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淖钚虏烤幦昙壵Z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麻煩、悠閑、泡沫”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說小真的長頭發(fā)能做些什么。
3.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大膽想象,樂于用通順的語句講述自己的想法。
過程與方法
1.范讀課文,指導學生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利用課件,通過圖片和文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會合理講述自己的想法,并理解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要學會尊重、傾聽他人的意見。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麻煩、悠閑、泡沫”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說小真的長頭發(fā)能做些什么。
教學難點
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大膽想象,樂于用通順的語句講述自己的想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走上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頭發(fā),也是各色各樣的:或長或短,或曲或直,或黑或黃。這些長短不一,曲直有別,顏色各異的頭發(fā),不知是否引起過你的注意呢?如果,你有一頭飄逸的長發(fā),會做些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看看小真的長頭發(fā)的妙用。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前鼻音“煩、閑”和后鼻音“冰、凌、棒”。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麻、冰、棒”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套、煩、閑、椅、泡、沫、提”時,可以通過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悠、凌”時,可以使用同音字對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套:身著女套衫,奮勇來奪冠,中華好健兒,人人都夸贊。
煩:頑童去郊游,領隊心煩憂,須要細照顧,順著大道走。
同音字歌示例:
悠:幽幽果樹園,悠長笛聲傳,性命攸關時,憂傷苦難言。
凌:姑娘手靈巧,伶俐又可靠,年齡雖不大,壯志凌云霄。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套”上面的“大”起筆 要高,撇捺要分開。
“麻”外面的“廣”撇向下伸,“林”左小右大。
“煩”左邊的“火”撇為豎撇,捺變點。
“悠”下面的“心”要寫得略扁。
“閑”的“門”寬窄要適度,“木”豎不宜過長。
“椅”左窄右寬,右上的“大”略小,“可”第一橫宜長。
“泡”的末筆豎彎鉤要伸展。
“沫”左窄右寬,右邊是“末”,不是“未”。
“冰”左窄右寬,偏旁是“冫”。
“提”左窄右寬,“日”略扁。
“棒”左窄右寬,右邊“奉”橫畫較多,間距要均勻。
易錯提示:
“悠”不要忘記中間的短豎。
“閑”里面的“木”最后一筆捺變點。
“凌”的左邊是“冫”,不要寫成“氵”;右下要寫成“夂”,不是“攵”。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林-麻(麻煩)-淋(淋雨)-森(森林)
頁-煩(煩躁)-頂(頭頂)-項(選項)
門-閑(悠閑)-閉(關閉)-問(問答)
奇-椅(椅子)-畸(畸形)-崎(崎嶇)
包-泡(泡沫)-抱(擁抱)-飽(吃飽)
末-沫(唾沫)-襪(襪子)-茉(茉莉)
(4)多音字。
長
cháng:長處 語重心長
zhǎng:長大 拔苗助長
系
xì:關系 維系
jì:系鞋帶 系扣子
(5)重點詞語釋義。
暄騰騰:松軟而有彈性。
麻煩:(多義詞)
①煩瑣;費事。
②使人費事或增加負擔。
③煩瑣難辦的事情。
悠 閑:閑適自得。
賣力:盡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只有一個的;獨一無二的。
遺憾:不稱心;大可惋惜(在外交方面常用來表示不滿和_)。
礙事:妨礙做事;造成不方便。
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 考問題。
(1)用自己的話簡要說一下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明確:
課文講述的是留著妹妹頭的小真,在有著漂亮長頭發(fā)的兩位好朋友面前一點兒也不服輸。她津津有味地描述著當自己的頭發(fā)長得“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時的情景,那些奇特的用途讓兩個好朋友聽得入了神,原本有著長頭發(fā)的她們也開始羨慕起小真的“長頭發(fā)”來。
(2)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呢?請在段落前標注出來。
明確:
共有23個自然段。
(3)小葉、小美和小真,三個人的發(fā)型有什么不同呢?
明確:
小葉和小美留著長頭發(fā),小真留的是短短的妹妹頭。
(4)對于小葉和小美的長頭發(fā),小真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
明確:
小真一點兒也不服輸,并開始暢想自己的頭發(fā)“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時候的情景。
(5)小真一共想象了多少個自己的頭發(fā)變得“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時候的情景呢?
