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獅、整”等14個生字。會寫“練、習”等6個字。學習積累“懶洋洋”這一類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3.了解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1.昨天我們認識了可愛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呢?(在已畫上草地、樹林的黑板上貼上兩只小獅子)?
2.板書課題。隨機學習“獅”的讀音和字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認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畫下來,借助拼音朋友,多讀幾遍。
2.每四人小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請組長領著小伙伴把課文再讀一遍,然后學習生字,說說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它們。
3.檢查生字學習情況(用“和獅子交朋友”的游戲檢查字音。交流記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隨機指導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5.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想和哪只小獅子做朋友呢?
三、創設情境、朗讀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桌分別讀寫兩只小獅子不同表現的句子。
3.指導讀第一句。
一只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①指名讀。
②貼出“滾、撲、撕、咬”四幅圖片。
③請四個學生把“滾、撲、撕、咬”四個字貼到相對應的圖下。
④學生再練讀,邊讀邊想像小獅子練功的情景。
4.指導讀第二句。
另一只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
①指名讀。
②看圖說說這只小獅子的樣子。
③請學生表演“懶洋洋”的樣子,并把“懶洋洋”這個詞貼到黑板上恰當的獅子圖身上。
④看著圖,把它懶洋洋的樣子讀出來。
5.請兩名同學把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讀出來,其他同學可以配合做動作表演。
四、鞏固生字,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二、導讀3-7自然段
1.自由練讀,讀出角色的語氣。
2.同桌合作讀,可以分角色讀。
3.指導讀好小樹和獅子的對話。
①小樹看到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會怎么想?
②讀小樹的話,要把疑問的語氣讀出來。
③觀察圖上懶獅子的樣子,體會該怎樣讀懶獅子的話。
4.引入情境,重點指導讀獅子媽媽的話。
①師來當懶獅子,你們當獅子媽媽,看誰能把獅子媽媽說的話讀給我聽,讓我聽了直點頭。
?(想想獅子媽媽和懶獅子說話時的態度,指導學生讀好獅子媽媽幫助懶獅子時耐心的語氣。)
②老師來當獅子媽媽,你們當懶獅子,用你們的表情告訴大家,你們是否聽懂了獅子媽媽的話。
③獅子們,你們有的在點頭,有的好像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你們在想什么呢④同桌相互說一說,指名說。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生活談更好。
⑤在剛才大家說的基礎上表演讀懶獅子和媽媽的對話。(懶獅子的話是學生自己創編的。)?
5.四人小組分角色表演讀全文。
三、拓展訓練,積累詞語
積累“懶洋洋”這一類的詞語,教師提供圖片或詞語,再鼓勵學生到課外書中收集。
四、作業(任選一題)?
1.小組成立《小獅子》劇團,把課文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2.續編故事:以“懶獅子的變化”為主題,形式可以多樣,演小品劇,畫連環畫等。
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2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本課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過程。例如,教學開始,讓學生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尾,讓學生自主識記生字詞,并鼓勵個性化的識記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中,采用合作小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并思考“誰的幫助最好?”,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全員參與,互動探究,各抒己見,資源共享,培養其協作精神。“根據圖文內容,探究圖中人物分別是誰?”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從而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學習語文的快樂。當然,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因此,第二個設計理念便是“讀貫穿始終”。
◆設計特色:
以讀為本,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
1、認識"餐、丟、礦、糟糕、粗、概、共、汽、記、保、管、夾"13個生字。會寫"問、間、伙、伴、共、汽"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并學會分角色朗讀。
3、了解小伙伴們對待瑪莎丟失背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懂得要有樂于幫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動去關心幫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第一教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初步學習13個生字。
2、深入理解課文,了解小伙伴們的不同態度。
教學環節:
一、結合生活實際談話,揭示課題。
(一)說一說,你的小伙伴是誰?
(二)板書"小伙伴",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間發生過什么事?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談話,理解"伙伴"之意,并運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習興趣。]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劃出生字多讀幾遍。
(二)想一想,課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誰?寫了他們之間的什么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交流反饋。
(一)采用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讀音。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部分學生讀,其余當評委。
2、同桌同學互讀。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同學讀。
4、指名幾位學生讀課文。
一個個生字,同學們都會讀了,把它藏在課文中,你也會讀嗎?誰來念念課文?
