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編寫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如何寫出優秀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強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關分數的知識。

2.能力目標: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折紙游戲

A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B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C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二、鞏固新知

1.P67/1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說說錯的理由(沒有平均分)。

(2)你是怎么想的?

(3)說說錯的理由。正確的應該怎樣寫?

小結:只有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的時候,才能用分數表示。還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多少。

2.P67/2說說3/8、2/5、4/5分別表示什么?按所給分數涂色,在組內交流。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P67/3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你是怎么想的?(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2)對部分學生容易寫錯的2/5進行糾錯。

(3)學生匯報,這幅圖你是怎么看的?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常見的回答是:

生1:有21個長方形,其中紅色的有9個,就是9/21。

生2:把3個長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紅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就是9/21。

4.P67/4

(1)你是怎么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朵)學生圈。

(2)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三、拓展練習

折一折,涂一涂,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

1.長方形的3/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等邊三角形的1/3學生介紹方法。

3.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一張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幾分之幾。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對于“分數”這個知識,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2

一、 教學目標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 80×5=(注意0的個數) 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現的規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發現規律:通過觀察,大家發現了很有趣的數學算式,你能在方塊里填上合適的數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3

一、說教材

這節是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這部分三步式題是在學生學過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三步式題以及帶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基礎上教學的。例1著重說明乘除法連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這與已學過的1834乘除兩步混合式題一樣,仍然是從左到右進行。在第三冊學過了帶有一個小括號的兩步式題。這里在一個算式里出現兩個小括號,要仿照第四冊學過的乘加(減)乘的運算順序,脫括號要同時進行。

二、說教法

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相結合,重點要放在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和計算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啟發式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三步式題。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回憶學習了哪些混合運算,說出他們的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8+2793+2350-30+24

183-4(440-280)3012053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訂正12053后,教師向學生說明: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混合運算,看誰能以前學過的知識,學得又對又快。然后,出示課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并提問:這道題里有手括號嗎?這道題里有哪些運算?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讓學生適當討論,教師說明并用課件出示運算的步驟,帶領學生一步步進行計算。

師把53改成53問學生該怎樣計算。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560-28070-30,讓學生說出計算順序后,再課件演示為:(560-280)(70-30)讓學生說說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師問:這道題應該怎樣算呢?應先算什么?

讓學生自己解答,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訂正。

3、練習:

課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題改為練習題來做。

4、引導學生小結:在沒有括號的式子里應先算什么?如果乘除連在一起應先算什么?在有括號的算式里應先算什么?如果有兩個括號應先算什么?

(四)、鞏固反饋,深化練習

1、我會說!

課件出示:說說下面各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

65-64238+5673

2、我會做!

課件出示:

(59+21)(968)(220-100)(152)

3、我能行!

課件出示:

在下面的算式中,適當地加上括號,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4、我會改!

課件出示:判斷.(準備)

(1)48+20__(2)320-154+40

=48+20__=320-60+40

=48+1=320-100

=49=220

()()

(五)、小結、作業

練習二十一的1-5題。

五、說板書設計

通過簡單的板書讓學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學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又對學生知識的系統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__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著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著指揮長一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著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復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么走的?(演示:鐘面上,秒針伴著“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里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說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么樣?(學生發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后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游戲嗎?提高一下難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游戲活動

師:這個游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松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著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么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說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干什么?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里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么多收獲,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為1秒干不了什么?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衛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祝賀大家今天收獲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5

1、修路隊修一條長1500米的公路,已經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2、運動場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堅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3、小麗走一步長約5分米,她從家到學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

4、蘭蘭身高134厘米,東東比蘭蘭高5厘米。東東身高是多少厘米?

5、紅領巾小學三年級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經體檢身體的有387人,沒有體檢的有多少人?

6、圖書室借出456本圖書,還剩207本,現在又還回285本,圖書室里現在有多少本?

7、紅領巾小學買來皮球380個,足球70個,課外活動時借出去423個,現在學校還剩多少個球?

8、三(2)班捐贈圖書400本后還剩273本,現在又買來125本,現在三(2)班有圖書多少本?

9、冬冬想買一輛310元的滑板車,已經攢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攢30元,再攢幾個月就夠了?

