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好的教案應該有合理的板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展示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什么才算好的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2. 能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的方法;掌握求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教學難點:

兩個三位數的最小差

教學準備:

數卡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 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用數卡①②③造三位數,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2. 學生造三位數。

3. 交流反饋

師:造三位數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是幾?最小數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數方法

觀察與思考

師:例1,用數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學生口答)

操作與感悟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小小的比賽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卡造出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做后核對)

(2)獨立造出2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4)歸納評價。

〖造三位數學生有經驗,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的差,因此教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

(二)計算差和最小差。

例2,從數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求兩數的差。

1.計算的差

(1)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差?

(2)獨立嘗試,交流反饋。

板書:987-123= 864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三位數就能得到的差。

〖通過嘗試計算,交流反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計算最小的差

小組合作

a、怎樣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尋找方法)

b、可以找出幾組數,進行嘗試計算。

c、議一議,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體交流:說說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312-298=14   412-398=14   512-498=14   612-598=14   712-698=14   812-792=14

(3)觀察每一個算式有什么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律?

(4)演示數射線。

(5)師生歸納

①這兩個數必須有6個不同的數字組成。

②這兩個數在數射線上必須盡可能接近,以產生盡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教師盡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尋找方法,但教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借助數射線幫助學生尋找、分析數與數之間的規律,以便靈活運用知識。〗

(三)差是451。

1.學生獨立用數卡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樣找到被減數和減數的?

板書:968-517=451,876-425=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找到減數,然后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內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數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最小差。

(3)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175。

3.在計算中有沒有碰到問題?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計算的能力,并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兩個方面齊頭并進。〗

四、體驗收獲,激烈評價。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橫向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

這種統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計數據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計數據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厘米和1千克)。當出現這種情形時,會出現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小(如第一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統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踐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條件推算日期。

教學難點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復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強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關分數的知識。

2.能力目標: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折紙游戲

A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B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C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是()米。

二、鞏固新知

1.P67/1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說說錯的理由(沒有平均分)。

(2)你是怎么想的?

(3)說說錯的理由。正確的應該怎樣寫?

小結:只有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的時候,才能用分數表示。還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多少。

2.P67/2說說3/8、2/5、4/5分別表示什么?按所給分數涂色,在組內交流。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P67/3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你是怎么想的?(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2)對部分學生容易寫錯的2/5進行糾錯。

(3)學生匯報,這幅圖你是怎么看的?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常見的回答是:

生1:有21個長方形,其中紅色的有9個,就是9/21。

生2:把3個長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紅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就是9/21。

4.P67/4

(1)你是怎么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朵)學生圈。

(2)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三、拓展練習

折一折,涂一涂,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

1.長方形的3/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等邊三角形的1/3學生介紹方法。

3.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一張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幾分之幾。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對于“分數”這個知識,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六冊第242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圖片,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將簡單圖形平移。2、在探索物體或圖形的運動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3、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世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將一個圖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進行平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課件,演示火車、電梯、纜車、風扇、旋轉木馬、鐘擺擺動的動畫。

師:這幾種物體的運動方式相同嗎?它們分別是怎樣運動的?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分類嗎?先在小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要這么分?

學生說分類的方法

師:像上面這三種(火車、電梯、纜車)都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而像(風扇、旋轉木馬、鐘擺)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

平移和旋轉是物體的兩種不同運動方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是很多的,你還見到過那些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學生舉例說明。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移和旋轉。

二、新知探索

1、觀察討論,感知平移的距離。

師:出示小兔搬家圖,看這三只小兔正忙著搬家呢,出示簡化的格子圖,瞧,小房子的運動方式是什么?(平移)向哪個方向平移的?(右邊)

小兔子們覺得累了就停下來休息。(出示3段錄音)

第一只小兔說:你們看,我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說:不對,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們的房子向右平移了7格。

師:你們同意哪種說法?在小組里說說。

學生匯報各自的想法。(結合畫面指一指,動態演示平移的過程。)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師:請同學們拿出練習紙(例圖),在左邊的圖上找到一個你最喜歡的點,再到右邊的圖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數一數,說說它向右平移了幾個。

師:你選的是哪個點?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幾格?

