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
在教學?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1
一、概述
這篇文是長春版第一冊六板塊第二課的內容,這篇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全文共有六句話,小作者清晰地記錄了中秋節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花園里。吃月餅賞月的情景。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富有情趣的插圖,喚起了我們對中秋節 的美好回憶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個板塊重點要讓孩子們知道一些節日,以及一些禮節,激發孩子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篇文主要通過朗讀課文,積累詞語和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甜蜜,讓學生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氣氛。
二、學習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和一個筆畫,會寫五個字。
2、朗讀課文,積累詞語和優美的句子。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分角色朗讀使學生讀好句子的語氣,并注意感嘆號的用法。
2、通過猜字謎、字理識字等使學生認識一些字。并進行擴詞,用詞語說話等
3、、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
4、、通過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讀課文讓學生感受生活甜蜜,向往美好的生活。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七、八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的熱情很高,希望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和表揚。
3.學生已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也有的孩子讀的還不太好。
4.學生的識字能力還太強,還需教師的指導,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巧妙設問:我緊緊圍繞中秋節看月亮和吃月餅這個話題去提問的,讓學生知道中秋節的來歷。
2、讀悟結合: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無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默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并通過重點詞句分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
五、教學環境和資源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打印的拓展資源、自制教學圖片。
教學重點: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體會一家人看月亮吃月餅的快樂心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知道我國有那些傳統節日嗎?老師這有一組畫面,請你看一看,猜猜都是什么節日?(生回答到八月十五中秋節時師順便過渡)
那么你知道中秋節有哪些習俗嗎?你每年的中秋節都是怎樣度過的?除了吃月餅,你還知道什么?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感受小作者一家人中秋節吃月餅看月亮的其樂融融的氣氛,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寫課題。并指導“節”和“晚”的寫法,師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配樂。
2、師:孩子們,聽了這篇小散文,你喜歡嗎?你一定會有很多話想和老師和同學們說,那趕快把你 的心里話說出來吧。
3、誰想試試讀一讀這篇小散文?那么,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生答:問老師,和同桌交流,查字典等。
4、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要認識的生字。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遇到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通順。
三、檢查讀,感知課文大意。
1、小組內練習讀課文,解決不認識的字,圈出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語。
2、指名讀。即使糾正字音。
3、說一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2、數一數,課文有幾句話?
3、齊讀。
三、集中識字,做好鋪墊。
1、帶拼音讀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寶寶請出來了,你們想不想和它們交朋友啊?那得把朋友的名字讀準才行。看,月亮博士戴上眼鏡,在看著你們呢,讓他見識一下你們的本領吧。你能讀準哪個生字朋友的名字,領著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跟讀。讀不準的拼讀))
2、去掉拼音讀
真不錯,月亮博士忍不住要夸你們了,可是拼音寶寶攔住了它,說:“剛才是有我們在幫忙,等我們走開了,看它們還能讀準。”說著,拼音寶寶真的走了。同學們,你們還能讀準嗎?(指名讀,正確就跟讀)
3、調換順序讀
這下,拼音寶寶服氣了。可是生字朋友又調皮的換了位置,想靠考考你們,還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指名讀,正確就跟讀)
4、同桌考。
月亮博士對我說:“哪個小朋友學的快,記的準,應該給一點獎勵。”老師真的準備了小獎品,你們想不想得到獎品啊?那就趕快拿出生字卡,同桌互相考一考,看誰記的快,記的準。
5、檢查讀,選字組詞,說句子。適時發送獎品。
6、說識字方法 : 猜謎語:如一人打一字(個)、半口鍋,炒了三顆豆,鍋外有兩顆,鍋里有一顆(心);去偏旁識字:他去掉左邊偏旁就是也了;還有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組詞法、聯想記憶法、字理識字、數筆畫等)
7、把生字送回詞語中(多么、心里、甜餅、節日、弟弟、每天)
8、指導寫字,師讓學生觀察生字在虛宮格的位置,指導寫字,并且反復強調學生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
(1)、認識筆畫“臥鉤”。
(2)、演示“心”的筆順。
(3)、范寫。
(4)、學生在本子上寫3個。圈出認為滿意的自己欣賞,同桌互相欣賞
五、再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孩子們我們記住了那些生字寶寶,它們還會捉迷藏,它們藏在了課文里,讓我們去課文里找找這些生字寶寶吧。
1、指名讀第一句,生字同時變紅。
2、指導朗讀。說說你知道哪些關于月的詩句。師介紹一句,鼓勵平時多積累,多背誦。從這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3、天上 的月亮是什么樣?媽媽端來的月餅什么樣?指名讀二、三句, 生字同時變紅。欣賞月餅的圖片試著用又、、、、、、又說話,學習餅和甜字。
