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
學習語文文學,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促進創造。“如果僅僅是個醫生,那他就不是一個好醫生”這句諺語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有用之才應該是知識面寬、見多識廣的人。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按三項要求預習課文。
2、學會本課三個生字,理解“日新月異,身臨其境,袖珍”等詞語的意思。能用“一面……一面……”、“不僅……還……”造句。
3、了解電視科技發展之迅速,懂得7種新型電視機的名稱和特點,感受科學技術的力量。
4、能仿寫先概括后具體說明的語段,介紹一種你所感興趣的家用電器。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電視機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從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日新月異”
3、教師引入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解決: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重點理解“可”、“才”
與課后第3題進行比較。知道用4個“從……到……”以及省略號,突出了電視機發展快。)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課文一共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的電視機?
2、交流后請生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細讀課文,了解特點。
這幾種新型的電視機有什么特點?請學生細細的讀課文,用一個或幾個詞概括出這種電視機的主要特征。
交流,師生完成表格。
電視類型特點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把各種電視機介紹的具體生動的?(品讀擬人句,及先概括后舉例的段落)
為電視機作一次廣告,把各自的特點說出來。小組合作。(選擇其中一種進行介紹:先準備,然后派代表上臺介紹。)
全息電視--圖像逼真、香味迷人
各位顧客:
你們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你是否想輕松一下?看看電視,是一種良好的輕松方式。在眾多的電視機面前,全息電視將是你的選擇。因為,全息電視不但能展現出逼真的圖像,播放出動聽的音樂,還能散發出迷人的花果香味兒,讓你的聽覺、視覺、味覺都享受到美,讓你回歸美妙神奇的大自然!各位顧客,心動不如行動,請你趕快加入到購買全息電視的行列中來吧!全息電視將熱忱地為你服務!
三、拓展
1、你還收集到了哪些有關電視機的材料?交流。
2、學習課文第4或第5自然段的寫法,介紹一種你所感興趣的家用電器。
寫法指導:1、總起句應交代這種家用電器的名稱和特點。2、具體說明部分應針對某一特點展開。并要寫清楚、寫具體。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美讀詩歌,體會詩情詩境,感受經典的魅力。
2、喚醒學生對田園意趣的通感,激發學生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贊美與向往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1、美讀詩歌,讀出詩情詩意。
2、理解詩歌,喚醒學生類似的生活感受。
教學難點:
1、如何有效地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2、用詩的語言來解讀詩,營造美好融洽、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
教學資源:
一束野花、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欣賞音樂,安靜情緒。
1、課件播放音樂,在舒緩的旋律中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放松學生的情緒。
2、感受:剛才的音樂描述了什么?森林、海洋、田野或者是天空?
二、自然過渡,導入課題。
自古以來,動聽的音樂總是和優美的詩歌相依相隨,《詩·大序》有云:“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今天,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學習現代詩人戴望舒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天晴了的時候》。
三、配樂朗誦,范讀全詩。
1、老師范讀。
2、好的文字能感染我們的情緒,你覺得老師剛才是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的?
3、請你們也面帶微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
4、指名讀,出示讀書要求。
四、理解詩歌,體會詩意。
1、要讀出詩的味道,先得理解了這首詩才行。
2、理解詩題,比較“在天晴了的時候”與“在天晴的時候”的不同時間概念。
用“在的時候”練習說話。
3、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泥路、小草、小白菊、鳳蝶。
——很平常的事物,在詩人的筆下卻流淌出溫馨寧靜之美。可見,“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從詩句當中,你能推斷這是哪個季節嗎?
4、自由讀詩,做批注: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或者是哪一個詞?說說你曾經感受過的詩中的情景,和大家交流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相機指導,注意對學生的朗讀作中肯的評價和有針對性的訓練。
——“炫耀著新綠的小草,一下子洗凈了塵垢。”你覺得雨后什么最美?仿寫“的,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在詩人筆下,小白菊像什么?“膽怯的小白菊”,多可愛多有創意的搭配,你想用“膽怯的”來形容什么?