指名學生回答

師:還有誰和他選的不一樣?你們找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都是7格嗎?

我們再來看看,小房子到底向右平移了幾格?(小房子整體動態演示)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并板書。

3、師:把書翻到第24頁,看看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請仔細觀察后完成書上的填空然后相互交流。

4、師:觀察三組圖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學生發表意見。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都是不變的。

5、看圖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三、鞏固練習

1、做書上25頁的試一試。

你能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嗎?

(1)先在小組里交流你打算怎樣畫,再畫一畫。

(2)相互交流方法。可能是:

a)先把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角形中另外兩點與這點的關系,畫出三角形。

b)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個點連起來。

(3)小結: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實際他們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先吧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向右平移6格,然后再把三個點連起來。

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還應該畫上箭頭。

(4)那么大家畫的對不對呢,你認為可以怎樣檢驗?

a)看看方向對不對。

b)找兩個對應點,數數它們中間的格子數對不對。

c)看看圖形的大小、形狀有沒有改變。

d)同桌互相檢驗,對的握手祝賀對方。

2、談話:請大家獨立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組織反饋。

3、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然后同桌檢驗。

四、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樂聲中多媒體演示將一個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變成一組美麗的圖案。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課我

們繼續來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7

1、有香榧137千克,每盒2千克,裝這些香榧,用70只盒子,夠嗎?

2、金龍公司有808千克食用油,每瓶裝2千克,可以裝多少瓶?如果把這些油每4瓶裝1箱,可以裝多少箱?

3、萬山紅襯衫廠有560件襯衣。如果每箱裝8件,需裝多少箱?如果每箱裝4件,需裝多少箱?

4、3位老師帶著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票價:成人10元,學生5元,團體(10人以上)6元,怎么樣買票合算?

5、《小獼猴畫刊》4元1本,《童話故事》48元1本,《少年百科》98元1本。用10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6、楊叔叔4天賣了8箱冰棍,每箱30根,每根3元。楊叔叔4天賣了多少錢?

楊叔叔平均每天賣多少根冰棍?

7、制作每只蝴蝶標本需10分鐘,張老師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標本,每盒蝴蝶標本有5只。

(1)張老師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標本多少只?

(2)張老師在這6天中制作標本花了多少時間?

8、我們一年級有62人,我們二年級有77人,兩個年級一共租了7輛面包車。平均每輛車大約坐學生多少人?

9、糧油加工廠要把100千克的油裝桶,已知每只桶最多可裝6千克。那么至少要準備多少只桶?

10、找規律填數。

(1)160、80、40、20、()

(2)80、40、120、60、180、90、()

(3)243、81、27、9、()

(4)2、5、11、23、47()

(5)8、24、12、36、18、()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對“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知識加以鞏固,提高計算和估算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克千克和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各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進行各單位之間的簡單計算和估算。

二、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相互交流

1、談話引導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數學中我們已經學了幾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單位。你們知道有哪些單位嗎?

如:表示時間的單位有哪些?還有表示什么的單位?

2、小組討論

由小組長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展示

并評出哪一組記錄的最完整。

(二)加深體驗,建立觀念

1、數一數

出示時間單位時、分、秒。討論:怎樣才能感受和記憶這些時間單位?

讓學生從鐘面的認識,1時、1分、1秒內所干的事情,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等方面復習時間知識。

2、比一比

出示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長度單位?

讓學生通過用手比劃,以及用語言描述,全面復習所學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把前后知識聯系起來,使知識系統化。

3、估一估

出示質量單位:克、千克和噸

小組討論:怎樣感受和記憶這些質量單位?

讓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復習所學的質量單位及其進率。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1、算一算

出示課本第122頁的第9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獨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結合課本第10頁的第4題,讓學生根據路程的遠近,猜一猜他們是步行、乘車還是乘飛機?

