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試講教案
在數學課中,老師要緊緊圍繞重要的知識點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有明確的知識追求目標。一年級數學教案對數學教師的工作具有積極的影響,能夠幫助他們提升教學質量。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一年級數學試講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一年級數學試講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會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統計的方法,體驗和感受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統計圖,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
(1) 同學們,新年快到了,我們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氣球,你們說是哪種顏色的氣球可以多買一些?
紅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2)學生自由發言
問:多買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3)讓我們來統計一下吧
二、制成條形統計圖。
(1) 你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紅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2)統計,制成統計圖
(3)回答問題
1、統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 )名同學。
2、喜歡( )顏色的人最多?喜歡( )顏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他最有可能喜歡( )顏色?
4、布置會場,多買些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呢?
三、實踐活動:
每一位同學調查本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么?
動畫片體育比賽 電影 新聞
做一次統計
四、總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試講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統計這一單元是學生認識了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有關的統計知識,而《買氣球》又是本單元的第二節課,它是前面內容的擴展,同時又是今后學習統計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統計意識、學習統計過程的重要階段,因此本節課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到今后有關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精神和教材意圖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統計意識。
2、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繼續學習收集與整理數據,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體驗通過統計結果,進行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
教學難點:經歷統計的過程及完成統計圖。
【教材處理】
(一)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
《買氣球》是《組織比賽》之后的一節課,不同的是它是橫向統計圖,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所以學生學起來難度會相對減少。但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會有重復或遺漏的現象,為了學生收集數據的過程能順利進行,要向學生滲透有序思考及數學的科學性,嚴謹性。
(二)教學方法及選擇的依據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教學時,教師通過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有效地組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地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并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注重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統計意識。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三)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及實用性
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師要針對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采取個別輔導、啟發、引導、講解等方法來調控課堂教學,達到教學方法靈活性和實用性。
(四)教具學具準備
四種顏色的氣球,不同顏色的磁鐵,記錄表,橫向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前播放音樂:《藍精靈》。)
1. 談話導入
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每個班級的小朋友們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都正積極準備著呢。你們喜歡用什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呢?
【方案一】2. 引出課題
師:五顏六色的氣球既經濟又實惠,我們就去買一些氣球來布置教室,那你們想買什么顏色的氣球呢?(板書:買氣球)
(學生會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3.找尋方法
師:同學們的意見都不一致,這該怎么辦呢?(生自由發表意見,提到統計,師適時導入)
師:那我們就一起用統計的方法來看看同學們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多,陳老師就能知道買哪種顏色的氣球多一些。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內部需求,引起學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學生感到必須進行調查才能得出結果,讓學生體會到統計的目的,從而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二、講授新課,自主合作
1.活動一:全班參與收集數據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陳老師想給大家買這四種顏色的氣球,你瞧氣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的氣球,把你最喜歡的顏色的磁鐵貼在黑板的氣球下面。
(每個學生手中都有磁鐵,把他最喜歡的顏色的磁鐵貼在黑板上,分小組上講臺,全班參與,提高全班同學的積極性)
2.活動二:自主探究記錄方法
師: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歡的記錄方法記錄上面這喜歡不同顏色氣球的人數呢?
師:現在請你拿出我們的記錄表,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上面的結果。
(教師巡視,引導部分學生進行記錄)
師:請哪位小朋友上臺展示他的記錄方法?(投影展示學生的記錄時,讓學生評價記錄方法是否簡便)
師(小結統計方法):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歡的氣球顏色,都很有創意,而陳老師發現畫“√”,畫“○”,還有用“正”字表示的,這幾種方法都是比較簡便,美觀。
師:如果再完成一張統計圖,剛才畫“√”和寫字兩種方法,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
(插入課堂休息環節:拍手游戲)
3.活動三:小組合作制作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表現很不一般,那陳老師有個問題,選擇紅色氣球的人數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書:每種氣球下面寫下人數)
師:你們表現可真棒!為了能讓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的多少,我們可以畫統計圖。(在黑板展示統計圖)
師:每個格子就代表一個同學的意見,喜歡紅色的同學有10個,我就在這個統計圖上涂上10個格子。
師:每個小組都有一張橫向的統計圖,請小組長組織小組內的組員先一起討論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張漂亮的統計圖,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個小組先完成統計圖就貼到黑板上。
師:請大家欣賞每個小組的作品。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統計圖是長方形的直條,也很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
師:從這幅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師問:(1)從統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名同學.
(2)喜歡______色的人數最多,喜歡______色的人數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顏色的氣球要買多些?
師(小結):現在陳老師就知道該買什么顏色氣球多一些,謝謝大家一起合作,這樣的活動體現我們公平并關注多數人的愿望。你們是用什么知識來幫助陳老師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師:統計知識真了不起,幫助我們做了決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交流,獲取更多的信息,聽取不同的意見,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不同,所以通過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助,讓不同的學生都有表達的想法、表現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壓抑學生的思考,要注重個性思維的發展,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調查和記錄。因為創新意識要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才可能產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展示其獨特的想法與構思]
三、感受本課,說說收獲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師:用調查統計方法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確進行決策,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需要進行統計呢?下課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課題
師:五顏六色的氣球既經濟又實惠,我們就去買一些氣球來布置教室。(板書:買氣球)
師:售貨員阿姨說只剩下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氣球,陳老師不知道要買哪種顏色的氣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調查一下你們最喜歡哪種顏色。請你在紙上寫下你最喜歡的顏色,每個同學只能選擇一種顏色哦!
