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
教師應該不斷地開展閱讀興趣教學,重視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不斷地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學重點:
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了解版塊特點。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版塊---體驗真誠(板書)。
2.你對真誠是怎樣理解的?揭示課題:步行18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生注意畫出容易讀錯的字音。
2.匯報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讀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這個字音讀錯了,這一點必須強調;“悶”字是多音字,引導學生注意書中所給的提示;
3.根據預習,在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
4.全班交流:自主解決生字。
5.交流其他預習內容,質疑。
三、再讀課文:
1.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四、布置作業,小結:
熟讀課文,練寫生字。
板書設計:
步行18里
兼 歉 謊 罪 吾 抑 諒 悶 均 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學重點:
學會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
1.昨天我們學習了《步行18里》這篇課文,誰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這節課繼續學習《步行18里》,板書課題。
二、分析課文:
1.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父子的三次對話,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并找出這三次對話,分別體會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組同學共同體會。(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點體會,例如:
“一陣罪惡感涌上我的心頭,我支支吾吾承認自己去了電影院,告訴他我遲到的真正原因。”
“父親身心遭受這種折磨,這是我有生以來碰到的最為沮喪與痛苦的事。”
這段教學,在讀的基礎上重點啟發學生想象當時父子二人各自的內心世界:他們心里想了什么呢?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總結全文,點出中心。
3.指導朗讀:
父親的語言真誠、嚴肅,并帶有深深的自責,朗讀時,語速稍慢,略帶低沉,把父親的那種深深自責讀出來。
四、小結:生活中誠信是最重要的。
板書設計:
步行18里
我 父親
撒謊 步行回家
講誠信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和文中的人物對話。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故事內容,能復述課文。
3.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學重點:
學會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
進一步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誠,不要說謊話。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輪讀字卡,并組詞:兼歉謊罪吾抑諒悶均沮
2.這節課繼續學習《步行18里》,板書課題。
二、活動:
1.活動一:和文中的人物對話:
我想對杰森說……我想對文中的父親說……
我想對自己說……我想對朋友說……
我想對(爸爸)媽媽說……
小組交流你想說的內容,教師指導:
可以說我的看法;我對人物的評價;我想提出的建議;我的體會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
2.活動二:積累關于誠信的名言: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春秋》孔子
? 對待兒童應該誠實。要善于告訴他們:我們做父親的,有些東西現在還不懂,你們,孩子們,你到這個世界上來,是為了知道一切。
——【蘇聯】高爾基
聯系課文,生活實際體會名言。
試著背誦。
四、小結:談談你要怎么做。
板書設計:
步行18里
我的看法 我對人物的評價
我想說的話
我想提出的建議 我的體會
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初步學會用“只有......才......”“可是”寫句子。
2.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課文。
3.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嘔心瀝血。一絲不茍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讀懂文中的四個事例,感受竺可幀為科學事業一絲不茍、。嘔心瀝血的精神。能按提供的情節復述第一、二段。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初步感受竺可楨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簡介生平。
(1)我們已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是介紹科學家的?
說說科學家茅以升、李四光的事跡。
(2)簡介竺可楨生平。(見“背景知識”)
2.聽錄音,感知大意。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寫了竺可枚的哪幾件事?
(2)交流討論。
3.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結合完成《作業本》第1題。)
(1)自由讀文,劃出生字詞,
(2)自學字詞。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詞,說說易讀錯、寫錯的字。(篇一遍辨一辯)
支撐旋鈕哆哆嗦嗦與世長辭巡邏
喧鬧辨別從不間斷車水馬龍榮譽
(2)說說詞語意思。(“哆哆嗦嗦”、“與世長辭”、“從不間斷”、“車水馬龍”)
(3)提出疑問,討論解決其中一部分。與課文后續學習有聯系的可存疑。
5、自由讀課文。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評議
6.作業:(1)《作業本》第2、3、4題。
(2)朗讀課文。
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指定句子的意思。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達麗瑪和老師之間真摯的師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把發生在達麗瑪和老師之間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難點:
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春天的雨點兒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師和達麗瑪的心上”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1、大家都已學過了《春曉》,我們再來一起背一下好嗎?
2、揭示課題,古往今來,贊美春天、春雨的詩篇舉不勝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贊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學課文,并檢查自學情況
1、自學課文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按課后習題1的要求做讀書記號。
(2)聯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學習生字新詞。
(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自由地讀讀,議議,記記。
師點撥重點
唇(chǘn),不能讀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詞句,酌情處理。
(3)課文主要寫了誰?她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三、給課文分段
我們在第七冊已經學過了好幾種給課文分段的方法,還記得嗎?
請自選一種分段方法給課文分段
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時間變換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地點變換順序給課文分段。
標出自然段,思考每自然段講了什么意思.
按照不同的內容,根據下面的提示把課文分成4段。
1、上課的時候,達麗瑪沒有聽見老師提出的問題。
2、放學以后,老師為達麗瑪補課,并且冒雨將她送回家。
3、第二天早晨,達麗瑪冒雨接老師一同到學校去。
4、內蒙古大草原上的師生情如同滋潤大地的綿綿細雨。
四、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
2、我們來看一下,在上課時的教室里,發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課時達麗瑪怎么樣?)
