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24節氣》教案
在學習24節氣過程中,幼兒們將了解到許許多多的節氣習俗和知識,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幼兒園《學習24節氣》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學習24節氣》教案(篇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春天六個節氣特點,對四季更迭及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產生濃厚的興趣。
2、學習有春天的知識,讓孩子了解春天植物的生長情況和動物的活動情況
3、讓孩子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難點:
了解春天六個節氣中有關動植物的生長活動特點,對農諺和節氣習俗也有所了解。
教學準備:
PPT課件及視頻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太陽光直射角度隨著地球公轉而不斷發生變化,于是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我們現在正處在桃紅柳綠,萬物復蘇的春季。老師上周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時,發現里面有一首寫春景的名詞,我就用它來作為今天的開場白吧!
2、欣賞張志和《漁歌子》吟誦
3、板書課題:春風花草香
師:沒有比這更合適的名字了,今天,在農歷的天空下,讓我們一起在古典詩詞中暢游春天。
2、走進春天,交流探討
1、展示圖片,激發興趣
(1)師述:-年的2月4日和2月19日是立春和雨水,這兩個節氣都在寒假之中。同學們,老師布置你們課前的預習收集工作都做好了嗎?誰來聊聊立春這一節氣你所掌握的知識?
(2)、生小組里交流,推薦代表匯報。
生:立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習俗。早在周代就有“迎春”的習俗:立春前三天,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那天,天子率領百官到東方8里外迎春,祈求豐收。第二個習俗打春牛:舊時,立春這天全村按輩分大小,用鞭子鞭打一頭土做的牛。把打爛的碎土扔進農田里,預示著這一年豐收…
(3)、推薦詩詞,感悟春天
2、了解雨水,介紹習俗
(1)、請生交流,比較節氣之間的不同。
(2)、指導朗讀《春夜喜雨》。
3、觀看視頻,走進驚蟄
(1)、請學生匯報收集的關于驚蟄節氣的習俗、農諺以及相關知識。
(2)、交流驚蟄時期動植物的生長活動情況。
4、告別驚蟄,來到春分
(1)、分析比較春分與其他節氣的與眾不同。
(2)、出示圖畫,說說圖意:你從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識?
(3)、交流討論,學生匯報。
5、介紹節日清明、節氣清明
(1)、請生交流清明作為節日的來歷---寒食節的由來。
(2)、小組內討論交流清明節氣的氣候特點,植物生長的特點和農諺習俗。
(3)、學生代表匯報,老師總結。
6、感知谷雨,了解谷雨
(1)、小組借助相關課外書籍探討有關谷雨節氣的知識。
(2)、反饋交流,積累遷移
(3)、師介紹“最美人間四月天”美譽的由來。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結束語: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啊!每一朵花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孩子,就是一首詩,就是一朵最絢爛的花!春天馬上就要過去了,該有多少留戀和不舍啊,然而我們是真的一點也不遺憾,因為我們曾經詩意地走過來這個春天,以后,我們也將詩意地走過每一個春天!
板書設計:
百花次第開
孟春:立春 雨水
仲春:驚蟄 春分
暮春:清明 谷雨
《學習24節氣》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學會尊重他人,了解團隊合作的必要性,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2) 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思辨中養成主動參與實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形成正確的人
生觀,同時養成關注節氣、關注周圍事物的發展變化,提高社會責任感,也增強對民族的自豪與認同感。
2.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知識。
(2) 學生能聯系生活發現問題,圍繞主題提出感興趣、有效的問題。
(3) 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掌握分析和篩選問題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
3.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不斷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基礎上開脫自己多元的思
維。
(2) 學生采用觀察法,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二、教學重難點
1.基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有效的指導,提升學生比較、分析、歸納、提煉問題的能
力。
2、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激發學生圍繞主題提出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從
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三、課前準備
PPT 教學課件,A4 紙、卡紙、雙面膠、錄像機等四、課時 1 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圖片活動導入
師:(出示孩子們豎蛋的圖片)同學們,我們這是在干嘛呢? 生:春分豎蛋
師:我們還進行過春分誦詩……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節氣呢?
生;驚蟄,立春……谷雨……大雪……
老師,我知道 24 節氣的順口溜: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師:你們知道的真多,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
作為我國民俗一直沿用兩千多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所特有的,是我們的驕傲。
師:(出示課件孩子們播種的圖片)前兩天,我們趕集買種播種, 你知道我們為什么要選擇這幾天嗎?
生預設 1:因為是春天
生預設 2:因為不中就長不出來了生預設 3:沒有說話的……
師:是呀,同學們,驚蟄開犁,春分豎蛋,清明祭奠……不同的節氣里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我們之所以播種是因為谷雨來了……
預設 4:因為到谷雨了……
(二)知識講授
師:呀,你知道的真不少,驚蟄開犁,春分豎蛋,清明祭奠……不同的節氣里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我們選擇在這幾天播種,是因為谷雨即將來臨。
師:你們對谷雨了解多少呢?
