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1
教學目標
1、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
講解法
教具:
圖片。
課時安排:
第三課時
教學環節、內容
一、創境導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這些表示方向的詞,你還知道哪些方位詞?(東、南、西、北)
以我們學校為中心,說說它的東、南、西、北方分別是什么地方?(隨機板書:東、南、西、北)
1、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華聯超市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嗎?劉邦廣場呢?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它們的位置的嗎?
學校的位置沒變,怎么一會在西北面,一會兒在東南面?
2、辨認方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指南針)誰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現在有一個指南針,你能根據指南針給出的一個方向,來確定其他七個方向嗎?
先在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填寫最后再集體交流,鼓勵多種方法。
學生回答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由于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所以就產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填寫最后再集體交流
三、加強運用,內化新知
四、全課總結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討論:在地圖上,我們居住的地方大約在首都北京的哪個方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有幾種?
①同桌進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匯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擺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求和時3個數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擺數與順序有關,擺數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②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3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打下基礎。本節課首先讓學生對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隨后教材中創設了一個有趣的動態情境,導入了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內角和”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學中安排了3個活動,通過這3個活動體驗“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和性質的探索過程。
二、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可能從各種渠道已經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數學活動體驗,理解為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使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掌握更深刻。經過不斷的課改實驗,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們喜歡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知識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直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
2.能力方面: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
三、教學方法
滲透猜想——驗證——結論——應用——拓展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操作的方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于180度,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經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會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是探索和驗證性質的過程。
四、教具學具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紙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猜猜它是誰?
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 (打一幾何圖形)三角形(板書) 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誰能說出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回答。(互相補充) (課件演示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的過程)
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分別閃爍三個角及它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里面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 形的內角。
2、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跟三角形的角有關的游戲。只要大家說出三角形任意兩個角的度數,老師就能猜出第三個角,你們相信嗎?
要求每個4人小組拿出本組預先準備的學具袋。(內含四個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至少各一個,且要求大小不一。)
3、活動——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個自己帶來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個角的度數,并寫在三角形中。(獨立完成,非小組合作。)
然后分別請幾個學生報出不同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教師當即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事先向學生說明誤差僅為3、4度左右。)
你們知道老師是怎么猜出來的嗎?
到底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秘密呢?我們今天這節課就要來揭開這個秘密。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
拿出兩個三角板,問:它們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請大家拿出自己的兩個三角尺,在小組內說說每一個三角尺上三個角的度數,并求出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從剛才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兩個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設計意圖】三角板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習用具,度數也是非常清楚,通過計算學生熟悉的三角板內角和來驗證這個結論,學生也容易接受。
2、探究一般三角形內角和
(1)猜一猜。
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
(2)操作、驗證一般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可以先量出每個內角的度數,再加起來。)
那就請小組共同計算吧!將學生采用分組的方法分成銳角三角形組、直角三角形組、鈍角三角形組、等腰三角形組,各組在白紙上任意畫三角形,并量出每個內角的度數,計算三角形內角和。由組長統計記錄員記錄各組的內角和情況。
(3)小組匯報結果。
請各小組匯報探究結果。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通過測量計算我們發現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都在180°左右。
【設計意圖】學生任意畫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種類型的,不論是什么樣的三角形,學生都親自動手動筆算出內角和。這個探索過程簡單學生又容易接受。
3、操作驗證
(1)動手操作,驗證猜測。
沒有得到統一的結果。這個辦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辦?還有其它辦法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能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嗎?(先小組討論,再匯報方法)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驗證方法、結果。
學生放在投影儀上展示給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引導學生通過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證實三角形內角和確實是180° ,測量計算有誤差。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拼成一個平角,形象、直觀地說明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個結論。
5、辨析概念,透徹理解。
(出示一個大三角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出示一個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一塊三角尺的內角和180°,兩塊同樣的三角尺拼成的一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學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兩份。每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這兩道題都有兩種答案,到底哪個對?為什么?(學生個個臉上露出疑問。)
大家可以在小組內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畫一畫,互相討論。
學生發現: 三角形不論位置、大小、形狀如何,它的內角和總是180°
(三)小結
剛才同學們用很多方法證明了無論是什么樣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現在讓我們用自豪的、肯定的語氣讀出我們的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下面,我們就根據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相關的數學問題。(課件)
1、求三角形中一個未知角的度數。
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判斷
(1)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是:90°、75°、25°。( )
(2)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角是銳角。 ( )
(3)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比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大。 ( )
(4)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和等于90°。 ( )
3、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1)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 70°,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讓”為等邊三角形,求其中一個角的度數。
4、拓展練習。
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課件)
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看誰能找到方法。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中,讓學生輕松掌握并運用關于6、7、8、9的除法知識。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學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除法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談話:冬天到了,小鳥們從北方飛回南方過冬了。這個冬天它們準備住在溫暖舒適的“長頸鹿”賓館。
小鳥:長頸鹿先生,您好!我們有42個小伙伴,想住在你這兒,請你安排房間吧。
長頸鹿:每間客房可以住6只小鳥,我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同學們,請你幫助長頸鹿先生來算一算吧。
教師板書:42÷6=7(間)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幫助長頸鹿解決了問題。如果有48只小鳥,長頸鹿要為它們準備幾間屋子呢?