明確:
一共想象了七個情景。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小真想象自己頭發(fā)長得老長時候的情景。小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呢?關于小真想象中的長頭發(fā),同學們有什么想法嗎?是覺得那么長的頭發(fā)很好,還是覺得她的長頭發(fā)會帶來麻煩呢?課后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手套 麻煩 悠閑 椅子 泡沫
冰水 凌晨 提問 木棒
2.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結束后,同學們討論過小真想象中的長頭發(fā)嗎?你們的想法是怎樣的呢?(指名回答)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真用她的“長頭發(fā)”做了些什么吧,去感受一下她想象的美好。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第1~8自然段,思考問題。
(1)同學們根據(jù)文字想象一下“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的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
(2)“對,能到腰呢。”這句話應該用什么語氣朗讀呢?
明確:
要用自豪的語氣朗讀。
(3)“怎么,你們的頭發(fā)才能長那么長?我的啊,能長得更長呢!”這兩句話又該讀出怎樣的語氣呢?
明確:
第一句話要讀出不屑的語氣;第二句話則要讀出不服輸?shù)恼Z氣。
(4)說說“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說起那個長來啊……”中的破折號和省略號分別表示什么。
明確:
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省略號表示說話的中斷。
2.學習第9自然段,思考問題。
“掛上一點兒魚餌,河里的魚,不管什么樣的,都能釣上來。”請找出這句話里的關聯(lián)詞,并 體會關聯(lián)詞的作用。
明確:
“不管……都……”是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不管”所在的句子表示條件,“都”所在的句子表示結果,即“所有的魚都能夠釣上來 “。
3.學習第10自然段,思考問題。
“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勁拉啊拉的,一整頭牛就是我的了。”請找出這句話里的關聯(lián)詞,并體會關聯(lián)詞的作用。
明確:
“只要……就……”是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只要”所在句子提出的是條件--“用勁拉啊拉的”,“就”所在句子表示的是結果--“一整頭牛就是我的了”。
4.學習第11自然段,思考問題。
“只要把頭發(fā)像紫菜卷那樣卷在身上,就成了暄騰騰的被子了。”這句話是比喻句嗎?
明確:
這句話不是比喻句。
5.學習第12自然段,思考問題。
從這個自然段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真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
從小真利用長頭發(fā)幫助媽媽晾衣服,可以看出她是一個體貼懂事的好孩子。
6.學習第13~16自然段,思考問題。
(1)“那泡沫啊,高得能夠著云彩,好像一個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頭上揉出來的香波泡沫比作大大的蛋卷冰激凌。
(2)“頭發(fā)就在水里輕輕地蕩來蕩去,好像海帶一樣。”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頭發(fā)比作海帶,展現(xiàn)了長頭發(fā)在水里漂蕩的樣子。
(3)面對這么長的頭發(fā),小真打算如何梳洗呢?
明確:
悠閑地坐在椅子上,會有十個妹妹賣力地給她梳頭;躺在岸邊,讓河水沖洗頭發(fā)。
7.學習第17~23自然段,思考問題。
(1)小葉和小美認為頭發(fā)太長很礙事,頭發(fā)拖在地上也很難受,小真是打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明確:
小真打算到那時就把頭發(fā)燙起來。
(2)“于是,我的頭發(fā)就會變成樹林!”這句話有用到修辭手法嗎?
明確:
運用了比喻的 修辭手法。比喻詞為“變成”,將燙起來的頭發(fā)比作樹林。
8.回顧整篇課文,思考問題。
如果你是小真,你會用長頭發(fā)干什么呢?
明確:
要是把頭發(fā)垂到水里,就可以變成小船,順著水流漂到很遠的地方,能看到水里的沙石,青青的水草,歡快嬉戲的小魚,成群結隊的小蝦。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nèi)容。
本課講述了小真想象的情景,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________。
明確:
自己的頭發(fā)長得“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時美好的童趣世界
2.課文有一個突出的寫作特點--展開合理的想象。請同學們試 著分析一下這樣寫的好處吧。
明確:
想象是以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為原型,在記憶中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利用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特征,把各種信息經(jīng)過頭腦的組合、加工、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展開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使描寫對象的特點更鮮明、更具體、更生動。本文主人公小真就運用了合理的想象,向我們展示了她的“長頭發(fā)”的用途。課文語言活潑,富于變化,極具感染力。
3.學完這篇課文,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
明確:
這個故事從三個 好朋友的談話開始,用畫面相交替的方式串起現(xiàn)實與想象的不同場景。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充滿天真稚趣的問答,使得整個故事充滿了戲劇張力。鮮艷明快的畫面、妙趣橫生的情節(jié)、智慧幽默的對白,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美好的童趣世界。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小真的長頭發(fā)
長度:
①能用辮子釣魚
②能用辮子拉牛
③能用辮子當被子
④能用辮子當晾衣架
打理:
①梳→十個妹妹梳頭
②洗→用河水沖洗
③燙發(fā)→不礙事、不難受→“變成樹林”
小葉、小美羨慕
奇思妙想童趣十足天真爛漫
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2
學前準備1.預習課文,認識生字,認讀詞語,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
2.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學生)
3.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孩子的奇思妙想。
學習重點認字、讀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
學前準備1.預習課文,識字、讀詞,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
2.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學生)
3.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圖畫導入。(用時:5分鐘)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辮子的圖案,學生想象這是什么?
