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二年級 >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

時間: 新華 二年級

寫好教案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板書設計合理、寫好教學反思等。怎么寫好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方便大家學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理解復式統計表的表頭,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具準備:

課件、統計圖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索,

1、激趣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動物運動會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電腦展示動物運動的情景)

老師:看了動物運動會的場面,你想知道什么?

老師:同學們想了解這么多的情況,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這些情況?

2、揭示課題:

板出:統計

二、自主探究,學習復式統計表

1、探討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師:要統計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動物,首先應記錄、收集這些信息,各學習小組議一議,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記錄這些信息,哪一種方法更簡便、更科學一些呢?(學生活動)

2、匯報:(讓學生體會用“正”字法記錄、收集信息更簡便、更科學一些)

3、學生用“正”字法記錄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動物。電腦展示動物賽跑過程、學生記錄)

4、匯報、整理數據并填入以下相應的統計表里。

1、識復式統計表

老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你有什么好見解?

老師:把這兩個表編成一個表,那么這個表應反映哪幾個內容?請各學習小組議一議。(學生活動)

老師:哪個學習小組愿意匯報?

2、填寫復式統計表

老師:怎樣把數據填入表里呢?請同學試一試(學生填寫、匯報、檢查)

3、比較單式和復式統計表

老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這個統計表與前面哪兩個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老師:同學們說得很對,前面哪兩個統計表比較簡單,它們反映運動項目只有1項,我們稱它為單式統計表,而后面這個統計表反映2項運動項目,我們稱它為復式統計表。

4、簡單的分析、交流

老師:從這個統計表你發現了參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老師:參加只數最多?參加只數最少?

老師:你還能發現了什么?

5、結:(略)

三、應用、拓展

1、統計各種動物參加跑步的的成績

老師:你還想統計什么?

老師:那我們來統計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績。小兔、小狗參加跑步成績情況統計表

老師:我們先來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時間,那同學可要記好,你還想知道小牛和小貓的成績嗎?

老師:那我們在這個表再添上兩行,同學們會填嗎?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08頁做一做

四:全課小結:(略)

五: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一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2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么樣子的?

2.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作業布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后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么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3

課題一:比的意義(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7頁和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

教具準備

長3分米、寬2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如這面紅旗(教師出示紅旗),它長3分米,寬2分米。要對這面紅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回答:可以用減法,比較長比寬多多少或寬比長少多少。用除法,比較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3÷2==1?????長是寬的1倍

2÷3=????????寬是長的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剛才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要在用除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比。(板書:比。)

教師:比表示什么意義呢?它怎么讀,怎么寫?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數有什么關系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學習比的意義。(板書課題。)

2。教學比的意義。

教師:(指3÷2)看這個除法算式,長是寬的幾倍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長和寬比較。)

紅旗的長是多少?寬呢?紅旗的'長和寬比較也就是幾和幾比?

(長和寬比較也就是3和2比。)

求紅旗長是寬的幾倍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指2÷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根據這個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寬和長的比是2比3。教師板書。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教師:這兩個例子都是對長、寬兩個量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比是3比2,而一個比是2比3呢?

引導學生回答:3比2是長和寬的比,2比3是寬和長的比。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不能顛倒位置。

教師:剛才我們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了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事例有許多,請看這個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時,板書: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么?2小時呢?汽車的速度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路程和時間比較。)

那么汽車行駛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教師:在這個例子中,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教師:現在看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兩種量的兩個數,它們之間具有什么關系?(相除關系。)是幾個數相除?(兩個數相除。)

學生回答后板書。

再看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這又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比的方法。)幾個數的比?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兩個數的比。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從比的意義看,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么關系?(相除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相除二字下面畫上著重號,然后齊讀。

3。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在數學中,比還有這樣的記法。

3比2記作(板書:記作),先寫3,再寫“∶”,最后寫2。(板書:3∶2)