教師板書:48÷6=8(間)
教師: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
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夠利用我們學過的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問題。下面,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看誰做的好就獎勵他一朵小花。
二、問題探究
1.P82練一練1后,投影出示反饋。
2.P82練一練2后,投影出示反饋。
3.小動物回家。
天已經黑了,住在長頸鹿賓館的小兔和小鸚鵡旅游團也要回自己的房間休息了。請同學們猜猜看,它們該進哪個房間呢?P83練一練3。
4.貓捉老鼠。
游客們都進入了夢鄉,可是,盡職盡責的貓保安卻堅守自己的崗位,保護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現了,我們一起來幫貓保安捉老鼠吧。
每個口訣寫出了幾個算式?(4個)仔細觀察這四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呢?你能舉個例子嗎?
5.餐廳里的故事。
看書P83“數學故事”你從故事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
三、課堂小結
今天,在“長頸鹿賓館”里發現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能干的小朋友們運用所學的除法知識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的難題,你們高興嗎?生活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用學到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呀!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26~2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類推等活動,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使學生在摸、數、折、剪、圍等操作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掌握變換的規律,積累圖形變換的經驗。
3、使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我們在一年級時已經認識了很多圖形,你還認識這些圖形嗎?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啟發: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三個圖形,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有4條邊)
揭題:今天我們繼續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展開教學,樸實、自然,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探索新知
1、認識四邊形。
(1)摸一摸、數一數。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這樣的一張長方形紙,(出示長方形紙)摸一摸它的邊,再數一數有幾條邊。
要求:再拿出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摸一摸、數一數,看看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有幾條邊。
談話: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都有四條邊,下面的圖形各有幾條邊呢?請小朋友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數一數。
學生活動后反饋。
談話:剛才的這些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四條邊)像這樣的圖形都是四邊形。
(2)練習。
①認一認。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略)。
②找一找。
談話: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四邊形,你能從周圍找到一些四邊形嗎?(數學書的封面等)
③圍一圍。
談話:你能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四邊形嗎?先想一想怎樣圍,再和同桌交流。
(3)小結。(略)
[評析:通過摸一摸、數一數、找一找、圍一圍等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由認識規則的四邊形到認識不規則的四邊形,有層次地展開教學活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四邊形”的`本質特征,既有利于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又為學習其他多邊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課前老師發給大家的信封,信里有一些紙片剪成的圖形,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合作,先數一數每個圖形各有幾條邊,再把它們分成兩類。
反饋: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五條邊的圖形分為一類,六條邊的圖形分為一類)
提問:有五條邊的圖形,是幾邊形?有六條邊的呢?
出示教材第二個例題的四個圖形。
談話:數一數這幾個圖形,每個圖形分別有幾條邊?是幾邊形?
小結: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是五邊形,由六條邊圍成的圖形是六邊形。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它們都是多邊形,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都是多邊形。(在課題旁板書:多邊形)
談話: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多邊形還會有哪些形狀呢?(七邊形、八邊形、九邊形……)是的,多邊形還有很多,以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它們。
[評析:在認識四邊形的基礎上,用類比、遷移的方法,使學生輕松地認識了五邊形、六邊形,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鞏固拓展
1、圍圖形。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分別圍出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2、搭圖形。
讓學生用小棒分別搭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5頁-------106頁,例3。練習二十三第7,8題。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環形,理解和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邏輯思維及動手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思想目標:通過對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環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環形的解答方法,會計算有關環形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環形的解答方法,會計算有關環形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引入。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動手操作,直觀演示。
1,引導學生畫環形,剪環形,認識環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畫一個大圓,在大圓內再畫一個同心圓,動手剪下小圓。
2,觀察:剩余部分是什么圖形?
3,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認為這個圖形的面積應該和誰的面積有關?
4,我們把像這樣形狀的圖形叫環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圖形,圓環。
板書課題。
二, 學習新知。
1,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見過環形?
