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的來源歷史
立冬節氣的來源歷史都有哪些?立冬,意味著萬物開始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立冬節氣的來源歷史,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冬節氣的來源歷史
確立冬季
立,始建也,立冬節氣有冬季確立的含義在里面,最早立冬節氣的由來就是為了確立冬季,后來人們習慣了二十四節氣,到了立冬節氣,就知道冬季的正式到來了,雖然我國地域廣闊,并非所有地區都進入到寒冷的天氣中了,但是,從季節上秋天已經結束正式結束,進入冬天了。
占卦祭祀
冬天是一個寒冷的季節,在古代很容易在冬天凍人,因此,古代有立冬占卦祭祀的習俗,人們提前確立好立冬的具體日期,等到立冬節氣到來之后就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民間稱為:祭冬神。
農業需要
俗話說“秋收冬藏”,冬天是一個萬物收斂收藏的季節,中國是農業大國,早些年間,農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為了更好的休養生息、調節農業,制定出了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耕,立冬節氣就是在提醒人們,冬天到了,可以開始休養生息了。
生活需要
立冬節氣后天氣寒冷的起來,古人設立立冬節氣,表明之后的日子都是冬天,減少活動量、減少熱量消耗,同時攝入一些高熱量的食物味身體補充能量,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補冬,補冬補嘴空,讓人們平安、健康的過冬。
立冬過后真的入冬嗎
不一定。
從氣候上來定義入冬的話,地區必須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10℃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冬,而一般立冬節氣的時候,我國部分地區仍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所以這些地區即便迎來了立冬,入冬還需要等一些時日。
立冬時節,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部分地區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
立冬是冬天嗎
它代表著秋季的結束,和冬天的開始,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時令,意味著寒冷的天氣馬上到來,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全國氣溫普遍下降,總體來說是秋季少雨干燥氣候漸過去,開始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此時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而江淮等地的“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各地的氣候不同,呈現不同的耕作景象。
立冬的具體含義
表示冬季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確切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傳統上為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相當于視太陽在黃道上自黃經225°至240°的一段時間,約14.9天,每年11月7日(或8日)開始,至11月22日(或23日)結束。這時太陽直射點由 16°19′S移至 20°16′S。狹義上立冬的開始,視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經225°的時刻,即在11月7日(或8日)。
立冬節氣的古詩詞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
【唐】元稹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
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
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立冬聞雷
【宋】蘇轍
陽淫不收斂,半歲苦常燠。
禾黍飼蝗螟,粳稻委平陸。
民饑強扶耒,秋晚麥當宿。
閔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縮。
薈蔚山朝隮,滂沱雨翻瀆。
經旬勢益暴,方冬歲愈蹙。
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
平明視中庭,松菊半摧禿。
潛發枯草萌,亂起蟄蟲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種不入土,春餉難滿腹。
書生信古語,洪范有遺牘。
時無中壘君,此意誰當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