提示學生比號的兩個小圓點要寫在兩個數的正中間,它叫比號,讀作“比”,那么這個比就讀作3比2。讓學生齊讀一遍。

2比3記作(板書:記作),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比2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00∶2。

這兩個比會讀嗎?齊讀一遍,學生練習寫比。

教師: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稱。我們以3∶2為例(板書:3∶2),這叫什么符號?(學生答后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板書: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板書:后項)

根據比的意義,比的前項和后項是什么關系?(相除關系。)在這個比中,用誰除以誰?(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師指出: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比值)1在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書:3∶2=3÷2=1

┇┇┇┇

前比后比

項號項值

教師:從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比值相當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列完表后,教師指出:比和除法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混同起來,除法是一種運算,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教師提問: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引導學生根據比的意義和比值的定義,弄清楚比值是一個數,是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而比是表示所比較的兩個數的關系,如3∶2,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但不能寫成帶分數,仍讀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項不能是零。

讓學生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聯系比和除法的關系,由于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的除數,而除數不能為零,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同時還要進一步指出,在體育比賽中的“幾比幾”,也使用“∶”號。但這只表示哪一隊對哪一隊比賽,各得多少分,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的倍比關系,與數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比賽中時常出現0∶0或幾比0的情況,而數學中比的后項是不能為0的。另外,比賽中的幾比幾是不能化簡的。

4。做教科書第62頁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1)完成第1題。

指名一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并察看學生是否將比號的位置寫得規范。

然后提問:每個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能不能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顛倒?教師指出:正如前面所講,求長是寬的幾倍,用長÷寬;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用寬÷長;所以交換了比的前后項的位置,比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5。教學比與分數的關系。教師: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例如:3∶2可以寫作

示兩個數的比,仍讀作3比2。

讓學生齊讀。,在這里,它表

進一步舉例:2∶3可以寫作,100∶2可以寫作。然后讓學生齊讀。

提問: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呢?(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

提問: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系以及比和除法的關系,比和分數又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弄清楚: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問:比和分數有沒有區別呢?

讓學生明確分數是一種數,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

總結比、除法、分數三者在意義上的區別:比是指兩個數相除,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

6。做教科書第62頁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用分數表示的比,并強調指出:雖然寫的是分數形式,但不能讀作幾分之幾,而應讀作幾比幾。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2、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是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后出現的。例2,是以三個小朋友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情境,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例3,是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基本數學素養。

4、教學重點: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采用引導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三、說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于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創設情境,請3名女同學,6名男同學上臺,誘導啟發,并說明: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這節課就來學習“倍的認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3名小朋友,讓學生自己發現,引導得出:2個4根及3個4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義(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一說,讓他們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并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么內容。

其次,課件出示例3,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學生腦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后,通過師生的拍手游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拍手游戲與畫一畫的練習。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個數的幾倍”的&39;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四)全課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和收獲,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五、教學反思:

1、數學生活化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正是基于這一理念的指導,我設計了這一節課,不管是導入,還是用多種鼓勵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勵與新課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地變通教材,將生活融入教材,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2、數學活動化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倍”是一個很抽象概念,讓學生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拍一拍、畫一畫、猜一猜等多種活動,在活動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5

教學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30-31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借助乘法的意義編制乘法口訣。

3、培養社會人文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乘法口訣的歸納方法。

教學難點:

熟記乘法口訣。

教具:

掛圖、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教學新課。

1、數松果(出示松鼠數松果圖)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根據同學口述:每堆有5個松果,在表格中板書。

堆數1松果的個數5那么兩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們能繼續將這個表格填完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匯報,填表。

從這張表格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

你能把松果的個數用乘法算式計算出來嗎?

板書:1個5是5,1×5=5或5×1=5。

2個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寫,你們會嗎?請你們在本子上接著往下寫,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齊讀所寫的算式。

有誰知道10×4的積是多少?獨立計算,小組交流。

根據這些乘法算式,你還能算哪些乘法題?

