫)
老師這里有許多秋天的落葉,看到這片樹葉讓你想到了什么?哪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搭一搭。(生示范)
師:小朋友的想象力真豐富。我們看看還有什么方法來表現秋天。(課件撕紙貼畫)這種撕紙貼畫要怎么做呢?看老師的!(師示范撕紙貼畫)
布置作業
師:看了這么多,小朋友們早已按捺不住了吧,在桌子上有幾種材料,挑出你喜歡的材料來描繪秋天吧!(放音樂)
(樹葉貼畫、油畫棒、撕紙貼畫、水彩筆)
(生作業)
師:好,哪個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點評)
師(總結):今天的這節課中我們一起找了秋天,知道了秋天的顏色,也畫了秋天。秋天過后就是冬天了,下課后小朋友們可以去思考一下冬天是什么樣的?是什么顏色的?
好,讓我們在這首歡快的歌曲《秋游》中去結束這節課,讓我們閉上眼睛好好去感受這色彩斑斕的季節、這個令人喜悅的、豐收的季節吧!
語文課文教學教案2
教學要求:
1.正確書寫“搭、父、嘴”等13個生字,會認“父、啦、鸚、鵡、悄”五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重難點: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師:你喜歡小鳥嗎?說一說喜歡哪種鳥?(談感受)
2.師出示“搭船”一詞,問:你搭過誰的車或船?去過哪里?(生講)師:一次,一只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讓我們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課《搭船的鳥》。
二、檢查預習。
學生讀文,糾正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自讀自悟。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學生描紅、摹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讀生詞。
二、精讀讀感悟。
出示閱讀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自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歡這只鳥嗎?可以用鉛筆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把你喜歡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1.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所畫的語句,互相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2.班級內匯報。
三、重點句段指導。
1.你知道這只鳥長什么樣子嗎?(生說后,出示鳥樣子的句子)
板書:嘴——紅色
羽毛——翠綠
翅膀——藍色
得出:外形美麗(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3.“我”發現翠鳥后仔細觀察它可愛的樣子,找到描寫翠鳥樣的句子后反復讀一讀。(生讀)
4.“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
板書:一下子沒一會兒
得出:動作迅速、敏捷。
5.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p>
師指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的老師。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7.小翠鳥居然敢站在船頭,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8.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四、拓展閱讀。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給同桌,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的翠鳥的知識介紹給自己的伙伴。
語文課文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處、稍”。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感受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習螞蟻隊長堅守原則的品質和領導才能。
教學重、難點:
1.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感受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習螞蟻隊長堅守原則的品質和領導才能。
教學準備:
螞蟻搬食物的視頻,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視頻:畫面中描述的是一個小螞蟻發現了一塊奶酪,這塊奶酪非常大,比螞蟻大20倍,于是小螞蟻召喚同伴過來一起搬奶酪,幾十只螞蟻都過來了,它們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準備運回住所……
2.視頻播放完后,師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
3.學生各抒己見。
4.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螞蟻搬奶酪的童話故事——《一塊奶酪》。學生齊讀課題,師板書。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以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隊長帶領小螞蟻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1—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1—3自然段。說一說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講螞蟻隊長集合好隊伍搬運糧食,并定下規矩,螞蟻們很積極地投入到搬運中。
2.螞蟻隊長集合的時候,定了什么規矩?
(二)學習第4—12自然段。
1.默讀這一部分,回答:在搬運奶酪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意外?
2.當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螞蟻隊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螞蟻們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關的句子。
螞蟻隊長:
①心理變化歷程:心里七上八下——惱火——猶豫——決定
②行為:盯著奶酪渣子——下令休息——讓大家分散開——下令小螞蟻走到草叢中——下令小螞蟻們回來——命令年齡最小的螞蟻吃掉奶酪
小螞蟻:放下奶酪,卻不走開——依舊不動,眼睛望著別處,心卻牽掛著奶酪渣子
3.思考,螞蟻隊長為什么命令年齡最小的螞蟻吃掉奶酪渣?
4.你認為螞蟻隊長這樣的處理方式好嗎?
(三)學習第12自然段。
1.齊讀第12自然段。
2.思考:為什么大家干活勁頭比剛才更足了?
3.你喜歡這位螞蟻隊長嗎?理由是什么?
提示:螞蟻隊長在誘惑面前,能夠堅守原則,并靈活應變,有領導才能,想出方法,讓大家干活的勁頭更足了。
四、深入畫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組合,7—8人為一組練習分角色表演。
提示:練習的時候,注意認真研究文本,注意螞蟻隊長的心理變化過程,演好螞蟻隊長和小螞蟻的神態表情。
2.請兩組同學匯報表演。
3.點評。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說一說吧。
2.回家后把《一塊奶酪》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父母聽。
3.課外搜集有趣的童話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11一塊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惱火——猶豫——決定
語文課文教學教案4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后,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聽寫本課生字。
二、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從“照例”、“流利”、“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你體會到什么?(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意思。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提出來討論交流。
5.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閱讀,注重遷移。
(出示PPT)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同學們,我這里有一些關于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獲。
①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采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里,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業。
1.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涂、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贊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2.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語文課文教學教案5
教學要求: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球”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2.能和同學交流課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說一說這所學校的特別之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讀出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頻、圖片資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三、試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提示一下。
四、分組朗讀,小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晨、絨、服、裝、讀、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結構,注意“辰”要拖著“日”,相互要結合緊湊。
“絨”是左右結構,由“纟”和“戎”組成,右邊的“戎”共六筆,不要漏寫。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裝”是上下結構,書寫要緊湊。
“讀”是左右結構,右邊是“賣”,不是“買”。
“影”是左右結構,右邊三撇,寫得勻稱。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通過朗讀感悟民族小學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完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銅鐘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梢杂萌沼浀姆绞絹碛洠部梢杂昧斜砀竦姆绞絹碛洠院笪覀冊賮斫涣?。
語文課文教學教案模板五篇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