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中元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
是傳統節日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又稱亡人節、七月半?!肮砉潯?,俗稱“七月半”(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別祭奠。
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里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里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后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里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后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元節上墳的講究注意事項
1、首先我們先在地面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墳堆前上三柱香。
2、給看墳的土地神擺好供品后,再燒一份黃紙,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墳神”。
用以感謝他一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
3、香燒至半柱時,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燒掉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和衣物。并留少許錢物,分別在其他墳堆上燒掉,唯恐別的鬼的魂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4、三柱香燒盡時,撤掉供品,并將供品向墳地四周拋撒,此俗叫做“拜四方”。
意思是給那些人去上墳的遠親近鄰拋撒吃的,不讓他們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搶吃的。
5、掃墓時穿黑色衣服莊重肅穆,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穿衣顏色要樸素一點。
中元節的忌諱有哪些
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個忌諱和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的魂不敢近身。
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一定要多多謹慎。
中元節的風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里放燈壯觀。
燒街衣
一踏入農歷七月,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做茄餅
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不過,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饞。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祭祀土地和莊稼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節養生忌諱
1、越懶越要動
體內濕氣很多的原因。其實究其原因除了環境之外無外乎就是飲食和作息,喜食油膩,缺乏運動,自然濕氣就會找上門來。
越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起一系列病癥。
這里建議大家可以做: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可以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的代謝。
2、避開環境濕氣
剛才我也提到了環境的濕氣也是影響人身體濕氣的一個重大因素,所以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①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②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③ 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
④ 房內若是濕氣很嚴重,建議多開窗透氣,若是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電器讓空氣保持流動。