大家所說的這些算式都是根據黑板上這9個算式推算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都含有一個乘數5,為了方便我們應用,我們將這些算式改編成一句句的口訣,我來說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試著說下去嗎?小組說一說并分組把它寫出來。

強調幾個編寫要注意的問題。

齊讀5的乘法口訣。

給3分鐘記憶口訣。

你是怎樣記口訣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尋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訣有關系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你們想聽嗎?

一個小組5個人,兩個小組10個人,三個小組15個人,四個小組20個人……

你還能編出其它的兒歌嗎?

三、鞏固練習。

請你用今天所學的口訣,解決問題。

1、5的乘法口訣口算題。

2、填一填:P11第3題。

3、P11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讀、背有關5的乘法口訣。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6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具體情況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與加法的關系,能根據情境圖寫出乘法算式。

3.熟記乘法算式中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4. 引導學生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類推和遷移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重點:

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還記得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走進了《兒童樂園》,認識了乘法,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研究乘法,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復習舊知

1.讀一讀。

(1)2×3= 6   3×2= 6

(2)5×4=20   4×5=20

(3)3×7=21   7×3=21

2.說出乘法算式。

(1)6個8相加:6×8或8×6

(2)9個2相加:9×2或2×9。

(3)3個5相加:3×5或5×3。

3.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加法:7+7+7+7+7=35(個)

乘法:7×5=35(個)或5×7=35(個)

三、學習新知

師:同學們,你玩過積木嗎?玩積木是一種有趣的智力游戲,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把你看到的說一說。

生1:五顏六色的積木真漂亮!

生2:一排排的積木真整齊!

生3:我看到一共有5排積木,每一排都有7塊。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這么多的積木,到底有多少塊呢?

(老師聽到有的同學已經開始數了:1、2、3、4、5……,一直數到了35。原來,這些積木有35塊。可是,這樣一塊一塊地數太慢了。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讓我們又快又對地數出積木的塊數嗎?咱們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數的吧!有的小朋友在仔細觀察后發現,這些積木并不是隨意擺放的,它們的擺放是有規律的,橫著看,每排積木的塊數都是7,就可以7塊7塊地數,有這樣的5排,數5次就可以了。7、14、21、28、35。嗯,這樣數快多了!也有小朋友發現,豎著看,積木的擺放也有規律,每列積木不僅顏色相同,塊數也一樣——都是5,就可以5塊5塊地數,有這樣的7列,數7次就可以了。5、10、15、20、25、30、35。嗯,這樣數也很快!)

師:同學們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積木,發現積木擺放的規律,一排排、一列列地數出了積木的塊數,可真了不起!

師:你怎樣數出了積木的塊數?我們用這兩種好方法再數一數積木的塊數吧!先橫著一排排地數:7、14、21、28、35。再豎著一列列數:5、10、15、20、25、30、35。

師:積木數完了,一共有35塊。你能根據數法,列出算式嗎?拿出紙和筆,試著列一列。寫好了嗎?老師把大家寫的記錄了下來:

(1)橫著看:每排7塊,有5排。

7+7+7+7+7=35(塊)

(2)橫著看:每排7塊,有5排。

7×5=35(塊)或 5×7=35(塊)

(3)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

5+5+5+5+5+5+5=35(塊)

(4)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

5×7=35(塊)或 7×5=35(塊)

師:觀察這四組算式,你想說些什么?

(對,第一組算式和第二組算式都是橫著觀察積木的,都是求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點是,第一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了5個7相加的和,第二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了5個7相加的和。

第三組算式和第四組算式都是豎著觀察積木的,都是求7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點是,第三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7個5相加的和,第四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7個5相加的和。

比較一下,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哪種方法比較簡便?當然是乘法了。看來,大家已經知道了乘法的優點,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一些同學還是不太習慣用乘法。希望這些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嘗試。

看著第二組算式,在這兩個乘法算式中,7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橫著看,每排有7塊積木,有這樣的5排,7就表示了每排積木的塊數,5表示了7的個數。求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用乘法7×5和5×7來表示。

看著第四組算式,在這兩個乘法算式中,5表示什么意思?7又表示什么意思?豎著看,每列有5塊積木,有這樣的7列。5就表示了每列積木的塊數,7表示了5的個數。求7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用乘法5×7或7×5來表示。)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學生暢談收獲)

板書設計:

有幾塊積木

7×5=35(塊)

5×7=35(塊)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教學資源:

例題插圖,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兔媽媽買了10個蘿卜,小兔一天吃了7個,還剩下幾個?