5、指名讀第四、五句,生字同時變紅。“我”和“弟弟”在看到月亮的時候分別說了一句話,指出這兩個感嘆句,讀一讀,體會“我”和“弟弟”的喜悅心情,師范讀。生齊讀。
6、指名讀第六句,生字同時變紅。師講解“甜蜜”的“甜”的意思。與“又香又甜”的“甜”的意思區分。齊讀,說感受。
7、欣賞幾個地區中秋節風俗活動的畫面。
8、帶著美好的感受齊讀一遍課文。
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1、輕聲---晚上、我們、月亮、天上、看著、吃著、那么。
2、感嘆句---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個大月餅!
3、重音----又大又圓、又香又甜。
七、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一家人中秋節其樂融融的氣氛,誰能說說你今天都有哪些收獲啊?
孩子們說的很棒,你們自己學會學習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你們以后要多觀察,多思考,這樣你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板書設計
天上的 月亮 又大又圓
媽媽的月餅 又香又甜
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中秋節的晚上,全家人歡聚在花園里,吃月餅看月亮的情景。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和一個筆畫: (臥鉤),會寫6個一類生字。
2、朗讀課文,積累詞匯和優美的語句。能講述關于月亮的傳說和故事,或能背誦關于月亮的古詩。
3、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甜蜜,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和想象力。
教學重點:識字與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2、識字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在我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你知道哪些?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和中秋節有關的課文《中秋節的晚上》。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一起來看看中秋節的晚上發生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2、小組內練習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
3、說一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4、學習一類、二類生字。
(1) 本課6個一類字都是獨體字,注意強調“心”“也”的筆順。
(2) 用擴詞和說句子的方法加強記憶。
(3) 了解“中”“心”的象形含義。
三.理解課文,朗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的好的句子或者不明白的句子。
(1) “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媽媽的月餅又香又甜。”練習用“又……又……”說話。
(2) “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照例說幾句話。
2、想一想:為什么“每個人的心里都那么甜蜜。”?
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體會美好的生活給溫馨的家庭帶來的幸福感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3) 輕聲——“晚上”、“我們”“月亮”“天上”“看著”“吃著”“那么”。
(4) 感嘆句——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個大月餅。
(5) 重音——又大又圓;又香又甜。
板書設計:
看月亮: 又大又圓
心里甜蜜
吃月餅: 又香又甜
布置作業:調查其它傳統節日還有哪些節日食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生字,熟讀課文。
2、指導書寫。
3、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練習讀課文,讀好重點句。
2)讀生字卡片和詞組。
3)交流布置作業內容。
二.寫字練習,指導書寫
中:豎在豎中線的位置。
心:注意三個點的位置以及臥鉤的寫法。
也:掌握好筆畫間的結構。
三.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一讀,會寫的寫下來。
2、把帶點的字讀準確。注意區別平翹舌讀音,和輕聲的讀法。
3、說一說。練習用“又……又……”說話;會說比喻句,表達完整的意思。
4、讀一讀。
(1) 教師范讀,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內容和含義。
(2) 熟讀四個詞語,爭取背誦下來。
(3) 說一說類似的句子。
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文,認識本課生字;朗讀課文,積累詞匯和優美的語句。
2.能力目標: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甜蜜,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愛家的感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語意理解。
教學流程 備注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節日吃月餅嗎?(出示課件)今天,一戶人家來到我們的課堂,向我們介紹他們一家人是如何過中秋節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中秋節的晚上》。
二、 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這一家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2.學生練讀,想一想:這一家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3.出示:又大又圓、又香又甜、又——又——,教讀
4.出示:月餅
5.描述自己家過中秋接的難忘情景
三、師生共同完成課后練習
四、總結
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朗”、“識”“玉”三個字,會寫“識”、“玉”兩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學重難點:如何讀出古詩的韻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貼出圖片(一個寧靜、美麗的夜晚,眾星下一輪玉盤似的月亮高懸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這個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抬頭望著天上圓圓的月亮,在他眼里,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寫的《古朗月行》這首古詩。
二、初讀詩文,找出生字寶寶。
1、大家自己先來讀讀古詩吧,有信心讀好嗎?如果遇到困難,我們應該怎么辦?
