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二年級 >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 夢熒 二年級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那么關于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2節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課“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提出并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并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為后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說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屬于小學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定,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節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活、發現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可以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為主導,主要采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于創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過聯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三個環節: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三,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節:創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象這樣每個加數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節: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節。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并進行匯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可以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一個是相同加數(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的個數(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節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

第三個環節:聯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節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后,把本課引入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說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著寫,這樣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并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么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有幾種?

①同桌進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匯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擺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求和時3個數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擺數與順序有關,擺數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②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5

設計說明

1.重視對教材情境圖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不竭動力,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學生喜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導他們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的過程,使他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課伊始,借助情境圖引入新知,讓學生通過看圖,發現并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及解決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驟,還要使學生在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驟的道理。本教學設計鼓勵學生通過交流發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如擺小棒、橫式、豎式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經歷解決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而突破筆算中“相同數位對齊”這一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設置情境,生成問題

師: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想一想,根據你發現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預設

生1:二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去參觀博物館?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參觀博物館的老師?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生4:二(1)班的學生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這么多不同的問題,現在我們就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吧!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境圖,提高學生主動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師選取其中與例1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想辦法解決。

師:現在請同學們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第四個問題。

(學生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解決方法。

方法一:用橫式計算。35+2=37。

方法二:擺小棒。先擺出3捆零5根,再擺2根,合起來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

3.引導學生說一說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教師重點強調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

4.用同樣的方法解決教材12頁1、2題。

5.解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2)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師:根據我們剛才做的那道題的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討一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應該怎樣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說一說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時應注意什么。

預設

生1:應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生2:應注意從個位開始計算。

生3:應注意個位與個位相加,十位與十位相加。

(4)師小結:通過剛才大家的討論,我們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設計意圖:采用嘗試、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讀一讀,算一算。

42+7=59+40=25+34=

35+53=31+12=22+11=

2.完成教材13頁1、2題,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5頁1~3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35+2=37(人)35+32=67(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6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①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 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我們去挑戰,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3、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床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別是( )、( )、( )、( )。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 )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 ) 一根黃瓜長2( )

一支粉筆長8( ) 一本數學書厚8( )

一張課桌高7( ) 一幢大樓高20( )

教室門高2( ) 一支鉛筆長約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7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數一數》一課為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課題: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復習相同加數的加法,為學習乘法打基礎。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3、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溝通相同加數和乘法的內在聯系。教學準備:多媒體展臺、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訓練

7+5+2+1= 5+6+3= 3+2+6+4=

二、創設情境,啟發談話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動物園去看一看好嗎?你們看,可愛的小熊貓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歡迎我們呢,你們喜歡嗎?你們看它們多遵守紀律??!

三、探究新知

1、活動

(一):“數一數”

(1)投影出示“主題圖

(一)”,問:小朋友,你們看到這幅熊貓圖想提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呢?(生:這里一共有幾只小熊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讓學生自由的數數后反饋交流)

生1:我是橫著五只五只地數,一共是15只。

(板書:橫著數:5+5+5=15)

生2:我是豎著3只3只地數,一共是15只。

(板書:豎著數:3+3+3+3+3=15)

師:真棒,還有別的數的方法嗎?(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數)(2)小結:好,真能干,我們會按順序數數了。在我們平時的數數中,為了不讓遺漏或重復,一般可以豎著數或者橫著數比較方便。

2、活動

(二):“比一比”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道題和口算題有什么異同,四人小組討論。

(板書:加數相同)

(2)齊讀:5+5+5=15 3+3+3+3+3=15(學生感到有些難讀,相同加數的個數太多)

出示相同加數連加還可以這樣讀:3個5連加等于15(板書)5個3連加等于15(板書)

3、活動

(三):數一數

(1)投影出示“主題圖

(二)問:這里一共有幾個點子?學生自由地數數,讓學生說你是怎么數的?

板書:6+6+6+6=24 4+4+4+4+4+4=24(2)讓學生讀出這個加法算式,并說出表示的意義。(4個6等于24;6個4等于24)

(3)一起來數有幾個方格,說一說你可以怎么數,分別列出算式。讓學生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動

(四):數一數

(1)讓學生觀察蘋果圖,根據圖意提出問題:一共有幾個蘋果?(四人小組討論,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讓學生討論出:6盤呢?10盤?15盤呢?(出示投影片)

(3)說一說并讀一讀,讓學生討論一下你讀寫了這些算式有什么感覺嗎?

