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處暑是哪一天
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2023年處暑是哪一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處暑的時間,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2023年處暑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3年處暑時間:8月23日17:01:06,星期三。
處暑節氣的習俗
放河燈
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據說放河燈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漁獵時代。那時人們駕舟出海下湖,為免風暴肆虐,在過危礁險灘或遇到風大浪高時,用木板編竹做小船,放入祭品,點上蠟燭,彩紙作帆,放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
開漁節
百舸競發,捕獲海鮮
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駕船出海。石浦漁民素來有“三月三,踏沙灘”以及“祭海”等習俗,其中“祭海”是漁民出海捕魚時,為求平安、豐收而舉行的一種儀式。
吃鴨肉
潤肺健脾,無病各家
“處暑”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天逐步開始轉為涼秋了。天氣溫差增大、晝暖夜涼,此時飲食應遵照潤肺健脾的原則,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
臉覷厝
打道回府,龍眼稀飯
福州人有句俗語,叫作“處暑一過臉覷厝”。“厝”指有錢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臉覷厝”就是臉要朝著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這句話折射出老福州人過去的生活方式,“處暑”到了,“避暑”也就結束了。過了處暑這個節氣,人們的飲食起居就要有所變化。
處暑節氣有什么特點
處暑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
處暑時炎熱的酷暑已漸消退,雖暑氣呈退減趨勢,氣溫不會異峰突起,但此期間仍然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相差不會太高,但天氣很悶熱,并未真正涼爽。
處暑節氣有哪三候
處暑的物候現象是古人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說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黍、稷、稻、粱類等開始成熟。
處暑節氣吃什么傳統美食
處暑節氣的風俗飲食有鴨子、涼茶、龍眼、白丸子、酸梅湯、吃蓋澆飯等。
1、鴨子:“七月半鴨,八月半芋”,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2、涼茶:自唐代以來處暑煎藥茶的習俗已盛行。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會去藥店配制藥方,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有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好處。
3、龍眼:老福州處暑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后泡稀飯吃,這個時候講究“補氣”、“補血”,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同時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在這個節氣食用是有益的。
4、白丸子:老福州在處暑會吃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就是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
5、酸梅湯:“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處暑節氣喝酸梅湯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
6、吃蓋澆飯:在過去,處暑是個社日。社日,就要有祭品,這就形成了一個民族食俗:蓋澆飯。米飯放上代表五行的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的菜,于是在米飯上蓋上胡蘿卜、雞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蓋上勾芡的雞肉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