2、學生在古詩中找到生字寶寶,讀讀它們,并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并適時指導朗讀,相機理解詩意。
(一)指名學生讀詩,讀后及時評價指正。
(二)檢查生字的學習,并指導朗讀,理解詩意。
認識“朗”,并理解題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你能給“朗”字組詞嗎?
2、引導理解“朗月”。
什么樣的夜晚才會有明月?(晴朗)
古時候有個叫鮑照的人在一個晴朗的夜晚看見了月亮,于是寫下了“朗月行”這首古詩。幾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見了這樣的朗月,他也特別想為月亮寫首詩,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鮑照寫過的《朗月行》的題目,并在前面加上一個“古”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朗月行。學生接讀題目。
認識和書寫“識”這個字,并理解“小時不識月”。
1、這個字你是怎么記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寫這個字呢?
2、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識”字,(什么結構?每個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告訴老師該怎么在田字格里寫這個字。學生再書空,然后在書上寫這個字。
3、給“識”字組詞。
4、李白小時候不認識什么呢?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認識和書寫“玉”,并且朗讀和理解“呼作白玉盤”。
1、出示“玉”,這個字和哪個字很相像?(區分:玉王)怎樣在田字格里寫好這個字呢?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書寫。
2、給“玉”字組詞。
3、李白小時候不認識月亮,他把月亮稱呼為什么?齊讀第二句詩:呼作白玉盤。想象白玉盤是一只什么樣的?如果你見到了這樣的月亮你會怎么樣?李白小時候和你們一樣,見到如此美麗神奇的月亮,可是卻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聲呼喚:呀!天上有個白玉做成的盤子!
4、那這句詩該怎么讀呢?指名學生讀,在不斷評價中引導學生讀出驚訝贊嘆的語氣,然后再齊讀。
學習剩下的兩行詩
1、天上的圓月還讓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學生自己讀讀剩下的兩行詩。再指名回答。
2、這面鏡子是從哪里來的?瑤臺是個什么樣地方?鏡子本來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可是現在它飛到哪里了?想象一下從這面鏡子里,我們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見到這樣的月亮你會怎么樣?
3、我們該怎樣讀這兩行詩才能讀出月亮的神奇與美麗呢?在指名讀后的評價上引導學生讀出驚嘆的語氣。在必要的時候,老師也可示范讀。
四、整體感悟,指導背誦。
1、學生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描述展開想象的翅膀:一個晴朗的夜晚,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一個小孩子抬頭望著它,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啊,它那樣潔白,美麗,一定是的白玉做成的盤子吧?不對!不對!它那樣明亮,那樣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鏡子飛到了云朵之上。
2、你喜歡這樣的月亮嗎?喜歡它的什么?那讓我們邊讀詩,邊展開想象吧!配樂齊讀古詩。
3、想不想把這么美的詩背下來呢?指導背誦。
五、拓展延伸
1、在這首里,李白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美麗神奇的月亮,我們還學過他的一首關于月亮的詩,它是?指名人背誦《靜夜思》。在這首古詩里,看到天上的月亮,李白想到了什么?
2、我們還學到了一首關于月亮的兒歌,指名人背誦《小小的船》,在兒歌里,彎彎的月亮像什么?
3、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或者是兒歌?