學生可能回答:達麗瑪上課沒認真聽,被烏漢娜老師發現。
3、烏漢娜老師又是怎么發現的呢?
學生可能回答:烏漢娜老師從42雙眼睛里,發現了面麗瑪這雙走了神的眼睛。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課文哪些句子寫達麗瑪“走了神”?理解“游蕩”。
(3)用哪個詞把前后兩部分連接起來的?表明這句話是什么關系?
(4)理解:“發現”,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發?
4、被發現后,達麗瑪會想些什么呢?
五、學習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給達麗瑪補課時,烏漢娜老師是怎樣做呢?
2、達麗瑪又是怎樣回報烏老師的呢?
學生可能回答:達麗瑪望著老師嚴肅的面容,心里發誓:上課再也不讓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發誓”: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
(2)如果現在你是達麗瑪,你會怎樣發誓呢?
(3)達麗瑪為什么要發誓呢?
學生可能回答:烏漢娜老師發現達麗瑪“走了神”,用提問來證實后,并沒有批評她,而是放學后給她補課。雖然只是給達麗瑪一人上課,烏老師卻同樣嚴肅認真,這種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動了達麗瑪,她不僅認識到了錯誤,而且決心改正錯誤。所以要“發誓”。
(4)達麗瑪又是怎樣做的呢?
學生可能理解:她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印在心里。
引導:“印”什么意思,能換成什么呢?
3、正因為達麗瑪這么認真地聽課,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沒有發現。
4、指名讀,再齊讀。
5、達麗瑪沒看見閃電,沒聽見雷聲,那她聽見了什么呢?
學生可能回答:“老師,我只聽見您給我講課。”是的,她只聽到老師沙啞的嗓音,只看到老師發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閃電、雷聲?
(1)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達麗瑪聽課時怎樣?
從哪里看出?三個“只”字可以看出。
(2)從“沙啞的嗓音”和“發干的嘴唇”,可以看出烏老師當時怎樣?
6、正是這樣疲勞的烏老師,當她得知達麗瑪聽課時,沒看見閃電,沒聽見雷聲時心里怎樣?(激動)
引導:為什么這么激動?
7、分角色朗讀,體會達麗瑪的專心與烏老師的激動。
六、學習第三段
1、補課后,天下起雨,烏老師是怎樣護送達麗瑪回家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老師對達麗瑪的愛,以及達麗瑪匯報老師的愛。
七、學習第四段
1、齊讀最后一段,思考:你有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質疑:雨點怎么會落在人的心里?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體驗理解。
交流中引導理解
(1)達麗瑪摸著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門前深情地望著老師的背影在蒙蒙細雨中遠去……
(2)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仿佛也落在達麗瑪心里。
兩個“春天的雨點”有什么不同?
春雨的特點是潤物無聲,老師對達麗瑪的幫助,沒有大聲呵斥,是一種理解與尊重,這是潤物無聲;達麗瑪對老師的感謝不是豪言壯語,是發自內心的純真的愛,也是潤物無聲。在春雨無聲無息地滋潤下,萬物萌生。同樣在烏漢娜老師的關心、愛護下,達麗瑪進步成長進來。廣大教師正是發春雨般“潤物細無聲”的精神培養著祖國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發茁壯成長。
八、總結,布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把課文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會認4個字,正確理解“沉靜、目不轉睛、活蹦亂跳”等詞。
2.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流利地背誦文中的古詩。
3.對照1、2自然段中的古詩,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4.懂得面對突發情況,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隨機應變,靈活應對。
【教學重難點】
1.想象“秋江獨釣圖”的情景。
2.體會紀嘵嵐的機智。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收集紀嘵嵐的資料和詩句。
教師:字、詞卡片,掛圖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介紹你了解的紀嘵嵐。
2.板書課題,讀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生字,生詞。
2.指導難寫、易錯的漢字。
3.讀通課文。
三、感知課文
1.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讀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詩文對照,想象獨釣圖。
1.請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讀中想想:一人獨占一江秋
2.請學生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聯系文中古詩想想,古詩的哪些詩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寫的情景。
3.同桌分工,對照著讀詩和文對應的句子,想象詩文描繪的畫面。
4.學生背誦古詩一次,然后閉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5.齊讀古詩后,指名說說“一人獨占一江秋”的語意。
6.評議補充,深化感悟。
五、指導讀悟第5自然段。
1.學生按要求自瀆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細體會本段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同桌讀讀議議,交流讀懂了什么,討論不懂的問題。
3.班級交流,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1) 朗讀訓練(先指名后齊讀)
(2) 討論
乾隆皇帝說的話,前兩個“好”字怎么理解,后兩個“好”字各應怎么理解?
