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補貼政策2023
鄉下夏天的夜晚。明亮的繁星掛在夜空中,真是數也數不清。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月亮掛在空中,北斗星也格外奪目,水中的月亮和星星是模模糊糊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振興補貼政策2023,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振興補貼政策2023
黨中央、國務院面向未來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已于十三五期間部署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是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要求“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優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
2023年鄉村振興項目申報及政策補貼匯總
2023年,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并配套多項惠農項目和獎補資金,廣大鄉村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大機會!把握好政策紅利,了解鄉村振興項目申報立項的綠色通道、補貼政策、申報材料、項目要求、認定標準等內容,對鄉村發展、市場主體都是重要的機遇。
01
鄉村振興專項債
【分類】
(一)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省級地方政府發行)
(二)“三農”專項金融債(商業銀行發行)
(三)鄉村振興公司債
(四)鄉村振興票據
【申報流程】
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根據本行業事業發展規劃、項目前期準備等情況篩選具備專項債發行條件的項目,分別通過財政部門“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和發改部門“國家重大項目庫”,將項目需求逐級上報至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后,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審核結果反饋至地方;
【支持領域】
02
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
【資金總額】
1650億
【審批權限】
下放到縣級,強化縣級管理責任,縣級可統籌安排不超過30%的到縣銜接資金,支持非貧困村發展產業、補齊必要的基礎設施短板及縣級鄉村振興規劃相關項目。
鄉村振興最火文案短句
1. 民族要復興,鄉村要振興。
2. 建設美麗鄉村,分享美麗家園。
3. 3.加強基層組織,幫助鄉村振興。
4. 實施鄉村振興,建設富美山河。
5. 建設美麗的鄉村,使一方人民受益。
6. 統一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7. 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
8. 整頓人居環境,幫助鄉村振興。
9. 啟航新旅程,描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10. 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麗,農民富裕。
1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12. 堅持走鄉村振興之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13. 穩步推進三大產業同步發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14.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繪制農村農業發展新藍圖。
15. 發掘鄉村潛力,改善鄉村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幫助建設美麗的鄉村。
16. 認識一致,目標一致,步調一致,切實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效果。
17. 堅持整村推進,提高扶貧效益。
18. 落實扶貧開發政策,竭誠服務貧困群眾。
19. 打好扶貧攻堅戰,共同致富奔小康。
20. 科技扶貧、示范帶動;產業扶貧、助農增收。
鄉村振興包括哪五個方面
五大振興:一是產業振興,時代要發展,產業是基礎;二是人才振興;三是文化振興;四是生態建設;五是組織振興。一個好的組織能起到帶頭作用,起到全面振興的目的。不管是鄉村振興,還是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其實已有大量城市元素被運用其中,并在無形中推動著農村的發展。
鄉村振興模式的競爭并不激烈,還未出現非常成熟、成功的戰略模式或者業務模式,具有無限機會和長遠前途。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融合自然美、人文美、鄉土美的“網紅村”、打卡地紛紛涌現。鄉村美帶動旅游旺,休閑農業快速發展,激發起鄉村振興新活力。
鄉村振興2023最新政策
一、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
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六)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實行部門聯合開展補充耕地驗收評定和“市縣審核、省級復核、社會監督”機制,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產能不降。
三、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十)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十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松勁、不跑偏。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
五、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七)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
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
總要求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這釋放了一個信號,就是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旅游資源要素配置不斷向“三農”傾斜,通過城鄉融合、農旅融合,補短板,強弱項,能夠為新時代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