10、東方紅小學的學生為希望工程共捐贈900本書,其中故事書326本,科技書475本,其余的是連環畫。連環畫有多少本?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6

一、填空題。

1、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可能是()位數,也可能是()位數。

2、480×5的積的末尾有()個0,605×5的積的中間有()個0。

3、一個因數是104,另一個因數是7,積是()。

4、0與任何數相乘都得(),203×5×0的積是()。

5、5個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斷題。(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1×2×3×4×5×0的積比0+1+2+3+4+5的和大。 ()

2、0×9+8=17 ()

3、三位數乘一位數,積可能是四位數或三位數。 ()

4、任何數與1相乘都得1。 ()

5、0與任何數相加都得0。 ()

6、300×5的積的末尾有3個0。 ()

7、在乘法里,積一定比其中一個因數大。 ()

8、計算124×2時,十位上的2×2得4,4應寫在十位上。 ()

9、一個因數的中間有0,則積的中間也一定有0。 ()

10、一個三位數乘1,所得的積還是三位數。 ()

三、豎式計算。

238×4=630×7=617×8=

209×5=123×5=201×3=

306×7=210×5=

四、解決問題。

1、每名同學發5本練習本,三年級一班有32名同學。一共要發多少本練習本?

2、一叢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蟲,一只七星瓢蟲每天吃103只蚜蟲,6只七星瓢蟲一天能吃完這些蚜蟲嗎?

3、小寧每分鐘能打字192個,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鐘能打完嗎?

4、張村計劃挖一條水溝,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學組織330名學生去春游,租了6輛汽車,已知每輛車上能坐56人,租6輛汽車夠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7

火柴棒的游戲

火柴棒可以擺出許多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等,也可以擺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過移動火柴棒,它們之間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轉化。下面,我們用火柴棒來做一些有趣的游戲。

例1用火柴棒擺出一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一個五邊形、一個六邊形。

例2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擺出一個三角形,如圖.

(1)再加兩根火柴棒,擺出兩個三角形;

(2)再加兩根,擺出三個三角形來;

(3)再加兩根,擺出五個三角形來.

解(1)(2)(3)

例3把兩根火柴棒添在那里,可以擺出5個正方形?

例4請給下面的'每個數字只添上1根火柴棒,使它們變成一個新的數字。

例5請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例6拿走1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例7你能只移動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嗎?

三.達標測試

1、看圖填數。

()個三角形,()根火柴

2、請你添加上三根火柴,使下面的正方形變成3個。你知道共用的火柴是哪幾根嗎?

3、如圖,9根火柴棒已擺成了5個三角形。

(1)拿掉哪三根,可以變成一個三角形?

(2)拿掉哪兩根,就可以變成兩個三角形?

(3)拿掉哪一根,就可以變成3個三角形?

4、移動下面每個數字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它們變成一個新的數字。

5、請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6、在下面的算式中拿掉一根火柴后,使等式成立。

四.家庭作業

1、下圖是用12根火柴擺成的"田"字,能不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它變成兩個正方形?

2、你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8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2、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4、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5、分數加減法

①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和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先用這個數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數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幾份是多少)。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1~54頁主題圖、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木條制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不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學交警指揮交通車時的各種動作姿勢。

2.指名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剛才所觀察交警的手與手、手與身軀構成的角。

3.指名學生將角的兩邊上取兩點,再將兩點連接起來得到第三條線段,并說出是一個什么圖形?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板書:意義、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學生用小棒任意擺出一個三角形。

教師出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圖形:

(1)(2)(3)

學生討論三個圖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為什么?

剛才大家在判斷上述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時,都注意到三條線段,圍成等這些重要條件(板書:三條段、圍成),誰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練習

(1)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判斷下列哪些圖形是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雖然三角形的形狀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誰能說說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組討論)

(2)小組指定代表說說討論的結果。

板書: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

多媒體出示三角形,讓學生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4)學生指出三角板上的邊、角、頂點。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體出示電線桿、自行車、貨柜架等實物圖,讓學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組討論后,指定學生回答)

學生操作:用木條釘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讓學生觀察,大家會發現什么?

這說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穩定性)

舉出生活中見到哪些物體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

2.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張紙對角對折,能數出幾個三角形?再對角對折,又能數出幾個三角形呢?