——“云的腳跡——它也在閑游”。由“云”和“閑”聯想到古詩“孤云獨去閑”,體會不同的意境。
五、進行仿寫,升華情感。
1、出示教師仿寫的“在下課的時候”,激發學生仿寫的興趣。
2、以“在____的時候,請到____去走走”作為開頭,進行創編和仿寫。
3、總結:留心觀察自然,細細感受生活,熱愛鄉村生活的清新純樸之美,熱愛自己土地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的方法。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3、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感受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教學重點:
運用讀書記號閱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描寫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的詞句。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1、大家都已學過了《春曉》,我們再來一起背一下好嗎?
2、揭示課題,古往今來,贊美春天、春雨的詩篇舉不勝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贊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學課文,并檢查自學情況
自學課文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按課后習題1的要求做讀書記號。
2、聯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學習生字新詞。
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什么事。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自由地讀讀,議議,記記。
師點撥重點
唇(chǘn),不能讀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詞句,酌情處理。
3、課文主要寫了誰?她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三)給課文分段
我們在第七冊已經學過了好幾種給課文分段的方法,還記得嗎?
請自選一種分段方法給課文分段
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時間變換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地點變換順序給課文分段,
(四)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
2、我們來看一下,在上課時的教室里,發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課時達麗瑪怎么樣?)
(達麗瑪上課沒認真聽,被烏漢娜老師發現。)
3、烏漢娜老師又是怎么發現的呢?
(烏漢娜老師從42雙眼睛里,發現了面麗瑪這雙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課文哪些句子寫達麗瑪“走了神”?理解“游蕩”。
(3)、用哪個詞把前后兩部分連接起來的?表明這句話是什么關系?
(4)、理解:“發現”,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發?
4、被發現后,達麗瑪會想些什么呢?
(五)學習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給達麗瑪補課時,烏漢娜老師是怎樣做呢?
2、達麗瑪又是怎樣回報烏老師的呢?
(達麗瑪望著老師嚴肅的面容,心里發誓:上課再也不讓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發誓”: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
(2)、如果現在你是達麗瑪,你會怎樣發誓呢?
(3)、達麗瑪為什么要發誓呢?
(烏漢娜老師發現達麗瑪“走了神”,用提問來證實后,并沒有批評她,而是放學后給她補課。雖然只是給達麗瑪一人上課,烏老師卻同樣嚴肅認真,這種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動了達麗瑪,她不僅認識到了錯誤,而且決心改正錯誤。所以要“發誓”。)
(4)、達麗瑪又是怎樣做的呢?
(她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換成什么呢?
3、正因為達麗瑪這么認真地聽課,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沒有發現。
4、指名讀,再齊讀。
5、達麗瑪沒看見閃電,沒聽見雷聲,那她聽見了什么呢?
(“老師,我只聽見您給我講課。”是的,她只聽到老師沙啞的嗓音,只看到老師發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閃電、雷聲?)(小黑板出示)
(1)、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達麗瑪聽課時怎樣?
從哪里看出?三個“只”字可以看出。
(2)、從“沙啞的嗓音”和“發干的嘴唇”,可以看出烏老師當時怎樣?
6、正是這樣疲勞的烏老師,當她得知達麗瑪聽課時,沒看見閃電,沒聽見雷聲,時心里怎樣?(激動)
7、為什么這么激動?