講述:看來,環形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你能結合剛才的動手操作,說說你是怎么剪的嗎?
介紹幾種剪環形簡便,快捷的方法。
2,進一步加強學生環形特征的認識,深化概念。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學生來提問,并讓學生回答所問的問題。
提問:環形中的大圓和小圓是什么關系?
講述: 剛才同學們不但畫出了環形,而且剪出了環形,你們還想多了解一些有關環形的知識嗎?你們都想了解哪些知識?有同學想知道環形面積,有誰知道環形面積怎么求嗎?
學生:動腦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環形的其他有關知識。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回答: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講述:(1)這種方法行嗎?能求出環形面積嗎?
(2)現在就利用這種方法,算一算你們剛才自己剪出的環形的面積。
(3)想一想,你們都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師:我也剪了一個圓環,你們愿意幫助我計算出這個圓環的面積嗎?
出示例題,規范解題過程。
圖:
提問:你們有多少人用的是這種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誰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方法2:
提問:誰知道他是根據什么做的?
教師:看來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求出環形的面積,你愿意選擇哪種方法?與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練習。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體,進行實際測量計算,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115頁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正、反比例應用題、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第l、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的特征,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關系或反比例關系的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能正確地解答成正、反比例關系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復習正、反比例關系和正、反比例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能更正確地判斷成正、反比例關系的量,正確地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二、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1.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x、y是相關聯的量)那么,什么情況下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情況下成反比例關系?想一想,成正比例關系和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出: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的相同點是:都有相關聯的兩種量(x和y),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不同點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中相對應數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中相對應數值的積一定。
2.判斷正、反比例關系。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提問:判斷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據是什么?
(2)做練習二十二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
3.判斷x和y這兩種量成什么關系,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們根據正、反比例關系的特點,可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題里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我們就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根據比值相等或者積相等的數量關系來解答。
三、復習正、反比例應用題
1.做練練第2題。
讓學生讀題,判斷每題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提問:這道題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關系,各要根據什么相等來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突出列式的等量關系是比值還是積一定。
2.啟發學生思考:
你認為正比例應用題實際上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哪一類應用題?反比例應用題是哪一類應用題?怎樣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指出: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要先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據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據積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點?成正、反比例量的應用題要怎樣解答?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2題。
二年級教案上冊數學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統計表在格子紙上畫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知道在統計圖中,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過程與方法:創設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分類以及數據呈現等統計過程,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統計表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知道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生日歌)
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歌嗎?(生日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師生交流)那老師想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比如這個月(10月)有多少人過生日?你有什么好辦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來數一下舉手)
師:我們班本月過生日的人都有誰呢?(師生交流)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班級每月過生日的人數分別記錄下來,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類的方法對小朋友的生日做統計的。
前情復習,引入課題
師:像這樣同一個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月份到底有多少人過生日了,那我們要用到我們學習過的哪個好朋友來記錄呢?(統計表)
出示記錄表
信息收集與整理
信息反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數字比較)
師:從這張完整的統計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數一一對應起來,但我們要通過觀察、比較數字的.大小才能得出過生日人數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沒有一種統計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結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征
師:觀察這張圖,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個格子大小一致,橫軸上表示月份,縱軸上表示人數)
師:下面看老師是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出1月份過生日的人數的?觀察并回答以下問題(課件演示)
問題1:對準橫軸的哪一位置開始畫的?
問題2:畫了幾格?對準縱軸上的哪一個數?
師:那現在你知道在這幅統計圖中1格表示幾呢?(1格表示1)
師: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1格表示1呢?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根據條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問題1:幾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問題2:11月過生日的人數比10月的人數多幾人?
小結
師:今天學的統計圖都是用直條的長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我們稱之為“條形統計圖”(補充課題)
鞏固知識,拓展練習
師:小胖和小丁丁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知識,他們分別帶來了自己制作的條形統計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小胖的條形統計圖
小胖統計的是什么?
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1格表示幾人?
問題2:參加哪種興趣班的人數最多?
問題3:參加數學興趣班的人數比參加繪畫興趣班的人數多幾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統計圖。
師:小丁丁統計的是什么?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呢?
師:喜歡蛋筒的有幾人呢?(通過此題讓學生意識到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請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樣預定下次冷飲的數量呢?
五、精彩小結,展示自我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還有什么疑問?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節課師生共同整理的統計表(本班最愛吃的水果的統計表)
同桌討論,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作品展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板書:(條形)統計圖
標題
橫軸條形統計圖:直條長度數量的多少
縱軸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