2、小免媽媽買了10個蘿卜,小兔上午吃了2個,下午吃了5個,還剩下幾個?

小結:剛才的題目,都是求它吃了幾個后還剩下幾個,大家都反應很快,真是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剛才這股熱情來解決一些實際。

二、互動探索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1、教師引導:圖書館里的書架上共有民間故事書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據這些信息,你準備解決什么問題呢?怎么解決呢?

對于學生的回答要進行評析。

教師引導:要解決“還剩多少本這一問題該怎么辦?

你能想一個辦法嗎?想好后試著將算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戰術交流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185-36=149(本)36+52=88(本)

149-52=97(本)185-88=97(本)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么想的?

2、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比較

重點突出每種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結: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還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還剩下多少本?

這樣從不同的方面,選擇了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但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我們在解決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這類問題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題

出示情境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解答時怎樣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結:買東西如果在一個柜組中購買的一般先算出所購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錢?這兒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共用多少錢,再算出應找回多少錢?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指名兩個板演。

集體評析。讓板演的同學說說解答時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小朋友做了哪幾種顏色的花。

做了黃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紅花呢?那么做的紅花跟黃花、紫花有什么關系?

現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紅花嗎?

獨立解題。指名口答,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綜合運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形成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策略。經歷探索減法驗算的過程,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估算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資源:

投影、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這切課繼續來學習怎樣更好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2題。

(1)請學生們看圖后,完整地口述題意。

(2)學生們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時,請說一說解題思路。

2、完成“練習五”第4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時,請說一說解題思路。

小結:在解答像剛才這兩題時,我們可以從條件出發思考,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思考。但在解答時一定要注意:只有相互聯系的條件才能求出問題。

3、完成“練習五”第9題。

(1)理解題意:女孩比左邊男孩矮15厘米,右邊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可以分別給3個人取上名字。

(2)學生們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時,說說解題思路。

4、完成“練習五”第10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5、小結。

解答像這些題目時,要先理解題意之后再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練習

1、完顧“練習五”第1題。

注意了解全班的速度和準確率,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2、說出下面各數接近幾百。

602398799101209

3、把下面算式看作幾百加幾百,再估算結果。

503+192797+296498+307

(1)學生們進行估計,老師相應板書。

提問:為什么用約等號?

(2)將3題的加號,改為減號,請學生們估計老師依次板書結果。

(3)提問:像這樣的減法,如何估計出它的結果?

(把被減數和減數分別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再進行計算。)

4、完成“練習五”第5題。

學生們獨立完成,注意“≈”的書寫格式。

5、完成“練習五”第3、6、7、8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組織交流,說說各自的想法。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8

教學內容:教材第84-85頁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并借助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數學信息,提出解決數學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信息,提問選擇信息,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

2、小兔安家的課件、掛圖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白兔嗎?好,這節課老師就帶著同學們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電腦出示小兔安家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中有什么?

生1:圖中有大樹、房子、許多小兔。

生2:圖中有12只小兔,他們正在快樂地做游戲。

生3:一共有四間房子。

通過創設小白兔安家的情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地在情景中獲取數學信息。

問題探究

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小白兔現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們能根據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整理(重點解決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小結: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下面請同學們接著想辦法,你喜歡解決哪些問題就解決哪些問題,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解決的問題最多?

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進行個別指導。

生1:有4間房子,每間住幾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間房子,每間住幾只小兔?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問題,并把算式寫下來。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體驗感悟

好,下面哪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列式的?