8、分角色朗讀,體會達麗瑪的專心與烏老師的激動。
(六)鞏固練習
至于烏老師是怎樣護送達麗瑪回家的事,我們下堂課再來學習。現在,老師要看看大家,是否把這堂的知識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復,盡量用本課學過的詞語)。
( )的眼睛( )的眼睛( )的眼睛
( )的春雨( )的春雨( )的春雨
( )的面容( )的面容( )的面容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游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斷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達麗瑪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圓溜溜的一雙眼睛望著老師烏漢娜,但是她的心卻跟著春風一起,游蕩到大草原上去了。”達麗瑪瞪大眼睛望著老師是故意裝給老師看的,為是的不讓老師發現她思想開小差。( )
(2)、“‘達麗瑪,這個問題你來回答。’烏漢娜老師從42雙眼睛里,發現了達麗瑪這雙走了神的眼睛。”烏老師能從那么多同學中發現達麗瑪“走了神”,是因為她上課時特別注意達麗瑪。( )
(3)、“達麗瑪坐下來,竭力忍住,才沒讓眼淚掉下來。”這句話是寫達麗瑪為自己做錯了事,給老師添麻煩悔恨極了的心情。( )
(4)、“‘老師,下雨了!’她驚奇地說。”達麗瑪之所以感到驚奇是因為草原上春天下雨極為罕見。( )
板書設計:
11、春天的雨點
達麗瑪 烏漢娜老師
上課時 走神 發現
補課時 發誓 補課
專心 放心
護送時 感激 護送
知錯就改 關心愛護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10個生字,1個多音字。學寫8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孔子在學術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與他的刻苦、虛心好學分不開的,教育學生要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查閱資料,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教學難點
孔子是怎樣勤奮、刻苦學習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前收集孔子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名言揭題。
1.出示孔子的名言,讀一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資料。
簡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者,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讀了課文,你對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畫記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討論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字: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
舉目無親:抬頭看不到一個親人。形容人地生疏。舉目:抬起眼睛,指抬頭。
孤苦伶仃:孤單困苦,無依無靠。孤苦:沒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獨。
羞慚:羞愧。
(3)這個自然段與后面的內容有什么聯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小結。
4.齊讀。
四、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生字詞。
2.檢查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慚”為左中右結構,書寫時要注意把各部件寫緊湊。“艱”字的右邊部分不要寫成“良”。“懂”字是左右結構,不要寫成上下結構。“尊”的上面不要寫成“”。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朗讀課文。
2.提問:課文介紹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讀。
思考:講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討論:
(1)孔子的境況非常凄涼,他是怎樣對待學習的?
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祭祀: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師法:在學術或文藝上效法(某人或某個流派)。
風涼話:不負責任的冷言冷語。
禮法:社會上通行的法紀和禮儀。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然:對,正確。
經典:泛指各宗教宣揚教義的根本性著作。
傳誦:輾轉傳布誦讀。
(2)如果平時聽到別人說你的風涼話,心情會怎樣?
3.講故事。
(1)課文中講述的關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
(2)小組內講故事。
(3)指名上臺講。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還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們面對孔子,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模擬采訪孔子。
四、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孔子名言做成書簽勉勵自己。
2.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閱讀《論語》。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詞典獨立識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領會句子含義。
2.以較快的速度閱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性格,從大海的變化中去體會金魚的變化。
教學準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提示課題
1.有一個老漁夫的妻子,在一條金魚的幫助下,從一個老太太變成了貴婦人,變成了女皇,但她還不滿足。她到底想當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這就是俄國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童話敘事詩給我們敘述的故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適時板書課題: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看漁夫和金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把課文瀏覽一遍,把不懂的字詞畫出來。
2.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先讓會理解的同學解釋,不能解釋的查字典詞典解決。
三、快速默讀,把握內容
1.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導學生討論:
(1)詩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除了寫人之外還主要寫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漁夫——老頭兒,老漁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之外,還主要寫了金魚。)
(2)詩歌敘述了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詩歌敘述了一位老漁夫的妻子貪得無厭,對金魚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后仍然一無所獲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順序
1.讓學生在詩歌中找出描寫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學生討論老太婆的具體要求,教師根據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書。
3.讓學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時候開始提第一個要求的?詩歌在寫老太婆提第一個要求之前描寫了什么內容?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的敘述順序:課文開頭簡要介紹了人物及他們的身份,事情發生的地點,老漁夫打到一條金魚的情況。然后按照老太婆對金魚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經過。
五、體會感情,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討論:
(1)老太婆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貪得無厭、貪圖享受)
(2)老漁夫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軟弱無能,對丑惡行為姑息、忍讓)
(3)大海的變化體現了誰的變化?(金魚的變化,由開始時的報恩逐步到強烈不滿,最后恢復了老太婆貧窮的原狀。)
(4)詩歌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譴責了老太婆,也批評了老漁夫,告訴人們,貪得無厭終歸是沒有好下場的。)
2.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木盆) (木房) (貴婦人) (女皇) (女霸王)
貪得無厭 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