3、 估一估

通過第125的第8題,使學生掌握千克與噸之間的計算與估算。

(四)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第122頁的第10題,集體核對。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你掌握的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回顧本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系統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2、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總結算法。

下面各題你會選擇合適的算法嗎?

(1)小軍每分鐘大約走65米,他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8分鐘。他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2)每套課桌椅坐2個人沒學校新買來200套課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個人?

(3)陽光小學每個年級都有136人,全校6個年級共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小組內同學討論,然后集體交流。交流時說出各題選擇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第(1)題應選擇估算。因為不需要求出準確結果,從題目可以看出問題是求大約多遠,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結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題應選擇口算,因為題目中的多位數是整百數,口算比較方便,

200×2=400;

第(3)題應選擇筆算,因為題目要求求出精確的結果,口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就要進行筆算。

二、練一練。

1、口算下面各題。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數中0前面的數和一位數相乘,再看多位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估算下面各題。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用這個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去乘一位數,就得出了估算的結果)

3、筆算下面各題。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說一說筆算的方法。

(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中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它的前一位進幾)

三、課堂作業。

學校組織同學們去華山旅游,成人票每張125元,兒童票每張60元,有2位老師,9名學生,買票一共要用多少錢?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0

教學內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乘法

1、繼續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的末尾與乘數個位數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1

一、直接寫出得數。

12+45=63-28=15+40=28+41=

800+500=90-36=52-19=500+700=

6000-4000=1500-800=

二、填一填。

1、4個百和8個十合起來是(),25個十是()。

2、果園里有梨樹262棵,桃樹304棵,梨樹和桃樹一共大約()棵,梨樹比桃樹大約少()棵。

3、三年級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級一共有學生()人。

4、媽媽繳電費用去52元,繳水費用去86元,繳水費比繳電費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賣出420千克西瓜,這個星期賣出370千克西瓜,這兩個星期一共賣出()千克西瓜。

三、連一連。

430+400910-680

520-290270+560

300+290970-150

1000-180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250-150○200

380+280○720530―210○290

1000-600○300620+270○670+220

五、列豎式計算。

250-120=540+180=

640-250=630+250=

720-170=420+370=

930-550=420+380=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可以分鐘面時間、經過時間兩個方面,從而正確把握有關時間計算的概念。

2、正確計算一天之內的經過時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

(一)認識兩種時間概念:

1、我們學習了兩種記時法,老師這兒有一句關于時間的話,來看一下:媽媽上午8時,上班一天工作8小時。(板書:8時、8小時)

(1)讀一讀,問: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請你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要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加以規范:

8時:它表示上午的一個時刻,那時我們正在上課,它還可以寫成8:00;

8小時:它指的是一段時間。

出示鐘面(畫一畫)……

指出:8時,是表示的某一時刻,用“時”來說,它是一個鐘面時間。(板書:鐘面時間—時)

而8小時,是從8:00開始數8個小時,到下午4時下班,這一段時間里經過了8個小時,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時刻。)(板書:經過時間—小時)

(3)指板書說:時,一般是指鐘面上的幾時,它表示的是鐘面時間;小時,它一般表示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它是一個經過時間。(用點●和箭頭在鐘面旁加以區分)

2、判斷,仔細聽老師說的話,想:這是鐘面時間還是經過時間?

老師晚上10時睡覺;老師晚上睡10小時。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通過一些鐘面時間來簡單地算經過時間。

(二)教學經過時間的計算

1、出示:老師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時下班,上午要上班幾小時?

(1)出示題目: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時是什么時間?問題求上午要上班幾小時是什么時間?

(2)學生計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較好?(實物投影反饋)

板書:11-7=4(小時)

11:00-7:00=4(小時)

討論:4的單位是時?還是小時?可以寫成4:00嗎,為什么?

(4)結:像這樣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幾時減前面的幾時。

2、王師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飯,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時間?