隨著各組學生的回答,老師整理板書如下: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下面我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

學生爭著進行回答。

各小組討論匯報:

每間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間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一是讓學生體會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二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在小白兔只數不變的前提下,每間房子住兔子只數與房子的間數中相對的。

實踐應用

同學們觀察的可真仔細,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填一填”請根據我們剛才說把這們表填完整。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小兔,3間能住下嗎?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引導學生明確,如果每間房子住5只兔子,3間可以住15只小兔,而現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我們看練一練第1題,同學們獨立做在書上,做完后組長負責檢查下,全部做對的由小組長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師巡回指導。

2、我們看第2題,請同學們把第2題做在書上,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好,下面誰愿意把你填的結果讀給大家聽?

3、電腦出示第85頁第3題:

二(1)班有36人參加體操比賽,請你們幫他們設計一下,怎樣排隊,請畫出相應的圖,并列出算式,看哪組想出的辦法最多。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一組一問一答。

學生集體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完成在書上。

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方案,并把圖畫下來,列出算式。

一題多變拓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體驗和感悟。

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畫一畫,讓學生親自感悟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反思

教師引導學生反饋,及時對討論好的小組發放小紅旗,并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補充小結。

4、請同學們打開書上85頁,看第四題,誰得第一。小組之間展開比賽。

5、電腦出示第85頁的第5題,誰來說說圖的意思。

請同學們完成在書上,然后教師訂正。

教師小結。

學生說圖意

板書設計: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間)

12÷3=4(只)12÷4=3(間)

12÷4=3(只)12÷3=4(間)

12÷6=2(只)12÷2=6(間)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9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系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里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角。

3、師:那么,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說,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說頂點,邊,邊。然后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么點一下。看老師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畫?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說,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里再添一條線,現在這里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里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嗎?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0

教學內容:教材P115、116頁練習二十四第8-14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能正確地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邊形的周長。

2、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比較復雜的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片2張、鐵絲1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練習本單元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更加明確什么是周長,會更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概念練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練習二十四第8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有幾條邊?(板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各個圖形中每邊的長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個角。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個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點嗎?

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斷(出示圖形)

哪幾個是正方形,哪幾個是長方形?

2、周長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2)練習二十四第9題。

你能看出第9題里三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嗎?

學生口答,說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長計算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10題。

(1)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取整厘米數。

周長是怎么算的?

(2)先讓學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長應該怎么算?

2、做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做第1題。

(讀題)邊長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2)做第2題。

(讀題)長和寬各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3、練習二十四第14題

(1)讀題

(2)提問:20厘米其實是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組討論圍法。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1

知識與技能:

1、認真觀察圖畫,說出圖意,提出相關的乘法問題,并應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繼續學習、體會從上面、側面、正面看到的簡單物體的不同形狀,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狀。

過程與方法:

1、認真觀察圖畫,能夠提出相關的問題

2、讓學生提出生活實際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3、培養小組合作意識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國慶節期間,你們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讓幾個同學說一說)

師:國慶節,不僅我們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現在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日廣場)

二、探索學習

(一)廣場上

1、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并體會祖國的美好)

2、師: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那你能根據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3、學生獨立觀察畫面,思考,把自己的問題在小組里說給其他同學聽。

4、集體交流。

各小組同學派代表,將本小組問題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學或某個小組同學回答。

(先讓學生把自己的問題在小組里說給其他同學聽,讓學生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用學生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驗證,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思維會更有深度。并使學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計算“相同加數的和”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

(二)瞻仰烈士紀念碑。

1、師:同學們,在節日中,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上隊禮,他們會對烈士說什么呢?

(指名學生說)

2、師: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烈士,更不能辜負烈士的熱血,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美!