作者為什么連用四個“好”,表達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過描寫什么來表達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說的話該怎么朗讀,根據自己的設計練習朗讀。
5.組織賽讀、評讀活動,開展感情朗讀訓練。
人教版2021四年級的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體驗、感受生活,學會通過寫作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2.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感受家中的親情,讓學生們能夠健康成長。
3.學會從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寫作素材,挖掘有價值的典型材料。
【過程與方法】
創設交流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寫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家中的親情,讓學生們能夠健康成長。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真觀察家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寫出真情實感。
難點:發現并理解生活中親人的愛,寫出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自己的習作。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寫自己的家人。
2.內容具體,語句通順,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種動物比較像?什么地方像?
難點
真實感受該怎樣去表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動物,每個小動物也都有不同的個性,它們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態度、處事原則和人生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種小動物吧。
二、明確要求,選擇內容
1.明確習作要求。
(1)學生自讀教材中的內容,了解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2)小組交流,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明確要求。
(4)總結與板書。
內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給家里的每個人都寫上一段。寫完以后,讀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提提意見,再認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確定內容。
(1)交流家人和哪種動物比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這個“動物園”里,你感覺怎么樣?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2)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互相啟發,確定寫的內容。(如果多數學生說的內容相似,教師要加以引導)
三、整理思路,點撥寫法
1.整理思路,擬寫提綱。
(1)你想怎樣寫,在腦海中列出一個框架,打算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和同桌說一說。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啟發,取長補短。
(3)學生自己試著擬寫提綱。教師巡視指導。(強調:不要統一學生的思路,教師要鼓勵有新意的想法)
2.重點指導,點撥寫法。
(1)怎樣才能寫出家人的特點?
(2)指學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確: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進行描寫。
(3)要通過描述發生在人物身上的具體、生動的事情,來突出他們的個性與特點。
四、個性表達,下筆成文
1.學生動筆寫作,教師巡視,提醒學生給自己的習作起個新穎的名字。
2.教師巡視中做個別指導或疑難解答。
五、佳作引航
我的“動物園”之家
我家有一個“動物園”,我帶你去看看吧。
走進“動物園”,每天都會看到一頭勤勞的“牛”,那就是我的媽媽。有一次,我的媽媽剛上完夜班回來,一看6點多了,她知道我和哥哥今天考試,需要補充營養,于是沒來得及休息就做早飯。每當我們放學回來洗了手坐在飯桌前,飯桌上面已經擺上了香噴噴的飯菜,讓我感到好溫暖。但有時媽媽發起“牛脾氣”來,會讓人喘不過氣。有一次數學考試,我因為粗心算錯了兩道題,媽媽對我采取了“錯一罰十”的“政策”。結果我一著急,又做錯了,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直到深夜十一點,這時“瞌睡蟲”又找上門來了,我只好求媽媽:“媽,明天再做吧,我困了。”沒想到媽媽眼睛一瞪,嚴厲地說:“不行,今天的事必須今天完成!”沒辦法,我只好堅持把罰的題目做完。這就是我的媽媽。
我家里還有一只特別溫順的“狗”,他每時每刻保護著我們的家,早出晚歸,特別辛苦。他高大的身軀變得消瘦了,瘦得跟他喜歡吃的排骨似的,他為我們這個家犧牲了很多精力。他就是我的爸爸,就像一條忠誠的狗一樣守護著我這個幸福的家。
我呢,是一只“小老虎”。媽媽做的好菜好飯,總是讓我吃個飽,連爸爸都得讓著我。我不但貪吃,還貪睡。記得有一次,鬧鐘已經響了好幾遍,我還懶得起床。媽媽硬把我拉起來,可我還想睡,當媽媽伸手給我拿衣服時,我又撲騰倒在被子上睡了。結果那天上學遲到了,媽媽說我是正宗的“大懶虎”。
這就是我的普通而又幸福的“動物之家”。
點評:這篇習作分別抓住爸爸、媽媽、“我”的特點寫出了三種動物:牛、狗、老虎。這樣的描寫讓人覺得很有趣味。其中寫媽媽最詳細,寫媽媽是勤勞的“牛”,又寫了她的“牛脾氣”。作者善于表達,突出了一個幸福、溫馨的三口之家
板書設計:
小小“動物園”
明確要求→交流素材→下筆成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習作要求進行互評互改、自評自改,使文章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2.引導學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習作要求進行互評互改、自評自改,使文章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難點:能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寫出家人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回顧要求,談話導入
1.上節課我們進行了習作指導,同學們也已經完成了習作。下面我們來回憶一下習作要求,根據習作要求,進一步完善習作。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習作要求。
二、互評互改,完善習作
1.集體評改,回顧方法。
(1)回顧修改習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放到投影儀上,全班同學針對習作提出修改意見。(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方式去修改。還要注意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2.自讀自改,完成習作。
(1)自讀習作,沒完成的接著寫完整。
(2)讀自己的習作,按照習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3)教師巡視指導修改情況。
3.互評互改,完善習作。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議。
(2)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作重點,評價事例是否具體,表達情感是否真摯。
三、再次交流,布置作業
1.指名讀修改后的習作,引導學生交流改后的感受。
2.布置作業。
回家后,將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提提意見,再認真改一改。
板書設計:
小小“動物園”
互評互改→完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