生:今年的谷雨是 4 月 20 日,農歷三月初五,也就是明天生:我聽媽媽說谷雨時,一般都會下雨
師:老師好期待,明天會有一場雨啊。
生:老師,我知道谷雨是 24 節氣的第六個節氣
生:老師,我媽媽說谷雨的時候,是吃香椿的時候,今早上我還吃了好幾根,可好吃了……
師;看來同學們,對谷雨還是比較了解的,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進 24 節氣之谷雨,好好了解了解谷雨。
師:谷雨,是 24 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每 年 4 月 19 日——4 月 21 日時太陽到達黃經 30 度時,為谷雨。谷雨的特點是多余,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田地中的秧苗初插, 作物新種,尤其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我們常說:春雨貴如油
師:另外 24 節氣中有 72 候,正好是每個節氣有三候,谷雨也有三
候,有沒有同學知道的?
一候浮萍生
在谷雨到來的幾天里,因降雨增多,浮萍會快速地生長、茂密起來, 綠油油的成片,彷佛漂在水上的一塊美麗畫布。那些平時缺少綠意的水塘、河畔、湖面等等,如今會是一派繁榮景象。
二候鳴鳩拂其羽
民間一般認為,鳴鳩即布谷鳥。谷雨時節,布谷鳥也蠢蠢欲動起來, 不住地抖動渾身的羽毛,蒼翠的山巒間總是隨處可以聽到“布谷”“布谷”的陣陣鳴啼聲。而“布谷”又與“播谷”諧音、近義,提示人們不要耽誤 農時播種的意思。
三候戴勝降于桑
戴勝,是一種小鳥,棲息于農家常種植的桑樹與麻樹之中。它雖然叫起來不甚悅耳,可滿身的漂亮羽毛卻能吸引人的眼球:頭上的羽冠
長而闊,呈扇形,棕紅色或粉紅色,有黑斑或白斑點綴其間,彷佛是一頂絕美的皇冠。而每年谷雨時,人們繼而可見戴勝鳥飛臨桑樹的枝頭。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谷雨有什么風俗嗎?這天人們都做什么呀?
( 三) 知識拓展—— 谷雨的習俗
1、禁殺五毒
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2、漁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時節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谷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節也叫作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舊時海邊,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 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 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3、喝谷雨茶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
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
清代詩人鄭板橋對這一節氣這樣描述:
《七言詩》
【清】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賞析:谷雨時節品新茶,天氣晴朗無風,看院子里的亭亭翠竹,興致盎然,在新茶繚繞的香氣中,畫幾筆山水竹枝。
傳說谷雨這天喝茶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的
習俗。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以祈求健康。
4、谷雨食香椿
北方則有谷雨食香椿的習俗。《春菜》:“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
露芽寒更“。
從漢朝開始,香椿就和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春季谷雨前后,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葉厚芽嫩,綠葉紅邊,香味濃郁。
5、走谷雨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人們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同學們,也讓我們在谷雨來臨之際也到習耕園走一走,感受谷雨,強身健體吧!去看看我們播下的種子發芽了嗎?小溪里有沒有浮萍?布谷鳥有沒有來到習耕園呢?
( 五) 課外實踐——觀察自然、感受自然
師帶隊到習耕園:同學們,五分鐘的自由活動實踐,自己進行觀察探究,回來后告訴我你的收獲。
生:老師,我去看了看我們種下的種子,已經發芽了,綠綠的
很漂亮。
老師,我想到了一首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我也想到了一首詩:春眠不覺曉……
還有……
老師我特意去我們的小溪邊看來一下……小溪里好像也有浮萍, 不過我分不清是不是蓮花的葉子,回去我得好好的查一下資料。
老師,我看到了一些小螞蟻在搬家,有句俗語叫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我想明天谷雨一定會下雨。
老師,我撿了一些葉子,我想回去做一下葉貼畫,明天谷雨送給媽媽,希望我們家來年有個好收成。
老師,布谷鳥怎么沒來呢,好像聽聽它的叫聲。奶奶說布谷鳥一
叫,播種開始,在老家老人們特別重視谷雨呢?
師:那是因為,谷雨是播種的開始,民以食為天,為了填飽肚子,為了有個好收成,人們紛紛在谷雨這天進行祈禱,還有一個關于谷雨的傳說呢。
生:老師,您給我們講講吧
生:老師,我是知道,是不是倉頡的那個傳說呀!