(1)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說說怎樣計算:要求的是什么時間?(經過時間)還能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嗎?你是怎么減的?

教師借助0—24小時圖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不同方法。

7:30——10:303小時,再加30分鐘,是3小時30分

7:30——11:304小時,再減30分,是3小時30分

教師重點介紹橫式書寫方法,先減分再減時,分不夠減想時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時30分

3、練一練:同學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4:25放學,同學們下午在校有多長時間?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示圖,補充銀行營業時間:上午8:30——下午5:00

(1)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

說說所標內容是什么意思?嘗試練習

(2)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的?

(3)比較得出結果

師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若兩個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若兩個時間,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時間先化成24時記時法,再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要求經過時間只要怎樣計算?該注意什么?(單位;下午時間轉化成24時記時法;退1作60來計算)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3

教學內容:P26頁例題及“試一試”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 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 24×12 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4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一)圍一圍。(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鑰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紙第一張表格里。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把線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里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師: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紙第二張表格里。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為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里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游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厘米,寬:6厘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學問題,并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么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生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厘米,寬大約~厘米,周長大約是30厘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么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并匯報你是怎么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剪一剪。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里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折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厘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厘米)242=12(厘米)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3+6=9(厘米)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結:大家剛才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現。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特征,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么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據,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排出的圖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學生協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5

一、快樂ABC。

1、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

A、5克

B、5千克

C、5噸

2、操場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還差()米是1000米。

A、200

B、600

C、800

3、體育課上,小華跑了100米用了()

A、1小時

B、17秒

C、10分鐘

二、計算。

1、68厘米-9厘米=()厘米

8千米2=()千米

35秒+17秒=()秒

2厘米-12毫米=()毫米

5噸500千克-500千克=()噸

2、列豎式計算并驗算。

658+276700-537604-197438+562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6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

2、會解決有余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95里面有( )個十( )個一。

84里面有( )個十( )個一。

73里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系)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么?以及聯系與區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7

《統計》

知識要點: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及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完成的統計圖上一定要標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應用題)。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簡單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如書P45第2題。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如書P39。

4.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給出一組數據會求它們的平均數。如:3個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記平均數的格式,總數量除以總份數:(++……+)÷并脫式計算p42。會檢查平均數的對錯,平均數一定介于數與最小數之間。

5.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如:書45頁第4題。會求哪種餅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種餅干銷售量越來越大的原因。

6.給出平均數和幾個數據,求另一個數據。如:小明三科成績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語83分,數學80分,求語文多少分。

7.與時間、速度等知識點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形成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2、用面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課件)、學具袋〔內裝小三角形(直角、銳角、鈍角)、小長方形、小正方形、圓形、行四邊形各四個〕長方形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玩個數學游戲吧!(投影出示P54圖)

1、師講明游戲規則

①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圖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畫圖形的邊框。

③相同時間內完成多種畫法者為勝。

2、學生獨自活動、小組交流推選作品。

3、實物投影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4、從這個游戲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面積與周長的含義不同;面積相等,周長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單元中,你還學會了面積的哪些知識?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并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總結。

2、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面積

單位及進率

應用

計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會用到這些知識?

三、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P55實踐活動的情境圖。(小明家廚房裝飾,如何選用地磚)。

從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能幫助小明解決問題嗎?動動腦,動動手,看誰是數學小能手。

(1)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發表各自的意見。

課件出示解題過程。

四、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用兩個邊長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一個衛生間用長方形地磚鋪地,每行鋪15塊,鋪了10行。這個衛生間一共鋪了多少塊地磚?

如果每塊地磚長3分米,寬2分米這個衛生間的面積有多大?

五、思維訓練

P55畫一畫的(1)題。

(1)讓學生先動手在課本上畫一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親身體驗。

(2)問:你們得出了什么結論?

(三角形和長方形能鋪滿長方形)

(3)討論: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鋪滿長方形?