4.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探討了三角形的哪些問題?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意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特征: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特性:穩定性。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0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讀數和寫數(讀數時寫漢字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①一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②一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2、數的大小比較:

①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②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位上的數,如果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①列豎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②減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1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一)圍一圍。(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鑰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紙第一張表格里。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把線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里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師: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紙第二張表格里。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為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里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游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厘米,寬:6厘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學問題,并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么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生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厘米,寬大約~厘米,周長大約是30厘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么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并匯報你是怎么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剪一剪。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里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折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厘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厘米)242=12(厘米)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3+6=9(厘米)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結:大家剛才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現。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特征,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么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據,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排出的圖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學生協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2

教學內容:

認識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索、研究面積比較的多種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方格紙、硬幣、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師:游戲引入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動手實踐,感知面的概念

1、物體表面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鼓掌時兩手掌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請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師:誰來演示一下?好誰再來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在哪了?

(讓學生演示)

師:好,現在請你摸一摸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再請你摸一摸你課桌的桌面在哪了?

(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物體的表面)

師:剛剛我們摸了這么多其實摸得都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封閉圖形,理解大小

師:好,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圖形。請你用彩筆涂涂圖形的表面,男生給圖一涂色,女生給圖二涂色。現在開始!

師:誰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圖形?

(將男、女同學代表的圖形展示)

師:老師剛剛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較快,這是為什么啊?

生:因為圖形有大有小。(板書:圖形大小)

師:那物體表面呢?請你看看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生:物體表面也有大有小。

師:那如果老師把這條線去掉行嗎?你還能畫出這個圖形的面嗎?為什么?

師:也就是說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那好,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什么是面積。

(引出課題)

三、動手實踐,學會比較面積的多種方法

師:那么我們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手掌的什么?

師:現在請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右手手掌的面積比一比。誰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

生:老師手掌的面積大

師: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板書:看)

師: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積比,你還看得出來嗎?

(請兩位同學舉起手來演示)

師:你們看得出來誰的手掌面積大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桌之間想想辦法。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們是怎么比的?

(讓學生上前演示)

師:哦,他們是把手掌怎么樣?(板書:重疊)最后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

師:好,老師現在手里有兩個圖形?一個是……?一個是……?你看得出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嗎?那這樣重疊比呢?

師:那好我們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們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現在開始討論。

師:好,停!哪組同學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想到的辦法?(學生上前演示)

1、擺硬幣:你是用的什么來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幣的哪?

好,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9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10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2、拼擺法:用小正方形。

總結:通過我們同學自己的思考想出了這么多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你會不會比較面積的大小了呢?

師:那好,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道題。

四、課堂練習,深化認知

1、說一說那個圖形的面積大,那個圖形的面積小?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他們的面積都等于7個方格那么大。

我們畫的這三個圖形是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

總結:所以我們就知道面積只與面的大小有關,與形狀無關。

4、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1、觀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2、重疊法

封閉圖形3、數格子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 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 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 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 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 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 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 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 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 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 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 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 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 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4

一、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三、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臉;

7:40-8:20早鍛煉;

8:30-9:00吃早飯;

9:00-11:00看書、做作業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集體交流。

2、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從整時到整時經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煉用了多少時間呢?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煉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涂色部分表示早鍛煉的時間。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煉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煉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么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了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讓學生閱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布置作業。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課的時間。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5

教學內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1)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4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6

在()里填上時間單位。

1、一節數學課上了40()。

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

小芳跳繩20下用了15()。

課間休息10()。

2、小明吃飯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題用了2()。

爸爸每天工作約8()。

王艷跑50米用了10()。

3、南京乘火車去上海用了5()。

晚間新聞聯播時間大約是30()。

看一場電影用了90()。

做一次深呼吸大約7()。

4、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夏天午睡大約1()。

脈搏跳10次用了8()。

跑100米需要13()。

小惠每天晚上睡覺9()。

5、小紅下午在學校的時間是2()。

一集電視劇的播放時間是50()。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約用了5()。

6、學生一天在校時間大約是6()。

爺爺每天晨練1()。

運動會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模板篇1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簡單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是幾十幾的數),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口算除法的全過程。滲透轉化和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加深對口算除法的理解,發展數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是幾十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是幾十幾除法的算理。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練習

60÷3=360÷9=80÷4=

300÷6=2400÷6=4000÷5=

2、想一想,填一填

(1)84里有()個十,()個一。

(2)46里有()個十,()個一。

(3)62里有()個十,()個一。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來我們一起看看這道題。