(及時利用教材提供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對他們進行學習興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養,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

3、連一連。師:請問下面三幅圖(課本31頁)各是誰看到的?連一連,說一說每一幅圖是從紀念碑哪個面看到的。

(觀察圖畫,發揮想像力,獨立思考,動手連)

4、全班交流

三、實踐與應用

師:今天走進節日廣場,感受到祖國的欣欣向榮,還發現了許多數學知識,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乘法問題?

(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盡可能以學生樂于接觸的、有數學價值的內容作為數學學習的題材,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有趣,而且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

四、總結,下課。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2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教學100以內的基本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這些口算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基礎,一定要加以重視。結合口算,教材還安排了用數學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的問題)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標準》P13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材說明

與義務教材相比,本單元在教學內容上做了一定的調整,調整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編排。

●義務教材(加、減法穿插編排):不進位加――不退位減――進位加-退位減

●實驗教材(加、減法分開編排):不進位加――進位加――不退位減-退位減

本單元分三小節編排。

四、編排特點

本單元在編排上繼續了前面數與計算中的一些特點,同時還繼承了義務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點:

1、創設情境,提出計算問題。P57、P61、P67

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樣,計算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感受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有聯系的計算對照編排。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關系,同時突出算法上的相同點。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減少計算錯誤。

3、結合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都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交流算法明確所學計算的聯系和區別,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結合計算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單元的解決問題主要是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問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P72)

這類問題在生活中比較普遍,數量關系比較特殊,教材專門安排例題進行教學。教材從同一題材引出例3、例4,分別解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對于這類問題義務教材在分析時,給出了條理比較清楚的分析思路(舉黑兔、白兔的例子)。這樣做不是不正確,但一寫在教材里,容易讓人誤會,一些老師以為這樣的思路,一定要讓學生條理清晰、完整地敘述出來,結果搞得老師、學生苦不堪言。

●現在我們教材不出那樣的分析思路,只給出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讓學生觀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直觀觀察得出;一種是直接列算式計算。

●目前以這個問題還存在不同意見,我們暫時編成這樣,希望老師們能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提出更好的建議。

五、教學建議

這一單元的口算只要求學生會進行計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2、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數萬以內的數。

3、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準備:

計數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大的數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大數——萬以內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舊知識引入新課,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又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讀數和寫數的規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計數器

這個數表示的是多少?說一說你的想法。(出示計數器:撥數9999)。

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再添上1個珠子是多少?

教師總結: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個珠子就是一萬。

2、數一數

(1)出示問題: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學生討論并匯報。

3、認識“一萬”

課件出示:出示正方體圖。出示10個正方體,指名回答,一個正方體是多少?(一千)。 十個呢?

小組數一數,并匯報: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萬。

總結:10個一千是一萬。(師板書)

(設計意圖:對學生剛學習的一個大正方體中有1000個小正方體的知識進行鞏固,既引導了學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數的方法,又讓學生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的結論。)

4、課件出示問題:你能從九千八百八十七數到一萬嗎?大家一起數一數。

還可以怎么數?學生討論并匯報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小組里數一數,看誰數的又對又快。學生小組內數數,師巡視了解情況。

5、課件出示問題: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

學生討論并匯報。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從計數器上撥數,從“八千九百”到“一萬”

2、第23頁練一練第二、三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

(設計意圖:最后的總結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梳理,回顧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方法。)

五、課后作業

練一練第四題

板書設計:

數一數(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個就是一萬

10個一千是一萬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4

《長度單位》拉開了二年級數學教學的序幕,本單元內容要求學時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長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學時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運用知識,我們呈現的材料、組織的學習活動就應該具有現實行、情景性。

《長度單位》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的一個概念性的認知內容。對于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的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會感到一定困難。因此,解決困難很大程度上在我們教學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聯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實踐中去感知、體會,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

學了《長度單位》,很多孩子都覺得很有趣,很好玩。確實,這幾節課看起來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幣、圖釘、回形針量課本、鉛筆盒,用尺量自己身體上的數據,比如步長、一庹長度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長度、寬度,還有大量的估測、觀察等活動,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亦樂乎!