師:是呀,你知道嗎?這樣吧,孩子們,我們回教室聽孫雅慧給我們講一講谷雨的傳說吧。
( 六)學生講傳說
傳說開天辟地以后,人類經過了幾十萬年沒有文字的日子。到黃 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 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里沒人處
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
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
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里看。這一看不要緊,卻看見地上立著個金人。他心里嘀咕了:這是咋搞的,哪兒來的這金人?莫非是在做夢?正
想著,東鄰西舍的公雞嗚嗚啼叫,不一會天亮了,金人仍穩穩當當地立在地上。他想起夢中聽見的喊聲,明白了這金人是天上神仙給自己的獎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于
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對神靈的感謝。第二天,他叫來全村的小伙子, 連抬帶推地把金人送到黃帝宮中。黃帝問起金人來歷,他只說偶然撿 的,并說這是天下之物。理應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撿得,不敢占 為私有,特來晉獻。黃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著收受了。可是,過 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群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
不見了。黃帝心里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兒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
卻說倉頡正在酣睡,夢中又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
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谷豐登,讓
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谷子。”聽到這兒,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 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倉頡既奇怪又高興,急忙跑出門去,只見那谷粒鋪遍了整個村子,鋪滿了山川平地。鄉親們也十分驚異,個個人都向家里攬谷子。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對自己的獎勵, 便急忙去讀黃帝報說。他走到半路,碰見了黃帝派來的人,相互說清情況,又一塊去見黃帝。 黃帝聽了倉頡的一番匯報,也深感倉頡的功勞是應該大力表彰的。于是,他把下谷子雨這一天做為一個節日, 叫做谷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谷雨節便一直延續下來了。
( 七) 課內實踐——動手操作
師:是呀,谷雨開始,便是農民希望的開始,承載著農民豐收的祈禱,這么重要的節氣,就讓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手抄報、繪畫、太空泥……)
表達對此節氣的尊重吧。
( 八) 總結
同學們,谷雨對農民伯伯有著重要的意義,也說明 24 節氣對我們中國有著巨大的意義,我們應該更多的了解 24 節氣,去探索
更多的奧秘。
六、板書
跟著節氣去探究
《學習24節氣》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觀察雪的興趣和喜愛雪得情感。
2、培養幼兒的理解力,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
3、引導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能夠聽錄音表演散文詩情境。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散文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難點:體會詩的情感,表演散文詩的情境。
活動準備:
錄音 優美的音樂 雪花頭飾每人一個 課件 情景劇場,雪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幼兒帶著雪花頭飾,跟老師聽《雪絨花》音樂表演。
二、展開
1、看照片生活經驗講述:雪花是什么樣的?雪花落到手心里你有什么感覺?雪花的媽媽是誰?聽了散文詩后你就知道了。
2、教師配樂朗誦第一遍,幼兒初步了解散文詩的內容。(運用形象、簡潔的動作給以輔助)
為什么說冬媽媽是小雪花的媽媽呢?只有到了冬天,天冷的時候才會下雪,所以冬天是小雪花的媽媽。
“小雪花是怎樣來到窗前的?一起學學它探頭探腦的動作。(提高趣味性)
3、利用課件、聽錄音,請幼兒完整地欣賞第二遍。
(1)“散文中的小朋友喜歡小雪花嗎?詩中是怎樣說的?”(思考回答)
(2)為什么說小雪花會流淚?(雪花化成水后像眼淚)
(3)“這首散文詩美嗎?請小朋友在我們的情景劇場來表演這首散文詩的內容”。兩位幼兒表演,其他幼兒嘗試為表演的幼兒配音。
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大聲為表演的幼兒配音。
三、結束
快樂的冬天除了會下雪我們可以打雪仗,還有快樂的節日“圣誕節”要過,讓我們一起用美麗的.小雪花來裝飾教室吧!
活動反思:
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以“雪花”這一主題為線索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很自然的過渡到展開這一環節。這一環節的重點是讓幼兒欣賞雪景圖,加深對雪的喜愛之情。然后引導幼兒在欣賞雪景圖得基礎上,導入主題——小雪花。
《學習24節氣》教案(篇4)
活動目標
學會用棉簽作畫。
能大膽的去創新作品。
感受棉簽畫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白色顏料一盒。
藍色畫紙數張。
調色盤若干個。
彩色顏料一盒。
棉簽若干袋。
雪花圖片數張。
活動過程
一、欣賞雪花圖片
1、讓幼兒說說什么季節會下雪。
2、討論雪飄落在地上是什么樣子的。
3、讓幼兒觀察雪花的形狀和外觀。
4、請幼兒說說為什么喜歡雪花,引入主題。
二、學用棉簽畫雪花
1、教師示范畫給幼兒看。
師:棉簽寶寶蹦蹦跳跳,畫出來一片小雪花,小朋友想不想試著畫畫啊!
2、叮囑幼兒在畫畫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方面。
3、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4、欣賞幼兒畫的雪花,給予表揚和指點。
三、小結
1、開擴創新。
師:動動我們聰明的小腦瓜,這里還有五顏六色的顏料,我們用棉簽寶寶還能畫什么那?