四、鞏固應用

1、讓學生再舉出這樣的算式,如:上面的蘋果50盤呢?能列出怎樣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說)

2、說一說并讀一讀,讓學生討論一下,這么長的算式寫起來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辦呢?

五、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學反思】:

一、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

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卡片、多媒體的運用以優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系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

四、關注知識儲備差異,合理構建合作小組。

在本節課中,小組之內以及小組之間不平衡。由于小組之間的不平衡,造成了小組之間沒有可比性,小組之間的交流產生障礙,成了某幾個小組的表演,一部分小組則成了陪襯,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能夠很好的解決,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沒有能夠得到發展。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的搭配應該在尊重學生自愿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通常以4~6個人為宜。同時小組合作應該是長期合作,而不是臨時合作經過長期的合作學習之后,使之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學習小組,我是這個小組的一員,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從而使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變得合理,平衡。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刻度尺量、畫線段。

2、使學生加深對角和直角的認識,能正確區分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觀察等活動中獲得對線段、角、直角等圖形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會量、畫線段。

難點:認識角和直角,會畫角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學生尺、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宣布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并板書課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復習。

二、復習舊知

1、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a.學生比畫。

B.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大約長1米?哪些物體大約長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量、畫線段。

①看教材第105頁第10題,估計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

指名回答。

②動手量一量,驗證你估計得對不對。

請同學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③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小組同學相互檢查。

3、角和直角、銳角、鈍角。

①說一說教室里哪兒有角,哪些是直角,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②判斷下面的圖形,是角的畫“√”,不是的畫“X”。

( ) ( ) ( ) ( )

③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怎樣才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樣畫一個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來畫,從直角的頂點開始,沿著兩條直角邊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頁第6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五第9題。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小組活動。

①小組合作開展學習活動。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怎樣拼的?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多少個正方形?怎樣判斷銳角、鈍角?。

③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完成書105頁第11題。

四、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同學們又有什么心得收獲沒有?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學會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過程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畫指定長度線段的要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仔細、準確地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刻度尺畫線段。

難點: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

學法:實踐操作法。

教具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一、探索新知

(1)鞏固量線段的長度。

①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6頁“做一做”第1題線段。

教師強調:測量線段時,這條線段的一端要對準刻度線0,看另一端對準刻度線幾,就是幾厘米。

②演示,直觀感知。

③操作,親身體驗。

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數學課本的長。

(2)學習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①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第6頁例題“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學情境圖。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畫法。

②演示,直觀感知。

老師演示,強調在畫線段時一定要在線段的兩端表示出端點。

③操作,親身體驗。

學生畫完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二、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6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

集體訂正。

三、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畫線段

畫線段:從尺子的0刻度線開始畫起,畫到指定厘米數的地方。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0

教學目標:

1、能感知除法的意義,感悟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2、能根據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能根據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教學難點: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

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例3情景圖。

觀察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揭示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圖意

2、小組討論

⑴怎樣列出算式?

⑵怎樣求出商?

3、反饋。你是怎樣想的?

4、完成書上的空。

三、小結

這節課小朋友們知道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課堂活動

1、書上80頁課堂活動。

擺一擺,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幾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幾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幾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幾份?

2、練習十六第1題。填表。

小馬拉車。學生獨立完成,填在書上。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六第2題。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1

學習目標:

1.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2.嘗試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發現、欣賞并學習同伴身上的優點。

4.提高加減乘除的口算能力。

學習重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

用逆推思維解決問題。

學習過程:

1.老師考勤學生,點名。

2.認識新同學,每個同學進行1分鐘介紹自己。

3.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座位。

4.講解解決“分梨”的問題:一只籃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個給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個給第三個人.那么籃內的梨就沒有剩余,籃中原有梨多少個?

⑴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⑵小組內交流

⑶反饋交流,老師引導啟發思維。

⑷小結策略:逆推的解題策略就是從結果倒著推回去,在逆推過程中總數是不變的,我們要能找出關鍵條件,即最后得到的數量入手分析。

5.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對應例題的反饋練習:一只籃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一個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個給第二個人;最后只剩下2個梨。問籃子里原來有多少個梨?最后集體交流反饋。

6.進行撲克牌“24點”小游戲。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2

教學目標:

1.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遷移和口頭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將下面口訣補充完整。

( )九二十七

五( )四十五

四( )三十六

( )九六十三

八 九( )

2.計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求商的?

24÷8=

28÷4=

師: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學習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出示課件例2。

1.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有3行氣球,每行9個)

2.引導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3.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3×9=27或9×3=27。

4.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計算我們知道一共有27個氣球,那么你能看圖列出2個除法算式嗎?