(二)學生交流匯報:
1、再讀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小朋友?誰是誰的小伙伴?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瑪莎、維加、安娜、安東。同時引導學生說說:瑪莎是維加的小伙伴。維加是瑪莎的小伙伴。瑪莎的小伙伴有維加、安娜、安東。……)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學生簡單敘述)
四、復習鞏固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二)讀書小組長檢查組員識記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帶領組員讀,然后把會讀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會或不熟練的,請同學相互幫忙。)
五、指導書寫"問、間、伙、伴"四個字。
(一)出示四個字,引導學生分析(有什么特點?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并嘗試書寫。
("問、間"都是半包圍結構,偏旁是"門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結構,偏旁都是"單人旁"。)
(二)重點指導書寫"問"、"伙"。
(三)學生書寫。 [ 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筆和間架結構,然后請學生嘗試書寫,再輔以教師指導,力求使學生達到書寫規范、整潔。]
第二教時
教學要求:
深入學習課文,進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們的不同做法,懂得安東的關心幫助是最具體、最實際的。
教學環節:
一、出示生字和詞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二、研讀課文,初步理解感悟。
(一)自由讀課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們都在吃午飯了,惟獨瑪莎站在一旁。同學們見了,是怎么做的呢?
師生抓住對話隨機進行朗讀指導:讀出維加關心、詢問,安娜關心、責怪,瑪莎難過委屈的語氣。
(二)小組合作學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部分,進一步讀懂三個小伙伴是怎么關心瑪莎的。
(維加、安娜只有詢問關心、責備,沒有實際行動。安東用行動去關心,瑪莎很感動。)
(三)小組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比一比,哪組分角色朗讀得最好(可以配上動作表演)。
三、開展"圖文"配對活動,深入理解感悟。
(一)仔細觀察插圖,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圖上的四個小伙伴分別是誰?說清楚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語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斷,并學會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進行表達。如:從左往右數,第三位是瑪莎,因為她是兩手空空的,又低著頭,好象很難過。從右往左數,第二位是瑪莎,因為旁邊的安東正掰了半片面包給它吃呢。身穿蘭色背帶褲,頭梳兩根長辮子的是瑪莎。一手拿著面包,一手拿著礦泉水的小男孩是維加,拿著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頭戴帽子,快步走來,把把半片面包遞給瑪莎的男孩是安東。……
[ 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有效的挖掘創造潛能。讓學生"根據圖文對照,說說圖上的人物分別是誰"是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使學生依據自己不同的感悟來分析判斷。應該說學生的思維已進入開放狀態。同時,這環節的安排也增加了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進行說明,達到資源共享。]
(二)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討論:小伙伴是怎么關心瑪莎的,誰做的最好?為什么?
2、小組同學編排課本劇,嘗試表演。
[通過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把文字故事轉化為直觀形象的表演,這是知識內化的過程,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
3、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三個小伙伴的不同表現(維加:問,說;安娜:說,說;安東:掰,放,說。),想象安東當時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東的幫助,在當時來說是最有用的,最具體的關心。
四、創設情境,設問導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這樣吧,現在老師就是丟了中餐的瑪莎,你們就是我的小伙伴們。你們發現了會怎么做呢?為什么這樣去做呢?
(學生走近"瑪莎",采用不同方式的關心幫助。)
(二)在生活中,我們的小伙伴也一定會遇到困難,你幫助過誰呢?或者你接受過誰的關心和幫助呢?
