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風鈴草》
教學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課文。
2、使學生初步認識風鈴草,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風鈴草圖片,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漂亮嗎?你們認識她嗎?
指名請孩子依照資料卡片介紹。
師:通過剛才聽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談感受。
教師結合學生感受,引入新課——風鈴草。
(出示課題)
二、自主合作,讀文識字
1、師:同學們快快打開書,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識字能力較差,接受較慢的學生)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同桌互讀課文,教師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師:剛才大家讀得可真好!下面,自己再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為什么這里給你印象最深?
2、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師指名說,相機指導朗讀。
第一小節:
(1)指讀。
(2)你知道風鈴草是什么樣的了嗎?
第二小節:
(1)是啊,這美妙的聲音是鳥兒的鳴叫,還是鈴兒在向大家問好?老師也在這里打了個問號。誰能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2)師:我問風生:風在快活的舞蹈。(做動作)
師:我問鳥生:鳥飛上高高的樹梢。
(做動作)
師:我問松、問云、問小溪……誰能模仿書上的句子回答?
(3)我還會問誰?為什么問它們?
(4)既然都說不知道,那就猜猜吧:(齊讀后面的句子。)
(5)“這里”是哪里?
(6)你就是那風鈴草,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朋友呢?愿意把你在自然中的感受講一講嗎?
(7)朗讀全文,師范讀配樂。
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想象課文情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或感受。
4、學生練讀,配樂讀。
三、小結全課
可愛的風鈴草和他的朋友們共同營造著美麗的大自然,同學們,讓我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吧!我相信有了我們的關愛,無論是參天的大樹,還是平凡的小草,都將會很快樂!
四、拓展延伸。
學完課文后,你想對風鈴草說些什么,在資料卡背面寫下來。
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贈汪倫》
教學目標:
1、根據注釋自學、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理解“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25、古詩兩首》,齊讀。
誰知道是哪兩首詩?生交流。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首《贈汪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題,介紹詩人及汪倫、詩的背景
1、“贈”是什么意思?(送給)
2、誰寫詩贈送給汪倫?(李白)你了解李白嗎?指名交流。
那汪倫又是怎樣一個人呢?誰來談談你對汪倫的了解?
3、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_你們還知道了什么?
4、過渡: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詞檢查。
(2)指名讀詩,其他學生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3)了解詩意:你讀懂了什么?
四、精讀詩句
1、過渡:那么,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自由讀,思考: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把有關的內容畫出來。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4、指名交流,補充。
(1)一、二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么。
③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④誰能有感情地把這兩行詩讀出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兩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體會的?
(“深千尺”:說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我”的情深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誰能用“即使……也”這個關聯詞把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交流。
③感情朗讀。
④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5、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五、拓展小結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還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師讀其中一首。
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一些離別詩,我們在班會課上比一比誰找得多,誰讀得好?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六、布置作業
改詩送給朋友。
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植物媽媽有辦法》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2、繼續學習了解自然段(本課指“節”)內容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結合詞語句子確定“得”的三種不同讀音。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重點詞句,了解蒲公英、蒼耳、石榴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1、設計、制作有關課件,收集實物蒲公英、蒼耳、石榴等;準備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學生已有的與課文中內容相關的知識情況。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寫文中生字。
2、理解生詞、詩句,了解蒲公英、蒼耳、石榴、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讀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抓住“植物”一詞,導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了解課文內容。
(一)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學習“得”字不同讀音。
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讀一讀,全班讀。
(三)檢查自讀情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節讀課文,學生聽后評議,正音。
2、說說每小節講了哪種植物,它們是怎樣傳播自己的種子的。
三、細讀,理解課文詩句。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邊看課文邊思考:這一自然段給大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2、練讀問句:“植物靠的啥辦法?”
