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這次作文,請你把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最有趣的發現寫出來,
讓大家與你共享發現的快樂。所寫的內容不限,可以寫在平時觀察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閱讀思考中的新發現,也可以寫在實驗制作中的新發現。只要是你自己的發現就行。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觀察法。
四、教學手段:用“實驗”輔助教學。
五、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75)
一、教學內容:習作指導。
二、教學過程
㈠激趣。
我們探索世界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我們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發現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廣,也許你發現了同學總是愁眉不展的原因;也許你發現了一道難題新的解法;也許你發現了小白兔吃自己的大便的有趣現象……把你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也即發現了什么,怎樣發現的寫出來。
㈡導向。
1、可以寫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新發現。
2、可以寫自己平時觀察中的新發現。
3、可以寫自己在閱讀思考中的新發現。
4、也可以寫在實驗制作中的新發現。
總之,只要是你自己的發現就行。
㈢題目。
1、《我發現……》
2、《我發現了……》
3、《一次_中的發現》
㈣學生自己思考。
㈤學生之間相互交流。
第二課時(76)
一、教學內容:學生打草稿。
二、教學過程:
㈠講解打草稿的要求:
1、先想好自己寫什么。
2、再想一想自己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㈡教師示例。
作文提綱
一、作文題目:我發現貓會自己治病
二、文章中心:這篇文章通過寫我發現貓會自己治病的事,
告訴我們,只要認真去探索,就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三、材料安排:1、寫我發現貓吃“牛頓草”,感到很奇怪。
2、寫我通過實驗,證明了貓吃“牛頓草”是為了治病。
3、寫我的感想。
㈢佳作引路程。
我發現貓會自己治病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可能會感到奇怪,貓怎么會給自己治病?治的是什么病?我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怎么,你們還是想不明白?好吧,那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我在陽臺上寫作業,寫了一會兒,我的手酸了,就放下筆抬頭望了一下天空,只見天空一片蔚藍,像一塊洗凈了藍寶石,使人見了心曠神怡,一下子消除了疲勞。我低下頭,剛要繼續寫,忽然發現“小黑”(貓的名字)在花盆的周圍轉來轉去,好像在尋找什么。好奇心使我又一次放下手中的筆,想看看“小黑”在搞什么明堂。
只見“小黑”伸出右爪,在一個長滿雜草的大花盆里亂撥著。我吃了一驚,不禁大聲喊起來:“小黑,你在干什么?”
“小黑”好像沒聽見似的,一點也不理我。
過了一會兒,它的頭伸向一叢草里。我仔細一看,這是一種名叫“牛頓草”的草,據說,這種草可以治肚子痛,“小黑”用嘴咬住草,嚼著嚼著,沒多久,整根草都被吞進肚里去了。
我想:貓喜歡吃的是魚,怎么它也會吃草呢?莫非它是在治病?這個念頭在我的腦海里一閃,不由使我想起了一個神話故事:一條蛇被打傷了,它挪到一棵樹下有草的地方,翻了幾翻,滾了幾滾,傷口居然愈合了,而且一點兒也沒有被打的痕跡。
想到這里,我又看了一下“小黑”,只見它的肚子慢慢蠕動著,發出“嘰哩咕?!钡穆曇簦抑浪铝?它要吐的時候總是這樣)。果然不出所料,“哇”一聲,“小黑”把肚子里的東西全吐了出來。我一看,那些吐出來的東西里面有一些呈暗綠色,這就是“小黑”剛才吃下去的“牛頓草”吧?“小黑”吐完了這些東西,好像卸掉身上的一塊大石頭,一下子輕松了許多,又跑到別處玩去了。
我又想:“小黑”可能是吃了變質的魚,肚子痛,才去吃草吧?而“牛頓草”正好是治肚子痛的,吃下去后,把那些臟物吐掉,病才好的吧?
為了證實這一點,第二天,我拿了一些變質的魚摻進好魚里讓貓吃。果然,到了下午,貓又跑出去吃“牛頓草”了,而且吃了以后,又照樣把肚子里的臟物吐出來。
從那以后,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各種動物都懂得愛護自己。人生病了要請醫生,貓病了也會找草藥治……
大自然的奧妙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認真地去探索,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知識。
㈣學生打草稿,教師巡視。
第三課時(77)
一、教學內容:習作講評。
二、教學過程:
㈠小結這次作文總的情況。
㈡對一篇優秀的作文進行講評。
㈢對一篇中等的作文進行講評。
㈣對一篇差的作文進行講評。
㈤給學生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㈥對作文寫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
單元后記:
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2
新來的王老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把握文章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自主閱讀,體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文教學,培養學生善于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質。
難點:寫讀后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相遇相識的老師有很多,老師給予的關心、幫助、鼓勵都是我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回憶一下,哪位老師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關切之情,走進第三課《新來的王老師》的學習。
二、初讀,學習生字詞。
打開書本P129頁,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詞語
撇撇嘴(piě)折疊(zhé dié)自顧自搖搖頭
齊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資質平庸差生(chà)
①齊讀
②學生點讀鞏固
③釋詞促解(資質平庸)
④運用詞語造句
⑤齊讀鞏固
三、再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大家仔細認真的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學后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
四、精讀,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讀蔡林
1、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導學生感悟“這是一個的學生”。
①學生舉手回答②齊讀③理解加著重號的詞語
④想一想“這是一個的學生”
⑤有感情的齊讀
2、導讀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分角色來模擬對話。
②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說說原來的蔡林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讀讀句子
(二)解讀王老師
1、談話:蔡琳如此大的轉變,都要歸功于誰?