2.教師繼續(xù)延長圖片,學生繼續(xù)想象。
3.板書課題。1.學生想象,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想:圖案是什么?
2.隨著圖案延長,學生繼續(xù)想象。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用時:20分鐘)1.教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課件出示三個小女孩在一起聊天的畫面。1.跟隨教師的引導識記生字。
(1)注意“柵、揉、難、礙”等字的讀音。
(2)注意多音字“系、椅、泡、提”的讀音和用法。
(3)注意“凌”的部首是“冫”,“沫”的右邊是上橫長下橫短。
2.認識小真,從課件中指出小真。1.比較組詞。
三、品讀對話。(用時:10分鐘)1.課件出示小葉和小美的對話,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心理。
2.分角色朗讀對話,引導學生體會小真的話:“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
3.想象:小真的頭發(fā)能長多長呢?1.從小葉和小美的話中感受到她們的驕傲、得意。
2.指導朗讀對話,體會小真話語中的不甘示弱。
3.發(fā)揮想象,豐富內(nèi)容。2.下面句子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老——長!說起那個長來啊……
A.表示聲音的延長。
B.表示話題突然轉(zhuǎn)變。
C.表示解釋說明。
四、自讀自悟。(用時:5分鐘)1.學生自讀小真說的話,感受小真奇妙有趣的想象。
2.書寫生字、詞語。1.自讀課文,在文中做上記號。
2.書寫生字、詞語。3.照樣子,寫一寫。
教學反思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想象小真的頭發(fā)能長多長呢?能長成什么樣子呢?為下文學習設置懸念,做好鋪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用多種方法識字。讓學生自己想象、體會、討論,為學習課文增添了情趣。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小真想象的奇妙、有趣。
2.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學習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想象的奇妙、有趣。
學前準備課文內(nèi)容相關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復習導入。(用時:5分鐘)1.聽寫詞語。
2.板書課題,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1.學生聽寫詞語。
2.回憶上節(jié)課內(nèi)容。4.聽寫詞語。
手套麻煩悠閑
椅子泡沫冰激凌
提起很棒
二、交流理解。(用時:20分鐘)1.教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想象小真的長頭發(fā)可以做什么。
2.教師課件出示課文第9~12自然段,看看小真的長頭發(fā)可以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與學生的想象進行比較。
3.再讀課文,說說小真是怎樣把想法說清楚,說明白的。
4.引導學生感受本文幾個動詞的妙用。
(1)出示小真用長頭發(fā)釣魚的圖畫,體會“垂”字的好處。
(2)出示長頭發(fā)套牛的圖畫,體會動詞“拉”的妙用。
(3)出示長頭發(fā)當被子睡覺的圖片,體會動詞“卷”的妙用。
(4)出示長頭發(fā)當晾衣繩,長頭發(fā)變成樹林的圖片。
5.這么長的頭發(fā)要怎么打理呢?引導學生自由想象。
6.教師讓學生自讀文中梳頭、洗頭的段落,體會小真高興的心情。
7.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這段話的含義。1.學生自由想象,小組討論。
2.自讀課文第9~12自然段,感受小真想象的奇妙、有趣。
3.用“要是……就能……”這樣的關聯(lián)詞連接想法和結果,學寫句子。
4.學會使用恰當?shù)膭釉~。
5.想象小真梳、洗頭發(fā)的方法。
6.感受小真梳洗和打理頭發(fā)的方法,體會小葉和小美的羨慕之情。
7.明白結尾這段話中小葉和小美對小真長頭發(fā)的期待,體會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心。5.小真的長頭發(fā)變成了什么?可以做什么?讀課文,完成下表。
6.寫近義詞。
麻煩——()
悠閑——()
——()
遺憾——()
羨慕——()
三、續(xù)編故事。(用時:15分鐘)1.小真的想象太神奇了,不僅讓小葉和小美聽得入迷,我們也入迷了,再讀課文,感受想象的奇妙。
2.小真的長頭發(fā)肯定不止做這些事,還能做很多有趣的事,還能做什么呢?