二、講授新課,自主合作
1.小組長收集紙條,自主探究記錄方法
師:現在陳老師手中有你們寫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種顏色喜歡的人多一些。我來念,你們拿出記錄紙,用你喜歡的方法幫陳老師統計一下。
(教師邊念邊巡視,引導部分學生進行記錄)
一年級數學試講教案篇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組織比賽》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過分類、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等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本課內容。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進而繪制簡單的條形統計圖,這與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同時,也為后續學習相關的知識作鋪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統計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依據信息作出判斷和決策。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教學應盡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因此,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激趣法、鼓勵探索、引導發現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內容,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我把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進行交流活動,并以獎獎品的形式激勵學生,同時也為課堂的練習作鋪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為了讓學生樂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先播放一段動物奔跑的視頻:“這些動物跑得真快,它們想去哪呢?哦,原來在大森林里獅子大王組織動物們進行運動比賽,動物們都趕去參加!你們也想去看看嗎?”我順勢引出課題:組織比賽(板書)。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們班同學最喜歡什么活動”改為“組織動物比賽”,這樣,學習的知識更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更具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統計知識的欲望。】
(二)參與操作,體驗過程。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通過三個活動來完成。
活動一:數一數,填一填——收集整理數據。 沿著新課導入所創設的動物組織比賽的情境:“動物們有的說喜歡跳繩,有的說喜歡跑步,也有的喜歡拍球!哎,獅子大王可頭疼了!到底組織什么比賽呢?”我引導學生說出喜歡哪一項比賽的動物最多就組織哪一項。我出示統計表,指導學生根據課件填寫,喜歡哪一項比賽的小動物有幾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幾。觀察統計表,比較后得出喜歡拍球的小動物最多。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主要讓學生感受整理數據的必要性,并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活動二:數一數,涂一涂——認識條形統計圖。 這時,我說:“老師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讓獅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歡什么比賽的動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來。我接著出示條形統計圖,指出----“這是條形統計圖”(板書),并讓學生觀察,并明確在這個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1。我一邊講解一邊根據統計表來示范完成條形統計圖中的一項,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完成統計圖。從統計圖中,一眼就看出喜歡拍球比賽的動物最多,“獅子大王”就決定組織拍球比賽。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邊動手一邊思考,實現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的設計意圖。】
活動三:想一想,說一說——分析條形統計圖。 現代教育論認為,讓學生在親身感受數學中提出問題,在經歷數學中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形成技能的方式。 我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想一想并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再請學生說說“根據這個條形統計圖,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在想一想、說一說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也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科學探究習慣,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開展比賽,反饋深化。
首要教學原理指出,當要求學習者運用知識或技能解決問題時,才能促進學習。對低年級兒童來說,適宜的方法是把問題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請孩子們進行拍球比賽,先提出這樣的比賽規則,根據比賽規則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比賽。學生通過拍球——數數——記錄——完成統計表等學習活動,收集整理數據,并完成手中的條形統計圖。我根據條形統計圖,宣布比賽的冠軍。再引導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提出并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知識。】
(四)聯系生活,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這一環節中我緊抓本節課的重點,加以鞏固,加以拓展。
1、體會生活中統計的廣泛應用。 我讓學生說說身邊哪些問題要用統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然后,我就地取材,進入下一個練習。
2、統計課堂評價情況,應用提高。 “這節課哪個小組表現得呢?你能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我請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整理獎品,完成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3、調查最愛看的動畫片。 我讓學生觀察“最愛看的動畫片條形統計圖”,提出并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對統計的認識上升一個新的高度。
(五)互動評價,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總結,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便于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總結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發展。】
(六)課后練習,拓展延伸。
一位數學教學家所言:“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所以,我繼續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了拓展延伸,讓學生把數學應用于生活:請調查我們班的同學最喜歡什么活動,把調查結果記錄下來,并完成課本第85頁的條形統計圖。
四、說板書設計
這是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突出了重點,又擊破難點。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己的具體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一個“體驗--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我立足發展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在探索活動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交流、澄清,享受學習的樂趣與成就。
一年級數學試講教案篇4
教學內容:
P56、P57頁8和9的加減法
教學目的:
1、會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
2、能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計數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數感
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心算計數
教學準備:
課件
一、創設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孫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帶你們到花果山去觀光好嗎?
二、探究知識
1、8的加減法
A、獨立思考
你們看,咱們的山上景色不錯吧,看小猴子們都下山來歡迎呢,出示課件圖
出示課件
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嗎?
說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計算?
寫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學生說出加法的意思,樹上有6只猴,樹下有2只,一共有幾只?
B、評價,你認為誰寫的好?理由呢?
C、小結:同樣一幅圖,我們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減法,只要能正確地說清圖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減法
小朋友們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樹,結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課件出示:兩棵桃樹,一棵樹上有7個桃子,一棵樹上有2個桃子
請你們用學具代替桃子來擺一擺,然后獨立寫出算式。
誰愿意向大家說出你的算式,
評價:你認為哪個組寫的好?
三、練習
1、動畫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為踢進2個,網外7個,看圖,你能寫出幾個算式?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2、學生分組拿出數字卡片,同組兩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兩個數。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蘋果的游戲來完成。
四、課堂總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