2、面對蔡琳,王老師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進3--14自然段,請大家速讀,找出相關語句,從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而老師?
這是一個的老師。
學生根據相關語句進行匯報,教師相機引導。
3、出示差生檔案
①齊讀差生檔案
②此時無聲勝有聲,王老師是通過差生檔案想告訴蔡林什么?
③蔡林讀懂王老師的信了嗎?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師的鼓勵下找回了自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的老師?根據回答,板書。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結束,一定有很多老師給過我們支持、幫助與鼓勵。在即將離開恩師的時刻,我們最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拿起筆,寫下你內心最真摯的話語。
老師,我想對您說
六、總結
親愛的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鼓勵,往往能給人無窮的力量。六年的學習生活里,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關心和幫助我們的老師吧。因為有老師的循循善誘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所以我們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來。努力學習吧,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業。
將課堂上交流的資料整理成文章。
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3
課前準備
1.古橋的圖片。
2.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或光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創設懸念,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朋友有關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③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④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①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②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奧秘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①誰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①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②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①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②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①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②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生過了哪些事?
(3)談談你對“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
(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抄寫詞語,自主背誦
①抄寫含有要寫的字的詞語。
瀑布陡峭身軀津津樂道蘊含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
第二課時
↘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①上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
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內容:
識字二的第4課以兒歌的形式,用明快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向學生揭示了生字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造字智慧。巧妙的會意字,讓學生體會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識字的熱情。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能讀準音,認清形。
2、學寫7個生字,能讀準音,認清形,規范書寫,正確應用。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漢字,掌握了一定的識字,老師想考考你們,看看你們能不能用合適的方法來記住他,“明”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一個日,一個月”能不能簡單點,“日月明”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
二、初讀識字:
1、請小朋友們找開課本96頁讀課文,用你們自己的方法來識字,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找老朋友幫忙,好不好?
2、生自由識字。
3、找生讀課文,矯正發音。
4、集中識字:
說說你怎樣記住的生字“鮮、塵、尖、男、林、森、從、眾、”這種識字方法好玩嗎?“滅、看、休”中的人和手有什么變化?是啊,這是一種有趣的方法,還有好多字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是不是所有的字都能用這種方法來記呢?不是,真聰明,這種方法只能用來記這樣的字,像這樣的字我們把它叫“會意字”也就是說看見字就知道意思,你們明白這些字的意思嗎?試一下用這些生字組詞
三、應用 :
1、用生字組詞,理解字意。
2、讀課后的讀讀想想中的詞,識字。
四、小結課后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識字方法,他像歌一樣好記,我們把它叫做“兒歌口訣識字法”好不好?請小朋友們用我們這節課的方法來把我們學過的這類字編成兒歌,看誰的兒歌編得多,編得好。在以后的識字中能用這種方法來幫助我們識字。
板書設計:
日月明
日月明,魚羊鮮,小大尖,小土塵。
一火滅,田力男,手目看,人木休。(看與手,休中的亻與人比較)
二人從,三人眾,二木林,三木森。(森讀sēn不讀sēng或shēn)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讀兒歌《日月明》
2、認讀生字
3、交流自己編的兒歌
二、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讀準音,認清形。
2、數筆畫,說筆順,書空
3、指導書寫:
“力,水,手”比較三個生字的鉤,力第一筆是橫折鉤,水的是豎鉤,手的是彎鉤。先描紅再書寫。
“休、明、從”左右結構,不要“分家”,不要太密。先描紅,再書寫。
“塵”上下結構,上面的“
小”沒有鉤,上下各占半個格。
4、學生獨立書寫,評一評,改一改。
三、拓展延伸:一年級上冊語文《日月明》最新教案設計
1、組詞
手()()()明()()()水()()()
2、把字娃娃送回家
手,休,杏,水,從,塵,風,心,包,豆
四畫:六畫:
七畫:
3、我會寫:
木口—( )手白—( )二月—( )三日—( )
木公—( )門人—( )二山—( )日生—( )
四、小結:
對“兒歌口訣識字法”在記兒歌時還要留意字的結構,這樣才不至于出錯,對識字方法有很多,以后我們會繼續學習識字方法,只要大家注意觀察,積極動腦思考,就能得到屬于自己的識字方法,要努力喲!
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5
一、教材解讀
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
課文先描寫了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山林景觀,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園的喜人畫卷,喻示老人綠化山林、改造山溝所取得的成績;接著作者從兩方面補充介紹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狀況:通過山溝的大環境(即自然條件)的惡劣險峻,來襯托改造山林的艱難困苦;通過老農生活條件的簡陋艱辛,突出老農植樹造林的難度之大、態度之堅決;通過村干部的補充介紹、老農的陪同參觀,展現了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后代的成績;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靈感觸提升全文,點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課文語言簡練、生動,借助比喻、擬人等表現方式,將山溝里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為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三、教學準備:
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須發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
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2)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板書: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板書:過世)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板書:81歲)
(4)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板書:再也出不來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
預設交流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讀這段話。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干旱、霜冰、沙塵暴。
②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3)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是什么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么呢?
小結:是老人執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會老嗎?
(1)以“青山是不會老的”寫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練筆內容。
(3)總結課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們對青山的呵護,我們的青山怎么會老呢?它將越來越茂盛,越來越廣闊的遍布祖國大地,萬古長青。
四、積累拓展
1、賞讀課文,摘抄自己欣賞的詞語、句子、段落。
2、閱讀相關文章。
人教版優秀六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