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認識》一年級數學教案
《10的認識》認識10以內的數,是小學生開始學習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以后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10的認識》一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
《10的認識》一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設計思路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課始我以新穎的故事創設情境,巧設疑問:10比9大嗎?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然后讓學生通過數、擺、撥、寫、比等實際操作活動,采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匯報及評價比賽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認識10,首先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又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最后抽象出10。這樣通過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內化三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后面的練習設計我力求做到有層次、有深度、有特色。通過“游戲+智力”的練習,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學習任務分析
“10的認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此內容要掌握的知識是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
三、學習者分析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數字1--10,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我校地處農村和外來工的家庭,家長的素質不是很高,大多數孩子雖然上過學前教育,但是學習習慣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中,不是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讀數10;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2、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3、德育目標: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學重點和難點:全面掌握10的組成,體驗數學在身邊。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0——9的各種動物的頭飾;小棒。
六、板書設計
10的認識
10○9 9○10
10 10 10 10
/\ / \ /\ / \
9 l 8 2 7 3 6 4
10
/ \
5 5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多媒體課件 演示動畫故事引入: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后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說:“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么一說,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說:“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說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師出示1和0兩個數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這個數字寶寶。課題板書:《10的認識》。
師:10和以前學的0---9的數字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求異創新
1、課件出示主題圖。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圖,看這幅圖上畫了什么?讓學生利用數數的經驗來上臺現場數數,其他同學評價。學生爭先恐后。這時師適當點拔:“誰能有不同的數數方法?”請生數出圖上的小朋友、老師、鴿子的
個數。并告訴學生10個人、10只鴿子都可以用數字10表示。
2、師手拿一捆小棒,師擺一根生跟著數。老師共有多少根小棒?師把這10
根小棒扎成一捆,這一捆就是1個十,所以我們說10個1是十。
3、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很多與10有關的事物,都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師讓生找一找,身體上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數字10表示。(10個手指
10個腳趾)
4、用10說一句話(同桌互說,再匯報)。
5、教學數序
(1)“10”數字寶寶也想參加到數字隊里去,它來到數字隊看,0~9這幾個數字寶寶已經按從小—〉大的順序排好隊了,(出示尺子圖)10來了,它應該排在哪兒呢?
(2)請計數器來幫忙。師先拔8顆,再添一顆是幾顆?(使生能直觀感覺到9比8多1)9顆再添上一顆是幾顆?10顆再去掉一顆是幾顆?(使生感覺到10
比9多1)10應該排在哪兒?回到尺子圖,讓生猜猜9的后面是幾?
(3)請生分別按從小—〉大、從大—〉小的順序讀0~10這幾個數字。
6、比大小
聽到小朋友們都說10比9大,9可不服氣了,就把10單獨找來比大小。師板書10○9、9○10,10和9的大小關系可以分別用什么符號表示。生齊讀式子。
7、教學10的組成。
在這里師創設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首先創設故事情景:1號娃娃去旅游,順便從家里帶10瓶飲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它把飲料裝到袋子里,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里,1號娃娃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請你拿出10個你喜歡的學具代替10瓶飲料,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并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書上65頁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0 10 10 10
/ \ / \ / \ / \
9 l 8 2 7 3 6 4
10
/ \
5 5
為了鞏固10的組成師適當穿插了“兒歌手指操”具體內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_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8、寫10比賽
師設計寫10的比賽。師先讓學生觀察10的寫法,師在小方格里范寫然后請學生當小老師上臺板演,學生在比賽中明白了10的書寫方法,提高了寫字興趣。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做書本練習九第1、2、3小題,第2題是火箭發射前倒數時數數的情景。
最后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動物頭飾說:“我是0,誰是我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讓學生帶上可愛的頭飾找朋友,學生的興趣高昂,課堂教學也生動有趣,輕松愉快。
(四)總結評價:
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讓小朋友說一說這節課你們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么本領?誰表現的最棒?
八、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故事,并根據教學設計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主題圖內容的課件,提供教學之用,這既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又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打下基礎。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這樣,既比以往的用語言導入新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也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并充分凸現學習內容的特點。利用0—9各種動物的頭飾,開展游戲學習,這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也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交互提供了平臺。
九、教學設計后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在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地提出討論問題,并創設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情景,本著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而且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
《10的認識》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掌握10的組成。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器、、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猜謎引出已認識的數0~9。
同學們,我們來猜猜謎語,好不好?
(1)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
(2)0和6之間有哪些我們認識的數?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誰?
(4)7的相鄰數是誰?