1.再讀課文,感受想象的奇妙。
2.續(xù)編故事,編好之后展示給全班同學聽并修改。7.續(xù)編故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自讀自悟→借助多媒體深入理解→續(xù)編故事”,這一教學思路清晰明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好基礎。
《小真的長頭發(fā)》教學片段
◆嘗試寫話,表現(xiàn)獨特想象。(教學拓展點)
師:小真的長頭發(fā)不止能做這些事,還能做很多很多其他的有趣的事。大家想想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做什么呢?
生:小真只要把自己綁在輪船上面,輪船拋錨的時候,她把自己的頭發(fā)像錨一樣甩過去,就能鉤住岸上的東西,船不就靠岸了嗎?
師:(簡筆畫辮子錨)長頭發(fā)可以當錨用,想象太神奇了!大家用掌聲鼓勵他。
生:還可以把長頭發(fā)掛在樹下,蕩來蕩去,和小松鼠一起玩。
師:(簡筆畫辮子秋千)把辮子綁在樹上,當秋千用。
你們看,只要把小辮子的方向改一改,形狀變一變,就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呢。同學們分成四人一組討論討論長頭發(fā)的妙用吧,每人至少說一個想法。
(生分小組交流)
師: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是吧?(生答“是”)要把想法說出來,讓每個人聽得清楚,聽得明白,是要有方法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真是怎么把想法說清楚,說明白的。(出示文中小真的話)自己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小真是怎么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嗎?
生:每一段開頭都是“要是……就能……”
(板書“要是……就能……”)
師:也就是說,文中是用一個連接詞來連接想法和結果的。大家真棒!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一個特點。再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發(fā)現(xiàn)?
生:后面都還有兩句話的:用長辮子釣到魚了;媽媽會謝謝“我”了。
師:是啊,說清楚“要是怎么樣,就能怎么樣”,后面還跟了一句,說出“后來怎么樣”,對不對?(板書:后來……)這樣說,就說得更具體了。其實,在這兩段話里面,還有兩個表示動作的詞,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一個是——(出示放大的“垂”字)
生:垂。
師:把辮子從橋上往下掛,就是“垂”。還有一個是——(出示放大的“拉”字)
生:拉。
師:左右兩邊的辮子拉在樹上,才能晾衣服。這兩個動詞用得多好啊。(板書:動詞)那現(xiàn)在大家在心里把自己剛才的想法,用上“要是……就能……后來……”說一說。
(學生默默地在心里說想法)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生:要是把長辮子拴在狗狗的脖子上,就可以遛狗了。這樣我就不用花錢去買狗鏈子了。
(學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師:我也要把掌聲送給她。她說得好嗎?誰來評一評。
生1:她用上了連接詞“要是……就能……”。
生2:她還說清楚了“后來怎么樣”。
生3:動詞“拴”也用得很準確。
師:她說得很好,大家評得也不錯。現(xiàn)在就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評一評吧!
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認識9個生字,重點指導“柵”和多音字“卷”。學寫13個生字,重點指導“棒”,學會寫左右結構的字。
3.抓“嗖”、“像紫菜卷那樣”、“暄騰騰”等關鍵詞,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并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4.能理解小葉、小美對小真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并能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重點:
抓“嗖”“像紫菜卷那樣”“暄騰騰”等關鍵詞,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并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教學難點:
能理解小葉、小美對小真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并能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競猜謎語,激趣導入
1.聽說咱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想像豐富。今天我們就比比看,誰最有想象力?
【設計意圖:用比一比的方式,用學生感興趣的猜謎語形式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契合本單元“想象”主題。】
2.(課件出示謎語)生猜。沒錯,就是頭發(fā)。(板書:頭發(fā))
3.今天我們要讀一個特別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小真的長頭發(fā)》。(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兩種讀法)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60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本課生詞,排火車讀。
預設:
(1)“卷”為多音字,出示
[juǎn]
1把東西彎轉(zhuǎn)裹成圓筒形。
2裹俠帶動。
3彎轉(zhuǎn)裹成圓筒形的東西。
[juàn]
1可以舒展和彎轉(zhuǎn)成圓筒形的書畫
2書籍的冊本或篇章3考試用的紙
在文中應讀哪個音?什么意思?
