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小學語文二年級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小學語文二年級,供大家參考。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小學語文二年級1
一、激發興趣,引入正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誰家有電話呢?請舉手。
(十幾位小朋友舉起了手)
教師:誰打過電話?請說說你是怎么打電話的好嗎?下面請打過電話的小朋友告訴大家,希望大家注意聽。
[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由“居高臨下型“轉變為”平等的合作型”。教師的切入及時、準確,啟發得力,確實調動了學生學打電話的積極性,所以小學生躍躍欲試,紛紛舉手發言。可見,興趣已被激發,思維更加活躍。如果教師只是按圖索驥,看圖說話,那么學生的思維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體現雙方面的互動性。教師應即時表揚踴躍舉手發言的學生。這對被賞識的孩子是一個極大的激勵,自尊心、上進心就能更好地發揮。]
二、初步了解打電話的知識
教師:請王淳小朋友先講。
學生1:那天,我大舅來電話,找我媽有事,媽媽跟大舅說話后,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跟大舅說幾句話好嗎?”媽媽把話筒給了我。我拿到話筒放在耳邊,就聽到大舅的說話聲,“你是淳淳嗎?”我高興地說:“是我。”“你要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過年我就獎勵你。”我說:“我記住了。”
教師:誰還能說一說?
學生2:星期天,我正在做作業,電話鈴聲響了,是爸爸來電話了。囑咐我在家聽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
學生3:我看見媽媽跟我小姨通電話。媽媽先撥通了號碼,然后拿起話筒:“喂,你是秀麗嗎?請你有時間到我家來玩吧!”小姨說:“姐姐,下星期天,我一定去。再見!”“再見!”
(踴躍發言的一個接著一個……)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得很好。那么,打電話應注意什么呢?請你們認真聽講。
[學生的介紹能夠說明通話的過程,較好。即使有個別學生的某個詞“不規范”或“有毛病”,也不用批評,允許他重新換個詞再說一遍。但他們介紹過程中,沒有說出開頭問好,結束再見等禮貌用語。由于教師已經較好地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課堂氣氛也較為融洽,因此,學生參與的熱情普遍高漲,教師在一邊的聽與指導,尤其顯得重要。這里教師的聽與指導,是教師搜集學生交流的信息,并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不斷轉換、反饋的過程,對教師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是讓位,這便形成了師生”學習的共同體”。]
三、創設情景,讓學生嘗試打電話的樂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跟誰玩電話游戲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更不是給叔叔阿姨,而是給你的好朋友小亮打電話。為什么要打電話呢?因為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要通過電話來表達對好朋友小亮生日快樂的祝愿。請小朋友記住,通話時要熱情大方,用禮貌語言,并且語言要簡潔明了。講話時要面帶微笑,聲音不要過高。不要忘了開頭問好,結束說再見。
小朋友,打電話時注意的問題,記住了嗎?
學生:(齊)記住了。
教師:好,下面我們來玩打電話的游戲。
[教師適時強調打電話的要求和注意的問題。原來那種教師強調‘,注意聽”的呆板模式,被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取代。這就是注重了學生學習的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語交際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訓練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四、模擬表演,嘗試成功的喜悅
教師:小朋友們請觀看王淳和王健的表演。
(王淳表演小亮,王健表演小亮的朋友)
學生:王健拿起話筒用手比劃一下,表示撥通了電話。
“喂,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表示祝賀,祝你學習進步!”
“謝謝你!”
“再見!”
“再見!”
(教室里響起了掌聲。頓時,教室里熱鬧非凡)
“喂,你是小亮嗎?”
“我就是。”
“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你過生日的日子里,我代表我們全組的同學向你表示祝賀!”
“謝謝!”
“不客氣!”
“再見!”
“再見!”
(參加表演的一對接一對,小朋友們真正陶醉了。可是王彩云小朋友始終未敢向前參與,在老師的示意和鼓勵下,王彩云終于拿起了話筒。開始說話不連貫,心情有些緊張,經老師的一再鼓勵,她才大膽地與好朋友小亮通了電話。全體師生為她鼓掌,加油。)
(課后,小朋友們深有體會地說:“老師,這節課,我玩得真開心哪!”)
[小學生的表演很形象。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小學生動手、動腦、動嘴的能力。手腦并用,培養了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這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優化。實際上課堂重心已發生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向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教師要重視日常的舉止談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評析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已發生變化,由教授者轉變成為學習的合作者。這一探討,有相當的積極意義,應大力提倡。學生也由聽課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課堂上的主人。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自己的親身體驗。教師由灌輸變為指導,學生由認真聽變為自己動手。這堂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這堂課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小學語文二年級2
一、活動主題:
認識一些自然現象。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觀察、分析,并記錄好活動情況了,但記錄不夠完整,匯報活動情況時,語言表達能力差。
三、主題的形成:
根據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并結合學科知識,讓學生認識某種現象的形成過程。因此,確立了本次活動的主題。
四、活動目的:
讓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更清楚地認識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五、活動過程:
﹙一﹚、在班上宣布活動主題。
﹙二﹚、學生在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現象。
﹙三﹚、組織學生班上匯報觀察結果。
第一組:我們回家向父母請教,為什么冬天的早晨和晚上容易形成霜?