[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適合學生獨立思考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進入課文,從閱讀者變為當事者,學生的體念就會更深刻,感情的抒發就會更真切。]
五、鞏固生字新詞。
1、出示新字詞,學生自主識記,鼓勵個性化的識記方法。
2、匯報交流,強化記憶。
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3
教學重點、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意思,激發孩子有幫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動。
2、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材簡析:
《小伙伴》是一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好思想,好品質”為主題,與前一組體會的我們的生活多么快樂、多么幸福聯系起來,組成反映兒童生活的大單元。故事童趣盎然,作者的意圖蘊含在故事之中,孩子們通過閱讀、比較、感悟、想象,就會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理解和積累“丟失、粗心”等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能力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體會語感、領會感情,啟發學生合理想象。
2、通過朗讀對話和表演,培養讀中理解,讀中悟情的朗讀能力。
(三)情感目標:
懂得伙伴之間要互相幫助,激發孩子們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圖文結合,感知內容。
1、復習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春游嗎?(喜歡)上火車吧!只要我們能快速地通過這些隧道,就可以到達了。(激趣,在火車道上出示多個遂道每個隧道帶有一個生詞,讀對了,就發出“咔嚓”聲通過。)
2、了解課文內容。
(1)出示春游畫面,讓學生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要素說出圖意。
(2)這里的景色太美了,你們看,還有一群小伙伴也來這里游玩,你想認識他們嗎?請他們自我介紹一下。
(畫面顯示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名字和玩得開心的情景)
(3)出示春游畫面,問:“到了中午,小伙伴們都在吃午餐,只有瑪莎站在一旁。瑪莎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
(4) 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讀懂。
(5) 學生說出瑪莎遇到什么事,并問:“這時,你認為瑪莎最需要什么?”
二、 指導朗讀,培養語感
1、導語:那么,她的小伙伴們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小朋友想知道嗎?
下面,我們先看看維加是在怎么說、怎么做的?請你們自由讀四、五自然段,并畫出表現他們神情態度的詞語。
2、讓學生說說維加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貼上維加的圖像)
①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維加的圖像旁寫上:問、說。
②讓學生想象維加的神情并表演她“一邊大口吃面包,一邊說…”的情景。
③指導學生通過對維加神情態度的想象和“真糟糕”、“一邊??邊??”的理解,說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體會維加對瑪莎的關心只限于同情,而沒有具體行為。
④指導朗讀,讀出維加對瑪莎的同情。(范讀、同桌互讀、男女分角色讀)
⑤歸納學法:讀??畫??想??讀(首先引導學生講,然后老師加以補充、糾正)。
3、讓學生根據學法,自己學習第五、七自然段。
①學生說出安娜怎么說、怎么做的?(貼上維加的圖)
②學生回答,教師在安娜的圖像旁寫上:說、說。
③出示安娜說的話,引導學生解疑。(主要解決重點詞:“粗心”、“大概”、“保管”等)
④讓學生從安娜說的“真粗心”想象她當時說話的神情和態度。
⑤指導朗讀,重點指導讀好:真粗心!
a.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b.學生模仿讀,比賽讀,學生評價。
⑥分角色讀安娜和瑪莎的對話。
4.過渡:同學們,聽到維加和安娜說的話,安東又是怎么做的呢?貼上安東的圖像)
①老師范讀第八自然段,學生用“○”標出最能體現安東對瑪莎的態度的動作詞語。
②讓學生說出表示動作的詞。(師在安東的圖象旁板書:走,掰,放,說)
③從安東的動作和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④安東對瑪莎的關心還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來?
重點抓:“什么也沒說,大一點兒”,引導學生更深入體會安東給予瑪莎行動上的關心,給予瑪莎迫切需要的東西。
①質疑:有什么不明白?(考考學生對“趕快”的理解,若學生不能提出,老師提示)
②為什么要“趕快”?安東這時是怎么想的?
③指導讀好重點詞語和安東說的話。
5.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互動交流,各抒已見
你認為這三個小伙伴誰做得最好,為什么?(人人發表,組長記錄后派代表上臺發言)
四.嘗試表演,深化認識。
1、小組分角色表演。(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瑪莎會對安東說些什么話?安東會怎樣回答?維加和安娜聽后有什么反應?)
2、選幾個優秀小組在班里演出。
a.演出問小演員:為什么要這樣演?
b.問小觀眾:你認為誰演得好?為什么?
3、你想對哪個小朋友說一句話。
4、像課文這樣的事,你碰見過嗎?當時你怎樣做?學后,你要怎樣做?