還有哪些圖形能鋪滿長方形?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動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設計一種圖案使它鋪滿這個長方形嗎?

課下動手畫,小組內選出作品貼在“數學一角”。大家評出咱班的小設計師,好嗎?

六、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何感受?

691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铣刨料沥青破碎机-沥青再生料设备-RAP热再生混合料破碎筛分设备 -江苏锡宝重工 | 集装箱展厅-住人集装箱住宿|建筑|房屋|集装箱售楼处-山东锐嘉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裹包机|裹膜机|缠膜机|绕膜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柴油机_柴油发电机_厂家_品牌-江苏卡得城仕发动机有限公司 | 日本SMC气缸接头-速度控制阀-日本三菱伺服电机-苏州禾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乐泰胶水_loctite_乐泰胶_汉高乐泰授权(中国)总代理-鑫华良供应链 | 加盟店-品牌招商加盟-创业项目商机平台 | 小型数控车床-数控车床厂家-双头数控车床 | 六维力传感器_六分量力传感器_模腔压力传感器-南京数智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罗氏牛血清白蛋白,罗氏己糖激酶-上海嵘崴达实业有限公司 | 郑州巴特熔体泵有限公司专业的熔体泵,熔体齿轮泵与换网器生产厂家 | 冰晶石|碱性嫩黄闪蒸干燥机-有机垃圾烘干设备-草酸钙盘式干燥机-常州市宝康干燥 | 天坛家具官网| 丙烷/液氧/液氮气化器,丙烷/液氧/液氮汽化器-无锡舍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西安展台设计搭建_西安活动策划公司_西安会议会场布置_西安展厅设计西安旭阳展览展示 | 升降炉_真空气氛炉_管式电阻炉厂家-山东中辰电炉有限公司 | 橡胶粉碎机_橡胶磨粉机_轮胎粉碎机_轮胎磨粉机-河南鼎聚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液压压力机,液压折弯机,液压剪板机,模锻液压机-鲁南新力机床有限公司 | 粒米特测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测功机_减速机测试台_电机测试台 | 存包柜厂家_电子存包柜_超市存包柜_超市电子存包柜_自动存包柜-洛阳中星 | 洁净棚-洁净工作棚-无菌室-净化工程公司_北京卫护科技有限公司 | 微妙网,专业的动画师、特效师、CG模型设计师网站! - wmiao.com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代理记账_免费注册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_资质代办-【乐财汇】 | 「钾冰晶石」氟铝酸钾_冰晶石_氟铝酸钠「价格用途」-亚铝氟化物厂家 | 无线遥控更衣吊篮_IC卡更衣吊篮_电动更衣吊篮配件_煤矿更衣吊篮-力得电子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高柔性拖链电缆-聚氨酯卷筒电缆-柔性屏蔽电缆厂家-玖泰电缆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_生活污水处理设备_全自动加药装置厂家-明基环保 | 旅游规划_旅游策划_乡村旅游规划_景区规划设计_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北京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拉曼光谱仪_便携式|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 暖气片十大品牌厂家_铜铝复合暖气片厂家_暖气片什么牌子好_欣鑫达散热器 | 掺铥光纤放大器-C/L波段光纤放大器-小信号光纤放大器-合肥脉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大通天成企业资质代办_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_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_无人机运营合格证_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 据信,上课带着跳 D 体验-别样的课堂刺激感受引发网友热议 | 房车价格_依维柯/大通/东风御风/福特全顺/江铃图片_云梯搬家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定制/定做冲锋衣厂家/公司-订做/订制冲锋衣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 | 变频器维修公司_plc维修_伺服驱动器维修_工控机维修 - 夫唯科技 变位机,焊接变位机,焊接变位器,小型变位机,小型焊接变位机-济南上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砂尘试验箱_淋雨试验房_冰水冲击试验箱_IPX9K淋雨试验箱_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健身器材-健身器材厂家专卖-上海七诚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 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 体感VRAR全息沉浸式3D投影多媒体展厅展会游戏互动-万展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