5.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7÷3=9或27÷9=3

6.小組探究算法,說說你們各自的想法。

總結:我們在計算除法算式時,看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

四、鞏固練習

1.以開火車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2題,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3題,看誰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訣。

4.完成教材練習八第6題。直接用除法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拓展提升

1.( 2 )×9=( 18 )(答案不唯一)

2.( 27 )÷( 3 )=9(答案不唯一)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一句乘法口訣一般可以列出兩個除法算式。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學生已有的基本知識經驗幫助學生學習新知。

不足之處:這節課因為有上節課的基礎,要把充分的探究學習過程交還給學生。

教學建議:多做一些相應的練習,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點:使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復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2、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并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說一說解題思路。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5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2、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口訣的來歷,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難點:

口訣的運用。

準備:

手掌圖

教學過程:

一、編口訣。

1、連加計算手指數:

(1)我們人人都有一雙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幾個手指?(板書:5 1個5)

(2)兩只手有幾個手指?就是幾個5?(板書:10 2個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幾個5?4只手呢?5只手呢?(板書:15 3個5;20 4個5;25 5個5)

小結:剛才我們用連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幾個5是多少。上兩節課我們學了乘法,你會用乘法來計算嗎?2、用乘法計算手指數:

(1)1個5,用乘法怎樣計算?2個5呢?2個5得幾,你是怎樣知道的?(指連加結果)3個5呢?4個5,5個5呢?(生匯報,師板書)

(2)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算式的得數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筆標出得數的個位)

小結:根據剛剛連加的結果,我們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結果。那是不是我們以后每次計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連加才能知道結果呢?(對呀,這樣多麻煩?。∧怯袥]有一些好的辦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辦法嗎?)

(3)揭示課題:乘法口訣。

3、編5的乘法口訣

(1)古人是怎樣編口訣的呢?請看,先編1個5,就先寫“一五”,1個5是5,就在后面寫上“得五”,口訣就是“一五得五”。齊讀。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這句口訣其實是由兩個乘法算式總結出來的,所以就可以用來計算這兩個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對應著:1×5=5 5×1=5。

(2)根據2×5=10和5×2=10,你會編出口訣嗎?板書:二五一十(得數滿10了,為了簡便就不寫“得”字。)

誰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

(3)你能根據剩下的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打開數學書p52,自己試一試。

(4)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寫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錯!5句口訣都編完了。齊讀一遍。

仔細觀察一下這5句口訣,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口訣前半句表示幾個5,后半句是得數。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p>

再齊讀口訣。

二、記口訣。

談話:剛才我們學古人編出了5的乘法口訣,那你準備怎樣記住這5句口訣呢?

1、學生自己讀讀背背。

2、(你覺得哪句最容易記,哪句最難記?)老師有一個疑問,5句口訣中我4句都記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總是忘記(把“十五”擦去),怎么辦呀?

3、對口令:

(1)大家都記熟了嗎?敢不敢跟鄒老師對口令?

(2)同位對口令。

4、齊背口訣。

三、用口訣。

談話:乘法口訣我們背熟了,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數擦去,讓學生說說得幾?怎樣想?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計算4×5,還計算哪個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

四、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開心嗎?出示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師會提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匯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袄迕住笔且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3、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7

教學目標:

1、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計算用乘法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

3、培養學舌功能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課件:

教科書第44頁游樂場情景放大圖或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景中體會乘法乘法運算的意義

準備

1.出示游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里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里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新課

1.擺圖形游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F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 3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并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 ③把乘法算式寫完整。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于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

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實踐應用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蕩秋千?的問題之后,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后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 )里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后,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課堂小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質疑問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沒有新的發現?

2024年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逐步形成運算能力。

2、讓學生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思想、轉化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熟練正確用連寫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減法。

2、正確區分加、減法計算中的進位與退位。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先指導理解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完成練習五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并請個別學生說說有小括號兩題的運算順序。

3、筆算。

(1)回顧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完成練習五第7題。(分三組每組完成兩小題,3人板演,其余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評判這兩個同學做的好在哪里?錯在哪里?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0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加數變大(或變?。?,和也隨著變大(或變?。?;減數不變,被減數變大(或變?。钜搽S著變大(或變小)。

2、完成練習五第11題。引導學生觀察,指名說題意:運算符號和數據都寫在箭頭的上面,結果要寫在方框內。(提醒:只要前面一個得數錯,后面的都要跟著錯。)

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3、完成練習五第12題。學生讀題說題意,教師引導完成一個斜行的3個數相加,其余的學生獨立完成。