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盆、位”等12個生字,會寫“分、要”等6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十分”說話。
3、能通過閱讀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愿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國王為什么選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機、紅筆、獎勵學生的小五角星、在黑板上畫好一個開滿鮮花的花盆和一個空花盆以及一個田字格。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拿出你們做的綠豆實驗看看、說說。
一、觀看黑板簡筆畫,導入新課
1、示簡筆畫(一個開滿鮮花的花盆和一個空花盆)揭題。
師擊掌:小眼睛,看這里,你們喜歡哪幅圖?(生說喜歡開了花的花盆)
師:我們都喜歡開滿鮮花的花盆,可有一個國王卻被一個空花盆吸引住了,(板書:空花盆)更喜歡一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書:手捧的孩子)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篇課文。(板書:29)(多媒體播放課題)
2、齊讀課題二遍。
3、這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誰?(板書:雄日)
二、認識花盆寶寶,快樂學字
1、借拼音自由讀課文
三個要求:借拼音認真讀課文;圈出課后的生字多讀幾遍;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標一標。(看誰讀得又快又好)
2、反饋:演示多媒體課件(帶拼音的12個生字),我們來喊出這些花盆里的生字寶寶。指名一排排讀,再齊讀。
師:你發現什么?(后鼻音、平舌音的字等,重點“盛”)
演示多媒體課件:(4個前鼻音、2個后鼻音、2個翹舌音、1個平舌音的字)。歸類齊讀。
演示多媒體課件:(去拼音的字)去掉它們的帽子你們還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指名讀12個生字再齊讀)
演示多媒體課件:(花盆、挑選、宣布、十分、發芽、規定、盛開、一絲、表情、煮熟)我們來做游戲,給生字找個小伙伴,讀對了花盆會開出美麗的花來。(學生開火車讀)
3、寫字(我發現你們的嘴巴都很會讀書,現在再來比比誰的眼睛最亮?)
示多媒體課件:田字格的“分”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部位。(上八下刀)
(2)怎樣寫得好看?(結構挨緊,四邊留地方,寫在田字格正中)表揚學生真會觀察,真細心。(獎勵小五角星)
(3)在田字格中范寫:左上格撇,右上格捺,橫折勾在橫中線上,橫中線和豎中線交點上起筆寫撇。
(4)生在田字格中練寫“分”字。描紅一個,寫兩個,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5)在幻燈機下展示寫得不夠好的字,用紅筆糾正,再展示寫得好的字。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中感悟
1、我們把這些字送回課文讀讀看,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仔細聽聽他讀得怎么樣?(生評一評)
2、理解“繼承人”的意思:就是要繼承王位的人,要做國王的人。
四、觀察插圖,感讀第二自然段
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5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等7字,正確書寫“丹、烏”等12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難點:
3、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難點:正確書寫“丹、烏、絲”等字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出示課件謎語)
2、背誦與“風”有關的詩句或名言。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比賽背誦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引導對課題的思考。
2、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遇上不認識的生字,請教旁邊的小老師,自己多讀幾遍。
3、思考討論:結合板書中的三個人物和課題,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4、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設計意圖:通過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會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學習,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
1、課件出示三位主人公(宋濤、陳丹、趙小藝),學生與其打招呼。
2、出示拼音,請小老師領讀
3、去掉拼音,集體賽讀
4、集體討論:日常生活中,認讀生字在哪里出現過?