(2)學生識記困難的字有柵、礙。柵與冊對比,了解象形文字的有關知識。礙與得進行對比,學習用偏旁區(qū)分字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字義偏旁和漢字演變來識記漢字,拓寬學生知識面。】
3.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指導書寫
“棒”:提示木字旁變最后一筆變捺為點,腰、晾、煩、椅、沫、唯、礙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做到左窄右寬。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學會質(zhì)疑
1.又到了大家最喜歡的接讀課文環(huán)節(jié)了,誰來當火車頭?其他同學把書放平,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2.讀完故事,再看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疑問嗎?(小真明明是妹妹頭,可為什么叫小真的長頭發(fā)?)
3.故事里誰有長頭發(fā)?擁有長頭發(fā)的小葉和小美心情怎樣?(板書:美得不行)
4.什么叫美得不行?美得不行的小葉和小美會帶著什么表情和動作說話呢?(課件出示加上橫線的小葉小美說的三句話,學生加提示語朗讀)
5.當你們的好朋友在你面前炫耀自己漂亮的長頭發(fā)時,小真呀小真,你會是什么心情?
6.(出示小真說的話)大家看看小真是怎么想的?你讀懂小真的心了嗎?——再讀
7.故事的最后,美得不行的小葉小美有了什么變化?(出示句子)(板書:聽得入了迷羨慕)
8.是什么讓他們發(fā)生的這樣的變化?別著急,讀完故事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讀完課文后,引導學生質(zhì)疑,孩子們從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讀故事——解決疑惑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成為學習主人的快樂。】
二、研讀故事,理解想象
1.默讀故事,小真的長頭發(fā)都有什么用?(課件,板書)
2.喜歡哪部分就讀哪部分。(生自由練習)
3.交流。(隨機出示)
①釣魚
你們釣過魚嗎?容易嗎?小真釣魚容易嗎?從哪看出來的?再讀。
②拉牛
○老師聽到他把“嗖”這個字讀得繪聲繪色。一個“嗖”字讓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可別小看這個“嗖”字,(板書)這樣的詞語叫象聲詞,他能幫我們清晰地看到畫面,甚至可以感受人物的心情。你能不能也試著用上這樣的詞,改改這兩句話?(出示句子)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設計意圖:擬聲詞的運用讓畫面動了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適時地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
③當被子
(出示去掉“像紫菜卷那樣”和“暄騰騰”的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板書)去掉這兩個詞語行嗎?為什么?奧,難怪故事的名字要叫《小真的長頭發(fā)》?
④當晾衣繩
你又是從哪里感受到小真的頭發(fā)很長?(所有一次)
4.小真在介紹自己的長頭發(fā)時,每段后面都有——。有時標點符號也能幫助我們傳達信息,它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5.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意無限,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做什么?
6.小真在介紹自己的長頭發(fā)時,都用上了“要是”“就能”……這樣的詞,這叫?你能不能也用上這樣的關聯(lián)詞把你想到的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做什么寫下來?如果能用上“嗖”“像紫菜卷那樣”“暄騰騰”這樣的詞就更好了。
7.交流、評價。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包括這一單元的學習目標之一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課堂上應該為學生營造思維、想象、表達的氛圍。】
8.長頭發(fā)可以做這么多事,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這么長的頭發(fā)給小真帶來了不少麻煩膽小真都一一輕松地解決了。哪些描述讓你覺得有意思?
9.聽完小真的話你知道是什么讓小真和小美從美得不行到聽得入了迷和羨慕了嗎?
10.故事讀到這,你是不是也和小葉小美一樣,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希望——
三、了解作者,拓展閱讀
1.這個充滿奇思妙想的故事,你們知道是誰創(chuàng)作的嗎?(介紹作家和其他作品)
2.最后,老師要送大家一首詩。自己讀讀,你覺得那里寫的有意思?配樂讀。
3.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希望你們在生活中也能像小真一樣,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屬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樂地成長!