(5)8再添上1是幾?
2、9再添上1是幾?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義及10以內數的順序。
(1)生活中和10有關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話說說嗎?
學生分別說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廣場看見10只氣球;我在南湖橋看見10只風箏;我家陽臺種有10盆花;我爸爸釣了10條魚。
(2)請小朋友們數數第一排有幾個人?(8人)
(師站進去)現在有幾個人?(9人)
想讓第一排有10個人,誰有辦法?
學生回答:一個小朋友站進去就可以了。
數一數現在有幾個人?誰是第10個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人?怎樣數?
(3)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觀察(實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剛才我們猜了謎底0~9的謎語,你能編謎底是10的謎語嗎?先在4人小組里說說,再選一個的說給大家聽。
2、比大小。
(1)10和一個數比大小,誰能說一說。除了這種還可填什么?10○□
(2)9○□誰來說說。
(3)完成書本第65頁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寫法。
(1)10的寫法和0~9這些數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2)誰能說說10怎樣寫?(學生先嘗試說說,教師再小結)
(3)在書本第65頁的田字格里練習寫10。
(4)寫完了同桌互相欣賞一下。
4、10的組成。
情境引入(演示):
有一天,小聰約小伙伴去踢球,順便從家里帶10瓶飲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飲料裝到袋子里,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里,小聰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
(1)請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飲料,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誰能想辦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請一個小組匯報你們組的方法(實物投影展示)。
(4)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5)討論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
你有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
記住這前面五個,其余可以推想出來。
(6)獨立完成第65頁10的組成的填空。
三、游戲
1、師生互動。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2、生生互動。
同桌兩人做游戲,說數并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四、課堂作業
1、練習九第1題。
一個學生上來演示,其余學生在書上完成。
2、練習九第2題。
(1)學生模仿指揮員發射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這樣的情景。
3、獨立完成第3題。
五、課堂小結
1、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回憶、小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能說說嗎?
2、質疑:誰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3、教師對全課進行小結。
《10的認識》一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背景
1、面對學生:小學√ 2、學科:數學
3、課時:1課時
4、課前準備:
《10的認識》的教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認識10以內的數,是小學生開始學習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以后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方面: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 、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 面認識和掌握。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三、教材分析:
⑴內容分析:教材首先通過數主題畫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數字10;然后初步認識印刷體數字10;接著通過擺紅花,撥珠子等實際操作,從而理解10的基數含義,再通過認直尺、數點子等活動認識10以內的各數的大小順序;在此基礎上,要學生通過擺小捧掌握10的組成;最后才安排寫數字10。這樣的編排,從具體到抽象,加強了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符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由于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經驗,學起來并不是很難。學生能正確規范地書寫各個數字,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書寫打下良好基礎,直接影響今后書面表達的質量。但入學的兒童對數學的結構和筆順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夠靈活,拐彎不夠圓滑,要寫得整齊勻稱有一定難度;而10的組成則是10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正確、熟練地掌握10的寫法和10組成,同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在動口動手的教學活動中發現知識和獲得知識。
⑵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小學生只有6、7歲,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能夠識別物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式來體驗、認識、探究、學習并使用數學
〔3〕教情分析:
本人參加工作12年,新舊教材都接觸過,對教材知識點的整體把握細膩,非常深入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 、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5〕教學重難點:
10的寫法和10組成。
正確、熟練地掌握10的寫法和10組成。
教學時間:1課時
⑺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采用直觀演示法、實際操作法、嘗試教學法、講練結合法等教法。
2.學法:
當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遵循贊科夫“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我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借助卡片、點子圖和學具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遷移、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聯想等方法去思考,并且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記憶和掌握知識,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活潑。
四、教學過程:
㈠ 、復習舊知,設疑導入。
1、復習數數(從0數到9,從9數到0)。
2、撥珠引出數字“10”
問:老師先撥了幾顆珠子?(9顆),又撥了幾顆珠子?(1顆),一共撥了幾顆珠子?9添上1是幾?(就是10),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字10(板書課題10的認識)
㈡、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1、能數數量10。
(1)數主題圖中的人和物。首先教師出示P64主題圖,讓學生數出圖中的人和物,并結合畫面對學生進行世界和平、民族大團結的思想教育。
(2)數圖外的點子。
師:10只鴿,10個人都能表示10,那么數點子能表示10嗎?請大家數一數,這里也有多少個點子?