如:用三角板量數學書的寬、用回形針量鉛筆的長、用硬幣量數學書的寬、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長、用鉛筆測量書桌的&39;寬和椅子的高等。讓學生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引出用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為統一的單位長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量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認識、厘米和米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進率教學。這樣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密切聯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實踐中去感知、體會,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概念,體現了課標的新理念。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5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6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數據收集整理

第1課時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39;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7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例2、練習一2、3、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看、說、讀、想、算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用了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

學生說,老師板貼:看、說、讀、想、算。這節課我們繼續用這些方法來解決問題。

2、課件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

師:看,這是面包房,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指導學生再觀察畫面,你從圖中知道什么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

[設計意圖]:首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中蘊含的信息,從中找出與數學有關的信息,初步感受數學信息之間的一些聯系,從中發現一些數學問題。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54—22=32,32—8=24(個)

方法三、8+22=30(個)或22+8=30(個)54—30=24(個)(讓學生說說每一步計算的理由)

5、比較三種方法的異同。明確三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1)54-8-22=24(個)或54-22-8=24(個)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組里討論、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小括號”:如果想改變運算順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號。小括號的作用可大了,可以改變運算順序,小朋友們只要看見它,就要先算它里面的算式。把(2)中的算式“54-8+22”變成“54-(8+22)”,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

8、指導學生讀:54-(8+22)讀作:54減8與22的和

9、小結。(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先算括號里面的數)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后明確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之后,需要用一定的運算進行表達并計算出結果,最終自主解決問題,并明確小括號的作用。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6頁練習一的第2題。

(1)指導觀察并說一說:3個組一共收集了94個易拉罐,其中第一組收集了34個易拉罐,第二組收集了29個易拉罐。那第三小組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分析題目,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讀一讀,說一說關鍵詞。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計算:94—34=60(個)60—29=31(個)

或34+29=63(個)94—63=31(個)

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要他們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列好后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用喜歡的方法計算,能用小括號就更好啦)

94—34—29=31(個)或94—(34+29)=31(個)

2、教科書第7頁練習一的第3題。

羊圈里原來有58只羊。第一次跑走了6只,第二次跑走了7只,現在羊圈里面有幾只?

讓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用喜歡的方法計算,最好能用上小括號,并匯報。

58—6—7=45(只)或58—(6+7)=45(只)

3、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24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答,用上小括號)

(1)學生讀題,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學生獨立做題,老師巡視。(要求運用小括號進行計算)

(3)學生匯報。87—24—26=37(臺)或87—(24+26)=37(臺)

4、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指導觀察,明確條件和問題,指導讀一讀,找出關鍵詞,然后思考并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明確小括號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有小括號的一定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數,并學會運用小括號。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教案2024年篇18

單元教材分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的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本冊教材新增的內容之一,教材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簡單的排列——最簡單的推理——簡單的推理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數學廣角(一)

教學內容:

課本P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實物、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數學活動課,你們喜歡嗎?

出示課題:數學活動

2、我們先來做一個拼圖游戲: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張圖,請你任選兩張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說一說。

3、交流反饋。用不同的圖可以拼出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老師給你數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數呢?

二、動手操作,探索規律

1、用1和2兩張卡片擺數。

(1)自己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誰最愛動腦筋,誰的小手最巧。

(2)獨立動手擺,然后在班內說一說自己用這兩張卡片擺了那些數。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張卡片擺數。

教師激勵學生動腦擺一擺:從數字卡片中任選兩張卡片,你能組成什么數?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拿出卡片,自己動手擺一擺。

引導學動腦,找規律去擺,我們比一比誰擺的數朵而不重復。

3、學生擺完后,小組交流,組長把成員擺的數記下來,并總結擺數的方法。

4、小組匯報。師生總結,指明學生說一說。

三、小組合作,鞏固發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戲。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

(2)小組匯報,三人到臺上有規律的握手,得出結論。(3次)