六、課堂小結:
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人都喜歡月亮,也喜歡月亮不同的樣子,他們描寫和贊美它,還把它當成懂得感情的好朋友,把快樂的事告訴它,也把煩惱的事向它訴說,同學們,一個晴朗的夜晚,我們也抬頭靜靜地望著天上的月亮吧,那個時候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
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古、行、白、玉、臺、飛、”6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十”。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3、在朗讀中體會月亮的神奇美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變化和詩人奇特的想象并激發學生觀察月亮的欲望及探索夜空的好奇心。
二、教學重點:隨文識字
三、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一、板畫激趣,初讀古詩。
(一)板畫激趣,認識生字。
1、板畫○并涂色:猜猜看老師要畫什么?(學生用手指在桌子上畫)
2、什么天氣情況下才會出現月亮呢?認識“朗”字。
1)生拼讀。
2)師講解結構并組詞。
3)能把晴朗和月亮連起來,帶上你的想象說句話嗎?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晴朗的夜空里,掛著圓圓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
現在老師就給大家朗誦一首詩,就是描寫這幅美景的,想聽嗎?
2、有誰以前就會背這首詩或聽過這首詩。(學生發言)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3、簡單介紹李白。
4、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古朗月行。(學生齊讀)認識“古”和“行”(學生拼讀)能給“古”組個詞嗎?
教師指導學生先觀察“古”字的結構,然后指導書寫。
猜猜看與“古”意思相反的詞語是什么?
出示“行”的字理講解。出示不同讀音的詞,領
我們的漢字多有趣呀!行有兩個音,這叫多音字。(學生拼讀)
二、啟發想象,誦讀古詩,識生字。
(一)以讀促想,認識生字
1、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古代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讀準每個字音。
(學生練讀)
教師檢查,看誰讀得準?
2、古代的孩子把月亮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讀前兩句)
學習“白玉”兩個字。
出示玉的字理圖。
課件出示圖并配字。(玉飾品)
如果讓你畫一塊白玉,你會用什么顏色、怎么畫?與“白”意思相反的詞語是什么呢?
3、多美的想象啊!讓我們帶上動作和想象讀一下這句話,注意停頓。
4、認識“時”、“識”、“作”、“呼”。
出示“時”和“識”,學生拼讀
讀讀這個兩個字,你發現什么?(讓學生感覺到漢字豐富多彩,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
生活中,我們怎么區分這兩個字呢?(學生討論后,并匯報)
(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字)
師出示有關的格言。
出示“呼”“作”:呼作白玉盤,“呼”換個詞,該怎么說?
生活中,這兩個字常用,考考大家,看誰認真聽講了。
教師出圖片,學生猜詞理解字的意思:呼吸、呼救、呼喊
出示有關“作”的詞,學生自主選擇說一句話。
5、現在能不能有感情地讀一下這句詩?
(引導學生帶動作,帶想象去讀、去背)
(二)以想促情,認識生字
1、出示圖:猜猜看這幾個小孩還看到了什么?還會說什么呢?
能不能亂猜?應該怎么做呢?
教師放錄音,學生閉眼想象,看誰能把詩人想到的也想到了,把你想到的和同桌說說。
誰愿意說說你的想象。
帶上你的想象,再去讀一讀。
2、認識“臺、在、飛”
出示“臺”字:你在哪里看過這個字?與“古”比較識字。
3、再讀最后一句,發現什么問題了嗎?(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用“飛”字)教師板畫云:你覺得怎么畫才合適嗎?
(學生討論,自己畫月亮和云)
4、看著你的畫,再讀最后一句,能試著背一背嗎?
5、你覺得李白這首詩寫的好嗎?表揚表揚他吧
教師扮演李白與學生對話,并鼓勵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詩中描寫精妙的詩句
三、同學們表現真不錯,讓我們一起輕松輕松,做課間操;
四、游戲鞏固,背誦古詩,記生字。
1、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
出示:無拼音的詩:比比誰讀得準。
出示:無生字的詩:找出生字帖一帖,看誰帖得準。
2、比一比,看誰背得美,背得對。
五、示范指導,寫生字
1、下面我們來練習寫兩個字:飛、在。
請同學們觀察字的形態與占格,并描一描。
2、教師板演
3、學生仿寫
4、比一比,看誰寫得好。
六、學生看圖齊背古詩
一年級語文上冊長春版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