(二)學習第2、3、4、5自然段。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2、3、4、5自然段。
學生邊讀邊思考: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媽媽的辦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讓學生根據自己課下查的資料或結合生活實際去談。
3、組織學生互相交流,鼓勵學生說自己喜歡的課文中的一種植物。要求學生各自先做好準備。根據交流的情況,隨機點撥,學習有關自然段,加深理解。學習生字詞“準備”、“降落傘”、“曬”。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學習生詞“知識”。
2、齊讀,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四)概括小結。
四、朗讀全文。
1、說說你還知道那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談談學完課文后的感想。
五、作業:
1、把課文中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講給身邊的伙伴聽。
2、把剛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復習鞏固生字詞。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情趣。
3、練習用“準備”這個詞語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一)檢查生字讀音、部分難掌握的字形。
(二)嘗試聽寫生字。
(三)聽寫后,學生各自校對。
二、練習朗讀。
(一)提出要求,鼓勵學生各自主動積極練習朗讀。
(二)朗讀匯報,交流。
1、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最愛讀的一段課文,練習朗讀。
2、以學生匯報朗讀的方式,知道學生朗讀、分自然段進行。
例:如被指名學生說自己最愛讀的是第2自然段,教師就請全班同學專心聽他讀這一自然段,然后根據這位學生讀的情況,師生共同評議。根據需要,為了激發情緒,啟發想象,加深理解,可隨機調用教學課件中相應的內容輔助教學,必要時教師范讀。這樣,在學生熟讀這一段、讀好這一段的基礎上,練習朗讀,以求水到渠成地達到誦讀的要求。
三、課堂練習。
(一)學生朗讀全文。
(二)練習造句。
準備————
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正確認19個生字,會寫10個字。認識三個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以及有關紙的常識。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學具準備搜集各種各樣的紙
教具準備:
有關紙的課件
板書設計:
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互相交流自己拿來的紙的名字。
2、學生欣賞課件,進一步了解紙的文化。
3、教師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5、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小組互相讀課文。
三、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便”、“骨”、“改”、“錢”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再下筆。
四、課內延伸
1、把自己知道有關紙的常識下在小本本上。
2、辦一次有關紙的板報。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紙有更深的了解,增加對紙的認識,而且通過自己的整理與搜集,更增強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愛。
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了解紙的發展過程,了解到紙的發明是我國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增強民族自豪感。
3、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了解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了解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語。難點:在紙的發展過程中體會書寫材料在不斷完善進步。
板書設計:
30紙
龜甲
獸骨竹片絲織品紙
青銅器
石頭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紙,讀書,寫字,看報,畫畫都離不開紙,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沒有紙的,你們知道它是怎們發明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紙》這篇課文,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出示課題30《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每個生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讀文,勾畫生字詞。
3、學生識記生字詞。
4、師檢查生字詞,多音字。
5、師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二)學習1段
小麗去看電影,她看到了什么新鮮事?
(三)學習2段
1、那時人們為什么把字寫在竹片上?
2、你覺得把字寫在紙上和把字寫在竹片上比起來哪個更好?為什么?
(四)學習4段
1、可媽媽卻說寫在竹片上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理解“進步”根據學生“學習進步”理解,強調“很大”。
2、為什么這樣說?原來人們把字刻在什么上面?出示課件。
3、把字刻在龜甲、獸骨這些東西上面,有什么缺點呢?
師小結,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了竹片上,雖然一個竹片上寫的字也不太多,但人們可以把好多個竹片按順序連起來就可以寫很多字了。
4、把字寫在竹片上雖然進步很大了,但它還是有些個大還是不方便,所以人們就又把字寫在哪?
5、絲綢很輕,很薄,帶著也很方便,可絲綢有什么缺點呢?
師總結;為了寫字的材料,我們的祖先想了這么多辦法,真不容易呀,他們動了多少腦筋哪。
(五)學習6段
1、人們是在什么時候用上紙的呢?
理解“發明”,強調“我們的祖先”。
雖然有紙了,可是,那時候,紙還是比較貴,數量也很少,人們還是不能大量使用,能用得起紙的人也很少,只有皇家貴族用得起。
2、到了東漢,人們才開始使用紙,這是什么原因呢?在東漢發生了什么事?
理解“改進”
3、蔡倫用什么造紙?這些東西有什么特點?
4、蔡倫造的紙又什么優點?
5、不光我們中國人用上了紙,后來造紙技術還傳到了哪里?
師總結:正是我們的祖先發明了紙,古人的詩歌、書畫、文章才得以流傳下來,是我們欣賞到他們的作品,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為全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啊!
6、指導朗讀6段
帶著自豪的語氣讀讀6段
(六)學習7段
理解“自豪”、“真了不起”
(七)分角色朗讀全文
(八)拓展
1、隨著科技的發展,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功能也不光是寫字畫畫了,你還知道哪些用途的紙?
2、打亂順序,體會紙的發展過程。
(九)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但發明了紙,還發明了什么?
師總結: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世界作出的貢獻,他們真了不起,他們太聰明,太偉大了,我們為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冀教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八年級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