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在2023哪一天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天的開始,每年時間是公歷11月7—8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立冬節氣準確在2023哪一天,歡迎大家來閱讀。
立冬節氣準確在2023哪一天
2023年立冬時間:11月8日00點35分23秒,九月二十五,星期三。立冬是二十四節中其中一個節氣,是霜降過后的節氣。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
立冬三候
中國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節氣吃什么好
1.吃餃子
在初冬,每個家庭都會包一些餃子,全家一起吃餃子。餃子本身就是古代的延續。在古代,據說吃餃子不會引起凍傷。因此,傳統的民俗習俗將在初冬的節氣期間延續。我們希望吃一頓餃子來度過一個炎熱的冬天。
2.吃高蛋白肉
冬天開始后,天氣越來越冷,所以我們需要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和體溫。如果我們多吃高蛋白的肉,我們就能很好地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和能量,這樣我們就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來抵御寒冷的冬天。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類主要是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這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所以它們營養健康。
3.多吃紅棗和枸杞
吃紅棗漿果的方法有很多。它們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來燉。它們也可以和燕窩一起燉。這樣,它們既美麗又營養,可以補充血氣。
4.多吃蘿卜
有一種說法是,冬天吃蘿卜比吃人參好。蘿卜具有通氣益氣的功能,所以初冬時可以多吃蘿卜,以健脾益氣。蘿卜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它可以用來做冷調料、燉肉或燉肉。它美味又營養。
立冬的風俗
1、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2、吃餃子
立冬之日有吃餃子的習俗,一來好吃不過餃子,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二來是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也有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的說法。
3、補冬
諺語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說法,古時農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4、喝羊肉湯
立冬時節,北方多地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熱量高,御寒效果極佳。
立冬開始變冷了嗎?
立冬過后天氣溫度開始降低,平均溫度在10—12攝氏度,北部地區已經在0度上下;
1、氣候更迭
立冬后,秋季氣候開始遠離,冬季氣候開始盛行。西風急流開始在我國上空盤旋,并且高空西風南支尚不穩定,經常會出現波動,呈時強時弱、東移等現象,綜合下來對天氣影響較大,會經常有強降水,降水伴隨著降溫,越往后溫度就越低。
2、寒流出現
立冬后亞洲地區普遍呈緯向環流,每到西風南支強勢時,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濕寒天氣,經常反復的話緯向環流就不會和經向環流建立友好關系了,所以,立冬后常常會出現短期寒潮和大幅度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