板書設計:
小真的長頭發(fā)
嗖 釣魚
像紫菜卷那樣 美得不行 拉牛 聽得入了神
暄騰騰 當被子 羨慕
當晾衣繩……
想得…… 說得……
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會寫“水泥、排列、規(guī)則、遲到”等詞語,運用聯(lián)系生活、查字典詞典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對秋天門前水泥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及字卡、詞卡。2.準備梧桐樹樹葉。
學生準備:1.預習課文;搜集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2.尋找能體現(xiàn)秋天美麗的物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實物,導入新課
1.(出示梧桐樹的葉子)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葉子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片葉子像什么嗎?
2.是呀,在作家張秋生的眼中,這梧桐樹葉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書:金色巴掌)那鋪滿這樣葉子的水泥道會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新課。
3.板書補全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由實物引出,喚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問問同桌,爭取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同桌合作,學習生字。
(1)自生由讀一讀要求會認的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2)與同桌交流,自己認為哪個生字比較難認,交流識記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其中生字是帶拼音的。開火車讀這些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水洼wā 腳印yìn 凌línɡ亂 增zēnɡ添 棕zōnɡ色 雨靴xuē
(2)課件中的詞語去掉拼音,請同學讀一讀。
(3)抽讀、開火車讀字卡。教師強調(diào):“增、棕”是平舌音。
洼 印 凌 增 棕 靴
(4)你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認?其他同學有哪些好方法呢?
(5)教師適當點撥:
靴:你都見過什么樣的靴子?(課件出示圖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來讀一讀。
(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
(2)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
(3)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從而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同時,注重生字學習,通過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檢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在重點點撥時,通過圖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形近字比較等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理解詞語。
(1)課文中有哪些詞語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詞語,把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不懂的詞語,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重點點撥以下句子中的詞語。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點撥: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明朗”的近義詞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圖片,引導學生直觀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句子。
②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點撥: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釋:A.舒服;B.(事情)完全妥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確選擇“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為“落葉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
點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聯(lián)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來理解“凌亂”。同時,請學生找出“凌亂”的反義詞來理解“凌亂”。
(3)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是多樣的。我們可以用聯(lián)系上下文、觀察課文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我______________時,天開始______________,院墻外的水泥道上鋪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就像鋪上了一塊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尋找近義詞和反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借助課文插圖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來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jié)課要寫的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
鋪泥晶緊院印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認為哪些生字比較難寫。
3.學生匯報交流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重點點撥。
(1)鋪: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甫”不要少寫一個點兒。
(2)印:不要忘了左邊的橫,右邊是“卩”,不是“阝”。
4.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教師臨寫,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5.投影展示,師生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鋪滿水泥亮晶晶緊張大院腳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經(jīng)歷觀察、交流、示范、臨寫的過程,指導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抽讀詞語卡片:水洼腳印凌亂增添棕色雨靴
2.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誰愿意說一說那條水泥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過渡:那是多么美麗的一條路哇!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的筆墨去欣賞那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設計意圖:由復習詞語導入,檢測學生對生詞的掌握。同時,回顧水泥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遷移到新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的優(yōu)美。
二、誦讀感悟,品析語言
1.出示自讀要求,引導學生自讀:
畫出描寫水泥道的相關句子,仔細讀一讀,看看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美。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美”。
3.重點句1: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1)引導學生抓住“潮濕”“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藍天”來談自己發(fā)現(xiàn)的美。
(2)讀著這句話,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能為大家描述一下嗎?
(3)指導朗讀。
4.重點句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1)引導學生抓住“彩色”“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fā)光”等詞語體會水泥道的美。
(2)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
(3)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
(4)課件出示:水泥道像()的地毯。引導學生從這段話中,找出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一下這是塊怎樣的地毯,并試著讀出這塊地毯的特點。
(這是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地毯;這是一塊閃閃發(fā)光的地毯;這是一塊能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地毯……)
(5)指導朗讀。
5.重點句3: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些優(yōu)美的畫面?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引導學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來體會美。)
(2)課件出示路上鋪著梧桐樹的落葉的圖片,配樂請學生欣賞。
(3)看了這些圖片,你有怎樣的感受?
(4)配樂指導朗讀。
6.讀描寫水泥道的句子,升華美的感受。
播放課件,在音樂中教師進行引讀。
引讀: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二天,天開始放晴了,你看——(課件出示,指名讀)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
是呀,那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課件出示,指名讀)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多么美的一塊地毯哪!仔細一瞧——(課件出示,齊讀)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guī)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過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這條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樣呢?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呢?