匯報,歸納: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個數加起來,得數都相等,這就是神奇的九宮格。

4、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五第9題。

①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語言表述出來,講清楚是怎樣找到的。獨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別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13題。出示表格,學生根據表格了解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集體交流,對提問和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肯定。

【設計意圖】

多樣化的練習形式,既幫助學生鞏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又激發了學生計算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運算能力。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14題,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法”解決。

(1)觀察給出的4個數可以發現,它們十位上的數字相同,要把它們填入□中,使等式兩邊相等,可以只考慮它們個位上的數字。

(2)通過計算,學生可以發現:6+9-8=7,6+9-7=8,8+7-9=6或8+7-6=9。根據這一發現,可以把這4個兩位數寫在相應的□中。

(3)如果把題目中的數字變成26、27、28和29,你們會填嗎?

【設計意圖】

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給出的數的特點,化繁為簡,再通過“組合、試算,組合成算式”這一系列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受“轉化”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2、小組探索,共同完成練習五的思考題,指名匯報。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

815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宠物店装修_合肥宠物美容院装修_合肥宠物医院设计装修公司-安徽盛世和居装饰 | 工业插头-工业插头插座【厂家】-温州罗曼电气 | 学生作文网_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与写作指导| 北京网站建设公司_北京网站制作公司_北京网站设计公司-北京爱品特网站建站公司 | 旋振筛|圆形摇摆筛|直线振动筛|滚筒筛|压榨机|河南天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对夹式止回阀_对夹式蝶形止回阀_对夹式软密封止回阀_超薄型止回阀_不锈钢底阀-温州上炬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槽钢冲孔机,槽钢三面冲,带钢冲孔机-山东兴田阳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附着力促进剂-尼龙处理剂-PP处理剂-金属附着力处理剂-东莞市炅盛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海尔生物医疗四川代理商,海尔低温冰箱四川销售-成都壹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深圳宣传片制作-企业宣传视频制作-产品视频拍摄-产品动画制作-短视频拍摄制作公司 | 成都软件开发_OA|ERP|CRM|管理系统定制开发_成都码邻蜀科技 | 流变仪-热分析联用仪-热膨胀仪厂家-耐驰科学仪器商贸 | ERP企业管理系统永久免费版_在线ERP系统_OA办公_云版软件官网 | 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 回转炉,外热式回转窑,回转窑炉-淄博圣元窑炉工程有限公司 | PE拉伸缠绕膜,拉伸缠绕膜厂家,纳米缠绕膜-山东凯祥包装 | DWS物流设备_扫码称重量方一体机_快递包裹分拣机_广东高臻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浙江寺庙设计-杭州寺院设计-宁波寺庙规划_汉匠 | 蓄电池回收,ups电池后备电源回收,铅酸蓄电池回收,机房电源回收-广州益夫铅酸电池回收公司 | 刹车盘机床-刹车盘生产线-龙口亨嘉智能装备 | 纯水设备_苏州皙全超纯水设备水处理设备生产厂家 | 方源木业官网-四川木门-全国木门专业品牌 | 水上浮桥-游艇码头-浮动码头-游船码头-码瑞纳游艇码头工程 | 开平机_纵剪机厂家_开平机生产厂家|诚信互赢-泰安瑞烨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丹佛斯压力传感器,WISE温度传感器,WISE压力开关,丹佛斯温度开关-上海力笙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超声波乳化机-超声波分散机|仪-超声波萃取仪-超声波均质机-精浩机械|首页 | 天长市晶耀仪表有限公司 | 餐饮加盟网_特色餐饮加盟店_餐饮连锁店加盟| 威海防火彩钢板,威海岩棉复合板,威海彩钢瓦-文登区九龙岩棉复合板厂 | 东莞市超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系列直插/贴片铝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电容器 | 袋式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篮式过滤器,气体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反冲洗过滤器,管道过滤器,无锡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代做标书-代写标书-专业标书文件编辑-「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培训公开课,企业内训课程,企业培训师 - 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 锂电池生产厂家-电动自行车航模无人机锂电池定制-世豹新能源 | 压滤机-洗沙泥浆处理-压泥机-山东创新华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防潮防水通风密闭门源头实力厂家 - 北京酷思帝克门窗 | 绿萝净除甲醛|深圳除甲醛公司|测甲醛怎么收费|培训机构|电影院|办公室|车内|室内除甲醛案例|原理|方法|价格立马咨询 | 混合生育酚_醋酸生育酚粉_琥珀酸生育酚-山东新元素生物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