2、理解10的基數含義。
(1)先引導學生認識10的印刷體。
(2)動手擺出10根小棒、撥出10粒珠子。
(3)要學生用10說一句話。
(4)找出身上用10表示的東西。(10個手指頭、10個腳指頭)
3、掌握10以內各數的大小順序。
(1)認識10以內各數的順序。
A、觀察計數器,撥珠子。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計數器,看看老師是怎樣撥珠子,這里有幾顆珠子(9顆),又撥上1顆,一共是幾顆?9添上1是幾?現在這里有10顆,去掉1顆,還剩幾顆?10去掉1得幾?(9顆)。10在直尺圖又怎樣表示呢,請看直尺圖:
B、再出示直尺圖,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感性認識10的序數含義。
C、拍手掌游戲,鞏固10以內各數的順序。
(2)掌握10以內的各數的大小。
A、先:數點子圖認識9和10比,哪個大,哪個小?再移動交換點子圖的位置掌握10和9比,哪個大,哪個小?
B、讓學生嘗試填寫9和10、10和9的大小比較。
C、啟發學生聯想還有哪些數會比10小?
4、10的寫法和組成。
(1)10的寫法。
A、教師先示范寫數字10 。
B、接著讓學生描紅,最后讓學生臨摹。(教師先教10的寫法,再教10的組成,這樣安排次序,又利于板書)。
(2)10的組成。
A、動手操作掌握10的組成。
讓學生將10根小棒任意分成兩組后,收集各種不同的擺法,板書其中的五種,如: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接著問:“看到上面每一組,你還能看到什么?以牽起學生思維聯想。最后讓學生尋找上面9種分法的搭配規律,并指出按照一定的規律去記憶,會記得快而又牢固。可以說,這里既授給了學生知識又教會了學生記憶方法。
B、鞏固10的組成。
做練習(對口令、玩拍手掌游戲)。
師:我們輕松一下,來玩對口令的游戲吧,我說1,你說9,1和9組成10……
先師生玩,后學生間玩,邊玩邊舉數字卡片。
擊掌組成10:老師先拍,學生后拍,所拍次數要組成10。
㈢、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完成P65做一做(連線)。
2、完成P67練習九第一題(填在書上)。
3、完成P67練習九第二題。
這是發射臺指揮員從10數到1發布發射火箭的情景,你能當一個小小的指揮員示范一下嗎?(請一個同學表演)準備!開始!10,9,8,7。。。。。發射!他的成功發射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小朋友也要從小努力學習,長大了多為祖國做貢獻。
4、完成P67練習九第三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趣味性練習(找朋友游戲)。
現在我們玩找朋友游戲,請我的好朋友“10”出來,站在這里,注意,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組成10,才是一對好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這里),找對了嗎?這一對好朋友數字都是5,原來是雙胞胎,也站在一起,卡片上數字順序排亂了嗎?你們能按從小到大順序排一排,全班讀一遍,從大到小排,又怎樣讀?9的后面是幾?10的前面是幾?比較10和9的大小,9<10 10>9 放下卡片,請第10個同學舉起卡片,對嗎?,請10個同學舉起卡片,對嗎?10個與第10個相不相同,這些同學表現得不錯,給點掌聲鼓勵他們,謝謝!
6、學兒歌
㈣、課堂總結,拓展知識。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請把你學得有滿意的地方告訴爸爸媽媽。
3、請同學們張開想象的翅膀,用10根小棒創造一幅美麗的圖案。
五、板書設計
10的認識
10 10 10 10 10
9<10 /\ /\ /\ /\ /\
10>9 9 1 8 2 7 3 6 4 5 5
六、教學反思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時,所以單獨安排了這一節課。從我的實際教學來看,基本達到了原來所定的教學設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1、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進入新授部分后,我充分利用的是體驗式教學方式,讓孩子找10、擺10、撥10、猜一猜、對口令、拍手的游戲等環節,讓學生在玩中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新知,進行操作練習,使學習成為牢牢吸引學生的一種愉快活動,當玩與學習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時,孩子們手腦并用的同時,更得到了放松,在觀察與實踐中享受著數學帶來的收獲之樂。
2、注重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和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縱觀全課,我們始終立足于學生的已有知識范圍去開展每一環節的活動,體驗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時刻存在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設計了找生活中的10,身上的10。使數學課堂在自主化、信息化、活動化的同時,也體現出它的生活化。
3、注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組成的規律,使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腦海里,從而在把握事物規律的同時,獲得研究事物規律的方法。
4、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學具盒中的小棒;計數器上的珠子,點子圖、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數出10根小棒等環節都在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5、不足之處。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著數和倒著數。我沒有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