8.課件出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shù)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談體會。
預設:從“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喜愛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壞眼前的美。
從“一片一片仔細地數(shù)著”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愛那鋪在路上的梧桐樹葉。
從“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可以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的快樂。
(2)作者把自己穿的那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喻成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作者把小雨靴比喻成了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更能表現(xiàn)自己對美景的喜愛。)
(3)指導朗讀。
9.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語言!這篇文章的結構也很美,聰明的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呢?
(2)課件出示開頭兩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
開頭: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天開始放晴了。
結尾:一夜秋風,一夜秋雨。
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小結:像這樣,文章開頭提到的內(nèi)容,在結尾處又寫到了,這種方法就叫做首尾照應。這種方法使文章充滿詩意,結構嚴謹,突出了作者對門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
10.總結:就像羅丹所說:“對于我們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一條普通的水泥道,在這些落葉的裝扮下變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美,并且用優(yōu)美的語言展現(xiàn)出來,讓我們也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美。這體現(xiàn)了觀察的重要性,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請你再讀一讀自己找到的描寫水泥道的句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水泥道美的句子,啟發(fā)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個別讀、圖文結合讀、教師引讀等多種方法,感受水泥道之美,感受語言之美。同時,關注文章首尾照應的寫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結構之美。引用羅丹的話作為總結,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去感受美。
三、賞析名篇,讀寫結合
1.一些的作家就特別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用優(yōu)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上學或放學路上的所見,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自由讀“閱讀鏈接”中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的片段,勾畫出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有趣?
3.學生匯報交流。
4.過渡:把自己在路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5.學生練習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師生評議。
7.教師點評學生寫的話。
8.總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希望我們能用自己的雙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來記錄美。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在課文及閱讀鏈接內(nèi)容的引領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筆去寫一寫路上美麗的景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觀察示范,指導寫字
1.出示本節(jié)課要寫的生字,指名認讀:排、列、規(guī)、則、亂、棕、遲
2.獨立觀察生字,然后交流生字的書寫要領。
3.教師示范,重點點撥:
(1)規(guī):右邊是“見”,不是“貝”。
(2)列、則:左寬右窄,注意“歹”“貝”的寫法。
4.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書寫。
5.同桌互相評價。
6.出示詞語,指名讀。
排列、規(guī)則、雜亂、棕色、遲到
7.練習書寫詞語。
8.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掌握書寫要領。同時,引導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五、作業(yè)設計,拓展積累
1.找一找:走進大自然去觀察,你從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選取相關的事物留作紀念。
2.畫一畫:可以動筆畫一畫自己眼中美麗的秋天。
3.寫一寫:為自己的畫配上幾句話,描寫畫面的內(nèi)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美景,欣賞大自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啟發(fā)學生有感而發(fā),通過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的美。
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要求: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隱喻的寫作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xiàn)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xiàn)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本文作者就發(fā)現(xiàn)了上學路上的美麗風景,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會發(fā)現(xiàn)美、描述美、贊賞美!
2.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靜海縣人,長期從事少兒報刊編輯工作,曾任《少年報社》總編輯,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創(chuàng)作集童話、詩歌、散文于一體的文學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nèi)涵,頗受小讀者喜愛。本課就選自張秋生的童話集《小巴掌童話》。
4.法國梧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租界內(nèi),故稱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正式的名稱叫“三球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是世界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稱。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3.邊讀邊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四、交流課文內(nèi)容。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qū)分比較。
3.書寫點撥。
4.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勵學生朗讀。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借助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
5.你能說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嗎?
6.短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還有什么樣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fā)現(xiàn)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指名說一說。
四、總結感受。
1.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學路上,發(fā)現(xiàn)水泥道上布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動情地贊賞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練習。
1.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填空。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2)梧桐樹的落葉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3)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
(4)我還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樣子寫詞語。
(濕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綠油油)的麥苗(青靈靈)的樹葉
板書設計: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發(fā)現(xiàn))(用比喻手法描寫)(贊賞)
水泥道上布滿落葉水泥道——地毯
落葉——小巴掌
小雨靴——小鳥水泥道真美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問學生在上學路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入新課。然后讓學生通過PPT課件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學生帶入課文中,讓學生在讀中抓住重點句子:“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fā)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發(fā)現(xiàn)美的樂趣和美帶給人的快樂。
最新部編三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