1、動手操作,理解算法

(1)出示例題:

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2)讀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

生:要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題意并列式

板書:66÷3=

3、學生自己試著做一做并說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圖。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

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6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一,和起來就是22。

師用多媒體演示分一分

5、借助圖片,理解算理

出示圖片1:

60÷3=20

6÷3=2

20+2=22

小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一位數,再用個位的數去除以一位數,最后把兩部分合起來就是商。

6、口算,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96÷3=46÷2=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64÷2=84÷4=77÷7=

28÷2=69÷3=63÷3=

210÷3=350÷5=8100÷9=

420÷6=160÷2=1200÷6=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布置

作業:第13頁練習三,第5題;

第14頁練習三,第7題、第9題、

第10題

692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引领中高档酒店加盟_含舍·美素酒店品牌官网 | 传动滚筒_厂家-淄博海恒机械制造厂 | 真空吸污车_高压清洗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 北京晚会活动策划|北京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北京演播厅出租租赁-北京龙视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房在线-免费房产管理系统软件-二手房中介房屋房源管理系统软件 | 能耗监测系统-节能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三水智能化 | 台式核磁共振仪,玻璃软化点测定仪,旋转高温粘度计,测温锥和测温块-上海麟文仪器 | 丁基胶边来料加工,医用活塞边角料加工,异戊二烯橡胶边来料加工-河北盛唐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安徽千住锡膏_安徽阿尔法锡膏锡条_安徽唯特偶锡膏_卡夫特胶水-芜湖荣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蒜肠网-动漫,二次元,COSPLAY,漫展以及收藏型模型,手办,玩具的新媒体.(原变形金刚变迷TF圈) | 安徽合肥格力空调专卖店_格力中央空调_格力空调总经销公司代理-皖格制冷设备 | 彩信群发_群发彩信软件_视频短信营销平台-达信通 | 混合气体腐蚀试验箱_盐雾/硫化氢/气体腐蚀试验箱厂家-北京中科博达 |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官网)│深圳眼科医院│医保定点│香港希玛林顺潮眼科中心连锁品牌 | 厚壁钢管-厚壁无缝钢管-小口径厚壁钢管-大口径厚壁钢管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紫外分光度计-分光光度仪-屹谱仪器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无锡不干胶标签,卷筒标签,无锡瑞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医疗仪器模块 健康一体机 多参数监护仪 智慧医疗仪器方案定制 血氧监护 心电监护 -朗锐慧康 | 网站seo优化_seo云优化_搜索引擎seo_启新网络服务中心 | 网优资讯-为循环资源、大宗商品、工业服务提供资讯与行情分析的数据服务平台 | 二手电脑回收_二手打印机回收_二手复印机回_硒鼓墨盒回收-广州益美二手电脑回收公司 | 济南展厅设计施工_数字化展厅策划设计施工公司_山东锐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淋巴细胞分离液_口腔医疗器材-精欣华医疗器械(无锡)有限公司 | 一氧化氮泄露报警器,二甲苯浓度超标报警器-郑州汇瑞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成都茶楼装修公司 - 会所设计/KTV装修 - 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拉力测试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价格|万能试验机厂家|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培训中心-翰香原香酥板栗饼加盟店总部-正宗板栗酥饼技术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电缆接头_防水接头_电缆防水接头 - 乐清市新豪电气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首页,做网站选【优站网】,专注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推广,天津网站建设,天津网站推广,小程序,手机APP的开发。 | 膏方加工_丸剂贴牌_膏滋代加工_湖北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浴室柜-浴室镜厂家-YINAISI · 意大利设计师品牌 | 咿耐斯 |-浙江台州市丰源卫浴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湖南印刷厂|长沙印刷公司|画册印刷|挂历印刷|台历印刷|杂志印刷-乐成印刷 | 通风气楼_通风天窗_屋顶风机-山东美创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 热缩管切管机-超声波切带机-织带切带机-无纺布切布机-深圳市宸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维修、中央空调保养、螺杆压缩机维修-苏州东菱空调 | 中央空调维修、中央空调保养、螺杆压缩机维修-苏州东菱空调 | 低压载波电能表-单相导轨式电能表-华邦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扒渣机厂家_扒渣机价格_矿用扒渣机_铣挖机_撬毛台车_襄阳永力通扒渣机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