1.謝順和王希同學都認為白云是燒火的煙霧形成的。
2. 許姣:我媽媽告訴我,在夏天下雨過后就會形成彩虹。
3.謝亮 說我是問的爸爸白云是露水形成的。
第二組:我們也是回家向父母請教的',為什么是先看到閃電后打雷?
1. 王蕃:我認為先閃電,再打雷,是因為光比雷跑得快。
2. 黃靖:天上有烏云,才下雨。
3. 因為水蒸氣變成水升到天空,就變成水落下來。
4. 賈澄垚:下雨了,就要打雷。
第三組:我們也是回家向父母請教的,冬天為什么會下雪呢?
我們都發現下雨、下雪時,都有風和烏云。冬天會下雪,而春天、夏天和秋天都 不會下雪。爸爸、媽媽告訴我們是因為天氣很冷才會下雪,也就是氣溫要在0攝氏度以下才有可能下雪。
第四組:我們是在一次活動課上,胡老師給我們講了云、水蒸氣和霜的形成。
1、 馬應濤說:雨是霧水組成的。
2.、田密:我也是認為雨是由水組成。
3、龍祝:我原來以為云是由煙組成的。
4、王錦濤和田雯說:胡老師上活動課時給我們講過的,云、霧、雨和霜都是由水蒸氣組成的。
第五組:我們也是在家里聽爸爸和媽媽講的,露、霜和雪是怎樣形成的?
1、 陳圓說早上起來就變成霜了。
2、 張順:冬天會下雪,因為白云變成了白雪花。
3、 羅慶春:露小會在草上,是霧變成的。
4、 張豪和熊芳說:他們向爸爸、媽媽請教過,它們都是由水蒸氣變成的。
第六組:我們是在上語文課時,楊老師給我們講的,為什么下雨前會有烏云,彩虹是怎樣變成的。
1、 周緣緣:我發現烏云是下雨的時候才有。
2、 嚴偲:為什么要冬天才下雪。
3、 覃思雨:彩虹是水變成的。
六、活動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小學語文二年級3
教學目標:
1、誦讀已學過的近50首古詩。通過一系列興趣活動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興趣。 2、體會古詩詞用詞的奇妙之處,激發研究古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激發培養對古詩詞的誦讀興趣和研究興趣。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課件、小組比賽成績表(紙)、白板筆兩支(紅藍)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堂。
師:看著這個標題,你們能猜出今天的課堂內容和什么有關系嗎?(詩,古詩) 同學們,我們已經會背近50首古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詩樂園)去暢游一番,好不好? 說起古詩,我們自然會想起寫古詩的人。你最喜歡的詩人是誰?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這節課我們仍然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習,我建議就用自己最喜歡的詩人的名字給小組起名字好嗎?
二、暢游詩樂園 1、你說我猜
課件顯示學過的古詩詞題目或詩人的名字或詩句。每小組派兩名代表到臺前,并根據本組同學的敘述猜詞句。每組答題時間1分鐘。每答對一道題得10分。 2、快嘴快舌
規則: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課件顯示一組古詩詞共10首,本組的同學在1分鐘內要根據題目背誦出古詩,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組成員每人至少背一首。
3、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①快樂點擊。 課件顯示《山居秋暝》《山行》《贈劉景文》《小池》四首古詩的畫面及題目。請一位同學根據畫面選擇正確的題目,并拖動鼠標,把題目拉到選中的畫面中。(照顧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困生) ②標新立異。
請大家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古詩(或詩句)。要說的有理且標新立異。 先組織小組討論,然后再發表意見。并組織同學們評議:誰說得更好!(生生互評) 4、吟詩配畫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古詩畫面,有感情地吟誦古詩。(自由、指名) ②組織學生評價:誰朗誦的最好聽,為什么? ③評出誦讀得最好的一個同學領誦古詩。 5、妙趣橫生
課件顯示一組古詩名句,每句都含有一個植物名,請大家試一試填一填,體會其中的奧妙。(人手一張練習紙,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指名一人在實物投影儀上板演,做完集體校對。) 三、興趣拓展、課外延伸(作業)
1、小結課堂,引發興趣。 師:今天大家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其實古詩中還有很多奧妙,只要我們細心,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現在我請大家喝香濃的奶茶(課件顯示),請大家一邊喝茶,一邊品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點。(課件顯示:《山居秋暝》、《山行》《贈劉景文》,并啟發學生發現他們都是描寫秋天的古詩。) 2、拓展延伸。
老師打算開一次《秋之聲賽詩會》,請同學們幫忙收集描寫秋天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