2、幼兒創作。
3、幼兒展示作品,交流自己是怎樣畫的。
《學習24節氣》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早期閱讀活動,初步學會自主閱讀圖書,拓展對雪花及雪天特征的認識。
2、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結合已有關于雪花及下雪天的經驗學習按詩歌中句式仿編詩歌。
3、感受詩歌清新、自然、富有童趣的特點及美好的意境。
活動準備:
教師操作材料(大書)、北風字卡一張、視頻展示儀
幼兒人手一張圖文結合的詩歌卡片、小雪花若干張、油畫棒
活動過程:
1、音樂游戲《小雪花》引入。
教師佩帶“北風”字卡扮演北風阿姨,幼兒扮演小雪花,一起玩音樂游戲《小雪花》。
2、教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和北風阿姨一起玩游戲,開心嗎?”;“北風阿姨也很高興,我特意準備了禮物送給你們。你們猜,我的禮物是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
3、朗誦一次詩歌,請幼兒結合詩歌來猜謎底。
4、尋寶活動:一起把小雪花找出來。
5、幼兒自由結伴自主閱讀詩歌。
教師: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問問好朋友或老師。
6、集體閱讀詩歌。
(1)、你在詩歌中讀到了什么喜歡的句子?
(2)、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一起閱讀詩歌。
7、設問,拓展思維,學習運用詩歌中句式進行仿編。
(1)、“如果你小雪花,除了把小雪花團成打仗的炮彈、堆成胖胖的娃娃,還會和小朋友玩什么游戲呢?”
(2)、“那你們又會落在那里呢?”
8、伴隨《雪花飄飄》的音樂畫出自己續編的內容,并將自己創作的詩句說給好朋友或客人老師聽一聽。
《學習24節氣》教案(篇6)
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對于冬天里的事物,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小雪花了,上周的下午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小雪花飄飄灑灑,屋頂上、地上積滿了雪。有的孩子說像糖,有的說像花,有的說像羽毛……議論紛紛,充滿了興趣。但是身處南方城市,很少有機會去親近雪、感受雪。為了滿孩子們的興趣需要,設計了本活動。試圖讓幼兒在“雪”的世界中,認識雪、體驗玩雪的樂趣。
活動目標:
在看看、說說、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體驗玩雪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雪景”音樂錄像、故事《雪花》動畫2、教師場景布置、白色紙條若干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冬天到了,天氣冷了,在上個星期天空中下起了什么?(下起了雪)
小結:冬天到了,許多許多雪花都從天空飄落下來。我們跟雪花們打個招呼。
2、小雪花是怎么樣的?(顏色、大小、形狀)小結: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像花、羽毛一樣,真漂亮。
二、欣賞故事有小動物不知道天上下的是小雪花,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來聽聽故事就知道了。
1、小黃狗看到下雪說什么?
2、小花貓看到下雪說什么?
3、老母雞用什么方法知道是小雪花的?
4、它嘗了嘗說什么?
5、小朋友出來和小動物們玩什么?我們還能和雪玩什么游戲?
小結:冬天到了,天上會下起白白的、涼涼的雪,地上、樹上、屋頂上都變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還可以滑雪,真快樂。
三、游戲:下雪啦
1、呀,什么飄下來了?雪花要和我們做游戲了。
2、雪停了,你們還想和小雪花做游戲嗎?那怎么辦?好的,我們一起來做雪花。這里有一些白色的紙條,可以請小手幫忙來撕小雪花。看看誰做的雪花又多又漂亮。
指導重點:感受大、小的區別;幫助幼兒掌握許多張一起撕的方法。
3、再次在音樂中玩雪
四、游戲:做雪球
1、雪下得好大啊,我們把雪花撿起來做成雪球,打雪仗去吧。看看誰做的雪球最大、最牢。
2、幼兒整理地面紙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嗎?我們到操場上打雪仗去咯。
《學習24節氣》教案(篇7)
活動目的:
1.使幼兒了解寒食節的來歷;感受寒食節與其它節日在氣氛上有何不同。
2.通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教育幼兒學習古人舍己為人、不爭功名的精神。
3.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活動準備:
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月餅、新年樹、花燈、白花、紙盒。
活動過程:
1.介之推與寒食節的故事。
①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過寒食節的?讓幼兒了解寒食節家家戶戶都吃涼雞蛋等冷食。
②講介之推的故事
2.討論。
①寒食節是怎樣來的?
②現在人們為什么過寒食節?為了紀念誰?
3.詞語練習。
①用“偷偷地”說一句話。
②用“后悔”說一句話。
③請解釋“寒食”的意思。
4.游戲。
①摸箱:將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蓋的紙盒里,請幼兒從中摸出一件,說出名稱及屬于哪個節日。
②連線:將節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幼兒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