2、師:我這由三本練習本賣5角錢可以怎樣付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人民幣,動手試一試。誰想來賣?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到臺上來賣。

板書學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圖:請看這里有幾種搭配方式?試一試。

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玩的有趣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激趣導入,讓學生在游戲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找到啟示。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活動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707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POS机办理_个人pos机免费领取-银联pos机申请首页 | 山西3A认证|太原AAA信用认证|投标AAA信用证书-山西AAA企业信用评级网 | 光泽度计_测量显微镜_苏州压力仪_苏州扭力板手维修-苏州日升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闸阀_球阀_蝶阀_止回阀_调节阀_截止阀-可拉伐阀门(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电子秤厂家,电子秤厂家价格,上海吊秤厂家,吊秤供应价格-上海佳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定制工厂订制厂家-凯夫拉凯芙拉碳纤维手机壳套-碳纤维雪茄盒外壳套-深圳市润大世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巨野月嫂-家政公司-巨野县红墙安康母婴护理中心 | 步进_伺服_行星减速机,微型直流电机,大功率直流电机-淄博冠意传动机械 | 螺杆泵_中成泵业|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sus630/303cu不锈钢棒,440C/430F/17-4ph不锈钢研磨棒-江苏德镍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公司-千百顺代理记账公司 | 安全,主动,被动,柔性,山体滑坡,sns,钢丝绳,边坡,防护网,护栏网,围栏,栏杆,栅栏,厂家 - 护栏网防护网生产厂家 | 岸电电源-60HZ变频电源-大功率变频电源-济南诚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皮带式输送机械|链板式输送机|不锈钢输送机|网带输送机械设备——青岛鸿儒机械有限公司 | SMC-ASCO-CKD气缸-FESTO-MAC电磁阀-上海天筹自动化设备官网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西门子气候补偿器,锅炉气候补偿器-陕西沃信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桑茶-七彩贝壳桑叶茶 长寿茶 | IIS7站长之家-站长工具-爱网站请使用IIS7站长综合查询工具,中国站长【WWW.IIS7.COM】 | 橡胶粉碎机_橡胶磨粉机_轮胎粉碎机_轮胎磨粉机-河南鼎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双段式高压鼓风机-雕刻机用真空泵-绍兴天晨机械有限公司 | 双相钢_双相不锈钢_双相钢圆钢棒_双相不锈钢报价「海新双相钢」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_dxa骨密度仪_双能x线骨密度仪_品牌厂家【品源医疗】 | 飞飞影视_热门电影在线观看_影视大全| PE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_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槽定制厂家-岩康塑业 | 盘装氧量分析仪-防爆壁挂氧化锆分析仪-安徽吉帆仪表有限公司 | 运动木地板_体育木地板_篮球馆木地板_舞台木地板-实木运动地板厂家 |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昆明挖掘机修理厂_挖掘机翻新再制造-昆明聚力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知名电动蝶阀,电动球阀,气动蝶阀,气动球阀生产厂家|价格透明-【固菲阀门官网】 | 北京易通慧公司从事北京网站优化,北京网络推广、网站建设一站式服务商-北京网站优化公司 | 一级建造师培训_一建培训机构_中建云筑建造师培训网校 | 无线遥控更衣吊篮_IC卡更衣吊篮_电动更衣吊篮配件_煤矿更衣吊篮-力得电子 | 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商-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非标自动化定制-电气控制柜成套-NIDEC CT变频器-威肯自动化控制 | 私人别墅家庭影院系统_家庭影院音响_家庭影院装修设计公司-邦牛影音 | 收录网| 塑料检查井_双扣聚氯乙烯增强管_双壁波纹管-河南中盈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深圳办公室装修,办公楼/写字楼装修设计,一级资质 - ADD写艺 | 企业微信scrm管理系统_客户关系管理平台_私域流量运营工具_CRM、ERP、OA软件-腾辉网络 | 锤式粉碎机,医药粉碎机,锥式粉碎机-无锡市迪麦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