5、測讀帶生字的句子(認識“顯”)
6、找找好朋友,做“連一連”練習
7、按課文例子,用“顯得”造句子
【設計意圖:從圖片引出主人公,并以打招呼方式進行識字,能讓學生在具體環境中加強識字認字的能力,加上連線練習、造句子與測讀,學生能及時糾正錯誤,改善不足,找出薄弱環節。】
四、指導書寫“丹、烏”等12字
1、課件出示帶有12個一類字的詞語,再次測讀。
2、按照結構的不同,讓學生將其歸類(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
3、學習獨體字“丹、烏”
(1)觀察字形
(2)提出“舟”與“鳥”與生字的區別。
(3)集體討論在田字格的寫法,注意筆順。
(4)教師范寫,點出注意的地方。(“丹”的“一”要寫在橫中線;“烏”的“豎折折鉤”要一筆寫成)
(5)學生練習,老師巡堂指導。
4、學習生字“藝、顯、忽、絲”
(1)小組合作,比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記生字,看誰記得最快。
(2)交流識記方法。
藝:加一加,“艸”加“乙”。
顯:加一加,“日”加“業”。
忽:加一加,“勿”加“心”。
(3)觀察字形,上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大小問題。
藝、顯:上小下大
忽、絲:上大下小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習,老師巡堂指導。
5、學習生字“桿、眨、濤、陳、轉、斜”
(1)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2)學生練習寫字,同桌間檢查指正。
(3)老師選一名同學的作品進行展示,集體討論書寫情況。
(4)拓展:多音字“桿、轉”組詞
【設計意圖:把生字按結構歸類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在書寫上明確要點,理清寫字方法,加上以“橫中線、豎中線”定位步驟和識字方法的交流,學生寫字環節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實處。】
五、小結
1、把已學的生字寶寶帶進課文,再一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2、小結知識點(交朋友、讀寫生字與總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能讓學生從字詞回歸文本,提高語感,加深對文本的'認識。通過小結知識點,老師再次回顧課文內容,學生能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架構,對文本的編排就更加深刻。】
六、板書設計
15、畫風
【設計意圖:以四個難寫并容易出錯的生字作為板書,對于學生書寫有很大的提醒和示范作用。學生可以觀察老師的板書,領悟要點,舉一反三,書寫其他類似的字。】
二年級語文下冊15《畫風》教學設計
執教:楊玉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的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啟發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4、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感情朗讀并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難點: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三位小朋友,再次打招呼鞏固生字。
2、分三小組,選擇課件其中一位小朋友,進行詞語測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畫風的三位小朋友,充滿生活情趣和童真,寓游戲于測讀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二、自主合作,品讀課文
1、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用線畫出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
3、生交流。師相機出示課件并指導朗讀。
(1)趙小藝畫風。
A、指名朗讀相關句子
B、出示趙小藝的畫,讓學生配圖朗讀
C、找出體現風的關鍵詞(旗子——飄)
D、體會趙小藝畫風的動作與說話語氣(“眨眨眼睛”、“我能”)
E、指名朗讀,師范讀,集體表演朗讀
(2)陳丹畫風。
A、指名朗讀相關句子
B、出示陳丹的畫,讓學生配圖朗讀
C、找出體現風的關鍵詞(小樹——彎)
D、體會陳丹的說話語氣(“也”)
E、小組賽讀
(3)宋濤畫風
A、思考:宋濤與前兩位小朋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B、出示宋濤的原畫,讓學生根據變化進行朗讀
C、找出體現風的關鍵詞(雨絲——斜)
D、指名表演朗讀
(4)趙小藝第二次畫風
A、出示趙小藝的第二幅畫,讓學生指認。
B、學生找出相關句子,找出體現風的關鍵詞(風車——轉)
C、體會趙小藝畫風的動作與說話語氣(“笑”、“還能”)
D、師生合作朗讀
4、學習最后一段,小結畫風情況。
5、夸夸三位小朋友,說出喜歡的原因。(我覺得______最棒!)
(1)陳丹:主動修正自己的錯誤,善于向別人學習。
(2)趙小藝:自信、肯動腦筋、聰明。
(3)宋濤:敢于修正自己的不足,勇于實踐。
【設計意圖:以圖畫結合文本進行展現,將學生帶進教學情境,拓展學生無限的表現力。通過尋找關鍵詞與朗讀引導,學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讀出自己的體驗,突出學習的主體性。】
三、課外延伸,鞏固所學
1、“我是小詩人”,根據例句,完成句子。
例句:
風來了,
風把 小樹 吹 彎 了,
風藏在 彎彎的小樹 里。
風來了,
風把______________吹______________了,
風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
2、指名完成并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以“我是小詩人”為主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填空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再一次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并且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四、聯系生活,拓展練習
1、思考:如果我是小畫家,我打算怎樣畫風?
2、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3、評一評:誰的想法最好?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局限,通過聯系生活談體驗,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他們想象的閘門,把文本體悟得更加深遠。】
五、布置作業
小練筆:請你像宋濤、陳丹、趙小藝三位小朋友一樣,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把自己畫風的辦法用一段話寫出來。
【設計意圖:從口述轉換為寫話,從口頭表達到文字描述,作業布置重在孩子掌握知識,懂得怎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有效的鞏固作用。】
六、板書設計
15、畫風
語文二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